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人民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14、(2010·海南单科·26)(1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 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 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 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 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 以偿商人。 (太祖)赦中书省曰:“朕初以边戍馈饷势民,命商人纳粟,以 浙淮盐偻之,盖欲足军食而省民力也。令既数年所输甚薄,军饷 不供,岂盐价太重。商人无所利而然欤?尔中书其议减盐价,俾 输粟于西河、梅川,庶粮饷可给而内地之民省挽运之劳。”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太祖对商人的态度。(4分)
(4)反“抑商”思想 反抑商:即反对实行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产生抑商 思想以后,有少数思想家比较重视商业的作用,反对 实行抑商的政策。有的学者把这种思想称为“重商”。 考虑到中国古代没有人将商业放到比农业更重要的地 位,故我们称之为“反抑商”。中国真正的重商思想 产生于鸦片战争以后。
二、“海禁”与“闭关锁国”
D
D
13、(2013·浙江文综·16)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 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 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 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C
C
4、(2012·北京文综·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 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 为商人( )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 5、(2013·山东文综·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 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6、(2010·四川文综·16)“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 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2)“重农”思想 “民之生,度而取长,称而取重,权而取利。明君慎观二 者,则国治可立,而民能可得。……故圣人之治也,多 禁以止能,任力以穷诈。两者偏(遍)用,则境内之民 壹。民壹则农,农则朴,朴则安居而恶出。” ——《商君书 • 算地第六》 “重农”思想的实质: 满足国家政权积累财富的需要; 强化国家统治基础; 稳定国家统治秩序; 使民习劳苦,善劳作。
古代中国的经济
四、主要经济政策
2018年江苏考纲要求: 1、重农抑商; 2、“海禁”与“闭关锁国”。
基础知识
一、“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重视农业(本)而限制打击工商业(末) 的经济政策。 2、时间:战国商鞅变法实行,为历朝沿用; 3、目的:保护小农经济;安定人心;巩固封建统治。 4、影响: (1)稳定小农经济,安定人心,巩固政权; (2)压抑社会经济活力,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A
D
D
7、(2013·广东文综·1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 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 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8、(2012·全国大纲卷·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 可厚给财物,必不 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 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 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
(1)扶持商人;保护商人;利用商人。(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如何认识明初的重农 抑商政策。(6分)
(2)重农抑商是基本政策,重视农业,防止弃本逐末;一定程度上保护商人, 为特殊需要利用商人,保证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妨碍商业的 正常发展。 (6分)
15、(2018 ·全国Ⅰ卷· 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 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 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图6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材料二 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 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 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 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 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 禁则商转而为寇”。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 “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 适市”“闽人以其地近, 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 律宾)者甚众。学者 估计,来自百度文库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 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 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8分) (2)原因:敌对势力消亡; 影响沿海百姓生计;严禁政策已 不合时宜。 影响:开禁促成 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 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制度变革。(8分)
C
C
B
9、(2012·福建文综卷·1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 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 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 其业而安其富, 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2011·海南单科·2)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10、 “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 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 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 ) 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
江苏考题 1、(2011·江苏单科·1)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 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 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2、(2018 ·江苏卷· 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 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 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 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人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2、(2010·浙江文综·1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 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 “(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 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 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3、(2011·上海单科·1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 “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 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 济活动是( )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海禁
洪武时: 严禁与 外洋番 人贸易
松弛
海禁
嘉靖时:厉 行海禁,防 倭寇之患
开禁
1、明朝
洪武后: 严禁与渐 松弛,郑 和下西洋 为高潮
万历时:始 开海禁,允 许海外贸易
2、清朝 设关
台湾统一: 始设四海关 通商贸易
海禁
清初:隔离抗 清武装,内迁 沿海居民
闭关
乾陵中期:实 行闭关,仅留 广州通商
1、含义: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对外贸易由官方主持:郑和下西洋;清十三行) 2、原因:自然经济是根源、防范自卫的产物、自大心理 的反映; 3、具体内容:限制通商口岸;实行洋行制度;限制外国 人的居住和行动;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限制和拒 绝通使;歧视出海华商;限制商船规模;实施迁海令。 4、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5、影响:一定程度上抵御西方侵略;导致中国落后。 (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 萌芽成长;使中国与世隔绝;妨碍正常交流,阻碍科技、 文化发展;抑制商品经济及民手工业发展;扩大中国与世 界的经济差距,延缓现代化进程。)
(1)概念解读 重农:农业是古代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在农业社会中 必然是重农的。中国从先秦到鸦片战争时重农思想都占统 治地位。 重农抑商:在战国初年以前,工商业的发展还没有使人们 感到对农业有不利的影响,因此还没有出现抑商思想。战 国中期以后,有些思想家认为工商业的发展会造成农民的 不安心农业,产生了抑商思想。抑商并不是不要商,只是 要抑制商业的过分发展。 本末:经济部门的本末划分开始于战国中期,本指农业, 末起初指奢侈品和游食。战国末年韩非将末扩大到整个工 商业。汉武帝时以工商为末成了流行观点。但以后仍偶而 有以奢侈品和游食为末的。在末指工商业时,重农抑商亦 称重本抑末。
B
A
11、(2011·福建文综·15)《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 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 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 倾向(2012·全国大纲卷·14)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 12、(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 ,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 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 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 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C
C
其他省区考题
1、(2012·海南单科卷·26)(12分)根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 知 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 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 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 “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 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 策的背景。(4分) (1)背景: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 续对抗 ;倭寇侵 扰,海 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自然经济,统治者(朱元璋) 对海外诸国的轻视。(4分)
(3)“抑商”思想 “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苟能 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商君书• 外内第二十二》 “抑商”政策的实质: 绝非不准商人从事商业交易活动; 堵塞商人生财之道; 重征商税; 稳定农业生产秩序。 抑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农业的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力 较低时是有必要的。社会越发展,抑商的消极作用越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