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课讲评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8、7、6》练习课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8、7、6》练习课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8、7、6》练习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8、7、6》练习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10以内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进行十几减8、7、6的计算时,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对计算方法理解不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以及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利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情境设置,引导学生回顾10以内加减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解新课:讲解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方法。

3.练习巩固: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初中物理习题课说课稿

初中物理习题课说课稿

初中物理习题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课是初中物理习题课。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习题来巩固和深化学生们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说课。

教学目标首先,我们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 复习和巩固上一节课所学的物理知识点。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力学中的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设计一系列的习题。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图示。

2.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特点及其计算。

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4. 运动学中的速度、加速度概念及其计算。

5. 简单机械的应用,如杠杆原理和滑轮系统。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习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物理问题,让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

4.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及时解答,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最后,我将详细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知识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提出几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力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习题(20分钟)- 选取几个基础题目,讲解解题步骤和方法。

- 强调物理公式的应用和单位换算的重要性。

3. 小组合作(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解决一组相似的习题。

-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寻找解题思路。

4. 全班交流(10分钟)- 邀请几个小组上台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名师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同步习题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名师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同步习题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同步习题一、教材分析《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中国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通过讲述一个孩子在水泥道上发现金色巴掌般的小花,引发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印、泥”等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泥道的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听读、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水泥道的美。

(2)学会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学会用“泥、印”等字组成词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泥道的美。

四、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如“金色巴掌、水泥道”等。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水泥道的美。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水泥道上的金色巴掌,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理解词语。

教师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并对难读、难理解的词语进行讲解。

3. 精讲细读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看图、听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水泥道的美。

重点讲解“金色巴掌、水泥道”等词语的含义。

4. 情感体验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巩固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感受到了水泥道的美,学会了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初中地理作业讲评课教案

初中地理作业讲评课教案

初中地理作业讲评课教案年级学科:七年级地理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讲评课,使学生对地理作业中的重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对作业中出现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讲解和分析。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作业批改记录、PPT、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作业中的重点知识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评作业(15分钟)1. 教师根据作业批改记录,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讲评。

2. 对作业中出现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并给出正确的解答方法。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根据讲评的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2.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给予学生解答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作业进行总结和反思,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作业中的收获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评作业,使学生对地理作业中的重点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在讲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初中化学课后作业讲评教案

初中化学课后作业讲评教案

初中化学课后作业讲评教案
题目:化学中的化学方程式
一、知识回顾
1. 化学方程式是用什么符号来表示的?
2. 化学方程式中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的符号是什么?
3. 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个数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二、解题思路
1.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个数。

2.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关系,写出化学方程式。

三、练习题目
1. 氢气和氧气可以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请写出该化学方程式。

2. 碳烧和氧气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请写出该化学方程式。

3. 氯气和钠金属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请写出该化学方程式。

四、答案解析
1.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其化学方程式为:2H₂ + O₂ → 2H₂O。

2. 碳烧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C + O₂ → CO₂。

3. 氯气和钠金属反应生成氯化钠,其化学方程式为:2Na + Cl₂ → 2NaCl。

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同学们可以加深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并且提高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并且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不懂就要问》名师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同步习题

《不懂就要问》名师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同步习题

《不懂就要问》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同步习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懂就要问”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主动提问的习惯。

2.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进行学习,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学会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不懂就要问”的重要性,掌握不同的提问方式。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提问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提问的方式、例子和相关的练习。

2. 准备小组讨论的活动,包括小组讨论的问题和评价标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不懂就要问”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提问的方式,包括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和探究式问题。

通过例子让学生理解每种提问方式的用途和特点。

3. 练习:学生进行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进行提问。

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教师给出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不懂就要问”的重要性,强调主动提问的习惯。

五、同步习题a. 你今天早上吃了什么?b.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c.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d. 这个问题很难,我不会解决。

2. 简答题:请举例说明探究式问题的用途和特点。

3. 应用题:请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提出三个问题,以便了解你同桌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评估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练习和小组讨论的表现来评估他们对于提问方式的掌握程度。

2.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来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其他提问技巧,如反问、对比问等。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的提问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练习课(说课稿)-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练习课(说课稿)-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练习课(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方法,能够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通过此次练习课,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此项技能。

二、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方法,通过实例应用来熟练掌握这一技能。

三、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PPT•讲义•黑板、粉笔•练习卷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老师可以先提问,让学生回忆一下除法的步骤,再介绍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方法。

第二步:讲授1.步骤:从左到右逐个除。

取出被除数的百位数和十位数合成的数,除以除数,将商写在上方。

将余数下放,在个位数右侧,得到新的被除数。

2.如果新的被除数小于除数,则不能进行下一轮的运算,应该在其右侧加一个零。

3.循环上述步骤,直到没有数字为止。

4.如果余数为0,除法运算结束;如果余数不为0,余数即为整个除法运算的余数。

第三步:练习随后,可以让学生拿出练习卷,在黑板上出题,由学生上台解答,整个过程中同学可互相监督,老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第四步:巩固老师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些课外作业,在课后家长的指导下,更好地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取出百位和十位,求商写上。

•余数下放,在个位数右侧,得到新的被除数。

•如果新的被除数小于除数,则作为新的被除数,其右侧加一个零。

七、教学效果评价教学应改善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会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在教学结束后,通过上台互相提问和拿出卷子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掌握,并为下一步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飞向蓝天的恐龙》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课后习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课后习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课后习题一、教材分析《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类说明文,讲述了科学家在研究恐龙化石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恐龙具有飞翔的特性,从而提出了“恐龙是鸟类的祖先”这一假说。

本文语言平实,条理清晰,通过生动的事例和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探索恐龙与鸟类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科普知识,对恐龙和鸟类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本文中,学生需要了解恐龙飞翔的特性以及恐龙与鸟类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关键信息,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探讨恐龙与鸟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恐龙的一些特征,知道恐龙中存在飞翔的种类,了解恐龙与鸟类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点1. 掌握恐龙的一些特征,了解恐龙中存在飞翔的种类。

2. 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探讨恐龙与鸟类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1. 理解恐龙飞翔的特性以及恐龙与鸟类之间的关系。

2. 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激发学生兴趣:展示恐龙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恐龙知识。

b. 引入本文:提问“你们知道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吗?”引出本文主题。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恐龙的一些特征。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a. 学生分组讨论:恐龙中存在飞翔的种类,它们是如何飞行的?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总结。

4. 课堂讲解a. 教师讲解恐龙飞翔的特性,解释恐龙与鸟类之间的关系。

b.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5. 实践与应用a.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b. 教师点评课后练习,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练习课(第1~3课时)说课稿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练习课(第1~3课时)说课稿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分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计算器、卡片、小黑板等,用于直观展示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
2.多媒体资源:PPT、教学视频、数学软件等,通过图文并茂、动态演示等方式,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技术工具:网络平台、在线教学软件等,便于学生课后复习、交流,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生生互动:
(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学生自评: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自我评价在知识掌握、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表现。
2.同伴互评:组织学生相互评价,鼓励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习借鉴。
3.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具体建议。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基础作业:布置分数乘除法的运算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分组合作学习。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方法演示:通过PPT、板书等形式,直观演示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掌握运算步骤。
3.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课后习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课后习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课后习题第一章:教案概述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掌握恐龙变成鸟类的过程,了解恐龙和鸟类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恐龙变成鸟类的过程,恐龙和鸟类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恐龙和鸟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气和情感。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恐龙变成鸟类的过程。

5. 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拓展相关知识。

五、课后习题:1. 恐龙是如何变成鸟类的?2. 恐龙和鸟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第二章:教学设计与实施六、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掌握恐龙变成鸟类的过程,了解恐龙和鸟类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恐龙变成鸟类的过程,恐龙和鸟类之间的关系。

八、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九、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恐龙和鸟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气和情感。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名师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同步习题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名师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同步习题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同步习题一、教材分析《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秋天的故事,主人公小作者在水泥道上发现了一片金色的巴掌,引发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形象,适合学生朗读和欣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会认“靴”、“膝”等10个生字,会写“铺”、“印”等1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泥道的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水泥道的喜爱。

(2)学会找出课文中优美词语,并学会运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泥道的美。

四、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水泥道吗?秋天的时候,水泥道会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秋天的水泥道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3. 理解课文内容(1)讨论:课文中的“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把它们比作巴掌?(2)讨论:作者为什么喜欢水泥道?4. 朗读感悟(1)指名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全班齐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1)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和事物。

(2)让学生想象一下,春天的时候,水泥道会是什么样子?6.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你心中的水泥道。

7. 板书设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谈话方式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理解课文内容环节,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深入了解了课文的主旨,使他们更好地体会了作者对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琥珀》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课后习题

《琥珀》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课后习题

《琥珀》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课后习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琥珀”这一概念,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2)学会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解读琥珀中的古生物信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琥珀的定义及形成过程:介绍琥珀的概念,解释琥珀是如何形成的,引导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 琥珀的特点:讲解琥珀的颜色、硬度、透明度等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学会识别琥珀。

3. 琥珀中的古生物:介绍琥珀中保存的古生物,如昆虫、植物等,引导学生关注琥珀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价值。

4. 琥珀的鉴赏与收藏:教授学生如何鉴赏琥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讲解琥珀的收藏价值,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意识。

5. 课后习题:(1)请简述琥珀的形成过程。

(2)请列举琥珀中的几种常见古生物。

(3)琥珀有哪些特点使其具有收藏价值?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琥珀的定义及形成过程。

(2)琥珀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3)琥珀中的古生物及其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价值。

2. 教学难点:(1)琥珀形成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2)如何判断琥珀的真伪。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琥珀的形成过程、特点及鉴赏方法。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琥珀中的古生物及其意义。

3. 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识别琥珀及其特点。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琥珀标本、琥珀图片、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放大镜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琥珀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琥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琥珀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条件及所需时间。

第一单元练习一练习课(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数学 苏教版

第一单元练习一练习课(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数学 苏教版

第一单元练习一练习课(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材分析此次练习内容为二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第一单元练习一,共计10道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加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此练习中,学生将会练习简单的竖式运算,包括数位相同的竖式加法以及数位不同的竖式加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通过本次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竖式加法,包括数位相同和数位不同的两种情况。

在运算过程中,学会使用竖式布局和进位的思想,以及掌握进位和不进位的条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将口算能力与竖式运算有机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3.情感目标:通过讲解竖式加法的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1.知识点:竖式加法的数位相同和数位不同的两种情况;2.难点:解决数位不同情况下的进位问题。

四、教学策略1.提供足够的练习题: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竖式加法的方法,老师在本次练习中准备了10道题目,涵盖了数位相同和数位不同两种情况,以此提供丰富的练习机会。

2.运用口算和演算相结合的方式:为了让学生养成口算和竖式运算相结合的计算方式,老师将会在课上分别演示竖式加法的数位相同和数位不同两种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口算和演算结合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3.教材与思维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竖式加法的过程,让孩子们感悟竖式加法所涉及的进位问题、数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

五、教学流程(一)热身:1.老师出示加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利用口算计算结果,比较大小并将答案写在小黑板上。

2.在比较和求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熟悉加法运算符和数学术语,如“等于”、“大于”、“小于”等。

(二)授课:1.通过图形加法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竖式加法,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使学生对竖式加法这一概念有基本的认识。

2.完成数位相同情况下的竖式加法练习,并提醒学生掌握竖式布局的要点,注意列数位对齐。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名师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同步习题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名师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同步习题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同步习题一、教材分析《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在水泥道上踩着铺满金色巴掌的落叶走路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充满诗意。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文字的魅力,提高他们对语文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感受课文中描绘的美好景象;(2)学会通过关键词句捕捉文章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课文,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时光的观念;(3)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通过关键词句捕捉文章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从不同角度欣赏课文,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2. 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与合作精神;3. 想象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课文中的美好景象,培养审美情趣;4.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培养语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水泥道、金色巴掌、落叶等;(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中的景象;(3)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与书写;(2)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要描述这样的景象?;(3)学生讨论,回答问题;(4)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飞向蓝天的恐龙》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课后习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课后习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课后习题一、说课稿1. 教学背景《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童话,讲述了几位科学家在研究恐龙灭绝之谜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群长有翅膀的恐龙,它们竟然是人类的祖先。

本文以童话的形式,生动地介绍了恐龙的相关知识,激发了学生探求科学奥秘的兴趣。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恐龙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灭绝原因;掌握本文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与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3.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理解恐龙的特点、分类和灭绝原因。

(3)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与思考能力。

4.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恐龙的世界。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课后习题1. 恐龙的基本特征有哪些?2. 恐龙分为几类?请举例说明。

3. 恐龙为什么会灭绝?4. 请简要描述几位科学家的发现过程。

5. 你对恐龙有什么看法?谈谈你的感受。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恐龙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恐龙的外形特征。

(2)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恐龙知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2)学生划出生字词,并请教老师。

3. 合作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恐龙有哪些基本特征?它们为什么会灭绝?(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恐龙的特征、分类和灭绝原因。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恐龙与人类的关系。

5. 总结拓展(1)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2)教师布置课后习题。

四、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搜集更多关于恐龙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3. 结合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恐龙灭绝的场景。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练习题说课稿

小学数学练习题说课稿

小学数学练习题说课稿本课是一堂小学数学课,主要内容是关于加法与减法的练习题。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并提升他们在加法与减法方面的计算能力。

本课适用于小学一年级学生,预计课程时长为40分钟。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掌握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2. 进行简单的加法与减法运算,并得到正确的答案;3. 提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与操作技巧。

二、教学重点1. 加法与减法的概念与运算规则;2. 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技巧;3. 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适当数量的练习题;3. 小黑板、粉笔。

四、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通过一个问题引入本堂课的主题:小明有2个苹果,他又买了3个苹果,那么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请同学们动手计算。

(教师等待学生回答并进行解答)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引出加法的概念。

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得到一个总数的运算。

Step 2 讲解加法引入加法符号"+",并与学生合作进行简单的加法练习。

请同学们用加法计算下列算式:1 +2 =3 +4 =(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计算,并进行答案解释)加法运算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得到一个总数的运算。

在加法算式中,我们称第一个数为加数,第二个数为被加数,得到的总数为和。

Step 3 练习加法在课件上呈现一些加法算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写出答案。

1. 2 + 3 =2. 4 + 5 =3. 6 + 1 =(教师等待学生回答并进行解答)通过这些练习题,我们可以加深对加法的理解,并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Step 4 讲解减法引入减法符号"-",并与学生合作进行简单的减法练习。

请同学们用减法计算下列算式:5 - 2 =8 - 3 =(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计算,并进行答案解释)减法运算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

在减法算式中,我们称被减数为减数,减去的数为被减数,得到的差为差。

初中化学练习题讲评教案

初中化学练习题讲评教案

初中化学练习题讲评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熟练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2. 能够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3.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并能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4. 能够解答与化学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化学方程式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
1. 复习:让学生复习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如H为氢、O为氧等。

并让学生计算一些简单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2. 讲解:向学生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如2H₂+O₂→2H₂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其中2表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个数。

并演示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如计算H₂+O₂→H₂O反应生成多少克水。

并设计一些与化学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化学方程式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4. 总结: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总结,强调化学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计算和解答相关问题。

三、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化学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方程式的知识,以及如何进行计算和解答相关问题。

四、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以上就是化学练习题讲评教案范本,希朥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课说课稿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课说课稿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课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

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要用竖式计算,但对于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及具体写法学生较难理解。

总之,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

针对这一状况,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书写格式,能进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等一系列基本技能。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的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及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灵活运用并会解题:本课的难点是:“余数要比除数小”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等。

二、说教学过程1、开火车导入。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要通过开火车游戏。

(投影片出示)1、口算4×6 4×8 27÷9 24÷84×9 3×5 16÷2 24÷32最后在方框里填上商和余数;8÷3=□……□11÷4=□……□12÷5=□……□65÷8=□……□35÷8=□……□7÷2=□……□3、在()里最大能填几?3×()<22 4×()<37()×2<11 ()×5<384、不计算,在圆里填上最大的数□÷5= □……○□÷7= □……○□÷3= □……○□÷6= □……○5不计算,在圆里填上最小的数□÷ ○= □......8 □÷ ○= □ (1)□÷ ○= □......4 □÷ ○= □ (6)我拿着一张圆纸片问:“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1/2,请仔细观察,老师把这张圆纸片这样(随便)撕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吗?为什么?”接着出示几道判断题给学生判断,通过正反例子的对比,突出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条件——平均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飞向蓝天的恐龙》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课后习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课后习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课后习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恐龙的特点以及恐龙与鸟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推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掌握恐龙的特点以及恐龙与鸟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展示恐龙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恐龙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恐龙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

(2)学生讨论恐龙的特点以及恐龙与鸟类的关系。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习题:1. 恐龙的特点有哪些?2. 恐龙与鸟类有什么关系?3. 课文中提到了哪些生字词?请举例说明它们的意思。

4.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5. 你对恐龙有什么看法?请谈谈你的理由。

六、教学拓展:1. 恐龙知识普及:(1)引导学生了解恐龙的分类、生活习性等。

(2)介绍恐龙在地球历史中的地位。

2. 恐龙与人类的关系:(1)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

(2)分析恐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七、课堂互动:1. 小组竞赛:(1)设置有关恐龙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海上日出》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课后习题

《海上日出》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课后习题

《海上日出》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课后习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海上日出》,使学生了解日出现象的成因,掌握描述日出美景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海上日出》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

3. 课后习题的解答与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描写日出美景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描绘日出景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海上日出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日出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海上日出》,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如拟人、比喻等。

4. 写作指导:教师示例,指导学生如何描绘日出景象。

5. 练习与展示:学生动手写作,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五、课后习题1. 请根据课文内容,简要描述海上日出的过程。

2. 课文中有哪些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请举例说明。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段关于日出的描绘。

4. 请谈谈你对大自然美景的感悟。

5. 课后搜集有关日出的诗词或散文,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描绘日出景象的能力。

3. 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感悟和热爱。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海上日出》文本。

2. 海上日出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与日出相关的诗词或散文。

八、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九、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美的能力,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 在写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新,培养独特的表达能力。

3. 组织课外活动,如参观海边,让学生亲身体验日出的美景,丰富写作素材。

十、课后反思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讲评课说课稿
习题讲评课是初三历史教学中的常见课型,有效的习题讲评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查缺补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习题课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在课的设计上注意了以下几点:
1.锁定教学目标,重视学生需要。

总体原则是由“备试题”转
向“备学生”,结合学生实际对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分
清主次,锁定要讲评的知识点。

本试题要落实的有这几种题
型:选择,判断,材料分析,小短文。

首先,对于,选择题
这一题型,不再上面浪费太多时间,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
说出答案,并说出哪一课内容,熟悉教材是我每一节课的重
要任务。

稍有难度的再做解释,判断题,也是让学生判断正
误之后,把该题错误原因找出,加深记忆。

材料分析题,首
先就是让学生读懂材料,这是很多学生忽视的问题,多数学
生只愿意看问题,懒得看材料,导致后面问题打错,然后就
是读问题,并且认真读,按要求解答,材料分析题的最后一
问,一般都是学习事件人物的精神或是对事件的感悟,这个
小题是容易丢分的,人物精神相对简单,感悟稍难一些,需
要师生共同分析,然后解答,并要求学生记好答案。

再有就
是短文题,首先就是认真读题,按要求完成,一般这类题,
要求学生写的知识点比较多,所以我让学生读自己的范文,
其他学生查缺补漏。

这样可以充实自己,加深记忆。

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

2.不断总结规律方法。

在试卷讲评中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正确
结论,而要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拥有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有利于强化正确的思维方式,弥补自己思维方法上的缺陷。

3.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扩展,巧选变式,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4.引导学生进行认真审题和规范答题的训练,使规范成为习
惯。

5.我这节课,没有用课件,我觉得用课件,复习不了多少东西。

还请各位指正我的复习方式存在哪些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