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熔沸点递变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大
原 子 半 径 依 次 减 小
金属性依次增强
得 电 子 能 力 依 次 增 大
非 金 属 性 依 次 增 强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元素性质
同周期元素(左→右)
同主族元素
(上→下)
最外层电子数
逐渐增多(1e→8e)
相同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
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逐渐增大
(+1→+7)
最低负价=-(8-主族 序数)
最高正价、最低负 价相同
最高正价=主族序 数
最高价氧化物对 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 酸性逐渐减弱,碱
应水化物酸碱性
渐增强
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元素气态 氢化物的稳定性
元素的金属性和 非金属性
逐渐强
金属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大
最(高+价 1→氧+化7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 最 (高+价1→氧+化7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
失 逐最渐高增 价多氧(化1物e对→应8e水)化物酸碱性 金 原 最非高金正 属价元、素最气低态负氢价化相物同的稳定性 电 最非低金负 属价元=素-气态(8-氢主化族物序的数稳)定性 属 子 最酸低性负 逐价渐=减-弱,(8-碱主性族逐序渐数增)强 子 半 酸(性+逐 1→渐+减7弱),碱性逐渐增强 性 元非素金周 属期元表素中气元态素氢性化质物的递稳变定规性律 能 径 非酸金性属 逐元渐素减气弱态,氢碱化性物逐的渐稳增定强性 依 逐(渐+增 1→多+(71)e→8e) 力 依 元最素低的 负金价属=性-和(8-非主金族属序性数) 次 碱酸性逐渐减弱,酸碱性逐渐增强 依 次 碱逐性渐逐 增渐多减(弱1e,→酸8e性)逐渐增强 增 元最素高周 正期价表、中最元低素负性价质相的同递变规律 次 增 酸碱性逐渐减弱,碱酸性逐渐增强 强 增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大 酸碱性逐渐减弱,碱酸性逐渐增强 大 碱(性+逐 1→渐+减7弱),酸性逐渐增强
元素性质递变
SO3 Cl2O7
H2SO4 HClO4
(二)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最外层电子数均为___ 7 。
HX 。 氢化物的通式为______
X2O7 。 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______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通式为 HXO4 。 ________ 递增 随着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______, 递增 。 原子半径______
(2)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
2.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Na Mg
Na2O MgO
NaOH Mg(OH)2
同一温度下,该物质饱和溶液中OH-浓度越 大,碱性越强。
(一)碱金属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
1 。 最外层电子数均为___ X2O 。 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______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通式为 XOH _________ 。
元素的位置—结构—性质的关系
结构
位置
上
左
下
相似性
递变性
性质
右 递变性
Li Na K Rb
总 体 递 增 趋 势
依 次 降 低
依 次 递 增
依 次 递 增
依 次 递 增
Cs
元素的非金属性 =元素得电子的能力
1. 单质的氧化性强弱
(1)单质与氢气反应。
(i). 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ii). 形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单质与盐溶液反应置换出新单质的反应。
2.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S Cl
1、有关 “对角线原则”
结论: 处于对角线位置的元素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
2、根据位置推测元素性质
例1、 硒为第四周期ⅥA族元素,根据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 置推测,硒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C ) A 硒单质有很强的氧化性 C -2价是硒的稳定价态 B 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酸性 D 硒化氢的水溶液显弱酸性
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非金属性
3.认真观察下表,填空并画出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线,标出其附近的元素符号。
金属性逐渐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1
非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2
3
4
5
6
7
金属性逐渐
1.预测未知物的位置与性质
与H2化合的易难及生成氢化物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强弱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强弱
活泼金属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金属
活泼非金属单质能置换出较不活泼非金属单质
阳离子氧化性强的为不活泼金属,氧化性弱的为活泼金属
阴离子还原性强的其元素非金属性弱,
阴离子还原性弱的其元素非金属性强
原电池中为活泼金属,正极较不活泼金属
同种或不同种的非金属元素间原子未达到饱和状态,不易得失电子
存在范围
离子化合物(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
单质,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碱、含氧酸盐、铵盐等)
与性质的关系
一般离子键越强,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越高,溶解度越小。
共价键越强,分子越稳定。
(4)非极性共价键与极性共价键比较
项目
非极性键
极性键
成键微粒
1、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熟记)
性 质
同周期(从左→右)
同主族(从上→下)
电子层结构
原子半径
失电子的能力
得电子的能力
金属性
非金属性
主要化合价
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
碱性
高中化学必修2 第1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核心知识点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一、周期表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1、依据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2、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短周期(第 1、2、3 周期)周期:7 个(共七个横行)周期表长周期(第 4、5、6、7 周期)主族 7 个:ⅠA -ⅦA族:16 个(共 18 个纵行)副族 7 个:IB-ⅦB第Ⅷ族 1 个(3 个纵行)过渡元素零族(1 个)稀有气体元素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 1 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 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1)相似性:(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4Li + O 2 点燃 Li 2O2Na + O 2 点燃 Na 2O 22 Na + 2H 2O = 2NaOH + H 2↑2K + 2H 2O = 2KOH + H 2↑2R + 2 H 2O = 2 ROH + H 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 1 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知识点考点及解题方法规律汇总
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 - 1 -第1课时 原子结构 .............................................................................................. - 1 - 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 .......................................................................................... - 5 - 第3课时 核素 ...................................................................................................... - 8 - 第4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 - 10 -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 - 16 -第1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 - 16 - 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 - 19 - 第三节 化学键............................................................................................................ - 22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原子结构1.基础知识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原子⎩⎨⎧原子核⎩⎪⎨⎪⎧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如碳原子的原子结构模型2.质量数(1)质量数: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后相加所得的数值。
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性 质
同周期(从左→右)
同主族(从上→下)
电子层结构
原子半径
失电子的能力
得电子的能力
金属性
非金属性
主要化合价
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
碱性
酸性
气态
氢化物
形成难易程度
稳定性
阴离子的还原性
2、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依据
金属性强弱
非金属性强弱
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的易难
与H2化合的易难及生成氢化物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强弱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强弱
活泼金属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金属
活泼非金属单质能置换出较不活泼非金属单质
阳离子氧化性强的为不活泼金属,氧化性弱的为活泼金属
阴离子还原性强的其元素非金属性弱,
阴离子还原性弱的其元素非金属性强
原电池中为活泼金属,正极较不活泼金属
2.寻找所需物质
在能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如;
在能找到制造农药的材料,如
在能找到作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4、化学键
(1)化学键就是指:。
(2)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指:。
(3)离子键与共价键比较
项目
离子键
共价键
概念
成键微粒
成键元素
一般就是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得失电子能力差别较大(特例铵盐)
同种或不同种的非金属元素间原子未达到饱与状态,不易得失电子
存在范围
离子化合物(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
单质,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碱、含氧酸盐、铵盐等)
与性质的关系
一般离子键越强,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越高,溶解度越小。
元素周期表及其规律
非金属氧性化渐性强渐氢化物渐稳定强还原熔氢原子沸化性半点物渐径渐渐熔强渐大稳沸金大定点属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的酸性渐强渐性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的碱性渐强大渐强原子半径渐大化合价+1 +2 +3 +4 +5 +6 +7 +6 +6 +6 +2 +2 +3 +4 +5 +6 +7+3 +4 +3 +3 +3 +1 +2 +4 +4 +5 化合价最高正价渐高+3 +2 +2 +2 +3 +4+2 +3+1 +1-4 -3 -2 -11.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2.3.几个规律:①.金属性强弱: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难易;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M(OH)n的碱性;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原电池中正负极判断,金属腐蚀难易;非金属性强弱:与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难易;单质的氧化性(或离子的还原性);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 n RO m)的酸性强弱;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② .半径比较三规律:阴离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电子层结构相同;阳离子与上周期稀有气体电子层结构相同。
(1)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2)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3)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③ .元素化合价规律主族最高正价 == 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的负化合价 == 最外层电子数-8,最高正价数和负化合价绝对值之和为8;其代数和分别为:0、2、4、6。
化合物氟元素、氧元素只有负价(-1、-2),但HFO中0为+1价;金属元素只有正价;④. 熔沸点高低的比较: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⑤. 1-20号元素符号、名称、原子结构、特殊化学性质。
⑥ .电子式的书写原子的电子式离子的电子式:分子或共价化合物电子式离子化合价电子式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同一周期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从左往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第3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元素的金属性、元素单质的还原性)Na > Mg > Al氧化性:Na+< Mg2+< Al3+(相反)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Na > Mg > Al易难剧烈不剧烈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NaOH > Mg(OH)2> Al(OH)3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Si < P < S < Cl还原性:P3->S2->Cl-(Si4-不存在) (相反)元素单质的氧化性Si < P < S < Cl2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Si < P < S < Cl2难易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SiH4< PH3< H2S < HC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4SiO4(或H2SiO3) < H3PO4< H2SO4< HClO4第2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元素的金属性、元素单质的还原性)Li > Be氧化性:Li+< Be2+(相反)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Li > Be易较难剧烈较不剧烈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LiOH > Be(OH)2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C < N < O < F还原性:N3->O2->F-(C4-不存在) (相反)元素单质的氧化性C < N2< O2< F2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C < N2< O2< F2难易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H4< NH3< H2O < HF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2CO3< HNO3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ⅦA族ⅠA族(除氢H外,即碱金属元素)ⅤA族。
周期律
4
B. 同主族元素:
5
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变大
6
7
大家思考一下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有些呢?
一:电子层数 二:核电荷数
1、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 一般情况下(稀有气体除外):
⑴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时电子层数越多,
则半径 越大
如 Li < Na< K < Rb< Cs Li
+3
+11
Na
I> Br > Cl > F
2)卤素单质间的化学性质
实验1-1
实验
现象
化学方程式
1、饱和氯水 与NaBr溶液
2、饱和氯水 与KI溶液
3、溴水与KI 溶液
溶液有无色 变为橙色
溶液有无色 变为深黄色
Cl2 + 2NaBr == 2NaCl +Br2
Cl2 + 2 KI == 2KCl + I2
CCl4层 为紫色
Br2 + 2KI == 2KBr +I2
很好 逐渐增大(K特殊) 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2.同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元素性质的递变小结
元素性质
同周期(从左到右) 同主族(上到下)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 主要化合价 原子半径 失电子能力(金属性) 得电子能力(非金属性)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单质的氧化性 单质的还原性
A.钠的硬度比镁小 B.NaOH的碱性比Mg(OH)2强 C.钠与冷水反应剧烈,镁与冷水不易反应 D.钠的熔点比镁低
B 子的原子半径。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
A.A>B>C
B.B>A>C
C.C>A>B
(完整版)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金属性减、非金属性增 金属性增、非金属性减
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1→+7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 碱性逐渐减弱
水化物酸碱性
酸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元素气态氢 形成:难→易
化物的形成与稳定性 稳定性:弱→强
最高正价=族系数 碱性逐渐增强 酸性逐渐减弱
形成:易→难 稳定性:强→弱
思考与交流
你能理解“位(位置)—— 构(结构)——性(性质)”三者之 间的关系吗?
例2 :某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R,此元素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 B)
A.H2RO3
B.H2RO4
C.HRO3
D.H3RO4
例题3: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某两种元素的原子序 数相差3,周期数相差1,它们形成化合物时原子 数之比为1∶2。写出这些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易失电子, 具强还原性。
Li Cs越来 越容易失电 子,还原性 逐渐增强。
请您小结
同一主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有何规律? 自上而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
逐渐减弱。 试用结构观点解释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规律:
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自上而下, 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的能力逐渐 增强,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
F2 Cl2 Br2 I2
变化 规律
色态
淡黄绿色 气体 黄绿色 气体 深红棕色 液体 紫黑色 固体
依次加深
密度
1.69g\L (15℃) 3.214 g\L (0℃) 3.119 g\cm3 (20℃) 4.93 g\cm3
熔点℃ 沸点℃
-219.6 -188.1
高考化学溶沸点比较
主要方法有如下几种(1)由周期表看主族单质的熔、沸点同一主族单质的熔点基本上是越向下金属熔点渐低;而非金属单质熔点、沸点渐高。
但碳族元素特殊,即C,Si,Ge,Sn越向下,熔点越低,与金属族相似。
还有ⅢA族的镓熔点比铟、铊低,ⅣA族的锡熔点比铅低。
(2)同周期中的几个区域的熔点规律①高熔点单质 C,Si,B三角形小区域,因其为原子晶体,熔点高。
金刚石和石墨的熔点最高大于3550℃,金属元素的高熔点区在过渡元素的中部和中下部,其最高熔点为钨(3410℃)。
②低熔点单质非金属低熔点单质集中于周期表的右和右上方,另有IA的氢气。
其中稀有气体熔、沸点均为同周期的最低者,而氦是熔点(-272.2℃,26×105Pa)、沸点(268.9℃)最低。
Bi,呈三角(3熔点:金刚石>①②呈固态。
(4①②③晶体的颗粒很小,肉眼观察不到它的几何形状,但仍是晶体,例如白沙糖,很小很小的颗粒,但它是分子晶体,我们常用的食盐,晶体颗粒很小,但它是离子晶体。
还要指明的是有些物质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一但隆温到它成固体时它是晶体了,例如二氧化碳就是这样,它是分子晶体原子晶体:1.相邻原子之间通过强烈的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叫做原子晶体。
2.在原子晶体这类晶体中,晶格上的质点是原子,而原子间是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一起,这种晶体称为原子晶体。
如金刚石晶体,单质硅,SiO2,碳化硅等均为原子晶体。
3.规律:原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与共价键的强弱有关。
一般来说,半径越小形成共价键的键长越短,键能就越大,晶体的熔沸点也就越高。
例如:金刚石(C-C)>二氧化硅(Si-O)>碳化硅(Si-C)晶体硅(Si-Si))金刚石、硅晶体、SiO2、SiC离子晶体:由正、负离子或正、负离子集团按一定比例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的晶体称作离子晶体。
离子晶体一般硬而脆,具有较高的熔沸点,熔融或溶解时可以导电。
如强碱(NaOH、KOH、Ba(OH)2)、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MgO、Na2O2)、大多数盐类(BeCl₂、Pb(Ac)₂等除外)都是离子晶体。
化学元素周期表熔沸点规律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表熔沸点规律总结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熔沸点规律是怎样的?因为熔沸点递变在周期表中并不是完全有规律的,所以希望不要一味追求结论,理解才是最重要的,一旦理
解了判断的原理,元素周期表自然就掌握好了。
元素周期表中熔沸点有什幺规律
首先,判断元素单质的熔沸点要先判断其单质的晶体类型,晶体类型不同,决定其熔沸点的作用也不同。
金属的熔沸点由金属键键能大小决定;分子晶体由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决定;离子晶体由离子键键能的大小决定;原子晶体由共价键键能的大小决定。
所以第一主族的碱金属熔沸点是由金属键键能决定,在所带电荷相同的情
况下,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键键能越大,所以碱金属的熔沸点递变规律是:从上到下熔沸点依次降低。
第七主族的卤素,其单质是分子晶体,故熔沸点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在分子构成相似的情况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也越大,所以卤素的熔沸点递变规律是:从上到下熔沸点依次升高。
用这样的方法去判断同主族元素的熔沸点递变规律就行了,因为理解才是最重要的。
同周期的话,不太好说了。
通常会比较同一类型的元素单质熔沸点,比如
说比较na、mg、al的熔沸点,则由金属键键能决定,al所带电荷最多,原子
半径最小,所以金属键最强,故熔沸点是:nah2se>h2s;卤素:
hf>hi>hbr>hcl。
同周期比较的话,是从左至右熔沸点依次升高,因为气态氢
化物的热稳定性是这样递变另外有时还要注意物质的类型,比如让你比较金刚石、钙、氯化氢的熔沸点,只要知道金刚石是原子晶体,熔沸点最高,其。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大
金属性依次增强
得 电 子 能 力 依 次 增变规律
元素性质
同周期元素(左→右)
同主族元素
(上→下)
最外层电子数
逐渐增多(1e→8e)
相同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
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逐渐增大
(+1→+7)
最低负价=-(8-主族 序数)
最高正价、最低负 价相同
最高正价=主族序 数
最高价氧化物对 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 酸性逐渐减弱,碱
应水化物酸碱性
渐增强
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元素气态 氢化物的稳定性
元素的金属性和 非金属性
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大
金 属 性 依 次 增 强
失 电 子 能 力 依 次 增 大
原 子 半 径 依 次 增 大
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原 子 半 径 依 次 减 小
化学元素周期表口诀
化学元素周期表⼝诀化学元素周期表⼝诀⼝诀A、按周期分:第⼀周期:氢氦 ---- 侵害第⼆周期: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 鲤⽪捧碳蛋养福奶第三周期:钠镁铝硅磷硫氯氩 ---- 那美⼥桂林留绿⽛(那美⼥⿁流露绿⽛)绿⽛)第四周期:钾钙钪钛钒铬锰---- 嫁改康太反⾰命铁钴镍铜锌镓锗 ---- 铁姑捏痛新嫁者砷硒溴氪---- ⽣⽓休克第五周期:铷锶钇锆铌 ---- 如此⼀告你钼锝钌 ---- 不得了铑钯银镉铟锡锑 ---- ⽼把银哥印西堤碲碘氙 ---- 地点仙第六周期:铯钡镧铪 ----(彩)⾊贝(壳)蓝(⾊)河钽钨铼锇---- 但(见)乌(鸦)(引)来鹅铱铂⾦汞砣铅 ---- ⼀⽩⼱供它牵铋钋砹氡 ---- 必不爱冬(天)第七周期:钫镭锕---- 很简单了~就是---- 防雷啊!B、按族分:氢锂钠钾铷铯钫——请李娜加⼊私访铍镁钙锶钡镭——媲美盖茨被雷硼铝镓铟铊——碰⼥嫁⾳他碳硅锗锡铅——探归者西迁氮磷砷锑铋——蛋临⾝体闭氧硫硒碲钋——养⽜西蹄扑氟氯溴碘砹——⽗⼥绣点爱氦氖氩氪氙氡——害耐亚克先动氢(qīng) 氦(hài)锂(lǐ) 铍(pí) 硼(p?ng) 碳(tàn) 氮(dàn) 氧(yǎng) 氟(fú) 氖(nǎi)钠(nà) 镁(měi) 铝(lǚ) 硅(guī)磷(lín) 硫(liú) 氯(lǜ) 氩(yà)钾(jiǎ) 钙(gài) 钪(kàng) 钛(tài) 钒(fán) 铬(ga) 锰(měng) 铁(tiě) 钴(gǔ) 镍(nia) 铜(t?ng) 锌(xīn) 镓(jiā) 锗(zhě) 砷(shēn) 硒(xī) 溴(xiù) 氪(ka)铷(rú) 锶(sī) 钇(yǐ) 锆(gào) 铌(ní) 钼(mù) 锝(d?) 钌(liǎo) 铑(lǎo)钯(pá) 银(yín) 镉(g?) 铟(yīn) 锡(xī) 锑(tī) 碲(dì) 碘(diǎn) 氙(xiān)铯(sa) 钡(bai) 镧(lán) 铪(hā) 钽(tǎn) 钨(wū) 铼(lái) 锇(?) 铱(yī) 铂(b?) ⾦(jīn) 汞(gǒng) 铊(tā) 铅(qiān) 铋(bì) 钋(pō) 砹(ài) 氡(dōng)钫(fāng) 镭(l?i) 锕(ā) 钅卢(lú) 钅杜(dù) 钅喜(xǐ) 钅波(bō) 钅⿊(hēi) 钅麦(mài) 钅达(dá) 钅仑(lún)镧(lán) 铈(shì) 镨(pǔ) 钕(nǚ) 钷(pǒ) 钐(shān) 铕(yǒu) 钆(gá) 铽(ta)镝(dí) 钬(huǒ) 铒(ěr) 铥(diū) 镱(yì) 镥(lǔ)锕(ā) 钍(tǔ) 镤(pú) 铀(y?u) 镎(ná) 钚(bù) 镅(m?i) 锔(jū) 锫(p?i) 锎(kāi) 锿(āi) 镄(fai) 钔(m?n) 锘(nu?) 铹(láo)Rf Db Sg Bh Hs Mt周期表分⾏列,7⾏18列,⾏为周期列为族。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一、德贝莱纳和“三素组”学说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将部分元素分为仅含有三种元素的几类,这就是著名的“三素组”学说。
在每一组的三种元素中,元素间都有着类似的化学性质,同时他们的物理性质也随着原子量的增大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三素组”学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中间元素的原子量约是其他两种元素原子量的平均值。
这个表格还展示了随着原子量的增大,它们的密度、熔点和沸点也都相应地增大。
二、梅耶尔和“八音律”1865年,英国化学家纽兰兹按原子量递增顺序,将已知元素作了排列。
他发现,到了第八个元素就与第一个元素性质相似,亦即元素的排列每逢八就出现周期性。
三、门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首创的,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原子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就是元素周期表的雏形。
利用周期表,门捷列夫成功的预测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的特性(镓、钪、锗)。
1913年英国科学家莫色勒利用阴极射线撞击金属产生X射线,发现原子序越大,X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他认为核的正电荷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把元素依照核内正电荷(即质子数或原子序)排列.后来又经过多名科学家多年的修订才形成当代的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18种元素。
每一种元素都有一个编号,大小恰好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内电子数目,这个编号称为原子序数。
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
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性质有明显的规律性,科学家们是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列。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
每一个横行叫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作一个族。
这7个周期又可分成短周期(1、2、3)、长周期(4、5、6)和不完全周期(7)。
共有16个族,又分为7个主族(ⅠA-ⅦA),7个副族(ⅠB-ⅦB),一个第Ⅷ族,一个零族。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1、元素周期表:H 元素周期表HeLi Be B C N O F Ne Na Mg24.Al Si P S Cl Ar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KrRb Sr Y Zr Nb Mo95.Tc[98]Ru101.Rh102.Pd106.Ag107.Cd112.In114.Sn118.Sb121.Te127.I126.Xe131.Cs 132.Ba137.La-LuHf178.Ta180.W183.Re186.Os190.Ir192.Pt195.Au197.Hg200.Tl204.Pb207.Bi209.Po[210]At[210]Rn[222]Fr [223 ]Ra[226]Ac-La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解:周期名称周期别名元素总数规律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又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叫周期。
7个横行7个周期第1周期短周期2电子层数 == 周期数(第7周期排满是第118号元素)第2周期8第3周期8第4周期长周期18第5周期18第6周期32第7周期不完全周期26(目前)族名类名核外最外层电子数规律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第8、9、10三个纵行为第Ⅷ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个纵行标为一族。
7个主族7个副族0族第Ⅷ族主族第ⅠA族H和碱金属1主族数 == 最外层电子数第ⅡA族碱土金属2第ⅢA族3第ⅣA族碳族元素4第ⅤA族氮族元素5第ⅥA族氧族元素6第ⅦA族卤族元素70族稀有气体2或8副族第ⅠB族、第ⅡB族、第ⅢB族、第ⅣB族、第ⅤB族、第ⅥB族、第ⅦB族、第Ⅷ族一、碱金属元素:1、锂钠钾铷铯钫(Li、Na、K、Rb、Cs、Fr)2、递变规律:同主族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在增大。
3、物理特性:①颜色逐渐加深;②密度不断增大(Na>K);③熔沸点逐渐降低;④均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同一主族,对角线规则)
Al3+/Al,-1.66V)。
②铍和铝经浓硝酸处理都表现钝化,而其它碱土金属均易与硝酸反应。
③铍和铝都是两性金属,既能溶于酸也能溶于碱。
④氢氧化物均为两性,而其它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均为碱性。
⑤BeO和Al2O3都有高熔点和高硬度。
⑥铝和铍的氯化物是共价分子,能通过氯桥键形成双聚分子,易升华、易聚合,易溶于有机溶剂。
3、硼和硅的相似性。
B和Si虽是不同族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相邻族的对角位置,由于离子极化作用相近(Si4+电荷高一些,但半径大;B3+电荷低一些,但半径小),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①单质晶体都是高熔点原子晶体;与键强度相关。
②在自然界均以含氧化合物存在。
③卤化物都彻底水解,生成含B─O,Si─O键的化合物(硅酸、硼酸)④都有一系列氢化物,氢化物均有挥发性,不稳定。
⑤含氧酸都是弱酸,含氧酸盐都易水解对角线规则是从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许多性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规律;对此可以用离子极化的观点加以粗略的说明。
同一周期最外层电子构型相同的金属离子,从左至右随离子电荷的增加而引起极化作用的增强;同一族电荷相同的金属离子,自上而下随离子半径的增大而使得极化作用减弱。
因此,处于周期表中左上右下对角线位置上的邻近两个元素,由于电荷和半径的影响恰好相反,它们的离子极化作用比较相近,从而使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相似。
由此反映出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 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一) 同一元素:r -离子>r原子>r+离子>r2+离子(二) 同一周期1. 短周期:每一个短周期从左到右,有效核电荷依次增大,所以原子半径依次递减.2. 长周期:过渡元素自左至右,电子逐一填入(n-1)d层,而它对核的屏蔽作用较小,所以自左向右半径减小的幅度不如主族元素那么大.3. 内过渡元素:电子填入再次外层的(n-2)f层,由于f电子对核的屏蔽作用更小,使得原子半径由左至右收缩的平均幅度更小.比较短周期和长周期,相邻元素原子半径减小的平均幅度大致是非过渡元素>过渡元素>内过渡元素(~10pm)(~5pm)(<1pm)(三) 同一族1. 主族:同一主族由上而下,原子半径一般是增大的.因为同族元素原子由上而下电子层数增多,所以半径由上至下依次增大.2. 副族:副族元素由上至下,原子半径增大的幅度较小,特别是五,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半径非常接近,这是由于后面要提到的镧系收缩效应所造成的结果.特殊元素集锦1、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元素、阳离子氧化性最弱的元素是铯(Cs)。
元素周期表中熔点沸点的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熔沸点规律: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第一主族的碱金属熔沸点是由金属键键能决定,在所带电荷相同的情况下,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键键能越大,所以碱金属的熔沸点递变规律是:从上到下熔沸点依次降低。
第七主族的卤素,其单质是分子晶体,故熔沸点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在分子构成相似的情况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也越大,所以卤素的熔沸点递变规律是:从上到下熔沸点依次升高。
元素氢化物沸点比较规律从左到右
元素氢化物沸点比较规律从左到右
元素氢化物的沸点比较规律从左到右主要受到原子量、分子量、分子间力等因素的影响。
在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原子量逐渐增加,
这意味着分子量也在增加。
一般来说,分子量越大的分子,其分子
间力也越强,因此沸点也会相应增加。
另外,原子量增加还会导致
分子的极性增加,从而增加分子间的吸引力,这同样会导致沸点的
升高。
因此,从左到右,元素氢化物的沸点一般会逐渐增加。
另外,需要考虑到周期表上元素的性质变化。
从左到右,元素
的电负性逐渐增加,这意味着元素氢化物中氢原子与元素原子之间
的极性键也会逐渐增强,从而导致分子间力增加,沸点也会随之增加。
总的来说,从左到右,元素氢化物的沸点一般会呈现增加的趋势,这是由于分子量、分子间力以及原子性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所
导致的。
当然,具体的情况还需要具体分析具体元素氢化物的情况,因为不同元素的氢化物之间可能会存在特殊的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外有时还要注意物质的类型,比如让你比较金刚石、钙、氯化氢的熔沸点,只要知道金刚石是原子晶体,熔沸点最高,其次是金属钙,最后是分子晶体氯化氢。
还有原子晶体的:比较金刚石、晶体硅、碳化硅的熔沸点,那就要看共价键了,原子半径越小,共价键键能越大,故熔沸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非金属元素
一般不会比较它们单质之间的熔沸点,一般比较他们的氢化物的熔沸点。比较时要注意CH4、NH3、H2O、HF他们的分子间除分子间作用力外,还有氢键,所以同主族氢化物熔沸点他们是最高的,其余的按分子间作用力大小排列。如氧族元素氢化物的熔沸点是:H2O>H2Te>H2Se>H2S;卤素:HF>HI>HBr>HCl。
1、对于晶体类型不同的物质,一般来讲: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而金属晶体的熔点范围很广。
2、原子晶体:原子晶体原子间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物质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如:
金刚石(C—C)>碳化硅(Si—C)>晶体硅 (Si—Si)。
3、离子晶体: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半径越小,电荷数越高,则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
所以要看具体是什么物质,如IA单质是金属晶体,它们单质的熔沸点规律是从Li到Cs熔沸点逐渐降低;再如VIIA单质是分子晶体,它们单质的熔沸点规律是从F2到I2逐渐升高。
因为要整的概括很难,我就这样说吧…因为熔沸点递变在周期表中并不是完全有规律的,所以希望不要一味追求结论,理解才是最重要的,一旦理解了判断的原理,元素周期表自然就掌握好了。
第七主族的卤素,其单质是分子晶体,故熔沸点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在分子构成相似的情况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也越大,所以卤素的熔沸点递变规律是:从上到下熔沸点依次升高。
用这样的方法去判断同主族元素的熔沸点递变规律就行了,因为理解才是最重要的。
同周期的话,不太好说了。
通常会比较同一类型的元素单质熔沸点,比如说比较Na、Mg、Al的熔沸点,则由金属键键能决定,Al所带电荷最多,原子半径最小,所以金属键最强,故熔沸点是:Na<Mg<Al。
首先,判断元素单质的熔沸点要先判断其单质的晶体类型,晶体类型不同,决定其熔沸点的作用也不同。金属的熔沸点由金属键键能大小决定;分子晶体由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决定;离子晶体由离子键键能的大小决定;原子晶体由共价键键能的大小决定。
所以
第一主族的碱金属熔沸点是由金属键键能决定,在所带电荷相同的情况下,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键键能越大,所以碱金属的熔沸点递变规律是:从上到下熔沸点依次降低。
如KF>KCl>KBr>KI,CaO>KCl。
4、金属晶体: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静电作用越
强,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如:Na<Mg力越大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