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名词解释_自己整理的_

合集下载

化学的名词解释

化学的名词解释

化学的名词解释
1.原子: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2. 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组成的化学物质。

它们通过共享电子而相互结合。

3. 元素: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不能被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

4.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组成的纯物质。

化合物的性质与它的成分不同。

5. 催化剂:催化剂是一个物质,它可以改变反应的速率而不参与反应本身。

6.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7. 酸:酸是一种能够释放出氢离子的化学物质。

它们通常呈现酸性,会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8. 碱:碱是一种能够释放出氢氧离子的化学物质。

它们通常呈现碱性,会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9. pH值:pH值是一种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度的量值。

它的取值范围为0-14,数值越小表示酸性越强,数值越大表示碱性越强。

10. 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指一个化学物质的质量与它的摩尔数的比值。

它的单位是克/摩尔。

- 1 -。

化工名词解释

化工名词解释

化工基础名词解释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

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

温度没有高极点,只有理论低极点“绝对零度”。

“绝对零度”是无法通过有限步骤达到的。

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摄氏温标(°C)、华氏温标(°F)、热力学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

绝对温度=摄氏度+273.150℃对应绝对温度是273.15 ℃,100 ℃对应为373.15 ℃。

T ℉= 1.8t℃+ 32 (t为摄氏温度数,T为华氏温度数)。

0°F相当于-17.78 ℃,100°F相当于摄氏温度37.78 ℃。

2、压力:流体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流体的静压强,简称压强,习惯上又称压力。

在静止流体中,作用于某点不同方向上的压力在数值上均相同。

在SI单位制中,压力的单位是N/㎡,称为帕斯卡,以Pa表示。

标准大气压有如下换算关系:1atm=1.013×105Pa=760mmHg=10.33mH2O表压=绝对压力-大气压力真空度=大气压力-绝对压力3、密度:单位体积流体的质量,称为流体的密度,其表达式为ρ=vm式中ρ-流体的密度,kg/m3m-流体的质量,kgv-流体的体积,m3对于气体,当压力不太高、温度不太低时,可按理想气体处理,则pMρ=RT式中p-气体的绝度压力,Pa M-气体的摩尔质量,kg/mol T-热力学温度,K R-摩尔气体常数,其值为8.314J/(mol.K)4、比重:物体的密度与4℃纯水的密度的比值,称为比重。

5、比热容:比热容又称比热容量,简称比热。

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即使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的吸收或释放的内能。

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热性质的物理量。

通常用符号c表示。

其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J /(kg·K) 或J/(kg·℃),J是指焦耳,K是指热力学温标,与摄氏度℃相等),即令1千克的物质的温度上升(或下降)1摄氏度所需的能量。

化学名词解释(自己整理的)

化学名词解释(自己整理的)

1.盖斯俄国化学家1836年经过许多次实验,他总结出一条规律:在任何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量,不论该反应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步进行的,其总热量变化是相同的,1860年以热的加和性守恒定律形式发表。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盖斯定律。

盖斯定律是断定能量守恒的先驱,也是化学热力学的基础。

我们常称盖斯是热化学的奠基人。

2.勒·夏特列/勒·夏特利埃(Le Chatelier,Henri Louis),法国化学家。

对热学的研究很自然将他引导到热力学的领域中去,使他得以在1888年宣布了一条他因而遐迩闻名的定律,那就是至今仍称为的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3.阿伏加德罗(Ameldeo Avogadro,1776~1856)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

第一个认识到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

4.德米特里·门捷列夫,19世纪俄国化学家,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就此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份元素周期表。

5.1962年,巴特利特在研究无机氟化物时,发现强氧化性的六氟化铂可将O2氧化为O2+。

由于O2到O2+的电离能(1165 kJ mol)与Xe到Xe的电离能相差不大(1170 kJ mol),因此他尝试用PtF6氧化Xe。

结果反应得到了橙黄色的固体。

巴特利特认为它是六氟合铂酸氙(Xe[PtF6])。

这是第一个制得的稀有气体化合物。

后期的实验证明该化合物化学式并非如此简单,包括XeFPtF6和XeFPt2F11。

6.吉尔伯特·路易斯(GilbertNewtonLewis,1875—1946年)美国化学家。

1916年,路易斯和柯塞尔同时研究原子价的电子理论。

柯塞尔主要研究电价键理论。

路易斯主要研究共价键理论,该理论认为,两个(或多个)原子可以相互“共有”一对或多对电子,以便达成惰性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而形成共价键。

路易斯提出的共价键的电子理论,基本上解释了共价键的饱和性,明确了共价键的特点。

化学常用名词解释

化学常用名词解释

化学常用名词解释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

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N2 O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如CO2 KClO3 SO2 等。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名词解释完美整理版

化学名词解释完美整理版

化学名词解释完美整理版
化学名词是化学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通过解释这些名词
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下面是一份完美整理的化学名
词解释。

1. 原子:构成化学元素的最小单位,具有元素特性。

2.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稳定结构。

3.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4. 化合物: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元素以化学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

5. 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转化,原有物质消耗并生成新的物质。

6.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7. 酸:具有给出氢离子(H+)能力的物质。

8. 碱:具有接受氢离子(H+)能力的物质。

9.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过程,包括氧化(失去电子)和
还原(获得电子)两个反应。

10. 反应速率:反应物消耗或产物生成的速度。

11. 平衡态:反应物和产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的状态。

12. 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与其摩尔数的比值。

13. 摩尔比例:反应物之间的摩尔数比值。

14. 电离:溶解在水中的化合物分解为离子的过程。

15. 阴离子:带有负电荷的离子。

16. 阳离子:带有正电荷的离子。

17. 反应热: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18.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

19. 化学键:原子间形成的电子共享或电子转移的连接。

20. 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同一元素。

以上是一份完美整理的化学名词解释,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1 名词解释(自己整理)

1  名词解释(自己整理)

名词解释克拉克值:指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常用单位有%,ppm,ppb,ppt)。

地球化学体系:根据研究需要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特定的物质区域)看作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每个地球化学体系都有一定的空间,都处于特定的物理化学状态(T、P等),并且有一定的时间连续。

元素丰度:将元素在宇宙体或者较大的地球化学体系中的平均含量称之为丰度。

大陆地壳:地表向下到莫霍面,厚度变化在5-80km,分为上部由沉积岩和花岗岩组成的硅铝层,下部由相当于玄武岩、辉长岩或麻粒岩等组成的硅镁层两部分组成。

类质同象:某种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被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原子、离子、络离子或分子)所占据而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改变,晶格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离子正负电荷的平衡保持不变或相近的现象。

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

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当体系与环境处于不平衡条件时,元素将从一种赋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赋存状态,并伴随着元素组合和分布上的变化及空间上的位移,以达到与新环境条件的平衡,该过程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共同离子效应:在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同离子的易溶化合物时,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的多相平衡将发生移动,原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度将降低。

水-岩化学作用:由于地壳上部与水圈直接接触,两者之间发生的化学作用统称为水-岩化学作用。

水-岩化学作用是地表条件下范围广泛和极为活跃化学作用,对地表系统元素的组成、演化及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水-岩化学作用主要发生在地壳上部,可一直延伸到上地幔。

盐效应:当溶液中存在易溶盐类时,溶液的盐度对元素的溶解度有影响。

溶液中易溶电解质的浓度增大,导致其它化合物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称为盐效应。

共同离子效应:当在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与该化合物具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化合物时,原难容化合物的溶解度将会降低,称为—。

总分配系数(D i):为了解微量元素在岩石与熔体间的分配行为,需计算微量元素在由不同矿物组成的岩石和熔体间的总分配系数。

化学名词解释(自己整理的)

化学名词解释(自己整理的)

1.盖斯俄国化学家1836年经过许多次实验,他总结出一条规律:在任何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量,不论该反应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步进行的,其总热量变化是相同的,1860年以热的加和性守恒定律形式发表。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盖斯定律。

盖斯定律是断定能量守恒的先驱,也是化学热力学的基础。

我们常称盖斯是热化学的奠基人。

2.勒·夏特列/勒·夏特利埃(Le Chatelier,Henri Louis),法国化学家。

对热学的研究很自然将他引导到热力学的领域中去,使他得以在1888年宣布了一条他因而遐迩闻名的定律,那就是至今仍称为的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3.阿伏加德罗(Ameldeo Avogadro,1776~1856)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

第一个认识到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

4.德米特里·门捷列夫,19世纪俄国化学家,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就此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份元素周期表。

5.1962年,巴特利特在研究无机氟化物时,发现强氧化性的六氟化铂可将O2氧化为O2+。

由于O2到O2+的电离能(1165 kJ mol)与Xe到Xe的电离能相差不大(1170 kJ mol),因此他尝试用PtF6氧化Xe。

结果反应得到了橙黄色的固体。

巴特利特认为它是六氟合铂酸氙(Xe[PtF6])。

这是第一个制得的稀有气体化合物。

后期的实验证明该化合物化学式并非如此简单,包括XeFPtF6和XeFPt2F11。

6.吉尔伯特·路易斯(GilbertNewtonLewis,1875—1946年)美国化学家。

1916年,路易斯和柯塞尔同时研究原子价的电子理论。

柯塞尔主要研究电价键理论。

路易斯主要研究共价键理论,该理论认为,两个(或多个)原子可以相互“共有”一对或多对电子,以便达成惰性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而形成共价键。

路易斯提出的共价键的电子理论,基本上解释了共价键的饱和性,明确了共价键的特点。

物理化学名词解释归纳

物理化学名词解释归纳

一.名词解释1.离子迁移数:是指在一电解质溶液中各种离子的导电份额或者导电百分数。

2.独立组分数:用以确定平衡体系中所有各相组成所需的独立物质的最少数目称为独立组分数。

3.摩尔燃烧焓:是指1mol有机化合物在指定温度标准大气压下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产物时的反应热。

4.等电点:蛋白质所带的正负电荷数相等即净电荷为0时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5.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区自发向低浓度区迁移,使其分布趋向均匀的过程称为扩散。

6.对峙反应:也称可逆反应,是指在正方向和逆方向上可以同时进行的反应,且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可相比拟。

7.可逆过程:是指系统内部及系统与环境之间每一瞬间都接近于平衡态的过程。

8.摩尔电导率:表示在两个相距1m的平行电极间,1mol电解质溶液所具有的电导。

9.HLB值:即亲水亲油平衡值,用来表示表面活性物质的亲水性和亲油性的相对强弱。

10.乳状液转型:是指在外界某种因素的作用下,乳状液由O/W型变成W/O型,或者由W/O型变成O/W 型的过程。

11原子发射光谱:是指由物质内部运动的原子和分子受到外界能量后而得到的光谱。

12.自由度:在不引起旧相消失和新相生成的前提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的独立变量如浓度温度压力的数目称为自由度。

13.离子选择电极:是指具有离子感应膜,可以把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活度转换成相应电势的电极,它是某离子的指示电极。

14.负吸附: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溶质的加入儿升高,表面过剩为负,称为负吸附。

15.吸附平衡:当气体分子在吸附剂表面聚集与逃离吸附剂表面两个过程的速率相等时,体系达到平衡,称为吸附平衡。

16.乳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液体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于另一种与其互不相容的液体中形成的多相分散体系。

二.简答题1.简述可逆过程的特点.(1)可逆过程是由一连串无限接近平衡态额微小变化组成,因变化的动力和阻力相差为一无穷小量,因而过程进行得无限缓慢。

(2)若循原过程相反的方向无限缓慢变化,可使体系与环境同时恢复原状。

化学的专用名词解释

化学的专用名词解释

化学的专用名词解释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转化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专用名词,这些名词有助于我们理解化学世界中的现象和过程。

本文将对一些化学的专用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元素(Element)元素是指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的物质单位。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每个元素都有独特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和化学性质。

常见的元素有氧、氢、碳、氮等。

化合物(Compound)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的原子相互结合形成的纯物质。

化合物的性质和组成元素有关,其成分比例是以简单整数比例如H₂O(水),其中氢和氧的原子比为2:1。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分解或者合成。

化学反应(Chemical Reaction)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通过打破原有化学键的方式,重新排列成新的化学键,形成产物。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等。

常见的化学反应有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

离子(Ion)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其中带正电的离子被称为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被称为阴离子。

离子是由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的,可以通过离子键相互结合形成离子化合物。

离子在溶液中会产生电解质的属性。

原子(Atom)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由一种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粒子组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原子的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原子序数,也决定了元素的特性。

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产物都是由原子组成。

分子(Molecule)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结合而成的粒子。

分子是物质的结构单位,可以是单原子分子(如惰性气体氦)或多原子分子(如水分子H₂O)。

分子的构成元素和电子的共享方式决定了分子的化学性质。

化学键(Chemical Bond)化学键是使原子或离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化合物的力。

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一、化合物类名无机酸酯:醇与含氧无机酸反应失去一分子水后的生成物称为无机酸酯。

双烯烃:碳碳双键数目最少的多烯烃是二烯烃或称双烯烃。

可分为三类:两个双键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二烯烃称为累积二烯烃,两个双键被两个或两个以上单键隔开的二烯烃称为孤立二烯烃,两个双键被一个单键隔开的二烯烃称为共轭二烯烃。

内酯:分子内的羧基和羟基失水形成的产物称为内酯。

内酰胺:分子内的羧基和胺(氨)基失水的产物称为内酰胺。

四级铵碱:四级铵盐在强碱(KOH,NaOH)作用下生成的产物称为四级铵碱。

生物碱:从动植物体内得到的一类有强烈生理效能的含氮有机化合物。

游离生物碱绝大多数是固体,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天然的生物碱多半是有左旋光的手性化合物。

半缩醛或半缩酮:醇具有亲核性,在酸性催化剂如对甲苯磺酸、氯化氢的作用下,很容易和醛酮发生亲核加成,一分子醛或酮和一分子醇加成的生成物称为半缩醛或半缩酮。

有机化合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以外的含碳化合物。

多肽: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氨基通过失水反应,形成一个酰氨键,新生成的化合物称为肽,肽分子中的酰氨键叫做肽键。

二分子氨基酸失水形成的肽叫二肽,多个氨基酸失水形成的肽叫多肽。

杂环化合物:在有机化学中,将非碳原子统称为杂原子,最常见的杂原子是氮原子、硫原子和氧原子。

环上含有杂原子的有机物称为杂环化合物。

分为两类,具有脂肪族性质特征的称为脂杂环化合物,具有芳香特性的称为芳杂环化合物。

因为前者常常与脂肪族化合物合在一起学习,所以平时说的杂环化合物实际指的是芳杂环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是数目最庞大的一类有机物。

多环烷烃:含有两个或多个环的环烷烃称为多环烷烃。

共轭烯烃:单双键交替出现的体系称为共轭体系,含共轭体系的多烯烃称为共轭烯烃。

纤维二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通过1,4 两位上的羟基失水而来的,纤维二糖是B-糖苷。

纤维素:由多个纤维二糖聚合而成的大分子。

多稀烃:含有多于一个碳碳双键的烯烃称为多稀烃。

化学名词解释

化学名词解释

化学名词解释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3、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4、纯净物——凡含有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的物质。

5、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混杂在一起形成的物质。

6、化学变化——物质在发生变化时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做化学反应。

7、酸——能在水中电离释放出阳离子且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8、碱——能在水中电离释放出阴离子且全部是氢阳根离子的化合物。

9、盐——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10、摩尔浓度——1升溶液中含有溶质的摩尔数。

11、电解质——化学上把溶于水后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叫电解质。

12、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13、硬度——指水中某些易于形成沉淀的金属离子,通常指钙镁离子含量14、酸度——水中含有能接受氢阳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的总和。

15、碱度——表示水中氢阳根、碳酸根、重碳酸根及其他一些弱酸盐类的总和。

16、指示剂——滴定分析中,通过改变颜色指示化学计量点的试剂。

17、滴定终点——在滴定分析中,指示剂变色点称为滴定终点。

18、标准溶液——在分析中,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

19、掩蔽剂——一种能与干扰离子起作用而不影响试验结果的试剂。

20、生水——未经任何处理的天然水(江、河、湖、地下水等)。

21、碱性水——其特征是碱度大于硬度的水。

22、锅炉补给水——生水经各种方法净化处理后,用来补充热力发电厂汽水损失的水。

23、给水——送进锅炉的水。

24、炉水——在锅炉本体的蒸发系统中流动的水。

25、凝结水——在汽轮机中作功后的蒸汽冷凝成的水。

26、冷却水——用作冷却介质的水。

27、疏水——指各种蒸汽管道和用汽设备中的蒸汽凝结水。

28、PH——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29、Pna——钠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30、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树脂在实际条件下对离子的交换吸附能力。

31、树脂的再生——使实效树脂恢复其对离子的交换吸附能力的操作。

第一章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构造式—表达原子的结合方式和次序的式子例如:CH3CH2CH2CH32.构型式—表达原子的空间连接方式和次序的式子例如:C CHCH3 HH3C3.构象式—表达未连接原子的空间相对位置的式子4.分子式—表示分子中所含的各种原子的数量5.最低系列原则—是指碳链以不同方向编号,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编号系列,比较各系列不同位次,最先遇到的位次最小者,定为“最低系列”6.顺式\反式—两个相同或相似的基团处于双键的同侧叫做顺式,反之叫反式。

7.顺反异构现象—由于双键碳原子连接不通基团而形成的异构现象叫做顺反异构现象。

形成的同分异构体叫做顺反异构体。

8.顺反命名法—当烯烃双键的两个碳原子分别连有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并且两个双键碳原子或基团有一对或两对相同时,可采用顺反命名法。

两个相同基团位于双键同侧的叫做顺式,反之叫做反式。

例如:C CCH3H3CH H顺-2-丁烯C CCH3H3CHH反-2-丁烯9.Z、E命名法—如果两个碳原子上各自所连的优先基团处于双键的同侧,称为“Z”式构型,处于异侧的称为“E”式构型。

例如:C CC2H5CH3H3CH(Z)-3-甲基-2-戊烯10.多环烃—脂环烃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碳环的化合物. 11.环烯烃—环上有双键的脂环烃例如:环戊烯12.桥环化合物—多环烃中共用两个碳原子的双环化合物例如: CH 3CH 37,7-二甲基双环[4.1.0]庚烷13. 螺环化合物—多环烃中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双环化合物 例如: 螺[4,5]癸烷14. 桥头碳—桥环化合物中各桥共用的两个碳原子15. 螺原子—螺环化合物中两环共用的碳原子16.单环芳烃—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的芳烃 例如:CH (CH 3)2异丙苯17. 多环芳烃—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芳环的烃例如:联苯18. 酚—羟基直接连在芳环上的化合物 例如:OH苯酚19.羧酸衍生物—羧基中的羟基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

大学化学名词解释重点

大学化学名词解释重点

大学化学名词解释重点
1.药物化学:关于药物的发现发展和确证,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作用方式的一门学科。

2.化学药物:一类既具有药物功效,同时又有确切化学结构的物质。

3.药物:对疾病具有预防治疗和诊断作用或用以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4.靶分子优化:确定了所研究的靶分子后,对该靶分子的结构以及配机结合的部位结合强度以及所产生的功能等进行的研究。

5.亲和力:配基和酶对受体结合的紧密程度。

6.活性:配基和酶或者受体产生的生化或者生理相应的能力
7.选择性:配机识别所作用靶分子而不和其他靶分子产生相互作用的能力。

8.候选药物:先导化合物经过结构修饰后得到的化合物此类化合物的活性安全性药代动力学性质选择性等并不确定需要经临床研究以确定其性质和修饰方案的化合物。

9.上市药物:指候选药物经过临床试验达到了监管机构的标准并得到监管机构的上市许可的药物。

10.NCE:即新化学实体,可能成为药物的化合物分子。

11.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putscreening,HTS)技术是指以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为基础,以微板形式作为实验工具载体,以自动化操作系统执行试验过程,以灵敏快速的检测仪器采集实验结果数据,以计算机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同一时间对数以千万样品检测,并以相应的数据库支持整体系运转的技术体系。

12.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以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特别是其活性中心的三
维结构为出发点,应用高效计算机技术设计出可与大分子相互识别并较好结合的小分子。

化学名词解释

化学名词解释

1、蒸气压:与液相处于平衡状态的蒸气所具有的压力称为该温度下地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2、液体的沸点: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压时的温度。

3、凝固点:指在一定外压下(一般是101.3kPa)物质的液相与固相具有相同蒸气压,可以平衡共存时的温度。

4、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自动迁移的过程称为扩散。

5、渗透: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自动扩散的过程。

6、渗透压力:为维持只允许溶剂分子通过的膜所隔开的溶液与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而需要的超额压力称为渗透压力。

7、沉淀溶解平衡:在含有难溶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未溶解固体与已溶解的离子之间的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8、缓冲作用:能抵抗外加少量强酸、少量强碱或稍加稀释后仍能保持溶液pH基本不变的作用称为缓冲作用。

9、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的溶液。

10、缓冲容量:单位体积缓冲溶液的pH改变1个单位时,所需加一元强酸或一元强碱的物质的量。

11、状态函数:用于描述和规定体系状态的宏观物理量称为体系的状态函数。

12、反应热:体系在没有非体积功的等温等容或等温等压反应过程中域环境交换的热称为化学反应热,简称反应热。

13、标准摩尔反应焓:在指定温度下,由处于标准态的反应物变成标准态的产物,当反应进度为1mol时体系的焓变。

14、标准摩尔生成焓:在指定温度下,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mol 某物质时的标准摩尔反应焓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15、标准摩尔燃烧焓:在指定温度下,1mol某物质完全燃烧时的标准反应热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16、自发过程:不需要借助外力(不需要环境向体系做非体积功)就能发生的过程。

17、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18、活化能: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用E a表示。

19、质量作用定律:在恒温条件下,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各反应物浓度幂的乘积成正比,浓度幂的指数就是基元反应中反应前面的系数。

20、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组成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物质称为催化剂。

有机化学的名词解释归纳

有机化学的名词解释归纳

有机化学的名词解释归纳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科学领域,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和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一些有机化学的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和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一、碳基元素碳基元素是指化合物中含有碳原子的元素,包括碳、氧、氮、硫、磷等。

碳元素是有机化学的基础,因为它具有四个电子外壳的能力,可以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从而形成复杂的有机分子。

二、共价键共价键是指两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而结合在一起的化学键。

在有机化学中,碳原子通常通过共价键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学键。

共价键的形成决定了一个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性。

三、烷烃烷烃是一类由碳和氢构成的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分子中只含有碳碳单键和碳氢单键。

烷烃通常具有直链、分支链或环状结构,分子式为CnH2n+2,其中n表示碳原子的数量。

四、烯烃烯烃是一类由碳和氢构成的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烯烃分为两类:烯烃和二烯烃。

烯烃的分子式为CnH2n,而二烯烃的分子式为CnH2n-2。

五、芳香烃芳香烃是一类由苯环(含有六个碳原子和三个双键)为基础的有机化合物。

芳香烃的特点是具有特殊的芳香环结构和共轭体系,使得其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反应性。

六、官能团官能团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特殊原子或原子团,它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性。

常见的官能团有羟基(-OH)、醇基(-R-OH)、醚基(-R-O-R')、羰基(-C=O)、羧基(-COOH)、胺基(-NH2)等。

七、立体化学立体化学是研究化合物空间立体结构及其对化学反应和物理性质的影响的学科。

有机化学中,立体化学的概念非常重要。

立体异构体是指在化学式相同、化学键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中的不同排列而导致的不同结构和性质。

八、手性手性是描述分子或物体不对称性的性质。

在有机化学中,手性非常重要,因为手性分子的光学活性和反应性与其对映异构体的不对称性有关。

手性分子有两种对映异构体,分别是左旋体和右旋体,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式和结构式,但无法重叠。

初中化学常见名词解释

初中化学常见名词解释

初中化学常见名词解释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各元素含量顺序:O Si Al Fe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3、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原子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即讲种类,有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即。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联系元素的最小粒子元素=================================原子一类原子的总称4、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示一种元素.B.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的意义:N的意义:化学式1、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意义:(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例如:HO2的意义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价1、O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化合价有变价。

2、化合价的应用: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书写化学式时注意根据化合价的正负,按左正右负氨特殊来书写。

4、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生物化学必考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必考名词解释

1.磷酸二酯键:核酸分子中核苷酸残基之间的磷酸酯键。

2.磷酸单酯键:单核苷酸分子中,核苷的戊糖与磷酸的羟基之间形成的磷酸酯键。

3.核酸一级结构:核苷酸残基在核酸分子中的排列顺序。

4.DNA二级结构:两条DNA单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8.增色效应:当核酸分子加热变性时,其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会急剧增加的现象。

10.分子杂交:当两条不同源的DNA(或RNA)链或DNA链与RNA链之间存在互补顺序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互补配对形成双螺旋分子,这种分子称为杂交分子。

形成杂交分子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11.Tm值:当核酸分子加热变性时,其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急剧增加,当紫外吸收变化达到最大变化的半数值时,此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熔解温度或变性温度,用Tm值表示。

1.构型和构象:构型是指在大分子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中,取代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取向。

构象是指当单键旋转时,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形成不同的空间排列,不同的空间排列称为不同的构象。

4.超二级结构:指二级结构单元β折叠股和α-螺旋股相互聚集形成有规律的更高一级的、但又低于三级结构的结构,被称为超二级结构。

二级结构指多肽链主链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盘旋或折叠,从而形成有规律的构象,如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则卷曲等,这些结构又称为主链构象的结构单元。

维系二级结构的作用力是氢键。

二级结构不涉及氨基酸残基的侧链构象。

5.蛋白质的变性和复性:在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影响下,蛋白质构象发生变化,导致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生物学功能更新换代的过程称为变性。

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蛋白质恢复原来构象、性质和生物学功能的过程称为复性。

11.别构效应:又称变构效应,当某些寡聚蛋白与别构效应剂发生作用时,可通过蛋白质构象的变化改变蛋白的活性,这种改变可以是活性的增加或减少。

协同效应是别构效应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亚基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

它指寡聚蛋白的某一个亚基与配基结合时可改变蛋白质其他亚基的构象,进而改变蛋白质生物活性的过程。

生化名词解释整理

生化名词解释整理

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的等电点(pI):当蛋白质溶液在某一定pH值时,使某特定蛋白质分子上所带正负电荷相等,成为两性离子(2分),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值即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pI)(1分)。

分子伴侣:这是一类可以介导蛋白质正确折叠与装配,但其本身并不构成被介导的蛋白质组成部分的一类蛋白因子,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钟广泛存在。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多肽链内氨基酸残基从N-末端到C-末端的排列顺序及二硫键位置,或称氨基酸序列。

蛋白质二级结构:指多肽链主链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盘旋或折叠,从而形成有规律的构象,如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等,这些结构又称为主链构象的结构单元。

维系二级结构的力是氢键。

二级结构不涉及氨基酸残基的侧链构象。

蛋白质三级结构:指一条多肽链在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及结构域)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盘绕、折叠,从而产生特定的空间结构或者说三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所有原子的空间排布。

维系三级结构的力有疏水作用力、氢键、范德华力、盐健(静电作用力)。

另外二硫键在某些蛋白质中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四级结构:有许多蛋白质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亚基通过一些非共价键结合成为多聚体,这些亚基的结构是可以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四级结构指亚基的种类、数目及各个亚基在寡聚蛋白中的空间排布和亚基之间的相互作用。

维系四级结构的力有疏水作用力、氢键、范德华力、盐键(静电作用力)。

超二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特别是球状蛋白质中,由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即α—螺旋、β—折叠片和β—转角等)彼此相互作用组合在一起,形成有规则、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单元,称超二级结构结构域:结构域指存在于球状蛋白质分子中的两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三维实体,每个有二级结构组合而成,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其间由单肽链连接。

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当受到某些因素影响时,维系天然构象的次级键被破坏,蛋白质失去天然构象,导致生物活性丧失及相关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的过程为变性。

大学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大学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大学有机化学名词解释1.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和反应规律的一门分支学科。

2. 有机物有机物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以及其他在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原子(如氧、氮、硫等)组成的化合物。

有机物在天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和工业应用。

3. 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原子与其他元素(通常为氢、氧、氮、硫等)形成的化学键而构成的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结构和性质,并且在生活和工业中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4. 烃类烃类是一类仅由碳和氢元素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根据其分子结构的不同,烃类可以进一步分为脂烃、烯烃和炔烃等不同类别。

- 脂烃是由碳和氢构成的饱和烃,其中碳原子通过单键连接。

- 烯烃是由碳和氢构成的不饱和烃,其中碳原子之间存在双键。

- 炔烃是由碳和氢构成的不饱和烃,其中碳原子之间存在三键。

5. 功能团功能团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具有一定特殊结构和化学性质的部分。

功能团可以决定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常用于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命名和分类。

常见的功能团包括羟基、醛基、酮基、羧基、酯基、醚基、胺基等。

6. 反应机理反应机理描述了有机反应中化学物质之间的转变和产物生成的步骤和过程。

了解反应机理对于理解有机反应的原理和预测产物具有重要意义。

7. 分子结构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描述了化合物中各个原子的排列方式以及化学键的连接方式。

分子结构对于理解和预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行为至关重要。

8. 碳骨架碳骨架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由碳原子构成的骨架结构。

碳骨架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类型,可以通过修改碳骨架而改变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活性。

以上是有机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希望对您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

化学名词解释大全

化学名词解释大全

化学名词解释大全1. 化学元素- 氢(H):化学元素,原子序数为1,在自然界中以气体形式存在。

它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也是许多化合物的组成部分。

氢(H):化学元素,原子序数为1,在自然界中以气体形式存在。

它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也是许多化合物的组成部分。

- 氧(O):化学元素,原子序数为8,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氧是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形式存在,是许多生物体所需的关键元素。

氧(O):化学元素,原子序数为8,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氧是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形式存在,是许多生物体所需的关键元素。

- 氮(N):化学元素,原子序数为7,是大气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

氮是生命中必需的元素,也是许多化合物的组成部分。

氮(N):化学元素,原子序数为7,是大气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

氮是生命中必需的元素,也是许多化合物的组成部分。

- 碳(C):化学元素,原子序数为6,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碳是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形成了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内的许多生物分子。

碳(C):化学元素,原子序数为6,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碳是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形成了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内的许多生物分子。

2. 化学反应- 氧化反应:化学反应中一个物质与氧气相互作用,产生新的物质和释放能量的过程。

氧化反应:化学反应中一个物质与氧气相互作用,产生新的物质和释放能量的过程。

- 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中一个物质失去氧气或获得氢气,从而减少氧化态的过程。

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中一个物质失去氧气或获得氢气,从而减少氧化态的过程。

- 酸碱中和反应: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过程。

酸碱中和反应: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过程。

3. 化学化合物- 水(H2O):由氢和氧组成的化学物质,它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化合物之一,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水(H2O):由氢和氧组成的化学物质,它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化合物之一,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盖斯俄国化学家 1836年经过许多次实验,他总结出一条规律:在任何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量,不论该反应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步进行的,其总热量变化是相同的,1860年以热的加和性守恒定律形式发表。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盖斯定律。

盖斯定律是断定能量守恒的先驱,也是化学热力学的基础。

我们常称盖斯是热化学的奠基人。

2.勒·夏特列/勒·夏特利埃(Le Chatelier,Henri Louis),法国化学家。

对热学的研究很自然将他引导到热力学的领域中去,使他得以在1888年宣布了一条他因而遐迩闻名的定律,那就是至今仍称为的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3.阿伏加德罗(Ameldeo Avogadro,1776~1856)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

第一个认识到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

4.德米特里·门捷列夫,19世纪俄国化学家,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就此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份元素周期表。

5.1962年,巴特利特在研究无机氟化物时,发现强氧化性的六氟化铂可将O2氧化为O2+。

由于O2到O2+的电离能(1165 kJ mol)与Xe到Xe的电离能相差不大(1170 kJ mol),因此他尝试用PtF6氧化Xe。

结果反应得到了橙黄色的固体。

巴特利特认为它是六氟合铂酸氙(Xe[PtF6])。

这是第一个制得的稀有气体化合物。

后期的实验证明该化合物化学式并非如此简单,包括XeFPtF6和XeFPt2F11。

6.吉尔伯特·路易斯(GilbertNewtonLewis,1875—1946年)美国化学家。

1916年,路易斯和柯塞尔同时研究原子价的电子理论。

柯塞尔主要研究电价键理论。

路易斯主要研究共价键理论,该理论认为,两个(或多个)原子可以相互“共有”一对或多对电子,以便达成惰性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而形成共价键。

路易斯提出的共价键的电子理论,基本上解释了共价键的饱和性,明确了共价键的特点。

共价键理论和电价键理论的建立,使得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应用的两元素间的短线(即表示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或称“化学亲和力”)开始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但还没解决共价键的本性问题。

7.鲍林(1901.2.28—1994.8.19)是著名的量子化学家鲍林对化学键本质的研究,引申出了广泛使用的杂化轨道概念。

杂化轨道理论认为,在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中,原子轨道自身回重新组合,形成杂化轨道,以获得最佳的成键效果。

根据杂化轨道理论,饱和碳原子的四个价层电子轨道,即一个2S轨道和三个2P轨道喙线性组合成四个完全对等的sp3杂化轨道,量子力学计算显示这四个杂化轨道在空间上形成正四面体,从而成功的解释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现代价键理论,VB法)鲍林于1932年首先提出了用以描述原子核对电子吸引能力的电负性概念,并且提出了定量衡量原子电负性的计算公式。

8.弗里德里希·洪特(Friedrich Hund,1896年2月4日—1997年3月31日),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自旋平行的电子数目最多时,原子的能量最低。

所以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电子尽可能自旋平行地多占不同的轨道。

例如碳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按能量最低原理和泡利不相容原理,首先有2个电子排布到第一层的1s轨道中,另外2个电子填入第二层的2s轨道中,剩余2个电子排布在2个p轨道上,具有相同的自旋方向,而不是两个电子集中在一个p轨道,自旋方向相反。

9.分子轨道理论(MO理论)是处理双原子分子及多原子分子结构的一种有效的近似方法,是化学键理论的重要内容。

它与价键理论不同,后者着重于用原子轨道的重组杂化成键来理解化学,而前者则注重于分子轨道的认知,即认为分子中的电子围绕整个分子运动。

1932年,美国化学家慕利肯和德国化学家洪特提出了一种新的共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molecular orbital theory),即MO法。

该理论注意了分子的整体性,因此较好地说明了多原子分子的结构。

目前,该理论在现代共价键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0.约翰尼斯·迪德里克·范·德·瓦耳斯(范德华)确立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和分子间范德华力11.德国物理化学家、合成氨的发明者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

12.瑞士化学家米勒(Paul Hermann Müller)首推DDT为实验样品13.维勒(FriedrichWöhler1800—1882)德国化学家。

主要从事有机合成和无机物研究。

1828年他发表了“论尿素的人工制成”一文,引起了化学界的震动。

这被认为是第一次人工合成有机物,对当时流行的生命力学说是巨大的冲击,并开创了有机合成的新时代。

他还曾研究苦杏仁油,发现了氢醌、尿酸,可卡因等。

在无机化学领域,他也有不少贡献。

1827年和1828年发现了铝和铍两种元素。

对硼、钛、硅的化合物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发现了硅的氢化物。

14.琼斯·雅可比·贝采里乌斯(Jons Jakob Berzelius)瑞典化学家、伯爵,现代化学命名体系的建立者、硅、硒、钍和铈元素的发现者,被称为有机化学之父。

15.尤斯图斯·冯· 李比希德国化学家他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农业和生物化学,他创立了有机化学。

因此被称为“化学之父”。

发现了同分异构现象1829年发现并分析马尿酸;1831年发现并制得氯仿和氯醛;1832年与F.维勒共同发现安息香基并提出基团理论,为有机结构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1839年提出多元酸理论。

16.荷兰化学家范特霍夫开创了以有机化合物为研究对象的立体化学(碳原子成键),在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和渗透压方面取得了骄人的研究成果。

17.勒贝尔(Le Bel,Joseph Achille)法国化学家。

1874年,他比范特霍夫早两个月,完全独立地宣布了旋光性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理论。

虽然他的分析不象范特霍夫那样非常精细,但是照例是要让他分享同等的荣誉的。

1891年他曾试图证实氮原子键的空间配置也能产生旋光性。

虽则勒贝尔的这一想法是正确的,但他的论证是错误的。

这一任务只好留待波普来完成了。

18.马尔科夫尼科夫(Markovnidov , Vladimir Vasilevich)俄国化学家。

指出了氯原子和溴原子与含双键碳链的连接特点。

这一特点的成因是半个世纪后泡令由共振说解释清楚的,不过,人们现在仍称这种加成过程遵从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

(马氏规则)他对于凯库勒的有机分子机构学说很有兴趣,并使之有了一个重大发展。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碳原子只能形成六碳环。

诚然,六碳环最稳定,也最容易生成,但马尔科夫尼科夫证明这并不是唯一的可能。

1879年,他制成了四碳环化合物;1889年,他又实现了七碳环化合物。

19.凯库勒(1829 — 1896 年 ), 德国化学家。

首次把原子价的概念从平面推向三维空间。

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

在梦中发现了苯的结构简式,被称为一大美谈。

凯库勒式:苯环单双键交替。

20.格利雅(1871~1935)法国化学家。

于1901年研究用镁进行缩合反应,发现烷基卤化物易溶于醚类溶剂,与镁反应生成烷基氯化镁(即格氏试剂)。

还对铝、汞有机化合物及萜类化合物均进行过广泛的研究。

他还研究过羰基缩合反应和烃类的裂化、加氢、脱氢等反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研究过光气和芥子气等毒气。

21.詹姆斯·沃森(1928~ ) Watson,James Dewey 与 弗朗西斯·哈里·康普顿·克里克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 合作,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学说。

这个学说不但阐明了DNA 的基本结构,并且为一个DNA分子如何复制成两个结构相同DNA分子以及DNA怎样传递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提供了合理的说明。

它被认为是生物科学中具有革命性的发现,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之一。

22.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0.21-1896.12.10)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

研究最多的是硝化甘油。

23.卡尔·威尔海姆·舍勒(Carl Wilhelm Scheele) 是瑞典著名化学家,氧气的发现人之一,同时对氯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多种气体,都有深入的研究。

首先通过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取了黄绿色气体。

24.戴维确认氯气由一种元素组成。

25.Svante August Arrhenius(1859一1927)斯范特·奥古斯特·阿累尼乌斯(也译作阿伦尼乌斯)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位著名的化学家,又是一位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

阿累尼乌斯刻苦钻研,具有很强的实验能力。

1883年5月,他提出了电离理论的基本观点:“由于水的作用,电解质在溶液中具有两种不同的形态,非活性的分子形态,活性的离子形态。

溶液稀释时,活性形态的数量增加,所以溶液导电性增大”。

阿累尼乌斯同时提出了酸、碱的定义;解释了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提出活化能的概念及与反应热的关系等。

1.中文名称:分光光度计英文名称:spectrophotometer定义1:利用单色仪或特殊光源提供的特定波长的单色光通过标样和被分析样品,比较两者的光强度来分析物质成分的光谱仪器。

定义2:带有可调节选择入射光波长单色光器的光度计。

可以分析溶液的吸收光谱(对不同波长入射光的吸收情况)而进行定性分析,也可以固定入射光波长去测量吸光度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依使用的波长不同,有可见、紫外、红外分光光度计等。

定义3:带有可调节选择入射光波长单色光器的光度计。

可以分析溶液的吸收光谱(对不同波长入射光的吸收情况)而进行定性分析,也可以固定入射光波长去测量吸光度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依使用的波长不同,有可见、紫外、红外分光光度计等。

2.红外光谱仪的广泛应用进行化合物的鉴定进行未知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进行化合物的定量分析进行化学反应动力学、晶变、相变、材料拉伸与结构的瞬变关系研究工业流程与大气污染的连续检测在煤炭行业对游离二氧化硅的监测卫生检疫,制药,食品,环保,公安,石油,化工,光学镀膜,光通信,材料科学等诸多领域珠宝行业的检测水晶石英羟基的测量聚合物的成分分析药物分析3.电子显微镜: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常用于观察那些用普通显微镜所不能分辨的细微物质结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固体表面的形貌,也能与X射线衍射仪或电子能谱仪相结合,构成电子微探针,用于物质成分分析;发射式电子显微镜用于自发射电子表面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