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课件:《礼仪与教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青铜器种类:礼器 兵器 烹饪器 酒器 水器 杂器 乐器 杂器
在商周时期,青铜器不仅是国家政权的象征,而且是上层贵 族生活和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礼器。
商代青铜器风格:威严 狞厉 神秘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大盂鼎
西周周康王时期著名青铜器。 鼎高一百.八厘米,口径七十 八.三厘米,重一百五十三.三 公斤,整个造型显得雄伟凝重, 威仪万端,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 一字。清代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 眉县礼村,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 的大型器。造型端庄稳重,浑厚 雄伟,典丽堂皇,为世间瑰宝。
汉画像石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女史箴图 (东晋)顾恺之 此幅作品原为清宫藏画,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流落到英国。《女史箴》是 汉代画像石 武梁祠中的伏羲、女娲像 晋代文学家张华所写的一篇旨在劝说妇女如何立身处世,修养品德的文章。该 图按故事内容分段作画。 线条柔软而缠绵,就像是蚕丝一样细密流畅。这幅 画较好的注重了人物的内心的精神状态。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司母戊方鼎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 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河南省安 阳市出土,因其腹部著有“司母 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中国国家 博物馆。重832.84千克,高 133cm,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 重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祖庚或 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司母戊方鼎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第二课
秦始皇兵马俑
礼仪与教化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陵 墓位于西安城东30公里处。1974年2月, 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 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 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 下军阵被挖掘出来,并建成博物馆。秦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 二号、三号坑和兵马俑坑组成。展出的 陶质陪葬武士俑和兵马俑共计8000个, 排列成阵,气势壮观。俑分将军俑、铠 甲俑、跪射俑.骑兵俑.武士俑.车兵俑. (驭手,兵士)弓弩俑,马俑等。坑内还出土 有数万件实战兵器,馆内展出秦始皇大 型彩绘铜车马。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马王堆汉墓帛画局部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马王堆汉墓帛画局部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马王堆汉墓帛画局部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画像石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祖先和死后生活的重视,这与“孝”的思 想不无关系。这种思想也表现在当时在石棺上大量出现的孝子故事中。 汉代画像石 武梁祠中的伏羲、女娲像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洛神赋图 (东晋)顾恺之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孝子画像石棺
北魏 石刻画 河南洛阳出土 纵62.5厘米 横223.5厘米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导 学
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 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 重要手段。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 1.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第一课时) 2. 世界其它地区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印第安文明的情况(第二 课时)。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女史箴图 局部 (东晋)顾恺之
中国十大传画之一。原《洛神赋图》 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 绢本,设色,纵27.1cm,横 572.8cm。 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 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全卷分为 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 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 事。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 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 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 早 期山水画的特点。
第二课
礼仪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
女史箴图 (东晋)顾恺之 此幅作品原为清宫藏画,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流落到英国。《女史箴》是 汉代画像石 武梁祠中的伏羲、女娲像 晋代文学家张华所写的一篇旨在劝说妇女如何立身处世,修养品德的文章。该 图按故事内容分段作画。 线条柔软而缠绵,就像是蚕丝一样细密流畅。这幅 画较好的注重了人物的内心的精神状态。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秦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它的艺术也体现出围绕帝 王而创作的特点。《秦始皇兵马俑》体现了权利和威严。
从汉代开始,儒家学说成为了官方认可的道德学说并成为传统 社会的道德基础,所以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主要围绕儒家学说所倡 导的忠、勇、孝、节、义而出现。 如霍去病陵墓雕刻表现忠、勇; 墓室的石刻或帛画,以生死为主题,与“孝”有关; 魏晋时期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为了要求女性遵守特定的道 德而创作的。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霍去病陵墓雕刻(西汉)
第二课
马王堆汉墓帛画
礼仪与教化
帛画属于古代丧葬礼俗中的铭旌,用以 “引魂升天”。一九七二年,在举世瞩目的 马王堆汉墓发掘中,一号墓和三号墓分别出 土了两幅珍贵帛画。其中,一号墓出土帛画 长二点零五米、上端宽0.92米;三号墓出土 帛画长2.33米、上端宽1.43米,为中国最大 的出土古帛画。这两件文物不仅制作精美、 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充分反映了汉初绘画 艺术的风格和成就,而且以神话与现实、想 象与写实交织而成的诡异绚烂场景为构图, 极具文化内涵,被历史学家和文物学家视为 重要的研究材料。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霍去病陵墓(西汉)
中国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墓冢。在 陕西省兴平县东北约15公里处。
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河东平 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官至大司 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18岁领兵 作战,曾先后6次出兵塞外,获得 大捷,打通了河西走廊。元狩六年 (公元前117)病逝,汉武帝为纪念 他的战功,在茂陵东北为其修建大 型墓冢,状如祁连山。封土上堆放 着巨石,墓前置石人、石兽等。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女史箴图 (东晋)顾恺之 此幅作品原为清宫藏画,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流落到英国。《女史箴》是 汉代画像石 武梁祠中的伏羲、女娲像 晋代文学家张华所写的一篇旨在劝说妇女如何立身处世,修养品德的文章。该 图按故事内容分段作画。 线条柔软而缠绵,就像是蚕丝一样细密流畅。这幅 画较好的注重了人物的内心的精神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