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坯体原料

合集下载

陶瓷的制造工艺流程

陶瓷的制造工艺流程

陶瓷的制造工艺流程
《陶瓷制造工艺流程》
陶瓷制造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工艺过程,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创新。

从原料的准备到成品的烧制,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的设计和操作。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陶瓷制造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陶瓷的主要原料包括粘土、石英、长石和石膏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精细的筛选和混合,确保其成分和质量达到要求。

2. 成型:原料在经过混合后,需要进行成型。

成型的方法有手工成型、机械成型和注塑成型等。

通过成型,原料可以被制成各种形状的陶瓷坯体。

3. 干燥:成型后的陶瓷坯体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这一步骤非常关键,因为如果水分未能充分去除,会在烧制过程中导致产品变形或开裂。

4. 装饰:一些陶瓷制品需要进行装饰,可以使用绘画、贴花、贴金或刻字等手法。

这些装饰可以增加产品的美观度和附加值。

5. 烧制:烧制是陶瓷制造中最重要的环节。

陶瓷坯体需要放入窑中进行高温烧制,以将其变成坚硬的陶瓷制品。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会根据不同的产品要求和原料特性有所不同。

6. 磨光和包装:烧制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磨光处理,以去除
表面的毛刺和不平整。

随后进行包装,以保护产品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完整性。

以上便是陶瓷制造的典型工艺流程,虽然每一步骤都显得简单,但实际操作中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严格控制和监督。

只有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才能生产出更加优质的陶瓷产品。

陶瓷工艺学--2.1-2.3-坯料的类型-配料的依据及配料计算-09.10

陶瓷工艺学--2.1-2.3-坯料的类型-配料的依据及配料计算-09.10
高瓷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提高白度。但是含量多会提高 瓷的烧成温度,若过少(低于15%),则瓷坯容易变形。 ③ K2O与Na2O。主要由长石引入,它们也是成瓷的主要组分。起助 熔作用,存在于玻璃相中提高其透明度。一般K2O与Na2O的总量控 制在5%以下为宜,否则会急剧地降低瓷的烧成温度及热稳定性。
❖ 为了克服精陶坯釉适应性能差、后期龟裂和铅溶出量过大的三大 缺点,要求正确选配坯釉组成合理制定生产工艺,改革现有的 装饰方法和彩料。
第2章 坯料及配料
第一节 坯料的类型
普通陶瓷坯料一般都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 故可通称为粘土质坯料。由于使用的粘土种 类以及熔剂原料的种类不同,所以还可以将 坯料进一步加以区分。如以长石作为主要熔 剂原料的坯料称为长石质坯料。
本章以介绍长石质瓷、绢云母质瓷、磷酸盐 质瓷和镁质瓷坯料为主,同时也介绍一些其 它质地的陶瓷坯料(如硅灰石质陶瓷、锂质 陶瓷、叶蜡石质陶瓷等)。
(二)精陶的化学组成
❖ 我国生产的日用精陶大多属长石质精陶,坯料配方属粘土石英-长石三元组分体系。在生产特大型制品时,为了减少 变形开裂等缺陷的产生,往往可以引入10%~30%的熟料。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五点 二分。
❖ 我国生产的日用精陶坯料,根据加入原料的情况基本上 可分为高铝坯料(氧化铝含量为30%左右)和高硅质坯 料(SiO2含量为70%以上)两种,由于所采用的粘土多 为含SiO2较高的粘土,因此实际配方属高硅质。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五点 二分。
二、精陶坯料 (一)陶器的种类
陶器分为粗陶器、普通陶器和细陶器。精陶是一种细陶器 制品。胎体颗粒细而均匀,烧结程度较差,吸水率一般在 8%~20%。
精陶制品常用于日用制品,称为日用精陶;用于建筑材料 上,称为建筑精陶。

陶瓷坯料种类

陶瓷坯料种类
陶瓷坯体类型
—— “土 ”与“火”的艺术— —
坯体分类
▪ 依据:按烧成温度划分: ❖ 硬质瓷:烧成温度大于1250 ℃ ❖ 软质瓷:烧成温度小于1250 ℃
▪ 依据:按熔剂类型划分:
❖ 1. 长石质瓷 ❖ 2. 绢云母质瓷 ❖ 3. 骨灰瓷
1.长石质瓷
❖ 1.1 概述
▪ 属长石—石英—高岭土为主的三组分配料。是北方瓷区 最普通的配料。据熔剂成分变化范围的不同,可配成 1150~1450 ℃各种烧成温度范围的瓷器。
❖ 1.5 常见类型
③ 高石英质瓷
石英含量在30-40%,长石10-30%,粘土3050%。
特点:
半透明性差,热稳定性差,烧成温度居中。
应用:
艺术瓷、日用瓷。
2.绢云母质瓷
❖ 2. 1 概述 ▪ 属K—Al—Si系统,南方瓷区大部分是高
岭石和瓷石(绢云母和石英)的二组分配料。 主要矿物组成:高岭石,绢云母,石英,水云
2.绢云母质瓷
❖ 2.3 工艺特点
③ 烧成用还原焰,成瓷后色调柔和。 ▪ 特点:热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 ▪ 应用:日用瓷,工艺瓷。
3. 骨灰瓷
❖ 3.1 概述
▪ 骨灰瓷英文名称“Bone China”,又名“骨质瓷”, 简称‘‘骨瓷”。
▪ 骨灰瓷是以动物骨灰为主要熔剂制成的瓷器。
▪ 岩相组成:
❖ 3.2 骨灰瓷的由来
▪ 十八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在英国一个叫北斯特拉福德郡的一个 小村子里,有位年青人叫乔斯,他家祖祖辈辈从事陶瓷制造, 所以他从小就从父亲那里学习制陶术。但乔斯是一个雄心勃勃 的人,从来不满足于父亲那些大黑罐子,总想有朝一日制造出 白色瓷器。他曾用康沃尔粘土(白色煅烧瓷土)和康沃尔瓷石制 造瓷器,但无论如何瓷器总发生变形。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 一个老炼金术士,这种人可从各种矿石中提取金,但在当时已 所剩无几了。乔斯听说过发明德来斯汀瓷器的就是一个炼金术 士。他将自己试验失败的情况给老人谈了一下,老人说:“孩 子,你的陶器就象是一个人,有血有肉但缺少骨头,骨头这东 西到处都有,为什么不加一些呢?” 。

瓷砖胚体知识点总结图

瓷砖胚体知识点总结图

瓷砖胚体知识点总结图瓷砖胚体是指制作瓷砖时所使用的原料混合后成型的未经烧制的半成品,也是瓷砖的基础。

瓷砖胚体的品质直接影响着瓷砖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下面就瓷砖胚体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提供一些参考。

1. 瓷砖胚体的原料瓷砖胚体的原料主要包括粘土、瓷石、石英、长石等天然矿石材料,通过混合、研磨和筛分等工艺进行混合配比。

其中,粘土是瓷砖胚体的主要原料,占比约为65%~70%,瓷石、石英和长石等材料是胚体的辅料。

不同的原材料比例和配比会影响瓷砖的硬度、耐磨性、吸水率等性能。

2. 瓷砖胚体的成型工艺瓷砖胚体的成型工艺主要包括干压成型和浇注成型。

干压成型是将混合好的原料放入模具中,利用压力机进行成型,通过模具的挤压和震动使原料充分密实,形成坯体。

浇注成型是将原料混合后以浆体状态倒入模具中,然后通过振动平整,利用自身的流动性形成坯体。

两种成型工艺各有优劣,干压成型的成品尺寸稳定,密实度高,适用于规格较大和较厚的瓷砖;而浇注成型可生产异形瓷砖和薄瓷砖。

3. 瓷砖胚体的干燥工艺成型后的瓷砖胚体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其内部的水分,提高瓷砖的强度和稳定性。

一般采用室温干燥和热风干燥两种方式。

室温干燥是将胚体放置在干燥室内,借助自然风力和温度逐渐干燥;热风干燥则是通过热风箱或烘干机等设备,利用高温烘干。

不同的干燥工艺会影响瓷砖的干燥速度、坯体内部的拉伸和压缩应力等,从而影响瓷砖的质量。

4. 瓷砖胚体的装饰工艺瓷砖胚体在成型后需要进行装饰,包括釉面处理、印花、背面处理等。

釉面处理是利用专用喷涂设备对瓷砖表面进行釉彩喷涂,形成瓷釉层;印花是将设计图案通过丝网印刷或数字喷墨技术印刷到瓷砖表面;背面处理是对瓷砖背面进行清理、喷涂胶体等工艺处理。

装饰工艺的精湛程度直接影响着瓷砖的外观和质感。

5. 瓷砖胚体的烧制工艺经过成型、干燥和装饰处理后的瓷砖胚体需要进行烧制。

烧制工艺是将瓷砖胚体放入坩堝或瓷砖窑中,经过高温烧结成型。

烧制的温度、时间和气氛等都会影响着瓷砖的成键和晶体结构,从而影响瓷砖的物理性能和外观质量。

膨润土在陶瓷坯体中的用量

膨润土在陶瓷坯体中的用量

膨润土在陶瓷坯体中的用量膨润土是一种重要的陶瓷原料,其在陶瓷坯体中的用量对制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正确合理地使用膨润土不仅可以改善坯体的塑性和可塑性,还可以提高产品的硬度、强度和耐火性能。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膨润土的特性。

膨润土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和离子交换能力,能够吸附并固定坯体中的各类杂质和有害物质,净化坯体,同时能改善坯体的可塑性和塑性,使得坯体更加易于成型和加工。

在陶瓷坯体中使用膨润土时,首先需要确定合适的用量。

一般来说,膨润土的添加量应根据制品的具体需求来确定,不同的陶瓷制品对膨润土的用量要求也不同。

一般而言,添加2%~8%的膨润土可以起到良好的塑性调节作用,并使得坯体更加均匀致密。

其次,膨润土的使用方法也需要注意。

在将膨润土加入到原料中时,应将其事先充分细化和分散,避免形成团块。

可以选择干法或湿法加入,但要确保膨润土与其他原料充分混合均匀。

同时,在加入膨润土后,要适当调整坯体的湿度,保证坯体良好的塑性和可塑性。

此外,膨润土的选择也需要根据制品的要求进行。

不同的膨润土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膨润土可以使得制品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

常见的膨润土有天然膨润土和人工合成膨润土,其中人工合成膨润土具有粒度均匀、化学稳定等优点,但价格相对较高。

最后,膨润土在陶瓷坯体中的用量不仅要根据产品需求来确定,还需要结合工艺条件和设备设施来综合考虑。

在具体生产中,可以通过试验和实践来确定最佳的膨润土添加量,最终获得理想的制品质量和产品性能。

综上所述,膨润土在陶瓷坯体中的用量对产品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正确地选择和使用膨润土,合理确定添加量,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可以改善坯体的塑性和可塑性,提高产品的硬度、强度和耐火性能。

因此,在陶瓷制品的生产中,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膨润土的使用,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陶瓷材料工艺学--坯体装饰

陶瓷材料工艺学--坯体装饰

渗花
郑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坯体 装饰 色坯、 斑点、 绞胎
化妆土
• 化妆土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坯体上施好 化妆土后再施釉,通常将此种化妆土称为釉 底料或底釉。用于掩盖坯体中铁化合物的颜 色,以提高釉面白度或颜色釉的呈色效果。 通常选用烧后呈白色的粘土。另一种化妆土 用于改变坯体的表面颜色和抗风化能力。 • 在制品的表面施此种化妆土后,使产品形成 类似某种天然矿物的表面。也可以在化妆土 层上剔划或描绘纹样作为装饰。化妆土的用 途很广,从日用陶瓷器皿到建筑卫生陶瓷都 可使用。
镂空、 刻花 堆雕
化妆 土
渗花
郑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坯体 装饰 色坯、 斑点、 绞胎
刻花
• 它是依照设计的稿样在坯体上用铁、竹制的 刀、扦等:厂具刻划出装饰纹样,施透明釉 烧成。这种装饰方法目前多用在陶器上。 • 刻花通常用竹木、金属制成刻划工具,对坯 泥进行刻花,刻花又分干坯刻花和湿坯刻花, 对坯料性能要求与镂空要求相同。 • 刻花有的施釉,有的不施釉。另外,色釉刻 花是将刻花和颜色釉结合运用的一种装饰方 法,它是把多种色釉按作者的设计要求,运 用刻划纹样的不同部位,使画面层次鲜明, 色调变化丰富,具有板画的、 斑点、 绞胎
粉料混合法工艺流程
原料 ↓ 配料 ↓ 球磨 浆料池搅拌→色料配料→柱塞泵供浆 ↓ 除铁过筛→ →喷雾干燥→粉料罐 浆料池搅拌→柱塞泵供浆→喷雾干燥 →粉料罐 →配粉→混合→过筛→色料坯料陈腐
镂空、 刻花 堆雕
化妆 土
渗花
郑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坯体 装饰 色坯、 斑点、 绞胎
镂空、 刻花 堆雕
化妆 土
渗花
郑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坯体 装饰 色坯、 斑点、 绞胎
化妆土

制作陶瓷的步骤

制作陶瓷的步骤

制作陶瓷的步骤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艺术品,它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包括原料的选择、制作、烧制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制作陶瓷的步骤。

一、原料的选择陶瓷的原料主要包括粘土、石英、长石、瓷石等。

其中,粘土是最基本的原料,它的种类有很多,如黏土、赤陶、白陶等。

不同种类的粘土在制作过程中的性质和用途也不同。

在选择原料时,需要根据制作的目的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原料。

二、制作1. 搅拌:将粘土和其他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然后加入适量的水,用搅拌机或手工搅拌均匀。

2. 制坯:将搅拌好的粘土放在制坯机上,用手或机器将其压制成所需形状的坯体。

3. 成型:将制好的坯体放在成型机上,用模具或手工将其成型成所需的形状。

4. 雕刻:在坯体表面进行雕刻,可以雕刻出各种图案和纹路。

5. 磨光:用砂纸或磨具将坯体表面磨光,使其表面光滑。

三、干燥制作好的陶瓷坯体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干燥的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控制温度:在干燥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免影响陶瓷的质量。

2. 控制湿度:在干燥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湿度,避免湿度过高或过低,以免影响陶瓷的质量。

3. 防止变形:在干燥的过程中,需要避免陶瓷坯体变形,可以采用逐渐升高温度的方法进行干燥。

四、烧制烧制是制作陶瓷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烧制的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控制温度:在烧制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免影响陶瓷的质量。

2. 控制气氛:在烧制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气氛,避免氧气过多或过少,以免影响陶瓷的质量。

3. 控制时间:在烧制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时间,避免时间过长或过短,以免影响陶瓷的质量。

4. 降温:在烧制完成后,需要将烧制好的陶瓷坯体缓慢降温,避免因温度变化过快而导致破裂。

五、装饰烧制好的陶瓷可以进行装饰,如上釉、彩绘等。

装饰的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装饰材料:在进行装饰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装饰材料,以免影响陶瓷的质量。

陶瓷坯釉料制备技术

陶瓷坯釉料制备技术

陶瓷坯釉料制备技术
陶瓷坯釉料制备技术是指将原始材料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工艺加工,制成用于陶瓷生产的壁厚均匀、强度合适、吸水率适中的坯体和用于装饰、保护的釉料。

首先,制备陶瓷坯体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料,如粘土、砂、长石等,根据所需的工艺特点和成品要求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坯料。

接着,采用压力成型或流动成型等工艺,将坯料制成坯体并进行初次烧结,形成较为坚硬的基础体。

然后,制备陶瓷釉料所需原料数量相对较少,常采用分别称量的方式混合原料,然后加水制成釉浆,并进行过筛、研磨等处理,以确保釉料的细度和均匀性。

最后,将制备好的陶瓷坯体放入釉浆中浸泡,晾晒后进行烧结,使釉料与坯体融合成为整体,表面呈现出具有装饰性和保护性的漂亮釉彩。

陶瓷坯釉料的制备需要多次摸索和实践,才能使用科学的技术加工原料,制成优质的釉料和坯体,生产出质量稳定、外观亮丽的陶瓷产品。

陶瓷底料化学成份要求

陶瓷底料化学成份要求

陶瓷底料化学成份要求
陶瓷底料的化学成分要求主要取决于陶瓷的性能需求和使用场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陶瓷底料及其化学成分:
1.高岭土:高岭土的化学成分主要由硅、铝、铁、钛、钾、钠等元素组成。


中,硅和铝是高岭土的主要成分,含量通常在30%~50%之间。

高岭土的品质与其化学成分的含量有关,其中高岭石含量越高,杂质越少,则品质越佳。

2.瓷石:瓷石是一种常见的陶瓷原料,其化学成分主要由硅、铝、钠、钾等元
素组成。

其中,硅和铝的含量较高,而钠和钾的含量相对较低。

瓷石经过加工后可用于制造陶瓷。

3.长石:长石是一种常见的陶瓷原料,其化学成分主要由钠、钾、硅等元素组
成。

长石在陶瓷生产中用作熔剂或坯体骨架的增强剂,能够提高陶瓷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

在陶瓷底料的生产过程中,化学成分的配比和纯度对陶瓷的性能和外观质量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化学成分的配比和加工工艺,以确保陶瓷底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同时,不同的陶瓷底料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景,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底料。

石墨陶瓷加工工艺流程

石墨陶瓷加工工艺流程

石墨陶瓷加工工艺流程石墨陶瓷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特种陶瓷,广泛应用于航天、化工、冶金、石油、军工等领域。

其加工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制备石墨陶瓷坯体、烧结和后续加工等步骤。

一、原料准备:1.石墨粉:选择具有高纯度和细度的石墨粉作为原料,通常使用晶化石墨、天然石墨等制备成石墨粉。

2.陶瓷材料:选择适合的陶瓷原料,如氧化铝、氨基酸钾等,根据所需的石墨陶瓷性能进行选择。

二、制备石墨陶瓷坯体:1.石墨与陶瓷粉末的混合:将石墨粉和陶瓷粉按一定比例加入球磨罐中,用球磨机进行混合研磨,使两种粉末充分混合均匀。

2.加入有机粘结剂制成浆料:将混合后的粉末加入有机粘结剂,并控制浆料的黏度,以便进行后续成型工艺。

3.成型:选取适当的成型方法,如注模成型、压模成型、注射成型等,将浆料进行成型,制成石墨陶瓷坯体。

4.压实:将成型后的坯体放入压机中进行压制,提高坯体的密实度。

三、烧结:1.除去有机粘结剂:在烧结前,必须先除去坯体中的有机粘结剂,通常通过高温预处理或高温气氛烧结的方法将有机物烧尽。

2.稳定烧结:将坯体放入烧结炉中,通过逐步增加温度的方式进行烧结。

首先进行低温烧结,以消除残余的有机物和气孔;接着进行高温烧结,以实现陶瓷晶粒的生长和结合。

3.控制烧结工艺参数:烧结过程中,需要控制烧结温度、保温时间、气氛、热处理速率等工艺参数,以保证石墨陶瓷的良好性能。

四、后续加工:1.加工修整:烧结后的石墨陶瓷坯体需要经过机械加工和研磨修整,使其达到规定的尺寸和形状要求。

2.表面处理:石墨陶瓷的表面可能存在一些毛刺或缺陷,在后续加工中需要进行打磨、抛光等工序,使其表面平整光滑。

3.检测和测试:对加工好的石墨陶瓷进行质量检测和性能测试,包括硬度、密度、抗压强度、热传导性能等指标的检测。

以上就是石墨陶瓷加工工艺流程的主要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同时,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还可以进行表面涂层、耐火处理等进一步的加工工艺。

陶瓷制作步骤

陶瓷制作步骤

陶瓷制作步骤陶瓷是一种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品,制作陶瓷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陶瓷制作的详细步骤。

第一步:采集原材料制作陶瓷的第一步是采集原材料。

陶瓷的原料主要包括黏土、瓷石、瓷土和釉料等。

黏土是制作陶瓷的主要原料,而瓷石和瓷土则用于制作瓷器。

釉料则用于给陶瓷表面涂抹,增加光泽度和美观度。

第二步:准备原料采集到的原材料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将黏土进行筛选,去除其中的杂质。

然后,将黏土放到水中浸泡,使其变得柔软。

对于瓷石和瓷土,也需要进行类似的处理。

釉料需要进行研磨,使其变得细腻,方便涂抹。

第三步:制作坯体制作陶瓷的下一步是制作坯体。

首先,将处理过的黏土放在转盘上,用手或工具将其搅拌均匀。

然后,将黏土放在模具内,用手或工具将其压实并塑造成所需的形状。

制作瓷器时,还需要将瓷土进行挤压和拉伸,使其变得更加坚固。

第四步:干燥制作好的坯体需要进行干燥。

将坯体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让其自然干燥。

这个过程需要耐心等待,通常需要几天到几周的时间,直到坯体完全干燥。

在干燥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坯体出现开裂或变形的情况。

第五步:烧制干燥完成后,将坯体放入窑中进行烧制。

烧制是制作陶瓷的关键步骤,它能赋予陶瓷良好的物理性能和美观度。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要根据不同的陶瓷类型和要求进行控制。

一般来说,烧制温度在1000℃以上,烧制时间在几个小时到几十个小时不等。

第六步:涂釉烧制完成后,需要给陶瓷涂上釉料。

釉料可以使陶瓷表面光滑、增加光泽度,并且还能防止陶瓷吸水。

涂釉的方法有刷涂、浸涂和喷涂等。

涂釉后,将陶瓷放入窑中进行第二次烧制,使釉料与陶瓷牢固结合。

第七步:修饰和装饰烧制完成后,可以根据需要对陶瓷进行修饰和装饰。

修饰可以包括打磨、抛光和上色等。

装饰可以采用绘画、雕刻和贴花等方式,使陶瓷更加生动和美观。

第八步:质检和包装最后一步是对制作好的陶瓷进行质检和包装。

质检包括对陶瓷的外观、尺寸和质量等方面进行检查。

氧化铝生坯

氧化铝生坯

氧化铝生坯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它是一种由氧化铝粉末和适量的粘结剂混合而成的一种坯体。

这种坯体通常用于制作陶瓷制品,如瓷砖、瓷器等。

氧化铝是一种具有高硬度和高熔点的矿物质,因此被广泛用于陶瓷、涂料、塑料等领域。

而氧化铝生坯则是这种矿物质的一种重要应用形式,它可以直接用于烧结成陶瓷制品。

在制作氧化铝生坯的过程中,需要将氧化铝粉末和粘结剂混合均匀。

常用的粘结剂有水、有机物等。

混合时需要注意控制粘结剂的用量和混合时间,以确保坯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氧化铝生坯的制备过程相对简单,但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例如,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和制备工艺,以确保坯体的质量。

此外,在坯体的制备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安全问题,以避免污染和事故的发生。

作为一种常见的材料,氧化铝生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制作各种陶瓷制品,如瓷砖、瓷器、花瓶、餐具等。

同时,它还可以用于制造涂料、塑料等其他领域。

这些制品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如耐磨、耐高温、绝缘等,能够满足不同的需求。

在氧化铝生坯的应用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例如,坯体的烧结温度和时间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制品的质量和性能。

此外,还需要注意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以确保产品的精度和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关注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回收利用等问题,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

总之,氧化铝生坯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氧化铝生坯的应用范围将会更加广泛,同时也需要关注其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

陶瓷制作流程范文

陶瓷制作流程范文

陶瓷制作流程范文陶瓷制作是一门古老而精细的工艺,它涉及到多个步骤和复杂的技术。

下面将介绍陶瓷制作的主要流程。

第一步,选择原料。

制作陶瓷的原料通常包括黏土、矿石和其他添加剂。

黏土是最主要的原料,根据所需产品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黏土。

第二步,制作陶瓷坯体。

将黏土与一定比例的水混合,搅拌后放置一段时间以增加黏性。

然后,将黏土放在陶轮或滚动机上,通过手工或机械的方式塑造成所需形状。

制作陶瓷坯体也可以使用模具,将黏土压入特定形状的模具中。

第三步,干燥。

制作好的陶瓷坯体需要进行充分的干燥。

一般采用自然干燥或加热干燥的方法。

自然干燥需要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放置一段时间,让黏土中的水分慢慢蒸发。

加热干燥则需要将陶瓷坯体放入烘箱中加热,加速水分的蒸发过程。

第四步,装饰。

在陶瓷坯体干燥之后,可以进行装饰。

常见的装饰方式包括刻花、上釉、喷绘等。

刻花是用刀具在陶瓷表面刻上各种图案和纹理;上釉是涂抹一层液态的釉料在陶瓷表面,然后经过烧制使之融化形成光滑的表面;喷绘是使用喷枪将颜料喷在陶瓷上,形成各种色彩的图案。

第五步,烧制。

装饰完成后,需要将陶瓷坯体进行烧制,使之变得坚硬和耐用。

烧制的过程需要控制温度和时间。

按照一定的温度曲线,首先进行初烧,将陶瓷坯体加热到一定温度下,使之固化;然后进行成品烧,将温度提升至较高的程度,让陶瓷成为坚硬的物质。

第六步,修整。

烧制完成后,陶瓷制品可能会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比如毛边、凹凸不平等。

这时需要进行修整,通过打磨、修补等方式使陶瓷制品表面光滑、整齐。

第七步,包装和质检。

最后一步是对陶瓷制品进行包装和质检。

质检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测、质量测试等,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然后进行包装,通常使用包装纸、泡沫板和纸箱等材料,以保护陶瓷制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损。

以上是陶瓷制作的主要流程。

当然,不同的陶瓷制品可能还会有一些特殊的步骤或者工艺,但总体上来说,这些步骤可以适用于大多数陶瓷制品的制作过程。

陶瓷制作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和精细的技术,每一步都需要专注和耐心。

目前陶瓷市场上的配方总结

目前陶瓷市场上的配方总结

目前陶瓷行业要求配方总结瓷片(外墙和内墙砖)坯体用砂(高温砂)要求铝大于18%,铁一般小于1%且越小越好,钾一般小于2%且越小越好,钠小于1%且越小越好。

(何家坪的矿属于中高温砂,铝含量16%,偏低,钾含量4%,钠含量1.5%相对偏高)。

长石是属于三大陶瓷原料中的溶剂型原料,是最常用的溶剂性原料,在建筑陶瓷工业中常用钾长石和钠长石。

生产中的所谓的钾长石或者是钠长石其实都是钾钠长石,只是含的量多量少而已,像钾长石其实就是以钾长石为主(钾含量在8.5%以上)的钾钠长石,钠长石其实是以钠含量为主(钠含量7.5%以上,钾含量低于1%)的钾钠长石。

而在这2者之间的则统称为钾钠长石。

(江源矿业所谓钾长石矿,钾含量在6~7%,钠含量在2~3%,应该为钾钠长石矿)瓷片坯体中铝(铝是陶瓷制品中强度主体结构---莫来石晶体的主要来源,提高瓷片的强度)的含量在17%到18%,钙含量在5%到7%,烧失量8%到11%,钙主要是因为石灰石引起,烧失量主要由石灰石和高岭土引起。

配方一般还含有3%到7%点硅灰石。

要求钾在3%±0.5%,钠在2.5%±0.5%。

钾钠的作用是作为溶剂,降低烧成温度。

瓷质仿古砖坯体配方中铝在19%以上,钾含量在3%±0.5%钠含量在2.5% ±0.5%。

铁小于1,白度尽量好。

另外坯体材料里含钙尽量低,一般小于0.8%。

抛光砖配方中铝含量在16%,钾含量在1.2%,钠含量在4%。

钙含量低于1%,镁含量低于1%。

铁含量(面料白度要求高,要求含量低于0.4%,底料低于1%就可以).佛山这边主要就这三种坯体,其中瓷片用原料一般成本在60到70元;仿古砖和抛光超白砖由于卖价高所以价格上限能接近400,但用量都很小,一般只有几个点。

我们公司何家坪的矿(何家坪的矿属于中高温砂,铝含量16%,偏低,钾含量4%,钠含量1.5%相对偏高)主要体现在铝的含量偏低,适用在外墙砖中。

我公司的粗长石粉属于钾钠长石范畴,可用于抛光砖的面料中,因为含铁量低,主要是提高砖的白度,好的仿古砖也可以用到。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介绍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介绍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介绍一、原材料准备陶瓷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粘土、石英砂、长石和瓷石等。

在制作陶瓷之前,首先需要将这些原材料进行筛选、研磨和混合,以确保材料的均匀性和纯度。

二、制作坯体制作陶瓷的第一步是制作坯体。

将混合好的原材料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形成泥浆状的胚体,然后将胚体进行塑造。

常用的塑造方法有手工塑造、注塑和挤压等。

三、干燥塑造完成后,需要将坯体进行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将坯体中的水分蒸发掉,使其变得坚硬和稳定。

一般采用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相结合的方法,以避免坯体的开裂和变形。

四、装饰在干燥之后,可以对陶瓷进行装饰。

常见的装饰方法有刻花、绘画、贴花和彩绘等。

装饰的目的是增加陶瓷的美观性和艺术性。

五、烧制装饰完成后,陶瓷需要进行烧制。

烧制的目的是将陶瓷坯体变成坚固的陶瓷制品,并使其具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烧制过程分为干燥烧和高温烧两个阶段,其中高温烧的温度通常在1000℃以上。

六、上釉烧制完成后,陶瓷制品需要进行上釉。

釉料是由玻璃粉末和颜料等原料制成的,可以增加陶瓷的光泽和防水性。

上釉的方法有浸釉、刷釉和喷釉等。

七、再次烧制上釉完成后,需要再次进行烧制。

这次烧制的温度通常较低,一般在800℃左右。

烧制完成后,陶瓷制品表面形成一层光滑的釉面,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磨性。

八、检验和包装对陶瓷制品进行检验和包装。

检验的目的是检查陶瓷的质量和外观是否符合要求,包装的目的是保护陶瓷制品不受损坏。

常见的包装方式有纸盒包装、泡沫包装和木箱包装等。

以上就是陶瓷制作的主要工艺流程。

从原材料准备到最后的包装,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操作,以确保制作出优质的陶瓷制品。

陶瓷制作工艺的精湛和独特性,使得陶瓷成为了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和工艺。

无论是在餐桌上的瓷器、装饰品、还是建筑陶瓷,都能展现陶瓷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陶瓷坯体原料

陶瓷坯体原料

第一章坯体组成的确定●一、陶瓷的概述●1、陶瓷的发展历史:过火的土,粗陶(建筑使用的砖瓦(秦砖汉瓦)、瓮(现在农村盛面或小麦等农产品的容器,也用来在战争中使用)),精陶(水缸、三彩陶器),粗瓷,细瓷(包括日用瓷、艺术瓷等),高技术陶瓷(采用精细化工原料和新的加工技术制备的陶瓷)。

●2、陶瓷的分类(按照显气孔率分):主要有陶器、炻器、瓷器三类。

●3、陶瓷的定义:凡采用天然或人工原料,采用传统陶瓷加工工艺生产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按照大的分类,无机非金属材料都是陶瓷。

●传统陶瓷的主要原料是粘土、长石、石英。

普通陶瓷是典型的硅酸盐材料。

近期相继出现的新型陶瓷材料与产品,组成已经脱离了硅酸盐的范畴,采用化工原料配制,采用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对坯料进行加工,如:石英、Al2O3、SiC、Si3N4、TiO2、TiC、TiN、AlN、BN、BC等。

●4、现代陶瓷坯体的种类(按照显气孔率来分):●精陶(按照用途分):日用精陶、建筑精陶、艺术精陶。

●瓷器(按照用途分):日用瓷、艺术瓷、建筑瓷坯体是陶瓷产品的主体。

●在传统的陶瓷产品外,按照用途还有高技术陶瓷:主要是单一氧化物组成的陶瓷,石英瓷、Al2O3、SiC、Si3N4、TiO2、TiC、TiN、AlN、BN、BC等,很多都是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和总结出来的。

●二、陶瓷的原料●传统陶瓷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有:粘土、长石、石英三大类,按照其性质和在坯体中的作用加入量不同。

粘土是主要的结合剂,把长石和石英等瘠性物料结合起来;长石是主要的熔剂成分,可降低陶瓷的烧结温度;石英具有高熔点、在烧结时起到骨架的作用,烧结过程中产生膨胀减少干燥和烧结收缩,可增强坯体和釉的耐磨性、强度和化学稳定性。

●粘土主要引入Al2O3和SiO2等主要成分;长石主要引入熔剂等促进烧结的成分,石英主要是补充坯体中SiO2不足。

●(一)、粘土●1、粘土的主要作用●提供陶瓷制品的化学组成中必须的SiO2、Al2O3等元素,提供陶瓷生产中必须的塑性、粘结和悬浮等工艺性能,使坯体获得较大的密度、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良好的使用性能(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

陶瓷坯料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完整版)

陶瓷坯料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完整版)

陶瓷坯料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完整版)1. 陶瓷坯料的主要成分通常不包括()A. 黏土B. 石英C. 金属D. 长石答案:C2. 以下哪种黏土在陶瓷坯料中可塑性最强()A. 高岭土B. 膨润土C. 伊利石D. 蒙脱石答案:D3. 陶瓷坯料中,石英的主要作用是()A. 增加可塑性B. 降低烧成温度C. 提高强度D. 增加透明度答案:C4. 长石在陶瓷坯料中的作用不包括()A. 降低烧成温度B. 增加坯体的透明度C. 提高坯体的机械强度D. 增加可塑性答案:D5. 坯料中的瘠性原料是指()A. 可塑性差的原料B. 熔点低的原料C. 硬度高的原料D. 以上都不是答案:A6. 以下哪种不是常见的陶瓷坯料成型方法()A. 注浆成型B. 拉坯成型C. 压铸成型D. 压制成型答案:C7. 陶瓷坯料的细度对其性能的影响不包括()A. 干燥收缩B. 烧成温度C. 颜色D. 强度答案:C8. 在陶瓷坯料中加入少量氧化镁的作用通常是()A. 助熔B. 增强C. 增白D. 以上都不是答案:A9. 坯料的含水率对成型工艺的影响主要在于()A. 坯体强度B. 干燥速度C. 模具选择D. 以上都是答案:D10. 以下哪种不是陶瓷坯料中的熔剂性原料()A. 滑石B. 方解石C. 萤石D. 刚玉答案:D11. 陶瓷坯料的颗粒级配合理可以()A. 提高坯体强度B. 降低烧成温度C. 减少收缩D. 以上都是答案:D12. 对于高温陶瓷坯料,通常需要()A. 较高的氧化铝含量B. 较多的熔剂成分C. 大量的有机添加剂D. 以上都不是答案:A13. 坯料中的塑性原料含量增加,会使坯体的干燥收缩()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先增大后减小答案:A14. 以下哪种原料在陶瓷坯料中可以提高白度()A. 氧化铁B. 氧化钛C. 氧化锌D. 氧化铜答案:C15. 陶瓷坯料中的杂质会导致()A. 烧成温度升高B. 产品变形C. 颜色变化D. 以上都是答案:D16. 坯料的陈腐处理可以()A. 改善可塑性B. 去除气泡C. 提高干燥速度D. 以上都是答案:D17. 在陶瓷坯料中,增加石英含量会使烧成温度()A. 降低B. 升高C. 不变D. 先升高后降低答案:B18. 以下哪种不是陶瓷坯料的干燥方法()A. 自然干燥B. 微波干燥C. 冷冻干燥D. 真空干燥答案:C19. 坯料中的有机物在烧成过程中会()A. 增加强度B. 降低强度C. 提高白度D. 产生气泡答案:D20. 陶瓷坯料的烧成制度不包括()A. 升温速度B. 保温时间C. 冷却速度D. 成型方法答案:D21. 高岭土在陶瓷坯料中的作用主要是()A. 增加强度B. 提高可塑性C. 降低成本D. 增加透明度答案:A22. 长石质坯料的特点是()A. 烧成温度高B. 透明度高C. 强度大D. 以上都是答案:D23. 石英质陶瓷坯料的主要优点是()A. 耐高温B. 透明度好C. 可塑性强D. 成本低答案:A24. 坯料中的黏土矿物在干燥过程中容易产生()A. 裂纹B. 变形C. 起泡D. 以上都是答案:A25. 以下哪种不是影响陶瓷坯料可塑性的因素()A. 矿物组成B. 颗粒大小C. 含水率D. 烧成温度答案:D26. 提高陶瓷坯料的细度可以()A. 降低吸水率B. 增加气孔率C. 提高烧成温度D. 以上都不是答案:A27. 在坯料中加入滑石可以()A. 降低烧成温度B. 提高强度C. 增加白度D. 以上都是答案:D28. 陶瓷坯料中的蒙脱石含量过高会导致()A. 干燥收缩小B. 干燥速度快C. 干燥开裂D. 以上都不是答案:C29. 坯料的烧成收缩主要取决于()A. 原料组成B. 成型方法C. 干燥程度D. 以上都是答案:A30. 以下哪种不是常见的陶瓷坯料添加剂()A. 粘结剂B. 润滑剂C. 着色剂D. 催化剂答案:D31. 陶瓷坯料的注浆成型对其性能要求主要是()A. 流动性好B. 强度高C. 细度高D. 以上都是答案:A32. 压制成型的陶瓷坯料需要()A. 较高的含水率B. 良好的可塑性C. 较大的颗粒D. 较好的流动性答案:C33. 坯料中的石英颗粒过大,在烧成时容易产生()A. 变形B. 开裂C. 气泡D. 以上都是答案:B34. 以下哪种原料可以在陶瓷坯料中起到助熔作用()A. 氧化铝B. 氧化镁C. 氧化锆D. 以上都不是答案:B35. 陶瓷坯料的配方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不包括()A. 产品性能B. 原料价格C. 生产工艺D. 产品外观答案:D36. 坯料中的长石在高温下会形成()A. 玻璃相B. 晶相C. 气相D. 以上都不是答案:A37. 增加陶瓷坯料中的高岭土含量可以()A. 提高白度B. 降低烧成温度C. 增加气孔率D. 以上都不是答案:A38. 以下哪种不是陶瓷坯料的测试方法()A. 热重分析B. 扫描电镜C. 红外光谱D. 气相色谱答案:D39. 坯料的干燥速度过快会导致()A. 强度增加B. 变形开裂C. 吸水率降低D. 以上都不是答案:B40. 陶瓷坯料中的伊利石与高岭土相比,其()A. 可塑性更好B. 耐火度更高C. 离子交换能力更强D. 以上都不是答案:C41. 长石在陶瓷坯料中的含量一般为()A. 10% - 20%B. 20% - 30%C. 30% - 40%D. 40% - 50%答案:B42. 坯料中的石英在烧成过程中的晶型转变会引起()A. 体积膨胀B. 体积收缩C. 颜色变化D. 以上都不是答案:A43. 以下哪种不是提高陶瓷坯料强度的方法()A. 增加黏土含量B. 控制颗粒级配C. 提高烧成温度D. 加入增强纤维答案:C44. 陶瓷坯料中的膨润土主要成分是()A. 蒙脱石B. 高岭石C. 伊利石D. 叶蜡石答案:A45. 坯料中的有机物燃烧后会留下()A. 气孔B. 裂纹C. 杂质D. 以上都不是答案:A46. 石英在陶瓷坯料中的粒度一般控制在()A. 50 目以下B. 50 - 100 目C. 100 - 200 目D. 200 目以上答案:C47. 以下哪种不是陶瓷坯料中的瘠性原料()A. 石英砂B. 熟料C. 瓷石D. 硅灰石答案:C48. 坯料的可塑性可以用()来衡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