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陶瓷坯体的成型PPT

合集下载

陶艺制作成型手法PPT课件

陶艺制作成型手法PPT课件

03 各种成型手法特点与技巧
手捏成型特点与技巧
01
总结词
自由度高,艺术性强
02
特点
手捏成型是最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之一,通过手捏的方式将陶泥塑造成
各种形状。这种方法自由度高,能够充分发挥作者的创意和想象力。
03
技巧
手捏成型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如用力要均匀,保持手部湿润等,以确
保陶泥能够按照作者的意图塑形。同时,还需要注意细节处理,如对边
04 成型手法应用与实践
手捏成型应用与实践
总结词
手捏成型是一种简单、原始的陶艺成型 手法,通过手捏、塑造和塑形来制作陶 艺品。
VS
详细描述
手捏成型应用广泛,适用于各种形状和大 小的陶艺品制作。通过手捏、塑造和塑形 ,可以创作出具有独特纹理和质感的陶艺 品。在实践中,手捏成型需要掌握一定的 技巧和经验,以获得理想的形状和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注浆成型应用与实践
要点一
总结词
注浆成型是一种快速、简便的陶艺成型手法,通过将泥浆 注入模具中,待泥浆凝固后脱模得作大量相同或相似的陶艺品,如餐具、 装饰品等。在实践中,需要掌握泥浆的配比和粘度,以及 模具的设计和制作,以获得理想的形状和效果。同时,需 要注意注浆的速度和量,以及脱模的时间和技巧,以保证 作品的完整性和美观度。
轮制成型应用与实践
总结词
轮制成型是一种高效、精确的陶艺成型手法,通过在转轮上快速旋转泥块,用手或工具 拉伸出各种形状的陶艺品。
详细描述
轮制成型适用于制作圆形或对称形状的陶艺品,如盘子、碗、杯子等。在实践中,需要 掌握泥块的湿度和粘度,以及转轮的速度和稳定性,以获得理想的形状和效果。同时,

《材料成型陶瓷成型》课件

《材料成型陶瓷成型》课件

陶瓷成型技术的发展前景
智能化制造
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发展,陶瓷成型将向自动化、智能 化方向发展,实现高效、高精度、低成本的制造。
可持续发展
未来陶瓷成型技术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减少生产 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实现绿色制造。
THANKS
感谢观看
干燥设备
用于将成型后的坯体 进行干燥处理的设备 ,如干燥箱、烘房等 。
烧成设备
用于将干燥后的坯体 进行高温烧成的设备 ,如窑炉等。
04
陶瓷成型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陶瓷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原料种类
根据制品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陶瓷原料,如高岭土、瓷石等。
原料纯度
确保原料纯度高,减少杂质含量,以获得高质量的陶瓷制品。
1 2
模具准备
根据制品形状和尺寸,准备合适的模具来自并进行 预处理。配料准备
按照配方比例,将原料和添加剂进行混合。
3
搅拌与炼泥
将混合料搅拌均匀,并进行炼泥,以提高可塑性 。
05
陶瓷成型的缺陷与控制
陶瓷成型中的常见缺陷
开裂
陶瓷制品表面或内部的裂纹,影响其完整性 和强度。
气泡
制品内部或表面的气孔,可能导致强度下降 。
成型
将浆料倒入模具中,通过外力 作用使其成型。
烧成
将干燥后的坯体放入窑炉中进 行高温烧成,使其完全硬化和 烧结。
陶瓷成型的设备与工具
配料设备
用于将原料按照一定 比例混合的设备,如 搅拌机、球磨机等。
制备浆料设备
用于将原料制备成浆 料的设备,如搅拌器 、砂磨机等。
成型设备
用于将浆料成型为坯 体的设备,如注浆机 、压机等。
材料成型可分为铸造、锻造、焊接、 粉末冶金等工艺。

《陶瓷坯体的成形》课件

《陶瓷坯体的成形》课件
《陶瓷坯体的成形》PPT 课件
陶瓷坯体形成是陶瓷制作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本课件将介绍陶瓷坯体的成形 技术、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
陶瓷坯体的成形
什么是陶瓷坯体
陶瓷坯体是陶瓷制品的初始形态,通过成形技 术将原料制成所需的形状。
成形的意义和作用
成形是制作陶瓷制品不可或缺的步骤,它决定 了最终制品的形态、质量和性能。
成形技术及流程
1
手工成形
揉捏、拉胚和磨制是常用的手工成形技术,适用于小批量生产和艺术创作。
2
机械成形
பைடு நூலகம்
砖机成型和等离子喷涂成型是高效的机械成形技术,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和工业制 造。
3
手工与机械结合成形
手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成形方式,兼具艺术性和高效性。
成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坯体质量的保证
保证坯体质量是成形过程中的关键,需要控 制原料配比、湿度和压力等因素。
2 烘烤环境的控制
烘烤环境的控制对坯体成形后的收缩和硬化 至关重要,影响最终成品的尺寸和性能。
3 脱模难度的解决
脱模是成形后的重要步骤,需要选择适当的 脱模剂和调整脱模时间。
4 处理坯体的变形问题
成形过程中坯体容易发生变形,需要采取合 适的方式解决,如补强、研磨和调整。
成形后的处理方式
1
热处理
酸洗、热处理和冷却等步骤用于改善陶瓷制品的硬度、致密性和耐高温性。
2
装饰处理
喷绘、打印和镶嵌等方式用于装饰陶瓷制品,增加其美观和艺术性。
3
其他处理方法
除了热处理和装饰处理,还有其他处理方法可以改善陶瓷制品的性能和功能。
结论
陶瓷坯体成形技术在需求不断增长的市场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的发 展方向和趋势有待进一步探索。

第四章 陶瓷工艺学 成型

第四章 陶瓷工艺学 成型

滚压过程的要求
滚压过程是指滚压头从开始接触泥料至离开坯体 表面的一段过程。这一过程所经过的时间只有几秒钟。 通常把这一短暂过程分为3个阶段,而各个阶段对压泥 的要求并不相同。
滚压过程的三个阶段:
布泥阶段:滚压头从开始接触泥料至定压前。泥料在模型 工作面上展布,要求滚压头的动作要轻,压泥速度要适当, 一般以6~7mm/s 为宜。如动作太重或速度过快则会压坏 模型或引起“鼓气”。若下压太慢,泥料容易粘住滚头。
成型就是将制备好的坯料用各种方法加工成具有一 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生坯)半成品。成型工序应满足 以下要求:
形状、尺寸(根据收缩率经过放尺后的尺寸); 一定的机械强度,以保证后继工序的进行; 结构均匀,有一定的致密度; 成型过程应能多、快、好、省的组织生产。
成型是陶瓷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步骤。在成 型过程中形成的某些缺陷(如不均匀性等)仅靠烧结 工艺的改进是难以克服的。成型工艺已经成为制备 高性能陶瓷材料的关键技术,它对提高陶瓷材料的 均匀性、重复性和成品率,降低陶瓷制造成本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量小些;
• 阳模滚压:水分少些、延伸性好(即变形量大些) • 阴模滚压:可塑性可稍差些,水分稍多 • 冷滚压:水分要少,可塑性要好 • 热滚压:要求不严
滚压头的温度:冷滚压和热滚压(120℃左右)
热滚和冷滚的工艺特点
热滚的滚头内部有电阻丝加热,用调压器调节温度, 加热的滚头与坯泥接触,能在表面产生一层蒸汽膜, 避免坯泥粘附滚头。滚头材料大都采用铸铁和普通 碳素钢,耐磨性较好,但滚头结构较复杂,维修操 作较麻烦,工人操作条件差,这是它的不足之处。
注射成型(Injection Molding)
注射成型可成型尺寸精度高、形状比较复杂的陶瓷部 件,易于自动化和大规模生产。

陶瓷成型技术 ppt课件

陶瓷成型技术 ppt课件
▪ 生产单层电容器和多层陶瓷 基片的支柱技术,也是生产 电子元器件的必要技术。
▪ 此外,流延成型技术还可以 用于造纸、塑料和涂料等行 业。
▪ 该工艺是由Glenn N. Howatt 于1947 年首次提出并于1952 年获得专利。
流延成形原理
陶瓷粉未 (烧结助剂)
溶剂 粘结剂
一次球磨 二次球磨
▪ 粉料成型 粉料含水量或其它溶剂≤8%
选择成型方法最基本的依据
➢ 产品的形状、大小和厚薄等。一般情况下,简单的回转 体宜用可塑法中的滚压法或旋压法;大件且薄壁产品可 用注浆法;板状和扁平状产品,宜用压制法。
➢ 坯料的工艺性能。可塑性能良好的坯料宜用可塑法;可 塑性能较差的坯料可选择注浆法或压制法。
工艺流程
▪ 单体AM:丙烯酰胺 ▪ 交联剂MBAM :亚甲基双丙烯酸胺 ▪ 分散剂:小、大分子电解质非电解质 ▪ 引发剂:过硫酸铵 ▪ 催化剂:四甲基乙二胺TEMED
链引发反应
▪ 初级自由基M·
单体自由基M·
链增长反应
单体
链终止反应
浆料成型的共同难点
▪ 高固相、低粘度浆料的分散与稳定悬浮。
凝胶铸模成型工艺特点
▪ 成形坯体强度高,可机械加工成形状复杂 的部件20MPa~40 MPa ;
▪ 有机物含量少,排胶较易; ▪ 净尺寸成型,表面光洁,可避免或减少烧
成后的加工; ▪ 陶瓷浆料具有很高的固相体积分数,一般
大于50vol%; ▪ 由于陶瓷颗粒原位凝固,成形坯体内部均
匀,缺陷少,保证烧结后材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高可靠性。
➢ 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要求。产量大宜用可塑法或压制法, 产量小可用注浆法;产品尺寸要求高时用压制法,产尺 寸规格要求不高时用注浆法或手工可塑成型。

《陶瓷坯体的成形》课件

《陶瓷坯体的成形》课件
型。
陶瓷坯体成形技术的理论研究 和实践应用相互促进,推动了
相关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深入研究陶瓷坯体成形的微观机制和 力学行为,为优化成形工艺提供理论 支持。
加强成形工艺与烧成、表面处理等后 续工艺的协同研究,实现陶瓷产品的 整体优化。
探索新型陶瓷原料和成形方法,提高 陶瓷产品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03
未来陶瓷坯体行业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绿色生产、资
源循环利用等方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05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01
02
03
04
陶瓷坯体的成形技术得到了深 入研究和应用,提高了陶瓷产
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通过优化成形工艺参数,实现 了陶瓷坯体的均匀性和致密性 ,降低了缺陷和裂纹的产生。
新型成形方法和材料的研发, 为陶瓷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 可能性,促进了产业升级和转
《陶瓷坯体的成形》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陶瓷坯体的制备 • 陶瓷坯体的性能与影响因素 • 陶瓷坯体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 结论
01
引言

陶瓷坯体的定义
01
陶瓷坯体是由粘土或其它无机非 金属材料经过成型和干燥后得到 的未烧结的制品。
02
它通常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尺寸, 是陶瓷制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 节。
推动陶瓷行业与其他领域的交叉合作 ,拓展陶瓷材料在新能源、生物医疗 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THANKS
感谢观看
01
02
03
04
手塑成形
通过手工或简单的工具将陶泥 塑造成一定形状的坯体,如盘
、碗、罐等。
机压成形
利用压机将陶泥压制成一定形 状的坯体,具有较高的生产效

第四章 陶艺的成型技法ppt课件

第四章 陶艺的成型技法ppt课件
编辑版pppt
图158(中国) 王崇东 陶艺
10
第一节 泥条盘筑成型
在陶艺创作中,可根据成型和装饰需要,结合其他成型手法灵括运用。如泥条与 泥板结合、泥条与捏塑结合等,使作品更具泥感、手感和肌理的表现力。
编辑版pppt
11
第二节 泥板成型
泥板成型是现代陶艺最为常用的成型方法之一。泥的可塑性和柔软性,使其通 过外力作用可达到想要的泥板形状,并可任意切割和搓捏。泥板成型是现代陶艺表 现力丰富、体现艺术个性的有效成型方法。
的成型工艺,其中,棱角成型和卷筒成型两种基本的成型工艺是陶艺创作必须了解 和掌握的。
1.棱角形成型法:计算出棱角形作品各面的尺寸,按大小要求在制作好的泥 板上切割成不同形状的面,待泥板干燥到有较好的站立性时,用篦刀或锯条刮毛泥 板黏结面,涂上泥浆,以增加黏结的强度。
然后把两块泥板黏结面台上,用手轻轻按压,再用泥条在两块泥板的内直角处 用手指压实、压平,增加板与板之间的黏结度。用以上方法一块一块依次黏结,直 至棱角形作品完成。待作品干燥到一定程度,表面用工具加工,并作刻画、肌理、 色釉等装饰后入窑烧制。(图163A-图163H)
编辑版pppt
30
第三节 捏塑成型
图178A(前面步骤同捏塑成型) 将一二段做外形处理
编辑版pppt
图178B再黏结第三段并进行 外形调整
31
第三节 捏塑成型
图178C 最后做一些点缀 装饰,直至最后完成
化产生不同的装饰效果。(图157)
3. 镂空:泥条的盘筑形式可塑造出陶艺中特有的镂空效果。在泥条之间盘筑
时,上面的泥条局部向上拱起,形成曲线,使局部与下面的泥条保持距离,可得到
镂空手法的虚空间效果。(图158)
编辑版pppt

陶瓷成型方法PPT课件

陶瓷成型方法PPT课件
定义:将含有石蜡的浆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注入金 属模中,待坯体冷却凝固后再进行脱模的成型方法。 主要工序:制备腊浆、坯体浇注成型、排腊 1 制备腊浆 (1) 腊浆由粉料、塑化剂、表面活性剂组成。 (2) 混料方式 a. 将石蜡加热熔化,粉料倒入,边加热 边搅拌。 b. 粉料加热后倒入石蜡熔液,边加边搅拌。
二、塑压成型
将可塑泥料放在模型中在常 温下压制成型的方法。 模型:蒸压型的α-半水石膏, 内部盘绕多孔性纤维管,用 以通压缩空气或抽真空。成 型压力与坯泥的含水量有关。 坯体的致密度较旋坯法、滚 压法都高。因此,需要提高 模型强度:采用多孔性树脂 模、多孔金属模。
三、旋压成形 四、其他塑性成形方法 雕塑、印坯、拉坯
成型。
§ 1 注浆成型
一 概述: 工艺过程:将制备好的坯料泥浆注入多孔性模型内,由于 多孔性模型的毛细管力吸水性,泥浆在贴近模壁的一侧被 模子吸水而形成一均匀的泥层,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加厚, 当达到所需厚度时,将多余的泥浆倾出,最后该泥层继续 脱水收缩而与模型脱离,从模型取出后即为毛坯. 工艺特点: (1)适于成型各种产品,形状复杂、不规则、 薄、体积较大而且尺寸要求不严的器物,如花瓶、汤碗、 椭圆形盘、茶壶等。 (2)坯体结构均匀,但含水量大且不均匀,干燥与烧成 收缩大。
一、压制成型的模具和设备 模具可用工具钢制成。
产品外形不合理,决定了模具设 计不合理,致使影响成型质量,因 此,有时宁可对产品的外形作一些 修改,使模具设计合理。
模具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便于粉 料填充和移动,脱模方便,结构简 单,设有透气孔,装卸方便,壁厚 均匀,材料节约等。
模具加工应注意尺寸精确,配合 精密,工作面要光滑等。施压设备 :机械压机、油压机或水压机等。
(2) 钢模温度。决定坯体冷却凝固 的速度。一般为20~30℃。

陶瓷材料成型与加工 ppt课件

陶瓷材料成型与加工 ppt课件

17
第五节 新型陶瓷原料
(一)氧化物原料 1.氧化铝(Al2O3) a.氧化铝的晶型转变
氧化铝的晶型转变示意图
2020/12/17
ppt课件
18
b.Al2O3原料的制备 制取氧化铝的方法是澳大利亚的化学家拜耳(Karl Joseph Bayer)于
1889~1892年发明的。
制取工业Al2O3的原料为铝土矿,主要步骤为:烧结、溶出、脱硅、 分解和煅烧 。
石英具有很强耐酸侵蚀能力(氢氟酸除外),但与碱性物质接触时 能起反应而生成可溶性的硅酸盐。高温下,石英易与碱金属氧化物作用 生成硅酸盐与玻璃态物质。
石英材料的熔融温度范围取决于二氧化硅的形态和杂质的含量。
2020/12/17
ppt课件
15
(三)石英的晶型转化
石英的晶型转化类型有两种: (1)高温型的缓慢转化 (2)低温型的快速转化
但是,BeO有剧毒,操作时必须注意防护,经烧结的BeO陶瓷是无毒 。
2020/12/17
ppt课件
21
4.氧化锆(ZrO2) a. ZrO2的性质与晶型转变
1170℃,收缩
单斜相
四方相
2370℃
2715℃
立方相
液相
1000℃,膨胀
2020/12/17
ppt课件
22
b. ZrO2粉末的制备 ①氯化、热分解法 反应式如下:
第7章 陶瓷制备与加工工艺
2020/12/17
1
7.1 陶瓷原料
粘土(clay)是一种颜色多样、细分散的多种含水铝硅酸盐矿物的混合 体,其矿物粒径一般小于2 µm,主要由粘土矿物以及其它一些杂质矿物组成。
(二)粘土的组成
粘土的性能取决于粘土的组成,包括粘土的矿物组成、化学组 成和颗粒组成。

陶瓷工艺学---第四章 陶瓷的显微结构与性质

陶瓷工艺学---第四章 陶瓷的显微结构与性质

5.高温色釉 5.1 青釉 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颜色釉。各地青釉质感不同,原因 是釉层结构不同。 1)钧窑青釉 釉面乳浊 高硅质釉中含有磷酸盐,产生液-液分相乳浊。 2)龙泉青瓷、汝官窑青瓷、枢府青白瓷釉 3)临汝青釉瓷 透明 釉面乳浊 高铝低硅釉玻璃中含有小气泡和细小钙长石晶体产生乳浊。
釉层中无晶体析出,只有少量大气泡存在。
晶相强度 > 普通玻璃相强度 减少玻璃相的含量,提高玻璃相的强度,瓷坯的强度提高。 特种陶瓷生产,对于添加剂形成的少量玻璃相进行晶化处理。
1.5 气相对强度的影响
通过对多孔陶瓷的研究,得到气孔率与强度的关系。
经验公式:
= 0 exp( p)
式中:P——气孔率,%;
0——P=0时的强度,Mpa;
铝质瓷中引入氧化镁0.5~1%。
3)晶型与晶粒形貌对强度的影响
常温下的晶型转变,导致瓷坯的强度降低;
一种晶体以不同的晶型存在时,晶体的形状不同,强度不同; 一种晶体以不同的形状(球形、柱状)存在,瓷坯强度不同;
4)晶界对强度的影响
晶界愈多,抑制裂纹的扩展,界面上如有气孔降低强度。
1.4 玻璃相对强度的影响
=Kd

式中:K——与晶体结构及材料显微结构有关的比例常数。
d——晶粒直径。
——与材料特性和实验条件有关的经验常数。 =1/8~1 随d的增大而增大。 P254~255表4-21、图4-32、4-33 各种陶瓷材料强度与粒径关系
细晶粒提高强度机理:
1. 晶粒愈细小,比表面积愈大,晶界愈多,裂纹扩展阻力愈大
第四章 陶瓷的显微结构与性质
主要内容
1.坯体的显微结构
2.釉层的显微结构 3.釉层的物理化学性质
4.陶瓷性能的控制

坯体成型

坯体成型
13
2.3.4 热压铸成型 特殊的注浆成型方法,用于瘠性料的特种瓷,电子陶瓷, 氧化物陶瓷和金属陶瓷。 以有机结合剂为分散介质,固体颗粒为分散相,在一定 温度(70—85)配成料浆,在金属模具中成型。 2.3.4.1 工艺过程 (1)、制蜡浆 • 蜡浆组成:粉料,塑化剂(石蜡),表面活性剂(油酸) • 粉料的制备: • 预烧(目的:降低烧成收缩,保证产品规格。提高料浆的 流动性,减少石蜡的用量) • 粉料要求: • 细度:万孔筛余2—3%。颗粒小,流动性差,石蜡用量多。 • 含水率:小于0.5%
第四章 坯体的成型
第一节 注浆成型 第二节 压制成型 第三节 可塑成型
1
成型方法的分类:
1、注浆成型 30%—40% 2、可塑成型 18%—25% 有模和无模 3、干压成型 6%—8% 4、等静压成型 1.5%—3% 湿等静压和干等静压
成型方法的选择:
1、产品的形状,大小,厚薄。 2、坯料的工艺性能。 3、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4、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成型设备简单,劳动强度要小,劳动 条件好,经济效益好。
4
•物理脱水过程
•化学凝聚过程:
(1)泥浆溶解少量的CaSO4 (2) CaSO4和泥浆中的Na—粘土、硅酸钠发生离子交换。 Na—粘土+ CaSO4—— Ca—粘土 +CaSiO3 +Na2SO4 近石膏模表面的Na—粘土变为Ca—粘土,泥浆聚沉在 石膏模壁上。 Na2SO4 是水溶性的,进入毛细管中,烘干模型时, 以白色丛毛状结晶的形态析出。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第二节 压制成型
25
2.1 干法压制的基本原理
1、粉料的基本性质 (1) 粒度和粒度的分布 V=a×b×c=4πr3/3 即该颗粒等效半径为:

陶艺成型技法拉坯成型ppt课件

陶艺成型技法拉坯成型ppt课件

传统拉坯作品欣赏
31
现代陶艺制作的理念——艺术和美没有关系
现代陶艺创造,成为创作主体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实现个体 精神价值的媒介。使陶艺这门古老的艺术成为现代人的精神寓所。因 此,与传统陶艺不同,现代陶艺只是以陶泥作为它的物质载体,而借 以体现的却是一种现代的艺术精神。它主张自由创造个性发挥,即使 有些作品仍然保留着容器的形态,但已不再是以实用为目的。并且突 破了原有的技术规范,扬弃了传统陶瓷精致、规整、对称的古典审美 趣味,向着随意自由,更富想象力,更具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现代 陶艺创造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化”瓷罐“,即使是”瓷罐“, 也是以”瓷罐即艺术"观念自由表达着陶艺家的生存经验。因此,现 代陶艺纯属于艺术家个体面对心灵的艺术创造。具有从古老陶瓷母体 中脱离而形成独立的纯艺术特征。
8
正确坐姿
双手顶在大腿 上,眼睛与拉 坯机转盘的中 间点垂直
9
错误
没有找好中心。
10
第二步——开口
开口 ①、右手的大拇指从中间往下 ②、往外平移拉开泥巴,做平底
11
开口
手配合,底部形成一个平面
12
第三步——拉直筒
第四步:拉直筒 拉坯的所有器型都是由直筒变形过来,
所以直筒在我们初级阶段的学习中是必须药掌握 的 三种做直筒方法: 第一,右手大拇指在内,四指在外配合向上 第二,左手在内,右手在外,配合往上提拉 第三,左手掌在外,右手在内,配合往上提拉 以上方法,要点都是,双手的配合及稳定性
13
做直筒
双手依旧保持在 内外,分工合作, 将坯体拉成直筒 状,注意保持中 心。
14
第四步——造型
根据设计好的作品形状 需要,将之前做好的直 筒进行形状的变化,要 沉着,心平气和地进行, 本着匀、慢、轻的原则 进行。 ①、在直筒的基础上做

2021优选陶瓷工艺原理章陶瓷坯体的成型ppt

2021优选陶瓷工艺原理章陶瓷坯体的成型ppt
2. 电解法
用于除去含铁杂质。 是一种基于电化学的原理除去混杂在原料颗粒中杂质的方法。
国家精品课程——陶瓷工艺原理
水的处理对坯料、制品性能的影响 1. 水中的离子 Ca2+、Mg2+、SO42-等易引起泥浆絮凝。 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 (1)离子交换
(2)加入添加剂:磷酸钠、焦磷酸钠等,生成不溶性物质
1. 分级法 水簸(淘洗)、水力旋流、风选、筛选等。 目的:除去粗粒杂质;控制原料的颗粒组成。 原理:利用矿物颗粒直径或密度差别来进行。 湿法:效果好,精度高,但需要脱水。 干法:噪音和粉尘大,但处理能力大。
国家精品课程——陶瓷工艺原理
(1)水簸 (淘洗) 根据颗粒沉降速度的差异进行分离。
淘洗系统由粉碎机、搅拌机、除砂机(沟)、沉淀池 与压滤机等组成。
国家精品课程——陶瓷工艺原理
泥浆的成型性能
陶瓷泥浆的流变特性 影响泥浆浇注性能的因素 注浆过程的物理化学变化
国家精品课程——陶瓷工艺原理
陶瓷泥浆的流变特性 1. 陶瓷泥浆的流动曲线 2. 影响泥浆流变性能的因素 (1) 泥浆的浓度 (2) 固相颗粒的粒度及粒度分布 (3) 电解质的加入
(4) 陈腐 (5) 有机物质 (6) 可溶性盐类
国家精品课程——陶瓷工艺原理
(3)离心盘转速和喷雾压力
国家精品课程——陶瓷工艺原理
6. 喷雾干燥的工艺特点 (1)工艺简单,可连续化生产,效率高。 (2)粉料性能稳定,可随时调节,颗粒呈球形,流动性好, 成型性能好。 (3)一次性投资较大,能量消耗大。
国家精品课程——陶瓷工艺原理
4.3.5 造粒(造粒过程-粒化过程)
国家精品课程——陶瓷工艺原理
4.4.1 概述
工艺过程:将制备好的坯料泥浆注入多孔性模型内, 由于多孔性模型的吸水性,泥浆在贴近模壁的一侧被模子 吸水而形成一均匀的泥层,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加厚,当达 到所需厚度时,将多余的泥浆倾出,最后该泥层继续脱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度
孔隙率
2018/11/8
陶瓷材料学
4.3.2.2 强度的变化
第一阶段强度并不大 第二阶段强度直线提高 第三阶段强度变化也较平坦
坯体强度与压力的关系
2018/11/8
陶瓷材料学
4.3.2.3 坯体中压力的分布 坯体中压力分布不均匀,H/D比值愈大,则不均匀分布现象愈严重。
轴力图
F(x)=-F-ρg A x
2018/11/8 陶瓷材料学
4.3.3加压制度对坯体质量的影响
4.3.3.1 成型压力的影响
P= P 1+ P 2 P 1是静压力,克服粉体的阻力; P 2是消耗压力,粉体对模壁的消耗。
2018/11/8
陶瓷材料学
4.3.3.2 加压方式的影响
加压方式和压力分布关系图 (横条线为等密度线) a-单面加压;b-双面同时加压;c-双面先后加压;d-四面加压
石膏模
成型方法
有模
可塑成型法 无模 干压成型法:使用钢模 ,坯料含水量6~8% 坯料含水量18~26%
等静压成型法:使用橡皮膜,坯料含水量1.5~3%
2018/11/8
陶瓷材料学
4.1.2 成型方法的选择
以图纸或样品为依据,确定工艺路线,选择合适的成型方法。选择成型 方法时,要从下列几方面来考虑: (1)产品的形状、大小、厚薄等。
原料状态 熔融液
造粒机理 冷却、结晶、 削除 毛细管吸附力、化学 反应 毛细管吸附力、化学 反应 结晶化、冷却 表面张力、 干燥、结晶化 表面张力、 干燥、结晶化 表面张力、 干燥、结晶化 搅拌、乳化、 悬浊反应 加热熔融、 化学反应 冷却、干燥、 剪切
粒子形状 板状、 花料状
主要适用领域 无机、有机药品、合成树脂 医药、食品、肥料、无机、有机化学药品、 陶瓷 医药、食品、肥料、无机、有机化学药品
2018/11/8
陶瓷材料学
1、挤压成型 挤压成型时应该注意以下工艺问题: (1)挤制的压力; (2)挤出速率; (3)挤出管子时,管壁厚度必须能承受本身的重力作用和适应工艺要求; (4)挤压成型的缺陷。
2018/11/8
陶瓷材料学
2、热压铸成型工艺
陶瓷热蜡铸工艺流程图
2018/11/8
陶瓷材料学
第四章 陶瓷坯体的成形
第一节 概述
陶瓷的成型技术对于制品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新型陶瓷成型方法的选择, 应当根据制品的性能要求、形状、尺寸、产量和经济效益等综合确定。
2018/11/8
陶瓷材料学
4.1.1成型方法分类
热法(热压注法):钢模 注浆成型法 坯料含水量 30~40%
冷法
常压冷法注浆 加压冷法注浆 抽真空冷法注浆
(2)坯料的工艺性能。
(3)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要求。 (4)成型设备要简单,劳动强度要小,劳动条件要好。
(5)技术指标要高,经济效益要好。
2018/11/8
陶瓷材料学
第二节 注浆成型
注浆成型工艺简单,适于生产一些形状复杂且不规则、外观尺寸要求不严格、
壁薄及大型厚胎的制品。
4.2.1影响泥浆流动性的因素
陶瓷材料学
第三节 干压成型
4.3.1 干法压制的基本原理
1、粉料的基本性质 (1) 粒度和粒度的分布 V=a×b×c=πr3 即该颗粒等效半径为:
2018/11/8
陶瓷材料学
(2)粉料的堆积性质 等径球体堆积形式及孔隙率
2018/11/8
陶瓷材料学
(3) 粉料的拱桥效应(或称桥接)
2018/11/8
2018/11/8
陶瓷材料学
4.3.3.3 加压速度的影响
开始时压力小些,加压速度稍快,利于排 气;接着高压,缓慢加压,即减慢加压速 度,延长时间;可以采用多次加压,逐步 放气,防止气体导致的裂纹;多次换向加 压,同时振动粉料。
“一轻、二重、慢提起”
2018/11/8
陶瓷材料学
4.3.3.4 添加剂的选用三原则:
3、热压铸成型的特点
热压铸成型适用于以矿物原料、氧化物、氮化物等为原料的新型陶瓷
的成型,尤其对外形复杂、精密度高的中小型制品更为适宜。其成型设备 不复杂,模具磨损小,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
热压铸成型的缺点是,工序较繁,耗能大,工期长,对于壁薄,大而
长的制品不宜采用。
2018/11/8
陶瓷材料学
造粒类型 熔融成行
(1)减少粉料颗粒间及粉料与模壁之间的摩擦,这种添加物又称润滑剂;
(2)增加粉料颗粒之间的粘结作用,这类添加物又称粘合剂; (3)促进粉料颗粒吸附、湿润或变形,通常采用表面活性物质。
2018/11/8
陶瓷材料学
4.3.3.5 弹性后效
弹性后效: 外力取消后,弹 性力引起坯体的 膨胀的现象!
加荷卸荷压力与变形的关系示意图
备注 包含回转筒、蒸馏 法
回转筒型
陶瓷材料学
2、粉料的流动性
F=
N c os
sin

粉料自然堆积的外形
2018/11/8
陶瓷材料学
4.3.2压制过程坯体的变化
4.3.2.1 密度的变化
坯体密度与压力的关系
坯体密度变化率与压力的关系
2018/11/8
陶瓷材料学
影响因素:
1 振动或粒度控度
2 增加压力 3 加压时间 4 减少摩擦 5 形状、尺寸和粉体性质
1、固相的含量、颗粒大小和形状的影响
2、泥浆温度的影响
3、粘土及泥浆处理方法的影响 4、泥浆的pH值的影响
2018/11/8
陶瓷材料学
4.2.2注浆过程的物理化学变化
1.注浆时的物理脱水过程
2.注浆时的化学凝聚过程:
Na-粘土+CaSO4+Na2SiO3→Ca-粘土+CaSiO3↓+Na2SO4
2018/11/8
陶瓷材料学
4.2.3陶瓷坯体的注浆成型
1、基本注浆方法 :空心注浆(单面注浆) 实心注浆(双面注浆)
空心注浆(单面注浆)
2018/11/8
陶瓷材料学
实心注浆(双面注浆)
2018/11/8
陶瓷材料学
2、注浆用石膏模的主要缺陷 (1)开裂 (2)气孔与针眼
(3)变形
(4)塌落 (5)粘膜
பைடு நூலகம்
2018/11/8
2018/11/8
陶瓷材料学
4.3.4影响层裂的因素及防止方法
1、气体的影响。 2、坯体水分的影响。 3、加压次数对层裂的影响。 4、压制时间及压力的影响。
2018/11/8
陶瓷材料学
第四节 可塑成型
可塑成型主要是通过胶态原料制备、加工,从而获得一定形状的陶瓷坏体。
4.4.1可塑成型分类
可塑成型是古老的一种成型方法。我国古代采用的手工拉坯就是最原始的可塑 法。常用的可塑成型方法主要是挤压成型、热压铸成型、胶态成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