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统计数据
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

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1. 引言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旨在对我国科技领域的进展和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
本文将根据最新数据和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我国科技进步的现状、趋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科技进步概述2.1 科技进步的重要性科技进步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能够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还能够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和社会进步。
2.2 我国科技进步的成就近年来,我国科技实力不断提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技成果和突破。
比如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我国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2.3 科技进步面临的挑战然而,科技进步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技术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还有待加强等。
3. 科技进步的主要领域3.1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我国在互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3.2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我国在基因工程、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投入和研发不断增加,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和成果。
3.3 新材料新材料是重要的科技创新领域之一。
我国在纳米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4. 科技进步的政策和措施4.1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和人才。
4.2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政府和企业应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建立更加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4.3 加强科技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政府应加强对科技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推动科技资源的流动和交流,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
5. 结论科技进步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旨在全面评估我国科技进步的现状和趋势,为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科技发展现状、战略及主要政策

中国科技发展现状、战略及主要政策国家计委规划司、科技司产业技术政策课题组1998年3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进展的首要推动力量。
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已成为其国际地位和在国际竞争中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面向2 1世纪的中国,如何大幅度提升社会生产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确保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大力进展科学技术、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立足现实国情,适时制订和调整科技进展战略和政策将是关键所在。
一、中国科技进展的环境(一)世界科学技术的进展趋势从世界经济增长周期与科技进步浪潮的有关性看,90年代世界经济进展处于低速徘徊时期,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有所降低,表明世界科技进展还没有产生新的重大突破,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尚在酝酿之中,估量到下世纪初,世界科技进展的总体趋势,仍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深入,仍将以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技进展和创新为核心。
值得注意是:这些高技术及其产业的进展仍旧方兴未艾,日新月异,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明显缩短,传统观念上的研究、应用开发及生产间的界限愈加模糊,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
如微电子技术的进展极为迅速,技术剔除率高,产品更新换代快,在运算机领域中每六个月甚至更短的周期内就有新产品咨询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进展,学科间的交叉日益突出,技术领域的创新更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及阻碍。
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差不多不再将科技项目按基础、应用和开发三个领域划分,而是按国家的战略需要划分为若干重大项目推动科技进步,以更便于调动和发挥一个国家的整体的综合优势。
此外,国际间的科技合作也进一步得到加大。
鉴于高技术进展具有高效益、高风险和高耗资的特点,走国际合作之路已被纳入各国政府和企业界进展高技术的战略规划,如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欧共体12国参加的国际空间站打算,以及美国、欧洲同俄罗斯的空间合作。
专门值得一提的是强手之间甚至是国际竞争对手之间也展开了联合和合作,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多家闻名微电子企业携手共同开发新一代动态随机储备芯片,以共担费用、共担风险,成为世界强手既联合又竞争的范例。
2023年科技统计指标

2023年科技统计指标摘要:1.2023 年科技统计指标概述2.科技统计指标中的重要领域3.我国科技创新的成就与挑战4.2023 年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正文:2023 年科技统计指标概述2023 年科技统计指标是对我国科技领域发展情况的全面梳理和总结。
科技统计指标涉及多个领域,如研究与发展(R&D)投入、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等,对于分析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文将重点分析2023 年科技统计指标中的重要领域,以及我国科技创新的成就与挑战。
科技统计指标中的重要领域1.R&D 投入:2023 年我国全社会R&D 投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投入强度进一步提高。
数据显示,我国全社会R&D 投入从2012 年的1 万亿元增长到2022 年的3 万亿元,增加了3 倍。
R&D 投入强度从2012 年的1.9% 提高到2022 年的2.6%。
2.科技创新能力:2023 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各项科技创新指标排名上升。
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我国从2012 年的第25 位上升到2022 年的第11 位,成为全球创新型国家之一。
3.科技成果转化:2023 年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技术合同成交额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我国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2 年的4 万亿元增长到2022 年的12 万亿元,增长了3 倍。
我国科技创新的成就与挑战1.成就:2023 年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如在人工智能、5G 通信、高速铁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些成果提升了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挑战:尽管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低等。
2023 年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1.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随着我国R&D 投入的持续增长,科技创新能力将不断提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2中国科技论文统计

2022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摘要:随着我国私家车数量的持续增长,各大城市都出现了交通极度拥堵的情况,城市交通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社会各界也都在为解决交通现状出谋划策。
文章从交通信号灯的控制方面着手,研究和设计了基于PLC的自适应交通灯智能控制系统。
关键词:PLC;交通灯;自适应;智能控制交通灯控制系统是一个具有随机性的复杂系统,他受到车辆、行人、天气等都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想要建立一种固定的数学模型是不大可能的,即使是用现有的数学方法也无法描述其系统特征。
目前国内交通等控制系统主要采取定时切换的控制模式。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私有汽车,到2003年私家车社会保有量达1219万辆,私家车突破千万辆仅用了20年时间,而突破2000万辆仅用了3年时间。
截止到2022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到达2.19亿辆,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1亿大关,占机动车总量的46%。
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以及政府拉动内需各项政策的实施,私家车的拥有量也跟着急剧上升,国内各大中型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的交通系统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虽然各大城市都出台了一系列的限制汽车出行、增加公共交通设施、扩宽新修道路等措施,但依然无法缓解目前的城市交通状况。
交通信号灯定时切换这一种控制模式的局限性也就逐渐凸显出来,因此我们急需一种智能的交通控制系统来缓解交通信号控制的缺陷给本就糟糕的交通系统带来的压力。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研究在国内外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一些发达国家已采用智能方式来控制交通信号灯,其中主要运用的有GPS全球定位系统等。
出于成本、设计便捷性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我们可以考虑在各路口增加传感器探测车辆数量来控制交通信号灯的时长这一设计方案。
1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基于PLC的自适应交通灯智能控制系统主要有车流量检测系统、PLC、控制中控台三大部分组成,其控制结构图如1所示。
1.1系统控制原理车流量检测系统主要负责检查各路口单位时间(60)内通过路口的车辆数量,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PLC;PLC根据车流量检测系统记录的数据,按预先设定的控制规律来控制相应的交通信号灯;中控台主要用来对控制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控制,如自动运行模式、人工干预运行模式等。
2023年科技创新统计数据质量核查自查报告

2023年科技创新统计数据质量核查自查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2023年科技创新统计数据的质量进行核查自查,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报告将分析数据收集、处理和报告的过程,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2. 数据收集在2023年,科技创新统计数据的收集工作涵盖了多个领域和渠道。
主要数据收集方法包括调查问卷、统计报表和相关数据库等。
收集数据的部门和组织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调查,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3. 数据处理收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合理的处理和分析才能生成有用的统计结果。
数据处理过程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验证等步骤。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应确保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准确的算法,以避免数据的错误和偏差。
4. 数据报告科技创新统计数据的报告应该是清晰、准确且易于理解的。
报告内容应包括各项指标和数据的详细说明,同时要确保报告能够与其他相关报表和文档相互印证。
报告的格式和呈现方式应符合规范要求,并尽可能避免引起误解或歧义。
5. 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数据质量核查自查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或潜在的风险。
例如,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存在采样误差或调查问卷的回复错误。
数据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算法错误或数据转换不准确的情况。
数据报告可能存在遗漏或错误的数据解读等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和修正。
6. 改进方案为了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统计数据的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方案。
首先,应加强数据收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调查问卷的设计合理、样本抽样准确。
其次,数据处理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的验证机制,确保算法的正确性和数据转换的准确性。
最后,对数据报告进行多层次的审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7. 结论本报告对2023年科技创新统计数据的质量进行了核查自查,并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通过加强数据收集、处理和报告过程的质量控制,可以提高科技创新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决策者提供更有效的参考依据。
科技强国 相关数据统计表

科技强国相关数据统计表
科技强国相关数据统计表的特点和意义是指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科技领域的发展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以便了解其科技实力和竞争优势。
以下是相关数据统计表的特点和意义:
1.全面性:科技强国相关数据统计表需要包括多个方面的指标,如研发投入、科技产出、科技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发展等。
这些指标的全面性可以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评估科技强国的能力和水平。
2.客观性:数据统计表需要基于真实、准确、可靠的数据来源,以确保数据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这有助于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使统计结果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
3.时效性:科技强国相关数据统计表应及时更新,以反映科技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趋势。
时效性可以帮助国家和企业作出及时的决策和调整,以推动科技发展和提升竞争力。
4.比较性:科技强国相关数据统计表通常会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便了解各方在科技领域的差距和优势。
比较性分析可以为科技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以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5.决策支持:科技强国相关数据统计表为国家、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了决策支持的依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帮助各方认识到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指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
总之,科技强国相关数据统计表的特点和意义在于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全面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科技领域的实力和竞争力,并为科技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依据。
这对于促进科技创新、提高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科技统计年鉴

2023年科技统计年鉴简介本统计年鉴旨在全面记录和分析2023年科技领域的发展情况,为政府决策和科技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科技产业数据统计技术创新与研发- 技术创新投入总额:统计并分析各行业在2023年的技术创新投入总额,并与前几年相比较。
- 研发机构数量与分布:调查研究机构、高等教育机构和企业等研发机构的数量和地理分布情况。
- 主要科技成果:列举和分析2023年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包括专利申请、科研论文发表等。
数字经济与信息技术- 数字经济规模:统计数字经济在2023年的总体规模和增长情况,包括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
- 5G网络建设:调查和分析2023年全国范围内5G网络建设的进展和覆盖率情况。
- 人工智能应用:记录各行业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创新案例和发展趋势。
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发电:统计2023年各种新能源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并分析各种新能源发展的趋势。
- 可再生能源应用:调查和研究可再生能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包括太阳能、风能等。
- 环境保护科技:记录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情况,包括减排技术、废物处理等。
科技政策与法规分析科技政策支持- 政府科技资金投入:统计和分析政府在2023年投入的科技资金总额,以及科技政策的具体支持方向。
- 科技创业政策:调研和解析2023年的科技创业政策内容,并分析对科技创新和创业的影响。
- 人才引进政策:记录和总结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政策措施和效果。
科技法规体系- 知识产权保护:调查和总结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规和实践,包括专利、商标等。
- 数据隐私和信息安全:分析数据隐私和信息安全方面的法规和监管措施,评估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 科技伦理和社会责任:研究科技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法规和规范,促进科技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科技国际合作与竞争科技合作项目-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总结和评价2023年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探讨其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 统计数据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统计数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科技成果转化率指的是科技成果成功转化为生产力的比例,是衡量科技创新成果实际应用和价值的重要指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基于最新的统计数据,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进行分析,以揭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一、总体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已经达到了30,比2010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
这说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在逐年提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仍有较大的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各地区比较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
具体来说,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较高,而西藏、青海、宁夏等相对欠发达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这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需要在政策、资金和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
三、企业贡献从企业角度看,我国的大型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在一项调查中发现,我国500强企业中有70以上的企业参与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而中小企业只占30左右。
鼓励中小企业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了当前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
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科技成果评价奖励、税收优惠政策等,以鼓励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国家还设立了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提供资金和人才支持,为科技成果转化赋能。
五、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
我国加入了多项国际科技合作组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科技领域的合作交流,加速国际化的科技成果转化。
我国与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多项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六、未来展望面对当前的形势,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需要继续加大力度。
2021年高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2021年高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科技研究的不断发展,高校科技统计资料已成为评估和比较不同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
本文将对2021年高校科技统计资料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对数据的深度和广度要求,进行有价值的分析和总结。
二、总体情况根据2021年高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我国高校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加,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
截至2021年底,全国高校科研经费总投入超过5000亿元,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逐步扩大。
各地高校纷纷组织科研团队,加强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三、高校科研水平比较在2021年的高校科技统计资料中,我们发现不同高校的科研水平存在着明显差异。
一些知名高校在科研经费投入和科研成果数量上遥遥领先,而一些地方性高校虽然在科研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方面表现优异。
我们可以看出,高校科研水平除了与投入有一定关系外,还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因素息息相关。
四、影响高校科研的因素2021年的高校科技统计资料还显示,影响高校科研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科研经费、科研政策、学科交叉与融合等。
其中,科研经费投入是保障高校科研活动的重要条件,而科研政策的改革和创新则能够激发高校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
学科交叉与融合也是提升高校科研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将会为科研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带来新的突破。
五、展望与建议在2021年的高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高校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我们应该加大对高校科研的支持力度,在改革科研管理体制的加强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和应用。
高校间的科研合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多学科间的交叉合作将会为全国高校科研带来更多的新思路和新动力。
六、结论2021年高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了我国高校科研水平整体提升的良好态势,但也提示我们要警惕科研投入不足、学科建设不够合理等问题。
只有不断加大对高校科研的支持力度,加强学科间的交叉合作,我们才能更好地提升高校科研水平,为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统计年度总结科技与创新统计数据分析

统计年度总结科技与创新统计数据分析科技与创新统计数据分析年度总结一、综述在过去的一年里,本团队致力于对科技与创新领域的数据进行全面统计和深入分析。
通过采集、整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我们得以深入了解科技与创新领域的发展趋势、产业结构以及创新能力。
本文将对我们在科技与创新统计数据分析领域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就其中一些关键发现进行讨论。
二、产业结构分析通过对科技与创新领域的产业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技术服务、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在过去一年中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
其中,电子信息行业的增速最为显著,它不仅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基础设施。
而在技术服务领域,由于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该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此外,生物医药行业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不仅在国内市场崛起,还在国际市场上开始有所斩获。
三、研发投入分析从研发投入角度来看,过去一年中,我国科技与创新领域的研发投入进一步增加。
我们从数据中发现,各类企业的研发投入支出占比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企业。
这一现象表明,我国企业对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为科技与创新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此外,研发投入的结构也在逐渐优化,越来越多的资金被用于科技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的创新,有助于推动我国科技与创新的整体水平提升。
四、创新能力评估创新能力是科技与创新领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对各地区、各行业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估,我们发现,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在创新能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创新能力仍然较为薄弱。
此外,高新技术企业在创新领域表现出较强的实力,不仅在创新能力指标上占据主导地位,还在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方面积极探索。
然而,鉴于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仍然需要时间,我们建议政府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科技创新政策评价政策支持是推动科技与创新领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目前在科技研究和应用方面的对比数据

目前,我国在科技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许多领域的科研成果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我国在科技研究和应用方面的对比数据进行分析。
一、科研投入我国在科研领域的投入一直位居全球前列。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递增,已经超过了2,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落后。
而且,我国政府和企业对科研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这为科研成果的获得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科研成果我国在科研成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人工智能领域,我国的科研团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人工智能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方面的应用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在航天、新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我国的科研成果也屡获殊荣,不断推动着这些领域的发展。
三、科技应用我国在科技应用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创新应用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我国的互联网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增强,这些都得益于我国在科技领域的创新和应用。
四、国际合作我国在科技研究和应用方面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和企业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各种领域的科研项目,推动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
我国在科技研究和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们需要继续加大科研投入,更加注重基础研究,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使我国在世界科技舞台上展现更加强大的实力。
5. 科研人才队伍我国在科技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成绩得益于庞大的科研人才队伍。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高校科研机构在培养科研人才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不仅如此,我国还吸引了大量海外人才回国发展,他们为我国的科技研究和应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为科研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支持。
然而,我国的科研人才队伍虽然庞大,但在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
6. 科技产业转化科技产业转化是科技研究的重要环节。
中国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08

关闭窗口一、最新科技统计数据(一)科技经费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科技经费支2050.22312.52671.53121.64004.44836.25757.37040出额(亿元)国家财政科575.6703.3816.2944.61095.31334.91688.52050技拨款(亿元)3.6 3.7 3.7 3.8 3.8 3.94.2 4.0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895.71042.51287.6153 9.61966.32450.03003.13664R&D经费(亿元)0.900.95 1.07 1.13 1.23 1.34 1.42 1.49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注:2007年数据均为预计数。
由于财政支出科目发生变化,2007年财政科技拨款的预测值与实际调查结果可能会有较大差距。
(二)科技人员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专业技术人员*(万人)2165.12169.82186.02174.02178.32197.92229.82259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万人)322.4314.1322.2328.4348.2381.5413.2432关闭窗口关闭窗口二、主要科技、经济指标的国际比较国家研究与发展经费(亿美元)与GDP的比例(%)2002200320042005200620022003200420052006中国155.56 186.01 237.57 298.98 376.64 1.07 1.13 1.23 1.33 1.42澳大利亚71.78 ..117.48 .... 1.69.. 1.78....奥地利44.09 56.91 65.18 73.67 79.33 2.12 2.23 2.22 2.41 2.45比利时48.95 58.43 67.10 69.04 72.73 1.94 1.89 1.87 1.86 1.85加拿大149.99 173.71 199.87 224.25 249.98 2.04 2.01 2.01 1.98 1.97捷克9.03 11.43 13.65 17.61 22.08 1.20 1.25 1.25 1.41 1.54丹麦43.61 54.76 60.81 63.30 67.09 2.51 2.58 2.50 2.45 2.43芬兰45.46 56.49 65.23 68.07 72.27 3.36 3.43 3.45 3.48 3.45法国324.95 390.16 442.85 455.89 476.49 2.23 2.17 2.15 2.13 2.12德国502.22 615.54 682.51 693.17 730.50 2.49 2.52 2.49 2.48 2.51匈牙利 6.65 7.84 8.95 10.41 11.31 1.000.930.880.94 1.00意大利137.40 166.69 189.39 193.99 .. 1.13 1.11 1.10 1.10..日本1240.27 1352.80 1458.76 1512.70 .. 3.17 3.20 3.17 3.33..韩国138.48 160.02 193.70 235.87 .. 2.53 2.63 2.85 2.98..墨西哥28.31 27.74 32.23 38.71 ..0.440.430.470.50..荷兰75.47 94.53 108.30 109.65 .. 1.72 1.76 1.78 1.73..波兰11.08 11.72 14.09 17.23 18.99 0.560.540.560.570.56西班牙67.70 92.69 111.08 126.81 ..0.99 1.05 1.06 1.12..瑞典..120.08 129.45 138.92 146.64 .. 3.95 3.71 3.89 3.82土耳其12.23 14.64 20.33 28.55 ..0.660.610.670.79..英国288.18 324.90 373.43 395.71 .. 1.83 1.79 1.73 1.78..美国2770.55 2897.22 3010.16 3244.64 3437.48 2.66 2.66 2.59 2.62 2.62以色列51.91 51.21 54.23 58.23 63.59 4.75 4.45 4.43 4.49 4.53罗马尼亚 1.74 2.30 2.92 4.06 5.57 0.380.390.390.410.46俄罗斯43.07 55.34 68.04 81.59 106.05 1.25 1.28 1.15 1.07 1.08新加坡19.01 19.66 24.03 27.53 .. 2.15 2.12 2.24 2.36..南非..13.33 18.59 22.25 ....0.800.860.92..巴西43.6048.9555.9873.41..0.950.970.930.83..印度35.47 39.47 45.26 48.01 0.820.80.78..资料来源: OECD《主要科学技术指标》2007/2;巴西数据来自The Network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 - Ibero-American and Inter-关闭窗口关闭窗口2007中国科技统计年度报告内 容 摘 要(2006年数据)★ 全国财政科技拨款达到1688.5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占国家财政支出的4.2%。
科技统计工作领导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科技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
在此,我代表科技统计工作部门,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科技统计工作的领导和同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我国科技统计工作的发展历程。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科技统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从最初的科技资源调查,到现在的科技活动统计、科技产出统计、科技人才统计等,我国科技统计工作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这些成果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一、科技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1. 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依据科技统计工作是反映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技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为政府制定科技政策、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在我国,科技统计工作已经成为国家宏观决策的重要参考。
2. 促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科技统计工作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状况。
通过对科技活动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科技创新的优势领域和薄弱环节,为科技研发提供方向。
同时,科技统计工作还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产业升级。
3. 评估科技政策效果科技统计工作有助于评估科技政策的效果。
通过对科技政策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可以了解政策实施的效果,为政策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4. 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科技统计工作有助于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通过对科技活动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科技管理中的问题,为科技管理部门提供改进措施。
二、科技统计工作的发展现状1. 科技统计体系日益完善近年来,我国科技统计体系不断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科技活动统计、科技产出统计、科技人才统计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科技统计体系。
2. 科技统计数据质量不断提高随着科技统计工作的深入发展,我国科技统计数据质量不断提高。
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得到了显著改善。
3. 科技统计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科技统计工作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政策评估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我国科技统计研究现状及展望——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0引言目前,我国正处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科技统计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做实科技统计工作能够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进而提升我国的整体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是相当迅速,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R&D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达到523.5万人,R&D 经费支出达到24393.11亿元,R&D 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4%,增幅分别高达9%、10.2%和7.1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在2022年的创新能力综合排名榜中位居全球第11位,说明我国的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都处于飞速发展时期。
在此关键阶段,进一步加强对科技统计工作的研究,不断改善科技统计体系至关重要。
已有文献多从科技统计管理工作、科技统计数据分析运用等方面进行研究,例如陶幸光等[1]分析了我国科技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刘树梅[2]梳理了我国科技统计工作的发展概况;焦凌佳[3]通过对科技统计数据的分析,对各地区的科技创新实力进行评价。
然而,目前还没有学者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对科技统计工作进行分析研究。
本文运用Citespace 软件对CNKI 收录的有关科技统计的研究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并进行可视化,梳理了我国科技统计研究的发展历程、剖析了当下研究热点并对进一步做好科技统计研究工作做出展望。
1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1.1数据来源本文以CNKI 为检索数据库。
检索条件为AND(和),检索日期为2022年10月14日。
检索范围选择“学术期刊”,共检索得到973篇文献。
经过逐篇检查,剔除主题不相关文献及会议通知、报道等非论文文献,最后共得到608篇有效文献。
将有效文献的题录导出作为本文的分析数据。
1.2研究方法Citespace 是一款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它能对科学引文索引(Web of Science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CNKI 等多种中英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010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

科技统计报告第1期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 2011年1月31日2010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一)一、全国科技进步基本状况评价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历考验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局面。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领域也取得新进展。
(一)科技投入强度再创历史最高水平统计显示,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5802.1亿元,比上年增加1186.1亿元,增长25.7%,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达到1.7%,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按R&D活动人员(全时当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25.3万元,也比上年增加了1.8万元。
分活动类型看,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270.3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应用研究经费支出为730.8亿元,增长27.0%;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4801.0亿元,增长25.7%。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4.7%、12.6%和82.7%。
分执行部门看,企业经费支出为4248.6亿元,比上年增长25.6%;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995.9亿元,增长22.8%;高等学校经费支出468.2亿元,增长20.0%。
企业、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占全国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73.2%、17.2%和8.1%。
国家财政科技支出为3224.9亿元,比上年增加643.1亿元,增长24.9%,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 4.23%。
在国家财政科技支出中,中央财政科技支出为1648.6亿元,增长28.3%;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为1576.3亿元,增长21.6%。
我国研发经费的变化趋势

我国研发经费的变化趋势
我国研发经费的变化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研发经费的投入也逐年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的研发经费投入从2000年的169.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609.4亿元,增长14倍多。
2. 国家层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包括专项资金、税收减免和科技创新基金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促使了研发经费的增长。
3. 企业投入占比逐渐增加:过去我国的研发经费主要由政府投入,而近年来,我国的企业对于研发的投入占比逐渐增加。
这说明了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在不断提升,也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4. 区域间差距逐渐缩小:过去,我国研发经费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而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的研发经费投入也在逐渐增加,区域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这反映了我国科技力量的整体提升和科技创新的地区布局优化。
总体来说,我国研发经费的变化趋势是逐年增长、国家支持力度加大、企业投入占比增加和区域间差距缩小。
这些变化表明了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持续努力和
取得的较好成绩。
2015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

2015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一)一、全国科技进步基本状况评价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牢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领域也取得了新进展。
(一)研发经费投入增加2014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发展(R&D)经费13015.6亿元,比上年增加1169.0亿元,增长9.9%;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05%,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
按R&D活动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35.1万元,比上年增加1.6万元。
分活动类型看,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支出为6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应用研究经费支出1398.5亿元,增长10.2%;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1003.6亿元,增长9.8%。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占R&D经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4.7%、10.8%和84.5%。
分活动主体看,各类企业经费支出为100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1926.2亿元,增长8.1%;高等学校经费支出898.1亿元,增长4.8%。
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77.3%、14.8%和6.9%。
2014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6454.5亿元,比上年增加269.6亿元,增长4.4%;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25%。
中央财政科技支出为2899.2亿元,增长6.3%,占财政科技支出的比重为44.9%;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为3555.4亿元,增长2.9%,占财政科技支出的比重为55.1%。
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统计报告

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统计报告根据最新数据,科技创新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
本报告旨在对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经济增长贡献科技创新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根据统计数据,科技创新产业在过去几年中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逐年增加。
与传统产业相比,科技创新产业的增长率更高,并且对就业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产业分布情况科技创新产业在我国各地的分布相对集中。
根据统计,我国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是科技创新产业的主要集聚地。
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城市是我国科技创新的热点地区,聚集了大量的科技企业和创新资源。
科技创新领域科技创新产业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
根据统计,信息技术领域一直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其中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子领域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此外,生物技术和新能源领域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投资。
发展趋势展望未来,科技创新产业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同时,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加,将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和创业精神。
预计未来几年,科技创新产业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结论综上所述,科技创新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通过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科技创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产业分布情况、重点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
希望该报告能为相关利益方和政府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
注: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具体数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核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技统计数据(2010)1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 Expenditure1-1 全国 R&D 经费支出(2004~2009)Gross Domestic Expenditure on R&D全国 R&D 经费支出(1999~2009)Gross Domestic Expenditure on R&D1冦法冦法21-2 全国 R&D 经费支出按来源和执行部门分(2009) GERD by source of funds and sector of performance亿元 100 million yuan执行部门Performance sectors 经费来源 Source of funds 合计 Total企业 Business研究机构 Research institutes 高等学校 Higher education其他事业 单位 Others合计 Total5802.14248.6995.9468.289.4全国 R&D 经费支出按来源和执行部门分(2009)GERD by source of funds and by sector of performance按经费来源分 By source of funds 按执行部门分 By sector of performance3冦法冦法41-3 全国 R&D 经费支出按活动类型分(2009) GERD by type of activity1-4 高技术产业 R&D 经费支出及其与工业总产值之比(2009)High-technology industry expenditure on R&D and as a percentage of gross industrial output高技术产业R&D 经费支出及其与工业总产值之比(2009)5冦法High-technology industry expenditure on R&D and as a percentage of gross industrial output1-5 全国 R&D 经费支出按地域分(2009)GERD by region亿元100 million yuan地区RegionR&D经费支出R&D expenditure地区RegionR&D经费支出R&D expenditure合计Total5802.1北京Beijing668.6上海Shanghai423.4天津Tianjin178.5江苏Jiangsu702.0冦法6冦法72 财政科技拨款Government S&T Appropriation2-1 国家财政科技拨款(2004~2009) Government S&T appropriation注: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改革后,财政科技支出包括“科学技术”科目下支出和其他功能支出中用于科学技术的支出;前后年度财政科技支出涵盖范围基本一致,但分项数据不具有可比性。
Note: The classifications of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accounts have been adjusted largely in 2007. Government S&T appropriation includes both the item of“expenditur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S&T expenditure in other items.国家财政科技拨款(1999~2009)Government S&T appropriation8冦法冦法92-2 中央和地方财政科技拨款(1999~2009)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S&T appropriation冦法102-3 地方财政科技拨款(2009)Local government S&T appropriation by region百万元 million yuan地区 Region A B (%) 地区 RegionAB (%)合计 Total 131070 2.15北京 Beijing 12631 5.45 上海 Shanghai 21531 7.20 天津 Tianjin 3400 3.02 江苏 Jiangsu 11702 2.91 河北 Hebei26431.13 浙江 Zhejiang99303.74A:地方财政科技拨款。
A: Local government S&T appropriation.B: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百分比。
B: Percentage of “A”in total local government expenditure.注:仅为“科学技术”科目下支出。
Note: Only include the item of “Expenditur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
Sourc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0.3 科技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11冦法3-1 全国 R&D 人员总量(2004~2009)R&D personnel3-2 全国 R&D 人员按执行部门和活动类型分(2009)R&D personnel by sector of performance and by type of activity按执行部门分 By sector of performance 按活动类型分 By type of activity12冦法冦法133-3 全国 R&D 人员按地域分(2009) R&D personnel by region千人年 1,000 person-years地区 Region R&D 人员 R&D personnel地区 RegionR&D 人员 R&D personnel合计 Total 2291.25北京 Beijing 191.78 上海 Shanghai 132.86 天津 Tianjin 52.04 江苏 Jiangsu 273.27 河北 Hebei 56.51 浙江 Zhejiang 185.07 山西 Shanxi47.77安徽 Anhui59.70冦法143-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分学科学生数(2008~2009)National students in regula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by field of study千人 1,000 persons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按学科分(2009)Graduates from regula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by field of study15冦法冦法163-5 出国留学人员和学成回国人员(2004~2009)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and returnees万人 10,000 persons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出国留学人员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11.5 11.9 13.4 14.4 18.0 22.9 学成回国人员 Returnees2.53.54.24.46.910.84 科技产出Output Indicators4-1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受理量及授权量(2008~2009)Patent applications filed and patents granted by SIPO*件case*SIPO –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7冦法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受理及授权量(1999~2009)Patent applications filed and patents granted by SIPO4-2 国内职务发明专利按部门分(2006~2009)Domestic service invention patents by sector件case申请量Patent applications授权量Patents granted2006200720082009200620072008200918冦法国内职务发明专利按部门分(2009)Domestic service invention patents by sector申请量 Patent applications 授权量 Patents granted19冦法冦法204-3 国内科技论文按机构类型分(2004~2009) Domestic S&T papers by type of institution万篇 10,000 papers200420052006 2007 2008 2009 合计 Total31.2 35.5 40.5 46.3 47.2 52.1 高等学校 Higher education 21.5 23.5 24.3 30.6 31.8 34.2 研究机构 Research institutes 3.4 3.8 4.2 4.7 5.0 5.6 企业 Business1.4 1.4 1.3 1.5 1.6 1.8 医疗机构 Medical institution 3.6 5.2 9.1 7.6 7.1 8.7 其他 Others1.41.61.41.91.71.8冦法214-4 国际科技论文发表数(2004~2009) Chinese S&T papers indexed by SCI, EI and ISTP万篇 10,000 papers5 高技术High Technology5-1 全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2004~2009) National imports and exports of high-tech products全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1999~2009)National imports and exports of high-tech products22冦法冦法235-2 全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按领域分(2009)National imports and exports of high-tech products by field百万美元 USD million出口 Exports进口 Imports差额 Balance合计 Total376931 309853 67077 计算机与通信技术 Computer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282465 73585 208880 生命科学技术 Life science technologies11059947715815-3 全国高技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 2004~2009)Main economic indicators of high-tech industry in total亿元100 million yuan5-4 全国高技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按行业分(2009)24冦法Main economic indicators of high-tech industries亿元100 million yuan6 国际比较International Comparison6-1 部分国家 R&D 经费支出25冦法GERD in selected countries数据来源:中国科技部;OECD《主要科学技术指标2010/2》;巴西科技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