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单位慢性病管理制度

单位慢性病管理制度

为加强单位慢性病防治工作,提高员工健康水平,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全体员工及家属。

三、管理组织1. 成立慢性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慢性病防治工作。

2. 设立慢性病防治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慢性病防治工作。

3. 各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本部门、科室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四、慢性病防治措施1.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对慢性病进行筛查和早期发现。

2. 对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实施分类管理。

3. 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提高员工对慢性病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4. 加强食堂管理,推广健康饮食,减少高盐、高糖、高脂等不健康食物的摄入。

5.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鼓励员工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6. 定期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五、慢性病报告与监测1. 各部门、科室发现慢性病患者,应及时上报慢性病防治办公室。

2. 慢性病防治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慢性病相关数据,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

3. 根据慢性病防治工作需要,组织开展相关调查和评估。

六、奖惩措施1. 对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未履行慢性病防治职责、造成不良后果的部门和人员,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1. 本制度由慢性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八、其他1.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

2. 各部门、科室应结合实际,制定本部门、科室慢性病防治工作细则,并报慢性病防治办公室备案。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准。

慢性病管理制度范文(4篇)

慢性病管理制度范文(4篇)

慢性病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慢性病管理工作,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的发展,减轻社会负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慢性病管理工作,包括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

第三条慢性病管理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公平、便利的原则。

第四条慢性病管理工作应与其他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团体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合作,形成合力。

第五条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团体等应加强慢性病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升管理水平。

第二章慢性病管理基本要求第六条慢性病管理工作应建立完善的慢性病管理档案,包括慢性病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历、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等。

第七条慢性病管理应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全程化的管理方案。

第八条慢性病管理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第九条慢性病管理工作应加强对患者的随访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十条慢性病管理应注重团队合作,建立跨学科的专家团队,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第三章慢性病管理措施第十一条慢性病管理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慢性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第十二条慢性病管理应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节、运动锻炼等方面的内容。

第十三条慢性病管理应提供定期的随访服务,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十四条慢性病管理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提前发现潜在患者,进行干预和治疗。

第十五条慢性病管理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慢性病管理平台,方便患者和管理人员的沟通和交流。

第十六条慢性病管理应加强对患者的康复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

第四章组织管理第十七条慢性病管理工作由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

第十八条慢性病管理机构应设立专门的慢性病管理部门,负责慢性病管理的规划、组织和实施工作。

第十九条慢性病管理机构应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相应的科室和工作岗位,并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

第二十条慢性病管理机构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管理水平。

机关单位慢病管理制度

机关单位慢病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机关单位慢性病(以下简称“慢病”)管理工作,保障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机关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机关单位在职工作人员,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其他合同制员工。

第三条慢病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个体差异,分类管理;3. 科学合理,持续改进;4. 公平公正,以人为本。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成立机关单位慢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慢病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第五条慢病管理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1. 制定慢病管理规章制度;2. 组织开展慢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工作;3. 监督检查慢病管理工作落实情况;4. 定期评估慢病管理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慢病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慢病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三章慢病预防与筛查第七条加强慢病健康教育,普及慢病防治知识,提高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健康意识。

第八条定期组织慢病筛查,对疑似慢病人员进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第九条建立慢病档案,记录每位工作人员的慢病情况、治疗情况、康复情况等。

第四章慢病诊断与治疗第十条对确诊的慢病患者,提供以下服务:1. 指导患者进行规范治疗;2. 建立治疗档案,定期随访;3. 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4. 建议患者参加健康讲座和活动。

第十一条鼓励患者参加慢性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第五章慢病管理与保障第十二条建立慢病管理基金,用于慢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工作。

第十三条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慢病医疗保障政策,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医疗保障。

第十四条定期对慢病管理基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第六章监督与考核第十五条定期对慢病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六条对慢病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部门和负责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十七条对在慢病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中医院慢病健康管理制度

中医院慢病健康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我院慢性病(以下简称“慢病”)管理工作,提高慢病诊疗水平,降低慢病发病率,保障患者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医护人员、慢病管理人员及患者。

三、管理职责1. 医院慢病管理办公室负责全院慢病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制定和实施医院慢病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慢病管理工作;(2)建立健全慢病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3)组织开展慢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慢病诊疗水平;(4)定期开展慢病筛查,发现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5)加强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做好慢病防治工作。

2. 各科室负责本科室慢病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严格执行医院慢病管理制度,加强科室慢病防治工作;(2)建立健全科室慢病档案,做好患者随访工作;(3)提高科室医护人员慢病诊疗水平,积极开展慢病防治知识宣传;(4)配合医院慢病管理办公室开展慢病筛查和早期干预工作。

3. 医护人员负责患者慢病诊疗、随访及健康教育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按照诊疗规范,对患者进行慢病诊疗;(2)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3)开展慢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4)积极参与医院慢病管理工作,提高慢病防治水平。

四、慢病管理措施1. 建立慢病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

各科室应按照要求,建立患者慢病档案,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史、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等。

2. 开展慢病筛查,发现高危人群。

医院定期组织开展慢病筛查活动,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

3. 加强慢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慢病诊疗水平。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慢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诊疗水平。

4. 开展慢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普及慢病防治知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5.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

五、考核与奖惩1. 医院将慢病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对表现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社区慢病工作管理制度

社区慢病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社区慢性病(以下简称“慢病”)管理工作,提高社区慢病防治水平,保障社区居民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慢性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社区范围内从事慢病防治工作的相关部门、机构和人员。

第三条社区慢病管理工作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区参与;(三)科学管理,规范服务;(四)以人为本,关爱生命。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社区慢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社区慢病防治工作。

领导小组由社区主要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医疗卫生机构代表等组成。

第五条社区慢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职责:(一)制定社区慢病防治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二)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慢病防治工作;(三)监督、检查慢病防治工作落实情况;(四)总结、评估慢病防治工作成效;(五)组织开展慢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

第六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慢病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一)建立健全慢病防治档案;(二)开展慢病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工作;(三)对慢病患者进行随访管理;(四)开展慢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五)与其他部门协作,共同推进慢病防治工作。

第七条社区居委会负责配合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慢病防治工作,包括:(一)宣传慢病防治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意识;(二)协助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慢病筛查、随访等工作;(三)组织居民参加慢病防治活动;(四)收集、反馈居民对慢病防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章慢病防治措施第八条慢病防治工作包括以下内容:(一)慢性病筛查:对社区居民进行定期筛查,及时发现慢性病患者。

(二)慢性病诊断:对筛查出的疑似患者进行确诊,明确病情。

(三)慢性病治疗: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

(四)慢性病预防: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病发病率。

(五)慢性病康复: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提高生活质量。

第九条社区慢病防治措施:(一)建立健全慢病防治档案,包括居民基本信息、病史、检查结果等。

慢病服务管理制度

慢病服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慢性病(以下简称“慢病”)服务管理,提高慢病防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慢性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提供慢病服务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条慢病服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三)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四)分类指导,综合施策。

第二章慢病服务管理组织体系第四条建立健全慢病服务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机构的职责。

第五条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区慢病服务管理政策、规划和标准,组织实施慢病防治工作。

第六条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慢病服务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慢病防治工作。

第七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负责慢病患者的筛查、登记、随访、治疗和健康教育等工作。

第八条各级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慢病防治科或专(兼)职人员,负责慢病服务管理工作。

第三章慢病服务管理内容第九条慢病服务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慢病筛查:对社区居民进行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病筛查,建立健全慢病防治档案。

(二)慢病登记:对确诊的慢病患者进行登记,实行分类管理。

(三)慢病随访:定期对慢病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四)慢病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五)健康教育:开展慢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六)信息管理:建立健全慢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慢病信息的互联互通。

第十条慢病服务管理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规范诊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二)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患者需求;(三)加强医患沟通,维护患者权益;(四)注重医疗资源整合,提高服务效率。

第四章慢病服务管理措施第十一条加强慢病服务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样本(4篇)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样本(4篇)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样本一、制度概述慢性病是指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管理慢性病患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制定本工作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保证慢病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慢病工作管理流程1. 慢病患者登记(1)慢病患者通过医疗机构注册或门诊挂号登记。

(2)医疗机构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录入慢病登记系统,并办理慢病登记证。

2. 慢病管理服务(1)慢病管理团队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

(2)管理团队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包括电话随访、复诊随访等。

(3)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管理计划。

3. 医疗服务协同(1)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慢病管理联动机制。

(2)医疗机构向社区提供慢病患者的档案信息和健康管理计划。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汇报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管理效果。

4. 报告与分析(1)医疗机构定期对慢病管理工作进行报告。

(2)报告内容包括患者人数、健康管理计划执行情况、随访效果等。

(3)医疗机构将报告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不断改进管理工作。

5. 宣传教育与促进(1)医疗机构定期开展慢病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慢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针对患者的特点,定期开展慢病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慢病管理责任分工1. 医疗机构责任分工(1)成立慢病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慢病管理工作计划和安排。

(2)设置专门的慢病管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等。

(3)组织慢病培训和讲座,提高医务人员的慢病管理水平。

(4)定期与社区、医疗机构交流,加强慢病管理协同。

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责任分工(1)建立慢病管理档案,负责患者的健康管理计划执行。

(2)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和随访,并记录相关信息。

(3)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管理计划或及时转诊。

3. 慢病管理团队责任分工(1)医生负责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和药物治疗方案。

(2)护士负责随访和健康教育工作。

中医院院慢性病管理制度

中医院院慢性病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中医院慢性病管理工作,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中医院慢性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我院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定慢性病防治规划,组织实施各项防治措施,监督、检查慢性病防治工作。

2. 慢性病防治办公室慢性病防治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慢性病防治工作,包括病例管理、健康教育、预防干预、治疗管理、康复指导等。

3. 各相关科室各相关科室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参与慢性病防治工作,做好病例报告、随访、治疗、康复等工作。

三、慢性病病例管理1. 病例报告各相关科室在发现慢性病病例时,应及时向慢性病防治办公室报告,并填写《慢性病病例报告表》。

2. 病例随访慢性病防治办公室负责对慢性病病例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病例资料管理慢性病防治办公室对慢性病病例资料进行归档、整理、保管,确保资料完整、准确、安全。

四、慢性病健康教育1. 开展慢性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对慢性病的认识。

2. 定期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

3. 通过多种渠道,如宣传栏、海报、微信等,宣传慢性病防治政策、措施和知识。

五、慢性病预防干预1. 开展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

2. 对慢性病病例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运动、戒烟限酒等。

3. 针对不同慢性病,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

六、慢性病治疗管理1. 根据慢性病病例特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 加强药物治疗管理,确保药物使用安全、有效。

3. 开展非药物治疗,如中医治疗、康复治疗等。

七、慢性病康复指导1. 对慢性病病例进行康复指导,提高生活质量。

2. 定期评估康复效果,调整康复方案。

3. 建立康复档案,跟踪康复过程。

八、监督与考核1. 慢性病防治办公室定期对慢性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各相关科室应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

社区医院慢病管理制度

社区医院慢病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社区医院慢性病(以下简称“慢病”)管理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政策,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提高社区居民对慢病的认识,降低慢病发病率。

2. 加强慢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治疗效果。

3. 优化慢病防治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组织架构1. 成立社区医院慢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慢病管理制度、组织协调慢病防治工作。

2. 设立慢病管理办公室,负责慢病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

四、管理内容1. 慢病筛查与登记(1)定期开展社区居民健康普查,对慢病进行筛查。

(2)对确诊的慢病患者进行登记,建立慢病档案。

2. 慢病健康管理(1)对慢病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管理,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开展慢病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慢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3. 慢病诊疗与转诊(1)根据患者病情,提供相应的诊疗服务。

(2)对病情较重或需要进一步诊疗的患者,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

4. 慢病随访与评估(1)定期对慢病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

(2)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5. 慢病信息管理(1)建立慢病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

(2)定期统计慢病防治工作数据,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五、工作要求1. 社区医院全体医护人员要高度重视慢病管理工作,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确保慢病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2. 社区医院要定期开展慢病防治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慢病的认识和管理能力。

3. 社区医院要加强与上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慢病防治工作。

4. 社区医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慢病防治工作效率。

六、监督与考核1. 社区医院慢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慢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

2. 社区医院对慢病防治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科室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

七、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社区医院慢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医院慢病管理制度(通用7篇)

医院慢病管理制度(通用7篇)

医院慢病管理制度(通用7篇)医院慢病管理制度(通用7篇)在社会一步步向前进展的今日,制度使用的状况越来越多,制度是维护公正、公正的有效手段,是我们做事的底线要求。

拟定制度的留意事项有很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医院慢病管理制度(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期望可以帮忙到有需要的朋友。

医院慢病管理制度1一、医院设专职人员负责慢性病管理工作。

二、依据医院普查、门诊检查结果,建立慢病统计学资料,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和工作总结。

三、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管理,定期随访,并具体记录。

四、有进行防治慢性病的宣扬场所,如黑板、桌椅、录音机、电视等必备的宣教设备。

五、针对不同人群定期举办慢病防治学问讲座;定期发放慢性病宣扬材料。

六、建立慢性病各项工作登记报告记录,并按要求统计上报。

七、慢性病管理工作纳入各镇医院科室责任考核奖惩范围。

医院慢病管理制度2第一条以科室为单位,科主任任糖尿病病例管理负责人,由糖尿病专职护师负责糖尿病病例管理工作。

其次条糖尿病病例档案建立1)糖尿病病例档案的建立,其目的是通过运用信息整合优化及全程督导的管理模式,帮忙患者提高治疗达标率,改善病情,最终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故此建立档案需本着患者自愿原则。

2)糖尿病专科医生在对患者进行全面病情评估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而后由医生带患者至门诊5号诊室(患教室),交由专科护士为患者建立随访档案、并对患者供应进一步健康教育和指导。

3)建立档案时护士应认真询问病情并逐项填写门诊随访病例各个随访项目。

书写时应当真实、客观、精确。

第三条糖尿病病例档案管理1)档案材料应依次编号,挨次放置,妥当保管。

书写时字迹工整、清楚。

2)档案材料应专柜放置,上锁保管。

除医务人员外,原则上不予以外借或查阅。

如需借阅者,应保持档案干净,不行随便涂改。

留意平安保密,严禁擅自翻印、抄录、转借、遗失。

3)门诊糖尿病档案全面记录病患在门诊检查的全部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疾病变化信息,并由专职护士定期为病患更新疾病检查数据信息。

医院慢病管理制度及职责

医院慢病管理制度及职责

一、目的与意义为了提高医院慢病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障患者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政策,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慢病管理组织1. 成立医院慢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组织、协调全院的慢病管理工作。

2. 设立慢病管理办公室,负责慢病管理工作的日常事务。

3. 各科室设立慢病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慢病管理工作。

三、慢病管理职责1. 慢病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全院慢病管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建立健全医院慢病管理制度,规范慢病管理工作流程。

(3)监督、检查各科室慢病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工作质量。

(4)定期召开慢病管理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2. 慢病管理办公室职责:(1)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慢病相关信息,为医院慢病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制定慢病防治宣传方案,组织开展慢病防治宣传活动。

(3)组织开展慢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慢病防治水平。

(4)负责慢病管理工作资料的归档、统计和上报。

3. 各科室慢病管理小组职责:(1)负责本科室慢病患者的登记、管理、随访和转诊工作。

(2)开展慢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患者对慢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3)协助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4)加强与慢病管理办公室的沟通,及时上报本科室慢病管理工作情况。

四、慢病管理工作内容1. 建立慢病防治网络,对辖区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进行定期筛查。

2. 对人群重点慢性病分类监测、登记、建档、定期抽样调查,了解慢性病发生发展趋势。

3. 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咨询及危险因素干预活动,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

4. 对本辖区已确诊的慢性病患者进行控制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管理,跟踪随访,详细记录。

5. 建立相对稳定的医患关系和责任,以保证对慢性病患者的连续性服务。

五、慢病管理工作考核1. 将慢病管理工作纳入各科室责任考核奖惩范围。

卫生部慢病管理制度

卫生部慢病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

第三条慢病防治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三)科学防治,规范管理;(四)以人为本,注重效果。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国慢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慢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设立慢病防治办公室,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慢病防治的具体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慢病防治工作制度,明确责任,落实措施。

第八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应当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开展慢病防治工作。

第三章预防控制措施第九条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慢病防治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第十条开展慢性病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建立健全慢性病筛查网络,提高筛查覆盖率。

第十一条加强慢性病监测,建立健全慢性病监测体系。

对慢性病发病、死亡、治疗等情况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慢性病流行趋势。

第十二条实施慢性病干预措施,降低慢性病发病风险。

包括改善饮食习惯、增加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等。

第十三条加强慢性病防治药物和医疗器械的管理,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第十四条开展慢性病防治科研,提高慢性病防治技术水平。

第四章监督检查第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慢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第十六条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第十七条建立慢性病防治工作责任制,对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八条违反本制度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一)未按规定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的;(二)隐瞒、谎报慢性病防治情况的;(三)违反慢性病防治法律法规,造成严重后果的;(四)其他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

学校慢病管理制度

学校慢病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为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提高学校慢病管理水平,预防和控制学校内慢性病的发生和传播,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政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慢性病预防,提高师生健康意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 科学管理,规范操作:建立健全慢性病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慢性病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3. 综合治理,部门协作:学校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慢性病管理工作。

4. 公平公正,关爱师生:关注师生身心健康,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师生,为师生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

三、管理内容1. 慢性病预防教育(1)开展慢性病预防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对慢性病的认识。

(2)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增强师生自我保健能力。

2. 慢性病筛查与监测(1)建立健全慢性病筛查制度,定期对师生进行慢性病筛查。

(2)建立慢性病监测档案,对确诊的慢性病患者进行跟踪管理。

3. 慢性病治疗与康复(1)指导慢性病患者进行合理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2)开展慢性病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4. 慢性病健康教育(1)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讲座,提高师生健康素养。

(2)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营造良好的健康氛围。

四、管理职责1. 学校领导层(1)高度重视慢性病管理工作,将其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2)保障慢性病管理工作所需经费。

2. 学校卫生部门(1)制定慢性病管理制度,组织实施慢性病管理工作。

(2)负责慢性病预防、筛查、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工作。

3. 学校各部门(1)配合卫生部门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

(2)关注师生健康,及时上报慢性病相关信息。

4. 师生个人(1)积极参加慢性病预防宣传教育活动。

(2)自觉接受慢性病筛查和监测。

(3)配合卫生部门进行治疗和康复。

五、考核与奖惩1. 学校将慢性病管理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未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依规进行问责。

慢性病管理制度通用7篇

慢性病管理制度通用7篇

慢性病管理制度通用7篇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都跟制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到底应如何拟定制度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慢性病管理制度通用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慢性病管理制度篇一1、设专(兼)职人员管理慢性病工作,建立辖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2、对辖区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定期筛查,掌握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库。

3、对人群重点慢性病分类监测、登记、建档、定期抽样调查,了解慢性病发生发展趋势。

4、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咨询及危险因素干预活动,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

5、对本辖区已确诊的三种慢性病(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控制管理。

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管理,跟踪随访,详细记录。

6、建立相对稳定的医患关系和责任,以保证对慢性病患者的连续性服务。

7、村医医生及卫生院坐诊医生发现上述各类慢性病时,及时上报公卫组,如有漏报、谎报等一经查实,必当严肃处理。

慢性病管理制度篇二1、医院的慢性病报告管理组织由防保科、医务科及相关科室人员组成。

慢性病报告管理小组负责医院内的慢性病管理工作,防保科负责日常工作。

2、防保科根据慢性病管理规定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实行工作检查过问制度。

按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改进慢性病报告管理工作。

3、慢性病报告内容包括:冠心病急性发作,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猝死、各种类型的冠心病死亡;脑卒中发作,包括致死性脑卒中和非致死性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死及未分类脑卒中),不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小卒中)及慢性脑动脉硬化;糖尿病,确诊为新发糖尿病病例;肿瘤,确诊为新发恶性肿瘤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病例。

4、慢性病报告程序:医生发现市区冠心病急性发作、脑卒中发作病例和新发糖尿病病例、恶性肿瘤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以及中心城市外医疗机构确诊的上述疾病在复诊时,均应填报相应原报告卡。

等级医院慢病管理制度

等级医院慢病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等级医院慢性病管理,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政策和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组织1.成立慢性病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院慢性病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决策。

2.设立慢性病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慢性病管理工作。

三、慢性病管理内容1.慢性病登记与报告(1)对所有慢性病患者进行登记,包括基本信息、疾病诊断、治疗情况等。

(2)严格执行慢性病报告制度,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慢性病发生、发展和控制情况。

2.慢性病防治宣传教育(1)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利用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广泛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

3.慢性病健康档案管理(1)建立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实行电子化管理,确保信息准确、完整。

(2)定期对慢性病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慢性病诊疗服务(1)加强慢性病诊疗队伍建设,提高诊疗水平。

(2)严格执行慢性病诊疗规范,确保医疗质量。

5.慢性病药物管理(1)加强慢性病药物管理,严格执行药品采购、储存、使用等规定。

(2)合理用药,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四、工作要求1.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慢性病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2.严格执行慢性病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3.定期对慢性病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加强慢性病防治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五、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本制度由慢性病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3.本制度如与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相抵触,以国家政策规定为准。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范例(四篇)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范例(四篇)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范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慢病工作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工作目标第二条慢病工作的目标是为患者提供合理的医疗方案和持续的生活指导,有效控制慢病的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三章工作内容第三条慢病工作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1. 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生活习惯的调整和疾病预防等;2. 提供持续的生活指导,包括饮食、运动、心理调适等;3. 定期随访患者,了解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情况;4. 组织患者参加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

第四章工作流程第四条慢病工作的流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环节:1. 患者初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制定初步的治疗方案;2. 患者治疗:医生指导患者按照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定期复诊;3. 随访管理:医生定期与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状况;4. 生活指导:医生提供患者的生活指导,包括饮食、运动、心理调适等;5. 健康教育:医生组织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

第五章工作责任第五条慢病工作的责任主体包括医生、护士、患者和院内其他职工:1. 医生负责制订治疗方案、进行随访和生活指导;2. 护士负责配合医生的工作,提供患者的护理和协助医生的工作;3. 患者需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积极参与生活调整和健康教育活动;4. 院内其他职工需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配合,保障慢病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六章工作评价第六条对于慢病工作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治疗效果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2. 患者满意度调查: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他们对工作的评价和建议;3. 工作效率评估:评估慢病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出改进建议。

第七章附则第七条本制度自实施之日起正式执行,具体修改和解释权归本单位所有。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范例(二)慢性病是指病程长、发展缓慢,并长期存在或反复发作的一类疾病。

基层医院慢病管理制度

基层医院慢病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提高基层医院慢性病管理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关慢性病管理政策,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对象本制度适用于辖区内所有患有慢性病的居民,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三、管理目标1. 提高慢性病管理覆盖面,实现慢性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 降低慢性病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3. 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慢性病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四、管理措施1. 建立慢性病管理组织机构(1)设立慢性病管理办公室,负责慢性病管理的日常工作。

(2)明确慢性病管理工作人员职责,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 建立慢性病信息档案(1)对辖区内慢性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详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治疗情况等。

(2)定期更新患者信息,确保信息准确、完整。

3. 加强慢性病筛查与诊断(1)对辖区内居民进行慢性病筛查,提高慢性病早发现率。

(2)建立慢性病诊断标准,确保诊断准确。

4. 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1)定期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认识。

(2)发放慢性病防治宣传资料,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

5. 加强慢性病治疗与康复(1)建立慢性病治疗规范,提高治疗水平。

(2)开展慢性病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6. 建立慢性病分级诊疗制度(1)明确慢性病分级诊疗流程,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2)加强基层医院与上级医院之间的合作,提高慢性病诊疗水平。

7. 加强慢性病管理队伍建设(1)定期对慢性病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引进和培养慢性病管理专业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五、考核与奖惩1. 定期对慢性病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

2. 对慢性病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慢性病管理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责令整改。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基层医院慢性病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例会制度慢病管理制度

例会制度慢病管理制度

例会制度慢病管理制度一、慢病管理制度的概念慢病管理制度是指为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资源浪费而制定的管理制度。

其目的是通过规范的流程和措施,对患者进行全程健康管理,包括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

二、慢病管理制度的内容1.建立慢性病档案为每一位慢性病患者建立专门的健康档案,包括患病情况,治疗方案,用药情况,诊疗记录等,方便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健康状况,以便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2.定期健康检查和评估定期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检查和评估,了解病情的变化和患者的生活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健康教育和指导定期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和指导活动,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调整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4.药物管理加强对患者用药情况的监测和管理,合理规范用药,防止药物滥用和药物相互作用,减少用药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5.康复治疗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康复治疗服务,包括物理治疗、心理治疗、营养指导等,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6.健康管理和预防通过健康管理和预防措施,积极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减少患者的疾病负担,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三、慢病管理制度的实施1.建立慢病管理机构建立专门的慢病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药师、营养师、康复师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健康管理服务。

2.建立慢病管理团队建立慢病管理团队,包括主治医生、专科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等,协调联动,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3.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慢病管理系统,实现患者健康档案的电子化管理,便于医务人员对患者健康情况进行追踪和监测。

4.制定慢性病管理制度制定慢性病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包括患者的健康评估标准、治疗方案和流程、医疗费用管理等,为医务人员提供依据和参考。

5.加强培训加强慢病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培训,提高其对慢性病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服务质量和病患满意度。

慢性病防治管理制度

慢性病防治管理制度

慢性病防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为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订立本制度。

2.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和执行。

第三条定义1.慢性病:指以病程长、病情缓慢进展为特征的疾病。

2.慢性病患者:指被诊断为慢性病的个体。

3.慢性病防治: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措施,防备和掌控慢性病发生、发展和造成的危害。

第二章慢性病防治工作体系第四条组织领导1.本医院成立慢性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慢性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医院领导担负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

第五条人员配备1.慢性病防治工作需要配备相关专业医务人员,如医生、护士、营养师等。

2.慢性病防治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沟通,提升专业水平。

第六条机构设置1.本医院设立慢性病防治科,负责慢性病防治工作的规划、管理和执行。

2.慢性病防治科设立慢性病防治管理办公室,负责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协调。

第七条工作机制1.建立健全慢性病防治工作的规划、实施和监测评估机制,确保防治工作的全面推动和有效落实。

2.定期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总结和沟通,及时调整和优化防治策略。

第三章慢性病防治措施第八条健康宣教1.加强慢性病防备宣传,提高广阔群众的慢性病防治意识。

2.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引导患者乐观参加自我管理。

第九条健康检测1.开展慢性病相关体检项目,及早发现和诊断慢性病。

2.广泛开展慢性病筛查工作,提高早期发现和干涉的机会。

第十条健康管理1.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实施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2.开展慢性病患者定期随访,进行病情监测和干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十一条健康引导1.为慢性病患者供应合理饮食、运动和药物使用等健康引导。

2.建立健康知识咨询热线,解答患者关于慢性病防治的疑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病管理制度
1、设专(兼)职人员管理慢性病工作,建立辖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2、对辖区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定期筛查,掌握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库。

3、对人群重点慢性病分类监测、登记、建档、定期抽样调查,了解慢性病发生发展趋势。

4、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咨询及危险因素干预活动,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

5、对本辖区已确诊的三种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控制管理。

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管理,跟踪随访,详细记录。

6、建立相对稳定的医患关系和责任,以保证对慢性病患者的连续性服务。

7、村医医生及卫生院坐诊医生发现上述各类慢性病时,及时上报公卫组,如有漏报、谎报等一经查实,必当严肃处理。

慢性病监测制度
1、公共卫生组全面负责慢性病管理工作。

确定本辖区相关业务管理者和监督者,以及慢性病的报告责任人。

2、报告范围: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3、接诊医生发现确诊的上述三种需要报告的病例,定期内向公共卫生组报告,公共卫生组收到报告卡,审核登记后,及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出卡片。

4、各种表卡填写要完整,字迹要清楚,不漏项。

5、凡未按要求上报者,按年度考核细则的规定与考核挂钩,若隐瞒不报的,一经查实后严肃处理。

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
1、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2、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板报,定期推出新的有关各种疾病的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3、提供健康心理和医疗咨询等服务。

4、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解答居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

5、发放各种健康教育手册、书籍,宣传普及防病知识。

6、完整保存健康教育计划、宣传板小样、工作过程记录及效果等资料。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1、加强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

健康档案采用统一表格,在内容上要具备完整性、逻辑性、准确性、严肃性和规范性。

2、建立专人、专室、专柜保存居民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安全。

居民健康档案要按编号顺序摆放,指定专人保管,转诊、借用必须登记,用后及时收回放于原处,逐步实现档案微机化管理。

3、为保证居民的隐私权,未经准许不得随意查阅和外借。

在病人转诊时,只写转诊单,提供有关数据资料,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把原始的健康档案转交给会诊医生。

4、健康档案要求定期整理,动态管理,不得有死档、空档出现,要科学地运用健康档案,每季度进行一次更新、增补内容及档案分析,对辖区卫生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总结、报告、保存。

5、居民健康档案存放处要做到“十防”(即防盗、防水、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防高温、防强光、防泄密)工作。

6、达到保管期限的居民健康档案,销毁时应严格执行相关
程序和办法,禁止自行销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