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醉翁亭记》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醉翁亭记》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醉翁亭记》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2,《醉翁亭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作者在文中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现作者政治理想以及旷达情怀。

1、原文:环滁皆山也。

环滁:环绕着滁洲城。

环,环绕。

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2、原文: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其:代词,指滁州。

诸:各个。

林:树林。

壑:山谷。

尤:尤其,特别。

美:秀丽。

蔚然:茂盛的样子。

深秀:幽深秀丽。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译文: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

远远看去,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3、原文: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于:从译文: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4、原文: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翼然临于泉上: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临:靠近于:在译文:山势回环,山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5、原文: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译文: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6、原文: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取名,命名。

译文: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7、原文: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译文:太守和客人来到这里饮酒,喝少量的酒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8、原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意:情趣。

在乎:在于。

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9、原文: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课文详细解析 课文+解词+翻译+文言现象

《醉翁亭记》课文详细解析 课文+解词+翻译+文言现象

《醉翁亭记》课文详细解析1.环滁皆山也。

【环滁(chú):环绕着滁州城。

环,环绕。

滁州,现在安徽省东部。

皆:副词,都。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其:代词,这里指代滁州。

诸:许多。

林壑:树林山谷。

尤:特别。

蔚然:茂盛的样子。

而: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

深:幽深。

秀:秀丽。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山:名词作状语,沿山路。

行:走。

闻:听。

潺潺(chán):拟声词,这里用来模拟流水声。

而:连词,表顺承关系。

于:介词,在。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回:回环。

转:转弯。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于:介词。

……者……也:判断句。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作:造。

者:……的人。

之:的。

僧(s ēng):和尚。

名:取名,题名。

之:它。

自谓:自称。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客:宾客。

饮:喝。

于此:在这里。

辄(zhé):就。

而:连词,不译。

故:因此。

号:别号。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意:情趣。

在乎:“乎”同“于”,在。

得:领会。

而:连词,表顺接。

寓:寄托。

】【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城西南方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秀丽,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邪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同宾客来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解析】全文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城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

这篇文章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和文化知识。

以下是对《醉翁亭记》知识点的归纳。

一、文学常识1、作者欧阳修(1007 年-1072 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2、作品背景《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 年),当时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

滁州地处偏僻,欧阳修在任期间经常游山玩水,与民同乐,写下了这篇文章。

3、文体“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记物、记景。

二、重点字词1、字音滁(chú)壑(hè)琅琊(láng yá)潺(chán)酿(niàng)僧(sēng)辄(zhé)暝(míng)晦(huì)伛偻(yǔ lǚ)提携(xié)洌(liè)蔌(sù)弈(yì)觥筹(gōng chóu)颓(tuí)翳(yì)2、重点实词(1)环滁皆山也环:环绕。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

(3)翼然临于泉上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靠近。

(4)名之者谁名:命名。

(5)饮少辄醉辄:就。

(6)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

(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领会。

寓:寄托。

(8)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霏:雾气。

开:消散。

(9)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

暝:昏暗。

(10)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

发:开放。

(11)佳木秀而繁阴秀:茂盛,繁茂。

(12)伛偻提携伛偻:腰背弯曲,这里指老人。

提携: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13)临溪而渔渔:捕鱼。

(14)泉香而酒洌洌:清。

(15)山肴野蔌肴:荤菜。

蔌:菜蔬。

(16)杂然而前陈者陈:摆开。

(17)宴酣之乐酣:尽情地喝酒。

醉翁亭记知识点总结归纳

醉翁亭记知识点总结归纳

1、文学常识:①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②题解: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耶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

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2、重点字词注音:环滁(chù)林壑(hè)琅琊(láng yá)饮少辄醉(zhé)岩穴瞑(míng)伛偻(yǚ lǚ)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觥筹(gōng chóu)射者中(zhòng)弈者胜(yì)颓然(tuí)阴翳(yì)3、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意趣。

今义:意思,主意,心意。

野芳发而幽香芳古义:花。

今义:芳香。

4、一词多义。

①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②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雾气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去若夫淫雨霏霏雨很密的样子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向③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④谓太守自谓称临溪而渔靠近,这里是“在……旁” 太守谓谁是⑤乐山水之乐乐趣乐其乐第一个“乐”字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⑥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连词,表顺承关系。

朝而往,暮而归连接状语和谓语的连词。

泉香而酒冽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连词,表顺承关系。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关系。

⑦也环滁皆山也表肯定陈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判断。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表解释。

⑧乎颓然乎其间在⑨于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吗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在5、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

(2)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3)故自号.醉翁号:名词作动词,取号。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1、文学常识:①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②题解: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耶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

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2、重点字词注音:环滁(chù)林壑(hè)琅琊(láng yá)饮少辄醉(zhé)岩穴瞑(míng)伛偻(yǚ lǚ)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觥筹(gōng chóu)射者中(zhòng)弈者胜(yì)颓然(tuí)阴翳(yì)3、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意趣。

今义:意思,主意,心意。

野芳发而幽香芳古义:花。

今义:芳香。

4、一词多义。

①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②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雾气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去若夫淫雨霏霏雨很密的样子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向③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④谓太守自谓称临溪而渔靠近,这里是“在……旁” 太守谓谁是⑤乐山水之乐乐趣乐其乐第一个“乐”字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⑥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连词,表顺承关系。

朝而往,暮而归连接状语和谓语的连词。

泉香而酒冽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连词,表顺承关系。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关系。

⑦也环滁皆山也表肯定陈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判断。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表解释。

⑧乎颓然乎其间在⑨于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吗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在5、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

(2)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3)故自号.醉翁号:名词作动词,取号。

《醉翁亭记》课文知识归纳

《醉翁亭记》课文知识归纳

《醉翁亭记》课文知识归纳《醉翁亭记》课文知识归纳一、基础知识:1、作家作品: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改革的领袖,在散文、诗词及文学批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2、生字读音:环滁(chú);琅琊(láng;yá);辄(zhé);林霏(fēi)开;岩穴暝(míng)伛偻(yǔ;lǚ);山肴(yáo);野蔌(sù)射者中(zhòng);觥(gōng)筹交错;颓(tuí)然;阴翳(yì)3、重点词语解释:(1)、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环:环绕。

环:包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

秀:秀丽。

(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飞泻。

(4)、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临:靠近。

(5)、名之者谁;名:命名。

(6)、饮少辄醉;辄:就。

(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

(9)、云归而岩穴暝;归:聚集。

(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回家。

从:跟从。

(11)、吾谁与归;归:归依。

(1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香花。

发:开放。

秀:草木茂盛。

繁阴:形成浓阴。

(13)、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4)、休于树;于:在。

(15)、山肴野蔌;肴:野味。

蔌:菜蔬。

(16)、宴酣之乐;酣:尽兴的喝酒。

(17)、非丝非竹;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18)、弈者胜;弈:下棋。

(19)、觥筹交错;觥:酒杯。

筹:酒筹。

(20)颓然乎其间者;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乎:于。

(21)、树林阴翳;翳:遮盖。

(22)、鸣声上下;上下:指树林的上面和下面(23)、太守谓谁;谓:是。

4、重点句子翻译:(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一、基本知识(一)文学常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词文皆好,散文成就最高。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二)文言词语1.一词多义【秀】(1)秀丽;(2)发荣滋长的意思。

[谓](1)称作,叫作;(2)是。

2.词类活用【名】起名字,命名。

3.古今异义【提携】古义:搀扶,带领。

今义:多指提拔。

4.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水位落下,石头显露出来。

形容真相大白。

【觥(gōng)筹交错】觥,酒杯。

筹,酒筹。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5.常规词语[环]围绕。

[尤]尤其。

[蔚然]茂盛的样子。

[深秀]幽深秀丽。

[回]曲折、迂回。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临]靠近。

[开]这里指消散。

[辄(zhé)]就。

[意]情趣。

[寓]寄托。

[霏(fēi)]雾气。

[归]聚拢。

[暝(míng)][晦]昏暗。

[芳]香花。

[发]生长、开放。

[时]季节。

[负]背。

[伛(yǔ)偻(lǚ)]驼背。

[洌]清澈。

[肴(yáo)]荤菜。

[蔌(sù)]菜蔬。

[杂然]纷纷地。

[陈]陈列,摆放。

[丝竹]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丝竹指音乐。

[弈]下棋。

[酣]尽兴地喝酒。

[颓然]原意时精神不振的样子。

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

[已而]不久。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翳,遮盖。

[述]记述。

二、阅读探究1.第一段文字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常用意思是什么?醉翁之意不在酒。

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微露主旨,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

3.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什么?“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醉和乐有什么关系?醉乐统一。

因乐而醉,醉又增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欧阳修《醉翁亭记》文言现象知识

欧阳修《醉翁亭记》文言现象知识

欧阳修《醉翁亭记》文言现象知识1、古今异义:⑴ 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情趣,心愿今义:意思,含义。

⑵ 苍颜白发古义:脸色苍老今义:青颜色。

⑶ 鸣声上下古义:树的上部和下部今义:表示大致的数量。

⑷ 负者歌于途古义:背着东西的人今义:失败的一方。

⑸ 晦明变化者古义:昏暗今义:隐蔽,不明确⑹ 野芳发而幽香古义:花今义:花草的香味⑺ 佳木秀而阴古义:树木萌生滋长今义:美丽⑻ 山间之四时也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⑼ 射者中,弈者胜古义:投壶,一种游戏今义:射击⑽ 非丝非竹古义:弦乐器今义:蚕吐出来的像线一样的东西⑾ 非丝非竹古义:管乐器今义: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2、特殊句式:⑴ 倒装句:①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提携,往来而不绝者,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

译:至于“说到”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走在前面的'人呼唤,走在后面的人答应,“还有那”弯着驼背的老人,“被大人”领着的孩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就是州的人们在游山啊。

)②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使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

译:醒来后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时能够同享那乐事,清醒后能够用文章记述那乐事的人,是太守。

⑵ 判断句:① 环皆山也。

(“也”表示判断语气。

译:州四面都是山。

)②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译:这明晦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是琅琊也。

⑶ 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乐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译:领会它在心里,寄托它在饮3、“而”连词,其本身并无实在意义,但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的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更准确地理解句意。

按其所表达的结构、逻辑关系,它的作用有:⑴ 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也可不译。

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

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

一、段落大意与内容主旨:(一)全文四个自然段。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

第二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

第三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

第四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

(二)内容主旨:全文以“乐”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二、理解默写1.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

“乐”字贯穿全文。

2.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⑦、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1)归纳段意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2)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答:由远到近。

(3)“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4)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字词解释

醉翁亭记字词解释

《醉翁亭记》译文的字词学习内容《醉翁亭记》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九课的课文,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代表作品。

下边整理分享这篇课文的字词学习方面的主要知识点,并附课文原文。

一、虚词注解1、“而”用法(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10)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11)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2、“之”用法(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5)山水之乐:助词,的(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8)宴酣之乐:助词,的(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二、词类活用1、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

2、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3、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

5、至于负者歌于途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6、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7、太守宴也宴:设宴,名词作动词三、古今异义词1、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2、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3、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愿望,心愿)5、林霏开(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6、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四、一词多义1、归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暮而归:回来2、谓太守谓谁:为,是太守自谓也:命名3、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向下临溪而渔:靠近4、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5、乐山水之乐:乐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感到快乐(第一个“乐”)6、而溪深而鱼肥;表并列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杂然而陈前者;表修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五、成语释义1、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

《醉翁亭记》文言知识

《醉翁亭记》文言知识

《醉翁亭记》文言知识1、古今异义:⑴ 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情趣,心愿今义:意思,含义。

⑵ 苍颜白发古义:脸色苍老今义:青颜色。

⑶ 鸣声上下古义:树的上部和下部今义:表示大致的数量。

⑷ 负者歌于途古义:背着东西的人今义:失败的一方。

⑸ 晦明变化者古义:昏暗今义:隐蔽,不明确⑹ 野芳发而幽香古义:花今义:花草的香味⑺ 佳木秀而繁阴古义:树木萌生滋长今义:美丽⑻ 山间之四时也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⑼ 射者中,弈者胜古义:投壶,一种游戏今义:射击⑽ 非丝非竹古义:弦乐器今义:蚕吐出来的像线一样的东西⑾ 非丝非竹古义:管乐器今义: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2、特殊句式:⑴ 倒装句:①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

译:至于“说到”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走在前面的人呼唤,走在后面的人答应,“还有那”弯着驼背的老人,“被大人”领着的孩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就是滁州的人们在游山啊。

)②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使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

译:醒来后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时能够同享那乐事,清醒后能够用文章记述那乐事的人,是太守。

⑵ 判断句:① 环滁皆山也。

(“也”表示判断语气。

译:滁州四面都是山。

)②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译:这明晦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是琅琊也。

⑶ 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乐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译:领会它在心里,寄托它在饮3、“而”连词,其本身并无实在意义,但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句子的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更准确地理解句意。

按其所表达的结构、逻辑关系,它的作用有:⑴ 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也可不译。

《醉翁亭记》文言知识

《醉翁亭记》文言知识

《醉翁亭记》文言知识一、虚词注解1、“而”用法(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

(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表承接。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

(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

(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

(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

(10)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

(11)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

(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

(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

(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

(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

(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2、“之”用法(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

(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

(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

(5)山水之乐:助词,的。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

(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

(8)宴酣之乐:助词,的。

(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二、词类活用1、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

2、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3、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

5、至于负者歌于途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6、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7、太守宴也宴:设宴,名词作动词三、古今异义词1、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2、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3、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愿望,心愿)5、林霏开(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6、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四、一词多义1、归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

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知识点梳理《醉翁亭记》欧阳修(宋)一、古今异义1、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心愿。

2、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

3、佳木秀而繁阴秀:茂盛。

二、一词多义1、归:①云归而岩穴暝(聚拢,归集)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2、乐:①山水之乐(乐趣,名词)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动词)③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秀:①蔚然而深秀者②佳木秀而繁阴(繁荣滋长,动词)4、谓:①太守自谓(命名)②太守谓谁是,为5、而: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而”表示递进关系,而且。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而”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

)③朝而往,暮而归(“而”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④溪深而鱼肥(“而”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

)⑤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而”表示转折关系,却。

)三、词类活用:1、山行六七里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

3、名之者谁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4、自号曰醉翁也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动词。

(后乐)乐趣,名词。

四、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水位落下,石头显露出来。

形容真相大白。

【觥筹交错】觥,酒杯。

筹,酒筹。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五、翻译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翻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是酿泉啊。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醉翁亭了。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翻译: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翻译:太守跟宾客来这里来喝酒,喝得少也总是喝醉,而年龄又最大,因此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亭记知识点

醉翁亭记知识点

《醉翁亭记》知识点一.理解性默写1、本文的主旨句(或:将醉与乐结合起来,画龙点睛的点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

2、点明全文的核心命意,为下文写景、抒情定下基调的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本文流传最广,指“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别有用心”的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

4、朝暮之景的句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四季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5、贯穿全文线索的句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描绘了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的句子: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7、表明太守的宴会节俭,就地取材的句子: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二.问答题1、本文的主旨(或:本文表达作者什么情感或志趣):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2、本文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①山水之乐;②宴饮之乐;③太守之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寄情山水,随遇而安的旷达胸襟。

3、最后一段写了哪几种乐?用了什么手法?结合内容分析它们的关系?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衬托手法;用禽鸟乐来衬托游人乐,用游人乐来衬托太守乐,太守之乐是最高境界,即与民同乐。

4、第三段描绘了哪几幅画?哪一幅是核心图?为什么?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太守醉是核心;因为太守是因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而醉的。

5、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动静结合。

以树木之静衬托鸟儿之动,写鸣声婉转,飞荡林间,是为了显现“禽鸟之乐”,更是为了着力表现滁人游之乐及太守与民同乐之乐。

6、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欧阳修“为政”值得称道之处。

①为政不奢靡。

从他带领百姓“临溪而渔”“酿泉为酒”等这些自食其力、就地取材的具体行为中可以看出。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散文名篇,以谈论游园览胜之乐趣为主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变幻的思考与感慨。

本文通过对《醉翁亭记》的详细解析,对其主要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知识点一:描写环境《醉翁亭记》开篇即以写景来引入文章,描述了作者游览亭子的情景。

西窗外是湖光山色,东边是古树,遥相映衬之下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周围的环境,展示了他所见所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宁静宜人的氛围。

知识点二:寄托哲理《醉翁亭记》的主题是游园览胜,但在文章的内容中,作者不仅仅只是描述了他对于游园之乐的热爱,同时也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寄托在其中。

通过游园览胜的形象化描写,作者表达了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观点。

在观赏周围美景的同时,他提醒读者要珍惜眼前的时光和快乐,不要过于执著于名利和功成名就。

知识点三:运用修辞手法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他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描绘自然景物,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同时,欧阳修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对比,使文章更加深刻和有力。

知识点四:人物形象的塑造在《醉翁亭记》中,作者不仅仅只是描述了景物的美丽,还塑造了一些鲜明的人物形象。

比如,文中的醉翁被描绘成一个乐观豁达的人,他尽情地享受游园的乐趣,并以醉酒作为抒发心中苦闷的媒介;而同行的友人则被描绘成一个世俗之人,他过分追求功名利禄,对游园的乐趣态度冷淡。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对比,作者更好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知识点五:文章的结构《醉翁亭记》整篇文章结构严谨,由游园的环境描写引入,通过对两位游客不同态度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主题思想,最后以结尾段点题,总结了整个文章。

文章通过一系列的段落进行组织,使得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总结:通过对《醉翁亭记》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该篇散文的特点和魅力所在。

醉翁亭记翻译及重点知识

醉翁亭记翻译及重点知识

醉翁亭记翻译及重点知识环滁(chú)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朗读节奏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中考重点文言文《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中考重点文言文《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中考重点文言文《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中考重点文言文《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1、文学常识。

本文出自《欧阳文正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2、生字环(chù) 林壑(hè)琅琊(láng yá) 饮少辄醉(zhé)岩穴瞑(míng) (yǚ lǚ) 酒洌(liè)山肴野(sù)筹(gōng chóu)射者中(zhòng) 弈者胜(yì) 颓然(tuí) 阴(yì)3、重点解词环:环绕着洲城。

环,环绕。

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霏,雾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负,背。

临于泉上者:靠近。

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

冽,清。

山肴野:野味野菜。

,菜蔬。

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

杂然,错落的样子。

陈,陈列、摆开。

筹光错:,酒杯。

筹,酒筹。

阴: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遮盖。

佳木秀而阴:发荣滋长的意思。

醉翁之意:情趣。

深秀者:秀丽。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香花。

发,开放。

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

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驼背,这里指老人。

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暝,昏暗。

4、重点语句译(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

(临,靠近)。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江西庐陵人。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

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同时他在文学理论上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他的文学作品及理论主张在北宋以及后来的文坛上产生很大的影响。

欧阳修不仅以散文著称,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

《醉翁亭记》写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是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散文,滁州偏僻,穷困,而作者以自己的政绩和才能使滁州人民乐于山野之间,因此作者常常寄情于山野之间,在这里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中。

描绘出了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

知识积累【高清课堂:山水之乐(三)——《醉翁亭记》ppt12—15】重点实词1.环滁.(chú):环绕着滁州城。

滁州,在安徽省东部。

2.琅琊..(1áng yá):琅琊山(在滁州西南十里)。

3.蔚然:茂盛的样子。

4.翼然临于泉上: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临,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5.意:情趣。

6.林霏.(fēi)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7.暝.(míng):昏暗。

8.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香花。

9.秀:茂盛、繁茂。

10.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1.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12.伛偻..(yǔlǚ):腰背弯曲。

13.山肴.(yáo)野蔌.(sù):野味野菜。

山肴,拿山野里打来的鸟兽做的菜,俗称“野味”。

蔌,菜蔬。

14.陈:摆开。

15.酣:尽兴地喝酒。

16.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

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17.弈.(yì):下棋。

18.觥.(gōng)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觥,酒杯。

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19.苍颜:脸色苍老。

20.颓.(tuí)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21.阴翳.(yì):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翳,遮盖。

22.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

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23.谓:为,是。

24.庐陵:庐陵郡,就是吉州。

现在江西省吉安市。

重点虚词1.至于:连词,用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一事。

(至于..负者歌于途)2.若夫:句首发语词,往往用在一段之首,用来表示提起另一事,“像那”之意。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3.乎:相当于介词,在。

(颓然乎.其间者)4.已而:时间副词,表示在某事之后的意思,译为“后来”。

(已而..夕阳在山)古今异义1.时古义:季节。

(四时.之景不同)今义:时间。

2.从古义:跟随。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今义:介词,表时间或处所。

3.丝、竹古义:管弦乐器。

(非丝.非竹.)今义:丝绸,竹子。

一词多义1.归聚拢,归集。

(云归.而岩穴暝)回家。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乐名词,乐趣。

(而乐.亦无穷 / 山水之乐.)动词,欢乐。

(游人去而禽鸟乐.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意动词,以……为乐;乐趣。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秀形容词,秀丽。

(蔚然而深秀.者)动词,发荣滋长。

(佳木秀.而繁阴)4.而顺接连词,不译。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两个“而”都是联系时间状语和谓语的,表修饰关系。

(朝而.往,暮而.归)表顺承,连词,就。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表转折关系,可是。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5.也表判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解释。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表肯定陈述。

(环滁皆山也.)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名:取名。

(名.之者谁)(2)号:取号。

(故自号.曰醉翁也)(3)歌:唱歌。

(至于负者歌.于途)2.形容词作名词醒:醒的时候。

(醒.能述以文者)3.动词作名词(1)醉:醉的时候。

(醉.能同其乐)(2)伛偻:本意为“脊梁弯曲”,动词;此处指“脊梁弯曲的人”,即老人。

(伛偻..提携)4.名词作状语(1)山:沿着山路。

(山.行六七里)(2)前:在前面。

(杂然而前.陈者)重点句式判断句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者,……也”,判断句标志。

)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前呼后应觥筹交错考题例析1.(2015•湖南益阳中考)按要求填空。

(1),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4)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5),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6),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7)他并不是为钓鱼而钓鱼,他钓鱼不过是为了修养身心,真可谓“”。

(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回答)(8)《爱莲说》中最能体现莲花“洁身自好”美好品质的名句是,。

2.(2015•新疆中考)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然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解析:1.本题考查诗词默写。

(1)-(6)都属于直接默写,根据题目作者以及上句或下句的提示进行默写即可。

(7)(8)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注意结合题干内容进行理解。

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1)天街小雨润如酥;(2)入则无法家拂士;(3)燕然未勒归无计;(4)却话巴山夜雨时;(5)一年一度秋风劲、寥廓江天万里霜;(6)海内存知己;(7)醉翁之意不在酒;(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本题属于鉴赏评价题,谈欧阳修经历带给自己的启示,注意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能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乐观”谈感受即可。

课文讲解理解主旨本文通过对醉翁亭周围秀丽环境的描写和对宴游之乐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理清结构【高清课堂:山水之乐(三)——《醉翁亭记》ppt11】写作特色本文在语言运用上很有特色。

文中骈散相间,节奏富于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易于成诵。

情致满篇而构成了散文诗的特点。

1.高度概括,含义丰富。

最突出的是,作者在本文中首创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被同时代和后来的作家所用。

现已演变成稳定性强、规范性高的成语,发挥了它们的引申意义。

2.凝练精粹,晶莹润畅。

这是作者善于观察事物,精辟地捕捉对象的本质特征并加以提炼的结果。

运用对偶句,如:“前者呼,后者应。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加强了韵律美。

3.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高清课堂:山水之乐(三)——《醉翁亭记》ppt6、7】全文使用 21个“也”字收束句尾,韵味浓郁,又一贯通篇,毫无赘烦之弊,反有灵动之妙,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

同时还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

把握重点1.第一段采用什么方式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第一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

先写滁州四面环山,再写西南诸峰中的琅琊山,接着写琅琊山中的酿泉,最后写建在酿泉边上的醉翁亭。

2.文章第二段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采用什么方式?本段描写山间朝暮之景,采用先分别描写,后总收说明的方式。

分写,从早到晚,“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总收,“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描写四时之景,也采用这种方式。

分写,由春到冬,“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总收,“山间之四时也”。

3.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这样是为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作者自号“醉翁”。

“醉”不只指“酒醉”,更指“陶醉”。

实际上是借山水来排遣内心抑郁的心情。

在写“太守宴”之前先写“滁人游”,是为了表现与民同乐的旨趣。

作者被贬到滁州,由于自己的努力,滁州变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滁州人寄情山水之中,作者自然感到欣慰。

“太守乐其乐”乃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政绩——政通人和的欣慰。

5.【高清课堂:山水之乐(三)——《醉翁亭记》ppt16】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作者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全文围绕“乐”这一主线展开:(1)亭之概况(环境、亭名由来),抒发“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2)亭之美景(自然美:朝暮图、四时景),“乐亦无穷”;(人情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照应“乐亦无穷”。

(3)游亭之乐(游人去,禽鸟乐;太守乐其乐——与民同乐)(主旨)6.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各抓住了什么特点?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向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

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

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7.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

第1段写亭之概况,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

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在线阅读电子课文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参考译文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的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特别地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流淌下来,是酿泉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