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
浅谈英语词汇学习中的石化现象及其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教育文档
浅谈英语词汇学习中的石化现象及其对词汇教学的启示一、石化的定义及分类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听说读写等方面发展的基础,是语言体系中结构和意义的统一体,没有词汇就无法交际。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 A. Wilkins曾说,“没有语法,很多东西无法传递;没有词汇,则任何东西都无法传递。
”因此,词汇教学在整个语言教学中显得极为重要。
一般说来英语词汇教学的基本思路是发音、拼法、词性、意义。
特别是英语词义,一般教材都配有一个或几个汉语意义的英语词汇表,倘若教师在授课时只是领读而没有加以确切说明与解释,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错误地认为它们是全等关系,比如一说到汉语中的“酒”,学生就会首先想到“wine”;提到“杯子”,就会想到“cup”,“石化(fossilization)现象”便由此产生。
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将石化定义为:“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母语知识的影响,总会出现其母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规则,这些词语和表达结构的长期使用会形成语言僵化,这种语言僵化即石化现象。
”石化现象通常可分为暂时僵化和永久性石化。
暂时僵化是指语言习得的稳定期或学习高原现象,此时语言参数表现出平稳和所说的语言“冻结”期。
这种BrownDouglas 静止的状态,处于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
而永久性石化则是指不管学习者年龄有多大,也不管学习者接受的解释和指导有多少,这种倾向都不会改变。
在形式上,石化现象可以分为个体石化(individual fossilization)和群体石化(group fossilization)。
个体石化是指个人已经被纠正的错误再次出现;群体石化是一种普遍性的石化,我们常见的“中式英语”就是群体石化的一种表现。
二、词汇石化的表现1. 英汉词义对等关系石化(1)完全误等这种现象源于词典中的词条翻译。
如果在与英美人交流时,仅仅依靠汉义来选英词,往往会发生误会。
在交际过程中,常使对方感到莫名其妙。
如lettuce一般词典上都译为“莴苣”,实际上与我们所说的带茎的植物完全不同。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1 中介语石化现象中介语石化(Interlanguage Fossilization)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过程中,把学习的外语进行思维处理,但最终产生的不是原汁原味的外语语言特点,而是保留其本身的母语语言结构的一种言语。
中介语石化也常常表现为学习者在说话时经常同时使用自己的母语特征、母语语音。
一般来说,当学习者来到一个外语环境,和一些母语者同时说话时,他们会憋住自己的母语,采取些许的外语发音,并取得一定程度的口头回复,但这些口头回复只是母语的表达方式,无法完全显示出外语的特点。
这就是中介语石化的现象。
2 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中介语石化的出现,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外语教师要尊重母语的影响,改变中介语石化现象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帮助学习者发现他们自己的母语对学习外语的影响,并尽量避免这种影响。
学习者要清楚它们自己的母语结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影响学习外语的过程,并加以利用,使自己掌握外语者的特点,不被自己的母语模式所约束。
其次,外语教学应考虑重视学习者的自身因素。
有些学习者学习外语时,会受到自身的特征影响,例如遗传背景、个性类型等在中介语石化的形成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是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外语教师在教学时就要重视这些因素的影响。
最后,外语教师也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外语教学时,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动机是重要因素,在班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学习者有意识的让自己的外语进行改变,从而减少中介语石化的现象。
总之,中介语石化的现象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要求教师要尊重母语的影响,有认识到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并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减少学习者中介语石化的现象,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掌握外语。
论二语习得中过渡语石化现象及外语教学启示
El 则是从生物论 的角度分析 过渡语 石化的 内外 因。 “ 言习得 l i s 语 机制” 论者从内因的角度认 为,人脑 中有一个专管语言 习得 的机制可 以将外部输入的语言内化成学习者 的语言能力 。它认为这种 习得机制 在青春期或关键期就消失 ,人们对此种说法持有异议 。外 因主要指交 际压力及交际反馈对学习者外语使用的影 响。其 中交 际反馈 包括认知 反馈 和情感反馈。有些第二语言学 习者在交流过 程中使用不正确 ,如 果他得 到消极 的评 价,则 可能 产生交 际压力 ,使 学 习者形 成恶 性循
、 ,
1
止石化现象的途径做 了尝试性的探 讨。 关键 词 : 过渡语 石化 外语教 学 策略
.
’
二语 习得是一个复杂 的过程。过渡语 是二语习得 中的一种 自然 现 象。过渡语 石化现象 的研究已经越来越 受到二语习得领域 的学者 的关 注 。本文将结合外语教学实践探讨过渡语的石化现象 的成 因及对外 语 教学 的意义和启示 。本文对过渡语石化现象的理论做 了系统介绍并 结
石化了的外语能力具有了普遍 性,成 为整个 社会的正常语言现象 ,此 时会出现新 的方 言。如洋泾浜英语和 印度英语。 过渡语根据性质可分为暂时性石化 和永 久性石化。这对我国的外 语教学有重要启发意义 。我国外语学 习者的过渡语石化现象多属 于暂 时性的石化。也是塞林格所说的稳定 化即石化的前兆。在我 国许多学 习者在学习外语初期能力曲线直线上升 ,到了某一阶段能力 曲线 上呈 现近于平坦甚至下降趋势 。具体表现在中小学阶段外语知识 随着 不断 的积累 ,其能力逐步稳定的提高。到了大学阶段 ,外语专业 的学生在
we rd ae .
二 、石化现象的分类 根据塞林格的观点 ,石化现象可 以分成两大类 :个体石化 和群体 石化 。其 中个体石化现象大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即错误石化 和语言能力
外语教学中过渡语及其石化现象研究
外语教学中过渡语及其石化现象研究作者:邢驰鸿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年第09期我们在一个以英语为目的语的国家里所教授或学习的语言从本质上讲还是一种过渡性质的语言。
这种过渡语同目的语非常接近,但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认知方式、心理因素、语言水平以及他所处的语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种过渡语同目的语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过渡语理论是近年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里迅速发展的一个新兴课题。
所以,对过渡语的研究将会给第二语言习得或外语的教学与学习带来一系列的启示。
一、过渡语及其石化现象Selinker在1969年最早提出了“过渡语”这一概念,后又在1972年发表的论文Interlanguage中对这一概念作了进一步阐述,他提出“过渡语”是指“thesepartenessofasecondlanguagelearner’ssystem,asystemthathasastructurally-intermediatestatusbetweenthenativeandtargetlanguages.(二语/外语学习者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在结构上处于母语与目的语的中间状态)。
”过渡语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从母语向目的语靠近的语言能力当中。
所以,简单地说,过渡语(interlanguage,IL)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它是指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nativelanguage,NL)与目的语(targetlanguage,TL)之间的语言体系,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学习者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它兼有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特征,并以母语为出发点,逐渐向目的语靠近,却不完全等于目的语。
也就是说,“外语学习者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过渡性语言,它既不是母语的翻译,又不是将来要学好的目的语;而且它与目的语之不同是有系统性的。
语言习得中的“石化现象”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最新教育资料
语言习得中的“石化现象”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一、中介语的相关概念1. 中介语理论发展由来在外语教学与语言习得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一些无法用母语习得理论来解释外语学习者学习目标语的程中产生的现象。
即,外语学习者学习目标语时,说和写了一种既不是母语也不是目标语的语言。
经研究和分析,这种语言依赖于母语,带有母语的许多特点,但不是母语。
同时它也不是目标语,却向目标语靠拢。
介于母语与目标语之间,是一种母语与目标语间的过渡语言。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大量研究。
结果显示这是外语学习者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是外语学习的一个特殊阶段。
2. 中介语基本概念及“石化”现象的定义中介语是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一种非延续性的语言体系。
它是二语习得者完全掌握目标语之前所处于的一种过渡性的语言状态,因此中介语也称“过渡语”。
在目标语学习过程中,中介语依托母语,逐渐向目标语靠拢。
研究揭示绝大部分外语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在稳步提高达到某种程度后,由于种种原因,在总体上或某些方面会进入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
似乎无论采取怎样的学习方法都不能取得进步,甚至有所下降。
这让很多外语学习者困惑不解,外语学习上产生挫败感,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外语的兴趣和信心,严重妨碍学生外语能力的提高,学者们称之为二语习得中介语石化现象。
二、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关于“石化”现象如何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两种划分,Ellis 认为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①内在原因:年龄的差异、学习目的语兴趣的浓厚;②外在原因:社会环境、语言环境。
而Selinker 认为“石化”现象的成因主要是以下五点:①母语迁移;②训练迁移;③二语学习策略;④二语交际策略;⑤目标语过度概括等。
本文主要从Selinker 的观点来分析“石化”现象的成因。
(1)在目标语的习得过程中,语言习得者会自觉或不自觉的使用母语中的一些语言规则来学习目标语,这便是母语迁移。
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同目标语类似或一致时,母语的语法规则促进对目标语的学习,产生母语的正迁移;相反,则为母语的负迁移。
外语学习中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对策
、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
1 . 年龄 因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语 言习得机制” 论者认 为 , 人脑 中有一个 专管语 语体教学 , 课后 又缺乏英语语体 的情景化训 练 , 学 习 言习得的机制。 它可 以将外部输入的语言知识 通过普 者对 所学词语往往 只是跟母语对号入座 ,强行记忆 , 语体 意识 和语体能力都很差 , 往往会 混淆正式 与非 正 通语法内化成为学习者 的语言 能力 。 但这种习得机制 口语与书面语 、 形式 与功能等关系 。如 , 在 正式 场 到了青春期或日关键期 就 自然 消失 。按照这一说法 , 式、 C o u l d I h a v e e v e r y o n e ’ S 大约 l 2岁左右 , 人的大脑分工 已经 明确 , 语 言功能被 合 请 求 听 众安 静 可 以说 “ t t e n t i o n , p l e a s e ? ” 而在非正式场合表示生气时可 以说 定义在左脑 , 语言 发展 受到限制 , 大脑有 可能失去其 a 可塑性 , 因此会给学习语言带来 困难 。
2 . 母 语 的 负 迁移
“ Y o u r g u y s s h u t u p . ” 在 日常交 际中用“ s w e a t ” 而在 书
面语 中才用 “ p e r s p i r a t i o n ” 。无视它们 之间的语体 差
母 语负迁移是指学 习者使用 母语规则 来认识 目 别 , 便会导致语体失误 , 长此 以往 , 极 易导致 中介语 的 的语的语 言规则 ,进 而产生 中介语语言规则的现象 。 石化 。 在 外语学 习过程 中 , 由于学 习者母语 系统 已经充分 建 构, 并且 在大脑 中根深 蒂固 , 而 目的语 的知 识又相对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其教学启示-精选教育文档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其教学启示中介语(interlanguage,IL)是二语习得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又称族际语,过渡语,中间语或学习者的语言。
由英国语言学家Selinker首次提出。
中介语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所拥有的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这一体系既非母语,也非目的语,而是介于两种语言之间。
英语学习受个体差异,语言环境,学习策略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内化过程。
但无论学习者如何努力,总是很难达到英语本族语者的水平。
很多学习者在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像学习初期那样稳步提高,而是停滞不前。
Selinker把这一现象称为石化(fossilization)。
1中介语石化的原因Selinker(1972)将石化现象形成的原因归纳为五个过程:(1)母语迁移;(2)培训转移;(3)二语学习策略;(4)二语交际策略;(5)目的语过度概括。
显然,这五个过程所导致石化现象是不难理解的。
后来,语言学家们又指出,石化现象的产生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包括年龄因素以及认知因素的制约,外在因素主要指缺乏学习机会和反馈性质对学习者二语使用的影响。
Lenneberg根据乔姆斯基有关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Ac―quisition Devicel的原理,认为人类具有“潜在的语言结构”(1atentlanguagestructure),正是这种潜在的语言结构才使得人类能够“自然”习得母语,无需付出太多的努力。
但这种潜在的语言结构只有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才能激活,一旦过了这个时期就很难再激活。
从而丧失了掌握语言的最佳机制,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中介语的石化现象。
Lenneberg于1967年提出了关键期假说(CriticalPeriodHypothesis)。
该假说认为,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一个时期最容易习得语言(2-13岁),语言习得的临界期到13岁为止。
过了青春期以后,大脑两侧的功能分工已确定,语言功能被定位在左脑,大脑功能侧化,因此语言发展势必受到一定的限制。
石化现象【论英语语音教学中的“石化”现象】
石化现象【论英语语音教学中的“石化”现象】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语言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变化状态。
然而当学习者达到一定程度后,过渡语的某些特征如语法、语义、语音等就会趋于停滞状态,很难甚至无法消除,在语言学上,我们将凝固在中介语中的顽固性错误称为语言“石化”(fossilization)。
一语言“石化”现象的基本概念语言学家们认为中介语系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连续体,它的发展是指语言学习者所掌握的目的语知识从“O”状态向以该目的语为母语的本族语者fNss)的语言能力状态不断前进的过程。
但对于绝大多数学习者来说,这一前进过程无法顺利完成,他们的中介语水平永远无法达到NSs的语言能力状态。
Selinker将这一现象定义为“石化”(fossilization),即学习者中介语系统的“长期”(10ng-term)停滞不前,当他们的中介语系统仍包含有一些与目的语不符的“语言结构”(stuctures)时,他们就停止了学习,他们的中介语永远无法发展到NSs的状态。
语言的“石化”现象可存在于语音、语法和词汇中。
其中以语音“石化”现象尤为突出。
二、语音习得中的“石化”现象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者的母语习得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会对第二语言产生影响。
产生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产生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
在英语语音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把母语的语音知识与英语的语音知识联系起来。
正如Allan James所讲:“本族语结构对第二语言结构的影响,在语音方面比其他方面大得多。
因为学习一个全新的语音系统意味着学习新的发音和听觉模式。
这些模式属于语言行为的生理方面,与语言行为的认知方面来比,它们更抗拒改变和调整。
”同时,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不同语系。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日耳曼语系。
两种语言在语音上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正是这些似是而非之处影响正确的英语发音,形成了负迁移,使学生的发音带着浓重的“中国腔”。
比如说,他们常常出现长短元音不分,甚至是用汉语中某些相近的音替代汉语中没有的读音的现象,而且,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英语和汉语在语音上的区别,即英语是以重音计时的语言,而汉语是以音节计时的语言。
谈中介语石化现象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谈中介语石化现象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一、引言在学术研究领域不断强化外语研究深度的基础上,外语教学日益成熟与全面的发展背景下,人们开始把研究和关注的重点放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和认知现象。
为了更好地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和认知问题,人们主要从以下两个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和解读,第一,学习第二语言的学生通过哪种方式和手段培养自己的一般技能和语言能力呢?第二,哪些外部和内部因素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掌握有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这方面的权威当属美国学者Selinker,他的研究为第二语言的学习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和探讨方向,其理论体系为当前外语研究领域中对学生第二语言进行研究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在学生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写作能力是进一步反映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指标,是在语文理论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是学生是否具有优秀交际能力的重要表现。
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角度进行分析,在我国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语言习得困难问题。
二、中介语及石化现象Selinker认为,所谓的中介语指的是在学习第二外语过程中,以母语学习基础为起点,逐步向第二语言接近的,介于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一种语言体系。
与正常的语言体系相比,中介语言本身是一种过渡性的语言体系,其特点具有反复性、石化性等,其中最让语言学家感到难以理解的特点是明显的石化性特征。
大量的研究成果明确指出,绝大多数学生在语言水平得到进一步强化的基础上,后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并没有如学习早期乐观,而是仍然如履薄冰,这种现象也是文章所研究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Selinker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重新提出了其对这一现象的定义解释:第二语言学习者中介语体系中的部分语法和系统性知识在习得后具有稳定性特点,一旦这种特点被固定下来后,年龄的变化和学习程度以及数量的改变,都不会对这种状态形成明显的影响和作用。
他认为,第一和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其本质区别就在于不少学生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语言的石化现象,只有不到一成比例的人能够真正实现对第二语言的成功学习。
二语习得石化现象探析及启示
8 .文学 评论 2
二语 习得 石化 现 象探 析 及 启 示
久石 化 的产 生 。
要 能 够 比较 有 效 地 促 进 第 二 语 寿的 习 得 , 就 必 须 浸 入 目标 语 环 境
中,学习者所接受到的 目标语语料 的数量越多 ,并且质量越高 ,效 果就 往往会越好 。如果我们的教育模式都仍然是 以 “ 满堂灌 ” 为主 ,学生是 属于被动 的语 言接受者 ,学生总是根据教科书 去背诵和 记忆 单词 ,进“ 单词测验和 听写 ,应付考 试,往往对词汇的背景 知识 小大清楚, 出不知 道其中的文化意 义,也更加谈不 词 i 藉进行 的横 向比较 和 解 当在 质 量 和数 量 l,语 料 的输 入 都 是 比较 缺 乏 的 时候 ,学 牛 就 会 转 而 向 母 : 语 汉 语 寻求 语料 的补 偿 , 南于 汉 语 和 二 语 的 差 异 ,语 的石 化 现 象 现
习者达到一定年龄 ,大脑便 失去灵活性 ,结果是几法 习得或掌擗某些 语 言特征。
外 因 :1 语 言 输 入 与输 出之 间存 在 比较 大的 不 平衡 .
力不能缓解这一状态,这就 是中介语石化现象。本文从 内 、外 冈两方 面 对 此 做 了 分 析 ,计 提 出 了相 应 的敦 与 学 的 对 策 。 二 、石 化 现 象 的 定 义 及 分类 中介语 (nel gae i r nu g)最 先是 由 St k r(9 2 提出来 的,指 的 t a ei e 17 ) n 是外语学 习过程 中学习者建立的一种 介于母语和 目标语之间 的过 渡性语 言 。 中介 语 石 化 (os i t n 这 一 慨 念 被 Sl kr( 9 2 提 出 以 来 fslai ) iz o ei e 17 ) n 就在二语 习得领域得到广泛认。Sl kr ei e 认为 :“ n 语言石化现象 是指外语 学习者的中介语 中保 留与它的 目的语有关的那些石化 了的语 言项 目,语 法规则及 次系统特征 ,它们不受外语学习者的年龄以及 目的语学习量的 影响。石化 了的结构 以潜在 的方式存 在,虽然在表 面 』认为 已被 清除 , 但始终有 可能在学 习者 的语言输 出中重复 出现” 。也就是说 ,语言石化 现象可以在学习者学 习任何 阶段和语言结构的任何层 次中出现 ,是一种 必 然 现 象 。 对 于学 了多 年 的外 语 学 习 者 来 说 ,石 化 了 的 语 言 项 目 ,语 法 结 构 等 更 为 明 和 突 出 。 石化现象按 其性质 又可分为暂时稳定化和永久性 石化两种。 中介语 形 式 的暂 时 稳 定 化 是 产 生 永久 性 石 化 的预 兆 。 李 炯 英 (9 9 19 )认 为这 一 区分对我国外语教学具 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不同的外语学习者存 中介 语 连续体的不同位置 L可产 生不 同的石化现象 ,并不同程度地折射 出学 习 者 目的语知识和具体运用的不 足之处 。因此 ,采取有效的措施可 防止 永
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
设 ,稳定期持续五年以后 ,过渡语就会石 化 ,不再有上升的趋势 。即稳定期是石化 的前早兆 。而石化后的过渡语经常有退步 (backsliding) 的趋势 ( Selinker & Enbank 1995) 。下面的坐标图可显示过渡语的发 展过程 。
表1 T 轴表示时间
IC 表 示 外 语 能 力 ( interlanguage compe2 tence) C 表示语言能力的高峰期 (climax) TF 表 示 暂 时 石 化 阶 段 ( temporary fos2 silizat io n)
目的语过度概括现象是指学习者将所 学过的语法规则或某个词语的用法错误地
·12 ·
《外语研究》1999 年第 2 期 (总第 60 期)
应用到其他的语境中去 , 如以下两例
(ibid) : (2) Max is happier t han Sam’s t hese
days.
(3) After t hinking a little I decided to
表2t表示时间?21?外语研究1999年第2期总第60期ic表示外语能力ci表示第一次高峰期cii表示第二次高峰期tf表示暂时石化阶段pf表示永久石化阶段41研究石化现象对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过渡语石化的原因结合中国国情下的外语教学我们总结四点值得注意的问题
·10 ·
《外语研究》1999 年第 2 期 (总第 60 期)
过 渡 语 ( interlanguage ) ( Selinker 1972) 指的是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 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体系 。它 兼有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特征 ,并逐渐 向目的语靠近 ,却并不是目的语 。自 1969 年 Selinker 在剑桥国际会议上提出这一术 语 ,并在 1972 年的论文“Interlanguage”中 正式使用后 ,该词已确立了其在第二语言 习得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Stern 称之为第二 语言习得研究史上的一个卓越的贡献 。
二语习得中的石化现象及对教学的启示
学的积极作用 。帮助学生消除情感障碍 。
综上所述 .引起学 习石化 现象的原 因很多 ,需 要人 们
进一步 探究分析 。但 我们也可 以看 出 ,石 化现象 在语言 学 习 中是很 普遍 的现象 .应 当科 学地认知 它 ,并根 据其形 成
流 。不仅 因能力有限不敢尝试 ,更多的还是存在 畏难情绪 ,
形式 。
石 化现象 是 由于一定 的原 因逐渐形 成 的。 只有 针对 石 化形 成 的原 因逐个将 其克服 ,才能避 免石化 现象 。具体 可 以参 考下 列方法 : 1 . 转 变学 习态度 。保持 积极 的学习态 度才 有可 能学好 外语 。在 学习过程 中遇到错 误和障碍 是很正 常 的 ,不能 消
更 要补充该语 言发源地 的人文历史 知识 。让学 生感悟 文化
输入 质和量都 达不到 要求 ,感 情过滤作 用不佳 ,输 出 目标
语 的障碍 ,以及 目标语 的形式转换学 习不 佳。
二 、石 化 现 象 对 外 语 教 学 的 启 示
差 异 ,并加深对 这些不 同点的印象 。此外 ,在 训练学 生使 用外语时 ,还需 要着重强 调使用 目标 语 的表达逻辑 和文化
和外 因。 内因分 为年龄差 异导致 的学 习接受能 力差异 ,以 及对外 语学 习的兴趣 浓厚程度 。外 因则 包括 了 当地 的社会 文化环 境和外语 学习环境 。S i m s 认 为石化 的产 生与学 习态 度有 很大关 系 :一是学 习者 与他人交 流时 ,聆 听者 没有及 时纠正 其错误 ,认 为可 以基本 听得懂意 思就足 够 了 ,这些
6 . 理 解文化差 异 。很多人 学 习外语 多年还 不能很好 地 与当地人交流 ,不是 因为语 言水平过低 .而是 对 当地 文化 不够 了解导致交 流存在理 解差异 。每种特定语 言都是 特定 文化 的精髓体现 ,每种文化都 存在 着一定 的差 异 ,必 然会
二语习得中过渡语石化现象及教学启示
过渡 语 (nel g a e it a u g ,亦称 中介 语 )是近 2 年 rn 0 来第二语 言 习得研 究 中的一 个重 要理 论 ,而过渡 语 的 石 化现象 (o s iain 又称 僵 化现 象 )引起 了许多 fsiz t , l o
语 言学家 的关注 ,成 为研 究 热点 之一 。了解过渡 语石 化现 象 的产生及 相 关理 论有助 于 我们 解决 英语 学 习过 程 中出现 的一些 问题 ,对 英语 的教与 学也 有着重 大意
义。
一
、
过渡语及石化现象 的定义
二 、石化现象 的类型及产 生原 因分析
(一 )石 化 现 象 的 分 类 根据 S l k r ei e 的观 点 ,石 化现象 可 以分成 两大类 , n
过渡语 又称 中介 语 ,S l k r 16 ei e 在 9 9年最 早提 出 n 这一 概念 ,后 又 于 1 7 9 2年发 表 的题 为 I tra g a e neln u g
维普资讯
第2 卷 第3 7 期
20 年 6 06 月
温 州 师 范学 院 学 报 ( 学社 会 科 学版 ) 哲
J OURN AL ENZHOU OF W N0RN【 COI EGE AL 工.
Vb . 7 1 2 No 3 .
Jn 06 u .2 0
中图分 类号 : 9 H0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编号 :0 60 7 (0 60 —0 70 10 —3 52 0 )30 9 -3 了其 目的语 熟练程 度 的提 高 。他 认 为,二语 学 习者 可 能有 9 %的人不 能最 终达 到 目的语 的水 平 ,即绝大 多 5 数 二语 学 习者 的过渡 语 不能 达到其 连 续体 的终 点。 因 而 S l kr 该现 象所 下定 义 为 :语 言石化现 象 是指 ene给 i 英 语学 习者 的过渡 语 中 的一些 语 言项 目、语法规 则和 系 统性 知识趋 于 固定 的状 态 ,年龄 的增长和 学 习量 的 变 化对 改 变这 种 固 定状态 不起 作 用 。
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外语教学的启示
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外语教学的启示金竹善(延边大学#l-N语学院,吉林延吉133002)教育教学嗡要】二语习得的中介语僵化是普遍现象。
是二语习得区剐于母语习得的重要特征,是妨碍学习者语言输入的重要因素。
关于中介语石化观象的研究越采越受到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关注。
墩蛳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潮】中介语;石化现象;外语教学中介语僵化现象是外语教学的普遍现象,也是困扰我国外语教学的难点,长期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中介语理论为二语习得以及外语教学童工理论依据,对外语教学产生深远影响。
中介吾研究及探索对我国外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学习策略及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一、中介语石化现象㈠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当学习者的中介语处于初级阶段,母语迁移引起的错误较多,因为学习者在此阶段对母澄著言形式有很强的依赖性,母语迁移引起的错误可表现在语音、用词、语法等方面。
随着学习者的外语水平的提高,他对母语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中介语的母语迁移引起的错误也会越来越少。
培训转移引起的错误大体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缺乏正确的语言形式的输入和语言材料的使用不当有关。
另一方面,教师某些不正确或不地道的语言表达和教授会使学习者的中介语形成一些语言失误,学习者长期模仿教师这些不合适的语言表达形式,这些语言错误往往会在他们的中介语中固定下来,形成石化现象。
学习者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后,在无意识中常常只使用简单的目的语以利于交际,结果会影响其中介语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中介语石化。
学习者内在因素是引起石化现象的直接原因,如果学习者没有主动改进的意思,过渡语的一些特征容易出现僵化。
㈡石化现象对外语教学的启示1.重视目的语输入的质和量教师在教授语言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给与学生.-I N解性的而且稍稍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输入。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地调节和灵活地使用手中的教材,尽量保持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心理高原期来临之前增加目的语输入的强度和难度,避免低层次的无效重复。
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② A t ik g i e ei d os r o e i c s l l a I f rhni t dc e a n c l a s w y s e t n lt I d t t t t b y e o l h cu a tos ltdi s 例 (中 的错 误 ,是 由于学 习者 ola iw n sb r eat i d st s o p i eo v f . )
一
反 ,当他 们的外语达到 一定水平之 后 ,其 语言能力不 是继续 向前发 就是过度使用交际策略的结果。交 际策略之所以也是产生石化的原因 展 ,而是表 现出一种停 滞不前 的徘 徊状态 ,这就是过 渡语的石 化现 之一 ,要从学 习者心理因素上看 。C u e 16 ) 了有 力的数据表 olr 98提供 t( 象 。也称 为僵化现 象。石化现象 研究的先行 者Slkrr ene ] i  ̄该现 象所下 明学习者在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后 ,使用避免 、简化等交际策略即可 " 的定义是 :语言石化现 象是指外语学 习者 的过渡语 中的一些语 言项 达到交流的 目的 ,学习的动力就会减弱 ,要么完全停止学 习,要么不 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 识趋于 固定的状态 ,年龄的增长和学 习量的 再像最初那么重视,只在必要时增加一些词 汇。但 正 ̄Sl kr 92 I ene 17) H i ( 变化对 改变这种固定状态 不起作用 。石化现象是 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研 所指出的那样 ,如果 不同时掌握这些词汇所携带的句法信息 ,增加几 究中的热点之一 ,对外语学 习理论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文拟从过 个新词 ,不会有什么效果 。 渡语石化现象的分类 与成因出发 ,分析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片面 ( )目的语的过度概括(vree lao ) 目的语笼统化现 象 5 oe nr i t n。 g az i 观 点和做法 ,力求在 教学 中能使学生在其外语能力尚未产生石化现象 是 指学 习者将所学过 的语法规则或某个词语的用法错误地应用到其他 的语境 中去,如 以下两例 : 之前得 以最大限度的发展 。  ̄Ma pi a a s ee as xs apet Sm‘ sdy. ih rn h h t 1 石化 现象的类型及产 生的原 因
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一、什么是中介语石化现象中介语石化现象指学习者通过操练教学语言句子而不是完全模仿原始的句子,而是把它们变量起来,把它们变成特定的一种语法结构,其最终结果是学习者表达出用原始句子类似的句子,但这些句子是用学习者自己所学语言表达出来的。
二、基本概念1、形式:形式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时会变成特定的一种语法结构,即受到语言规则的约束,表达出和原始句子类似的句子,但这些句子是用学习者自己所学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这称之为“形式化”。
2、变量:变量是指在学习语言时会把所学句子里的某些词汇和短语变成可变的几种结构,以便更快速地表达出与原始句子类似的表达形式。
三、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特点1、受到语法要求的限制:中介语石是按照语言规则形成的,所以学习者在表达出句子时要遵守语言规则,凡是不符合语法要求的句子,都不可能出现。
2、表达灵活:中介语石既可以模仿原始句子的表达形式,也可以把原始句子的含义变成灵活的表达形式,能够表达出更灵活的思想。
四、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外语教学的启示1、外语教师应重视中介语石化现象,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言形式上的表达能力。
2、外语教师在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基础上,要针对学生的短板,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由此鼓励学生多说外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外语教师应多样化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语言表达方式,不仅要传授基础的语法知识,而且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机会发挥他们的专长和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外语。
4、外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多利用网络资源和社交媒体,让学生从中获取更加充实多彩的学习内容,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张弛有度地实现语言学习效果。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共6页文档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中介语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各个方面遇到一些难于突破的语言问题。
这些问题使学习者语言能力仿佛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很难像初学者那样稳步提高,进一步发展。
这种现象就是外语学习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
关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二语习得领域的关注。
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并对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尝试性建议。
一、中介语理论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于1972年提出,指学习者在二语习得某一特定的阶段所形成的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
中介语的语言体系具有独立性。
这种语言体系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而是二者之间的过渡语,并具有母语和目标语的双重特征。
中介语是学习者在习得二语时创造性使用的一种语言,学习者利用已有的母语和目的语的有关知识不断对现有中介语体系进行补充和修正,使这一体系循序渐进地向目的语靠拢,无限接近于目标语言,但完全意义上的到达目的语是不可能的。
中介语具有系统性、过渡性、可变性、创造性、渗透性、反复性及石化性等特点。
其中系统性和过渡性是中介语的重要特点,而石化性是最受学习者和语言学家关注的特点,也是最让大家感到迷惑的特点。
二、石化现象的涵义Selinker(1972)提出中介语理论的同时也提出了“语言石化”的概念,用以描述语言学习的停滞现象。
自从Selinker提出石化的概念以来,语言研究者不断的从各种角度对它做出了解释。
Selinker和Lamendella(1978)把它看作是控制中介语表面运用的潜在机制,学习者的中介语在还没有达到目的语的模式的时候就永久停止了,而且这一现象会发生在语言结构的所有层面和语境,与学习者的年龄和受到的指导无关。
中介语石化之心理认知分析及对二语教学的启示论文
中介语石化之心理认知分析及对二语教学的启示论文中介语石化之心理认知分析及对二语教学的启示论文论文关键词:中介语石化、心理认知机制、二语教学、启示论文摘要: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把母语语言规则转移到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运用母语语言规则简化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的产物。
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
因此,石化成为外语学习者中介语发展的巨大障碍。
因此本文从分析石化的内外因入手,探讨应对策略。
这些策略将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掌握第二语言。
一、引言早在1969年,美国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在论文《语言迁移》一文中首次使用了“Interlanguage”一词。
1972年,发表《中介语》的论文,对“中介语”这一概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从而确立了它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地位。
中介语又被Coder和W.Nemser分别称为“过渡能力”和“渐进系统”。
中介语本身不仅是一个阶段—过程的双重系统,而且是一个更加庞大的系统,即母语—中介语—目的语系统中的一个必然成分和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二语学习者从母语出发,经过中介语,到达目的语。
中介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体系,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所创造的语言系统,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系统性、可渗透性、阶段性、石化性的特点,其中最让人难以解释的是它的石化性。
本文从对石化的内外因分析,探讨应对策略,以教师提到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更好掌握第二语言。
二、中介语的石化(fossilization)在与目的语相关的中介语中,不论学习者年龄的大小,其接受的输入多少,都会出现母语的词条,规则和系统保留并体现的倾向,这就是石化(Selinker,1972)。
这种石化现象会发生在语言结构的所有层面和语境中,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状态起不到根本的作用。
从理论上讲,石化是普遍存在于中介语习得过程中的一种现象,无论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语言形式都会石化。
中介语的石化及相应教学对策
中介语的石化及相应教学对策中介语是一种对外语学习者来说非常宝贵的语言现象,它也被称为桥梁语、中间语或过渡语等。
它既能起到桥梁作用,又能使学习者从初学者到熟悉者过渡。
然而,尽管中介语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其“石化”现象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这一现象以及相应的教学对策。
中介语的“石化”是指停止使用本语言的过程,转而使用语言学习者的中介语。
这一现象会对语言学习者的进一步发展造成障碍,通常会导致学习者出现语言使用空洞、语法错误和表达不准确等问题。
首先要解决中介语“石化”现象,有必要深入了解中介语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
研究发现,中介语的“石化”可能与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策略、学习目标、不同语言的交互及其他因素有关。
比如,学习者缺乏学习兴趣、不熟悉中介语的语法或认知习惯等,都会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
此外,语言环境也会影响学习者中介语的使用,因此也可能导致这一现象。
其次,为了解决中介语“石化”现象,应提出有效的教学对策。
首先,教师应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语言环境,让他们能够活跃地发言,减少其使用中介语的几率。
例如,教师可以尽量使用目标语言进行指导,对英语学习者则可以多使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另外,教师应及时纠正学习者的语言错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语言环境,提供有关语言学习的丰富资料,让学习者能够尝试使用新单词和短语。
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视频、图片、故事等有趣的方式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言。
最后,教师也可以提出有关语言学习策略的讨论,以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掌握目标语言。
总之,中介语的“石化”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我们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这一现象,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才能让语言学习者正确地使用中介语,为他们未来学习外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过渡语石化现象对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及表现形式分析入手 , 针对 高职学生这个特殊群体 , 探讨 了过渡语石化现 象对高职英语教 学的启示 。
【 关键词 】 过渡语 ; 石化现 象; 高职英语教 学
作者简介 : 赵燕( 9 1 )女 , 1 8一 , 山东经贸职业 学院, 讲师 ,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及英语教 学。
S E E& T C CINC E HNOL Y SON 科 技视 界 I6 OG VII 5 1
此 , 们经常 习惯性 省去 “e 动词 , “ ei teb s 。 他 b” 如 H u ” 或习 nh
惯 性 地 省 去 冠 词 ,S e s td n” “h u et。 is
32 语音方面 。由于很多高职学生对英语 缺乏兴趣 , . 除上课
时间外平时很少 讲英语 。并 且 由于大学英语 基本是 大班授 课, 上课给每个学生说英语的机会 有限。因此 , 很多学生仍无 法摆脱他们的“ 中国方言腔” 。除此之外 , 长短元音不分、 重音
主学 习能力等 。由于诸如此类 的现 实原 因 。 职学 生在大学 高 英语学习过程中表现 出来 的石化现象更为明显 和突 出。
有 多种特征 ,其 中石化 性是最 明显 也是最受 语言 学家关 注 的。按照 Sl kr 9 2的说法 , ei e( 7 ) n 1 石化现象就是母语 的词条 、 规 则 和词 系统倾向保留在与 目的语相关的过渡语 中 , 并且不 管
过 渡语这 一术语 最早 是 由英 国语 言学 家 L r en e ar S l kr y i 提 出的 , 6 17 年 在他 的论 文中正式使用后 。 并 1 92 确立 了其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 ,稳定期持续五年以后 ,过渡语就会石 化 ,不再有上升的趋势 。即稳定期是石化 的前早兆 。而石化后的过渡语经常有退步 (backsliding) 的趋势 ( Selinker & Enbank 1995) 。下面的坐标图可显示过渡语的发 展过程 。
表1 T 轴表示时间
IC 表 示 外 语 能 力 ( interlanguage compe2 tence) C 表示语言能力的高峰期 (climax) TF 表 示 暂 时 石 化 阶 段 ( temporary fos2 silizat io n)
Selinker (1972) 将石化现象产生的原 因归纳为五个方面 : ( 1) 母语迁移 (lan2 guage t ransfer) (2) 培训转移 ( t ransfer of t raining) (3) 学习策略 ( st rategies of sec2 ond language learning ) ( 4 ) 交 际 策 略 ( st 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communica2 tion) (5) 目的语过度概括现象 (overgen2 eralization of TL linguistic material) 。其中 母语迁移所导致的石化现象不难理解 。培 训转移一方面是指外语教师的过渡语中某 些不地道的或不合适的语言运用及教授 , 使学习者产生 了对目的语的某些语言点 及语法规则不正确的理解 ,这些误解产生 于学习者学习的最初阶段 ,即语言习惯形 成的时期 ,因而往往根深蒂固 ,不易清除 。 如教师在句型操练时总是使用‘she’,使学 生在以后的自由交流中 ,对‘he’和‘she’不 加区分 ;另一方面 ,语言材料的使用不当也 可产生培训转移 ,如模拟的而非真实的语 言输入 ,即专为教授某一语法现象 或句型 所编写的教材 。有人认为凡是原版的教材
值得指出的是 ,对大多数非外语专业 的学生来说 ,过渡语基本上都没有石化 ,而 只是由于多种原因 ,处于暂时的稳定 。在 接受外语集中培训后 ,一般都会有明显的 提高 ,达到与外语专业学生相当的外语水 平 。即便是外语专业学生的过渡语也只是 暂时的石化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 ,在能获 得最优化输入的情况下 ,如在说英语的国 家中生活 、学习一段时间 ,他们的英语能力 通常会产生第二次飞跃 。我们以下面的坐 标显示这一过程 。
关此问题的文章 ,并将此作为他终生的研 究课题 。
21 石化现象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 2. 1 石化现象的分类
根据 Selinker 的观点 , 石化现象可以 分 成 两 大 类 , 即 个 体 石 化 ( individual fossili zation) 和群体石化 (group fossiliza2 tion) 。其中学习者个体石化现象大体表 现在两个方面 : (i) 错误石化 (error reap2 pearance) ,表现为被纠正多次的 ,并被认为 已清除了的错误的反复出现 ; (ii) 语言能 力 石 化 ( language competence fossiliza2 tion) ,即过渡语在语音 、句法结构及词汇 方面的石化 。群体石化是指当石化了的外 语能力具有普遍性 ,成为整个社会的正常 现象时 ,就会导致一种新的方言的出现 ,如 印度英语 。
you like ?
Roger : I like classical music …… 在实际交流中 ,人们往往不这样用完 整的语 法 结 构 句 型 清 楚 地 回 答 别 人 的 问
话 ,也不一定遵循一定的顺序 。该对话的 编写是为了让学生掌握“Do you like ……” 和“What kind of . . . do you like ?”母语为 英语的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逐渐习得非 正式的说法 ,而对外语学习者来说这一点 就望尘莫及了 。由此看来 ,学习者的过渡 语对目的语使用者来说听起来不像本族语 而像“外语”就不足为怪了 。
表2 T 表示时间
《外语研究》1999 年第 2 期 (总第 60 期)
·13 ·
IC 表示外语能力 CI 表示第一次高峰期 CII 表示第二次高峰期 TF 表示暂时石化阶段 PF 表示永久石化阶段 41 研究石化现象对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 意义
通过分析过渡语石化的原因 ,结合中 国国情下的外语教学 ,我们总结四点值得 注意的问题 : (1) 情感因素 (affective fac2 tors) ; (2) 母语干扰或母语迁移 ; (3) 教师 与教材 ; (4) 如何对待学习者错误 。 4. 1 充分认识和利用情感因素
过渡语具有系统性 ,可变性 ,可渗透性 及过渡性等特点 ,但最明显的特征 ,也是最 让语言学家们感到不解的则是它的石化性 (fossilization) 。Selinker 在 1996 年重申对 石化现象的定义时说 “: 语言石化现象是指 外语学习者的过渡语中一些语言项目 、语 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 态 ,年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 固定状态不起作用 。 ……石化结构一般以
start on t he bicycle as slowly as I could as it
was not possible to drive fast . 例 (2) 中的错误是学习者以为在所有情况 下“is”都可缩略 ;而例 (3) 的错误是学习 者以为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可以“drive”。这 实际上是属于学习策略的范畴 ,本文在此 不再展开 。 3. 石化现象的解释及过渡语的发展过程 特点
就是真实的语言输入 ,其实不然 。如下面 这段摘自原版教材“Flying Colours”中的一 段话 (Cook 1991 : 93) :
(1) Nicola : Do you like t his music ? Roger : Not very much. I don’t
like jazz. Nicola : What kind of music do
由学习策略所产生的石化现象是学习 者中最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那就是将目 的语简化 ,最明显的简化是体现在句法上 。 所以 ,过渡语的石化 ,最早是出现在语音和 句子结构上 。这就是为什么语法学习应该 贯 穿 于 学 习 始 终 的 根 本 原 因 。Coulter (1968) 认为交际策略是简化的原因 。这 同时也表明了交际教学法的不足之处 ,因 为如果学生在学习的初期不同时注意准确 性和流利性的平衡 ,有些错误就会石化 。 如冠词的添加 ,复数的使用及时态的运用 等等 。另外 ,学习策略也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语言能力 的石化 ,因为学生会在无意识中使用学习 策略将目的语简化而用于交流 。单一的句 子结构和简化了的目的语系统虽不妨碍交 流 ,却使语言失去了多样性 ,使学习者在运 用语言上 ,不能自如地创造性地使用目的 语 ,这也就是过渡语不能成为目的语的原 因。
学习者的兴趣一般在学习的初期是最 强烈的 ,在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后往 往会减弱 。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外语 学习初期这一有利因素 ,把握好初期教育 。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发现 ,学习者常常处于 饥渴状态 ,而教师往往采用迂回策略 ,让学 生做大量的低层次的句型操练 ,及大量的 抄写作业 ,虽然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 ,但 收效甚微 ,还磨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 兴趣 。这实际上不能怪教师 ,因为教材是 按照循序渐进的顺序编写的 。如英语中八 种时态 ,一般要经过初中三年的时间才能 全部介绍给学生 。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阻碍 了学生目的语的大量输入 ,也就无法使其 吸收和建立目的语认知习惯和培养语感 , 只好靠 母 语 知 识 来 假 设 和 组 建 目 的 语 系 统 。这就是为什么母语迁移在初期体现得 最为明显的原因 。学生往往只靠手中的几 本教材反复学习 ,甚至完全背诵下来 。而 语言的学习必须有充足的语境条件 ,尤其 是词语的掌握 ,仅靠几本教材岂能学会一 门语言 ? 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无形 中延长了学习的初期阶段 ,使学生的兴趣 大打折扣 。而兴趣一旦减弱甚至消失 ,就 会直接影响学习的动力和效果 。因此 ,我
·10 ·
《外语研究》1999 年第 2 期 (总第 60 期)
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
戴炜栋 牛 强
0 引言 外语学习者都有这种体会 ,即外语学
习到一定程度之后 ,就不再像学习的最初 阶段稳步地提高 ,而是处在一种仿佛停滞 不前的徘徊状态 ,有的学习者甚至感到自 己的外语退步了 ,这是为什么 ? 如何保持 自己的外语不退步 ,甚至愈来愈好呢 ? 我 们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结合实际观察 , 对石化现象作出了分析解释 ,并尝试性地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希望能对外语教 学有所启示 。 11 过渡语的概念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