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是真实的语言输入 ,其实不然 。如下面 这段摘自原版教材“Flying Colours”中的一 段话 (Cook 1991 : 93) :
(1) Nicola : Do you like t his music ? Roger : Not very much. I don’t
like jazz. Nicola : What kind of music do
过渡语具有系统性 ,可变性 ,可渗透性 及过渡性等特点 ,但最明显的特征 ,也是最 让语言学家们感到不解的则是它的石化性 (fossilization) 。Selinker 在 1996 年重申对 石化现象的定义时说 “: 语言石化现象是指 外语学习者的过渡语中一些语言项目 、语 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 态 ,年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 固定状态不起作用 。 ……石化结构一般以
目的语过度概括现象是指学习者将所 学过的语法规则或某个词语的用法错误地
·12 ·
Hale Waihona Puke Baidu《外语研究》1999 年第 2 期 (总第 60 期)
应用到其他的语境中去 , 如以下两例
(ibid) : (2) Max is happier t han Sam’s t hese
days.
(3) After t hinking a little I decided to
过 渡 语 ( interlanguage ) ( Selinker 1972) 指的是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 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体系 。它 兼有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特征 ,并逐渐 向目的语靠近 ,却并不是目的语 。自 1969 年 Selinker 在剑桥国际会议上提出这一术 语 ,并在 1972 年的论文“Interlanguage”中 正式使用后 ,该词已确立了其在第二语言 习得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Stern 称之为第二 语言习得研究史上的一个卓越的贡献 。
由学习策略所产生的石化现象是学习 者中最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那就是将目 的语简化 ,最明显的简化是体现在句法上 。 所以 ,过渡语的石化 ,最早是出现在语音和 句子结构上 。这就是为什么语法学习应该 贯 穿 于 学 习 始 终 的 根 本 原 因 。Coulter (1968) 认为交际策略是简化的原因 。这 同时也表明了交际教学法的不足之处 ,因 为如果学生在学习的初期不同时注意准确 性和流利性的平衡 ,有些错误就会石化 。 如冠词的添加 ,复数的使用及时态的运用 等等 。另外 ,学习策略也可产生语言能力 的石化 ,因为学生会在无意识中使用学习 策略将目的语简化而用于交流 。单一的句 子结构和简化了的目的语系统虽不妨碍交 流 ,却使语言失去了多样性 ,使学习者在运 用语言上 ,不能自如地创造性地使用目的 语 ,这也就是过渡语不能成为目的语的原 因。
关此问题的文章 ,并将此作为他终生的研 究课题 。
21 石化现象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 2. 1 石化现象的分类
根据 Selinker 的观点 , 石化现象可以 分 成 两 大 类 , 即 个 体 石 化 ( individual fossili zation) 和群体石化 (group fossiliza2 tion) 。其中学习者个体石化现象大体表 现在两个方面 : (i) 错误石化 (error reap2 pearance) ,表现为被纠正多次的 ,并被认为 已清除了的错误的反复出现 ; (ii) 语言能 力 石 化 ( language competence fossiliza2 tion) ,即过渡语在语音 、句法结构及词汇 方面的石化 。群体石化是指当石化了的外 语能力具有普遍性 ,成为整个社会的正常 现象时 ,就会导致一种新的方言的出现 ,如 印度英语 。
you like ?
Roger : I like classical music …… 在实际交流中 ,人们往往不这样用完 整的语 法 结 构 句 型 清 楚 地 回 答 别 人 的 问
话 ,也不一定遵循一定的顺序 。该对话的 编写是为了让学生掌握“Do you like ……” 和“What kind of . . . do you like ?”母语为 英语的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逐渐习得非 正式的说法 ,而对外语学习者来说这一点 就望尘莫及了 。由此看来 ,学习者的过渡 语对目的语使用者来说听起来不像本族语 而像“外语”就不足为怪了 。
设 ,稳定期持续五年以后 ,过渡语就会石 化 ,不再有上升的趋势 。即稳定期是石化 的前早兆 。而石化后的过渡语经常有退步 (backsliding) 的趋势 ( Selinker & Enbank 1995) 。下面的坐标图可显示过渡语的发 展过程 。
表1 T 轴表示时间
IC 表 示 外 语 能 力 ( interlanguage compe2 tence) C 表示语言能力的高峰期 (climax) TF 表 示 暂 时 石 化 阶 段 ( temporary fos2 silizat io n)
过渡语石化现象的研究表明 ,外语学 习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技能的学习 。既然 是技能学习 ,那么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 ,有 两点可以借鉴 : (1) Littlewood (1984 : 74) 认为语言学习象其它技能的学习一样 ,可 以通过许多分技能的逐个掌握 ,最后从总 体上产生飞跃 ; (2) 技能学习的一个普遍 现象和规律就是“高原期现象”(plateau) , 即学习者在学习初期能力曲线直线上升 , 到了某一阶段停滞不前 ,在能力曲线上呈 现近于平坦甚至下降趋势 (朱曼殊 、缪小 春 1990 : 477) 。“高原期现象”在外语专 业学习者中也被称作“二年级现象”(陈亚 平 1997) 。通过理论研究及实际观察 ,我 们发现中国的外语学习者的过渡语发展过 程基本上都遵循一定的模式 ,即在开始阶 段持续 、稳步提高 ,学习者的外语知识 (语 音 、语法 、语汇) 不断积累 。这通常发生在 小学 、初中 、高中阶段 。这一阶段通常也被 称为“孵化期”(incubation period) ( Maley 1986) 。在进入大学后 ,外语专业的学生 , 一般在大一 、大二阶段 ,外语能力尤其是听 说能力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进入高原期后 , 一般情况下 ,学生的外语水平趋于稳定 。 按照 Selinker & Eubank (1995) 的初步假
·11 ·
的石化 ,因此 ,原则上不能称其为石化 ,而 是 Selinker ( 1996) 所说的稳定化 ( stabi2 lization) ———石化的前兆 。如果学习者能 够有机会接受最优化输入 (optimal input ) ( Krashen 1982) 或接触自然的目的语环 境 ,其语言学习还是会达到另一次高峰期 的 。我们在后面还会谈到这一问题并展开 讨论 。 2. 2 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start on t he bicycle as slowly as I could as it
was not possible to drive fast . 例 (2) 中的错误是学习者以为在所有情况 下“is”都可缩略 ;而例 (3) 的错误是学习 者以为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可以“drive”。这 实际上是属于学习策略的范畴 ,本文在此 不再展开 。 3. 石化现象的解释及过渡语的发展过程 特点
表2 T 表示时间
《外语研究》1999 年第 2 期 (总第 60 期)
·13 ·
IC 表示外语能力 CI 表示第一次高峰期 CII 表示第二次高峰期 TF 表示暂时石化阶段 PF 表示永久石化阶段 41 研究石化现象对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 意义
通过分析过渡语石化的原因 ,结合中 国国情下的外语教学 ,我们总结四点值得 注意的问题 : (1) 情感因素 (affective fac2 tors) ; (2) 母语干扰或母语迁移 ; (3) 教师 与教材 ; (4) 如何对待学习者错误 。 4. 1 充分认识和利用情感因素
过渡语还可根据其性质分为暂时性石 化 (temporary fossilization) 和永久性石化 (permanent fossilization) 。这一区分在我 国的外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我 国的外语学习者 ,尤其是非外语专业学生 的过渡石化现象多属于前一种 ,即暂时性
《外语研究》1999 年第 2 期 (总第 60 期)
交际策略之所以也是产生石化的原因 之一 , 要从学习者心理因素上看 。Coulter (1968) 提出了有力的数据表明学习者在 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后 ,使用避免 、简化等 交际策略即可达到交流的目的 ,学习的动 力就会减弱 ,要么完全停止学习 ,要么不再 象学习初期那么重视 ,只在必要时增加一 些词汇所携带的句法信息 ,增加几个新词 , 不会有什么效果 。
·10 ·
《外语研究》1999 年第 2 期 (总第 60 期)
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
戴炜栋 牛 强
0 引言 外语学习者都有这种体会 ,即外语学
习到一定程度之后 ,就不再像学习的最初 阶段稳步地提高 ,而是处在一种仿佛停滞 不前的徘徊状态 ,有的学习者甚至感到自 己的外语退步了 ,这是为什么 ? 如何保持 自己的外语不退步 ,甚至愈来愈好呢 ? 我 们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结合实际观察 , 对石化现象作出了分析解释 ,并尝试性地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希望能对外语教 学有所启示 。 11 过渡语的概念及其特点
值得指出的是 ,对大多数非外语专业 的学生来说 ,过渡语基本上都没有石化 ,而 只是由于多种原因 ,处于暂时的稳定 。在 接受外语集中培训后 ,一般都会有明显的 提高 ,达到与外语专业学生相当的外语水 平 。即便是外语专业学生的过渡语也只是 暂时的石化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 ,在能获 得最优化输入的情况下 ,如在说英语的国 家中生活 、学习一段时间 ,他们的英语能力 通常会产生第二次飞跃 。我们以下面的坐 标显示这一过程 。
Selinker (1972) 将石化现象产生的原 因归纳为五个方面 : ( 1) 母语迁移 (lan2 guage t ransfer) (2) 培训转移 ( t ransfer of t raining) (3) 学习策略 ( st rategies of sec2 ond language learning ) ( 4 ) 交 际 策 略 ( st 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communica2 tion) (5) 目的语过度概括现象 (overgen2 eralization of TL linguistic material) 。其中 母语迁移所导致的石化现象不难理解 。培 训转移一方面是指外语教师的过渡语中某 些不地道的或不合适的语言运用及教授 , 使学习者产生 了对目的语的某些语言点 及语法规则不正确的理解 ,这些误解产生 于学习者学习的最初阶段 ,即语言习惯形 成的时期 ,因而往往根深蒂固 ,不易清除 。 如教师在句型操练时总是使用‘she’,使学 生在以后的自由交流中 ,对‘he’和‘she’不 加区分 ;另一方面 ,语言材料的使用不当也 可产生培训转移 ,如模拟的而非真实的语 言输入 ,即专为教授某一语法现象 或句型 所编写的教材 。有人认为凡是原版的教材
学习者的兴趣一般在学习的初期是最 强烈的 ,在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后往 往会减弱 。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外语 学习初期这一有利因素 ,把握好初期教育 。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发现 ,学习者常常处于 饥渴状态 ,而教师往往采用迂回策略 ,让学 生做大量的低层次的句型操练 ,及大量的 抄写作业 ,虽然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 ,但 收效甚微 ,还磨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 兴趣 。这实际上不能怪教师 ,因为教材是 按照循序渐进的顺序编写的 。如英语中八 种时态 ,一般要经过初中三年的时间才能 全部介绍给学生 。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阻碍 了学生目的语的大量输入 ,也就无法使其 吸收和建立目的语认知习惯和培养语感 , 只好靠 母 语 知 识 来 假 设 和 组 建 目 的 语 系 统 。这就是为什么母语迁移在初期体现得 最为明显的原因 。学生往往只靠手中的几 本教材反复学习 ,甚至完全背诵下来 。而 语言的学习必须有充足的语境条件 ,尤其 是词语的掌握 ,仅靠几本教材岂能学会一 门语言 ? 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无形 中延长了学习的初期阶段 ,使学生的兴趣 大打折扣 。而兴趣一旦减弱甚至消失 ,就 会直接影响学习的动力和效果 。因此 ,我
潜在的方式存在 ,甚至在表面上似乎已经 清除了以后 ,还是会在过渡语的使用中出 现 。”1992 年 , Selinker 又增加了一项 ,即 , “如果过渡语的结构系统不再进一步发展 , 也是石化的表现 。”
石化现象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
的热点之一 , Selinker 本人即是该概念的 提出者 ,也是目前这一领域研究的先锋 ,他 最近和他的博士生共同发表了一系列的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