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过渡语的运用

合集下载

[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过渡方法]语文课堂过渡语集锦

[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过渡方法]语文课堂过渡语集锦

[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过渡方法]语文课堂过渡语集锦近几年,观摩了不少地理课堂教学,一堂好课其教学过程往往给人“行云流水,天衣无缝”的感觉,执教者往往具有高超的“架桥搭梯”的本领,即善于运用课堂过渡。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

”教师巧妙的过渡语言,对于实现地理高效课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在,绝大部分教师都意识到了“过渡环节”的重要性,在讲课的时候能够很好地注意这个问题。

下面我就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过渡方法谈几点体会。

1.设置悬疑进行过渡设置悬疑进行过渡是指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事先酿成一个悬而待解、富有吸引力的问题,从而牢牢抓住学生的期待心理增强课堂学习的目的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另外,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再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让学生解决,既学以致用又有前后照应之效。

例如,在讲解《大规模海水运动》一节时,预先设置悬疑:“日本大地震引发核泄漏之后,美国公民非常担心受到影响,他们的担心是否多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却又悬而不决转入课堂教学,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学习之后再回过头来分析这个问题,最后又可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部分的教学。

2.利用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实现自然过渡在高中地理教材中,许多教学内容之间本身就有很密切的联系,只要充分利用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完全可以达到过渡目的。

这种方法将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呈现在学生面前,讲解和过渡浑然一体,可以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这种过渡方法对于条理性较强的知识内容较为适用,特别是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的教学。

例如,在讲解《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节时,完成“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的教学后,我提出:“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然后直接过渡到“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内容的教学。

3.通过对比进行过渡当两个教学内容之间相似时,可以通过对比进行过渡。

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运动》一节时,学习“地球自转特征及其地理意义”后,教师可提出“地球在自转同时还在绕日公转,下面我们来分析地球公转特征及其地理意义”,然后出示表格通过对比完成“地球公转特征及其地理意义”的教学。

探析地理课堂教学过渡语的运用

探析地理课堂教学过渡语的运用

探析地理课堂教学过渡语的运用前言地理是一门极具挑战性和复杂性的学科,尤其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过渡语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析地理课堂教学过渡语的运用,帮助地理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什么是过渡语过渡语是指在一段时间、一节课或一个章节讲解完之后,引导学生迅速进入下一个话题的语言结构。

在地理教学中,过渡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之前提到的知识点,同时尽快把他们引入下一个话题。

过渡语的分类一般来讲,过渡语分为几类,如下:时间段过渡语时间段过渡语是连接两次不同时间段的词语,比如“接下来”、“随后”、“紧接着”、“到目前为止”。

这些过渡语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在不同时间段所涉及的知识点。

逻辑关系过渡语逻辑关系过渡语是连接两个不同观点、思路或话题的词语,比如“另一方面”、“相反”、“但是”、“然而”。

这些过渡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观点和思路之间的转变,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空间位置过渡语空间位置过渡语是连接两个不同空间位置的词语,比如“在远处”、“在靠近的地方”、“本地区其他地方”、“东北方”等等。

这些过渡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地域之间的关系和地理位置知识。

问题过渡语问题过渡语是连接两个问题的词语,比如“那么”、“继而”、“接着问”等等。

这些过渡语可以帮助教师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问题,提高课堂效果。

过渡语的运用过渡语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传达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具体的运用方法如下:合理搭配在运用过渡语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课堂情况进行合理搭配。

比如,在讲解地理位置的知识点时,可以使用“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在周边地区”等等,这些过渡语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知识点。

多样化使用在课堂教学中,不要重复使用同样的过渡语,因为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单调。

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过渡语,增加课堂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感。

清晰语言在使用过渡语的时候,需要使用大家普遍接受的语言结构,避免出现学生难以理解的过渡语。

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过渡工作

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过渡工作

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过渡工作我在历年来的高一地理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初中地理的知识严重缺乏是高中地理入门的最大困难。

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不够扎实。

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要求明显不同,高中地理与其它科目一样既属会考科目,也属高考科目,难度上的跨度很大,与初中地理知识联系又十分密切。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遇到与初中知识相联系的地方,往往经常“卡壳”,特别是学生在地图知识方面的匮乏,更是严重地影响着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

因此,有必要做好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过渡工作。

以下是如何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衔接工作的几点想法:一、教学方法的过渡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地理做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的采用讲解法。

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

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教学工作,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1、通览教材、大纲今年的高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不同。

因此,高一地理教师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学生学情和学科特点,并采取有效措施搞好衔接工作,保证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2、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制定教学计划⑴调查了解学生在初中的学习情况可采取课堂提问、新生座谈、问卷调查或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进行。

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地理素质、成绩档案。

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对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

⑵研究课标教材的变化,明确学习的目标近几年初中地理的教材变化较大、版本多(主要有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等),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调整,在教学前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作适当的记录。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过渡技巧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过渡技巧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过渡技巧过渡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由一个问题向另一个问题或由这部分教学内容向那部分教学内容转换的一个环节。

教学过渡与新课导入、课后小结等环节一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所谓过渡技巧是指教师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一般说来,过渡技巧主要是设计巧妙的过渡语,将两部分内容或多部分内容连接起来,从而使整个课堂成为一个连贯紧凑、浑然天成的有机整体。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巧妙的过渡语可以使各知识之间能够很自然地衔接起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的教学内容上。

这不仅有利于使知识系统化,而且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把握教学内容,学会思维。

过渡的技巧很多,常见的过渡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自然过渡式。

许多教学内容之间本身就有很密切的联系,只要充分利用知识本身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就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自然过渡目的。

自然过渡将知识本身的结构和逻辑关系自然呈现在学生面前,讲解和过渡浑然一体,不露过渡的痕迹,有利于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自然过渡式一般对条理性很强的知识内容较为适用。

如讲授“影响气候的因素”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过渡:“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和洋流因素。

首先我们来看看纬度位置是如何影响气候的…………。

第二个因素是海陆位置…………。

第三个因素是地形因素…………。

第四个因素是洋流因素……。

”2、设问过渡式。

教师在讲完一个问题或教学内容后,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达到向另一个问题或教学内容过渡的目的。

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过渡方式。

因为这种方式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而且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吸引学生。

如讲三大人种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过渡:“我们已经知道黄种人的外表特征和主要地区分布,哪么白种人和黑种人有什么不同的外表特征呢?他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呢?”从而过渡到讲授白种人和黑种人的知识。

3、计算过渡式。

教学中引导学生按教师的思路进行计算,通过计算的结果而过渡到另一个教学内容。

如由区时过渡到日界线。

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计算题:“已知东十二区是3月5日8时,求西十二区的区时。

教学过渡语的类型

教学过渡语的类型

教学过渡语的类型1.直入式过渡即教者直接引入施教的内容。

此类用语大多用于一堂课的开头。

教师在上课时,直接说“我们今天本节课学习什么内容”的语言来过渡。

当然课的开头方法千变万化,教师可依据内容的不同选择恰当的过渡方式。

2.承上启下式(顺流式)过渡此种类型的过渡语,是一种基本用语形式,用于课堂教学的各环节都行。

如用于课堂教学中间某环节,教师就说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下面接着继续学习什么内容之类的语言过渡。

3.小结式(归纳式)过渡这类过渡语一般用于教学环节之间或课堂教学环节之末。

教师在上环节教学内容结束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择其重点作一小结,然后过渡到下一环节施教内容。

这类过渡语的特点是,能把教学的重点再现出来,给学生加深印象,巩固教学效果。

4.问题式过渡教师用一句话把上环节内容说出来,然后提出问题,引入下环节施教内容。

这类过渡语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中常用而又较好的一种过渡手段。

如果教师能够深入研究问题的提出方式,把握问题的层次和梯度,配之以声情并茂的表述,将会给你的课堂教学润色不少。

5.复述式过渡这类过渡语一般是把上一环节或几环节所学主要内容,复述一遍或结合板书复述,然后过渡到下环节施教内容上来。

这种过渡方式既可以给学生加深印象,还可以帮助中差生重温上环节知识点,既有温故的作用,又为新授知识作铺垫。

6.评论式过渡这类过渡语是教师对上环节或以前所学知识的优劣、利弊进行精要的简评,从而提出新授知识点来的一种过渡方式。

这类过渡方式的特点,一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上环节知识的特点和作用;二是暗示学生学习下环节内容的方法,以便把上环节知识与下环节施教知识进行比较教学。

7.转折式过渡当两个教学内容有较大差别时,一般采用“但是……”、“却……”、“而……”等词语达到过渡的目的。

8.对比式过渡当两个教学内容之间相似或者相异时,就可以采取对比的过渡方式。

有两位教师讲的都是《威尼斯小艇》(一、威尼斯小艇的特点;二、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三、小艇与船夫密切的的关系)。

教师课堂用语过渡秘诀

教师课堂用语过渡秘诀

教师课堂用语过渡秘诀过渡类课堂用语1:现在请大家把目光转向我使用场景:当教师需要重新获得学生的注意力时,比如从个人活动或小组讨论转回全班讲解。

示例:现在请大家把目光转向我,我们要开始讲解下一个知识点了。

过渡类课堂用语2:好了,我们来切换到下一个活动使用场景:在从一项活动转移到另一项活动前,如从手工制作到故事阅读。

示例:我们刚刚完成了手工制作,非常棒!现在,我们来切换到下一个活动,一起听一个有趣的故事。

过渡类课堂用语3:大家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开始新的讨论了使用场景:在进入讨论环节或新话题前,提醒学生准备思考并参与。

示例:大家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开始新的讨论了,关于四季的变化,每个人都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哦!过渡类课堂用语4: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刚才学的内容使用场景:在开始学习新内容前,复习旧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链接。

示例:在我们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刚才学的加减法,大家还记得怎么做的吗?过渡类课堂用语5:现在,请大家安静下来,听我说使用场景:当课堂稍显混乱,需要快速恢复秩序时。

示例:现在,请大家安静下来,听我说,我们要开始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了。

过渡类课堂用语6:好的,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使用场景:在结束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后,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

示例:我们刚才学习了植物的生长过程,现在,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关于动物的习性。

过渡类课堂用语7:大家有没有什么疑问或者想法呢?使用场景:鼓励学生提问或分享观点,促进课堂互动。

示例:我们刚才讨论了太阳系的行星,大家有没有什么疑问或者想法呢?可以大胆说出来哦!过渡类课堂用语8: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个小游戏使用场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参与游戏或互动活动。

示例: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个小游戏,大家准备好了吗?这个游戏既可以锻炼我们的反应能力,又很有趣哦!过渡类课堂用语9:请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这张图片上使用场景:展示图片或实物时,引导学生观察并集中注意力。

名师地理教师课堂导入语和过渡语

名师地理教师课堂导入语和过渡语

名师地理教师课堂导入语和过渡语
在地理课堂上,导入语和过渡语可以帮助教师引起学生的兴趣,顺利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以下是一些名师常用的地理教师课堂
导入语和过渡语,供您参考:
导入语
-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地理知识,它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

你们对地球有什么了解吗?
- 大家知道地理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哪个部分?了解我们所在的地理位置对
我们有什么帮助?
过渡语
过渡语可以用来引导学生从一个知识点过渡到另一个知识点,
使教学内容更加连贯和易于理解。

- 接下来,我们将探索地球的不同地区,了解它们的地形、气
候和资源分布。

-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张地图,找到一些有趣的地理要素。

- 现在,我们将通过观看一段视频来了解各大洲的特点和文化。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地理教师课堂导入语和过渡语,希望对您的
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您可以
适当调整和扩展这些语句,使其更符合您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目标。

参考资料:。

地理课堂教学过渡语的运用

地理课堂教学过渡语的运用

地理课堂教学过渡语的运用1.自然过渡式。

即教者直接引入施教的内容。

此类用语大多用于一堂课的开头。

教师在上课时,直接说我们今天学习什么内容的语言来过渡。

例如:《美国》这节的学习,我们可以这样来设计过渡语:“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同时也是2008年经济危机非常严重的国家,大家知道它是谁呢?”依据学情,学生的感知,设计过渡语导入,没有任何跳跃,自然引入新课。

2.承上启下式过渡。

此种类型的过渡语,是一种基本用语形式,用于课堂教学的各环节都行。

例如,《大洲和大洋》这节内容,教师的过渡语就可以直截了当的这样设计:“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和地球仪,那么在地球上最明显的差别就是陆地和海洋的差别,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陆地和海洋,即大洲和大洋。

”3.小结式过渡。

这类过渡语一般用于教学环节之间或课堂教学环节之末。

教师在上环节教学内容结束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择其重点作以小结,然后过渡到下一环节施教内容。

例如,《黄土高原》这节内容,我们在学习了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之后,接着教师问:“如此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想出哪些措施来保护环境呢?请大家根据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结合教材图文资料来总结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功经验。

”学生不仅能把教学的重点在脑子里再现出来,而且加深印象,巩固教学效果。

4.疑问式过渡。

教师用一句话把上环节中所讲述的内容说出来,然后提出相关问题,引入下环节施教内容。

这类过渡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中常用而又较好的一种过渡手段。

例如,《中东》这节内容,在观看了海湾战争、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等图片和相关视频后,教师提问:“为什么这里的战争和冲突不断,什么原因使它成为全世界的热点地区?”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产生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欲望。

这种过渡方式,如果教师能够再深入研究问题的提出方式,把握问题的层次和梯度,配之以声情并茂的表述,又将给课堂教学润色不少。

浅谈课堂的过渡语言设计

浅谈课堂的过渡语言设计

浅谈课堂的过渡语言设计黄洁红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教学过程中过渡语的设计和运用。

试想,如果教师在一堂课的进行过程中缺少了合理的和必要的过渡,那么教师的教学思路如何贯通,学生学习的思路又怎么能不被打断呢?所以教师要以事先精心推敲过的、饱含感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情感,使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的驱动力,通过情感的渲染和语言的感染,使学生置身于愉悦的氛围中,对学习产生盎然的兴趣。

那么我们要设计怎么样的过渡语呢?一、过渡要自然,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运用过渡语,可以提醒学生下一个环节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注意力。

学生高效益的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和心理态势。

设计过渡语的时候既要根据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力,过渡要自然,不留痕迹,天衣无缝,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关切和渴望心理,达到与教师心理同步,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地理学科,各章节之间往往是比较独立的,那么更需要我们教师合理地处理好各课之间的过渡语.注意课堂过渡语的引导性和衔接性,比如地形图的这一课,它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点有海拔与相对高度、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图四个方面,怎么将每一个知识点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又能使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产生兴趣呢?在学生刚刚学习了海拔与相对高度,进入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学习。

如果我直接跟学生说:“现在我们来学习陆地五种基本地形"。

学生不仅会学习意识一下难以转变,而且一定会觉得无趣枯燥。

这时教师如果说:“放眼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地球的表面形态是千奇百怪,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地形".这样短短一句话,,即将地形的概念口语化,又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习的内容。

既很自然地把教学内容从“海拔与相对高度”过渡到了“陆地五种基本地形”,激发了学生对“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好奇与学习的欲望。

地理课堂 导入语的设计

地理课堂 导入语的设计

地理课堂导入语的设计课堂教学导入和过渡语的教育功能,表现在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

好的语言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

可以说,导课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作好心理准备。

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

过渡是联系各环节之间的纽带,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实践证明,教师对导课环节、过渡语言重视不重视,是否精心地进行设计,其教学效果是迥然不同的。

教学艺术性的高低,反映着教师审美创造能力所达到的水平、知识面的覆盖率的大小、艺术创造性的高低及个人素养的优劣;精彩的导入和过渡,往往能够奠定整个课堂教学艺术成功的基调。

一、课堂导入的方法分类  〔一〕、以教师的引导为方向,通过师生间的配合导入到新的教学目标这是从师生互动的方面来划分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导演”的作用,学生通过教师的指令进行活动,从而自然地进入到新的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当中。

那么教师如何当好这个“导演”,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或与本课有关的语言点及知识点。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帮助学生回忆旧的知识,从而更好的引入新授课题。

这个方法一般被广泛地运用在单元内的课文教学当中,或者知识点衔接比较紧密的单元之间。

2.预习导入法。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最好设置几个问题,然后再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是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为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理念更加深入的探讨。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布置的预习问题一定要具体,不可过多、过难。

二是提问要紧扣课前所布置的内容。

恰当地使用课堂过渡语

恰当地使用课堂过渡语

恰当地使用课堂过渡语,让你的课堂更精彩肖家二中邢德国名师的课之所以令人拍岸叫绝,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的语言表达充满了神奇的魅力:他们可以用寥寥数语勾画出一幅幅生活的图景,使你浮想联翩;他们可以把跨越时空的人、事、物凝聚在片言只语中,创造出一个美妙的天地,掀起你情绪的波澜……他们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是精心设计的。

一句句精彩的过渡语,象一根穿珠子的线,它能把教材象穿珠子一样穿在一起;象一座多彩的桥,它让教师与学生通过理解近距离地走到一起;象一滴明目的水,它能帮助学生洗去眼中的阴霭总与进步在一起!在课堂上,教师恰当地运用充满激情,渗透力和启发性的过渡语,无疑会使你课堂变得更加精彩的!反之如果忽视对课堂教学过渡语的设计,忽视对各环节内容的总结和概括,本应很好的一堂课,却不能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规律的概括、学法的总结都突出的不明显。

使课堂教学结构不紧凑、松而散,教学环节不连贯、支离破碎,对学生缺少足够的吸引力。

那么,课堂教学过渡语有哪些类型,有如何使用呢?一课堂教学过渡语的几种类型1.直接引入式:此类用语大多用于一堂课的开头。

教师在上课时,比如直接说“我们今天本节课学习……”的语言来过渡。

用语简短,干净利落,内容鲜明,入题迅速,给人以清醒的提示。

讲《线段垂直平分线》时,同学们,什么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如何画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画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并在其上任取两点M、N。

同学们MA与MB,NA与NB有什么关系?是否相等?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并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结论2.承上启下式:此类用语可以用于课堂教学的各环节。

即课堂讲授由一层转入另一层,由一部分转入另一部分时,如用于课堂教学中间某环节,教师就说刚才我们学习了……内容,下面接着继续学习……内容之类的语言过渡。

一位教师在教在教学《庐山云雾》一课时,是这样引导过渡的:“庐山除了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山峦,更吸引人的是它那神奇美丽的云雾。

怎样处理课堂教学的过渡语言

怎样处理课堂教学的过渡语言

怎样处理课堂教学的过渡语言教学语言除了要求具有科学性、准确性之外,还应该具有启发性和艺术性,导言也不例外。

导言不仅是指每节课讲述新教材开始的一段引言,它还贯穿于教学过程的许多环节。

这里仅谈一谈一课中的每一段知识的导言,即通常所说的过渡语言。

1 正确认识导言的重要性导言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造成学生的“悬念”,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内容,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追求答案的渴望心理,最终达到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的目的。

但是,有些教师仅在上课的开始有一段引言,而在一课内几乎不用导言,只是简单地说:“下面我们来学习⋯⋯”这样,不仅课堂气氛呆滞,而且不益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严重制约着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2 认真钻研教材,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每门学科都具有严密的系统性,不仅每课的各项知识之间具有系统性,一册课本中的各章、各节以及整个初中生物学的5 个部分之间也是前后贯穿,相互联系的。

例如第5 部分关于遗传的知识,与第1 部分和第3 部分的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核的功能,以及第4 部分关于受精卵的形成等都有联系。

又如教材分别在河蚌、沼虾和鱼的结构中由浅入深,依次讲述了鳃的结构和功能,最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关于鳃的知识。

教师只有对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和系统性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在讲课过程中灵活自如地运用好过渡语言,使学生真正理解生物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

3 把生物看作活着的生物体来讲授虽然人人都知道生物是有生命的,但是由于每节课的内容都是由若干知识点构成的,因此有些教师为便于讲述,往往只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却忽视了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物质,忽视了生命运动的延续性。

例如讲述鲫鱼时,把“生活环境”、“外部形态”,“结构和生理”、“生殖和发育”一项项孤立地讲,把上述内容生硬地割裂开,使教学枯燥无味。

正确的做法是把鲫鱼当作一只正在池塘中游来游去的活动物来讲,并以这个生动的现象及其发展为主线,让学生先观察它的外部形态,再提出一系列问题,如“鲫鱼是怎样吃食物的?它是怎样消化的?”、“为什么它的口和鳃盖后缘相互交替地开合?”等等,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学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鲫鱼的各项知识。

中学地理课的中途过渡

中学地理课的中途过渡

的分析是这样的 : 美国之所以提前宣布这一新闻, 是因为
想削弱这个重大新闻的震撼力, 削弱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希 望获得的宣传效果。为了达到这一 目的, 并且向全世界炫
耀美国情报机构的威力, 美国会全力侦察 中国核爆炸的时 间, 并且希望在中国之前抢先发布这一新闻。中国当然不 会让美国得逞, 所以中国举行核爆炸最可能在下午-!点 -x l 钟, 此时美国华盛顿正是深夜两三点钟, 仪器查到之时, 国 务卿来不及召开记者招待会, 这样北京就会抢先向全世界 把这一新闻报道出去。 ) 这样过渡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
气候 的第一个因素太阳辐射时 , 过渡语可以这样设计:太 “ 阳辐射是决定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同时, 由于太阳辐
射使高低纬之间、 海陆之间热量分布不均 , 又导致了大气
环流( 板书 ) 的形成。在讲完大气环流之后, ” 又可设计这样
的过渡语 :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最直接的因素, “ 使对流层 大气中的热量和水分发生交换 , 但对流层 的大气中的热量
后, 可这样过渡到下文: “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
用, 内力作用有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以及地震等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的‘ ’我们称之为地质构造“ 这 足迹 , 。
样过渡, 一方面可使学生对 “ 地质作用” 有较全面的认识, 另一方面又很自然地转到“ 地质作用” 的教学, 收到自然贯
和水分主要来 自地面 , 地面性质不同, 直接影响到大气中 的水热状况 , 因此影响气候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地面状况
( 板书 )。 , ” 这样 就使各知识点的教学环环相连、 层层递进 , 而其教学的较强逻辑性, 又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 4温故知新式 : . 通过复习旧知识, 温故而知新, 从而实

例谈高中地理教材的跳跃性过渡处理

例谈高中地理教材的跳跃性过渡处理

例谈高中地理教材的跳跃性过渡处理作者:刘林军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9年第11期江苏镇江市丹徒高级中学(212143)刘林军[摘要]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因为考虑到篇幅问题,在知识点之间省略了很多过渡性的内容。

文章以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为例谈如何实现知识点的平稳过渡。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材;跳跃性;过渡[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1-0088-02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高中地理教材起点偏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觉得偏难,学得很累。

这其中原因有很多,有初高中衔接问题,还有高中地理教材编排问题等,本文以高中地理教材部分知识点的跳跃性为例谈一谈如何对这样的问题进行处理。

一、教材分析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16~17页有这样一段内容: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作有规律的变化。

夏至日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时,除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外,其他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很多学生反映在学习这段内容时感到有困难。

按照上文第一句话的表述,状语应该是“同一地点”,而实际表述成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状况。

这是因为该表述的结果是经过整合的结论,相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跳跃性有点大了。

二、跳跃性大的原因分析大量的实践表明,如果我们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学生大脑的兴奋度不高;反之,如果我们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过于复杂,学生的思维也不会很活跃。

最理想的应该是接近或略高于学生的当前智力水平,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找到信心,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最近发展区”。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应当找出跳跃性大的原因,对症下药。

浅谈地理教学中过渡语言的使用技巧

浅谈地理教学中过渡语言的使用技巧

浅谈地理教学中过渡语言的使用技巧作者:王舒俪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2年第06期【摘要】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巧妙的使用过渡语言,承上启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思维,温故知新,增加教学的美感。

对此,笔者就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高中地理教学过渡环节的时机和技巧谈了自己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地理教学过渡语言使用技巧【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105-01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巧妙地使用过渡语言,承上启下,引起学生注意,激发思维,温故知新,复习加深理解学过的知识,同时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也有助于学生整体理解教学内容,形成知识网络,增加课堂教学的美感。

那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过渡语言的使用技巧呢?一、如何把握过渡环节的时机过渡的时机一般是:新旧知识间、新旧课之间往往需要过渡;教学内容转换时需要过渡,即完成一部分教学内容转入其它内容的教学时需要过渡;教学环节承转时需要过渡,例如由教师讲解到练习、讨论等学生活动,或由学生活动转入教师讲解时需要过渡;由课堂教学联系实际案例时需要过渡;教学结束布置预习任务时需要过渡等。

二、如何把握过渡环节的技巧1.设置悬疑进行过渡设置悬疑进行过渡是指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事先酿成一个悬而待解、富有吸引力的问题,从而牢牢抓住学生的期待心理增强课堂学习的目的性,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另外,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再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让学生解决,既学以致用又有前后照应之效。

例如,在讲解《大规模海水运动》一节时,预先设置悬疑“日本大地震引发核泄漏之后,美国公民非常担心受到影响,他们的担心是否多余?”,引起学习的兴趣却又悬而不决转入课堂教学,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学习之后再回过头来分析这个问题,最后又可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部分的教学。

2.利用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实现自然过渡在高中地理教材中,许多教学内容之间本身就有很密切的联系,只要充分利用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完全可以实现过渡目的。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过渡语的应用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过渡语的应用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过渡语的应用摘要: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高中生自身学习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中设计恰如其分的过渡语,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课热情,而且可以使学生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教材。

设计好过渡语,是地理课堂对教师语言功底和专业知识功底的要求,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自身实践经验,对课堂教学过渡语的作用、设计原则和方法进行总结,希望能为今后更高效的课堂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地理教学过渡语设计方法课堂教学过渡语是教师在深入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抓住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精心设计出来的,它将本身分割成小块的知识,用精妙的语言串联在一起,在不知不觉中温故而知新。

如果没有过渡语,每个知识的引入都靠生硬的“下面我们来学习…”、“学习完这个知识,我们来看下一个…”,则课堂就会生硬死板、毫无生气;若教师巧妙地运用好教学过渡语,就会使教学过程显得紧凑、环环相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

因此,综上来看,过渡语的作用有以下三点: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和激发学生注意力。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由此可见,教育语言的魅力之大,恰当准确的语言会给学生带去美的享受。

同样的,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需要渗透情感教育、态度教育和价值观教育,运用好过渡语,则可润物细无声般地升华课本知识,实现更高级的教育目标。

因此,在设计过渡语时需把握以下几个原则:准确性原则。

这是最基本的原则,教师的过渡语必须没有常识性的错误,而且是针对具体的前后两部分知识设计出来的。

简洁性原则。

过渡语最好言简意赅,高度浓缩,过长的过渡语会分散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注意力。

多样性原则。

结合不同的连接内容,过渡语的设计形式应多种多样,切勿只用单纯的一种设计形式,比如只用提问式。

幽默性和优美性原则。

在前三点原则的基础上,过渡语的设计语言最好多接“地气”:一改往日严肃说教的刻板语言,若教师语言优美,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教师的语言情境中;若教师的语言中透漏着幽默,便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欢快而又不空洞,同时又会让学生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充满期待。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过渡语的使用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过渡语的使用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过渡语的使用贾广森(江苏省洪泽县第二中学江苏淮安 223100)摘要:在地理课堂上科学有效地使用过渡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

地理课堂过渡的使用熟练程度往往体现了地理教师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的能力,是地理教师对教材把握处理的能力综合反映;反之,牵强附会的过渡语将导致课堂上教师陷入疆局,所以地理教师应重视在课堂教学上对地理教学过渡语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渡语在地理课堂上科学有效地使用过渡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

地理课堂过渡的使用熟练程度往往体现了地理教师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的能力,是地理教师对教材把握处理的能力综合反映;反之,牵强附会的过渡语将导致课堂上教师陷入疆局,所以,地理教师应重视在课堂教学上对地理教学过渡语的研究。

一、地理课堂过渡语的类型课堂教学过渡语既是教育职业用语,又是一种语言艺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注意研究这类职业语言的特点和作用,逐步达到会用、善用、巧用的程度。

(一)归纳式过渡语这类过渡语一般用于教学环节之间或课堂教学环节之末。

教师在上环节教学内容结束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择其重点作一小结,然后过渡到下一环节施教内容。

这类过渡语的特点是,能把教学的重点再现出来,给学生加深印象,巩固教学效果。

将众多的内容及问题进行必要的精简、归纳、总结、梳理,以导出重点要讲的内容和问题,进而使课堂教学的目的任务更为明确。

这样的过渡语常常会起到一种纲举目张的作用,它承上启下,带出课堂教学的下一个环节。

(二)问题式过渡语教师用一句话把上环节内容说出来,然后提出问题,引入下环节施教内容。

这类过渡语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中常用而又较好的一种过渡手段。

如果教师能够深入研究问题的提出方式,把握问题的层次和梯度,配之以声情并茂的表述,将会给你的课堂教学润色不少。

(三)复述式过渡语这类过渡语一般是把上一环节或几环节所学主要内容,复述一遍或结合板书复述,然后过渡到下环节施教内容上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过渡语的运用
摘要:课堂教学过渡语是衔接教学各环节非常重要的桥梁,恰如其分的运用课堂教学过渡语不仅是评价高效课堂的重要标准,也是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

本文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对课堂教学过渡语的重要性和过渡方式做以概括和总结,希望对今后的高效课堂乃至教育教学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理教学;过渡语;运用
课堂教学过渡语,作为教师教学语言素质的一方面,属于教学基本功范畴,是教学技能之一。

作为一名教师不知何用和不善其用都会大大影响课堂的效果和质量。

对于一位新教师来说,能否灵活并恰到好处地运用过渡语在高效课堂中显得至关重要。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运用课堂教学的过渡语呢?
一、课堂教学过渡语的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由于教材的每个部分既是相对独立又是紧密联系的,因此架设一座桥梁式的过渡语,才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才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以顺利通过并深入发展。

2.“串糖葫芦”的作用。

教学过渡语,就像串糖葫芦一样,把这些“山楂”串起来使其上下贯通,环环相扣,不落痕迹地把学生的思路由一个教学环节顺利地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给学生清晰的教学脉络。

3.激发学生有意注意的作用。

课堂教学过渡语,可以提醒学生下环节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学生主动学习
获取知识起到引导作用。

4.温固而知新的作用。

在教学过渡时,采用铺垫式的过渡语,不仅使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而且有意的让学生思考已有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存在哪些内在的联系。

二、地理课堂教学过渡语的运用方式
1.自然过渡式。

即教者直接引入施教的内容。

此类用语大多用于一堂课的开头。

教师在上课时,直接说我们今天学习什么内容的语言来过渡。

例如:《美国》这节的学习,我们可以这样来设计过渡语:“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同时也是2008年经济危机非常严重的国家,大家知道它是谁呢?”依据学情,学生的感知,设计过渡语导入,没有任何跳跃,自然引入新课。

2.承上启下式过渡。

此种类型的过渡语,是一种基本用语形式,用于课堂教学的各环节都行。

例如,《大洲和大洋》这节内容,教师的过渡语就可以直截了当的这样设计:“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和地球仪,那么在地球上最明显的差别就是陆地和海洋的差别,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陆地和海洋,即大洲和大洋。


3.小结式过渡。

这类过渡语一般用于教学环节之间或课堂教学环节之末。

教师在上环节教学内容结束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择其重点作以小结,然后过渡到下一环节施教内容。

例如,《黄土高原》这节内容,我们在学习了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之后,接着教师问:“如此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想出哪些措施来保护环境呢?请大家根据生态环境脆弱的原
因,结合教材图文资料来总结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功经验。

”学生不仅能把教学的重点在脑子里再现出来,而且加深印象,巩固教学效果。

4.疑问式过渡。

教师用一句话把上环节中所讲述的内容说出来,然后提出相关问题,引入下环节施教内容。

这类过渡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中常用而又较好的一种过渡手段。

例如,《中东》这节内容,在观看了海湾战争、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等图片和相关视频后,教师提问:“为什么这里的战争和冲突不断,什么原因使它成为全世界的热点地区?”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产生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欲望。

这种过渡方式,如果教师能够再深入研究问题的提出方式,把握问题的层次和梯度,配之以声情并茂的表述,又将给课堂教学润色不少。

5.铺垫式过渡。

这类过渡语一般是把上一环节或几环节所学主要内容,复述一遍(或结合板书复述),然后过渡到下环节施教内容上来。

例如,《新疆》这节内容,教师通过对新疆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征的复习,并配以板书,得出恶劣的自然条件,自然而然地引到新疆在这种环境下要因地制宜进行发展,即特色的绿洲农业、畜牧业以及西部的能源开发。

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还可以帮助中等生、学困生重温上一环节的知识点,既有“温故”作用,又为新授知识做好铺垫。

6.转折式过渡。

通过前一环节内容的学习,利用过渡语承转到下
一环节内容的学习。

这种过渡方式通常用于教学的环节之间。

例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这节课中,对于近几年旅游业下滑的内容,教师可以这样来设计过渡语:“丰富的旅游资源使旅游业成为了这里的支柱产业,并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傣家人们的生活也富裕起来了,但是不是这样就高枕无忧了呢?接着引出旅游业下滑的问题。

通过承接前一环节的内容,学生不仅掌握了旅游业是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又通过转折式的语言,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目前的旅游业仍存在很多问题,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到一堂课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要使学生有个清晰的内容框架,认清内在的联系,恰当的过渡语相当重要。

课堂教学过渡语既是教师行业的用语,又是一种语言艺术,因此不仅需要我们青年教师多听,还要多思考,勤于精心设计,逐步达到会用、善用、巧用的程度。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精炼教学过渡语,发挥它的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学得明白、学得轻松、学有所获,为课堂教学增辉添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