第三讲 初唐四杰等
初唐四杰
签 名 :
注 会 四 班 第 二 组
生平简介
江南神童河南道青州才子 仕途艰难隐居兖州
再度遭谴从军边塞
十年不调诬赃下狱
扬州起事兵败逃亡
下落不明众说纷纭
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畴昔篇 少年重英侠,弱岁贱衣冠。 既托寰中赏,方承膝下欢。 遨游灞陵曲,风月洛城端。 且知无玉馔,谁肯逐金丸!
途中有怀 睠然怀楚奏,怅矣背泰关。 涸鳞惊煦辙,坠羽怯虚弯。 素服三川化,乌裘十上还。 莫言无皓齿,时俗薄朱颜!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 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 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 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 “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 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 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 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 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 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 活生动之气。 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 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 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 物。
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 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 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伯舆,大人心里暗想: “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怎 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 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 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 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 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 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 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 不愧为当今奇才。”
初唐四杰介绍
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为“王杨卢骆”。
[1]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
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
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1]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
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骆”,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
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称:“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则以骆为首。
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一本作“杨王卢骆”;《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
[1]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
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领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
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
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
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
[1]百科星图王勃王勃(649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朝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杨炯杨炯(650年-693年),字令明,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
唐朝大臣、文学家,常山郡公杨初曾孙,与王勃、卢照邻、骆宾卢照邻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朝诗人。
出身范阳卢氏北祖。
博学能文,起家为邓王李元裕府典骆宾王骆宾王(626年?—687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歌才华鉴赏》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歌才华鉴赏引言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初唐时期(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几位在文学上有卓越成就的诗人,他们分别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这些诗人以其才华横溢和作品的深刻内涵而受到后世的推崇和钦佩。
本文将对这四位诗人的生平及其代表作进行鉴赏和探讨。
一、王勃1. 生平介绍王勃(650年-676年)是初唐时期一位重要的诗人,他出身于一个贫苦家庭,但凭借他出色的才华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然而,他的一生并不如意,在青春飞逝中早早离世。
2. 作品欣赏(1)《滕王阁序》这首作品是王勃最重要也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通过描绘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和陈琳的功绩,表达了壮志未酬、美好年华逝去的情感。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描写了杜少府借调蜀州时的离别场景,以及王勃对其告别的深深思念之情。
诗中充满了对友谊和离别的感慨,表现了王勃对仕途不如意的无奈与失望。
二、杨炯1. 生平介绍杨炯(581年-645年)是初唐时期一位重要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早年曾有过多次出仕失败经历,但最终克服困难成为一名将领,并在文学上取得了辉煌成就。
2. 作品欣赏(1)《世说新语·文学》这篇散文记录了当时各种文学才子辈出的景象,并通过对不同人物个性与作品特点的描述展示了杨炯对于文学创作和人才培养的见解。
(2)《三峡》这首诗以描绘长江三峡为背景,展示了杨炯雄浑壮丽的诗歌风貌。
他用雄辩的表达方式抒发对大自然壮丽景象的敬畏之情。
三、卢照邻1. 生平介绍卢照邻(647年-678年)是初唐时期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在文学创作方面特别擅长写景。
然而,他在仕途上屡次受挫,最终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 作品欣赏(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安静美好的秋夜场景,并表达了卢照邻对于人事悲凉和诗人苦涩境遇的思考。
(2)《中秋闲居》这首诗以描绘卢照邻闲居的田园景象为主题,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景物描写,展示了其独特雅致的笔触和才华。
初唐四杰分别是谁以及他们的贡献
初唐四杰分别是谁以及他们的贡献
对于喜欢文学古诗的同学来说,“唐宋八大家”肯定不会陌生,那在唐朝初期的“初唐四杰”您知晓吗?小编整理了初唐四杰分别是谁以及他们的贡献,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及答法高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及模板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高考易错成语及解释
1初唐四杰的简介初唐四杰,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
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简称“王杨卢骆”。
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
要指骈文和赋而言。
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
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
宋之问《祭
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骆”,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为现
所知最早的材料。
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称:“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则以骆为首。
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一本作“杨王
卢骆”;《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
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
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
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邻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
卢、骆的七言歌行
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
骈文也在。
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唐代初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文人。
他们在内容、风格等方面对宫体诗有较大突破,并将五言律诗发展成熟,为唐诗带来新的风貌。
其中尤以王勃的成就最高。
王勃(650--676)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隋末硕儒王通之孙。
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
沛王李贤闻其名,召为王府修撰,因戏作《檄英王鸡》文,被高宗逐出王府。
任虢州参军时,因擅杀官奴,犯死罪。
遇赦后,渡海省亲,溺水受惊而死。
少时即才华出众,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作诗能突破当时文坛的宫体诗束缚,风格较为清新明朗。
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扫前人送别伤离的低沉格调,历来为人们传诵。
亦长于骈文,代表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就已家喻户晓。
学术著作亦丰,除《黄帝八十一难经序》、《平台秘略论赞》等篇被收入《文苑英华》外,余皆散佚。
杨炯(650--693?)华阴(今陕西华阴)人。
10岁举神童,27岁授校书郎。
武后时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
作诗擅长五律,叙写边塞生活的诗作尤为突出,如《战城南》、《从军行》等篇都气势轩昂、风格豪健。
其他题材的却未能尽脱绮艳文风。
散文多赋、序、表、志等,今存50篇。
在所作《王勃集序》中,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风的理论和实践,给予了较高评价。
"四杰"中,他的诗数量最少,成就也略小些。
卢照邻(约636--695后)字升之,号幽忧子。
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
初任邓王府典签,后迁新都尉,染风疾辞官。
居太白山中,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县茨山下,买园筑坟,终因政治上的失意和病痛折磨,身投颍水而死。
他一生不得志,只作过几任小官。
为自明遭遇,作有《五悲文》。
有诗名,其诗以七言歌行体为佳。
作品辞彩富艳,内容广阔,意境清迥,以韵胜。
代表作《长安古意》,揭露了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和内部斗争,在初唐长篇歌行中成就突出。
骆宾王(约626--684)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
第三讲 唐诗的流变
浪漫精神:蔑视权贵、否定功名 、“不屈己、 不干人”、“平交王侯”。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明山秀水:山水诗大略有两大类型: 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的壮美意境中抒发豪情 壮志,另一类则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 中表现天真的情怀。 代表作有《蜀道难》、《望天门山》、《望庐山瀑 布》、《山中问答》(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艺术四体现: 强烈的主观色彩:主体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的凸显,客 观物象和具体事件的弱化—“我” 豪放飘逸的风格:惊人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与喷发式感 情表达方式相结合。---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 凌沧州。” 清新俊逸的语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多种体裁的运用:成就最高、最有代表性的是七言歌行、 七绝。
3.审美新变:(诗情、画意、哲思=意境) 张若虚和刘希夷:“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 作,清除了盛唐的路” 。张的《春江花月夜》, 将诗情和哲理自然地融合起来,成为‘孤篇横 绝’(王闿运语)的宫体极致,“诗中的诗,顶峰 上的顶峰。” ,奠定了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大家 地位。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辞意柔婉华丽,且 多感伤情调,亦为千古传送之名作。二人最大贡 献是在诗歌意境上的进展: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 入美的意象;诗情和画意相结合;创造出浓烈的 情思氛围和空明纯净的诗境。为唐诗创作作了艺 术上的准备。
第三讲
唐诗的流变
唐诗的流变是指唐诗的发展趋向与 演变状况。有唐三百年间,诗歌发 的展大体可划为四个阶段,即初、 盛、中、晚四期。本讲即是对这四 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做一大致的梳理。
一、初唐革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初唐四杰”指的是谁?
“初唐四杰”指的是谁?《旧唐书·文苑·杨炯传》载曰:“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初唐四杰”指的即是从高宗时期至武后初年活跃在诗坛上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个人。
他们的诗作都力图褪去六朝纤巧细弱的审美风气,突破宫体诗在内容上的局限,着重抒写了个人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真挚情怀,显示出一股刚健的骨气,开拓了一代诗风。
“四杰”对于五言律诗的定型和唐诗风骨的形成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杰”不仅以诗文齐名,形成了初唐时期的一个诗歌流派,无独有偶的是他们的命运也有诸多相似之处,闻一多《唐诗杂论·四杰》中所言“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是最准确的概括。
四人都是神童,如骆宾王写《咏鹅》时不过七岁而已;做官最高的是杨炯,仕途坎坷,但也仅是馆阁文臣而已;天妒英才,多短命而亡,结局也很悲惨,王勃溺水身亡不说,其族与骆氏一族一样也惨遭灭门,杨炯和跳河而死的卢照邻则没有子嗣。
由于“四杰”都是中下层文人,自然有一股向往功名、不甘人后的豪壮之气,所以诗作中往往抒发的是不平之鸣;感慨离别、征夫思妇、咏史咏怀、怀才不遇等也是其诗歌中常见的主题,现一一述之如下: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
六岁便能成文,上元二年(675)写成《滕王阁序》,一时喧宾夺主,后成千古传诵的佳作。
诗歌方面的代表作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更是引起了千百年来人们的深深共鸣。
另外,还有《秋夜长》、《临高台》等作品。
杨炯(650—694?),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
先后任校书郎、崇文馆学士、梓州司法参军、盈川令等职,卒于官。
其诗歌成就主要体现在边塞题材方面,《从军行》是其最富代表性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向往沙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豪迈之情。
其中“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两句最为人熟知。
卢照邻(634?—683),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
初唐四杰讲义
第三节初唐四杰一、概说:其时为太宗之后的高宗后期至武后之初期约十余年,主要生活在高宗武后时代(七世纪70—80年代)。
期间诗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代表着新一代诗歌风貌的“初唐四杰”登上舞台。
“高宗朝,(宾王)与卢照邻、杨炯、王勃齐名,海内称焉,号为:四杰,亦云:卢骆杨王四才子。
”【诗歌变化】首先是作家地位出身的变化:四杰是一群地位不高而才名颇盛的年轻诗人,故而无缘也无须应酬最高统治者之奉和、应诏之类。
其次是思想情感的变化:他们沉郁下僚,一生在宦游中渡过,并不得意的一生,故其作品也有人生实感,前期诗人则不然。
1)但其眼界尚不够开阔,其人生实感不同于盛唐诗人之直接抒发感慨并与社会联系,而他们只担心个人的命运、焦虑。
如仅骆宾王《帝京篇》等有讥讽,但亦不直接涉及最高统治者,故其意义亦不够高,较之前期,仍有一股新鲜活泼、生动爽健的生活气息。
2)既憧憬又低沉:一般情调较低沉,若王勃《送薛华》——绝少伪饰、绝少虚情、绝少装腔、绝少矜持。
因此,他们的诗歌也具有十分感人的力量。
第三是诗歌题材的变化:前期以太宗为中心的宫廷诗人所创作的宫廷诗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写作内容,究其所以,一方面是囿于生活范围的局限,无法将其笔触伸展到宫廷以外的广大生活领域。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生活在皇帝身边又多虚套唱和、宴饮应制,有时还为身份所限而不得尽情表现自己所不关心的题材。
因此前期诗歌虽说是从六朝的深宫中解放了出来,但它的的确确又被幽禁在宫廷中,锁定在朝廷上而无法冲破巨大的“场合”限制。
四杰则不然,他们既无生活环境的限制,也无身份地位的局限,因为他们也就能够将文学从宫廷中解放出来,赋予它崭新的活力、赋予它崭新的内容、赋予它崭新的用途。
1、四杰一方面不满宫廷诗作狭窄的内容,热切要求书写自己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与悲欢离合的人生感慨2、一方面亦由他们宦游之生活经历:山川、城邑、寺观、古迹、朋友离别诸如此类,从而推动诗歌表现范围“由宫廷走到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名词解释 初唐四杰
名词解释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初唐时期四位文学家,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这四位文学家在初唐时期有着重要的贡献,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勃(650年-676年)是初唐时期的杰出文学家,被誉为“文学鼻祖”。
他的作品有《滕王阁序》、《送魏万之京华秋夕阻风匡》等。
其中,《滕王阁序》被誉为自古第一篇长诗,以其绚烂的词藻和雄壮的气魄,表达了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来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杨炯(623年-690年)是初唐时期的另一位杰出文学家,他的作品有《世说新语》、《骊山怀古》等。
《世说新语》是一部自带鲜明个性色彩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揭示社会中的人情世故和道德准则,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骊山怀古》则表达了对故国悲苦的感慨和对往事的回忆,颇具情感表现力。
卢照邻(约625年-约690年)是初唐时期的文学家,主要创作散文。
他的作品有《和薛据登楼》、《金陵晚望》等。
卢照邻的散文作品以写景和描绘人物为主,以细腻婉约的语言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观察,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骆宾王(约ca. 643年-约684年)是初唐时期的诗人,他的作品有《丰乐亭回忆》、《咸阳初日》等。
骆宾王的诗作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现实的思考为主,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以其独特的诗风受到后世文人的推崇。
初唐四杰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的作品表达了自己对时代和现实的思考和不满,体现了个性的独立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他们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学家和文艺评论家的高度评价。
初唐四杰是初唐时期文学的代表,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初唐四杰指的是哪四位
初唐四杰指的是哪四位在中国历史上,初唐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文化繁荣和政治稳定为后来的时代奠定了基础。
在初唐时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被称为“初唐四杰”。
这四位文化名人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张旭。
他们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对文学的贡献而闻名。
首先,王勃被认为是“初唐四杰”之一。
他是唐代在家的文士,以其诗歌作品而闻名于世。
王勃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和个人主义的味道。
他的作品通常表达他对政治和社会现实的关切,同时也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
王勃的代表作品有《登对楼》和《滕王阁序》,这些作品以其雄奇的气势和优美的用词而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其次,杨炯也是被认为是初唐四杰之一。
他是帝王的文人,曾任宰相等高官。
杨炯擅长书法和文学创作,他的作品以其清新的风格和卓越的才华而受到赞赏。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
他的诗歌作品通常以婉约的风格和细腻的描写而著称。
杨炯的代表作有《北夜歌》和《登科后》。
第三位初唐四杰是卢照邻。
卢照邻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
卢照邻的诗歌作品以其雄奇的气势和深刻的内涵而闻名。
他的作品通常描绘了他对社会和政治现实的关切,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人生和哲学的思考。
卢照邻的代表作有《纪行诗》和《秋夕》。
最后一个初唐四杰是张旭。
张旭是一个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
他的书法以其流畅的笔画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
他的文学作品也深受人们的喜爱。
张旭的作品通常以其独特的创意和深思熟虑的思考而著名。
他的代表作有《东篱乐府》和《寻隐者不遇》。
初唐四杰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的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和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创的创作风格在当时大放异彩。
他们的作品在后来的时代被广泛传颂,并且对后人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他们个人的才华和智慧,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
他们的成就不容忽视,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和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之,初唐四杰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
初唐四杰指哪四位
初唐四杰指哪四位
[键入文字]
初唐四杰指哪四位
初唐四杰
从唐高宗到武后初年,中国诗坛上出现了四颗熠熠生辉的新星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世称初唐四杰。
《旧唐书杨炯传》有云: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杰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是唐诗史上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
唐太宗喜欢宫体诗,写的诗多为风花雪月之作,齐梁宫体诗色彩非常浓厚。
大臣上官仪亦秉承陈隋遗风,诗作风靡一时,致使士大夫们争相效法,世号上官体。
在齐梁形式主义诗风在唐朝诗坛占据统治地位时,王勃首先挺身而出,反对这种不正之风,接着其余三人纷纷响应,并肩反对上官体的创作活动,并试图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改变齐梁时遗下的不正诗风。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
王勃: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名文《滕王阁序》。
渡海省亲,溺水受惊而死,从而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
卢照邻:《长安古意》《五悲文》。
居太白山中,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县茨山下,买园筑坟,终因政治上的失意和病痛折磨,身投颍水而死。
骆宾王:《在狱咏蝉》《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即《讨武后檄文》)。
檄文采用抑扬手法,很有战斗力和号召力。
传被声讨的武则天读此文亦大加赞赏。
杨炯:《从军行》。
四杰中,他的诗数量最少,成就也略小些。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
初唐四杰知识点
初唐四杰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初唐四杰”①基本定义:初唐四杰就是初唐时期四个很厉害的文学家,这四个人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各有自己的才华,在诗歌和文章创作方面有不少独特的作品。
②重要程度:在唐代文学中那可太重要了。
就像是星星点灯照亮了初唐文学的夜空。
以前的文学风格有些比较板正,到了他们呢,就开始变得风格多样而且有活力,推动文学慢慢向新的方向发展,把唐代文学往高峰上推了一把。
③前置知识:首先你得对基本的古汉语识字能力有点基础吧,要是字都认不全,那读他们的诗可费劲了。
还需要知道一点秦汉时候文学大致是啥样儿,这样能对比出初唐四杰的创新之处。
④应用价值:有很多啊,学了这个,能提升自己文学审美能力。
就好比你去看古建筑,知道的风格演变越多,你欣赏的时候就会越有感觉。
而且能在自己写文章、诗歌创作上借鉴他们的经验,让文字更有韵味。
举个例子,要是写一个写景的散文,参考王勃描写滕王阁景色那种细腻和大气磅礴的手法,文章肯定增色不少。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唐代文学这个大系统里头,初唐四杰就像是开疆拓土的先锋队。
他们在唐诗发展的初期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连接着前朝文学和后面盛唐辉煌的文学时代。
②关联知识:和当时的社会风貌联系很深,社会慢慢从动荡走向稳定繁荣,在文化里就表现为文学创作形式和风格的改变。
还和后来形成的诗歌各个流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像他们诗里头一些比较清新的描写手法就延续到了田园诗派里。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其实不算太大。
难点在于要理解他们作品的创新之处。
因为刚开始接触可能感觉和以前学的文学有点不同又说不太上来。
- 关键点:重点就是要读他们的代表作,品他们作品中的情感和文学手法。
像理解王勃的《滕王阁序》为啥那么出名,就得从用词、用典还有表达的志向各个方面去品。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还挺重要的。
语文考试的文学知识板块经常会考到,还可能出诗词赏析的题目。
- 考查方式:一种是直接问初唐四杰是哪四个人这种简单的知识型题目;还有就是赏析他们的诗作,比如分析骆宾王《咏鹅》好在哪里这种。
初唐四杰是哪四位哪个成就最高
初唐四杰是哪四位哪个成就最高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他们都是初唐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四人在青少年时就获得“四杰”的美誉。
他们同样是官小名大,年少才高的诗人,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便是从他们才开始定型。
初唐四杰分别是谁王勃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
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杨炯杨炯(约650-约693),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唐代文学家,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他的诗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明代童佩辑有《杨盈川集》十卷。
卢照邻卢照邻(约636-约680),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人,初唐诗人。
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骆宾王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他是"初唐四杰"之一,辞采华胆,格律谨严。
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初唐四杰谁成就最高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位,文绩曾震动唐初,显赫一时。
他自幼聪慧过人,七岁便即景赋《咏鹅》,被誉为江南神童。
他在文坛上成就颇高,但是在仕途上却屡遭失败。
初唐四杰是哪四位都有哪些代表作
初唐四杰是哪四位都有哪些代表作大家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老师肯定会提到初唐四杰,那么初唐四杰是哪四位呢?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初唐四杰是哪四位都有哪些代表作”,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初唐四杰是哪四位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
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领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
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
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
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
初唐四杰都有哪些代表作1、王勃:少有才名,六岁即能写文章,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2、杨炯:在“初唐四杰”中,杨炯诗文数量较少,成就也略小,但是在边塞诗领域,其诗作大放异彩。
代表作有《战城南》、《从军行》等。
3、卢照邻:擅长诗歌、骈文,其诗以抒发仕宦不遇、贫病交加之忧愤为主,亦有揭露上层统治者之骄奢淫逸,嘲讽其权势荣华不可久恃之作。
代表作《长安古意》。
4、骆宾王:“初唐四杰”中骆宾王诗歌成就最高,其诗《咏鹅》、《在狱咏蝉》、《于易水送人》等均为经典之作。
初中语文常识-(-初唐四杰-)
很有用的哦
初唐四杰介绍
王勃
❖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 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 王勃,字子安,被称为诗杰。王勃出身望族,为隋大儒王 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未成年即被 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 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 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 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 〔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时年27岁。
初唐四杰之卢照邻
❖ 卢照邻〔632年-695年〕,唐代诗人。字升 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 北省涿州市〕人。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 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 唐四杰”。
❖ 卢照邻墓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尚 家村的河溪西岸。高大的墓冢尚存。
初唐四杰之骆宾王
❖ 骆宾王〔约627—约684) 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 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初诗人,与王勃、杨 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 “富骆”。 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当道王李元庆的 属官。后来相继担当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 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心政府的侍御史官职。 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 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 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 了著名的《讨武氏檄》。
初唐四杰之杨炯
❖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 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 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 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 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 〔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 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 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 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初唐四杰是哪四位谁的成就最高
初唐四杰是哪四位谁的成就最高初唐四杰是哪四位呢,谁的成就更高一些呢?同学们清楚吗,不清楚的话,快来小编这里瞧瞧。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唐四杰是哪四位谁的成就最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唐四杰是哪四位谁的成就最高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这四个人,他们都是初唐中后期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时代就获得“四杰”的美誉。
在唐诗史上,他们是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
唐太宗喜欢宫体诗,写的诗也多为风花雪月之作,有很明显的齐梁宫体诗的痕迹。
大臣上官仪也秉承陈隋的遗风,其作风靡一时,士大夫们争相效法,世号“上官体”。
在齐梁的形式主义诗风仍在诗坛占有统治地位的时候,“四杰”挺身而出,王勃首先起来反对初唐诗坛出现的这种不正之风,接着其余三人也都起来响应,一起投入了反对“上官体”的创作活动之中。
他们力图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四杰对唐诗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大致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表现在作品题材与内容上,其中包括有咏史诗和咏物诗,还有山水诗,像王勃的《腾王阁》;或为抒发登临送别的感慨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以及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
有歌唱征人赴边远戍的,描写征夫思妇的,与表达对不幸妇女的同情的。
四人均才高而位卑,使他们比较接近社会现实,所以常用诗歌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揭露。
四杰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来改变齐梁时遗下的不正诗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次,初唐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且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
五言律在“四杰”之前已有出现,唐初诗人王绩(王勃系王绩侄孙)曾作过一些努力,但作品不多。
到了“四杰”的时候,五律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
初唐文坛四杰是谁
初唐文坛四杰是谁初唐四杰,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简称“王杨卢骆”。
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
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
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
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骆”,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
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称:“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则以骆为首。
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一本作“杨王卢骆”;《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
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邻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
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
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
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
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
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他们都是初唐中后期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时代就获得“四杰”的美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初唐四杰与陈子昂《春江花月夜》与唐诗“兴象一、初唐“四杰”——唐诗的“始音”1、“初唐四杰” “以文章齐名天下”:王勃(650~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4?~689)、骆宾王(619~684?)。
“四杰”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他们地位都比较低下,但在唐诗开创时期,都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的领域,对诗的格律形式也有所探索。
“四杰”的创作活动集中在唐高宗至武后时期,他们的审美追求十分明确: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强调作诗要有刚健骨气,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这是当时诗风变革的关键,也是以“四杰”为代表的一般士人的诗风与宫廷诗风的不同所在。
王勃(649-676),字子安,是王通的孙子,王绩的侄孙。
一生处于下位。
最后溺海而死。
他是一个才学兼富的青年诗人,他对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人持的反对态度并在诗歌革新上取得了初步成绩。
从他现存的数量不多的诗篇来看,内容虽然还开拓得不够广,但的确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如他的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作品P8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是“四杰”送别诗中最有名的一首。
虽意识到羁旅的辛苦和离别的孤独,但没有伤感,没有惆怅,只有真挚的友情和共勉,心境明朗,感情壮阔,其中,“同是宦游人”的赠别,心情本来是复杂的,但他却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样开朗壮阔的诗句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变悲凉为豪放,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抱负,有一种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概。
他还有一首小诗《山中》《辞典P24》: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复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用寥寥二十字,表现出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
此外,他的《滕王阁诗》《辞典P19》(阁中帝子今安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等,在七言、杂言诗体形式上也有所探索和创造。
他的创作,初步地实践了他诗歌革新的主张,他的优秀诗篇是有充沛的思想感情、真实的生活阅历作基础的。
有风有骨,摆脱了齐梁浮华补假的习气,显露唐诗的独特风貌。
杨炯(650-693?)在四杰中,他的诗数量最少,成就也最低。
五言律在宫廷诗人手里,多用于唱和和咏物,而到了王、杨时代,创作题材已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如杨炯的《从军行》《作品P9》: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反映了许多士人向往边塞生活的慷慨心情。
边塞是当时士人幻想建功立业的用武之地,尽管“四杰”中的王、杨、卢都从未到过边塞,然而他们在诗中表现的立功边塞的志向和慷慨情怀,却显得十分强烈。
这种激扬文字的书生意气,是构成其诗歌“骨气”的重要因素,也是“四杰”诗风与宫廷诗风迥然有异的内在原因。
但“四杰”诗风亦属“当时体”,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
他们的一些作品,讲究对偶声律,追求词采的工丽和韵调的流转,不免有雕琢繁缛之病。
杨炯是“四杰”中以五律见长的诗人,其现存的14首五言律,完全符合近体诗的粘式律,不能不说是一种有意的追求。
在促成五言律的定型化方面,他与杜审言以及沈、宋等台阁诗人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卢照邻(637?-689?),字升之,号幽忧子,河北范阳(今北京附近)人。
他一生只作过几任小官,很不得意。
晚年又得恶疾,卧病十余年,最后自沉颖水而死。
他和骆宾王的七言歌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写得跌荡流畅,神采飞扬,较早地开启了新的诗风。
《长安古意》《作品P2》是他著名的代表作。
在这篇长诗里,他借对古都长安的描写,以纵横奔放、富丽铺陈的诗笔慨世道之变迁而伤一己之湮滞,揭露了长安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诗里指出一切繁华狂热、堕落颠狂的生活终于会发展到空虚幻灭的结局。
在长诗的结尾,诗人故意用萧疏清冷的诗句,写他在长安的寂寞清贫的生活:“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骆宾王(640?-684),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
作过长安县主簿、临海县丞等小官,曾遭事下狱,最后因参加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后的活动,写了著名的《讨武照檄》,事败被杀。
他的名作《在狱咏蝉》《作品P6》,艺术更为成熟: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沈。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首诗寄悲愤沉痛于比兴之中,宛转附物,怊怅切情。
正象这首诗序所说的:“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
”不愧是初唐律诗中风骨凝炼的名作。
2、“四杰”的特点与成就:总的来说,由于历史条件以及他们本身生活的限制,他们的诗都没有彻底洗净齐梁的习气。
但是,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究竟是从他们才开始形成;歌行在卢骆手里“从宫廷走到市井”(卢照邻《长安古意》);五律在王杨手里“从台阁移至江山塞漠”(杨炯《从军行》);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有了初步的定型,有人就有了“律诗不是成立于沈、宋”的商榷意见;他们“以文章齐名天下”,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使诗的格调变得壮大起来,也开盛唐诗风之先。
总之,他们与陈子昂等共同揭开了唐诗繁荣的序幕,为唐诗高潮的到来作出了重要贡献。
精读作品篇目:王绩《野望》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卢照邻《长安古意》杨炯《从军行》骆宾王《在狱咏蝉》阅读作品篇目:王绩《过酒家》王勃《滕王阁序》骆宾王《于易水送人》辞典P14、《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陈子昂——唐诗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人物继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起来反对齐梁诗风的统治,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表现了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的诗人,是陈子昂。
1、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
陈子昂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反对齐梁诗风。
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
“兴寄”和“风骨”都是关系着诗歌生命的首要问题。
“兴寄”也称“寄兴”。
所谓“寄”,就是寄托。
所谓“兴”,原是赋比兴的“兴”。
赋比兴是汉人从《诗经》中总结出来的三种写诗方法。
古典诗歌的所谓“兴寄”,主要就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描写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所谓“风骨”,也就是指一种鲜明、生动、凝练、雄健有力的风格。
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
从当时情况来说,只有实现内容的真正革新,才能使诗歌负起时代的使命。
同时,由于“四杰”等诗人的积极努力,新风格的唐诗已经出现,沿袭齐梁的宫廷诗风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不满,诗歌革新的时机更加成熟了。
陈子昂的革新主张在这个时候提出,不仅有理论的意义,而且富有实践的意义;不仅抨击了陈腐的诗风,而且还为当时正在萌芽成长的新诗人、新诗风开辟道路。
2、陈子昂的诗歌创作。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鲜明有力地体现了他的革新主张。
他重要的诗歌有《感遇》(三十八首、)《蓟丘览古》、《登幽州台歌》等诗,充满着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梁诗风彻底划清了界限,成为盛唐之音行将到来的序曲。
《感遇诗》三十八首,是表现这种革新精神的主要作品。
这些诗并不是同时之作,有的讽刺现实、感慨时事,有的感怀身世、抒发理想。
内容广阔丰富,思想也矛盾复杂。
比如他的那些感怀身世的诗,写得很动人: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这里,美好理想无法实现的深沉的苦闷,借楚辞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意境,宛转蕴藉地表现出来。
如果说陈是唐诗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人物,则《登幽州台歌》就是这里程碑上的碑文。
《登幽州台歌》用的是辞赋体。
体式的古朴、文辞的凝重与情调的慷慨悲愤、意境的雄浑深远相得益彰。
卢藏用《陈氏别传》说:子昂体弱多疾,感激忠义,常欲奋身以答国士。
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
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
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
因登蓟北(蓟县位于天津市最北部)楼,感昔乐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
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人莫不知也。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
这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
3、陈子昂的客观评价陈是唐诗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人物。
他的诗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同时存在。
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无论是杜甫还是韩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二、《春江花月夜》与唐诗“兴象”经过九十馀年的发展,初唐诗歌在题材范围的扩大、体物写景技巧的成熟、声律的完善和风骨的形成等诸多方面,已为唐诗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在诗歌意境的创造方面,张若虚和刘希夷的诗歌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一、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作品P16》闻一多先生曾给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渎亵。
”又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
”说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可估计的。
”张若虚是初、盛唐之交的一位诗人,大致与陈子昂等人同时登上诗坛。
与贺知章、张旭和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
他的诗仅存两首,但一篇《春江花月夜》,就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被闻一多誉为“诗中之诗”,“孤篇压全唐”。
这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是乐府旧题,但作者已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
诗人先从春江月夜的宁静美景入笔: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月色中,烟波浩淼而透明纯净的春江远景,展示出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诗人在感受这美丽景色的同时,沉浸于对似水年华的体认之中,情不自禁地由江天月色,引发出对人生的思索: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由时空的无限,遐想到了生命的无限,感到神秘而亲切,表现出一种更深沉、更寥廓的宇宙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