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知识点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知识点

文学理论知识点

▲第三章文学创作第一节文学创作的主体与客体一、文学创作与主体【学习目标】认识文学创作活动中的主体,创作活动对主体的规定,主体从事文学创作必须具备的条件。

重点掌握文学创作的动机对创作活动的影响,思想准备、生活积累和艺术修养对创作的意义,其构成了主体进入文学创作状态的必备条件。

【知识点】1、文学创作对主体的规定。

2、创作动机在创作中的地位。

3、创作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二、文学创作与客体【学习目标】认识文学创作活动中的客体特点。

创作客体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活对象,而是表现主体审美追求的、与主体发生审美关系的对象。

社会生活、自然景观和心理现象都可以是创作客体,前提是它们都必须与创作主体发生关系,即成为主体表现的对象。

文学创作是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统一。

【知识点】1、文学创作对客体的规定。

2、创作客体在创作中的地位。

3、文学创作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第二节文学创作中的构思与传达一、文学创作的准备【学习目标】掌握文学创作准备阶段的特点,注意艺术积累的涵义和具体内容。

艺术积累包括生活素材的积累、人生体验的积累和艺术素养的积累。

在这三种积累中,都有一个对象化的问题,即上述积累都离不开创作主体的体认。

了解创作准备是文学创作不可缺少的前提。

【知识点】1、艺术积累的涵义。

2、生活素材的积累。

3、人生体验的积累。

4、艺术素养的积累二、文学创作的实施【学习目标】掌握文学创作实施的一般过程,其具体包括艺术触发、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三个步骤。

注意艺术构思活动中的心理特点,艺术思维与一般思维活动的不同,以及形象孕育在艺术构思中的地位。

艺术传达并不是对思维结果的简单表达,其中包含着言意之间的矛盾。

【知识点】1、文学创作实施的一般过程。

2、艺术触发的特点3、艺术构思的特点。

4、艺术传达的特点第三节创作心理和艺术思维【知识点】1、灵感的特征。

2、艺术思维的特点。

3、情感在创作中的作用4、理智在创作中的作用。

5、想象在创作中的作用第四节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学习目标】认识创作个性的意义及其形成的原因,认识创作个性与心理学所说的个性的不同,注意创作个性与文学创作实践的关系。

文学理论知识要点

文学理论知识要点

文学理论知识要点一、基础知识1、文学活动中的四种要素,指的是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

2、二十世纪30年代上海良友图书公司编集了《中国新文学大系》之后,中国现代文学刊物和文学理论、文学史著作中普遍采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分法”的文学分类方法。

3、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4、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5、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6、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和节奏韵律性。

7、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是: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和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8、剧本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9、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是: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和抒写真实感受。

10、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及时性、纪实性和文学性。

11、三国时期著名经学家王弼在对《周易》进行诠释时,曾详明地理清了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在文学作品中如何呈现?在王弼看来,“言、象、意”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结构。

12、综合古今中外对于文本层次的认识,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一书将文本分为三个大的层次,即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

13、文学言语除了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还有内指性、心理蕴含性、阻拒性三个特点。

14、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文学形象有以下基本特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15、文学意蕴层面一般可以分出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三个不同的层面。

16、文学意境有情景交融(表现特征)、虚实相生(结构特征)、韵味无穷(审美特征)的特征。

17、审美意象有如下基本特征:其本质特征是哲理性;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形象特征是荒诞性;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文理论知识点(精华版)

文理论知识点(精华版)

文学理论学问点一.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抱负型,象征型1.现实型: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事实的文学形状;2.抱负型:抱负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治抱负的文学形状;3.象征型: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示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状;二.文学的基本体裁: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1.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动,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特点:凝练性,跳动性,音乐性2.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特点:深化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表达,详细充分的环境描写三.文学作品的文本层面:言语层,形象层,意蕴层1.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第一出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详细言语系统;特点:内指性,心里包蕴性,阻据性2.文学形象层面: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详细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特点: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3.文学意蕴层:指文本所包蕴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三个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四.文学典型1.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状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点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2.举例说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 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围围着她的典型环境的产物;2) 另一方面,典型人物在肯定条件下发生反作用;这种现象在无产阶级英雄典型那里表现得尤为充分,如《红岩》;五.意境,意象,审美1.意境定义: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状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出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2.特点:情形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3.意象定义: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状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点的达到人类审美抱负境界的表意之象;4.审美定义:审美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别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六.叙事1.定义:简洁地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大事的过程;2.构成:表达内容,表达话语,表达动作3.特点: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大事的过程其次,叙事是话语的虚构七.结构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大事之间关系关联性多种行动之间关联八.行动:行动序列→只指一种行动行动序列的形成:首尾相接,中间包含,左右并连九.文本时间:是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详细出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供应应读者的文本秩序;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大事之间的前后关系;十.抒情性作品1. 定义: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相对;内容--- 抒情内容:情感,过程,意义构成要素形式--- 抒情话语:声音,画面结构要素(一)声与情———— 1. 诗与乐 2. 声调与情调3. 节奏与情感的运动形式(二)景与情———— 1. 诗与画2. 情形关系3. 真与幻十一;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比如,象征,倒装,歧义,夸张,对比,借代,用典等;比如,象征————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一种情感与意义倒装,歧义————音韵对仗,含义互文夸张,对比————把有限情感放大,无限化借代,用典————经济简约而丰富感情十二. 文学风格1. 定义: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长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2. 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风格的简分法:中国的简分法是将风格分为“刚”和“柔”两类,也有“虚”和“实”,“奇”和“正”等二分法;风格的繁分法:由于将文学风格分为较多,较繁复的类型而得名,奉献最大的是刘茘和司空图;3. 风格的审美价值1 真正特殊的风格美是可以超越时代,地域和阶层的限制,留住永恒的美感的;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时代价值取向2 风格的审美价值虽然可以超越时代,的影响和制约;十三;民族风格1. 定义:指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民族的特点,是该民族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抱负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拉丁族: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情欲《包法利夫人》表现:题材——日耳曼:德国,英国——爱,婚姻《简爱》十四;文学风格地域性1. 定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总是生活在肯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而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必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作家的文学风格中必定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2. 详细表现在那几个方面:1) 自然环境2) 社会环境3) 生活习惯十五;如何懂得文学风格的地域性1. 定义:2. 详细表达在以下三个方面十六;文同学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1. 文学消费和文同学产之间是辩证的互动关系;2. 一方面,文同学产规定着文学消费;3. 另一方面,文学消费也制约着文同学产;4. 再次,文学消费者参加生产着文学产品;十七;简要谈一谈对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的熟悉在文学消费所具有的二重性之中,文学消费的精神享受性和意识形状性居于主导性,由于文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表达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状;1. 文学接受的审美属性:文学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学问,给人以理智上的启迪,而且能给读者带来审美的享受,具有审美属性;这种属性能从情感上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层次:动听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2. 文学接受的熟悉属性:文学作品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揭示自我人性的丰富本质,因而具有一种为读者供应熟悉社会生活,熟悉人类自身本质的价值属性;宏观————社会生活,客观世界微观————熟悉人性,熟悉自我3. 文学接受的价值阐释属性: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文化信息密集的文化产品,对于读者来说,具有一种多方面满意其文化阐释与品评爱好的价值或者属性;4. 文学接受的沟通属性:文学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话语活动,文学活动自古以来就具有肯定的社会交际与沟通的作用;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在论述诗歌的作用时就说到“诗可以群”;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读者与作者的沟通读者与作品中人物角色的沟通读者与其他读者的沟通读者与作品所描写的整个自然,社会以及全人类的沟通十八;文学接受的过程:期望视野,接受动机,接受心境1. 期望视野:在文学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缘由,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阅读文本的既成心里图式,叫做阅读体会期望视野,简称期望视野;1)三个层次:文体期望,形象期望,意蕴期望2)形成的三个因素: 文化学问,社会阅历,性别与年龄2. 接受动机:读者进行文学阅读时的动力和需要1)审美动机2) 求知动机3) 受教动机4)批判动机5)借鉴动机3. 接受心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肯定的心情状态;在文学阅读开头时,这种生活中的心情状态不行能截然中断,它会相伴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成效;读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心情状态,就叫接受心境;1)文学接受心境主要有欣悦,抑郁与虚静这三种状态2)接受心境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因素:1. 社会生活状况及及个人境遇有关,如国家的强盛或动荡;2. 个人境遇会影响接受心境;3. 个人的生理状况会影响接受心境;4. 自然环境状况会影响接受心境,如酷热或冰冷,阴云覆盖或秋高气爽等;5. 民族文化传统会影响接受心境,如中国古典文化讲究以“虚静”进入文学阅读过程中;十九;异变的三个方面1. 第一是作品形象的异变2. 其次是情感的异变3. 再次是思想观念的异变二十;谈谈期望遇挫与艺术魅力之间的关系1. 期望遇挫与艺术魅力总体上来看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一般而言,一部较为优秀的作品往往相伴着期望遇挫;由于通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的爱好,否就作品就有缺乏新意之嫌;同样假如读者完全受挫的话也同样难以使读者进入作品;2. 读者的期望视野与作品之间呈三种情形:1)完全顺应2)完全遇挫3)既有顺向顺应又有逆向遇挫二十一;共鸣,净化,领会,余味1.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级阶段的一个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抱负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一种剧烈的心灵感应状态;2.净化:是读者通过阅读作品而达到的一种“杂念去除,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成效;3.领会: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公民和净化之后而进入的一个更高阶段,详细包括潜思默想,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域等状况与过程;4.余味: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之后的一种心理连续和留存状况,是指文学作品再造成读者的共鸣,净化和领会之后,连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态;如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指出:“人之读一小说也,往往既终卷后,数日或数旬而终不能释然;”二十二;文学批判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之间的关系1. 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内涵指向彼此是相互联系的,例如高度的写实性与进步的倾向性,健康的情感性相统一,艺术作品才能产生心灵影响;2. 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形象塑造的鲜明,生动,独特,离不开真实性这个前提;3. 而意蕴评判,同时也意味着思想,情感,意绪及社会内涵的评判,等等;越是深层的批判,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就联系的越是紧密,由于艺术作品的思想原来就在艺术之中,是一种“有一位的形式”;。

文学理论的知识点

文学理论的知识点

文学理论的知识点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原理和文学艺术规律的学科,它探讨文学作品的创作原则、审美效果以及与社会、历史、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与世界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学理论知识点。

1.传统批评理论:传统文学批评理论主要源于西方文学史的发展,包括古希腊的诗学、启蒙时代的批评理论、浪漫主义的批评理论等。

传统批评理论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美学效果、艺术形式和创作风格等方面。

2.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有机的结构,它以文本中的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强调文本的内在结构和语言系统的规则。

结构主义理论关注的问题包括符号、符号系统、语言结构以及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等。

3.语法学派理论:语法学派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语言使用方式对于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产生重要影响。

语法学派理论主要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技巧、语言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

4.重述理论:重述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不断被重述和改写的过程。

重述理论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主题、符号等元素的变化和演化,强调文学作品的历史性和传承性。

5.新批评理论:新批评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

新批评理论强调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主观感受和个人理解,强调文学作品与读者的互动关系。

6.后现代理论:后现代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它质疑知识和权力的固化结构,强调差异、边缘与边际的文化形态。

后现代理论对于解构文学作品中的二元对立、拓展文学创作的边界具有重要意义。

7.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关注性别对于文学作品和文化生活的影响,强调女性的主体地位、女性的话语权和女性的体验。

女性主义理论对于批评男权社会中的性别偏见以及挖掘女性文学作品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8.后殖民理论:后殖民理论关注殖民主义和殖民地历史对于文学作品和文化形态的影响,强调历史、权力和身份的关系。

文学理论考点

文学理论考点

导言一、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p21.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和文学活动。

2.文艺学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3.文学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审美述性的语言艺术。

文学活动是一个由生活、作品、读者、作家四要素构成的多环节活动(《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美·艾布拉姆斯)。

4.文学理论的性质:实践性、人文性(阶级性)、科学性第二编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第三章文学的性质第一节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一、认识性p731.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2.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3.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二、倾向性p781.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主要体现2.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三、实践性p811.文学的实践性经常体现为对政治事件的直接影响2.文学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深刻影响3.文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人的精神和观念间接实现的第二节文学是审美的艺术一、情感性p84二、形象性p901.文学创造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

2.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形象必须可感)*亚里士多德:“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然后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发生的事情……诗倾向于表现带有普遍性的事,而历史倾向于记载具体事情。

诗人所描述的,并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或食物,而是可能发生或出现的某一类事物。

一种合情合理的不可能总比一种不合情理的可能好。

”三、超越性p911.对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超越2.对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越3.对人自我的超越第三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间接性p95二、精神性p97三、韵律性p98第四章文学的价值与功能文学价值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构成一个相互联系和渗透的整体。

文学价值既是作家创造的,又需要读者阅读接受才能理解。

文学理论的知识点

文学理论的知识点

文学理论的知识点文学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文字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情感和体验。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的学科,它探讨了文学的起源、发展、形式和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文学理论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第一,结构主义理论。

结构主义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系统性,认为文学作品是由各种符号和符号系统组成的。

结构主义关注作品内部的关系和结构,通过分析符号和符号系统的运作方式来解读作品的意义。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俄国学者弗拉基米尔·普罗普,法国学者罗兰·巴特。

第二,后现代主义理论。

后现代主义理论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超越,它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碎片性和相对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常常涉及到语言的游戏、叙事的打破和身份的模糊等主题。

代表人物有法国学者让-弗朗索瓦·利奥塔、美国学者林达·哈特。

第三,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理论关注女性的权利、地位和经验,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来揭示和批判男性主导的社会结构。

女性主义理论强调女性的声音和视角,关注性别的政治和文化意义。

代表人物有美国学者瓦吉·凯特·米切尔、法国学者海伦·西克斯。

第四,后殖民主义理论。

后殖民主义理论关注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对文学作品和文化的影响,探讨后殖民社会的权力、身份和文化认同等问题。

后殖民主义理论强调被殖民地的经验和视角,揭示殖民主义的不平等和压迫。

代表人物有印度学者盖亚特里·斯皮瓦克、牙买加学者爱德华·格林。

第五,心理分析理论。

心理分析理论是由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提出的,它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来揭示人类的潜意识和心理冲突。

心理分析理论关注人物的欲望、冲突和梦境等方面,通过解读象征和隐喻来理解作品的深层意义。

代表人物有奥地利学者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

以上是一些重要的文学理论知识点,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文学理论常识(建议收藏)

文学理论常识(建议收藏)

文学理论常识(建议收藏)文学理论常识作者:(待核中)第一部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大音希声尽善尽美温柔敦厚兴观群怨言志与缘情风教以意逆志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一种理解诗的方法。

为孟子所提。

《孟子·万章上》:“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孟子认为,评论诗的人,既不能根据诗的个别字眼断章取义地曲解辞句,也不能用辞句的表面意义曲解诗的真实含义,而应该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来探索作者的心志。

后世对于“以意逆志”中的“意”究竟是说诗者之“意”还是作诗者之“意”,众说不一。

汉代经学家和宋代理学家普遍认为“意”是“说诗者”之意。

如赵岐《孟子注疏》说:“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

”朱熹《孟子集注》说:“当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

”清人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缘起》中,则认为“以意逆志”是“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诗论诗”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汉儒说诗那样的牵强附会。

近人王国维则将“以意逆志”与孟子的“知人论世”结合起来加以解释:“顾意逆在我,志在古人,果何修而能使我之所意,不失古人之志乎?其术,孟子亦言之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玉溪生年谱会笺序》)他认为“意逆”虽在说诗者,但说诗者在对作品进行解释时,应贯彻“知人论世”的原则,以避免主观武断之弊。

这一解释比较合理。

知人论世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评论文学作品的一种原则。

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尚”同上,尚友就是上友。

上友是以古人为朋友。

文学创作有时需要借鉴古人。

对古人的作品进行批评和鉴赏,更需要了解古人。

人是不能离开时代而生活的。

这就还需要了解他的时代。

掌握“知人论世”的原则,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例如北宋梅尧臣在《和淮阳燕秀才》中说:“惭予廷荫人,安得结子□,心虽羡名场,才命甘汨没。

”他认为自己由恩荫出身,和燕秀才由进士出身不一样,因而感到很惭愧。

文学理论知识点

文学理论知识点

文学理论知识点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和基本原理的学科,它对于我们理解文学作品、文学现象以及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学理论的世界,探索其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一、文学的本质文学的本质是文学理论中一个核心的问题。

对于文学本质的探讨,不同的学者和流派有着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文学作品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如描写、叙述、抒情等,展现出社会的风貌、人物的命运以及各种社会现象。

这种反映不是简单的镜像式呈现,而是经过作者的选择、加工和提炼,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另一种观点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的表达。

作者将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和感悟通过文学作品传达出来,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从而产生共鸣。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语言是文学的载体,文学通过独特的语言运用,如修辞、韵律、节奏等,创造出美的形式和意境。

二、文学作品的构成文学作品由多个要素构成,包括题材、主题、情节、人物、结构和语言等。

题材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具体内容,如历史、现实、神话等。

主题则是作品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核心观点,是作品的灵魂所在。

情节是作品中事件的发展和演变,它推动着故事的进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人物是文学作品的核心,他们的性格、命运和行为构成了作品的主要内容。

结构是作品的组织方式,合理的结构能够使作品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语言则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优美、生动、准确的语言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三、文学创作的过程文学创作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创造性的过程。

首先是创作的准备阶段,包括生活积累、素材收集、思想酝酿等。

作者需要对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和素材。

然后是构思阶段,作者在头脑中对作品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确定主题、情节、人物等。

接下来是写作阶段,作者将构思转化为具体的文字,这需要作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最后是修改和完善阶段,作者对初稿进行反复的审视和修改,使作品更加完美。

文学理论复习重点

文学理论复习重点

文学理论复习重点绪论1、文学理论的定义:文学理论是现代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以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文学活动的审美特征和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提供系统的价值体系和方法论体系。

4、文学活动的定义:文学活动指以文学文本为中心展开的创作、阅读、批评、研究行为。

5、文学理论的作用:(文学理论的双重意义)文学理论体系中的每一个概念、范畴和命题,既具有理论认识的意义,为人们提供对文学的本质特征和文学活动规律的科学知识,同时又具有实践方法的意义,可以指导人们进行各种文学实践活动。

(文学理论的三种功能)文学理论具有引导创作的功能,文学理论具有指导欣赏的功能,文学理论是文学批评的科学方法论。

(简答题题型)第一章文学本质特征1、文学的语义分析:(广义)广义的文学,包括一切用文字书写或印刷的语言作品和文献,故可称为文化学的文学观。

(狭义)狭义的文学,是指借想象创造虚构的艺术世界以表现人性人情的语言的艺术作品,包括诗、小说、戏剧及美文,限制以美感作用为主的纯文学作品,故可称为审美的或纯文学的文学观。

(折中义)折中义的文学,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既包括诗、小说和戏剧等纯文学作品,又包括传记、书札、游记和史论等带有文学性的非纯文学作品,二是专指介乎广义的泛文学和狭义的纯文学之间而具有文学性或文学功能的文学现象。

2、文学本质研究的策略: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方法,既要立足文学艺术本身,又要把文学和文学活动置于社会结构和艺术文化体系中,在多维视野中作多方面的系统考察,才能正确阐明文学的本体特征,从而为文学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基础,遵循由一般性到特殊性再到个别性的逻辑学顺序,从三方面进行逐层深入的研究(首先,在社会结构的分析中确定文学的社会地位,揭示文学的社会特性;其次,在文学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的比较中,阐明文学的审美特殊性;再次,在文学与其他艺术、文学与历史和新闻作品的比较中,论析文学的媒介特性和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性。

文学理论知识整理(详细版)

文学理论知识整理(详细版)

⽂学理论知识整理(详细版)⽂学理论名词解释及知识整理第⼆章⽂学⽂本与⽂体种类第⼀节⽂学⽂本⽂学⽂本是⽂学存在的现实形态,⽂本以书⾯语⾔或⼝头话语的形式使⽂学成为⼀个可以感知的实在对象。

⼀、⽂本(text)1、【⽂本】也被译作本⽂,是指⼀部⽂学作品的实际存在⽅式。

⼴义:⼈们可以对其进⾏理解和解释的任何符号或符号链。

狭义:专指语⾔构成的⽂学⽂本,是⼀部作品的实际存在⽅式。

2 、⽂本(text)和作品(corpus)(1)从所指对象上看,⼆者指的是同⼀个对象。

(2)但20世纪以来的⽂学理论研究,却往往⽤“⽂本”指称“作品”。

(3)不同的概念,意味着对同⼀对象的不同理解。

将【作品】和【⽂本】相⽐较⽽⾔:作品——从属于个体。

作品的意义来⾃作家的意图。

⽂本——具有相对独⽴性。

⽂本的意义来⾃读者、主体间和互⽂关系。

⼆、⽂本的结构1、英伽登对⽂学作品内部结构层次的划分:(1)语词声⾳和语⾳构成以及⼀个更⾼级的现象的层次;(2)意群层次:句⼦意义和全部句群意义的层次;(3)图⽰化外观层次,作品描绘的各种对象通过这些外观呈现出来;(4)在句⼦投射的意向事态中描绘的客体层次。

2 、我们将⽂本划分为“⾔”、“象”、“意”三个层次:(1)⾔,语⾔层,对应英伽登四分法中的语⾳层和意群层,包括语⾳和语义两部分。

A. 在汉语⽂学⽂本中,语⾳层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a)汉语本⾝的特点。

(譬如声调)(b)在⽂学⽂本中,语⾳层构成⽂本审美效果不可分割的⼀部分例1:教材P.54 《吕⽒春秋?⾳初》——虚字例2:教材P.54 贾谊《过秦论》中⽓势磅礴的同义反复词。

——⾳韵B.⽂学⽂本要求语义层呈现出丰富的内涵、综合化的信息和个性化的体验(a) ⽂学语⾔具有多义朦胧、含蓄蕴藉的特性。

例1:教材P.55 刘禹锡《⽵枝词》“东边⽇出西边⾬,道是⽆晴却有晴”。

(b)⽂学⽂本的语境与⽇常⽣活语境相脱离只有当⽂本脱离了⽇常实⽤语境,超然于实际⽬的之时,它才可以被理解为⽂学⽂本。

文学理论 知识点

文学理论 知识点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二、文学理论的对象、任务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说:世界——作品——读者——作家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它活动的特殊性质,就形成了文学本质论。

文学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研究文学发展的根由及文学发展的规律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

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成了文学创作论。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

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接受论。

三、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为文学活动的实践所检验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信息学、文学社会学、文学价值学、文学文化学1、反映论视角:文学哲学马克思主义反映论马克思主义反映论是揭示文学活动的基本视角,因此以反映论为基础的文学哲学是文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形态。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文学哲学,以其科学性超越了以前的文学哲学,成为文学理论的基石。

2、心理学视角:文学心理学3、符号学视角:文学符号学:文学活动是一个符号化过程符号学的开路先锋:卡西尔卡西尔:德国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

早年接受新康德主义哲学的训练,后成为马堡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有《人论》等。

他的符号哲学将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

4、信息学视角:文学信息学文学从创作到作品发表,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

文学接受是信息的接受和对创作的反馈。

5、社会学视角:文学社会学文学社会学是文学理论的一种重要的形态丹纳三因素说: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艺术哲学》等著作中提出了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

6、价值学视角:文学价值学非实用价值:特殊的艺术价值艺术价值的存在环节:创作、作品、消费7、文化学视角:文学文化学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学习文学理论是学好其它课程尤其是各种文学史课程的基础。

文学理论知识点

文学理论知识点

文学理论知识点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与探讨,以及对文学创作和阅读的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来揭示文学的内在规律和审美价值。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文学理论知识点。

一、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它强调对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进行分析和解读。

形式主义认为,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形式和结构上,通过对作品内在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进行研究,可以揭示作品的审美特质和意义。

二、意象主义意象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文学理论流派,它认为文学作品通过意象的运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意象主义将意象定义为通过感官形象直接传递作者情感的符号,通过对作品中的意象进行解读,可以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三、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它将文学作品视为一个符号系统,关注作品内部的结构和关系。

结构主义认为,文本中的各个元素相互关联,彼此影响,通过对结构的分析和解读,可以揭示作品中的意义和思想。

四、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它对现代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后现代主义强调抵制大众文化的侵袭,关注个体和主体的存在和表达,同时也质疑语言和意义的稳定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通常具有碎片化、多视角、自我反思等特点。

五、女性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性别分析和批判的一种文学理论方法。

女性主义批评认为,在传统文学中,女性经常被边缘化和歧视,通过对作品中的性别角色和表述进行解读,可以揭示性别关系的权力结构和影响。

六、后殖民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是对殖民主义影响的文学理论分析和批判。

后殖民主义批评认为,作品中的殖民经历和后殖民现实对文学创作和认知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作品中的殖民主题和文化冲突进行解读,可以揭示殖民主义对被殖民地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七、读者反应批评读者反应批评是以读者的阅读体验为出发点进行文学理论研究的方法。

(完整版)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名词讲解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以文学的宽泛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一门以文学的基本源理、见解范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并配合作品解析的学科。

2.视角:视角也称为聚焦,就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角度。

3.领悟:领悟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更高境地,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后而进入的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巧妙、体悟人生真理、提升精神境地等情况和过程。

4.广义文学:是指所有口头也许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5.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平时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梦想和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感人,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觉状态。

另一个意义是指不相同的读者,包括不相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的大体相同或周边的情绪激动和审美兴趣趋同现象。

6. 情节:情节是依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7. 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获取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关于自然、社会的见解活动。

8.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其他语言与意义情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包括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练、构造跳跃、富饶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响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10.审美责怪:审美责怪是一种感情性谈论也是一种体验和超越矛盾一致的责怪,而且常常是形式或形象的直觉责怪。

11.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详细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牢固的整体话语特色。

12.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重视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13.资料:文学创立资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没心获取的所有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14.文学责怪:文学责怪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所有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谈论和判断。

文学理论知识点

文学理论知识点

文学理论知识点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本质、价值、功能以及特定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的理论体系。

它涉及文学的起源、发展、流派、风格等方面,是理解和研究文学作品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文学理论知识点。

一、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及其技巧手段的重要性。

形式主义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来自于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注重作品的结构、节奏、语言运用等方面。

该理论强调"诗以形式为本",认为艺术作品应该自成体系、独立于现实世界。

二、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一种文学思潮,强调意象与象征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象征主义认为文学作品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表面的表达,而是通过象征和暗示来传递深层的思想和情感。

创作手法上,象征主义注重隐喻、比喻、意象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起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强调文学作品中的结构和系统性。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机的结构体系,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来自于这个结构的内在规律。

该理论还关注作品与社会、历史、文化等大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文学作品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四、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强调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反思。

后现代主义认为传统的理性和科学观念已经失去有效性,文学作品应该拒绝单一的真理和固定的意义,追求多样性和语言的自由性。

该理论追求对话、游戏、互文等创作方式,注重对权威和权力的质疑。

五、女性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是20世纪女性解放运动的产物,关注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地位。

女性主义批评认为传统文学作品中存在着性别歧视和男性中心的倾向,呼吁关注女性的体验和诉求。

该理论强调女性的主观意识和独立性,提倡批判性地解读文学作品。

六、后殖民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关注被殖民地及其后裔的文化、经验和身份认同。

后殖民主义批评认为传统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对被殖民地文化的歧视和压制,呼吁关注被殖民地的声音和权利。

文学理论基本知识点

文学理论基本知识点

文学理论基本知识点文学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和体验,传递文化和人类智慧。

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本质、形式和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本文将介绍一些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点。

第一部分:文学的定义与分类1.文学的定义:文学是指以语言为媒介,通过艺术手法创作的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它可以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多种形式。

2.文学的分类:根据内容、形式和风格等因素,文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文学类型包括传统文学、现代文学、古典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等。

第二部分:文学的要素与技巧1.文学要素:文学作品通常包含情节、人物、主题和语言四个要素。

情节是故事的发展和结构,人物是作品中的角色,主题是作品所表达的核心思想,而语言则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

2.文学技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文学使用了许多特殊的技巧来吸引读者。

例如,比喻、象征、对比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同时,作者运用叙事、描写、对话等技巧来展现故事和人物,让读者更好地参与其中。

第三部分:文学的流派与理论1.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指的是在特定时期或特定地区形成的一类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审美追求和表现方式。

例如,现实主义追求真实和客观,而浪漫主义则强调情感和想象。

2.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解释的学科。

不同的文学理论有不同的视角和方法,如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

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和文学创作过程。

第四部分:文学的意义与价值1.文学的意义:文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它通过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和展现人类的智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2.文学的价值:文学具有丰富的价值,如审美价值、教育价值、社会价值等。

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文学理论知识

文学理论知识

导言基本概念:1.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的对象 3.性质 4.研究方法1.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2.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

3.性质:是从文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4.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吸纳和借鉴古今中外一切科学的文学研究方法。

思考题:1.学习文学理论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1.(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充分揭示了文学的本质(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深刻阐明了文学的价值和功能(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高度肯定了主体地位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基本概念:1.艺术生产 2.马克思主义人论 3.美的规律 4.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5.文学价值论1.艺术生产论: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2.马克思主义人论:“现实的人”,即有血有肉的、有着七情六欲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具体的个体或群体。

3.美的规律: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的内在关系,具有客观性。

4.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既是唯物史观和“美的规律”思想的体现,又是对他们所处时代的文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它要求作家真实描写现实的社会关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PS:1.典型环境决定着、制约着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

2.典型人物影响着、改变着他的环境。

3.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5.文学价值观:思考题: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思想来源?2.文学艺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3.文学艺术的特点?1.(1)主要有三个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2)批判继承了古希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各个历史时期的哲学和美学思想(3)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并且一生都在关注文学活动的发展2.(1)一般而言,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是平衡的,一定社会的文学是以这个社会的物质生产为基础的,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文学繁荣往往是经济高涨的产物。

文学理论知识点总结

文学理论知识点总结

结导言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和文学活动,文学是具有意识形态性和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

文学活动是一个由生活、作家、作品和读者等要素构成的多环节活动。

2.文学理论的性质1)文学理论始从文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没有具体的文学创作实践,没有具体的文学鉴赏实践,也就没有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正确与否,是否符合文学发展的规律,关键要看其是否根植于文学活动的实践并经受了这个实践的考验)2)文学理论在研究文学活动中,总要对文学的人文精神予以研究和评价。

文学具有人文性,语作为研究和评价的文学理论,形成互动关系,文学的人文性不能不渗透进文学理论中,文学理论因此体现出浓郁的人文性3)文学理论揭示的文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具有科学性。

3.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分支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整体上分析、总结文学活动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4.马克主义文学理论的意义(1)马克主义文学理论充分揭示了文学的本质(认为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2)马克主义文学理论为分析和考察文学活动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深刻阐明了文学的价值和功能。

(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高度肯定了人民在文学中的主体地位。

(人民是文学表现的主体,人民是文学服务的主体。

)5.文学“七论”(文学理论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文学性质论、文学价值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文学批评论和文学发展论。

第一章1.中国传统特色文学理论(P11)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严羽的《沧浪诗话》、叶燮的《原诗》等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来源(P13)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2、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康德所实现的欧洲思想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即强调人在世界上的主体地位的思想给予充分的肯定3、马克思称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美学家狄德罗的哲理小说《拉摩的侄儿》是一部无与伦比的杰作。

文学理论 知识点提要

文学理论 知识点提要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概念1.文艺学2.文学理论3.文学哲学4.文学社会学5.文学心理学6.文学符号学7.文学价值学8.文学信息学9.文学文化学(论述:15对于当前文学研究领域出现的文化研究思潮,有人认为是文学研究的合理拓展,有人认为是“越界”,阐述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原理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2.文学活动四要素互动(12名词解释:文学活动四要素)3.文学理论的品格4.文学理论形态分类依据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概念10.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11.文学活动论12.文学反映论13.艺术生产论1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15.艺术交往论16.人的本质力量17.中国特色18.当代性原理5.文学是一种人的活动6.文学是人对活动的能动反映7.艺术品具有商品属性8.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9.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的指导思想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概念19.生活活动20.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21.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22.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23.文学本体论24.劳动说25.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原理10.生活活动所具有的美学意义11.文学活动的构成12.文学活动发生的各种学说13.文学活动发展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概念26.文学的含义27.话语28.话语蕴藉29.审美意识形态30.文学原理14.文学的含义及与非文学的区别1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及其表现(论述:09试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16.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概念31.主导性与多样性32.社会主义新人形象33.百花齐放34.百家争鸣35.推陈出新36.人民性原理17.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18.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19.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20.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发展的经验总结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概念37.精神生产38.艺术生产39.文学创造的客体40.文学创造的主体41.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42.文学创造的主题“客体化”原理21.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的性质与特征22.文学创造与一般精神生产及其其他艺术生产的联系和区别23.文学创造的主体与客体24.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内涵关系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概念43.材料44.艺术发现45.创造动机(09名词解释:创作动机)46.艺术构思47.想象48.灵感49.直觉50.艺术思维51.无意识52.综合53.简化54.变形(简答:13文学创作/构思中的“变形”有几种方式)55.陌生化(08名词解释)56.即兴57.推敲原理25.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26.灵感的特点27.意识与无意识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28.文学技巧运用时所依据的原则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概念58.生活真实59.艺术真实60.艺术概括61.情感评价62.“诗意的裁判”63.人文关怀64.历史理性65.形式创造(论述:11 分析“内容形式化”和“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造内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知识点一.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1.现实型: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事实的文学形态。

2.理想型: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管理想的文学形态。

3.象征型: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二.文学的基本体裁: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1.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2.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三.文学作品的文本层面:言语层、形象层、意蕴层1.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特征:内指性、心里蕴含性、阻据性2.文学形象层面: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特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假定及真实的统一个别及一般的统一确定性及不确定性的统一3.文学意蕴层: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三个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四.文学典型1.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举例说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环绕着她的典型环境的产物。

2)另一方面,典型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作用。

这种现象在无产阶级英雄典型那里表现得尤为充分,如《红岩》。

五.意境、意象、审美1.意境定义: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2.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3.意象定义: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4.审美定义: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及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六.叙事1.定义:简单地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

2.构成: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3.特征: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第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七.结构表层结构深层结构↓↓事件之间关系关联性多种行动之间关联八.行动:行动序列→只指一种行动行动序列的形成:首尾相接、中间包含、左右并连九.文本时间:是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

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事件之间的前后关系。

十.抒情性作品1.定义: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及叙事性作品相对。

内容---抒情内容:情感,过程,意义构成要素形式---抒情话语:声音,画面结构要素(一)声及情————1.诗及乐 2.声调及情调3.节奏及情感的运动形式(二)景及情————1.诗及画 2.情景关系3.真及幻十一。

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比喻、象征、倒装、歧义、夸张、对比、借代、用典等。

比喻、象征————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一种情感及意义倒装、歧义————音韵对仗、含义互文夸张、对比————把有限情感放大、无限化借代、用典————经济简约而丰富感情十二.文学风格1.定义: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2.文学风格的类型及价值风格的简分法:中国的简分法是将风格分为“刚”和“柔”两类,也有“虚”和“实”、“奇”和“正”等二分法。

风格的繁分法:因为将文学风格分为较多、较繁复的类型而得名,贡献最大的是刘茘和司空图。

3.风格的审美价值1真正独特的风格美是可以超越时代、地域和阶层的限制,留住永恒的美感的。

2 风格的审美价值虽然可以超越时代,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时代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

十三。

民族风格1.定义:指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民族的特征,是该民族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

拉丁族: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情欲《包法利夫人》表现:题材——日耳曼:德国、英国——爱,婚姻《简爱》十四。

文学风格地域性1.定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而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必然产生很大影响,所以作家的文学风格中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

2.具体表现在那几个方面: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3)生活习惯十五。

如何理解文学风格的地域性1.定义:2.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十六。

文学生产及消费之间的关系1.文学消费和文学生产之间是辩证的互动关系。

2.一方面,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

3.另一方面,文学消费也制约着文学生产。

4.再次,文学消费者参及生产着文学产品。

十七。

简要谈一谈对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的认识在文学消费所具有的二重性之中,文学消费的精神享受性和意识形态性居于主导性,因为文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体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1.文学接受的审美属性:文学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知识,给人以理智上的启迪,而且能给读者带来审美的享受,具有审美属性。

这种属性能从情感上打动读者、感染读者。

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2.文学接受的认识属性:文学作品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揭示自我人性的丰富本质,因而具有一种为读者提供认识社会生活、认识人类自身本质的价值属性。

宏观————社会生活,客观世界微观————认识人性,认识自我3.文学接受的价值阐释属性: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文化信息密集的文化产品,对于读者来说,具有一种多方面满足其文化阐释及品评兴趣的价值或者属性。

4.文学接受的交流属性:文学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话语活动,文学活动自古以来就具有一定的社会交际及沟通的作用。

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在论述诗歌的作用时就说到“诗可以群”。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读者及作者的交流读者及作品中人物角色的交流读者及其他读者的交流读者及作品所描写的整个自然、社会以及全人类的交流十八。

文学接受的过程:期待视野、接受动机、接受心境1.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及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指向及观念结构。

读者的这种据阅读文本的既成心里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1)三个层次: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2)形成的三个因素:文化知识,社会阅历,性别及年龄2.接受动机:读者进行文学阅读时的动力和需要1)审美动机2)求知动机3)受教动机4)批评动机5)借鉴动机3.接受心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

在文学阅读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它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

读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情绪状态,就叫接受心境。

1)文学接受心境主要有欣悦、抑郁及虚静这三种状态2)接受心境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因素:1.社会生活状况及及个人境遇有关,如国家的昌盛或动荡。

2.个人境遇会影响接受心境。

3.个人的生理状况会影响接受心境。

4.自然环境状况会影响接受心境,如炎热或寒冷、阴云笼罩或秋高气爽等。

5.民族文化传统会影响接受心境,如中国古典文化讲究以“虚静”进入文学阅读过程中。

十九。

异变的三个方面1.首先是作品形象的异变2.其次是情感的异变3.再次是思想观念的异变二十。

谈谈期待遇挫及艺术魅力之间的关系1.期待遇挫及艺术魅力总体上来看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般而言,一部较为优秀的作品往往伴随着期待遇挫。

因为通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的兴趣,否则作品就有缺乏新意之嫌。

同样如果读者完全受挫的话也同样难以使读者进入作品。

2.读者的期待视野及作品之间呈三种情况:1)完全顺应2)完全遇挫3)既有顺向顺应又有逆向遇挫二十一。

共鸣、净化、领悟、余味1.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级阶段的一个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2.净化:是读者通过阅读作品而达到的一种“杂念去除,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效果。

3.领悟: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公民和净化之后而进入的一个更高阶段,具体包括潜思默想、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及过程。

4.余味: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之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是指文学作品再造成读者的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态。

如梁启超在《论小说及群治之关系》中指出:“人之读一小说也,往往既终卷后,数日或数旬而终不能释然。

”二十二。

文学批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之间的关系1.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内涵指向彼此是相互联系的,例如高度的写实性及进步的倾向性、健康的情感性相统一,艺术作品才能产生心灵影响。

2.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

例如形象塑造的鲜明、生动、独特,离不开真实性这个前提。

3.而意蕴评价,同时也意味着思想、情感、意绪及社会内涵的评价,等等。

越是深层的批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就联系的越是紧密,因为艺术作品的思想本来就在艺术之中,是一种“有一位的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