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放讲义】初二物理-物态变化专题(一)-全国版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专题04 物态变化(讲义)(解析版)
专题04 物态变化(讲义)(解析版)目录考情分析 (2)知识建构 (3)考点一温度 (4)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4)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6)考向01:温度的估测 (6)考向02: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7)考点二熔化与凝固 (8)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8)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13)考向01:晶体与非晶体 (13)考向0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14)考向03:熔化与凝固图像 (16)考向04:熔化与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 (18)考点三汽化与液化 (20)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20)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23)考向01:汽化与液化现象辨析 (23)考向0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25)考向0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7)考向04: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28)考点四升华与凝华 (30)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30)提升.必考题型归纳 (32)考向01:升华和凝华现象 (32)考向02: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 (33)考向03:自然界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34)一、课标考点分析考点内容课标要求命题预测温度与温度计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考查温度与温度计常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主要命题点有: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温度的估测是估测题常考内容物质三态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物态变化类型对物质三态的考查是本专题考题较为集中的部分,考试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和填空题,有时也会出现简答题。
命题点有:物态变化类型的判断、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物态变化图像、蒸发、沸腾。
考题题干常用常见的物态和自然现象的形式呈现出来。
探究物态变化规律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的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探究物态变化规律属于实验探究题,命题点有: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时也会出现。
第一物态及其变化+专题一物态变化辨识2023-2024学年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D.霜打枝头
2.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冰箱冷冻室内壁霜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衣柜里的樟脑丸不断变小是凝华现象 C. 潮湿的衣服放在通风处能使蒸发加快 D.烧开水时,壶嘴不断冒出“白气”是汽化吸热过程
( C)
3.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汽化
2.判断物态变化中物质的吸热、放热情况:物质从固态变为其他状态时, 需吸热;物质从气态变为其他状态时,需放热;物质由液态到气态需吸 热;从液态到固态需放热。
针对训练
1.从冰箱拿出来的冰棍四周飘着“白气”。下列现象中与上述“白气”
发生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B)
A.冰凌消融
B.花瓣上的露珠
C. 雪的形成
小专题一 物态变化辨识
方法技巧 1.判断物态变化:明确物质现在和原来的状态,根据定义判断物态变化 的形式,注意: (1)升华和汽化的末态都是气态,但是发生物态变化前的物质状态却不 同,升华的始态为固态,汽化的始态为液态(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升华, 湿衣服变干属于汽化);
(2)熔化和液化的末态都是液态,但是熔化的始态是固态,液化的始态是 气态(冰雪融化为熔化,雾、露的形成为液化); (3)凝华和凝固的末态都是固态,但是凝华的始态为气态,凝固的始态为 液态(霜为凝华,冰为凝固)。
( C)
A. 夏天,在食品运输车里放些干冰降温是用干冰熔化吸热
B.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雪灾时在马路上撒盐是为了降低积雪的熔点
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9.下列关于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 北方冬天洁白的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收热量
北师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四、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二:凝华 5.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C )。 A.水结成冰 B.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 C.严冬东北地区的树上常有树挂 D.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子 解析:水结成冰是凝固;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是升华;严冬东北地区 的树上常有树挂是凝华;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子是凝固。
返回首页
6.如图1-4-3所示的现象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B )。
图1-4-3
返回首页
解析:厨房蒸笼旁的“白气”,是蒸笼内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 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是空 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符合题意;夏天清晨 小草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故C不符合题意;蜡烛燃烧流出“烛泪”,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故D不符合题意。
物态及其变化
四、升华和凝华
快乐预习感知
项目 升华 凝华
主要内容 概念 物质由 固态 直接变为 气态 的过程 特点 升华要 吸热 概念 物质由 气态 直接变为 固态 的过程 特点 凝华要 放热
返回首页
固体清新剂原来是固态,没有变成液态而 消失,并可以清新空气,是由于它从固态直接变 成气态,散发在空气中,属于升华现象。
返回首页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D )。 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 C.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 D.冬天,背阴处的雪没融化却变少 解析: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冰雪的熔化现象,故A错误;清晨草叶上出现白 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故B错误;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是水蒸气的 液化现象,故C错误;背阴处的雪没融化却变少,是雪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D 正确。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物态及其变化第1节物态变化温度课件教学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二 温度及其测量 1.温度
你能描述他们的感受吗?
甲: 好冷呀!
乙: 真热呀!
在物理学以及生产、生活中,我们用温度表示物
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
实验与探究
难道金属块 的温度低?
步骤:用手触摸长时 间放在教室中的金属
金属块
块、木块和泡沫塑料
泡沫塑料块
木块
块,感觉一下它们的温
图一
度是否相同.
结论:金属块、木块和泡沫塑料块温度相同, 只是感觉金属块温度低可见感觉并不可靠.
0℃
科学窗
大气压
大气压就是大气产生的压强(见第八章).为了便 于对比,人们通常把1.01×105 Pa的大气压值叫做 一个大气压.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量度使用热力学温标 (也称开氏温标或绝对温标),它的单位是开尔文, 简称开,用“K”表示,它以-273℃(精确值为273.15℃)为零点温度.热力学温度用符号T表示. 在体现温度变化时,每1K与每1℃的大小是相同 的.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数量关系是 T=t+273.
(3)温度计的原理 放入冷水 缩
放入热水中 胀
原理: 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的 性质制成的.
水银、酒精、煤油
908070605040302010 908070605040302010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温度计里的液体可 能将温度计胀破
如果所测的温度 过高,超出了温度 计所能测量的最高 温度,会出现什么 后果?
3._视__线__没__有__与__液__柱__的__上__表__面__相__平
课堂小结
一.物态及其变化 1.物质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二.温度及其测量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温度计。 3.体温计。
北师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
二、熔化和凝固
快乐预习感知
项目
主要内容
熔化和 熔化
物质由 固态 变为 液态 的过程
凝固 凝固
物质由 液态 变为 固态 的过程
固体分类
晶
温度 温度
晶体和 非晶体
熔点和凝 固点
熔点 凝固点
晶体的 熔化 温度 晶体 凝固 时的温度 (1)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
熔点
相同,非晶
特点
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 凝固点 ;(2)在熔化过程
中要 吸热 ,在凝固过程中要 放热
返回首页
物体吸热时,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的熔化过 程;物体放热时,温度不一定降低,如晶体的凝固过程。
返回首页
轻松尝试应用
知识点一:熔化和凝固 1.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哪句话是正确的?( B ) A.各种液体都有一定的凝固点 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C.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D.各种晶体都在同一温度下熔化
返回首页
3.图1-2-2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
图1-2-2
C.在第5 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第10 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解析:从图像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 ℃不变,所以此物质是
返回首页
2.某种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如图1-2-1所示,该图像可以反映( D )。
A.蜂蜡的熔化过程
B.蜂蜡的凝固过程
C.海波的熔化过程
图1-2-1
D.海波的凝固过程
解析:从图像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增加,其温度在降低,又由于在温度降低 的过程中,有一段图像温度保持不变,故判定此物质是晶体,且是凝固过程, 只有D选项正确。
北师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五、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二、高压锅 1.高压锅工作时,锅内水的沸点随着水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
升高 。 2.高压锅的易熔片是用熔点较 低 的合金材料制成的,是为了防止
安全阀 出现故障而起保险作用的。
返回首页
不能。若用了较重的安全阀,有可能带来危险; 若用了较轻的安全阀,可能因压力太小、沸点太低 而效果不好。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3.深冬时节,南方的气温不是很低,但北方却是滴水成冰。对于滴水成冰这 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 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 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 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 解析:滴水成冰,物态变化前为液态的水,变化后为固态的冰,根据物态变化 的定义判定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此过程放热,故选A。
返回首页
解析:陆地海洋的水不断蒸发,空气中大量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极小的水珠 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悬浮在高空形成了云,云的形 成是水循环的一个环节,因为它导致了降水。A、B都不全面,C错。
返回首页
2.对下列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C )。 A.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解析:冰是由水凝固形成的,故A错误;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形成的,故B错误,C正确;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辐射式 防热;三是
烧蚀 防热,利用材料 熔化 、 汽化 、 升华 或分解带走大量
的热。
返回首页
轻松尝试应用
知识点一: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1.关于云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云是由大量的小水珠形成的 B.云是由大量的小冰晶形成的 C.云是由别处飘来的,与液化和凝华无关 D.云的形成是水循环的一个环节
1.1物态变化 温度 课件 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图1-1-1
返回目录
【思路引导】 温度计读数三“注意”:一“分度值”;二“零上零下”;三“不估读”。 解析: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要先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 容器壁, D符合题意。题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测量冰的温度时,温度 计刻度值“上小下大”,温度为零下,示数为-22 ℃;测量水的温度时,温度计刻 度值“上大下小”,温度为零上,示数为38 ℃。
第1节 物态变化 温度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快乐预习感知
一、能描述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1.冰化成水是从 固 态变为 液 态,水结冰是从 液
固 态。 2.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 物态变化 。
态变为
返回目录
二、知道温度的概念、了解温度计的原理 1.阅读课本第8页,思考: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可靠吗? 不可靠。 物理学中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量度使用热力学温标。在日常生活中,温度的量
返回目录
二、体温计的使用 1.量程:35~42 ℃。 2.分度值:0.1 ℃。 3.特殊构造: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特殊结构的狭道。 4.使用特点: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5.使用方法:使用前,拿着体温计有刻度的一端用力向下甩,使水银柱降至35 ℃刻度线以下;使用时,将前端玻璃泡与人体充分接触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返回目录
本课结束
度使用摄氏温标,曾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 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节 物态变化 温度(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学习、上课课件)
解题秘方:根据固体、液体、气体的特征判断。 解析: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它具有流动性,没 有固定的形状。 答案:C
感悟新知
知1-练
1. 如图所示,将冰块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进行缓慢加热, 会发现冰块的状态由__固__态__变为_液__态___。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温度和温度计
知2-讲
1. 温度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 体温度低,温度相同的物体冷热程度相同。 一般用符号t(或T)表示。
(4)会记:记录温度数值,要标明单位。
感悟新知
深度思考 视线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是什么? 深度理解
知3-讲
感悟新知
知3-讲
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若 测量高温物体的温度,则读数会偏小;若测量低温物体的 温度,则读数又会偏大。
感悟新知
知3-练
Hale Waihona Puke 例 3 几位同学在用常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图5所示,
感悟新知
知2-讲
2. 温度的单位 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1)摄氏温标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 Pa时,把冰水 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水沸腾的温度规定 为100摄氏度;把0摄氏度到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 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记为1℃。
感悟新知
(2)自然界中的一些温度值(如图2)
知2-练
感悟新知
知2-练
解析:洗澡水的温度约4 0 ℃,故A错误;温度是表示物体 冷热程度的物理量,0 ℃的冰和0 ℃的水温度相同,所以0 ℃的冰和0 ℃的水一样冷,故B正确;只有在标准大气压 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才是0 ℃,故C错误;-25 ℃读作 零下25摄氏度,故D错误。 答案:B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综合辅导讲义 (新版)新人教版
物态变化综合重难点易错点解析题一:观察两幅图回答问题:⑴简单的说雪是由水蒸气_____(物态变化)而成的,该过程需要_______(吸热/放热)。
⑵雪雕与冰雕不但会熔化还会升华,那么在0℃以下的东北极寒的天气里它们是以_______(熔化/升华)方式变小。
题二:将下列物理现象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的过程用线连起来。
烧红的铁棒放入水中冒“白气”先液化后汽化用久的灯泡发黑先凝固后升华冬天湿衣服被冻住又变干先升华后凝华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冒“白气”又消失先汽化后液化固液气,列一行,向右吸,向左放……题三:学习了物态变化后,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蒸发和沸腾是两种不同的物态变化现象C.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达到100℃一定沸腾D.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制成的题四:图所示的烧杯和试管里均盛有碎冰块,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当烧杯中的碎冰有一半熔化时,试管中的碎冰______(选填“会”、“不会”)熔化;如果烧杯和试管中的冰全部都熔化成水后,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温______(选填“能”、“不能”)达到沸点,_____(选填“会”、“不会”)沸腾。
金题精讲题一:如图所示的漫画中,两同学谈论到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和________。
题二: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早春,冰雪消融 B.初秋,花草挂上露珠C.初冬,树梢上结霜 D.寒冬,玻璃窗上形成“冰花”题三: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________经过__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题四: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60℃的水,正在沸腾 B.用纸盒装水并在火上加热,可将盒中的水烧开C.液体吸热温度不升高 D.用水银温度计测得南极考察站的温度是-60℃题五: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
物态变化--初二强化提高班《物理》上学期辅导第一章第二节讲义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升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
种类
晶体
非晶体
定义
具有固定熔点的固体
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
有
没有
熔化图象的形状
熔化和凝固发生
既要达到熔点(凝固点),又要能够吸热(放热)。
只要能够吸热(放热)
初二强化提高班《物理》上学期辅导第一章第二节讲义物来自变化(一)基础知识精讲
(二)指点迷津
1.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与吸放热情况
2.正确理解晶体熔化、晶体凝固、液体沸腾的条件
1)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要达到熔点,二是要能够继续吸热;
2)晶体凝固的条件:一是要达到凝固点,二是要能够继续放热;
3)液体沸腾的条件:一是要达到沸点,二是要能够继续吸热;
初中物理竞赛讲座3-物态变化
在灯光泡壁上凝华成极薄的一层固态钨等都属于凝华现象。
19.水循环: 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 都是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 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 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雾和云的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 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因此 雾和云都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霜和雪都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而不是液体的凝固。霜是地球表面的 水蒸气在摄氏零度以下的温度条件下直接凝华为固体。雪是天气较冷的 时候,空气中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成固态,为六角 形的冰晶(或叫雪花),在飘落时相互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 雹是冰球,它的形成较复杂,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 0℃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凝固),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 水,同时,由于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又有一部分凝结为水,并 彼此相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 其表面凝结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 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
在《诗经· 秦风》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蒹葭》,“蒹葭 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 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句写尽了人间缠绵悱侧的思念. 液化 现象, 从物理学中物态变化的角度来看,“露”是一种______ 凝华 现象. 而“霜”是一种_______ 液化的定义: 物理学中,把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将气体液化的方法: ①冷却;②加压. 液化的特点: ①气体液化时会放出热量; ②液化时可以提高周围环境的温度; ③环境温度越低,液化现象越明显. 凝华定义: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凝华过程放热过程,中间并没有经过液态而是直接由气态变 成固态。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大单元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
水中取出冷却,碘又变为____态。
升华
固态
气态
凝华
4.思考:在上述实验中,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根本原
因可能是什么?
【反思评价】
请在下图中依据箭头所示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评价维 度
二级指标
物理观 念
物质观念
科学思 维
科学论证
问题
科学探 究
证据 解释
科学态 度与责
任
交流 科学态度
评价标准
汽化
液态
气态
液化
探究:整体认识物质的三态变化
评价任务: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小组合作完成实验2和实 验3,记录实验现象,观察物质原来的状态和变化之后的状态,准确描述物态变 化的名称。
3.小实验:观察碘的状态变化。 玻璃管内的碘是____态,将玻璃管放在热水中,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说明碘变成了_____态;将玻璃管从热
A.先升华后液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汽化后凝华 D.先液化后汽化
• 【实践性作业】
• 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观察并记录厨房中的物态变化 现象,以图片、视频、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并在班内交流分享。 等本章内容全部学习完成后,对现在的记录进行补充,并能运用相 应物态变化的知识对记录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2.小实验:观察酒精的状态变化。 将装有酒精的密封袋放入热水中,观察到的
现 象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酒 精原来是_____态,放入热水中变成了______态。 再将袋子从热水中取出冷却,又观察到什么现象? 酒精原来是_____态,冷却后变成了______态。
物态变化--初二强化提高班《物理》上学期辅导第一章第三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中小学教育网
初二强化提高班《物理》上学期辅导第一章第三节讲义
物态变化
4.蒸发与沸腾的异同比较
5.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中云、雨、冰雹、雪、雾、霜等自然现象中发生的各种物态变化的名称与吸放热情况,物态变化在科技中的应用。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小草上形成的;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树枝和石块上形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体表面上的大气压,提高液体的沸点,来尽快煮熟饭菜的。
初二物理光学,物态讲义
精心整理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 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北师大版物理 八年级上册 期中复习串讲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专题(原卷版)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串讲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知识梳理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1.物质的三种状态:(1)固态:像铁钉、冰块这类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
(2)液态:像水和牛奶这类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的物质。
(3)气态:像空气这类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的物质。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3.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1)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注:(1)通常说的水是液态的;冰是固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
(2)固、液、气特征表:状态形状体积固态有一定形状有一定体积液态没有固定形状有一定体积气态没有固定形状没有一定体积(4)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
二、物态变化1.六种物态变化示意图:2.蒸发和沸腾:(1)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
(2)不同点: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缓慢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需要达到沸点。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温度高低;②液体表面积大小;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4)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3.晶体和非晶体:(1)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
(2)熔化(或凝固)条件:(1)达到熔点(或凝固点)(2)继续吸热(或放热)。
(3)特点:晶体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注:(1)液化的两种方法是,降低温度(所有气体都可液化)和压缩体积。
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如:液化石油气。
(2)注意三个不变的温度,晶体熔化(或凝固)的过程吸热(或放热),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过程吸热温度不变。
(3)升华现象: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灯丝变细,卫生球变小;凝华现象:霜,树挂、窗花的形成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1: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特点
知识素材knowledge combing
初物模块化-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学生素材
***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晶体。
海波(硫代硫酸钠)、冰、钻石、水晶、食盐、石英、明矾、萘、多数金属等都是晶体,如图所示:
(a)熔点:当晶体的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时开始熔化,熔化的过程中晶体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温
度叫做晶体的熔点。
(b)凝固点:当晶体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时开始凝固,凝固的过程中晶体不断放热但温度不变,这个
温度叫做凝固点。
一般情况下,同一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2、非晶体: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
体。
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都是非晶体,如图所示:
(a)非晶体熔化: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先由硬变软,再变稠,后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整个过程非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
(b)非晶体凝固:非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由液态变稀、变稠、变软、变硬成为固态。
整个过程物质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
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
沸腾”,记录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蒸发:指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上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过程吸收热量,周围温度降低。
炎热的夏天,往地上洒些凉水会感觉凉爽
游泳上岸后会感觉有些冷
△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如图所示:
结论: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温度越高、上方空气流速越快,液体蒸发的速度就越快。
2.沸腾: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要到一定的温度才能进行,此温度叫做液体的沸点。
烧开正沸腾的水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不断吸热。
△液体沸腾的特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小卡片: △沸点影响因素:
①气压: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②杂质:有杂质,沸点升高。
】
3.蒸发和沸腾对比:
150
,煤油沸点是
如图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时,烧杯内的水很快就烧开,若继续加热,试管内的水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