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第2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2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礼记·表记》
二、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宗法制度的建立
• 周人的文化维新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_《诗经》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
• 周代的“制礼作乐” 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礼,供给鬼神,非礼 不诚不庄。”(礼记·曲礼) 礼的形式为“仪” ,即各种礼节和仪式。
• 一 、炎黄时代:中国文化的开端
• 赫赫始祖
• 三皇五帝说 • 三皇
①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 • ②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 • ③伏羲、祝融、神农(同上); • ④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
• 五帝说法: • ①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
记》;
②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 策》);
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译夷书开窗口、 《各
国律例》和《四洲志》、 仿制西舰主张建设新式 海军
• 《海国四说》是“清代史料笔 记丛刊”中的一种,是作者梁 廷(楠)以“筹海防夷”为目 的的著叙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 《海国四说》合《耶苏教难入 中国说》、《合省国说》、 《兰仑偶说》、《粤道贡国说》 为一书,作者在书中历述了英、 法、荷、葡、意、西等西方各 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企图 用商品打开中国大门的过程与 咄咄逼人的气势,并指出其唯 利是图等特性。《海国四说》 内容新颖、认识敏锐,在近代 中国思想史上起着开先河的作 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2、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 芽
思想家 时代
思想要点
李贽 明后 期
黄宗羲 明清 之际
顾炎武 明清 之际
王夫之 明清 之际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墨家
墨家创立者是鲁国墨翟,信 徒多是下层群众。墨家强调 尚力,节用,兼爱,强调尊 崇天神,鼓吹专制统治。
墨子(战国)
四、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 宏阔的文化精神 • 文化统一与思想统一 • 儒学独尊与经学兴起
秦汉帝国
• 秦始皇创立的秦帝国与古罗马、古印度并立三个 世界性大国。
• 汉高祖刘邦建立的汉帝国的版图与事功更在秦之 上,与其同时并立的世界性大国唯有罗马帝国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 中国人的起源:距今170万年的元谋猿人 • 原始物质文化:工具(石器)、火的使用、农业
、畜牧业、陶器。
灰黑陶高领三足罐形鼎 龙山文化
陶折复圆 河姆渡文化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 原始社会组织:原始群 、家族、氏族、部落、 部落联盟。
• 原始观念文化:
宏阔的追求 • 长城 • 阿房宫 • 秦始皇陵 • 长安昆明湖 • 《史记》
秦始皇陵兵马俑
思想、文化的统一
• 秦朝 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 行同伦、地同域、焚书坑儒
• 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学兴起
书同文
小篆体(the small seal)十六字砖 (秦)海内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飢人
车同轨
黄帝
炎帝
中 华 民 族 远 祖 分 布 图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 上古文化分布
东夷:活动区域大致在今山东、河南东南和 安徽中部一带,即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及青莲 岗文化江北类型分布区。
蚩尤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 上古文化分布
苗蛮:主要活动于湖北、湖南、江西一带, 即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分布区。
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和西方世界的景教、伊斯 兰教、医术、建筑艺术等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文化赖以植根的生态环境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 化: 经济上:庄园经济兴起 政治上:政治贵族化——“九品中正制” 这是一个似乎茫无归属的乱世,又是一个文化 别开洞天的新时期,“精神上极自由、极解 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 • • •
1、儒学危机,玄学发展 儒学危机:经学没落、名教危机 玄学发展: 是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当时的哲学家们信奉儒 家的《周易》,道家的《老子》和《庄子》,并 称为“三玄”,后世称这种哲学为“玄学”。 • 其宗旨是“贵无” • 其最高主题是对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
• • • • •
道的超逸:是最哲学化的一个学派 “道”是万物的本源 “自然”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无为而治” 柔弱胜刚强
• • • • • • •
法的冷峻: 法有三派: 慎到:势 申不害:术 商鞅:法 集大成者:韩非子 势、术、法合一的“以法为本”的政治思 想体系
• 4、民本思想 • 重心有二:一是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 突出人的地位 • 二是在人类社会关系上,强调民的作用, 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两者的不同: • 今文经派注重探讨经义,强调经世致用, 认为孔子是一位政治家、哲学家 • 古文经派注重考据,认为孔子是一位史学 家 • 从汉武帝到西汉末年,今文经占正统地位, 东汉到东汉末,古文经占了上风,到东汉 末年,郑玄揉合了今古文经形成了一种新 的经学,即郑学
• 谶纬: • 谶:“诡为隐语,预决吉凶”的宗教预言 之书 • 纬:用神学迷信观点来解释儒家之经的书 • 开始于董仲舒的阴阳五行观的天人感应观
• • • • • •
•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原始社会:中国文化的产生 人体形态:早猿—晚猿—早智—晚智—现代人 婚姻形态:杂婚—同辈婚—族外婚—对偶婚—父权 婚 社会形态:原始群——血缘家族——氏族——国家 工具形态:天然器——旧石器——新石器——青铜 文化形态: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PPT课件)全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PPT课件)全
法家先驱是齐国的管仲与郑国的子产,集法家之大成者是韩国的韩非。 韩非(公元前280—前233年),韩国公子,与李斯同为荀况的学生。 战国末期,韩国在战争中屡遭失败,丧师失地,在强大西秦的武力威胁下,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韩非多次上书韩王,主张变法,其建议未被采纳,于是退而著书立说,其著作收辑在《韩非子》。
盗亦有道 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 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
2、老子的社会观 ① 处世的方法 处柔:“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寡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所以要“寡欲”。 不为天下先:“三宝”:一是慈,即宽容;二是俭,即退缩,保守;三是“不敢为天下先”。
② 政治学说 圣人治国,无为而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愚民”政策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其主要含义是当时诸子百家创造的各个学派,使得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国民族文化从此大致确立。 开创学派;编纂修订《诗、书、易、礼、春秋》等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 文化进入了空前繁荣时期。哲学思想尤为活跃,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整理ppt
四、原始社会组织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上古时代主要有婚姻关系, 氏族关系,其组织形式包括 原始群、家族、氏族、部落、 部落联盟等。
整理ppt
1.婚姻关系:
首先是:血亲杂交(群居杂婚,母子、父女也可能有
性关系,导致人口繁殖能力和体质低下)
其次是:血缘群婚(形成血缘家族的婚姻关系称血缘婚)
整理ppt
二、原始物质文化
新石器时代,约开始于公元前7000年。中国人广泛使 用经过磨光或钻孔加工的工具器型有石斧、石刀、石铲、 石凿和石梨等。粗糙的陶器也广泛出现。
整理ppt
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巡览
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
“大汶口文化”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等遗存。出土文物有
造型美观的背壶、钵型鼎、镂孔豆、高柄杯、彩陶豆以及磨制
精细的石斧、石锛、石铲、石凿、骨器等。大汶口文化的发现,
为山东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1982年,大汶口遗址被公布为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理ppt
三、原始观念文化
中国先民原始观念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是原 始宗教和原始艺术,其中原始宗教是主流。
中国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分为三大类: 一是自然崇拜;二是生殖- 祖先崇拜;三是图腾 崇拜。
整理ppt
禹的时代开始了“夏文化”的进程,其特征是: (1)工具形态由石器、陶器过渡到青铜器; (2)农业生产己有相当发展; (3)私有制确立; (4)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建立起来。
整理ppt
五、上古文化分布 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
大文化集团;经过征战和磨合,最终成为中华文 化。
女性被先民认为是繁殖人种的决定因素,因此,人们 把女性作为创世神、始祖神加以顶礼膜拜。后来,随着男 性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便转向了男性崇拜。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各种历史时期的变迁和演变,其中不乏繁荣昌盛的时期和低谷衰落的时期。

总体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最早的阶段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个时期形成了中国的原始文化。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使用简单的工具,发展了农耕和畜牧业,形成了最早的文字和书法等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和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出现了中国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产生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史的重大事件。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形成了一种丰富而独特的宗教和哲学思想,如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等。

同时,传统的礼仪文化和音乐文化也得到了发展。

秦朝(公元前221-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这一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和尺度,统一了货币和法律等方面,改革了封建制度,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虽然秦朝统治时间短暂,但对后世的影响至关重要。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王朝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时期之一。

汉朝的文化发展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科学和哲学等领域。

著名的文人墨客如司马迁和刘向等在这个时期活跃于文化界。

随着东晋(公元317-420年)和南北朝时期(420-589年)的兴起,佛教开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佛教的传入促进了中国艺术、建筑和文学的发展,同时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唐朝(618-907年)被广泛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诗歌、绘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达到了巅峰,著名的文人如杜甫和白居易等活跃于这个时期。

同时,唐朝还是对外文化交流最为活跃的朝代之一,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和艺术家来华。

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成就最为显著的王朝之一。

2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2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文化交流
汉文化流入契丹、党项、羌、女真等少数民族 儒学被蒙古游牧民族推崇
元帝国征服欧亚大陆加大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穆斯林大规模迁入中国,基督教开始传入 《马可· 波罗游记》成为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桥梁 火药、历法、数学、瓷器、茶、丝绸传入欧洲世界
郑和下西洋进一步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福建省泉州市 仰恩大学 刘明真
16
传统文化的转型
①向西学习,洋务运动 ②甲午失败,维新变法 ③新文化运动:从战争失败到变法失败,使一大批忧国
忧民的知识分子开始挖潜思想根源,怀疑并否定传统文 化。
3、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冲突的思考 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不能归于传统文化 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有历史的必然性 传统文化的复②体制因素:闭关锁国、固步自封,面对外强统治集团 未能采取正确的策略 ③思想根源:中华民族一贯强大、先进使得高高在上的 良好感觉根深蒂固,从平民到上层统治者心中普遍存在 这种心结。面对失败无法适应和找到正确的原因并加以 改正。 ④自然原因: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的兴衰与一个人的 生物节律有共同之处,有高涨亦有低潮。
福建省泉州市 仰恩大学 刘明真
10
秦至明
辉煌的文化成就
唐诗:空前绝后。《全唐诗》录2300多位诗人,48900
多首诗作 史学:盛况空前。官修史制度确立,史书除了有《晋书》 《梁书》《陈书》《北书》《周书》等正史外,《史通》 是第一部史学评论著作,《通典》创立了“政书体”的 新史体。 艺术:登峰造极。绘画技艺大大发展,人物、山水、花 鸟,画科种类齐全;雕塑成就非常,莫高窟、唐昭陵、 乐山大佛享誉世界;书法大家倍出,欧阳询、虞世南、 颜真卿、柳公权四大家将楷书推至顶峰。
福建省泉州市 仰恩大学 刘明真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经历了不同朝代的交替和文化的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传统。

中国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们开始使用陶器和青铜器,形成了以华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进入了一个多神论阶段,各地的诸子百家各有见解,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的思想流派。

而到了秦汉时期,儒家的思想得到普遍推崇,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在随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教强调修身养性、慈悲为怀,与儒家的仁义道德相互交融,形成了以佛教为主要内容的宗教文化。

同时,道教的发展也为中国的文化传统增添了神秘色彩和宗教信仰。

唐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

唐朝是繁荣的大唐盛世,对外交往频繁,吸收了来自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地的文化,形成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唐代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留下了众多经典作品。

而宋朝则是以科技发展为特点,科学技术取得显著进步,陆羽的《茶经》等文化成果也广泛流传。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演变。

明朝推崇文人学士,儒家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科举制度的兴起培养了大量的文人,文化教育得到广泛普及。

同时,明朝也传入了西方的文化,如基督教、天文学、医学等。

清朝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紧随西方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国面临着与西方文化接触的冲击和挑战。

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康有为、梁启超等思想家,提出了“胶州八诗”、戊戌变法等改革方案。

近代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出国门,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融合。

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了现代科技的影响,儒家思想的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成为热点。

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成为了现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始终保持了其独特的特色。

它通过与不同文化的交流,历经朝代政权更迭,逐渐形成了深厚而丰富的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一、发展历程1.古代时期(公元前5000年-221年)在这个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逐渐奠定,包括了古代先民们的宗教、哲学、文字、礼制、音乐、绘画等方面。

这些元素对后来的文化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儒家文化的兴起与鼎盛(公元前汉代-明清时期)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重要流派,几乎影响了数千年的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包括了孝道、仁爱、格物致知等,对中国社会的道德伦理和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佛教和道教的传入与融合(公元前汉代-现代)佛教和道教作为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在中国开启了对宇宙本质的思考,对中国哲学和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道教则发展成为一种追求长生不老、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

4.科技文化的发展(明清时期-现代)明清时期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迎来科技文化的繁荣,哲学与科学的融合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从整体到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基本特征1.人本主义2.天人合一3.礼仪文化4.倫理与道德5.文人雅士的精神风貌中国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推崇是与众不同的。

文人雅士是文化精英的代表,他们以文学、艺术和哲学作为表达自己才华的途径,追求内心的清雅、淡泊,崇尚自然与真理。

文人雅士精神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自身价值观与审美追求。

总结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与多元性。

这些特征从根本上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社会道德观念和审美追求,并且为中国民族的精神传承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四个分期:
关于流程——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四个分期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期(萌芽期)
先秦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期。

先秦时代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原始文化
2、夏商文化
3、西周文化
4、*春秋战国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型期(奠基期)
秦汉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型期
1、秦汉文化
2、魏晋南北朝文化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鼎盛期(繁荣期)
隋唐五代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鼎盛期
1、隋唐五代文化
2、宋元文化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期(总结期)
明清两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1、明清文化转型背景
2、明清文化衰败的原因(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教育上、经济上)
3、文化总结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一.中国传统文化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西汉儒学独尊,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大放异彩。

3.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学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步入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

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4.宋代:一方面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韵律极严的诗歌已不能充分表达人们更加丰富的思想感情;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另一方面,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一些作家转向于采用词这种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爱国主义精神。

这样,宋词便得到了快速发展。

5.元代: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的扩大,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

知识分子们的愁苦、反抗、逃避现实,通过元杂剧与元散曲(合称为元曲)来表达。

6.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二、全面认识儒家思想1.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在中国,曾对儒家思想采取过过激的否定态度。

如新文化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中的“批林批孔”运动,都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产生了消极影响。

对待儒家思想,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既要吸取其精华,又要剔除其糟粕,批判地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

2.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涵盖面广,门类众多,其发展必然是‎不平衡的,而不可能是同‎步的。

但从历史行程‎看,也有其一致性‎,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阶段。

(一)雏形期历史学家习惯‎地把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称‎为远古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正是萌芽于这‎一现代人看来‎极为遥远的时‎期。

我们常说自从‎有了人,就开始了人类‎社会及其历史‎,也就有了人在‎历史活动中所‎创造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远古源头正‎是因此而被逻‎辑地确定的。

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中国传‎统文化,从一开始就呈‎多元状态,不但黄河流域‎,而且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甚至东北地区‎等北方地区以‎及青藏高原,都有旧石器及‎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广泛‎发现。

从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到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再到柳‎江人、资阳人、河套人、山顶洞人,在这样一个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萌生并发‎展起来。

与多元状态相‎联系,中国远古时期‎的文化也就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状态。

原始人不仅在‎劳动中创造了‎语言,而且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增长了才智,不断有所创造‎发明。

于是,创造了文字,出现了绘画、雕刻、音乐和舞蹈,出现了原始宗‎教。

原始文化如黄‎河源头,她的每一片积‎雪、每一朵浪花,都直接孕育了‎华夏文化;原始文化的丰‎富,最终才流淌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在走过了远古‎的萌芽期之后‎,至夏、商、周三代伴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而‎逐渐具备了雏‎形。

关于夏代的文‎化,虽因文献不足‎,还看不到它的‎全貌,但正如孔子所‎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夏代文化为商‎、周两代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政‎权。

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

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就是现存的有‎关“夏历”的重要文献。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夏代农‎业发展水平,保存了我国最‎古的珍贵的科‎学知识,这是无庸置疑‎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PPT 41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PPT 41张)

汉魏六朝是中华文化的多元发展时期,也是人性解放与文化新因素产 生的时期。

从东汉献帝建安元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190一589年﹚共393年。经历了 三国﹙190一289年﹚、西晋﹙265一316年﹚、五胡十六国﹙317一439年 ﹚、南北朝﹙439一589年﹚四个发展阶段。文化特色鲜明:第一,民族大 融合, “胡化”与“汉化”并进; 第二,南方新的经济区出现; 第三,佛教广 泛传播,三教鼎立。本期中国文化表面上是动荡与混乱,实际上是转变与多 元。


一、先秦:中国文化的萌芽期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文化 1.关办私学。私学打破了贵族对文化的垄断,有利于社会 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随着私学的繁荣,士逐渐成为知识 阶层的通称。 2.群星闪烁。思想家有老聃、孔丘、墨翟、孟轲、庄周、 邹衍、荀况、韩非 ;政治家如管仲、子产、晏婴、商鞅; 军事家如吴起、孙武、孙膑;外交家如蔺相如、苏秦、张 仪;史学家左丘明;诗人如屈原、宋玉;论辩家如惠施、公 孙龙;医学家如扁鹊;水利家如李冰、郑国;天文家如甘德、 石申。可谓群星璀璨,蔚为大观。



2.百家争鸣。中华文化的轴心时代。 道家: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思
想集中反映在《道德经》中。首先是清静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 寡民的状态。老子的社会政治与人生主张是“无为”、 “无为无不 为”, “柔弱胜刚强”。道家以“自然”为最高范畴。 “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秦汉魏六朝:中国文化的奠基期
﹙一﹚秦汉统一与文化一统
秦的统一,在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 的形成。国家统一,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而整合后的一 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过来增进政治一统。经过 秦汉四百年的文化建设,树立了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观念核心,造就了 全社会强烈的文化认同心理。统一是合理的、正常的,分裂是违理 的、反常的,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理定势。 1.秦汉的文化一统 ①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 皇帝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之命曰“制”,令为“诏”, 天子自称曰“朕”。废谥法,自称“始皇帝”。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这一时期,道、儒、佛三教并重,景教、祆教、 摩尼教也得到一定的传播和发展。
政治上的强盛、宽容、开放,造就了一个丰富热 烈的艺术世界。唐代诗歌创作热情高涨,留下了许多 脍炙人口的诗篇,绘画在唐代已有明确的分科,人物 画极盛,书法在唐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等,造就了 一批杰出的诗人、画家、书法家、散文大家。
人物画仍然是主流,并且由于佛教艺术的传入,中 国宗教绘画开始繁荣起来。
书法成为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以王羲之、王献之 父子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士大夫书法家在这一时期出现, 被称作书法艺术的一大高峰。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四、汉唐时期
隋、唐不仅继承了南北朝汉族传统的封建文化, 而且还采撷了国内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出兼 容并包的宏大气派,造就了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五、宋元明清时期
辽夏金元的统治体现了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 的冲突与融合。这造成了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冲 突的双重效应,元代蒙古人把汉族士人文化践踏 得支离破碎,科举一度中止,文人仕进之路堵塞, 于是一部分文人投身于杂剧创作,
汉文化被少数民族吸收,元帝国对欧亚大陆 的征服,西方人的涌入,也带来了异邦的先进文 化,在外域文化输入的同时,中国文化也源源不 断地传入欧洲。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四、汉唐时期
秦汉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动乱的三国两晋 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打破了秦汉帝国所形成的 以经学为核心的一元文化格局,出现了内容更加丰富、 更加生动活泼的多元发展局面。
在宗教方面,玄学兴盛成为道教和佛教发展的土壤。 五胡乱中原不仅使得大量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并融 入汉族,还通过南渡繁荣了江南地区文化。

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独特
而丰富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从古代至现代,细致地探讨中国传统文化
的完整发展历程。

古代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夏、商、周三个朝代。

在夏朝时期,人们开始书写甲骨文,这标志着中国文字的起源。

商朝
时期,青铜器的盛行体现了古代中国工艺美术的特点。

周朝时期,儒
家学说开始兴起,孔子等思想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形成并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进入中古时期,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兴起和统治,也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隋朝的大运河和均田制,唐朝
的大永初政策和科举制度,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和文学艺术等,都是中
国传统文化在中古时期的重要表现。

元明清时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更加深入人心,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形成了中
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格局。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也得到了继续传承和发展。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对中国
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现代中国传统文化
的传承也体现在文化产业的繁荣、书法绘画的传承、传统戏曲的发展
等方面。

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不仅漫长而丰富多彩,更是凝聚
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

今天的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继续
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共融作出积极的贡献。

愿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之光永远闪亮于世界的文化舞台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新疆呼图壁县岩画
河南新郑具茨山
岩画, 呈生殖崇拜特征,
诞生时代距今4000至
8000年。
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感生神话。如:女登遇龙而 生炎帝(《帝王世纪》);附宝遇电光而感生黄帝(《竹 书纪年》);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契(《史记 •殷本纪》)。 各部族在追溯本族之起源时,都说是由一位女 始祖与某个神物交感而生后代。如:傈僳族的虎氏族“腊 扒”(意为“虎人”),传说其族之女始祖上山砍柴,遇 一虎变为青年与之交配而生出该族;普米族神话说,该族 起源于女始祖塔娜与牦牛山神的交配。
(2)生殖—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极为普遍的重要 形式之一,在母系氏族中是女性祖先崇拜,到父 系氏族中男性祖先崇拜。 女始祖崇拜往往与生殖崇拜联系在一块。 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女娲的“娲”与“蛙” 同音同义,从一些新石器时代彩陶的蛙纹可以看 出,这是原始人对女性生殖器的象征表现,所以, 古代神话把女始祖称之为“女娲”乃是从女生殖 器崇拜转化为女始祖崇拜。
球是一个整体,到了距离今七千万年,地 球才破裂成几个板块。由于印度板块不断 撞击亚欧板块,造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的隆 起,森林消失,生活在这一带的腊马古猿 被迫直立行走,开始了猿向人的漫长转化 过程。
我国学者在云南元谋上那蚌村发现的距今
170万年的猿人化石,定名为元谋猿人,是
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活动的证据。
(1)自然崇拜
把自然现象、自然力和自然物当成某种神秘 力量和神圣事物,对此进行宗教性的祭祀活动早在人 类社会的原始时代就已经开始了,而且普遍存在于世 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原始宗教之中。
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实际上是对大自然的 依赖,依赖的对象有顺己力量,也有异己力量,而只 有那些与原始人类自身生存相关的自然力或自然物才 能成为神化和崇拜的对象。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丰富多样的文化之一,深深地影响并塑造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的时期来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展示其丰富多彩的面貌。

一、古代文化的萌芽与形成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约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当时的华夏族群在黄河流域逐渐形成了最早的农业社会,并培育出独具特色的文化。

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即孔子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封建社会中的传统文化繁荣时期封建社会时期,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

在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并成为统治阶级的官方思想。

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礼制观念深入人心,指导了社会的制度建设和人际关系的规范。

此外,佛教和道教也逐渐传入中国,在中国文化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

三、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时代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伴随着政治和经济的变革,文化交流和融合也不断发生。

例如,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期,具有强烈的开放精神。

在这一时期,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中国迅速传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大量的外国文化和思想也在这一时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四、近现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近现代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

中国历经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成功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抑制和压抑。

但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中国传统文化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追求。

结语: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如同一条绵延不绝的长河,流淌了几千年的时间。

从古代的萌芽与形成,到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再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时代,以及近现代的现代转换,传统文化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与时俱进,保持了自身的连续性和创新性。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不仅为世界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和经验。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张课件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张课件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张课件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多个方面,从哲学到文学,从艺术到道德,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发展的智慧结晶。

下面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概述。

1.奠基阶段(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21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阶段是从商周时期开始的。

在此时期,典籍《诗经》和《易经》问世,儒家学说开始兴起,齐物论成为孟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学说和墨家学说也相继出现。

2.发展阶段(公元前221年-公元618年)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阶段,此时儒家学说的盛行使得孔子教育思想及儒家经典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在此时期逐渐成为考试科目,儒学成为官员必修学科,理论体系逐渐完善。

同时,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文化也在中国继续发展。

3.繁荣阶段(公元618年-公元1368年)隋唐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阶段,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等诗人在文学领域有重大贡献,隋唐时期也是儒家学说和佛教文化相互渗透的时期。

此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四书五经》以及儒家经典《大易》《周易》《春秋》等。

4.变革阶段(公元1368年-1911年)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变革的时期,儒家学说逐渐失去原有的威望,科举制度被废除,终止了繁荣了近千年的科举文化。

此时期,南明学人开始了对朱熹学术的批判和反思,并以阳明学说为代表开始逐渐发展。

同时,西方传入的文化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影响,如天文学、医学等。

5.现代阶段(1911年以后)20世纪初期,新文化运动兴起,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逐渐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此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胡适、鲁迅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得到了新的发展,也吸引了更多的国际关注和学者的研究。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历程,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周人的文化维新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_《诗经》
• 周代的“制礼作乐”
礼的内容,一是“亲亲”,贯彻血缘宗族原 则;二是“尊尊”,执行政治关系的等级原则。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 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 • 百家兴起及其学派特征
儒家学派
以“仁”为学说核心, 以中庸辨证为思想方法, 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 功,重实践理性,重道 德修养。
第四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来自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中国人的起源 • 原始物质文化
灰黑陶高领三足罐形鼎 龙山文化
陶折复圆 河姆渡文化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 原始社会组织 • 上古文化分布
华夏 东夷 苗蛮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 殷商神本文化
以殷为中心展开活动的商人,脱离原始社会未 久,在以神秘性与笼统性未特征的原始思维的支 配下,商人尊神重巫,体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特 色。
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于农耕文化的 冲突与融合
•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冲突的双重效应 • 元杂剧及其文化意义 • 规模盛大的中外文化交流
明清:沉暮与开新
• 空前严厉的文化专制 • 早期启蒙思潮 • 古典文化的大终结 • 西学东减及其中断
——《世界简史》威尔斯
• 风采辉煌的艺术成就
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 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 公,画至于吴道子,极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苏轼
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于市井文化的勃兴
• 理学建构 • 精致细腻的士大夫文化 • 市井文化之勃兴 • 教育和科技成就
暗香
作者: 姜夔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徵新声,作此两 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 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 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 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墨家:
强调物质生产劳 动在社会生活中 的地位,反对生 存需要基本外的 消费,强调“兼 爱”。
• 老庄道家:
“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 知秉要执本,清虚自守,卑弱自持”
法家:
在治国方略上 主张言行峻罚,在 文化政策上主张” 以法为教”,“以 吏为师”,实行文 化专制主义。
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统一
• 宏阔的文化精神 • 文化统一与思想统一 • 儒学独尊与经学兴起
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 玄学兴起 • 道教创制与佛教 传入 • 儒、玄、道、佛相与激荡
隋唐:隆盛时代
• 文化背景 • “有容乃大”的 文化气魄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 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师开放的, 坚守并蓄而好探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