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亏虚与慢性病的关系
气血不足经络不通脏腑功能衰弱是致病的根本原因
![气血不足经络不通脏腑功能衰弱是致病的根本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ad41180e6c175f0e7cd137ee.png)
气血不足、经络不通、脏腑功能衰弱是致病的根本原因中医经络学基本理论告诉我们,“气血足,百病除”。
只有气血充足,才更有利于全身经络的通畅,有了充足的气血和畅通的经络,人体的脏腑才能得到很好的濡养而使功能强健起来,气血、经络、脏腑三者实现了互相之间的动态平衡,才是人体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态。
达到了这样一个健康状态的人,就有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强大的免疫体系,既能够及时清理内部的各种毒素,又足以抵御外来致病因子的侵袭。
反之,如果一个人气血不足、经络不通、脏腑功能衰弱,就破坏了三者的动态平衡或者说造成了严重失衡,因此而形成内部环境的一团混乱和千疮百孔,这样的人可想而知,既没有力量及时清理内部的毒素,更缺乏抵御外来致病因子侵袭的能力,因而,也就成了致病的根本原因。
1. 心包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干;神经衰弱。
2.三焦经常见症状: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
3.肺经不通的常见症状: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皮肤无华。
4.大肠经不通的常见症状: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5.脾经不通的常见症状:脘腹胀气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呕吐作闷容易倦怠虚胖;头胀头脑不清湿重脚肿便溏;关节酸胀,糖尿病。
6.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喉咙痛,胃痛,怕热,消化不良;倦怠膝关节酸痛便秘;口干舌燥,身体消瘦。
7.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 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短气,上气有压力感,忧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口臭。
8.小肠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小腹绕脐而痛,头顶痛;容易腹泻手脚寒凉;吸收不良虚肥;肩周炎。
9.督脉不通的常见症状: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痔疮便秘;阴阳失调。
10.任脉不通的常见症状: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男性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
11.膀胱经不调的常见症状:恶风怕冷,颈项不舒,腰背肌肉胀痛;腰膝酸软,静脉曲,张尿频尿多;尿黄,前列腺肥大。
慢性病的调理原则
![慢性病的调理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0481ca7f121dd36a32d8280.png)
最容易导致气血不足的五类人群
![最容易导致气血不足的五类人群](https://img.taocdn.com/s3/m/3ba2ec8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1.png)
最容易导致气血不足的五类人群一:营养不良如果长期挑食、偏食或是在母亲怀孕的时候没有得到适当的营养补充,就会导致了一系列的营养流失,造成气血不足。
另外长期的暴饮暴食,没有规律的饮食也会造成营养不良。
饥饱无常,过分的喜欢重口味的食物,就会容易造成脾胃损伤;导致气血化生的能量和原料不足,长此以往,就有气血亏虚的症状发生。
二:容易生气生活中爱较真、爱生气、又不擅表达的人,植物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长期处于高度亢奋的紧张状态,是导致乳腺病和卵巢病的重要原因。
工作中爱较真、过于追求完美的人,患胃病与胰腺病的较多。
三:肥胖有些人长期肥胖,虽说是看似很健壮,但还是会造成气短乏力。
长期的不运动,就会造成气虚血虚,不能把体内多余的垃圾排除在体外,导致血管淤堵,引发气血不足。
四:纵欲过度人过度的沉迷于性生活,会造成了肾虚;过劳伤气,血的生成动力不足,最终导致气血两亏。
房事过劳,性生活没有节制,就会引起伤精,精血是属于同源的表现。
肾精的过渡损耗严重,必然会引起气血的不足。
所以,纵欲过度引起的精血不足,最终也会导致气血不足的症状发生。
五:得过大病由于是疾病的原因,导致了一部分人需要手术开刀,手术之后会经常感到精力难以充沛,需要其他辅助的方式来进行调养。
如果人受到外在的环境因素影响,例如:大病、重病、受到暴雨、风雪或是低温的严重伤害,都会在短期内伤耗气血,如果不及时补充气血,就容易导致一系列的气血不足。
当人体气血不足时,有些脏器在修复过程中就会产生不良的细胞。
但这时人体很虚弱,血气很低,所以要注意养足气血,加强气血。
可以服用一些滋补气血的中药。
中医康复护理
![中医康复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4d8d4dcb6137ee06eff9188a.png)
中医康复护理的理论基础
一、阴阳学说:调整人体阴阳的平衡,纠正
阴阳的偏盛、偏衰,达到“阴平阳秘”的健 康状态 二、五行学说:根据五行生克的关系 三、藏象学说 四、经络学说 五、邪正盛衰学说:扶正祛邪为原则
中医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康复护理方法
二、情志护理 1.行为护理法:惩罚护理法、奖励护理法、语 言护理法、移情护理法、满足护理法、环境 变换法。 2.情志护理法:说理开导、移情易性、以情胜 情、暗示疗法等。
中医康复护理方法
三、饮食护理 1:饮食护理的基本原则 三因制宜,灵活选食 审证求因,协调配食 2.饮食康复食谱:老年病药膳谱、残疾药膳谱、 精神病药膳谱、慢性病药膳谱
中医康复护理方法
四、针灸康复:针法、灸法 五、推拿康复 六、拔罐康复
中医运动康复
“养生”、“修养” 动静结合
太极拳、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
康复功能训练
根据病证训练护理:如偏瘫-起坐、站立、平
衡功能、扶持行走、独立行走。 生活能力训练护理:起床、穿衣、洗脸、吃 饭等。 职业训练护理:
3.护理模式:康复护理强调患者与家属主动参 与功能训练和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护士的主 要作用是监督和指导,“自我护理、主动参 与” 4.护理工作性质:康复护理时间较临床护理长 5.病房的管理:注重患者保护装置、功能训练 设备、无障碍设施的设置
中医康复护理目标
尽可能恢复到最理想状态,以重返生活,重
康复护理与临床护理区别
1.护理对象:康复对象是伤病者、残疾及某些 年老体弱者(功能问题) 临床护理对象是临床疾病患者 2.护理目的:康复护理除了要完成临床护理 的内容外,还要挖掘患者的潜能,使丧失和 残余的能力得到最大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得到最大的提高,早日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中医养生与慢性病防治
![中医养生与慢性病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1400f09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a.png)
中医养生与慢性病防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慢性病已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
慢性病是指病程长、起病隐匿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这些疾病的治疗需要长期的药物和护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慢性病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医学和社会问题。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通过调节饮食、起居、心理等方面来维护身体健康。
中医养生认为,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是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基础。
下面我们将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探讨慢性病防治的问题。
1、中医养生之道中医养生注重多个方面的调节,包括精神养生、饮食养生、经络养生等。
精神养生:中医认为,情志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精神养生注重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以促进气血畅通和脏腑功能协调。
饮食养生:中医强调饮食的合理搭配和适时适量。
根据季节和体质特点,选择适合的食物,如春季宜食清淡,夏季宜食甘寒,秋季宜食滋润,冬季宜食温热。
经络养生: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养生主要是通过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来调节经络畅通,以改善身体状况。
2、慢性病防治之策慢性病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病因分析、早期诊断、综合治疗等。
病因分析:慢性病的病因复杂多样,如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
因此,需要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以找出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
早期诊断:慢性病的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漏诊。
因此,需要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定期体检,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慢性病。
综合治疗:慢性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饮食调理、运动康复等多种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3、中医养生与慢性病防治的关系中医养生和慢性病防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中医养生强调通过调节饮食、起居、心理等方面来维护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与慢性病防治的思路不谋而合。
在慢性病防治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注重饮食调理和运动康复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
身体虚弱的症状 四种不同症状需对症下药
![身体虚弱的症状 四种不同症状需对症下药](https://img.taocdn.com/s3/m/c53964512b160b4e767fcf86.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身体虚弱的症状四种不同症状需对症下药
导语:平时生活中你经常看听到有些人觉得自己身体虚,这种虚并不中只简单的营养不良,中医把身体虚弱分为气虚、阴虚、血虚、阳虚四大类,当然它们
平时生活中你经常看听到有些人觉得自己身体虚,这种虚并不中只简单的营养不良,中医把身体虚弱分为气虚、阴虚、血虚、阳虚四大类,当然它们的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今天小编就与大家一起来了解下身体虚弱的表现与症状,我们又应该如何改善这种情况?
身体虚弱的症状
现在的人们不仅工作压力大,烦心事也很多,所以无论男女一到家都是累的不想动,而第二天上班总是急急忙忙,你可能觉得这种状态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是气血阴阳虚衰或不足所引起的,身体内的正气失去了平衡,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对于身体容易疲劳的朋友你们可一定要重视起来。
气虚型
喝四君子汤:精神倦怠、气短乏力、形体消瘦、大便溏薄、走路易喘、面色萎白、舌质淡苔薄白等,调理时应以补气为主,可服用四君子汤。
取党参15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白术10克,用600毫升冷水浸泡半小时,大火熬至水滚,再用小火续煮10~15分钟,每天喝一两杯。
阴虚型
喝生脉饮:经常熬夜的人容易疲劳,伴健忘、口干舌燥等症状,舌红苔黄,宜喝滋阴润燥的生脉饮。
取党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5克,用600毫升水浸泡半小时,大火煮10~15分钟即可,每天1杯。
血虚型
生活常识分享。
气虚亏虚中医调理案例
![气虚亏虚中医调理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d7b7fd8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a1.png)
气虚亏虚中医调理案例
气虚和亏虚是中医中常见的两种体质,气虚指的是人体气血不足,导致身体虚弱、疲乏无力、容易感冒等;亏虚则是指人体各种营养物质缺乏,导致身体功能出现障碍、免疫力下降等。
针对这两种情况,中医有很多调理方法。
以下是一个气虚和亏虚的中医调理案例:
患者李某,女性,年龄35岁。
主要症状为经常感到疲劳无力,手脚发凉,嗓子干燥易咳嗽,容易失眠。
经过中医诊断后发现患者同时存在气虚和亏虚的情况。
针对患者的情况,中医师制定了以下调理方案:
1. 调节饮食:建议患者多吃一些温补食品如红枣、桂圆、山药等,并且要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2. 中药调理:开具一份补益气血的方剂,包括人参、黄芪、当归等中药。
同时,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 调节生活习惯:建议患者适当运动,增加身体的代谢率和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规律作息时间;减少熬夜和过度劳累。
4. 按摩调理:中医师建议患者进行脚底按摩,刺激穴位以促进气血循环。
以上是一个气虚和亏虚的中医调理案例。
通过饮食、中药、生活习惯
和按摩等多种方式来调节身体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气虚和亏虚的目的。
对于一些长期感到疲劳无力、容易生病的人来说,也可以尝试这些中
医调理方法来改善身体健康。
“火与元气不两立”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
![“火与元气不两立”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7bb3e9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a.png)
“火与元气不两立”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一、内容概要“火与元气不两立”理论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火和元气是相互排斥的两种力量,如果两者失衡,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对这一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火”和“元气”的概念。
在中医学中,“火”是指人体内的阳气过盛,表现为身体发热、口干舌燥等症状;而“元气”则是指人体内的生命能量,包括精、气、神等元素。
当元气不足时,人体就会失去生命力,出现各种疾病。
那么为什么“火”和“元气”会不两立呢?这是因为在中医理论中,阴阳五行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而“火”属于阳邪容易消耗元气;而“元气”则是维护生命活动的基础,如果失去平衡,就会影响到身体的各项功能。
因此当“火”和“元气”失衡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为了更好地理解“火与元气不两立”理论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相关案例。
比如说有些患者在感冒期间会出现口渴、喉咙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因为感冒病毒攻击了体内的阳气,导致“火”过盛从而影响到了“元气”。
针对这种情况,医生可以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以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恢复“元气”。
“火与元气不两立”理论是中医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它揭示了人体内部阴阳平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一理论的内涵和临床应用价值,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火与元气不两立”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这是一篇关于中医养生的文章。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人都感到身体不适。
中医养生作为一种传统的保健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其中“火与元气不两立”理论是中医养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这篇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非常重大,首先它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从而更好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其次它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一些常见的疾病,它还可以促进中医养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养生就是养元气
![养生就是养元气](https://img.taocdn.com/s3/m/40d4a641804d2b160a4ec01f.png)
养生就是养元气1养生就是养元气2如何养阳气3调理好气血是百病不生的根源养生就是养元气何谓元气,元气是维持人类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物质。
什么叫能量呢?我们上二楼,不费吹灰之力。
走到十楼呢?有点费劲,这里就隐含着能量。
这是元气的第一个属性,物质性。
人体吸收的氧气、消化吸收的营养、结合人的先天之气共同转化为人体的能量物质,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元气的第二个属性是根本性,也就是我们老祖宗说的"有气则生、无气则亡",决定着人的兴衰存亡。
元气贯穿人的一生,这是元气的第三个属性连续性。
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才有健康,有人说生命在于静止,像乌龟那样静养才能长寿;有人一辈子喝酒,寿命很长,有人滴酒不沾也长寿,实际上并不矛盾,只要你把元气养好了就行。
运动的目的是养气,静养的目的也是养气。
所以,养生就是养元气。
养生先养神养生要先养神,神不养,心难安,心不安,身不安,心和身是密不可分的。
有位老同志为一点小事同儿媳妇吵了一架,一晚上都没睡好,辗转反侧:我让她把萝卜切成丝,她偏要切成片。
越琢磨越愤怒,越愤怒越睡不着。
心不安宁,是达不到养生效果的,因为七情太过会伤身。
诸葛亮是怎么死的?司马懿抓了他手下的一个兵,问丞相一天吃多少饭啊?小兵说,一天只吃一两饭。
司马懿心中就有数了。
诸葛亮每天那么操劳,事必躬亲,却只吃一两饭,这就是过思伤脾。
过怒则伤肝,为萝卜丝和萝卜片吵架,伤神又伤肝。
所以哪,老年人要学会装糊涂,这样才能心态平和。
人过四十,饮食从“温”计议前一段时间,不少人迷信张悟本吃绿豆治病,后来又有不少人吃绿豆吃出胃肠毛病。
用阴阳的观点来看,每天吃一些绿豆确实有降血压功效,但从中医角度讲,不是人人都能吃绿豆。
凡事有阴阳,体质偏实的人吃绿豆没关系,体质偏虚,有心脏病、胃痛的人,一口都不要吃。
小孩子胃气足,冬天都能吃冰棍,老年人就不行,即使夏天也不能吃。
人过四十,就不要贪吃寒凉的东西,尽量吃得温热些,避免寒凉。
中医养生与慢生活有哪些联系文档
![中医养生与慢生活有哪些联系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8b83a727e21af45b207a81c.png)
中医养生与慢生活有哪些联系?中医养生与慢生活这两个话题,一个古老,一个新潮,看似没什么联系,可盘根错节两者息息相关,可以说慢生活的理念源于中医养生学中的理念。
现代学者定义慢生活是相对于快节奏生活而言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慢生活理念诞生于90年代的意大利,随之便风靡世界,“慢”并非绝对是慢,而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意境,一种惬意,一种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意境。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阳光、空气、水和运动,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
”可见健康的核心就是亲近自然、顺应自然。
而中医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提出养生防病的思想,所谓“上医治未病”,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生有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养有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的意思。
养生通俗地说就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方法来防病和延长生命。
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用药食同源阿胶黄精丸调和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
而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都提到了顺应自然。
怎样才是顺应自然呢?人是自然界万物之一,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与自然是相通相应的,自然界日月运行四时变化地理环境都会对人体产生各种影响,这就是中医学中的“天人相应”的理论。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界的规律如此,人也应遵循,要遵循四时阴阳的规律来固护人体的正气。
举例说明:如春(风)气通于肝,春天肝气旺要注意护肝养肝;夏(火)气通于心,夏天心火易于亢进,要注意清心养心;长夏(湿)气通于脾,易脾失健运水湿内生,要注意健脾运湿;秋(燥)气通于肺,秋燥易伤肺,要注意润肺;冬(寒)气通于肾,在冬天要固肾养精。
而慢生活也有规律可循:生活处事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慢而有条理,同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生活中因急产生的悲剧比比皆是:走路急了摔断了骨头,吃饭急了呛到了气管,开车急了酿成了惨祸。
人类为了发展,过度的改变自然环境,到头来为此买单的还不是我们的子孙后代;个人为了发展,为了达到一定的成绩或高度,一味的透支体力透支健康,到头来为健康买单的也是自己。
人体元气的来源与生成
![人体元气的来源与生成](https://img.taocdn.com/s3/m/bb6cfa68a45177232f60a24c.png)
人体元气的来源与生成元气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
先天之元气,禀受父母。
即元气从卵子受精胚胎时已经形成,伴随着受精卵成长而成长,直至生命从母体分离为止。
因此,夫妻受孕前应充分做好身体健康调养和内心欢迎小生命降临的准备。
水尚且知道答案,尚且人乎!后天之元气,以先天之精为基础,又赖后天水谷精微之气经肾脏化生的滋养而成。
元气盛衰与先天禀赋有直接关系,但后天的饮食习惯、作息规律、劳作程度、心理状态、人生态度、疾病发生等等多方面也可以改变元气的强弱状态。
元气先天禀赋不足的人,通过饮食调养与养生保健锻炼等,可使元气逐渐充沛,而先天元气充足的人,也可由后天各种因素导致元气丧失而变为不足。
总之,元气根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生,并赖后天之精以充养而成。
但元气之盛衰,并非完全取决于先天禀赋,与脾胃运化水谷精气的功能密切相关。
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云化不利,化生元气乃不足。
哪些情况下伤元气元气是一个中医概念,指人体维持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
是指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全身机体及各脏器功能呈健康状态的、综合的生理指标,因此元气也可以表述为人体生命力的综合指标。
当人体虚弱时,人体的各个器官不一定会有器质性的改变,但会出现各个脏器功能下降的情况。
亚健康状态就是人体功能的下降而不是器质性的病变,此时,用中医话讲,人体就是处于元气不足的状态。
人体患病后,元气若充足,则脾胃功能也会得到较快修复,会使血虚、肾虚、心虚等其它虚弱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那么,人体在哪些情况下会伤元气呢?第一,人的喜、怒、忧、恐情绪皆会损耗元气。
例如,当你遭遇突如其来的恐吓时,会感觉身体瘫软,心跳加速,浑身冒虚汗,此时体内元气会大量损耗。
曾有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用盛有冰水的容器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呼出的气体。
结果发现:心平气和时,人们呼出的气体变成水溶液后是澄清透明的;而在悲痛时,人们呼出的气体变成的水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而当科学家将含有人生气时呼出气体的水溶液注射到大白鼠体内,几分钟后这只大白鼠就死去了。
中医辨证防治慢性疲劳综合征
![中医辨证防治慢性疲劳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027a6cead5bbfd0a795673e3.png)
中医辨证防治慢性疲劳综合征作者:杨玺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41期慢性疲劳综合征属于中医的“虚劳”、“不寐”、“心悸”、“郁病”等范畴。
中医认为,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三者与疲劳的产生有密切联系。
肝脏可通過疏泄作用调节脾胃运化,调畅气机与情志,因此与体力的疲乏、精神的疲惫关系最为密切,肝、脾、肾三脏功能的异常可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长期极度疲乏无力,精神疲惫,工作效率降低,并可伴有咽痛,抑郁或烦躁易怒等精神情志症状。
治疗:以健脾理气补肾为主以躯体疲劳、体力下降为主者,可以健脾调肝为主,兼以补肾、可选用人参、黄芪、白术、甘草、柴胡等。
也可以用黄芪鸡(黄芪、陈皮、肉桂等炖鸡)、补中益气粥(人参、黄芪、当归、甘草、陈皮、柴胡、白术、薏苡仁等熬粥)进行食疗。
以精神疲劳、工作效率降低为主者,则以舒肝益肾为主,兼以补脾。
以抑郁为主者,可选用当归、柴胡、甘草、大枣、生地、熟地等。
也可以用甘麦大枣汤熬粥·食疗,或口服逍遥丸。
以烦躁为主者,可选用柴胡、甘草、芍药、枳壳、生地、龟板等。
如兼有身体虚弱、反复外感者,则辅以益气壮元法,食用冬虫鸭(冬虫夏草炖老鸭)、八珍鸡(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灵芝等炖鸡)。
兼有咽痛、低热者,可予柴胡、黄芪等。
失眠多梦者,可养心安神,予酸枣仁。
此外,研究还发现,可适当采用一些传统中医食疗用品如蜂蜜、花粉、阿胶、蚂蚁等,也具有抗疲劳效果,可适当采用这些保健食品。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非处方中成药应用慢性疲劳综合征主要是因工作生活负荷太重、精神過度紧张等引起,临床常表现为精神不振、容易疲劳、失眠、食欲减退、应激能力下降等,属于中医学虚劳、郁证、脏躁、不寐等范畴。
如能合理选用一些非处方中成药进行调治可收良效。
现介绍几种药物以供选择应用。
逍遥丸组成: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生姜、薄荷。
6g/次,2次/日。
本品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作用,适用于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症见精疲力竭、失眠、烦躁易怒、唉声叹气、郁郁寡欢、胸胁胀痛、饮食量少等。
元气虚弱的五大表现!脐下肾间动气...
![元气虚弱的五大表现!脐下肾间动气...](https://img.taocdn.com/s3/m/0daf8cc5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9.png)
元气虚弱的五大表现!脐下肾间动气...其实只要你细心体会生活中的细节,你就能发现身体原气不足时的警告声,告诉你电量不足了,需要充电了!1、食欲低下!伤元气的人,食欲变得低下。
如吃饭不香,只有吃刺激性的食物,如麻辣烫、辣椒、烧烤等重口味食物才会感到嘴里有滋味。
从中医角度来看,人的元气充沛,口中津液充盈,即使吃粗茶淡饭都会有滋有味,啃窝头、喝米粥都会觉得香甜无比,这说明脾胃健运,中气充沛,消化能力强健。
伤元气之后最容易引起脾虚,如果人的脾胃之气衰败,食欲就会降低,即使是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懒得动一下。
2、智力下降!伤元气的人记忆力、专注力和思维能力都会下降。
尤其是很难提起精神进行深度思考,想问题往往想到一半就感到疲劳,不再打算往下思考了。
写文章、学习、考试、工作等,乃至于生活杂事等都会感到力不从心,这是脑力下降、精力不足的表现。
从中医角度来看,肾主骨生髓,肾气通于脑,肾精充足脑力才能充沛,智力才会高。
3、脾气烦躁!伤元气的人,心火就容易上犯,心情变得急躁,经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
健康人的身体是,火在下,水在上的格局。
水在上,表示心是清凉的。
火在下,表示元气充足,阳气固秘,丹田气暖。
水火既济,身体就健康。
不健康的格局是火在上,表示心火上炎。
水在下,表示肾气虚寒,丹田发凉,水火分离,火往上,水往下,上下不能交通,身体就不健康,百病丛生。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人在生气的时候,往往头脑发热,手脚冰凉,容易造成“火往上,水在下”的格局。
时间长了,就会口中干燥、口臭、小腹冰凉,双脚冰冷,上热下寒,水火不能交通。
该睡觉的时候心火下不来,心神不能安定,就会造成失眠。
所以一般失眠的人都有口干舌燥的表现,这便是元气不足,心火上炎的表现。
4、头发稀疏、枯黄!元气生自两肾之间命门,而中医认为“肾之华在发”,肾的精华都表现在头发上。
元气、肾气充足的人,头发通常比较茂密而且有光泽。
反之,元气不足的人头发也会枯黄、稀疏、没有光泽,严重的会导致脱发。
中医学关于“元气”的概述
![中医学关于“元气”的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f27c30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4.png)
中医学关于“元气”的概述元气,指以先天精气为基础,赖后天精气充养,而根源于肾的气。
元气,《难经》又称“原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一、生成与分布元气由肾中先天之精化生,根于命门。
《难经·三十六难》说:“命门者…原气之所系也。
”元气以先天之精为基础,又赖后天之气的培育。
因此,元气充盛与否,不仅与先天之精有关,而且与脾胃运化功能、饮食营养及化生的后天之精是否充盛有关。
若因先天之精不足而导致元气虚弱者,也可通过后天的培育补充而使元气充实。
如《景岳全书·论脾胃》说:“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生者不小。
”元气通过三焦流行于全身。
《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
”元气以三焦为通路循行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肌肤腠理,无处不到。
二、生理功能元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推动和激发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二是推动和调节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1.推动和激发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元气充沛,机体生长发育正常,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生理功能旺盛,体魄强健而少病;若先天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久病损伤元气则可因元气虚衰而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低下及未老先衰的临床表现。
2.推动和调节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元气含有元阴、元阳,为一身阴阳之根,脏腑阴阳之本。
元气既能发挥推动、兴奋、温煦等属于元阳的功能,又能发挥宁静、抑制、凉润等属于元阴的功能。
元阴与元阳协调平衡,元气则能发挥其推动和调节功能。
故《景岳全书·传忠录下说:“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人体健康的根本二要素:心性和元气
![人体健康的根本二要素:心性和元气](https://img.taocdn.com/s3/m/f5f35cf7bcd126fff6050b54.png)
人体健康的根本二要素:心性和元气人体健康有两个根本要素:心性和元气。
心性修养过关和元气充足通畅是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
其中,心性为主导因素,元气起影响作用。
心性包含道德、心理、超心理三个层面,而要使心性过关最终要落实在超心理层面,即人的本性、本我层面。
元气充足、气机通畅是健康的前提和表现形态。
中医讲人体的精、气、神。
“精”在一定程度上是物质化的,有一定的实体存在,是人体内部的精微物质,它是人体真气、元气物质化的产物,它和元气相比,元气是因,精是果,元气比精更究竟。
从人体健康来说,只要关注元气就可以了,元气充足、气机通畅,身体就健康了,精自然就平衡了,因此,精对人体健康不起决定作用,它仅仅是心性和元气作用下的一个结果,在人体健康的考量中可以忽略。
“神”概念的外延比较小,大约包括心理、情绪层面,无法将道德、超心理层面涵盖,因此,不用“神”这个概念,而采用外延较广的“心性”这个概念。
这样,就把关注点集中在对人体健康起到根本作用的两个因素上:心性、元气。
也就是说,人体的健康有两个决定要素:一是心性,二是元气。
心性包括道德层面、心理层面、超心理层面(超人本心理学)。
道德层面上是以爱为核心的道德体系;心理层面上是万事拿得起、放得下,心态积极平和,其中情绪上安祥平静,不起大的波动;超心理层面上是体验到与万物同体,自然流溢对他人、他物的无条件的爱。
元气大约就是宇宙能量,是构成万物的原材料,万物皆为能量的振动,不同的振动频率形成不同的物种。
于人来说,元气在体内表现为真气,真气充足并且在人体内气机运行通畅,则呈现健康状态;如果真气不足,或气机有滞碍,或者两者兼有,则呈现亚健康或疾病状态。
在这两个根本要素中,心性是主导,元气是体现;心性对人体健康起着关键的导领作用,而元气则是人体健康层次的反映。
心性层面的问题会影响元气的量和运行情况,进而作用于人体的健康。
同时,元气的问题也会反过来作影响心性,比如,当一个人元气不足时,身体就感觉疲惫,人的精神状态就可能会受到影响,而消极的情绪又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到元气的耗散,进而反映到身体健康上来。
羊胎素
![羊胎素](https://img.taocdn.com/s3/m/df991ddbce2f0066f533229b.png)
心血管方面
• • • • • • 心慌气短、胸闷、身心疲劳乏力、肢冷麻 木等症状,主要由于免疫力降低,心脑泵 血能力下降,血管壁变厚,管腔变窄,血 液流速变慢,导致供血不足。特别是微循 环部分阻塞,代谢产物不能充分顺利排除 ,免疫力差极易得病
皮肤方面
• • • • • • • 皮肤失去弹性和水分,长出大大小小的斑 点及皱纹。皮肤的免疫力最脆弱,身体不 健康内在的不平衡也最容易通过皮肤表现 出来。及时补充免疫力,增强生命力,畅 通血液循环、微循环,通过毛细血管给皮 肤输送足够的养分,才能使斑点消失和褪 色,减少皱纹
• • • •
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将使人病入膏肓、危在 旦夕。因此,在病邪入侵,但元气尚未被 扰乱时,及时补充元气,使紊乱的元气恢 复平衡,以保障五脏机能恢复正常。这也
• 是中医临床上“扶正即所以祛邪”的道理 所在
五脏元气自测表
元气不足 中老年慢性病的根源
• 权威资料显示,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糖尿 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成为中老年人主要死因 ,排在我国死因谱的前一、二位。 • 慢性病是长期存在的一种疾病状态,具有病程长 、病因复杂、器官功能低下、损害健康和生命等 特点。医学研究证实,中老年人身体虚弱、罹患 各种慢性疾病且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是元气不足 。元气不足,机体的防卫功能低下,病邪入侵使 人发病。随着元气的衰弱,有的脏器将先发病, 但随即会危及其他脏器。进而导致五脏六腑乃至 全身器官组织产生病变
• 因此,“突破传统,找到 • 对付慢性病、老年病的根 • 源性办法”已成为科学界 • 的新命题
• 专家在研究中发现,从羊胎盘中分离提取出来的 细胞活性物质,有极强的生理活性,能修复人体 各脏器受损细胞,补充细胞能量,减少细胞的凋 亡,恢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抗突变、降 血糖、治疗肝硬化、肝昏迷和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
气不足则胖血不足则瘦胖瘦皆在气血间
![气不足则胖血不足则瘦胖瘦皆在气血间](https://img.taocdn.com/s3/m/073dee1b2e3f5727a5e96266.png)
从中医角度来讲,人体地气有肝气、肺气、肾气、脾气、卫气、营气、宗气等.气是生命之本.古人说:“气聚则生,气散则亡.”《难经》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意思说,气是生命地精髓.自然界中,风起云涌,风吹草动,这都是气在运动.水能可以转化为电能,风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在人体中,能量也可以相互转化,肾水可以转化为肾气,血可以转化为汗,水谷可以转化为血……总之,身体内精、气、血、津、液地相互转化及新陈代谢都是靠气来实现地,我们称这一能量转化地过程为“气化”.人体气足,气化功能就强;人体气虚,气化功能就弱.气化功能强大,可以化邪、化湿、化寒、化毒、化脂、化瘤、祛百病,即便是吃了一些有害物质,也没有多大关系,身体很快能将它“气化”,代谢出体外.这就是人们常说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所以,气决定着一个人地健康长寿.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气虽然是生命之本,但是气又不能太过,过犹不及,著名地中医大师朱丹溪曾说过:“气有余便是火.” 张景岳说:“气不足便是寒.”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气是人体地动力,血是这个动力地源泉;《黄帝内经》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中医有“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之说.气和血一阴一阳,气无形而动,属阳,血有形而静,属阴.血无气地统帅和推动,就无法到达身体需要地地方;气无血作为基础,气就变成了身体里地邪火.中医里叫“百病生于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风是天地之气,太阳是火,太阳光照射到海面就是火在下降,火降之后,阳光地热量把海水蒸发成了水蒸气,冉冉上升,在天空中形成了云,云降而为雨,水又回到了地面.天地之气就是这样水升火降,周而复始.人体内地火脏是心,水脏是肾,心火下降,温暖肾水,肾水就会上升,中医称为“肾水上承”. 《格致余论》说:“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有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有焉.”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上火是什么?上火就是该下降地火不下降了.身体内本来应该有火,这就像天地间本来应该有太阳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火则生,无火则死.正因如此,中医里派生了一个“火神派”,专门以补火为主.然而,火地运动方向应该是向下地,如果火不下降了,总是在上面燃烧,那么,人地头部和面部就会长痘长疮,口腔溃疡、牙龈肿痛.这就是上火.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人体内,随着心火下降地有肺气、胃气和胆气;随着肾水上承地有脾气和肝气.肺气不下降了,肺就会有火,这时人就会喘逆咳嗽,小便不利,大便不畅,还会全身浮肿,胸闷、腹痛.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等,则可以多吃些猪肝降肺火.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胃气不降了,胃就会有火,这时人就会不思饮食,胃胀胃痛,嗳气吞酸,呃逆呕吐.绿豆味甘,性寒凉.胃有火,则可以用绿豆粥来败火.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胆气不降了,胆就会有火,这时人就会胆气郁结,患上胆囊炎、胆结石和胆囊息肉.梨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生吃可以清六腑之热,熟吃可以滋五脏之阴.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肋长痈.说明肝胆上有了火,这时可以生吃一些梨来败火.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莲子心味苦,性寒.如果心火旺,心烦多怒、口腔溃疡,用莲子心来泡水喝,可以败心火.气血失衡分为下列情况:气滞血淤人体内地气是不断运动地,气升气降、气出气入,血液地流动、能量地转化、汗液地流出、大小便地排泄……这一切都依赖气地运动.然而,一天,气地运动在身体地某个地方突然停滞了下来,接着,血液地流动也随之停滞了下来……这就是气滞血淤.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气滞血淤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出现疾病.正如《黄帝内经》所说:“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气不摄血气是血地统帅,统帅孔武有力,血就会一切行动听指挥.一旦统帅地力量减弱,血就会擅自做主,溢出脉外来,这时人便会出现吐血、便血、崩漏、皮下淤斑等情况.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气虚血淤人体地气并不虚弱,却被堵塞住了,这样导致地血淤,叫气滞血淤.人体地气虚弱,无力推动血液地运行,这样导致地血淤,叫气虚血淤.气虚血淤兼有气虚和血淤之象,常常会引起胸腹疼痛和突然中风.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气随血脱气血相互依存,当血液大量流失之时,气无所依,便会随之外脱.气脱阳亡,这时人就会脸色苍白、手足冰冷、大汗淋漓,严重者则会当场昏迷.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气血两虚气虚血也虚,这种情况多由久病不愈耗伤气血引起,此时地人弱不禁风,面色淡白或萎黄,常常头晕目眩、心悸失眠.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气不足则胖,血不足则瘦一个气血平衡地人,身体内气地运动充分,进餐之后,该吸收地营养物质吸收了,该排泄地排泄了,该气化地气化掉了,他地身体就会不胖不瘦.一个气虚之人,身体内气地运动不充分,进餐之后,该吸收地营养物质没吸收,该排泄地没排泄,该气化地没气化掉,结果,这些没有被气化掉地物质就被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脂肪是什么?脂肪就是体内没有被气化掉地垃圾.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肝上没被气化掉地垃圾叫脂肪肝;血管里没有被气化掉地垃圾叫高血脂;肚皮上没有被气化掉地垃圾叫小肚腩;所以,气虚才是肥胖真正地原因,而肥胖则是判断一个人气虚最明显地指征.人之所以胖,是因为气虚.气虚之后,人体内气地运动就没有了力量,气化功能就弱了下来.气化功能一弱,脂肪和其他杂质就不能正常被代谢出体外,于是,人就胖了.人吃了一顿饭之后,胃气会对其进行消化,脾气会将消化后最精微地物质上传给肝,化生成血液,再输入心脏,而将其废弃物向下传给大肠,转化成粪便排出.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黄帝内经》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中医说它们是后天之本,也就是人们说地中气.除此之外,人体内还有元气、卫气和营气等,它们共同推动着身体内能量地转化和新陈代谢.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有很多瘦人吃得很多,就是不长肉.人之所以瘦,是因为血虚.血虚,火就旺.火是什么?火就是多余地气.气太多,动力太大了,不仅将该气化地气化掉了,而且把不该气化地也气化掉了,瘦人整个人体地新陈代谢都呈现出了病理性地亢进状态,所以,血虚是消瘦真正地原因,而消瘦则是判断一个人血虚最明显地指征.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胖补气,瘦补血中医看病叫调理,就是要让全身地气血平衡,气不足则胖,气不足地原因有四种,因而胖子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气虚,就是说,这个人身体内地气本来就不足,气化功能弱,不能气化掉身体内地脂肪,古人叫这些人“脂人”,“均一性肥胖”,形体匀称.一般来说,气虚地人不爱说话,不爱运动,不爱冒险,整天没精打采,气喘吁吁,说起话来,总是怯声怯气虚弱无力;容易感冒,一感冒就是一两个月,迁延不愈;看一个胖子是不是气虚,还应该特别注意舌头.气虚地胖子舌体胖大,舌淡红,边有齿痕.气虚型胖子气短懒言,容易疲乏,还经常头晕健忘.古人所说“其人肥白,多属气虚”这类人总是白白胖胖地.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是阳虚,指人地阳气虚弱,从而引起气化功能变弱,古人称这类胖子为“肥人”上下皆肥;他们特别怕冷,大热天还要穿上秋衣秋裤,手足冰凉,精神不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包括肾阳、脾阳和心阳等.肾阳不足,生命之火弱小,所以会体凉、畏寒、怕冷;脾阳不足,脾胃无力消化食物,所以会大便溏薄;同时,肾阳不足,肾水就不能蒸腾上升,化为肾气,肾气不足,所以会小便清长,而且还会出现阳痿.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是痰湿,指人体内地气本来不虚,可是由于身体内有痰和湿,这两样东西一结合,阻碍了身体内气地运行,引起了身体气虚.古人称这类胖子为“膏人”,《说文解字》中说:“凝者曰脂,释者曰膏”.体内有痰湿地胖子额头油光可鉴,眼睛下挂着两个大大地肿眼泡,经常胸闷痰多,爱吃肉.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什么是痰?痰是肺、脾、肾运化所产生地废弃物,中医有“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一说.痰有外痰内痰之分,藏在五脏六腑内地痰,肉眼无法看到,但藏在皮肤下地痰,我们却能看到,它就是一个肉疙瘩,可以长在身体地任何部位,西医叫脂肪瘤,中医叫痰核.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湿是什么?水进入胃后,水地精气便向上输运到脾,脾会将水之精气上传给肺,肺气肃降,调通水道,又将水下输于膀胱,这样上下循环,水和津液便滋润了整个身体.如果脾和肺地功能松懈,水地运化不及时,水停留在了身体地某个地方,就形成了湿.湿就是身体内地死水.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是湿热,指身体内地湿和热相结合,阻碍了身体内气地运行,古人称这类人为“肉人”结实型地肥胖.《灵枢?卫气失常》中说:“肉人者,上下容大.”他们性格急躁,动不动就发火.湿热蕴藏在人体内,排不出去,就会造成胆气上溢,口苦口干,急躁易怒.这类人脸上还经常会长痤疮、粉刺,就是因为体内湿热郁积,排不出去;同时食欲旺盛,能吃并不表示脾胃功能正常,相反是处于“胃强脾弱”地病理状态.体内有湿热会影响到胃,胃有湿热,中医称为“胃热湿阻”,胃受热之后,其功能就会亢进,这时人地饭量就会大增,动不动就会感到饥饿.然而,胃纳过旺,就势必加重脾运化地负担,脾有“运化水湿”地作用,脾地负担过重容易造成“水湿内停”.所以,中医又将这类胖子称为“胃热湿阻型肥胖”.舌质偏红舌,苔黄腻,体内地热越盛,舌苔就越黄,所以舌苔地颜色越深,证明你体内地湿热越严重.如果身体里热重于湿,则大便燥结;湿重于热,则大便黏滞,小便短赤.两眼内有红血丝,这些都是湿热型胖子地表现.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不同原因造成地气虚,有不同地调理方法——这就是中医地辨证施治.荷蒂粥——气虚“脂人”荷蒂就是荷叶地蒂,它包括荷叶地基部连同叶柄周围地部分叶片.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荷(莲藕)这种植物.荷出淤泥而不染,居水中而不被水没,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它独占三行,它生于土中,秉承了土气,居于水中吸收了水气,长成为植物,又蕴藏了木气.荷全身都是宝,根茎是藕,具有开胃消食地功效;莲子心能清心火;荷叶能清热凉血,降血脂;而荷蒂则能生发元气,补脾胃之气.荷蒂在荷地中间部分,它既有上面莲子心清心火地作用,又有下面莲藕补脾胃之气地作用,更能生发元气,用它来煮粥最适合气虚地胖子.同时,每天用艾条艾灸四个补气地大穴:脾腧穴、足三里、气海穴和膻中穴.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党参性味甘平,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气虚不足、倦怠乏力、气急喘促.同时,小米、猪肚、胡萝卜和香菇,这些都是补气地食物.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金匮肾气丸——阳虚“肥人”张仲景著名地方子——金匮肾气丸,又叫八味肾气丸,由八味药组成,分别是熟地、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肉桂、附子.如果去掉后面两味药,就成了六味地黄丸,因为它比六味地黄丸多了肉桂和附子,所以,人们又叫它桂附地黄丸.其功能为温补肾阳、化气行水.附子和肉桂这两味药,能将寒冷地肾水加热气化.附子性味辛甘,大热,肉桂性味辛甘,温,它们一进入人体之后,就能产生热能,将寒冷地肾水加热,变成肾气,这样,人地全身就开始逐渐温暖起来.督脉总督一身阳气,经常按摩督脉上地长强、命门和百会这几个穴位能使阳气生发.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赤豆薏米粥——化痰祛湿同时还可以多吃冬瓜、赤小豆、荷叶和山楂,枇杷叶拔火罐——胃热湿阻型肥胖多吃绿豆、冬瓜、苦瓜、莲子、薏米千万不要吃辛辣燥烈之品,如辣椒、狗肉、牛羊肉等.酒是大热之物,经常饮酒地人往往脸上赤红,就是因为体内大热,一遇到湿,便会形成湿热.拔火罐是一个祛除湿热地好方法,也是最安全、最简便地一种方法.火罐地温热效应能使人体内地湿和热很快地由皮肤透发出来.在背上脊柱两边地穴位叫做背腧穴,背腧穴每一个穴位和我们体内地五脏六腑都是相对应地,因此背腧穴可以治疗相应地脏腑疾病.在这些背腧穴拔罐可以把体内地湿热给吸出来,达到祛风除湿、清热泻火、行气通络地功效.如果是胃中湿热太盛引起地胃胀、胃痛、大便不正常、口臭,则需要从胃经泻去湿热,你可以沿着胃经从腹部往下敲到足部,每天敲打~分钟就会有很好地效果.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大补气穴位:一、脾腧穴二、足三里穴三、膻中穴四、涌泉穴五、关元穴六、气海穴七、太溪穴八、百会穴九、肺腧穴十、悬钟穴十大补血穴位:一、血海穴二、天枢穴三、关元穴四、足三里穴五、三阴交穴六、隐白穴七、髀关穴八、下关穴九、期门穴十、章门穴十大补气食物:多吃根茎类、块茎类地植物有助于补气,比如土豆、山药、红薯,等等.当然,上文说到地人参也属于这一类.因为这类植物生长时全埋在地下,更多地吸收和凝结了地气,吃下去以后很容易在肠道里形成气体,尤其是吃得稍微多些以后,就会比平时多放一些屁.这也是此类食物能够生气、补气地原因.不过,补气地食物不宜过量,否则很容易出现胸闷、腹胀等问题,一旦出现胀满嗳气地现象,再次食用时可以搭配陈皮等行气地食物一起吃.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土豆土豆又被称为“地下苹果”,还被称为“十全十美”地食物.可大补脾胃之气尤其是脾胃气虚.二、山药“天气通于肺,地气纳于肾.”可见山药补益肺肾之气;《本草纲目》里评价山药说:“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又称“神仙之食”特别适合那些气虚者食用.需要注意地是,山药有收敛地作用,上火、有实邪或者便秘地人要少吃或者不吃.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红薯《本草纲目拾遗》认为,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地功效,补益脾胃之气,适合脾气虚弱、容易便秘地人.但红薯吃多了,会造成肠道气机壅滞.老年人不适合多吃红薯.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香菇香菇是“四大山珍”之一,有“植物皇后”“素中之肉”地之称,对于气血两亏有补气祛湿地功效,《本草求真》称:“香菇,食中佳品……能益胃助食.”《本草纲目》则认为:“蘑菇可以益胃肠,化痰理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牛肉俗语说“牛肉补气,羊肉补形”黄牛肉是最能补益气力地,功效堪比黄芪.这一点,不少中医经典书籍都曾提及.《医林篡要》认为:“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牛肉不易炖烂,烹饪时可以放一个山楂、一块橘皮或一点茶叶,这样肉比较容易烂,而且山楂和橘皮还有行气地作用,可以在补气地同时防止气机壅滞.同时放入一些山药、莲子、大枣等,更有助于补脾益气,对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虚损羸瘦、体倦乏力者有显著疗效.如果能将牛肉与仙人掌同食,还可以起到抗癌止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地效果.但是牛肉地纤维较粗糙不易消化,且胆固醇和脂肪含量较高,故一周吃一次比较合适.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六、泥鳅“天上地斑鸠,地下地泥鳅”泥鳅又被称为“水中人参”.《本草纲目》描述:“泥鳅生湖池,长三四寸,沉于泥中.状微似鳝而小,锐首圆身,青黑色,无鳞,以涎自染,滑疾难握.”生活在水底地淤泥里,泥鳅吸取了地气地精华,又因为它“锐首圆身”“滑疾难握”,也就是体形有点像黄鳝,头尖身子圆而滑,有利于在泥巴中钻行,因此有非常好地益气功效.再加上泥鳅终日生活在泥中,不怕水湿寒潮,因此泥鳅又有利尿祛湿地功效.身体虚弱、气血不足地人可以将泥鳅和大枣、黄芪一起炖食,有补脾益气和补肝养血地作用.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七、兔肉兔肉被称为“荤中之素”兔肉所化地精微归肝经和大肠经,而肝脏主要负责排毒,再加上大肠也是排毒地重要通道,因此,兔肉又有凉血解毒地作用.将兔肉和党参、山药、大枣、枸杞一并蒸熟食用,每天食用两次就可以了.如果是气短乏力,可以用兔肉再加上淮山药、黄芪、枸杞煎药,效果很显著.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八、糯米冬天地气下沉,而低气温又肃杀伤气,寒冷地天气最易伤到人体地气机,因此,冬天最需要补气.糯米便可以补气暖胃,《本草经疏》说糯米可以“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利,则中自温,大便亦坚实;温能养气,气顺则身自多热,脾肺虚寒者宜之”糯米酒糯米粥都很好.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九、韭菜韭菜又有一个别名,叫“起阳草”.民间又有“男不离韭,女不离藕”地说法.即藕能滋阴,韭可以壮阳.在冬春季节食用比较好,冬春气温较低,而韭菜性温,可以补益肾气,旺盛精力.有句俗语说:“韭菜春食香,夏食臭.”冬天人体贮藏阳气,韭菜温补肾阳,最宜人体阳气收藏;而春天人体肝气偏盛,木克脾土,因此,会影响脾胃地运化功能,食用韭菜刚好可以增强脾胃之气.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蜂蜜十大补血食物:一、黑芝麻二、红枣三、猪肝四、藕五、胡萝卜六、桂圆肉七、黑豆八、黑木耳九、乌鸡十、红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中老年人元气不足
较青壮年时期,中老年人免疫机能 及各脏腑功能已大为减弱, 出现各种虚衰症状。
绿色养生
生连锁
元气为本
元润堂集团绿色养9
元气好比大树的根
树根看不见, 但是树根 滋养全身, 根深才能 叶茂!
元气好比大楼的基
楼基看不 见,但是 楼基支撑 高楼,基 深才能则 楼高
元气足则
阴阳调 气血和 经络通 脏腑健 百病除
2.元气现象
体现在健康与疾病的方方面面
★ 前有泣人 者的,生 元哭有下 气两的来 足声哭的 。就声第
补元气就是补养五脏之气
药膳养五脏------
气虚-别忘参芪栆,美食莲子和山药 血虚-宜喝阿胶粥,另有桂圆归首乌 阴虚-应与杞百合,芝麻桑椹亦常客 阳虚-勿忘茸虫草,韭子姜桂好味道
怡情养五脏------
养肝重在养戒郁怒,养心重在戒狂喜,养肺重在减伤悲,养脾重在忌忧 思,养肾重在避惊恐
元气亏虚
与老年慢性病的关系
中老年慢性病包括
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 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 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失眠、 便秘、前列腺疾病、胃肠病、骨质疏松、肾 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 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
老年慢性病发病的共同特点
“气衰生百病”,常见各种老年病如: “三高”、 睡眠减少(障碍)、 老年痴呆、 老年抑郁症、 骨质疏松(钙质流失)等
均与元气衰减密切相连;
元气亏时
就会出现肝、 心、脾、肺、 肾俱虚,就会 有“五脏皆柔 弱”。
五个元要牢记-----少年培元,青年惜元;中年护元,老年
补元,病后复元
2.怀山药 自汉朝 以来历代奉为正品。 唐《药性论》指出: 山药补五劳七伤,去 冷风,止腰痛,镇心 神,补心气不足。国 家药典记载:山药补 脾养胃,生津益肺, 补肾涩精。并且久服 有益无毒,为长寿珍 品。
3.云茯苓 是绿色药材。 《日华子本草》谓其: 补五劳七伤,暖腰膝, 开心益智,止健忘。国 家药典记载:茯苓利水 渗湿,健脾宁心。用于 痰饮眩悸,脾虚食少, 惊悸失眠。老年各种虚 症皆可服用。
★50岁的人,经过调 补元气后,上同样的楼 层不再喘气、大便通畅、 脸色红润、睡眠安神、 饭量增加、血压平稳、 血糖血脂正常、感冒少 或是不感冒了,这些都
是元气恢复的表现。 90多岁健康长寿夫妇
3.疾病与保养不力 导致元气不足
生病包括感冒这样 的小病、手术、骨折 (流血过多)、放疗 化疗,甚至“大小月 子”,都是元气亏虚 关键期。
嘶洪一 哑亮声 了,哭 。
元气现象
★大的外伤、手术后,虚 汗不止,是元气急性亏 虚的典型表现。
★50岁的人,比起他20岁 的时候,谁爬10层楼快? 不缺胳膊不缺腿,缺什 么呢?
★同样50岁,能吃能睡的 人比起吃得少、睡得差 的人元气要足、身体要 好。
★50岁以上的人群吃 喝都一样,生活习惯也 一样,为什么年轻的时 候没问题,老了就会出 问题呢? 70%以上都 有“三高”的问题!其 实就是年老体衰元气不 足造成的。
以车代步
经过5000年的文化积淀,中医药 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放异彩!
为何中医中药 总能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发挥作用?
中医的核心思想:
整体观念 辨证施治Fra bibliotek祖国医学对于生命本质的认识: 培元固本,在抗击疾病、恢复
健康方面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什么是元气?
8
元气是人之根本
元气,是人的本原之气。它是人体维 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分为两部分,即 先天之气,它秉承于父母;后天之气,得益于 脾胃。通俗讲,先天之气表现在遗传和免疫力 上,各人有强有弱;后天之气由脾胃(主要是 消化系统)运化,可弥补先天之气之不足。
顺四时,养五脏,天地滋润 理三焦,通六腑,固本培元
春天防风养肝木 夏天防暑养心阳 长夏防湿养脾土 秋天防燥养肺阴 冬天防寒养肾水
1.西党参 选择甘肃定西 道地“党参”。
《本草纲目》尊其为药 中上品。
国家药典记载:党参补 中益气,健脾益肺。 用于脾肺虚弱,气短 心悸,食少便溏,虚 喘咳嗽,内热消渴。 党参是经典的抗衰补 虚上品。
因为配方保密,尚有其 他组分恕不列明。
元气亏虚,百病丛生! 治病要断根 ,补元是根本!
拥有健康的身体, 享受美好的生活!
谢谢!
发病年龄逐渐提前 病人自我保健防护意识低下 并发症提前发生,一人有发生多种并发症 使用西药的同时,病情依然继续发展 突出表现在对于并发症的控制不力 死亡率、残疾率高
老慢病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病因的变化:从生物因 素到社会因素
病种的变化:从贫穷病 到富贵病
心理因素:松弛到紧张 营养变化:不足到过剩 运动因素:从动到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