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人民版)
一轮复习 我国古代经济政策
材料一: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汉书》 材料二:商贾„因其富厚,交通王侯, 力过吏执,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 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汉)晁错《论贵粟疏》
B
2.(2010浙江卷)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 会 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 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 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 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 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C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C
《吕氏春秋》载:"霸王有不先耕而成霸王者 ,古今列无有,比贤者不肖之所以殊也。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 务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艺农则朴, 朴则易用。"上述材料所表达的基本观点有 ①重农是称霸的先决条件 ②劝民农耕,有利于养成农民勤劳、质朴的 性格 ③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有利于巩固统治 ④“重农"是历代统治者治国的传统政策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产生:明中后期,江南 根本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 标志:
雇佣关系的出现
2、发展的表现:
清代出现较成熟手工业工场
规模大、分工细、部门多,出现专业的生产区域
3、特点: ①地区性和不平衡性; ②发展缓慢。
③所占比例小,始终处于萌芽状态。 4、慢因: 思考: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有 哪些?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封建制度的阻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21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28张)
-11-
主题一
主题二
论从史出古代中国出现土地兼并的原因与影响 (1)原因 ①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的盛行。 ②封建政府的政策,如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 ③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介入,如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加剧 了土地兼并等。 (2)影响 ①积极影响:土地兼并促使租佃关系的产生,促使统治者调整统 治政策以维护其统治。 ②消极影响:土地兼并使农民丧失土地,阶级矛盾尖锐,加剧了社 会动荡,导致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统治;土地兼并使政府赋税减少,激 化了国家和地主之间的矛盾;土地兼并导致地主豪强势力壮大,影 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
-12-
主题一
主题二
高考例析 1.(2017课标全国Ⅲ,26)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 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土地规模(亩) 20 以下 20—130 131—300 300 以上 小计 户 数 24 103 10 2 139 户数比例 17.3% 74.1% 7.2% 1.4% 100%
-14-
主题一
主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材料解读 材料 既禁以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罔用,行者叹致 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 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 盗贼耳。 ——(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 解读 注意省略号在研读材料中的分层作用。材料中,省略号之前 的内容反映了“海禁”政策限制了开拓海外市场;省略号后的内容则 指出“海禁”政策造成了沿海居民贫困化的严重社会问题。
第21课时
古代的经济政策
-2-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3-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商周井田制 (1)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2)国王层层分封土地,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 (3)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集体耕种,劳动产品归奴隶主所有。 3.封建土地私有制 (1)形成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原因;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 有是直接原因;战争频繁加速其形成。 (2)形成 ①春秋时期,鲁国等诸侯国的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 合法性。 ②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人民版必修二原创资料)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
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
理解统治者对工商业的严格管理对其统治的特殊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进行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
教师应注重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思考和总结,并对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纠正;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现实意义。
另外还要学生明白节俭对一个社会的重要性,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爱之情。
探究指导历史宫殿【基础知识解析】一、重农抑商1、“重农抑商”的目的⑴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此后,中国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⑵“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此外,也有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
2、《吕氏春秋》的重农思想《吕氏春秋》提出了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特别强调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还可以安定人心。
如此,则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这种思想,对于后来历代统治者有很大的影响。
3、汉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及结果⑴西汉初年,政府曾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商人社会地位虽低,但经济实力却越来越强,大商贾以财力同朝廷抗衡。
商人侵夺农人的财产和土地,迫使他们弃其本业,流亡他乡,成为所谓的“末技游食之民”。
⑵“百姓多离农亩”的状况,使执政者深感不安。
汉武帝商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4、直到唐代,西汉时期确立的商人应入市籍,一人市籍则不得为官的制度依然实行,商人在社会上、政治上和法律上遭受歧视。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4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件(48张)
Step2 综合点
综合点——总结升华提能
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
[2017· 河北枣强期中]明代以及清代有些时期, 曾经短暂 地实行所谓“对外开放”, 但是限禁极为严格。 如雍正时期 虽曾一度“开闽省洋禁, 允许浙江一体贸易”, 然而到乾隆 二十二年(1757 年)就又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 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这种“开放”实质上( A.完全开放民间贸易 B.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 C.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反映 D.体现了重商主义政策 )
思考 3 怎样的规律? 试 答
史料三反映出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呈现出
史料解读:①反映出商人经商致富后,购买土地,参与 科举,跻身于地主和官僚行列。
四
思考 4
史料四的漫画反映出统治者怎样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政策不利:“重农抑商”政策、闭关政策抑制了资 本主义萌芽。 (2)市场狭小:自然经济使国内市场狭小,“海禁”与 “闭关锁国”阻碍了海外市场开拓。 (3)资金不足: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商人买田 置地或供后代读书科举,影响工商业的发展。 (4)观念落后:受旧经济观念影响。 (5)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束缚。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①一切土地属于 国有 ,是奴隶社会的 2夏、商、 土地国有制。 西周时期: ②国王层层分封土地,受封者世代享用, 井田制 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国王交纳贡赋。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①税制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 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实际上承 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②法律确认:秦国 商鞅 变法,废除井田制,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此 后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2019届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课件)(117张)
返回
2.城市发展
(1)北方:长安、洛阳 、开封、 大都 等既是不同时期的 政治中心,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2)南方:临安、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 “ 扬一益二 ”的说法。
返回
[史学者说]
明朝社会经济的新发展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 200 个,其中规 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 160 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 10~30 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 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 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 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2)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繁荣经历了两大阶段:从周到唐的严格限 制阶段和宋至明清的放松限制阶段。 城市的发展与当时的商业是 联系在一起的, 商业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 经济环境又相辅相成。
(3)古代商业不断发展, 两宋时期, 商业打破城市里坊和市的界限, 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 发展。
返回
5.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北宋时,随着交换的频 繁,货币流通额增加,铁钱的使用极为不便,纸币“交子”就在 四川地区应运而生。宋真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由成都十六家 富户共同经营。“交子”不但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返回
三、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返回 政府监管 政府设市令或 市长,对市场 严格 交易进行____ 管理 ____ 设市表现
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高考必考区间——精细研究
知能强化课Ⅰ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古代商业的发展
人教版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经济政策共34页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二 古代的经济政策(共22张PPT)
考点二:古代的经济政策 3、评价: (三)“海禁”和“闭关锁国”
利: (1)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入侵,维护了国家安全。
弊:
(1)妨害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考点三:古代经济的(补三充)内中容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比较
中国
西欧
出现 江南个别地区和部门 多部门,多领域
不 同
背景
①封建专制空前强化 ②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③重农抑商政策
封建专制相对薄弱; (参看资料P77)
点 结局 受封建主义的压制, 发展迅速,形成强大潮
发展缓慢
流
影响 没有动摇封建统治, 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
(2)弊: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 主义萌芽的成长,也阻碍了社会进步,导致明清以后中 国社会开始落后于西方。
考点二:古代的经济政策
1、原因: (三)“海禁”和“闭关锁国” (1)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具体原因:维护封建统治。(明代担心海上敌对势 力勾结倭寇,危机统治;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抗清斗 争) 2、表现:
私有) ②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前356)
正式确立。(以法律形式确认土地私有)
考点一: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3、封建土地私有制
(3)分类 ①政府私有(王田、屯田、均田)。②地主私有。③
农民私有。 (4)弊端:土地兼并
①原因: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政府的政 策;地主、商人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考点三:古代经济的补充内容
(一)经济中心的南移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7讲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17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商业的发展1.(2017·课标全国Ⅰ,27)经济发展对等级秩序的影响2.(2017·课标全国Ⅱ,24)春秋战国之际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3.(2017·课标全国Ⅱ,26)唐朝时江南经济文化的发展4.(2015·课标全国Ⅰ,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5.(2015·课标全国Ⅱ,27)明朝前期对商品发展的影响6.(2014·课标全国Ⅱ,26)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交子”)7.(2013·课标全国Ⅱ,26)明朝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2017·课标全国Ⅱ,41)清雍正时期的经济政策2.(2016·课标全国Ⅱ,26)宋代土地政策3.(2014·课标全国Ⅰ,27)清代对外贸易与商品经济的发展4.(2013·课标全国Ⅰ,40)中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和政策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材补充『历史概念』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一条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主要有三条线路:即青藏线(唐蕃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其中青藏线兴于唐朝,发展较早。
『史论观点』宋朝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考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材补充『历史概念』1.朝贡贸易:主要指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
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重要地位。
高考一轮复习高三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考纲 1.商业癿发展。2.资本主义萌芽不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
• 1.古代商业活动
时间 远古 商代 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表 现
西周 春秋战国
交易活劢频繁,货币需求数量增加 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汉代
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劢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 2.读表 • “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 名称 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 时间 不 同 点
封建社会初期出现,并贯 穿封建社会始终
明代中期出现,到清 朝进一步加强
抑制中外交往,维护 封建专制统治
促进农业发展,稳固封建 目的 统治基础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 在封建社会前期和王朝初 来侵略,维护国家主 期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作用 权;但限制了中国与 在封建社会末期对生产力 世界的交流,导致中 发展起阻碍作用 国的落后 都是封建统治者实行的经济政策;都重视农业、 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 都导致了近代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下降
含义
沿革
影响
• 2.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出现 表现 特征 明代丝织业发达癿江南地区 明清以来,商品经济和__________癿发展 雇佣劳动 关系癿存在,地区性、丌平衡性突出 ①政府采取控制和掠夺癿手段压制工商业 雇佣 ②“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癿影响
缓慢原因
古代商业的三“先”与三“后”的变化 • 商业场所:先定时定点,后打破时空界限。 • 交易媒介:先物物交换,后一般等价物,最后 货币固定为金银。 • 商人组织:先亲缘组织,后业缘组织。
影响
①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 ②新的经济因素和__________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人教版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精品复习课件:第21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共21张PPT)
主题
【材料解读】 本段材料主要是对汉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认识。(1)重农政策是 历代封建政府的基本经济政策。(2)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和土地是社会发展的两大条件, 所以农业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因此,以农立 国,必然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治国纲领。(3)重农抑商是对立统一的, 中国古代重视农业发展,但商业并未完全受抑制,也得到较快发展。
-11-
主题
对应训练 [2017江苏扬州期末,4(改编)]明朝曾规定:“农家许着绸纱绢布,商 贾之家,止许着绢布。如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细 纱。”这反映了当时( )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关闭 B.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明朝时规定农民可穿着绸纱绢布 C.农民的生活已相对较富足,但是商人只可穿着绢布,农户之家如果 有人经商则全家不可穿着细纱 ,这反映了当时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棉纺织技术的进步
-7-
他山之石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岳麓版)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了一个新 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 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但在重农抑商、禁海闭关等政策的抑制 阻碍下,新经济因素未能顺利发展,导致清王朝在世界工业文明潮 流中迅速衰落。
-10-
主题
【思维提升】 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表现 (1)统治者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价值取向。 (2)政府大都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 农业生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来限制商人 和商业活动。
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当时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而不是提高商人的政治
2019人民版大一轮高考历史总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优秀版)
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盐铁官营”,故A项错误;汉代因 材料中“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 正确;材料中“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不等于废除秦朝经 误;材料中“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 投机导致物价飞涨,对此“高祖乃令”抑商,故D项错误。
“重农抑商”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其后贯穿于 每一王朝“抑商”措施不同、程度不同。属于较冷考点,海禁政 的贫穷和落后,全国卷高考对此颇为关注,如2014年全国卷Ⅰ的 部分内容,在高三复习时也应该注意适当把握。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 生,预示着封建制度的衰
芽,闭关锁国
者极力加强专制统治,压
成长,使中国在近代落伍
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领域内出现了反映社会需 制、提倡工商皆本的早期
[答题术语]
1.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 建统治的需要。
2.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 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02 第2关 对接高考
考向预测:“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史记·平准书》:“(汉兴)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 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 百金。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B) A.汉高祖开始实行盐铁官营 C.汉高祖废除秦朝经济政策
B.汉代因势调整商业政 D.抑商导致汉代物价飞
二、工商业的管理 1.秦王朝统一__度__量__衡____,对经济生活进行相当全面和具体 2.汉武帝时代,开始实行__盐__铁__官__营____的制度。 3.历代王朝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抑制了新 方式的出现和生长。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人民版)
一、 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 它是战国以来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即:
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 政策。
2.原因:
(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的生产部门,直接关系 到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生计。 (2)稳定的土地税是封建国家财政收入的保证。 (3)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4)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
②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背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7
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1.含义:是指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出海贸易,
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2.表现: ①明太祖“通番禁令”
②清顺治“海禁令”“迁海令” ③官方垄断对外贸易,民间贸易往来被禁止。
严格限制
绝对禁止
3.短暂“开放”明:朝“朝贡”贸易,
“算缗” 、“告缗”(1缗为1贯,1贯为1000 钱,一算为120钱)。
—汉
材料三:“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人
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 ,否则“重则杀身……”,承担名目繁多
的商税
—明
材料四:海禁很严,前期仅四口通商后只有广州一处。—清
思考: 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社会推行了哪几项经济政策?
清朝“一体贸易”、一口通商
实质:官方垄断,禁止民间
8
闭关锁国
清朝时期的 广州商馆区
清朝时期广州 十三行,是唯 一准许与外商 打交道的商行
9
4.原因
▪ 清朝统治者的短视和无知是“闭关锁国”的直接 原因
▪ 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外夷 狄”、沿海人民反抗)
▪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其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 (根本原因)
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15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教案)
第15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考纲要求] 1.商业的发展。
2.“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商业一、商业活动1.远古: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3.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
4.春秋战国: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5.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6.唐代:商船以规模宏大著称;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场所生意兴隆。
7.宋元(1)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2)随着商业的发展,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8.明清: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在按地域结成的商帮中,晋商和徽商势力最强。
二、“市”的发展1.秦代:以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
政府对“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
三、商业城市1.战国: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已经形成。
3.唐代(1)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还有扬州。
(2)作为地区经济中心的杭州、湖州也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有夜市、晓市及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5.清代(1)乾隆时期的苏州,财富“甲于天下”。
(2)名镇有:盛泽镇、汉口镇及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
[漫画证史]纸币产生的原因[图解历史]宋代的“商业革命”[概念辨析]“市”与“草市”(1)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2019年11月)
3、表现: 战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汉武帝时: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 西汉—唐朝:商人入市籍,不得为官。
汉景帝经常对下臣们说: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 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
和丝麻。”
雍正帝说: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 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 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四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一、重农抑商 二、工商业的管理 三、“海禁”政策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一 、重农抑商
重视农业
抑制商业
1、含义:也叫“重本弃末”、“强本弱末”,强调要 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始于战国时期 的商鞅变法,后古代历朝大都推行这一政策。
《商君书》:“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兔除本人徭役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全家罚为官奴 )。”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重农抑商。
在当时有一定合理性,因为当时处于封建社会初期, 需要发展农业以巩固经济基础。
2、目的 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 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 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违者死无 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两朝对海外贸易的相似政策。
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贵。
4、评价: 积极: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
消极:
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了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 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抑商”思想 “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苟能 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商君书• 外内第二十二》 “抑商”政策的实质: 绝非不准商人从事商业交易活动; 堵塞商人生财之道; 重征商税; 稳定农业生产秩序。 抑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农业的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力 较低时是有必要的。社会越发展,抑商的消极作用越 大。
2、(2010·浙江文综·1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 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 “(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 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 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3、(2011·上海单科·1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 “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 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 济活动是( )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江苏考题 1、(2011·江苏单科·1)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 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 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2、(2018 ·江苏卷· 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 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 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 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人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B
A
11、(2011·福建文综·15)《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 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 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 倾向(2012·全国大纲卷·14)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 12、(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 ,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 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 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 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C
14、(2010·海南单科·26)(1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 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 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 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 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 以偿商人。 (太祖)赦中书省曰:“朕初以边戍馈饷势民,命商人纳粟,以 浙淮盐偻之,盖欲足军食而省民力也。令既数年所输甚薄,军饷 不供,岂盐价太重。商人无所利而然欤?尔中书其议减盐价,俾 输粟于西河、梅川,庶粮饷可给而内地之民省挽运之劳。”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太祖对商人的态度。(4分)
(1)概念解读 重农:农业是古代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在农业社会中 必然是重农的。中国从先秦到鸦片战争时重农思想都占统 治地位。 重农抑商:在战国初年以前,工商业的发展还没有使人们 感到对农业有不利的影响,因此还没有出现抑商思想。战 国中期以后,有些思想家认为工商业的发展会造成农民的 不安心农业,产生了抑商思想。抑商并不是不要商,只是 要抑制商业的过分发展。 本末:经济部门的本末划分开始于战国中期,本指农业, 末起初指奢侈品和游食。战国末年韩非将末扩大到整个工 商业。汉武帝时以工商为末成了流行观点。但以后仍偶而 有以奢侈品和游食为末的。在末指工商业时,重农抑商亦 称重本抑末。
C
B
9、(2012·福建文综卷·1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 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 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 其业而安其富, 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2011·海南单科·2)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10、 “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 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 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 ) 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
古代中国的经济
四、主要经济政策
2018年江苏考纲要求: 1、重农抑商; 2、“海禁”与“闭关锁国”。
基础知识
一、“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重视农业(本)而限制打击工商业(末) 的经济政策。 2、时间:战国商鞅变法实行,为历朝沿用; 3、目的:保护小农经济;安定人心;巩固封建统治。 4、影响: (1)稳定小农经济,安定人心,巩固政权; (2)压抑社会经济活力,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D
D
13、(2013·浙江文综·16)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 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 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 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A
D
D
7、(2013·广东文综·1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 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 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8、(2012·全国大纲卷·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 可厚给财物,必不 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 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 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
C
C
其他省区考题
1、(2012·海南单科卷·26)(12分)根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 知 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 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 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 “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 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 策的背景。(4分) (1)背景: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 续对抗 ;倭寇侵 扰,海 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自然经济,统治者(朱元璋) 对海外诸国的轻视。(4分)
(2)“重农”思想 “民之生,度而取长,称而取重,权而取利。明君慎观二 者,则国治可立,而民能可得。……故圣人之治也,多 禁以止能,任力以穷诈。两者偏(遍)用,则境内之民 壹。民壹则农,农则朴,朴则安居而恶出。” ——《商君书 • 算地第六》 “重农”思想的实质: 满足国家政权积累财富的需要; 强化国家统治基础; 稳定国家统治 外洋番 人贸易
松弛
海禁
嘉靖时:厉 行海禁,防 倭寇之患
开禁
1、明朝
洪武后: 严禁与渐 松弛,郑 和下西洋 为高潮
万历时:始 开海禁,允 许海外贸易
2、清朝 设关
台湾统一: 始设四海关 通商贸易
海禁
清初:隔离抗 清武装,内迁 沿海居民
闭关
乾陵中期:实 行闭关,仅留 广州通商
1、含义: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对外贸易由官方主持:郑和下西洋;清十三行) 2、原因:自然经济是根源、防范自卫的产物、自大心理 的反映; 3、具体内容:限制通商口岸;实行洋行制度;限制外国 人的居住和行动;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限制和拒 绝通使;歧视出海华商;限制商船规模;实施迁海令。 4、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5、影响:一定程度上抵御西方侵略;导致中国落后。 (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 萌芽成长;使中国与世隔绝;妨碍正常交流,阻碍科技、 文化发展;抑制商品经济及民手工业发展;扩大中国与世 界的经济差距,延缓现代化进程。)
C
C
C
4、(2012·北京文综·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 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 为商人( )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 5、(2013·山东文综·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 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6、(2010·四川文综·16)“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 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4)反“抑商”思想 反抑商:即反对实行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产生抑商 思想以后,有少数思想家比较重视商业的作用,反对 实行抑商的政策。有的学者把这种思想称为“重商”。 考虑到中国古代没有人将商业放到比农业更重要的地 位,故我们称之为“反抑商”。中国真正的重商思想 产生于鸦片战争以后。
二、“海禁”与“闭关锁国”
材料二 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 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 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 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 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 禁则商转而为寇”。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 “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 适市”“闽人以其地近, 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 律宾)者甚众。学者 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 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 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8分) (2)原因:敌对势力消亡; 影响沿海百姓生计;严禁政策已 不合时宜。 影响:开禁促成 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 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制度变革。(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