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合集下载

非洲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非洲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非洲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随着中国与非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非洲学生选择来华留学。

这对中国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对非洲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进行研究。

非洲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这就要求高校能够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为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对于非洲学生来说,很多他们都是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国家,来到陌生的中国。

高校应该为他们提供定期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适应中国的学习和生活节奏。

由于中国和非洲的文化差异,非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高校应该设立尽量多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非洲学生和中国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高校也应该加强对非洲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针对非洲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高校应该注重语言培训。

由于英语是非洲的官方语言,很多非洲学生在来华之前并没有接受过中文培训。

高校应该开设专门的中文培训课程,帮助非洲学生提高中文水平,以便更好地适应中国的学习环境。

在非洲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高校应该加强学生与家长的沟通。

由于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非常关注,在子女来华留学期间,高校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向他们汇报子女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解答他们的疑问和担忧,以增强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非洲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高校应该通过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加强文化交流和心理辅导、提供语言培训以及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为非洲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动中非教育交流和合作关系的发展。

新时代高校归国留学人员思想引领探究

新时代高校归国留学人员思想引领探究

早在建国初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留学生及学者回国事宜。

1949年12月6日,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成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统一办理留学生及学者回国事宜。

在此背景下,李四光、华罗庚、叶笃正等一批科学家和学者毅然放弃国外优裕条件,返回祖国参加建设。

[1]毫无疑问,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建设祖国,是党中央的一贯传统。

2013年,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党和国家将按照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方针,把做好留学人员工作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使留学人员回到祖国有用武之地,留在国外有报国之门。

2015年,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

2017年,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发挥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2]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做好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凸显了党外知识分子中归国留学人员群体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已成为归国留学人员的青睐之地,而引进归国留学人员担任教师也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如何做好新时代归国留学人员思想引领工作成为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校归国留学人员思想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不断增多,40年累计已达519.49万人。

2017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增幅迅猛,已达60.84万人,突破60万大关,同比增长11.74%,2018年,出国留学人数持续增长,达到66.21万人,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地位毫不动摇。

根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的历年出国和回国人数统计数据显示,出国和回国人数逐年上升,但近些年留学归国创业人员增加的幅度更大,形成一波“海归潮”,如2017年留学人员回国人数48.09万,比新时代高校归国留学人员思想引领探究林元昌(武夷学院统战部,统战文化武夷山研究基地,福建武夷山354300)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新时代做好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凸显了党外知识分子中归国留学人员群体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背景下留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与实践

课程思政背景下留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与实践

课程思政背景下留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与实践【摘要】在当前课程思政背景下,留学生思想教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分析课程思政与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关系,探讨了留学生思想教育的现状、困境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路径,即加强课程内容的思政性,提高师资队伍的教育水平,建立健全的思想引导机制。

结合实践探索,为留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课程思政对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启示是要注重培养留学生的思想品德,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对促进留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留学生、思想教育、课程思政、背景介绍、现状分析、困境、挑战、改革路径、实践探索、启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到中国深造。

这些留学生不仅带来了各种国际文化和学术交流,也为中国高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留学生思想教育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在中国高校的推广实施也愈发重要。

课程思政强调通过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而留学生作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使者,其思想教育又存在着与中国学生不同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针对留学生的思想教育需要在课程思政的框架下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

只有不断探索出适合留学生特点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导和促进他们的思想成长和全面发展。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希望能为提升留学生思想教育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课程思政与留学生思想教育课程思政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要教育理念,旨在通过课程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留学生教育中,课程思政的理念也同样适用。

留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他们接受的思想教育将直接影响其未来发展方向和对国家的认同感。

课程思政背景下留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与实践

课程思政背景下留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与实践

课程思政背景下留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与实践徐晓梅王成伟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2万名留学生来华留学,其中“一带一路”沿线64国来华留学生人数共计26.06万人,占总人数的52.95%。

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留学生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与此同时,由于生源数量的激增,留学生跨文化的不适应,道德法律意识淡薄等因素,导致教育管理的难度加大。

《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明确提出要推进中外学生教学、管理和服务的趋同化,开展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有效手段。

因此,淮阴工学院作为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将课程思政教学融合到留学生教学工作中,进行有效探索,增强留学生道德规范意识,着力提高留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留学生文化思想教育现状目前各个高校都很重视留学生的文化教学和文化体验,但是往往局限于中国文化本身的体验与感知,较少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课上、课下的文化教学中。

各高校是根据《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培养办法》等文件要求,制定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留学生培养。

所制定的培养方案的重点往往是汉语教学和专业课教学,文化教学较少,涉及到德育的部分更少。

现有的对于留学生文化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重点主要在汉语课程中的文化因素教学、留学生第二课堂文化活动教学、地方特色文化教育的研究等方面,研究的重点是中国文化本身如何教学,很少涉及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等教育。

在留学生教育实行趋同化管理的今天,我们要把总书记提出的课程思政融入到每一个课堂教学中去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

探索如何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加强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成为我们高校留学生教育中的新重点。

二、淮陰工学院留学生思想教育路径研究与实践1.淮阴工学院留学教育现状。

2016年8月起,淮阴工学院开始招收长、短期来华留学生。

近四年来,共招收了来自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近210名,实现了学校学历留学生教育史上零的突破,成为淮安地区第一所招收海外本科学历留学生的高校,也是省内同类高校中第一年招收海外学历留学生数量最多的高校。

留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留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留学生教育管理研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交流的日益深入,留学生教育管理成为了一个备受重视的领域。

留学生教育管理是指对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评价等方面的综合运营和协调工作。

针对这个主题,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留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留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以及留学生教育管理应该如何改善。

一、留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留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在于,留学生教育不仅需要重视学术,还需要注重文化,要想使留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体验,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体系来维系。

留学生是国家交流的桥梁,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宣传及对外形象塑造的窗口。

留学生教育管理作为国家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逐步优化、提高国际交流和合作水平方面,其重要性不容小觑。

二、留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留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总体来说是进步的,但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在教育服务方面,有些留学生来自于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他们与本国同龄人相比,学习基础较差,难以适应课程的质量和难度;另一方面,学校在教学环节中需要对留学生进行区别对待和精准服务,这样才能让留学生在进入到国外学习环境后有一个良好的适应期。

其次,在文化管理方面,中国与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这也给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文化冲击。

学校不能简单的将西方文化强加给留学生,更需要从中提取精华,针对不同国家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开展相关的文化交流活动,帮助留学生更好的适应和理解西方文化。

三、留学生教育管理的改善为了更好地管理留学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1. 加强文化交流活动。

帮助留学生成为跨文化的人才,增强留学生的文化交流能力。

2. 开展个性化指导服务。

建立一套留学生个性化指导之上的管理体系,让留学生可以更轻松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

3. 激发留学生学习潜能。

留学生既要面临质量较高的学习劳动,还要应对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压力。

创造更多充满活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留学生在适应期过后更快地适应环境并深入学习。

网络时代中国海外留学生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网络时代中国海外留学生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总第503期Vol.503大学(社会科学)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1年3月Mar.2021作者简介:马丽萍(1987—),女,硕士,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时代中国海外留学生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研究马丽萍(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天津300204)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海外留学生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对其进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其成为具备中华民族归属感、认同感的留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给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但也对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带来了挑战。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访谈等发现,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创新教育渠道,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对加强中国海外留学生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网络时代;中国海外留学生;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图分类号:G4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9-0099-0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聚焦青少年,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加强爱国主义网络内容建设。

海外留学生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网络时代下,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深植于思政工作,强化爱国意识,使其成为具备中华民族归属感、认同感的留学人才,是培养爱国主义青年不可忽视的一环。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在肩,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迫在眉睫。

教育事业要致力于培养爱国青年,激发青年爱国热情,鼓励青年追逐理想、贡献力量、实现价值、建设祖国。

课程思政视域下来华留学生的思政教育研究

课程思政视域下来华留学生的思政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小红,彭文秋 . 改革开放后来华留学生教育发 展的三次浪潮[J]. 中国教育科学,2020,(3). [2] 李瑞婷,赵军,等 . 新时期来华工科留学生课程思 政探索—以天津大学能源动力学科为例[J]. 高教学刊, 2020,(23). [3] 牛百文 . 高校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路 径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1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45 -
新课程研究 2021.18
践和文化认知旅游等活动,着力发挥“第二课堂” 的教育功能,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节庆日和重大纪念 日,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把 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创设无形之间的隐性思政育 人环境。
三、来华留学生“一体分层”思政教育体系构 建的探索与实践
为了提升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教育质量,黑龙 江工程学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将来华留学 生纳入学校大学生“一体分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 系,以同一学年和专业的学生为基本单元划分为不 同的学生群体,再根据不同学生群体,选定相应的 教育载体,确定教育途径和方式方法,实施网格化 思政教育。
教育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提 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好 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针对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 在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大 差异,高校需要在实施趋同化管理的基础上,积极 探索来华留学生特性化的思政教育模式。
一、科学把握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教育内容 课程思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举 措,针对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特殊性,高校 在开展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其母 国社会制度、文化、宗教和价值观来设置课程思政 教育内容。 教 育 部 《来 华 留 学 生 高 等 教 育 质 量 规 范 (试 行)》 文件规定,对来华留学生,学校不需要开设 我 国 思 政 类 课 程 , 但 须 开 设 “ 中 国 文 化 ”“ 中 国 概 况”等教育课程。这类课程是留学生全面了解和认 知中国的专项特色思政课程,教师在课程内容选择 时要具有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高度,具有共建“人

有关中国留学教育研究的著作

有关中国留学教育研究的著作

有关中国留学教育研究的著作有:舒新城的《近代中国留学史》,此书作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是有关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研究最早的专著。

舒氏本人并非留学生,引发他研究留学问题的动机是现实生活的刺激:"现在的中国,留学问题几乎为一切教育问题或政治问题的根本。

从近来言论发表的意见,固然足以表示此问题之重要,从国内政治教育实业诸事业无不直接间接为留学生所主持,所影响的事业看来,更是足见留学问题关系之重大。

"舒氏看到了"留学问题关系之重大",开创了研究留学问题的先河,一部《近代中国留学史》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和启示。

此书第三章"欧洲留学之始"主要叙述了晚清福州船政学生留学情况,比较简略。

书中除了对留学基本情况的研究之外,还辟专章研究留学资格与经费、留学管理、留学奖励以及留学思想之变迁,还分析了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该书虽不是专门讨论福州船政留学教育问题,但福州船政留学教育也包含在内,为福州船政留学教育研究提供了资料和线索;留学教育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受到了重视,相关论著越来越多。

首先是中国台湾留学教育研究著作的刊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76年1月林子勋的《中国留学教育史(1847--1975年)》,林子勋的留学教育研究更加突出了留学教育的阶段性,分析了留学教育中的大事。

其中"清末赴欧留学概况"(第一章,第四节)、"清末留学生的出路" (第一章,第五节)、"有关留欧学生之其他重要事项"(第二章,第五节)都以福州船政学生赴欧留学为主进行研究,列举了福州船政留欧生如沈同祉等在国外取得的学业上的重大成就,培养了一批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人才。

书中最后一章还专门检讨了我国的留学教育问题。

1978年汪一驹著、梅寓生译的《中国知识分子与西方――留学生与近代中国(1872--1949年)》,汪一驹的中国近代留学生研究着重于讨论留学生与西方的关系以及留学生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认为福州船政留欧教育给中国教育带来了西方的教育风格。

课程思政背景下留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与实践

课程思政背景下留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与实践

课程思政背景下留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与实践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留学生群体在各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留学生群体的优势在于他们带来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着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

然而,留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与所在国家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留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与实践日益受到关注。

留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在于帮助留学生更好地融入所在国家的文化和社会,增强他们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留学生思想教育还应致力于提高留学生对自己文化和国家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因此,留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以及实践应该贯彻以下原则:首先,应该关注留学生在国外的文化适应能力。

随着留学生数量的增加,留学生文化适应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留学生思想教育应该关注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和差异,培养留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理解文化差异的能力。

其次,留学生思想教育应该依托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结合国内外教育特点,定制到位的课程和培训。

留学生思想教育需要从英语语言培养、课程设计、教育方式等方面有计划地进行。

第三,留学生思想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

通过亲身体验国外的文化和社会,帮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并适应外国文化的同时,也增强了留学生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我们需要记住的是,留学生不仅是学生,还是未来的公民,因此,留学生思想教育既要注重学术性,也要注重公民教育。

在公民教育方面,留学生思想教育应该关注留学生对所在国家和世界的了解和认知,强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其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留学生思想教育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教师需要发挥自身专业知识和个人魅力来吸引留学生的关注,同时也需要理解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和需求,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留学生也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想教育活动,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综上所述,留学生思想教育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只有将以上原则和方法贯彻到实践中,才能帮助留学生更好地适应国外环境、增强自己的文化认同和理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公民意识,同时也为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出贡献。

有关中国留学教育研究的著作

有关中国留学教育研究的著作

有关中国留学教育研究的著作有:舒新城的《近代中国留学史》,此书作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是有关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研究最早的专著。

舒氏本人并非留学生,引发他研究留学问题的动机是现实生活的刺激:"现在的中国,留学问题几乎为一切教育问题或政治问题的根本。

从近来言论发表的意见,固然足以表示此问题之重要,从国内政治教育实业诸事业无不直接间接为留学生所主持,所影响的事业看来,更是足见留学问题关系之重大。

"舒氏看到了"留学问题关系之重大",开创了研究留学问题的先河,一部《近代中国留学史》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和启示。

此书第三章 "欧洲留学之始"主要叙述了晚清福州船政学生留学情况,比较简略。

书中除了对留学基本情况的研究之外,还辟专章研究留学资格与经费、留学管理、留学奖励以及留学思想之变迁,还分析了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该书虽不是专门讨论福州船政留学教育问题,但福州船政留学教育也包含在内,为福州船政留学教育研究提供了资料和线索;留学教育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受到了重视,相关论著越来越多。

首先是中国台湾留学教育研究著作的刊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76年1月林子勋的《中国留学教育史(1847--1975年)》,林子勋的留学教育研究更加突出了留学教育的阶段性,分析了留学教育中的大事。

其中"清末赴欧留学概况"(第一章,第四节)、"清末留学生的出路" (第一章,第五节)、"有关留欧学生之其他重要事项"(第二章,第五节)都以福州船政学生赴欧留学为主进行研究,列举了福州船政留欧生如沈同祉等在国外取得的学业上的重大成就,培养了一批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人才。

书中最后一章还专门检讨了我国的留学教育问题。

1978年汪一驹著、梅寓生译的《中国知识分子与西方――留学生与近代中国(1872--1949年)》,汪一驹的中国近代留学生研究着重于讨论留学生与西方的关系以及留学生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认为福州船政留欧教育给中国教育带来了西方的教育风格。

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研究

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研究

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研究1.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全球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

留学生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高品质且有意义的教育已成为许多国家和教育机构的优先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研究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2. 留学生的教育现状和挑战2.1 留学生教育的现状在国外,留学生往往面临许多挑战。

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教学方式、新的课程内容和新的文化。

对他们来说,语言和文化方面的障碍是最大的问题,在学术领域中表达自己也是难点。

此外,他们可能面临社交挑战、心理压力等问题。

2.2 留学生教育的问题留学生教育有一些通病,比如缺乏个性化、深度和实用性教育,对于少数民族和国际学生没有特别的关注,语言文化教育不足,教育资源的不充分等。

3. 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3.1 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有效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的路径之一。

许多留学生与本地学生不同,学习习惯、语言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特点都不同,因此,为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十分必要。

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能力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以满足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具体需求。

3.2 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也是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的一大因素。

高素质的教师和课程是提供优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于留学生,老师应该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素养,能够教授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3.3 提供社交支持留学生教育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支持,还需要提供良好的社交支持。

通过与本地学生交流、借助学生家庭、社区和教育机构的资源和服务,留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交支持。

此外,提供一系列课外活动和社交活动也是必要的,可以增强留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3.4 建立国际化氛围建立国际化的教育氛围也是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校和机构应该提供国际交流的机会,建立行业协作和国际课程,推广多语言教学和文化认知,以增进国际学生与本土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国际化的学习体验。

课程思政背景下留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与实践

课程思政背景下留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与实践

课程思政背景下留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与实践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到国外接受教育。

留学生在国外学习生活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其中包括思想意识的变化和转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留学生的思想教育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一、留学生的思想教育状况留学生在国外学习生活中,往往会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影响,其思想意识也会受到相应的冲击和影响。

在早期的留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发现,部分留学生面临着思想迷失、文化冲突、价值观观念的混淆等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并可能导致其情感困扰和认知混乱。

对留学生的思想教育进行深入研究与有效实践显得尤为紧迫。

当前,我国提出了课程思政的重要理念,提倡在各类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这一理念的提出,为留学生思想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机遇。

以课程思政为背景下的留学生思想教育,不仅能够满足留学生在国外学习时所需的思想引领和思维谋划,更能够有效实现国外思政工作的延伸和回归。

以课程思政为背景下的留学生思想教育还能够促进留学生自身的发展,提高其对中国优秀文化和思想的认知和理解,培养留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1. 基于理论研究:通过对留学生思想教育的理论探讨,深入挖掘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建立留学生思想教育的理论框架。

2. 调查研究:通过对留学生的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了解留学生的思想教育需求和问题症结,发现问题所在,并寻求有效解决方案。

3. 实践探索:在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实践探索,通过建立留学生思想教育平台、制定留学生思想教育课程等方式,促进留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1. 构建跨文化交流平台:利用留学生群体本身的国际化优势,建立各类跨文化交流平台,促进留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其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2. 制定留学生思想教育课程: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制定留学生思想教育课程,使留学生能够在国外学习生活中,依然能够接受到来自祖国的思想教育。

高校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思政教育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及软实力的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已进入提质保量阶段。

然而,对于留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及认识存在偏差,教育内容系统性针对性不足、形式方法单一而滞后,人力资源缺乏、专业水平不足等问题。

基于此,加强高校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如下:(1)更新认识,加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2)建立体系,完善优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3)创新形式,拓宽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4)扩充队伍,提升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业务水平。

关键词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对策The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ward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ies//Chen Mengqing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ft power of China,the current primary task for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ed-ucation in China i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while maintain the quantity as well.However,there are several problem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wards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respectively lack of attention,deviation of conception, weakness in systematization and pertinence of education content, simplex and lagging education form and method,lack of human resources and low level of expertise.Based on those aforemen-tioned questions,the countermeasures of reinforc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wards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re as follows:(1)Update the conception to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wards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2)Establish the system to complete and optimize the education content;(3)Innovate in forms and methods to broaden the education channels;(4)En-large the team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skills.Key words international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tatus quo;countermeasures1全面推进高校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1.1有利于提升我国国际形象,促进中外交流在高等教育趋于全球化、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也日渐频繁。

农业院校外国留学生思想教育创新研究

农业院校外国留学生思想教育创新研究

国高校 的学习和 生活环 境 , 高校 也应 以此 为契机加 快
高等教 育改革 步伐 , 以适 应 高等 教 育 国际 化需 要 , 把 成 的知识 体系 和结 构基 本 定 型 , 而且 都 已成人 , 读 攻
我们 的学生培 养成 具有 国际 意识 和 竞 争力 的优 秀人 研究 生层 次 的留学生 大部分 已有家 庭和孩 子 , 对这 样 才, 把外 国留学 生培养 成具 有 国际竞 争力 和对华 友好 的特 殊群体 进行思 想 教 育 , 上授 课 语 言 的 限制 , 加 一
中国学生截 然不 同 , 具有其 特殊性 , 因此 , 如何做 到既 督促 其 主动勤奋 学 习和钻研 。
基金项 目: 南京农业大学党建研究会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资助项 目( z 9 8 。 s 0 1 )
收稿 日期 :00 0 —4 2 1— 60 作 者 简 介 : 伟 华 ( 96一) 女 , 程 16 , 国际 教 育 学 院 , 研 , 读 博 士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 助 在 教育 管 理 。
( 京 农业 大学 , 苏 南京 20 9 ) 南 江 10 5
摘要: 通过 对外 国留学生思 想教 育现 状的 分析 , 结合 国 内几所 农业 院校 外 国 留学生思 想教 育 的 实践 , 出如何在 科 学发展 观指 导 下实现农 业 院校 外 国留学 生思想教 育创新 。 提
关键 词 : 国留学生 ; 想教 育; 外 思 创新
( ) 业 院校 外 国留 学生 生长 环境 的特 殊 性 和 理 解和撰 写文 章及在思 想教 育方 面 , 一 农 使其 做到真 正理
外 国留学 生来 自不 同 的国家 , 长 的社会 制 度 、 数 留学生思 想懒 散 , 成 缺乏 刻 苦 钻研 精 神 , 就需 要 做 这

市场经济中留学生思想教育模式的选择及实现策略

市场经济中留学生思想教育模式的选择及实现策略
的 目标 要 求 。为 顺 利 实现 这 一 目标 , 一系
及 民族 , 所 处的社会制度 不 同, 所接 受 的
列 的留学生教 育管理 改革措施 和研 究必 须 跟 进 , 留 学 生 思 想 教 育 模 式研 究是 其 中不 可 或 缺 的组 成 部 分 。 世界各 国都 高度 重视 留学生 的思想 教育。就其 关系而言 , 思想教 育渗透在 留 学生教 育管理全过 程 ,留学生思 想教 育 是发展 留学 生教 育的重要 内容 ;有 效保 障, 重视 留学生教 育 , 必然重视 留学 生思 想教 育 。留 学生 思想教 育的成 效直接 决 定能否 达到 留学生教 育 高层 次 目标 。针 对 留学生工作 , 周恩 来总理 曾明确 “ 学习 上 严 格 要 求 ,认 真 帮 助 ;政 治上 积 极 影 响, 不 强加 于人 ; 生活 上适 当照顾 , 严 肃 管理 ” 的方针 , 该 方针在 今 天依 然适 用 。 联 系 国 际 留 学生 教 育 的 大 环 境 ,结 合 我 国 留学生教 育的现状 ,总结 已有 的教 育 成果 ,落实科 学发展 观的要 求,笔者认 为 ,留学生思想教 育模 式应具有 国际化 视野、 专业性 特 色、 先进 性本 质 , 立 足 于 思想教 育 中若干有机 因素的剖析 ,遵循 “ 间接教 育 为主 , 直接教 育 为辅 , 虚 拟趋
《 经济师} 2 o 1 3 年第 6 期
摘 要 :有效的 留学生思想教 育模 式必须结合 第一课 堂及 第二 课堂 ,从 专 业教 师、 行政 管理教 师 、 留学 生本 身、 同 班 中国学生等 多个方 面 出发 ,从 留学生 思想教 育的各 个方面着 眼 ,具体 问题 具 体 分析 , 采 用“ 间接 教 育为 主 , 直接 教 育 为辅 , 虚 拟 趋 同教 育 为 末 ” 的 思 想 教 育模 式 。通 过 课 堂教 学 、 留学生社 团建设、 课 外活动 、管理服 务等 多渠道 开展 思想教

邓小平留学思想研究综述

邓小平留学思想研究综述

邓小平留学思想研究综述作者:李燕科周雷鸣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04期【摘要】邓小平在1978年作出了大规模增派留学生的决策,拉开了中国留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序幕。

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的留学事业更是蒸蒸日上,邓小平的留学思想也开始走进人们的研究视野。

本文主要从邓小平留学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内容和指导方针、成果和启示及思考这四个方面,对邓小平留学思想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地梳理,并就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邓小平;留学思想;研究综述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1977年恢复工作后,主动提出接管教育工作,更在1978年听取了关于清华大学的情况汇报后,作出了大规模增派留学生的重要决策,自此拉开了中国留学事业蓬勃发展的序幕,加之近年来留学人员在现代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作用,将邓小平的留学思想推进了人们的视野,更激发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

就国外研究现状看,自上世纪40年代起,国外媒体和学术界开始关注邓小平并展开研究,还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刮起一阵“邓小平热”。

到今天,对邓小平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范围大大拓展,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其研究重点多集中在邓小平的生平、性格、领导风格和他的改革开放思想、经济思想、政治等思想以及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几个方面的研究,对邓小平的留学思想还未形成系统研究。

就国内研究现状看,虽已有一些从不同角度论述邓小平留学思想的文章,但专门研究这一问题的专著尚未问世。

相对于邓小平的人才、科技、侨务等思想的研究,邓小平留学思想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

根据已有材料,本文拟从邓小平留学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内容和指导方针、成果和启示及思考四个方面,对邓小平留学思想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地梳理,并就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对于邓小平留学思想的渊源,有研究者立足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认为邓小平的留学思想主要源于他对和平、发展时代主题的准确把握;源于认识到了当时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和搞现代化建设的坚定决心。

课程思政背景下留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与实践

课程思政背景下留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与实践

课程思政背景下留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与实践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留学生到中国求学,这些留学生既是文化的传播者,也是思想意识的交流者。

留学生的思想教育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在思政课程的背景下,如何加强留学生的思想教育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一、留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存在与问题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中国的思想和文化。

但他们也会带着自己的思想和文化背景来到中国,这就使得他们在思政教育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隔阂,留学生对中国的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可能有限,造成了他们对中国思想和价值观的认知有一定的局限性。

留学生在中国的社交圈子大多是其他留学生或者国际学生,缺乏与中国学生深度交流的机会,使得他们的思想教育更加倾向于自我封闭,难以真正融入到中国的思想教育中去。

二、留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与现状留学生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从理论上来说,留学生思想教育是跨文化交流与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多元文化和平共处的需要。

而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加强留学生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留学生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增进与中国学生及社会的交流,也有助于留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国情、文化和价值观,更好地完成学业和未来的发展。

目前,留学生思想教育已引起高校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一些大学和学校开始在思政课程中加强对留学生的思想教育,积极搭建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交流平台,以促进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实践与落地。

针对留学生思想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应该加强对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和心理特点的研究,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和认知模式,为他们的思想教育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应该加强对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交流与互动的研究,探讨如何搭建更加多元化、多样性的交流平台,促进跨文化思想的交流与融合。

应该重视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实践与效果评估,研究在思政课程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促进留学生的思想教育,使之取得更好的成效。

课程思政融入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

课程思政融入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

课程思政融入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①韦杰程(百色学院,广西百色533000)[摘要]思政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引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全育人”政策要求高校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针对留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日益凸显等问题,高校教师必须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教学要素进行创新,不断促进课程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相向而行。

[关键词]心理健康;思政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28-0030-03一、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创新的必要性(一)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亟待重视随着中国国力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来华留学生规模持续增长。

据教育部统计,早在2016年中国便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生留学目的国,以至2018年在中国高等院校学习的留学生总数突破49万人。

来华留学生数量的增长伴随着留学生教育质量问题的凸显以及社会新闻和舆论对留学生群体的关注,跨文化适应困难、语言障碍、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成为引发在华留学生抑郁、焦虑、孤独等心理状况的主要成因。

近期一项关于留学生群体的心理状况研究表明:出于遵守留学国和就读学校的政策和要求,学生因无法跨境、返校而产生心理影响;离家求学越远,受到的心理影响越大;留学生对家人的健康和安危产生担忧;研学交流、毕业典礼等活动的推迟引发情绪低迷;由传统课堂向线上课堂的教学模式转变给学生带来学习障碍,尤其对于偏远地区网络设备条件较差的学生来说,无法参加线上课堂会给他们带来心理压力;以及其他原因引发焦虑情绪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亟待革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面向高校本科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高校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主渠道。

任课教师作为一门课程教学的施动者,从施动者的能动性而言,应最大限度地从教师个人、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方面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

部分研究表明,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压力应对应作为教学主要内容,作为相较于被动地吸收知识的大学生更青睐教师采用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法、轻松教学氛围创设、角色扮演法等实践性强和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方法。

浅谈在出国留学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在出国留学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在出国留学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必要性发布时间:2022-03-07T06:47:18.196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9月总第384期作者:王向鸾[导读] 随着教育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化,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国门,在国外高等学府进行学习和深造。

文章通过对出国留学培训项目学生特点的分析,探讨如何开展行前思想政治教育,以构建和谐校园、维护我国海外留学学生的整体形象和利益,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王向鸾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1摘要:随着教育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化,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国门,在国外高等学府进行学习和深造。

文章通过对出国留学培训项目学生特点的分析,探讨如何开展行前思想政治教育,以构建和谐校园、维护我国海外留学学生的整体形象和利益,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出国留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等学府一、出国留学培训项目学生特点分析1. 学生思维活跃、个人意识突出。

出国留学的学生家庭大多经济条件较好,学生接触新生事物,眼界比较开阔,知识面比较广泛。

他们个人和自我意识比较突出,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班级活动或学校活动中参与意识强。

这使得他们更加容易地适应大学校园生活,也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但同样因为他们个人意识较强,有时对学校纪律和规矩缺乏应有的敬畏之心,往往行会更加特立独行。

2. 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和突出。

在有的学生身上,富裕的家庭环境和贫瘠的精神生活往往矛盾地交织在一起,这也导致我们在做学生工作时,碰到很多之前没有过的问题。

有些学生家长给予学生提供富足的生活无虞,却缺乏应有的陪伴和关爱,造成学生性格乖舛或孤僻;还有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过早地接触社会,而变得世故散漫。

家长们过低地估计了孩子出国留学面临的困难,认为只要送孩子出国便万事大吉,将他们推出国门,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这些都给学生学习和思想上的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Some recommendations on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overseas students of Chinese origin are put forward. It is discussed that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overseas students of Chinese origin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enforcement of patriotism and carrying forwar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order to reinforce their national pride and affin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 as well as to improve their national awareness and identification.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进入21 世纪后,中华民族文化,包括语言、文字、哲学、文学、道德及价值观等诸多方而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这必然带来世界各国对汉语的极大需求。

因此,这种形势为汉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

我国政府对此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教育部随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大力促进来华留学生工作,留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多。

留学生不仅具有各旅居国不同的文化和民族色彩,更具有华夏民族的优秀品质。

因此,各涉外高校如何做好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己成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课题,对研究留学生思想教育,扩大祖国对海外华人的影响及增强新生代民族归属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

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留学生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是留学生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开展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应结合汉语专业知识及中国传统文化一并进行,在专业学习中渗透民族文化的精髓,培养留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将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和民族的伟大精神有机地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地把民族意识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并结合留学生的特有交融性思想特点,从以下四个方而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1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心,
奠定民族自豪感
学校在合理有效安排设置汉语及各类专业课程的同时,还
应进一步规范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着重加强留学生的思
想理论教育,使留学生从民族意识的高度出发,正确理解和
看待相关国际形势,把握我国改革开放的主体步伐,正确理
解和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主动并积极地维护祖国统一,
认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培养具有民族意识和跨文化沟通
与交流的优秀人才奠定必要的思想道德基础。

在合理有效地对
留学生开展弘扬民族文化活动的同时,还应开设能够充分展现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及民族优良传统的精品课程。

结合课堂教
学,把握适当机会,组织留学生开展有关中华文化的研讨和征
文活动,并采用相关历史图片及实物材料等辅助方式来加强教
学效果。

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实践环节等手段使他们
有组织地走出学校,参观祖国锦绣河山,探访历史遗迹,加深
对中国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延伸课程
内容,提升汉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力求思想教育专业和
课程教育的双丰收。

2以“爱我中华”和“寻根访故”为主题开展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提高留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爱国主义教育历来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开展以“爱我中华”和“寻根访故”为主题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

由于留学生长期旅居海外,对祖国的自然风光及社会风俗了解的相对较少,但对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很感兴趣。

以“爱我中华”和“寻根访故”为主题开展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提高留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使学生在实践中通过亲身感受祖国的山山水水,感知风土人情,探访故人,逐渐培养他们对祖国的亲近感和依恋感,唤起他们的民族意识,增强他们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热爱家乡,认同民族文化的热忱和意识,从而提升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荣耀感。

因此,各涉外高校应高度重视留学生的主题思想教育活动,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积极组织以“爱我中华”和“寻根访故”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

比如,创建“爱我中华”、“丝绸之路”、“长江黄河溯源”、“勇攀五岳”、“古都探访”等各类社会实践团队,让留学生走遍祖国大江南北,不断开阔眼界。

开展上述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课余生活,加强师生的联系和沟通,增强留学生对学校的感情,还可以使留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增强对中国的理解和热爱。

此外,上述正而教育还可以有效地提高留学生而对有
些海外传媒负而报道的免疫力,提升留学生对中国的思想认识高度。

3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加强留学生和国内师生的融合与沟通,增强民族归属感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汉语学习水平,更有助于留学生思想及教学工作。

任何一所涉外高校都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培养学生的爱祖(籍)国、爱校、爱集体的精神。

在加强留学生和国内师生的融合与沟通,增强民族归属感教育方而,学校可制定完善而详细的活动计划,以重要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组织留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以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爱国爱校活动,加强师生及留学生同国内学生的感情,促进文化及情感的融合。

通过交流思想及文化碰撞使他们对宽容祥和、厚德载物的特有民族精神有更深入的认识。

此外,还建议高校每年元旦组织学生进行升旗仪式;组织学生参加纪念抗战胜利越野长跑活动;每年中秋节举办赏月晚会,等等。

在爱校方面,可创建自己的各种运动队,每年都举行有特色的运动会;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活动,等等。

在爱集体方面,尽可能做得无微不至。

每当学生过生日,班主任应亲自主持,师生共同为其祝福。

课余时间,学校可以组织内外学生进行有特色的课外活动,例如,和学生一起做中国菜,带学生回家包饺子等,让学生体验现代中国家庭生活
的和谐与幸福,增强民族归属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