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第八单元的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四年级数学下全册名校精编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就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3、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4、有关 0 的计算①一个数和 0 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 + 0 =a 0 + a = a②一个数减去 0,结果还得这个数:a - 0 = a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 - a = 0④一个数和 0 相乘,结果得 0:a × 0 = 0 ; 0 × a = 0⑤0 除以一个非 0 的数,结果得 0:0 ÷ a = 0 ;⑥ 0 不能做除数:a÷0 = (无意义)5、租船问题。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上学的时候,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

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特别注意: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

2、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位数:一个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如652100是个六位数。

4、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6、亿以上数的读法:①先分级,从高位开始读起。

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②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7、亿以上数的写法:①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②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8、比较数的大小:①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②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9、求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

小于5就舍去尾数,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1,再舍去尾数。

10、表示物体个数:1,2,3,4,5,6,7,8,9,10,…….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1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冀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数学商业上计算的需要、了解数与数之间的体系、测量土地面积及预测天文观念。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冀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参考!第一单元乘法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1、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先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2.乘积末尾0的个数不是由乘数末尾有几个0决定的,乘法在计算过程中末尾有时也会产生0. 附:常用数量关系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①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②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第二单元升和毫升一、容量的理解1.容量是一个物体可以容纳液体的多少。

二、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1、1升(L)=1000毫升(ml 、mL)2.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时,一般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3、1毫升大约等于23滴水。

第三单元三角形一、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二、三角形的特征及分类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如:人字梁、自行车车架。

4、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7、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亿等等,都是计数单位。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数位:个位、十位、百位、……亿位等等,都是数位。

数位名称就是在相应的计数单位后添一个“位”字,如万 万位。

3、数级:个级、万级、亿级……都是数级,一个数级包括四个数位。

4、数位顺序表:含有数级、数位和相应的计数单位的表格叫做数位顺序表,如下。

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数级…亿级万级个级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5、数字表示:某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如:12367 中的2在千位上,表示“2个千”某个数级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级的计数单位。

如:36472845中的3647在万级上,表示“3647个万”6、大数的读法: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读数注意事项:“2”读作“二”;如果是大数的最高位是十位、十万位、十亿位……且最高位上的数字是“1”时,这个“1”不读,如125046读作“十二万五千零四十六”7、大数的写法: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写数注意事项:一定要注意“四位一级”,保证每级有四个数位,不够的要用0补足。

8、读写数检验方法:读数和写数可以互相检验,即读数后再写出来和原数比对,而写数后可以自己读出。

9、写出所组成的数:对照数位顺序表把每个部分的数字分别写入,再用0补足。

如:10、大数的比较:①位数多的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优化问题1. 沏茶问题: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包括明确完成一项工作要做的具体事情、每项事情所需的时间,以及合理安排工作的顺序,明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2. 烙饼问题:烙饼的最优方案是每一次尽可能让锅里按要求放最多的饼,这样既没有浪费资源,又节省时间。

3. 对策论问题:解决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策略,需要学会寻找最优方案。

可以用列举法等方法来选择最优方案。

二、统计1. 条形统计图:特点:直观、方便、便于察看。

制作方法:确定水平方向标出项目;确定垂直方向代表的数量 (一格代表的数量);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度不同的直条;写出标题。

理解:统计图中1格表示不同单位量,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判断1格表示几个单位。

数据大时,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数据小时,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小。

2. 折线统计图:特点:能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制作方法:在方格纸中,根据所给出的数据把点标出来,再用线将点连接起来,要顺次连接。

理解:能够看出折线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3. 补充知识点: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初步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得相应的信息,回答提出的问题。

三、算法思维学习利用已有算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四、计算1. 三位数的加减法:通过加减法的练习,加深对三位数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2. 乘法口诀表:学习并默写29的乘法口诀表,为后面的乘法运算打下基础。

3.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学习如何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掌握进位和借位的方法。

4. 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学习如何进行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掌握整除和余数的概念。

五、度量衡学习长度、重量和容量的度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六、植树问题植树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各种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北师大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

北师大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

北师大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大全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1.研究数级、数位、计数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2.十进制计数法: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制关系。

3.研究数数的方法,能够数到万、十万、百万等级别。

4.研究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按照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读数,亿级或万级的数都要在后面加上亿或万,中间的零必须读。

5.研究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从高位到低位依次写出数字,没有数字的位置用零占位。

6.比较多位数的大小,如果位数不同,则位数多的数更大;如果位数相同,则从左到右依次比较每一位的大小。

7.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以“万”为单位,去掉末尾的四位,加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去掉末尾的八位,加上“亿”字。

8.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根据题目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如果这一位满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不够5则舍去,最后需写出单位名称。

第二单元:线与角1.研究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和特点。

2.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

3.研究平行线的定义和特点,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4.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无数条,过线外一点作平行线,只能画一条。

5.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就是它们的距离。

6.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这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直线。

7.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两条直线相互垂直,互称为对方的垂线。

8.一条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过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只能画一条。

9.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最短,它的长度叫作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10、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它们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线是另一条线的垂线,这时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11、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围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12、当角的两边旋转成一条直线时,这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当角的两边经过旋转重合时,这时所形成的角叫做XXX。

四年级数学下册章末复习(原卷)苏教版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四年级数学下册章末复习(原卷)苏教版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章节复习考点分类强化训练知识点一: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1.列和行的含义:竖为列,横为行2.确定列和行的方法:确定列数从左往右数,确定行数从前往后数3.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先数出列数,再数出行数,把两个数写在括号里,用逗号隔开,表示为(列数,行数)知识点二: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1. 看数对的两个数表示的是哪一列、哪一行,从而确定其位置2. 在同一平面图上,两个数对的第一个数相同,说明这两个数对表示的物体在同一列上;第二个数相同,说明这两个数对表示的物体在同一行上知识点三:通过平移加深对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认识一个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后,各顶点的位置的列数没变,行数发生了变化;向左或向右平移后,各顶点的位置的行数没变,列数发生了变化。

【易错典例1】(衡阳模拟)小明和小兰是同班同学,他们都向南而坐.小明的位置是(4,6),小兰的位置是(5,4),小明在小兰的()A.左前方B.左后方C.右前方D.右后方【易错知识点分析】题目告诉了他们都向南而坐,并且用数对表示出了小明、小兰的位置,我们可以在平面图上用数对表示出他们的具体位置,再结合他们都向南而坐的这一条件,分析出小明在小兰的某一方向.这里的方向用上、下、左、右、前、后结后起来考虑.【完整解答】在平面图中标出小明和小兰的位置,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小明在小兰的右后方.故选:D。

【考查知识点】此题考查了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以及简单的方位问题.【易错典例2】(•宾阳县期中)数对(5,5)中,两个“5”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判断对错)【易错知识点分析】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是: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由此即可解答问题.【完整解答】因为第一个数字5表示列,第二个数字5表示行,所以两个“5”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所以原题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考查知识点】此题考查了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灵活应用.【易错典例3】(2016秋•乌拉特中旗校级期中)请你在下面的方格图中描出下列各点,并把这几个点顺次连接成封闭图形.A、(2,1)B、(7,1)C、(8,4)D、(3,4)【易错知识点分析】根据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字表示列数,第二个数字表示行数,在网格图中描出A、B、C、D各点再首尾连结即可.【完整解答】在下面的方格图里描出下列各点,并把这几个点顺次连接成一个封闭图形:【考查知识点】此题是考查点与数对,无特殊说明时,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易错典例4】(2018•宁都县)按要求写书,作图.(1)用数对表示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位置.A(,)B(,)C(,)(2)将三角形ABC向右平移8格,得到一个新的三角形A′B′C′请画出三角形A′B′C′,并用数对表示三个顶点的位置A′(,)B′(,)C′(,)(3)请以BD为对称轴,画出三角形A′B′C′的对称图形.【易错知识点分析】(1)在数对中前面的数表示列,后面的数表示行,可写出A、B、C三个点的位置.(2)三角形ABC向右平移8格,则A、B、C三个顶点的列数加8,行数不变,据此写出A'B'C'的顶点位置;根据平移图形的画法进行解答画图即可;(3)根据对称图形的画法进行解答画图即可.【完整解答】1)用数对表示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位置.A(4,7)B(1,4)C(5,4)(2)将三角形ABC向右平移8格,得到一个新的三角形A′B′C′请画出三角形A′B′C′,并用数对表示三个顶点的位置A′(12,7)B′(9,4)C′(13,4)(2)画出三角形A′B′C′,如下图:(3)以BD为对称轴,画出三角形A′B′C′的对称图形,如下图:故答案为:4,7;1,4;5,4;12,7;9,4;13,4.【考查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数对表示位置的知识及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和轴对称图形的能力.【易错典例5】(2015秋•罗平县期末)根据要求在下面表格中完成各小题.(每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1)在图中标出A(4,5)、B(7,5)、C(4,7)并依次连接各点构成一个封闭图形.(2)把原图形向下平移4格.(3)把原图形绕点B顺时针旋转90°.【易错知识点分析】(1)根据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确定点A、B、C的位置,顺次连接起来即可得出一个三角形1;(2)把图形1的三个顶点分别向下平移4格,再依次连接起来,即可得出平移后的三角形2;(3)把三角形ABC,以点B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90度后,找出点A、B旋转后的对应点,再依次连接起来,即可得出图形3.【完整解答】根据题干分析画图如下:【考查知识点】此题主要考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以及利用旋转、平移进行图形变换的方法.【易错典例6】(2015秋•临沂校级月考)操作并回答问题:(1)用数对表示正方形四个顶点A、B、C、D的位置.A.(,)B.(,)C.(,)D.(,)(2)在图上标出E(9,1),F(13,1),G(11,4),H(7,4),并顺次连结E、F、G、H、E点.围成的是图形.【易错知识点分析】(1)分别找出A、B、C、D在图中对应的列数与行数,列数写在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行数写在数对中的第二个数,由此得出答案;(2)分别找出E、F、G、H各个点对应的列数与行数,再在图中找出对应的点,顺次连接即可.【完整解答】(1)A、B、C、D在图中对应的列数分别为:2,4,4,2;行数分别是:5;5;1;1;所以,A(2,5),B(4,5),C(4,1),D(2,1);(2)找出E、F、G、H各个点对应的列数与行数,再在图中找出对应的点,顺次连接各点,得到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故答案为:2,5,4,5,4,1,2,1;平行四边形.【考查知识点】此题考查了数对的写法,即先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再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二个数,及根据数对在图中找出点的位置.一、选择题1.(2020四上·宝安期末)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优化知识点总结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优化知识点总结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来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吧1.教材由一个生活情境来引出问题,并给出沏茶的各项工序及所需的时间。

这些工序有先后顺序,有些顺序可以改变,有些不能改变。

如洗茶壶、接水、烧水、沏茶顺序不能改变。

但有些事情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比如在烧水的时候可以洗茶杯、找茶叶等,能同时做的事情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这里的方案可以多样化,但最终要实现最优化。

教材这里用流程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来表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中找出最优的方案。

这里重点要突出优化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体会优化的作用。

教材通过烙饼问题:怎样烙最省时间让学生体会优化理论。

教材给出不同的方案,学生通过计算和讨论,找出最优的方案。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硬币等物品来摆一摆、试一试,记录下结果,通过操作来发现。

解决烙三个饼的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扩展到4个、5个……10个,让学生探索奇数个饼和偶数个饼的烙饼方案有什么规律,实际也是一种化归的思想。

2.优化思想也就是运筹思想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开始运用了,比如战国时期的“田忌赛马”就是对策论的应用。

对策论是优化的一种,它研究的是竞争的双方采取怎样的策略能战胜对手。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体育比赛中像乒乓球团体赛时,如何安排选手的上场顺序,就要用到对策论的方法。

教材由“田忌赛马”的故事来引入对策论的应用问题,这个故事学生都听过,但并不是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的,这里就是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利用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或经典的数学问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由于这些思想方法比较抽象,必须借助一些具体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这些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经典的问题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沏茶问题》集体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沏茶问题》集体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沏茶问题》集体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沏茶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沏茶问题,进一步理解时间和效率的关系,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沏茶问题为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计算等方式,探讨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沏茶任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和简单的数学运算能力,但对于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类似沏茶这样的问题,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同时,学生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沏茶问题的情境,通过计算和画图等方式,探讨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沏茶任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沏茶问题的情境,通过计算和画图等方式,探讨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沏茶任务。

2.难点: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何通过计算和画图等方式,找到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沏茶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2.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沏茶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时间和效率的关系。

3.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尝试通过计算和画图等方式,找到最合理的沏茶方案。

4.成果分享: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研究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数级: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一千亿是一万亿。

2.数位: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向左,每四位为一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

与万位相邻的两个数位分别是千位和十万位。

与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分别是千万位和十亿位。

3.亿以内数的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或连续几个,都只读一个。

4.万以内数的写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

5.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位数多的数,这个数就大。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6.“万”作单位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进行四舍五入。

7.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8.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来表示,也是自然数。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1,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最小的一位数是1.9.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0.亿以上数的读法:先分级,再从最高位读起,读完亿级的数,要加“亿”字,读完万级的数,要加“万”字。

每级末尾的都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都只读一个。

11.亿以上数的写法: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最高级写起。

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

12.“亿”作单位的数: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然后进行四舍五入。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8单元《知识点总结》全套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8单元《知识点总结》全套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8单元《知识点总结》全套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1.认识数级、数位、计数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十进制数位顺序表2.十进制计数法。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制关系。

3.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即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再在后面加上“亿”或“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在其他数位上(每级中间或开头)有一个零或连续两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4. 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5.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

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

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6.多位数的改写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7.精确数与近似数的特点。

精确数一般都以“一”为单位,近似数都是省略尾数,以“万”或“亿”为单位。

8.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根据题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如果这一位满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不够5则舍去。

而不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

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

最后一定要写出单位名称。

第二单元线与角1. 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线段: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做线段。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端无限延长,线段有限长,可以测量。

读作:线段AB或线段BA。

射线: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像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射线无限长,不可测量。

射线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直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八章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八章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八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点归纳总结】1. 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1.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2.平均数的求解方法:用所有数据相加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需要计算才得求出.【经典例题】例1:参加某次数学竞赛的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是1:3,这次竞赛的平均成绩是82分,其中男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女生的平均成绩是()A、82分B、86分C、87分D、88分分析:根据题意,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女生的平均成绩×1+男生的平均成绩×3=全班平均成绩×4,设女生的平均成绩是x,列并解方程即可.解:设女生的平均成绩是x,因为总成绩不变,由题意得,x×1+3×80=82×(1+3),x+240=328,x=328-240,x=88;或:[82×(1+3)-80×3]÷1,=(328-240)÷1,=88(分);答:女生的平均成绩是88分.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是先求出全班的总成绩和男生的总成绩,然后求出女生的总成绩,进而求出女生的平均成绩.2.平均数问题求平均数问题是小学学习阶段经常接触的一类典型应用题,如“求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平均分数…”平均数问题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连续数和求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基准数求平均数.解答这类应用题时,主要是弄清楚总数、份数、一份数三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总数除以它相对应的份数,求出一份数,即平均数.【经典例题】例1: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解放军张叔叔前4天在一线共奋战了74小时,后3天平均每天在一线工作15小时,这一周,张叔叔平均每天在一线工作多少小时?分析:根据题意可以求出张叔叔在7天一共工作了几小时,用总的小时数除以总天数,就是要求的答案.解:(74+15×3)÷(4+3),=(74+45)÷7,=119÷7,=17(小时);答:这一周,张叔叔平均每天在一线工作17小时.点评:此题是典型的解答平均数应用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例2:甲、乙、丙三种糖果每千克分别是14元、10元、8元.现把甲种糖果4千克,乙种糖果3千克,丙种糖果5千克混合在一起,问买2千克这种混合糖果需多少元?分析:用三种糖混合糖的总钱数除以总千克数就是三种糖混合后的平均价,再用平均价乘2千克就是要求的答案.解:甲、乙、丙三种糖混合后的平均价是:(14×4+10×3+8×5)÷(4+3+5),=126÷12,=10.5(元),买2千克混合糖果的价钱是:10.5×2=21(元),答:买2千克这种混合糖果需21元.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先求出甲、乙、丙三种糖混合后的平均价,那2千克混合糖的价钱即可求出.3. 两种不同形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1.条形图定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形,条形的宽度必须保持一致,然后把这些条形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它可以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量.2.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种数据的变化情况,比较简单.【经典例题】例1:看图回答问题.(1)哪个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2)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分析:(1)先分别求出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再比较哪个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进而求出多的具体的数量即可;(2)从统计图中我还能发现以下信息:一月销售120箱,二月销售110箱,三月销售130箱,七月销售195箱,八月销售190箱,九月销售185箱;其中二月销售的箱数最少,七月销售的箱数最多;等等.解:(1)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120+110+130)÷3,=360÷3,=120(箱),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195+190+185)÷3,=570÷3,=190(箱),190>120,190-120=70(箱);答: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70箱.(2)从统计图中我还能发现以下信息:一月销售120箱,二月销售110箱,三月销售130箱,七月销售195箱,八月销售190箱,九月销售185箱;其中二月销售的箱数最少;七月销售的箱数最多;等等.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解决问题;也考查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4.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两者数量的多少.复式条形统计图分类:根据直条的方向可以分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①一般在数据种类较多,数据又不是非常大时使用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②在数据种类较少,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使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两种统计图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特点】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优点】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多少.复式条形统计图画法:1.准备尺子,铅笔,橡皮等画图工具.2.注意写单位,画纵坐标和横坐标,还有日期名字和横坐标上的“0”.3.假如位置有限,例如说0到10,到20,假如你写到200,位置绝对有限,你可以在0的上面画波浪线,然后写100(当然其他数也可以,但最标准的还是画闪电线).4.例如上图两者要有不同的颜色,假如没有色笔,第一个可以用阴影填充,第二个可以涂得严严实实或一个不涂,一个涂阴影.5.在每个图的上方都要写标题.【经典例题】例1:(1)从图上看出男生人数最多的是科技小组,女生人数最少的是数学小组,科技小组的总人数最多,数学小组的总人数最少.(2)通过计算,三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有39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5人.数学小组再增加22人就和科技小组的人数一样多.分析:由图可知:数学小组男生有20人,女生有16人;文艺小组男生有18人,女生有27人;科技小组男生有39人,女生有19人.由以上数据求解.解:(1)39>20>18;科技小组的男生最多;16<19<27;数学小组的女生最少;数学:20+16=36(人);文艺:18+27=45(人);科技:39+19=58(人);58>45>36;科技小组的总人数最多,数学小组的总人数最少.(2)总人数:36+45+58=139(人);男生:20+18+39=77(人);女生:16+27+19=62(人);77-62=15(人);58-36=22(人);三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有139 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5人.数学小组再增加22人就和科技小组的人数一样多.故答案为:科技,数学,科技,数学;139,15,22.点评:本题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这类题目先根据图例读出出数量,再由问题找出合适的数据求解.【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一个调查数据被呈现在一扇形图里,下面条形图()与这个扇形图显示的是相同的数据.A.B.C.D.2.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是26,最小的是18.下面的数中,()可能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A.30B.23C.123.体操队原来有8名队员,平均体重35千克,现在增加1名体重是38千克的队员,现在体操队队员的平均体重是()A.35千克B.比35千克多一些C.比35千克少一些D.无法确定4.天利家园小区去年年底全部改用节能灯,赵阿姨家上半年节约用电40.2千瓦时,王伯伯家第三季度共节约18千瓦时.()家平均每月节约用电多.A.王伯伯家B.赵阿姨家C.两家一样多5.明明数学、英语、语文的平均分是95分,期中英语是91分,语文96分,数学是()分.A.90B.95C.986.在下面的两幅统计图中,用来表示某地1~6月份的晴天天数的变化情况最为合适的是()A.B.7.踢毽子比赛,小红所在的小组平均每人踢36个,小丽所在的小组平均每人踢32个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小红一定比小丽踢得多B.小红一定比小丽踢得少C.小红和小丽踢的个数一定相同D.无法确定谁踢得多8.如图,()可以表示下面哪种情况的统计.A.4个学生期末数学考试成绩B.四年级喜欢各项运动的男女生人数C.小明1﹣﹣8岁的身高D.蛋糕店的草莓蛋糕和芒果蛋糕最近5天的销售情况二.填空题(共8小题)9.五年级(1)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分三段统计,结果如图.(1)这个班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男女生相差人.(2)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班男生共有人.(3)将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全班同学从高到矮排成一行,张林在第11个,他的身高可能是.A.1.49米B.1.58米C.1.61米10.常用的条形统计图有和两种,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11.如果条形统计图的纵轴是用0.5厘米表示40人,那么4厘米应表示人,在这个统计图上有一个直条上标有160人,那这个直条的高度应是厘米.12.西西期末三门功课,语文、英语平均分数是94分,要想平均分数提高2分,他的数学应考分.13.一桶水,需要2个人一起抬.3个人要把水从离家180米的地方抬回家,平均每个人要抬米.14.四年级的学生参加体能测试,其中7名同学的成绩如下:80,90,80,76,74,80,80(单位:分).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分.15.王大伯攒了一箱鸭蛋,共50个.他任意取出5个鸭蛋称得质量分别为76g、86g、81g、74g、83g,这箱鸭蛋大约重千克.16.3个数的平均数为10,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9,这时3个数的平均数是11,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三.判断题(共5小题)17.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比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更明白..(判断对错)18.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A,且甲>乙>丙,则A>丙.(判断对错)19.在生活中统计一组数据,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表示.(判断对错)20.一分钟跳绳,小丽前两次跳的平均数是120下,要使三次跳的平均数是125下,她第三次应跳135下(判断对错)21.小亮身高150cm,他在平均水深135cm的河中游泳,不会有危险.(判断对错)四.操作题(共1小题)22.德凯小学开展体育活动,小明对五(1)班同学的锻炼情况做了统计,并绘制了下面两幅统计图.(1)五(1)班参加体育锻炼的有人,参加的人数最多.(2)根据条件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五.应用题(共6小题)23.一辆汽车前2小时一共行160千米,后2小时分别行了70千米和5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4.一批货物重9.8吨,运走了3.5吨.剩下的分3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吨?25.第一中学三个年级共有912名学生,每个年级有8个班,平均每个班有多少名学生?26.小明计划8天读完一本114页的故事书.前3天读了39页.如果要按计划读完,他从第4天起平均每天要读多少页?27.小萱、小丽、小红、小含四名同学,他们四人的平均身高是132厘米,小明的身高是142厘米,请你帮他们算一算,他们五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28.小文参加舞蹈比赛,7位评委的打分分别是:89分、99分、64分、90分、95分、88分、93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小文的平均得分是多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由扇形统计图可知:白色占总数的50%,深颜色和浅颜色各占总数的25%;在条形统计图上白色的直条的高度是深色和浅色的2倍,而深色和浅色的直条高度相同.【解答】解:白色占总数的50%,深颜色和浅颜色各占总数的25%;画出条形统计图就是:故选:A.【点评】抓住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特点,即可解决此类问题.2.【分析】因为在一组数中有最大的数,也有最小的数,根据平均数的含义: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所以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根据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含义可知: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要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30、23和12中只有23是大于18小于26的数,所以可能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应明确平均数的含义,根据平均数的含义进行判断即可.3.【分析】根据题意,用35乘8,求出体操队原来有8个队员的总体重,再加上38千克,即可求出现在体操队队员的平均体重,用现在体操队员的总重量除以总人数,列式解答即可.【解答】解:(35×8+38)÷(8+1)=318÷9≈35.3(千克)35.3>35答:现在体操队队员的平均体重比35千克多一些.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4.【分析】首先用40.2除以6,求出赵阿姨家平均每月节约的用电量;然后用18除以(3×3)求出王伯伯家平均每月节约的用电量;最后比较大小,判断出谁家平均每月节约用电多即可.【解答】解:40.2÷6=6.7(千瓦时)18÷(3×3)=18÷9=2(千瓦时)6.7>2答:赵阿姨家平均每月节约用电多.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含义以及求法的应用.5.【分析】用三科的平均分乘3计算出三科的总成绩,再减去语文和英语成绩之和就是数学的成绩.【解答】解:95×3﹣(96+91)=285﹣187=98(分)答:数学得了98分.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均数计算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用平均分乘科数计算出三科的总成绩.6.【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进行判断.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实物的增减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具体的数量.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实物的增减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具体的数量.所以,要反应某地1~6月份的晴天天数的变化情况选折线统计图最为合适.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各种统计图的特点.7.【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可知,平均数只是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不表示这组数据中某一个具体数据,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可知,虽然知道小红所在的小组平均每人踢36个,比小丽所在的小组平均每人踢32个多,但是平均数只不表示这组数据中某一个具体数据,所以无法确定谁踢得多.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深刻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8.【分析】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反映两种或两种以上数量的多少,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表示4个学生期末数学考试成绩,用单式条形统计图;B,表示四年级喜欢各项运动的男、女生人数,必须用复式条形统计图;C,表示小明1﹣﹣8岁的身高,用单式统计图;D,表示蛋糕店的草莓蛋糕和芒果蛋糕最近5天的销售千克,可以用复式条形统计图,但是统计图中只有4项,所以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二.填空题(共8小题)9.【分析】(1)用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男生人数减去女生人数即可解答;(2)把三段的男生人数加起来即可解答;(3)全班同学从高到矮排成一行,张林在第11个,因为男生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人数有12人;所以张林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即他的身高可能是1.58米.【解答】解:(1)12﹣10=2(人);答:这个班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男女生相差2人.(2)3+12+6=15+6=21(人);答:这个班男生共有21人.(3)班同学从高到矮排成一行,张林在第11个,因为男生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人数有12人;所以张林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即他的身高可能是1.58米;填B.故答案为:2,21,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以及分析数量关系,解答问题的能力.10.【分析】常用的条形统计图有单式和复式两种,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常用的条形统计图有单式和复式两种,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故答案为:单式,复式,多少.【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分类和特点进行解答.11.【分析】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中,用固定的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本题中0.5厘米表示40人,看4厘米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单位,然后乘以这个单位长底代表的人数就行了,用160人除以每个单位长度代表的人数,看有多少个单位长度,然后乘以这个单位长度的厘米数就行了.【解答】解:由题意知,4÷0.5×40=320(人),160÷40×0.5=2(厘米),故答案为:320,2.【点评】此题考查统计图纵轴的长度和单位长度代表的量之间的关系.12.【分析】根据“平均成绩×科目的数量=总成绩”算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的总成绩以及语文、英语两门功课的总成绩,进而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的总成绩减去语文和英语两门功课的总成绩即可求出数学成绩.【解答】解:(94+2)×3﹣94×2=96×3﹣188=288﹣188=100(分)答:他的数学应考100分.故答案为:100.【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求出三门课程的总成绩,然后分别减去语文、英语的成绩即可.13.【分析】一桶水总是有两个人抬,所以抬水的人共走了180×2=360米,然后根据平均数的意义,用360除以3就是平均每人要抬水的米数,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80×2÷3=360÷3=120(米)答:平均每人要抬120米.故答案为:120.【点评】本题的难点是理解一桶水总是有两个人抬,所以抬水的人共走了2个180米,而不是1个180米.14.【分析】先求出7名同学的的总成绩,再用总成绩除以7,即得他们的平均成绩.【解答】解:(80+90+80+76+74+80+80)÷7=560÷7=80(分)答:他们的平均成绩是80分.故答案为:80.【点评】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平均数=总数÷份数.15.【分析】用这5个鸭蛋的总克数除以5就是这5个鸭蛋平均每个的克数;再用平均每个的克数乘50后换算单位即可求得这箱鸭蛋大约一共重多少千克.【解答】解:(76+86+81+74+83)÷5=400÷5=80(克)80×50=4000(克)4000克=4千克答:这箱鸭蛋大约一共重4千克.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是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要记住总数、个数及平均数三者之间的关系.16.【分析】先用原来的平均数乘3,先求出原来3个数的和,同理再求出后来3个数的和,两次和的差就是9比原数多了多少,进而求出原数.【解答】解:11×3﹣10×3=33﹣30=39﹣3=6答: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6.故答案为:6.【点评】解决本题根据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求出和的变化,从而得出改动的数是怎么变化的,从而解决问题.三.判断题(共5小题)17.【分析】条形统计图分为: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前者只表示1个项目的数据,后者可以同时表示多个项目的数据;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进而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条形统计图的条形可以表示两种不同的数量,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的分类和特点.18.【分析】一组数的平均数要大于这组数中最小的数,要小于这组数中最大的数,由此判断.【解答】解: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A,且甲>乙>丙,由此可知,甲数最大,丙数最小,那么:甲>A>丙;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明确:一组数的平均数要大于这组数中最小的数,要要小于这组数中最大的数.19.【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解答】解:在生活中统计一组数据,能够比较数量的多少;所以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表示,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20.【分析】要求小丽第三次应跳多少下,根据题意,先求出三次跳绳的总次数,然后求出前两次跳绳的总次数,用三次跳的总次数﹣前两次跳的总次数,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25×3﹣120×2=375﹣240=135(下)答:她第三次应跳135下.故答案为:√.【点评】此题是考查平均数知识的灵活运用情况,做题时应认真审题,找出前后数量间的关系,进而列式解答即可得出结论.21.【分析】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河水的平均水深是135cm,可能有的地方水深超过150厘米,下水游泳可能存在危险,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河水的平均水深是135cm,可能有的地方水深超过135厘米,甚至超过150厘米,所以小亮下水游泳可能有危险,所以题干说法不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含义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四.操作题(共1小题)22.【分析】(1)观察条形统计图发现,参加篮球的有20人;再观察扇形统计图可知,把总人数看成单位“1”,参加篮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0%,用20人除以40%即可求出参加体育锻炼的有多少人;比较扇形统计图上各部分的扇形占的区域,面积最大就是人数最多的,由此求解;(2)用(1)求出的总人数,分别乘各种运动占总人数的百分数,求出各种运动的人数,然后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画法,画出条形统计图.【解答】解;(1)20÷40%=50(人)观察扇形统计图发现参加篮球锻炼的人数最多;即:五(1)班参加体育锻炼的有50人,参加篮球的人数最多.(2)足球:50×20%=10(人)其它:50×30%=15(人)乒乓球:50×(1﹣40%﹣30%﹣20%)=50×10%=5(人)统计图如下:故答案为:50,篮球.【点评】解决本题需要结合两种统计图的特点,找出需要的数据,求出各类体育运动的人数,从而解决问题.五.应用题(共6小题)23.【分析】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时间是(2+2)小时,总路程是(160+70+50),据此可列式解答.【解答】解:(160+70+50)÷(2+2)=(230+50)÷(2+2)=280÷4=70(千米/小时).答: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70千米.【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关系式的掌握情况.24.【分析】根据原有的吨数﹣运走的吨数=剩下的吨数,先求出剩下了多少吨,再除以次数3,即可得出平均每次运走多少吨.【解答】解:(9.8﹣3.5)÷3=6.3÷3=2.1(吨)答:平均每次运2.1吨.【点评】此题解答的关键是求出剩下的数量,然后根据平均数问题解答即可.25.【分析】用3×8求出共有班的个数,再用共有的学生人数除以共有的班数就是平均每个班有多少名学生.【解答】解:912÷(3×8)=912÷24=38(名)答:平均每个班有38名学生.【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26.【分析】先用114减去39求出剩下的页数,然后再除以剩下的天数5就是他从第4天起平均每天要读的页数.【解答】姐:(114﹣39)÷(8﹣3)=75÷5=15(页)答:他从第4天起平均每天要读15页.【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平均数、数量和总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关键是求出剩下的页数.27.【分析】根据题干,四人的平均身高是132厘米,则他们的身高之和是132×4=528厘米,再加上小明的身高,即可求出5个人的总身高,再除以5,就是5人的平均身高.【解答】解:(132×4+142)÷5=(528+142)÷5=670÷5=134(厘米)答:5人的平均身高是134厘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的应用.28.【分析】由题意知,共有7个得分,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99、95、93、90、89、88、64.要求小文最后的平均得分是多少分,先求得去掉一个最高分(99)和一个最低分(64)后5个得分的和是多少,再除以5即可.【解答】解:(95+93+90+89+88)÷5=455÷5=91(分)答:小文的平均得分是91分.【点评】此题考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求解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单元复习归纳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单元复习归纳

第一学期期末数学复习材料第一单元:大数知多少本单元在认识计数单位、数位、十进制计数法的基础上,会读写万以上的大数,会改写整万、整亿的数,会根据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

具体要点如下:1、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这些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个位、十位、百位……是(数位)。

在解决一些填空和判断题时,一定注意进行区分,如:在数位顺序表中,第九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亿);个、十、百、千……都是数位。

(错误,这些是计数单位)2、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这里需要注意相邻二字。

3、读数:“读大数,先分级;高位起,依次读;亿万级,同个级;读完后,加个字;末尾0,都不读;连续0,读一个”。

都要写成汉字的形式,不要汉字和数字掺和。

如:30503050305 读作:三百零五亿零三百零五万零三百零五21000102010 读作:二百一十亿零十万二千零一十4、写数:“写大数,高位起;找亿万,分好级;亿万级,同个级;位不足,0补齐。

”如:三千零五亿零五十万零五十先写亿级的3005,再写万级的0050,最后写个级的0050,合起来就是:300500500050。

5、数的改写与求近似数的区别:相同点:都要写成用“万”或者“亿”做单位的数。

不同点:数的改写大小不变,用=连接;求近似数大小变化,用≈连接。

如:87330000=8733万8733200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只看千位上的数字),大约是873万,而不是800万或者900万。

6、拓展平台关于数字编码:身份证编码中倒数第二位是性别码,男单女双。

这类问题要把所提供的信息读明白后再完成,如:某学校四年级八班学号为12号的学生的编号为40812,请你为五年级二班学号为9号的学生设计编码(50209),不要写成(5209)。

第二单元:线和角(1) 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一千亿是一2、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向左,每四位为一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

与万位相邻的两个数位分别是千位和十万位。

与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分别是千万位和十亿位。

3、亿以内数的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4、万以内数的写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

5、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位数多的数,这个数就大。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6、“万”作单位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进行四舍五入。

7、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8、表示物体个数的1 2 3 4 5 6 ……. 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最小的一位数是1。

9、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0、亿以上数的读法:先分级,再从最高位读起,读完亿级的数,要加“亿”字,读完万级的数,要加“万”字。

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1、亿以上数的写法: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最高级写起。

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12、“亿”作单位的数: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然后进行四舍五入。

13、常见的计算工具有:算盘、计算尺、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电脑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_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_第1节 平均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_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_第1节 平均数
这样比较不公平,因为 两队的人数不一样啊! 男生:19+15+16+20+15=85(个) 女生:18+20+19+19=76(个) 85>76
用每队的平均成绩 比较可以吗?
对!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 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好。
男生队的平均成绩 (19+15+16+20+15)÷5 =85÷5 =17(个) 女生队的平均成绩 (18+20+19+19)÷4 =76÷4 =19(个)
2.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二第5题。 5.快乐蛋糕店的草莓蛋糕最近5天的销售情 况如下图。
(8+12+11+9+10)÷5 =50÷5 =10(个) 答:明天做10个草莓蛋糕合适。
返回目录
课堂小结 1.把多的塑料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 的塑料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 2.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时,
3.(重点题)福娃宝宝学英语。
单词数/个
3.(重点题)福娃宝宝学英语。
算一算,平均每个福娃宝宝学了多少个单词?
(11+19+16+18+16)÷5 =80÷5 =16(个) 答:平均每个福娃宝宝学了16个单词。
返回作业2
4.(探究题)刘叔叔卖水果,第一天卖了 75千克,第二天和第三天平均每天卖72千 克。这三天平均每天卖多少千克?
返回作业2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随 堂 练 习 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 1.下面是5位同学为灾区小朋友捐书的情况。 姓名 杨欣宇 王 波 刘真尧 马 丽 唐小东 8 6 9 8 14
本数
平均每人捐了几本? (8+6+9+8+14)÷5 =45÷5 =9(本)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主要涵盖了分数的概念与运算、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以及整数与分数的换算等内容。

本文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分数的概念与运算。

分数是由分子和分母组成的数,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等分。

分子表示被分成的份数,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的等分数。

比如,1/2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两等分,每一份为1/2。

分数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需要保证分母相同,然后将分子相加或相减,分母保持不变。

乘法运算时,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乘,并将分母相乘,得到的结果即为乘法的结果。

除法运算时,将除数的分子乘以被除数的分母,并将除数的分母乘以被除数的分子,然后将得到的结果相除,得到的商即为除法的结果。

其次,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比较。

在比较分数大小时,可以通过分数的相等性、大小关系原则以及通分法进行判断。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等,则这两个分数相等。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不等,分母相等,那么分子较大的分数较大。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数分母不等,那么将分数通分,然后比较分子的大小即可。

进一步,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加减运算。

在进行分数的加法时,需要保证分母相同,然后将分子相加,最后将结果写成最简分数形式。

在进行分数的减法时,也需要保证分母相同,然后将分子相减,最后将结果写成最简分数形式。

最后,我们学习了整数与分数的换算。

整数可以看作是分子为整数,分母为1的分数。

在将整数转化为分数时,可以将整数作为分子,分母为1。

在将分数转化为整数时,如果分子可以整除分母,那么结果为带小数的整数,即商为整数。

如果分子不能整除分母,那么结果为真分数,即商为带分数的形式。

综上所述,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主要包括了分数的概念与运算、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以及整数与分数的换算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分数,提高分数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这一单元的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亿以内数的认识:10 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 个一千万是一亿。

2、一(个)、十、百、千、万 ........亿都是计数单位。

整数部分数级⋯亿级万级个级数位⋯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位万万万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计数⋯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单位亿亿亿万万万3、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4、位数:一个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如652100 是个六位数。

5、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6、亿以上数的读法:① 先分级,从高位开始读起。

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②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 0,都不读。

其他数位有一个“ 0”或连续几个“ 0”,都只读一个“ 0”。

7、亿以上数的写法:① 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② 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8、比较数的大小:① 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②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9、求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 5 还是等于或大于 5 。

小于 5 就舍去尾数,等于或大于 5 就向前一位进 1,再舍去尾数。

10、表示物体个数: 1, 2 , 3, 4, 5 , 6 , 7 , 8 ,9 , 10,⋯⋯ . 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 0 来表示, 0 也是自然数。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1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知识要点
1.沏茶问题
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
①思考完成一项工作要做哪些事情;
②分析做每件事情各需要多长时间;
③合理安排工作的顺序,明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2.烙饼问题
①烙饼的最优方案——每一次尽可能地让锅中按要求放最多的饼。

②若每次最多烙2张饼,则烙饼所需要的最短时间为:
烙饼的张数×烙每面饼所需要的时间(烙1张饼除外)
3.对策论问题
解决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策略,要学会寻找最优方案,可以采用列表法帮助我们寻找最优方案。

如田忌赛马。

小练习:
小红早上起来是这样安排的:刷牙和洗脸5分钟,淘米2分钟,用电饭锅煮饭20分钟,背英语单词15分钟,吃早饭5分钟。

请你帮小红合理安排这些事情,使她起床后最短时间内完成这些。

解答:
答:小红起床后可以这样安排,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这些事情:
最短用时2+20+5=27(分钟)。

4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4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2019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亿以内数的认识: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3、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4、位数:一个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如652100是个六位数。

5、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6、亿以上数的读法:①先分级,从高位开始读起。

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②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7、亿以上数的写法:①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②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8、比较数的大小:①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②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9、求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小于5就舍去尾数,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1,再舍去尾数。

10、表示物体个数:1,2 ,3, 4, 5 ,6 ,7 ,8 ,9 ,10,……. 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1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3、ON╱CE:开关及清除屏键,清除显示屏上的内容。

AC: 清除键,清除所有内容。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北师大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可能性》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可能性》知识点汇总

北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可能性》知识点汇总第 1 页 共 1 页第八单元 可 能 性一、不确定性1. 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生活中,有许多事件的结果是不可预知的,具有不确定性。

如向上抛掷一枚硬币,因为硬币只有正反两面(带数字的一面为正面、带印花或国徽的一面为反面),落下来时,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多次抛掷后,可能正面朝上的次数多,也可能反面朝上的次数多,还可能一样多,所以,哪一面朝上具有不确定性。

2. 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对事件作出判断。

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具有确定性;一些事件的结果是不可预知的,具有不确定性。

确定事件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不确定事件用“可能”来描述。

例如:(1)如果一个盒子里有10个红球,那摸出来的球一定是红球;(2)如果盒子里有5个红球,5个黄球,那摸一个球出来,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3)如果一个盒子里有10个黄球,那就不可能摸出红球。

二、摸球游戏1. 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有关。

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所占数量越少,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

如盒子里有3个红球和7个黄球,因为红球占的数量少,黄球占的数量多,所以,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小,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

2. 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推测物体的数量。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反映出物体数量的多少。

可能性大,所对应的物体的数量就相对多些;可能性小,所对应的物体的数量就相对少些。

要点提示:生活中常见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明天是否会下雨、下个路口是否会遇到红灯等。

要点提示:对必然发生的事件进行描述时要用“一定”,对不会发生的事件进行描述时要用“不可能”,对不确定事件进行描述时要用“可能”。

要点提示:即使一种事物占的数量很少,这种情况也可能出现。

可能性再大也不代表一定能发生。

要点提示:可能性一样大时,表明对应的数量一样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第八单元的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数学第八单元的知识点归纳
1.两端都栽时,棵树总比间隔数多一
全长÷每段长+1=棵树
(棵树-1)×每段长=全长
全长÷(棵树-1)=每段长
2.两端都不栽时,棵树总比间隔数少一
全长÷每段长-1=棵树
全长÷(棵树+1)=每段长
(棵树+1)×每段长=全长
3.在封闭图形上植树时,棵树等于间隔数
全长÷每段长=棵树
棵树×每段长=全长
全长÷棵树=每段长
在一端植树与在封闭图形上植树相似。

(1)认真读题,认清这是哪一种植树问题。

(2)学会把一些数学问题转化为植树问题。

例如:剪绳子、锯木头、俩建筑物之间栽树都是两端都不栽时的情况;走楼梯、时钟报时、车站的站点是两端都栽时的情况。

(3)然后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套公式。

(当然理解是基础)
(4)注意隐藏的已知条件,例如:公路的两侧、方阵……
(5)无论是哪一种植树问题,平均分成的份数就是所谓的'间隔数。

(6)植树问题的关键是高清各种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7)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植树问题,或是犯糊涂时,借助画图,
有时候画图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5.关于120页例3这类题,知道最外层每边上的个数,(这个图
形一定是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求最外层的
总数量,策略有三
(1)模拟两边都栽:每边上的个数×边数-角的个数
(2)模拟两边都不栽:(每边上的个数-2)×边数+角的个数
(3)模拟一边栽一边不栽:(每边上的个数-1)×边数
本道题认真看看棋盘图,帮助我们理解掌握。

如果是在长方形上摆,就模拟120页第2副图,上下两边摆,左右两边不摆。

6.关于121页做一做第1题,知道最外层的总数量,(这个图形
一定是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求每条边上
的个数,策略有三
(1)模拟一边栽一边不栽:最外层的总数量÷边数+1
(2)模拟两边都栽:(最外层的总数量+角的个数)÷边数
(3)模拟两边都不栽:(最外层的总数量-角的个数)÷边数+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