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1)
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哲复习要点一

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哲复习要点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对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革命性和科学性想统一的世界观2、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A、哲学是全部科学的汇集B、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基础C、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D、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3、在哲学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做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A、费尔巴哈B、马克思C、恩格斯D、列宁4、否认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是:()A、唯物论B、唯心论C、二元论D、不可知论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6、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A、主张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B、主张只有感性认识才是可靠的C、认为人的精神是崇高的D、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7、客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A、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B、认为世界是某种独立精神的产物C、人的意志是世界的本质D、物质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8、20世纪西方的上帝观发生了变化,认为"上帝在我心中"、"上帝代表爱",这是()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9、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A、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相分离B、世界观与方法论相分离C、主体与客体相分离D、自然观与历史观相分离10、哲学的党性,即哲学的党派性是指()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B、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11、古代西方唯物主义发展的成果是:()A、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B、赫拉克立特认为或是万物本原C、德谟克里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D、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万物基础1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A、指导性B、实践性C、先进性D、与时俱进13、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是:()A、革命性B、阶级性C、实践性D、科学性14、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是:()A、坚持以人为本B、强调人的主体性C、高扬人的理性和人道主义精神D、反对科学和理性,提倡非理性主义15、*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个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16、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特性是:()A、普遍性B、特殊性C、科学性D、客观实在性17、认为一切物质都有意识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B、庸俗唯物论的观点C、物活论的观点D、唯意志论的观点18、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特性是它的可感知性D、物质是自然界的具体的物质形态19、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讲的"非常有限的范围"是指:()A、物质能否为意识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和第二性C、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反作用D、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20、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A、实践B、运动C、静止D、空间和时间21、近代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2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说明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23、时间空间是()A、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B、人们经验规定的东西C、人类感性的直观形式D、独立于物质的客观存在24、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是指:()A、时间空间的特点是具体的、可变动的B、时间空间的存在是无条件的、不变的C、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是依赖人的存在D、时间空间的存在是无限的25、否认时间空间的无限性,主张时空的有限论,就是:()A、从实际出发认识时间和空间B、会引出一个超时空的神灵世界,给宗教留下地盘C、马克思主义的时空观D、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26、认识事物的逻辑起点是:()A、运动B、时间C、空间D、静止27、实践的科学含义是()A、人类一切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B、人类为了生存而必须适应环境的活动C、人们处理相互之间关系的活动D、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28、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A、客观实在性B、自觉能动性C、直接现实性D、社会历史性2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A、物质和精神的统一B、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C、主体和客体的统一D、多样性的物质统一30、"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是:()A、先验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D、经验论的观点31、意识的本质是()A、大脑的机能和属性B、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C、大脑的分泌物D、思维的各种现象32、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是()A、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B、抹杀了意识的主观特征C、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3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内容和源泉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点:辨析题

【导语】⽔滴⽯穿,绳锯⽊断。
备考也需要⼀点点积累才能到达好的效果。
⽆忧考为您提供2020年成⼈⾼考专升本政治考点,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运⽤,考试时会更得⼼应⼿。
快来看看吧! 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惟⼀特性。
答:错误。
(l)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不是惟⼀特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来⾃实践,为⽆产阶级⽃争实践服务,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命性相统⼀的⽆产阶级哲学。
除了实践性这⼀最显著的特征以外,阶级性、科学性、⾰命性也是它的重要特征。
阶级性是指它公然申明⾃⼰是为⽆产阶级服务的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命性的统⼀。
科学性是⾰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答:错误。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但不能说是“科学之科学”。
(1)“科学之科学”是指把哲学当作包括⼀切科学在内、凌驾于⼀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
古代哲学家把哲学看成是“知识的总汇”,近代⼀些哲学家把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
(2)近代以来,随着各门具体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就成为⼈们必须正确回答的重要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阐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是⼀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者既相区别⼜相联系: ①⼆者的区别是,具体科学以世界某⼀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②⼆者的联系是,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发展。
哲学所概括的关于⾃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法论的指导;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和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的“取消论”都是错误的。
(4)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这既限制了具体科学的发展也使哲学背上沉重的包袱⽽不利于发展。
成考专升本政治必背考点

成考专升本政治必背考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3、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4、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5、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革命道路问题;党的建设问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三个有利于。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三、政治经济学与市场经济1、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竞争、法制、开放。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以公有制为主体,以计划为指导,以达到共同富裕为目标。
4、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四、历史唯物主义与阶级斗争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阶级斗争的基本观点: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3、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五、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1、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3、国际关系的主要形式:竞争、合作与冲突。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大纲及复习重点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大纲及复习重点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要求】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
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切实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物质和意识
【要求】了解物质、意识、运动、规律等基本概念。
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与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
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却是。
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要求】了解联系、发展、矛盾、质变、量变、否定等基本概念。
理解唯物辩证
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唯物辩证法诸范畴及其辩证关系。
能
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四、实践和认识
【要求】了解实践与认识、主体与客体、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等基本概念。
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特征、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以及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五、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要求】了解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国家等基本
概念。
理解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掌握物质资料生
产方式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基本原理,学会用唯物史观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人人都有,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外在世界之间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3、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祖传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哲学则是研究自然、祖传和人类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5、哲学作为一门科学,它同具体科学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二者的区别:①哲学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的只是客观世界的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部分、某一个领域,而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现实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②哲学和具体科学的研究任务和目的的不同。
二者的联系:①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②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作用。
6、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7、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8、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9、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或者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10、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①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二者是谁的问题。
对这一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是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由派生出来的,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意识是世界的西湖,物质是由意识派生出来的,就是唯心主义。
②“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讲,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对于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或者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可知论哲学坚持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哲学哲学则把思维与存在相互割裂并绝对地对立起来,不可知论的基本哲学都是唯心主义的。
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哲复习题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的历史必然性? 3.简述哲学具体科学的关系(简答) 4.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命性和科学性的统⼀(简答) 5.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6.试述邓⼩平哲学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论述) 7.简述哲学物质范畴与⾃然科学物质结构学说的关系。
(简答) 8.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怎样的?(简答) 9.如何理解运动和静⽌的联系?(简答) 10.如何理解社会的物质性?(简答) 11.试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2.试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唯物主义⼀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论述) 13.简述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意义? 14.新事物为什么能够战胜旧事物?(简答) 15.简述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6.为什么说对⽴统⼀规律是辩证法的核⼼? 17.简述⽭盾的同⼀性和⽃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18.如何理解“⽭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的巨⼤ 19.阐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论述) 20.简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简答) 2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简答) 22.简述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简答) 23.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简答) 2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5.简述阶级⽃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简答) 26.简述国体和政体的关系?(简答) 参考答案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简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个完整的科学世界观,是关于⾃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般规律的科学。
它的本质特征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命性的⾼度统⼀。
(1)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实践,是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反过来为社会实践服务,指导⼈民群众改造⾃然和社会的⽃争。
马克思主义的⼀般原理必须同具体实践相结合,化为⼴⼤群众的⾏动纳和路线,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在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使⾃⼰不断向前发展。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必看重点题目!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必看重点题目!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两者虽然都是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对象的,但具体科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某一特殊领域或某一特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02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
(2)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这表现在: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因为物质是世界上一切运动的主体与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主体的运动必然主张以意识为主体的运动,最终陷入唯心主义。
如黑格尔“绝对观念”的运动。
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因为运动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与根本属性,设想离开运动的物质必然主张静止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最终陷入形而上学。
如欧洲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实质上是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静止的存在。
恰恰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绝对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但相对静止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而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03简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答:(1)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
静止主要是指物质运动的三种特殊状态:其一是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而言,事物没有发生机械运动。
其二是相对于质变而言,事物仍处在量变阶段。
函授专升本政治必背考点

函授专升本政治必背考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实践的科学含义与认识论首要观点
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2.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3.认识论的首要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三、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1.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2.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四、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
1.认识的主体
2.认识的客体
3.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
1.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2.剩余价值理论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原因
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实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七、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原理
2.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和历史地位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历史地位
九、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基本格局
1.当代世界经济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
2.当代世界政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
3.中国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名词解释(1)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名词解释(1)
1、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方法论所谓方法论就是人们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系统理论。
4、哲学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或:意识(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5、唯物主义所谓唯物主义,就是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意识(思维)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6、唯心主义所谓唯心主义,就是主张意识(思维)第一性,物质(存在)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点

第一章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1、马哲产生的根源:具体说来,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 源和阶级基础,有其坚实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第一章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2、产生与条件 (1)社会历史条件:19世纪上半期社会历史的发展提示了社会 历史唯物辩证的性质(涉及:资本主义发展与工人运动发展) ①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激化,是马 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②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 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 ③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丰富经验,为这个科学理论的 产生提供了现实的经验。
第一章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5)基本特征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区别与其他哲学最主要、最根 本的特征; 革命性:代表无产阶级革命的 科学性 创新性
政治复习专题
二、题型及分值分布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试卷题型及分值: 一、选择题 40题×2分=80分 二、辨析题 2题×10分=20分 三、简答题 3题×10分=30分(3-5个小点,少于3点,多于5点,可适当
少花时间) 四、论述题 1题×20分=20分
政治复习专题
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和固定不变的;虽然有时也 承认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但否认事物的根本质变和飞跃;认为事物运 动变化的源泉在于外力的作用,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自身运动发展的 根本动力。
2020年函授专升本成人高考政治考什么?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点:哲学一般知识、物质和意识、辩证法、认识论、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事务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等。
哲学一般知识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5.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不可知论6.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7.唯物主义是指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思维(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或反映哲学的派别(即物质在先,意识在后)8. 唯心主义是指主张思维(意识)第一性, 物质(存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或反映哲学的派别(即意识在先,物质在后)9.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10.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1.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12. “存在就是被感知”;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王守仁:“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古希腊柏拉图:“理念世界”;中国朱熹:“理在事先”;德国黑格尔:“绝对精神”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1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1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16.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17.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1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区别是: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1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0. 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全面;形而上学:孤立、静止、否认矛盾、片面21.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以唯物主义为基础,后者以唯心主义为基础22.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一般和个别、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2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要依赖自然科学的成果,这说明: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24.在世界是否的统一性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25. 哲学上的二元论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26.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问题是:世界的本原问题27.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必考题复习要点)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必考题复习要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数据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哲复习笔记

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哲复习笔记一、定义1.本质:质学与世界观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也是世界观,但世界观并不都可以称为哲学,只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才可称为哲学2.功能:哲学与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用这种理论去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就是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
二、基本问题1.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一个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内容:何者第一性有无同一性两个方面:①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即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亦即谁决定谁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精神(意识)和物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3.论据:不能回避前提基础斗争焦点实践问题四条论据: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做出明确回答的问题;②如何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③思维和丰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各派斗争的焦点,从而成为划分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三、主要派别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基本派别)⑴定义: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区分哲学基本派别的科学的标准。
依据哲学家们如何回答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
所谓唯物主义就是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意思(思维)第二性,物质决定意思、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所谓唯心主义,就是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⑵形态:首先,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以及在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大体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或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020成人高考政治知识点复习(一)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世界观、人生观、哲学、方法论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观点和看法。
人生观:人身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一定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
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
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既是理论化、系统化得世界观,更是一种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方法,所以具有方法论意义。
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理论。
2、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和联系区别:含义不同。
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
而哲学则把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联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哲学都把整个世界当做研究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
3、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首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思维胡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研究对象的集中体现。
最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问题。
也就是谁决定谁、谁是本原谁是派生问题。
对这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的唯一标准。
凡是承认存在即物质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思维即精神是第二性的、是派生出来依附于物质存在的就是唯物主义。
凡是认为思维即精神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存在即物质世界是第二性的,是由精神决定的,就是唯心主义。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世界是否可知,人的思维能否反映以及正确反映的现实问题。
对这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准。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章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章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章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点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同时又是方法论。
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论。
考点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亦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凡主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都属于唯物主义派别;断言意识是世界的本质,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
则属于唯心主义派别。
凡是主张思维与存在之间有同一性,即主张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哲学,都属于可知论;凡是主张思维与存在之间没有同一性,即主张思维完全不能或不能完全正确认识存在的哲学,都属于不可知论。
考点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进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生提供了牢固的自然科学基础。
(3) 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其中的黑格尔哲学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
考点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的完备的理论体系。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主阶段哲学。
考点5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主阶段政党制定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
(2)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增强我们鉴别各种理论和路线是非的能力。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运作概念的术、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大全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大全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一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记忆口诀▲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答题要点 A.世界观是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和观点。
B.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2.哲学的基本问题记忆口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答题要点 A.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B.(1)思维与存在,谁为第一性、为世界本原 (2)思维、精神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和物质。
3.哲学的基本派别记忆口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答题要点 A.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B.主张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源记忆口诀▲社会历史条件、自然科学前提、思想理论来源答题要点 A.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C.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记忆口诀▲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答题要点 A.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1)马哲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与总结,是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2)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要以马哲为指导。
B.马哲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
(2)马哲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哲学贯穿于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C.马哲的三个特点: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D.马中、中马、二飞、一毛二邓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记忆口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答题要点 A.目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B.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二、物质和意识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记忆口诀▲唯心唯物,物质意识谁先谁后答题要点 A.唯心主义二大分支 B.唯物主义三大分支C.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记忆口诀▲绝对运动相对静止答题要点 A.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B.绝对运动相对静止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物质具有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专升本政治必背考点2020

专升本政治必背考点2020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理解和掌握其基本原理是学习政治学专业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2020年专升本政治必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考点: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实践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观和认识论的本质;3.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4. 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的重要概念,如物质、意识、政治经济学、阶级斗争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整合和发展。
学习政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其基本原理。
以下是2020年专升本政治必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考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理论指导思想、实践基础、发展道路、建设强国等方面;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的建设等;4. 中共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包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任务和基本要求。
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科学指南,对于学习政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其基本原理和理论观点非常重要。
以下是2020年专升本政治必背的毛泽东思想考点:1.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包括人民战争、群众路线、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2.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如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3.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扬弃,包括对于一些错误认识和实践的反思和总结。
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是学习政治学专业的基础,理解和掌握其重要内容对于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哲学是什么?(1)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人都有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理论);方法论(行动)2. 哲学基本问题(1)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物质与意识)(2)内容: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谁决定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能否被认知?)3. 哲学派别判定标准:(1)第一性(2)同一性 (3)世界状态(1)第一性:唯物主义(物质是第一的)(基本派别) 唯心主义(意思是第一的)(2)同一性:可知论(人可以认识世界)不可知论(人不可以认识世界)(3)世界的状态:辨证法(联系、变化、发展)形而上学(孤立、静止、不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可知论、辨证法唯物主义:(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体的物质)(2)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孤立、片面、精英论)(3)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辨证法)唯心主义:(1)客观唯心(客观精神、理、道)(2)主观唯心(个人的意志)4.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1)背景:社会矛盾激化、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壮大(2)自然科学前提: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3)思想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辨证法(唯心)、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形而上学)5.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1)科学的(2)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3)无产阶级哲学6. 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工具二. 物质和意识(唯物论)1. 物质是什么? 客观存在2.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一定是运动的,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只有运动才是物质3.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存在静止,但它是相对的)4. 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5. 自然规律是完全无意识的,社会是有意识的,但二者都是客观的。
6. 意识=人脑+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月亮)7.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有条件)8.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辩证统一9.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决定意识)(1)世界是统一的,统一于物质,多样的统一(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三. 事务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辨证法:1个特征,3个规律,5个范畴)1、总特征:联系、发展(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6重关系可以找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蝴蝶效应)(2)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新事物(好的)产生、旧事物灭亡(新中国成立)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方法论)2、3个规律基本规律1.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矛盾=既对立又统一(两口子)(两点论)(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内因决定外因)(3)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时时处处都有矛盾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重点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一刀切”,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方法论)基本规律2:质量互变规律(1)度(量变和质变的临界点)(2)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量变为质变做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引起新的质变要注重积累,更要注重善于抓住机遇,做事情要善于把握“分寸”,讲究适度原则(方法论)基本规律3:否定之否定规律(1)辩证的否定=自我否定(内部矛盾);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实质是“扬弃”(2)事物的发展=(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两个否定,形成一个周期(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3、五对范畴(分清什么是什么、二者一定是辩证关系)(1)现象与本质 (2)形式与内容 (3)原因与结果 (4)必然性与偶然性 (5)可能性与现实性四. 实践和认识(认识论)1.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1)实践:人+能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三个基本形式:生产、处理社会关系、科学试验)(2)认识是人在实践基础上的对客体的能动反映(3)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 认识发展的过程(两次飞跃)(1)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实践到认识)(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到实践)(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4)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五.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1、唯物史观(1)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1)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被称为社
会基本矛盾。
主要根据是:
其一,这两对矛盾横贯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
活等三大领域的各个方面,其内部韵矛盾关系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基本
结构。
其二,这两对矛盾纵贯人类历史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等五种社会形态的
发展始终,其内部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其三,这两对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及相互作用标示着一种社会制
度是进步还是落后的具体性质和状态,规定着一种社会形态是发展壮
大还是走向没落的基本过程和趋势,构成了人类社会存有与发展中生
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等两大基本规律。
在社会发展动力系统中,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其他社会矛盾都是这两对矛盾某个方面及某种形式的展开,是在这两
对矛盾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解决并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
进
一步说,因为物质资料生产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前提与基础,而包括社
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内的上层建筑是在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产生
并服务于物质资料生产的,所以在上述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
人类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称为劳动,亦称生产,
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是人类生存以及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
基础与前提,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弄清楚人类具体以怎样的方式实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动力、发展过程、发展阶段、发展水平等也是至关重要的。
所谓生产方式即人类从事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具体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生产中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称为生产力,二是生产中怎样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称为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形式,一定的生产方式是一定的生产力与一定的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
生产方式是具体的,在自身内部矛盾的推动下,生产方式持续发生着进步与变化,在历先后出现了原始公社的生产方式、奴隶制生产方式、封建制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等五种基本的生产方式。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运动
一定的生产方式是一定的生产力与一定的生产关系构成的矛盾统一体。
在生产方式的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有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主要表现在:第一,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即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第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即当生产力发展到原有生产关系容纳不了的时候,便要求改变与生产力不相适合的旧生产关系,建立与生产力相适合的新生产关系,从而实现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主要表现在: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促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防碍生产力发展。
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
主要表现在:生产力作为生产方式的内容是相对活跃的,生产关系作
为生产方式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因而二者间始终存有着矛盾。
具体
过程是:当一种新的生产关系适合当时生产力要求建立起来的时候,
与生产力发展状况基本上是适合的,因而是促动生产力发展的。
随着
生产力的持续发展,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就会越来越落后于生产力,
从而妨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时必须对生产关系在不改变其性质
的前提下实行一定的调整或改革,以尽可能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当一种生产关系已经落后到基本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在不改变生产关
系性质的前提下调整与改革已经不可能满足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就
必须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通过根本改变生产关系
的性质,实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状况新的基本适合,形成新的生
产方式。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始终存有着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并表现为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过程,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着生产方式从低级向高级持续发展,而生产方式
的发展又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些辩证关系的综合就构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
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这个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它揭示了社会历史
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第二,它是我们党确定革命和建设的任务,制定路线、方针、策略的客观依据。
掌握这个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
第二,它
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事业,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依据。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社会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