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论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谈论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甚为密切,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是教育人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工作中常常涉及到人的思想、观点、感情、动机、性格、理想等问题,而这些恰好正是心理学所研究的课题。
因此,借鉴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成果,可以直接为思想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我们着重就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谈谈科学地了解人,科学地激励人和科学地塑造人的问题。
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准确掌握和预测学生的思想动向。
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就必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准确地掌握学生思想活动的脉搏,好比医生看病,只有了解症状确诊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一样,因此能否科学地觉察和预测人的思想及其变化状况,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本功”。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搞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感叹地说,人的思想真难捉摸,“知人知面难知心”。
应当承认,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在各个人的头脑之中,具有隐蔽性。
要打开人的心扉,洞察人的内心世界,确实是相当困难的。
然而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有其一定的规律或特点的。
只要认真地了解研究这些规律或特点,我们就可以把握人的思想及其变化状况。
一、要善于了解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人的心理是人脑感受客观现实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
无论怎样复杂的心理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客观现实的刺激所引起的;或是由当前的刺激如看见某个事物,听到某个声音;或是由过去的刺激如回想起某件往事;或是由外部刺激如听报告、看电影;或是由内部刺激如饥饿、疼痛所引起;或是由当前与过去、内部与外部刺激的共同作用所引起的。
这就是说,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思想,总是有原因的。
引起某种心理活动的原因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通过观察、谈话、活动产品分析、个案研究、自然实验等方法了解产生某种心理活动或思想的原因,来把握人的心理或思想变化状况。
这种“追本溯源”“顺蔓摸瓜”了解思想的做法是为长期实践所反复证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要把心理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要把心理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1. 引言1.1 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释。
通过心理学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从而更好地指导和引导个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不同个体之间的心理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效果和参与度。
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群体心理和集体行为,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不仅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还可以为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将心理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将心理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研究心理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探讨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
本文旨在引起人们对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的关注,促进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心理学知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本文也希望展望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发展前景,为未来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以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2. 正文2.1 心理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人们的思维方式、情绪状态和行为模式,从而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和内容。
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体的心理需求,制定更符合个体实际情况的教育措施。
心理学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效果。
通过心理学的实验方法,我们可以科学评估不同教育手段的有效性,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心理学的启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思政教育心理学作为高校的一门较为新式的特殊学科,是思政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结合体。
就学科内容而言,它既涉及了思政教育学的内容,又涉及了心理学体系的内容;就研究方法而言,它也是对思政教育学和心理学两者研究方法的结合。
该学科自创立以来,在一定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对成熟的成果,对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目前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改进。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总的来说,我国思政教育心理学相对于国外而言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近年来取得了较多成果,然而目前此学科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完善。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思政教育学科从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将思政教育与心理学相融合对相关思政教育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这种将思政教育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打破了以往纯思政教育的研究思路,给思政教育学科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在该研究方法的推动下,近年来思政教育心理学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一是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重视对思政教育心理学实验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建设以学校为基础的实验基地以及学校和专业科研基地相结合这两大方面;二是我国思政教育心理学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不断丰富,教育形式不断完善以及教育手段不断改进等方面。
[1]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各学校开设相关的思政教育心理学课程,课程内容除了传统的课本知识以外,还包括职业规划教育、生活教育、情绪教育等,教育手段也不再单一的表现为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讲座等形式,而是将此与心理测量、心理咨询等手段相结合,甚至有的学校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
然而,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思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要想在此学科领域获得长足发展还需要做出巨大的努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的发展离不开思政教育工作的有力支持,然而目前我国思政教育的工作还是主要側重于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进行经验的总结,缺乏对思政教育学科的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分析概括,在该学科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系统理论知识的缺乏而忽视受教育者本身的特点,使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偏离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从而加大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难度。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导论精品PPT课件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心理学
• 1、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 • 2、从心理学角度看
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 1、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 • 2、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心理学 • 3、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伦理学 • 4、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 5、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政治心理学 • 6、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道德心理学 • 7、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 • 8、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网络心理学
讨论:
•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 心理与思想 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主要区别
主要联系
• 第一,思想与心理 的存在范围不同。
• 第二,思想和心理 的内涵不同。
• 第三,思想和心理 的表现形式不同。
第一,人的思想与心理在 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 以人脑为器官。
第二,心理和思想都是以 客观现实作为源泉的。
第三,心理和思想都是以 实践为桥梁的。
• (二)研究内容 • 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对
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研究 • 具体包括: • 第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 第二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的研究背景与规律 • 第三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体心理规律 • 第四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群体心理规律 • 第五篇,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规律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一)研究对象 •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和行
为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 治教育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
•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以人们的思想政治 品德和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心理规律以及依 据这种心理规律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要把心理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要把心理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心理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坚定政治信仰的人才。
而心理学则可以提供关于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要坚持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思想和政治信仰。
通过心理学的知识,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理解自己的动机、情感和行为,从而更加有力地坚持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
心理学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其不再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时产生抵触情绪或者无法理解的问题,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影响力。
将心理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面临一些困惑、疑惑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本身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而心理学可以提供对心理问题的科学解释和有效的应对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消除不良情绪,增强心理抵抗力,促进心理健康。
心理学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情感能力和行为能力,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通过心理学的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处理人际关系,提高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抗挫折的能力,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要将心理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需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是学生心理接受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科学设计和合理安排。
教师可以根据心理学的知识,设计更加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如通过案例分析、问题导入、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还可以利用心理学的原理,设计更加有效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如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情感体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情感共鸣,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旨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结合了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系统梳理其发展历程,分析当前研究热点与难点,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剖析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实践应用,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学科概览,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深入研究与实践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基本理论融合了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
它主要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教学方法、受教育者的心理反应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强调心理过程的重要性。
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这些方面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因此,教育者需要深入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过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关注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心理特征、认知风格、价值观念等都有所不同,这些差异会影响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和效果。
因此,教育者需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还强调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受教育者的心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教育者需要认真分析环境因素,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为受教育者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还涉及到教育评估的问题。
教育评估是检验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改进教育方法的重要依据。
教育者需要采用科学的教育评估方法,全面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以便及时调整教育策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涵盖了心理过程、个体差异、环境因素和教育评估等方面。
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一)二者的联系首先,思政教育有利于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其健全心理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就目前而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健康同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但在此内容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够弥补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使其教学的品质得到提升。
另一方面,思政教育能够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使其在生活和学习中建立良好的心态,同时还有利于学生集体观念和个人思想的培养,促进心理机能的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思政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只有拥有正确较之观念和道德思想的人,才能称之为心理健康的人。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大学生的心理缺失,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以此促进思政教育的正常进行。
思政教育的核心更偏向于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等内容的教育,很少涉及学生心理方面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使用心理疏导等方法,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帮助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为思政教育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这两种教学内容的融合,能够丰富高校的教育形式,提高两者教育品质和效率。
与思政教育相比,心理健康教育更适合应用个案分析、实验观察等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分析,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自身心理的特质,以便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规避此类不良现象的出现。
通过对其做法的概述,让其了解到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以此促进高校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在对其个人进行全面的了解之后,将教育变成劝解,将制约变为疏导,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与思政教师间的关系,推动思政教育的良好发展。
(二)二者的区别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在定义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思政教育是通过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举止等方面进行分析,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进行基础法律的讲解,以此约束其行为。
其实质是以人为核心,其最根本的目的是构建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询问的方式,结合心理学的教育理论,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纠正及引导,使其能够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要把心理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要把心理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摘要】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正文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到心理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其理论在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方法也被成功运用,知识更是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结合实践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学已经成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加强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这将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心理学的融入不仅可以指导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培养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
要将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关键词: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理论、方法、知识、启示、实践案例、应用、提升、质量。
1. 引言1.1 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而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动机和情感,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目标,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将心理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目标。
2. 正文2.1 心理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心理学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成长环境,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措施。
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信念。
要把心理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要把心理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科学,它研究人类的思维、情感、行为等内在的心理活动,与政治思想教育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过程,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活动。
如果能够将心理学的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提高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改善社会心态,构建和谐社会。
首先,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
例如,在学习上,学生可能会面对考试压力、失落感和低自尊心等情绪,这些情绪波动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应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变化,以及如何应对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化解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师可以将社会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纳入课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认知偏见、社会偏见、歧视、偏见等问题。
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差异,增加对不同文化的尊重,理解世界多样性和民族多元性,增进人际或群体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提高互相包容和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将人格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心理学理论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例如,通过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分析和探究,引发学生的思考,并指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格,发现自身潜力, 锻炼自我思考、判断、表达和领导能力。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合理行为、道德行为以及自我管理,养成积极向上、健康而兼容并包且有信任感的人格。
总之,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内在的心理现象,人的思维过程和行为表现等,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世界的历史发展,人类文化的传承和进步,这对我们理解和分析当前社会状况和推动社会进步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更多地探索如何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构建一个更加和谐,更加民主,进步和美好的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一、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目标的思考(一)社会进展目标社会进展目标是社会期望在课程目标中的具体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的社会进展目标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的。
其培养目标为:培养XX政工作治理干部和学生工作治理干部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因此,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本专业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讲授与传播方面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实践基础,成为能够在高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学科知识目标学科知识目标是课程目标实现的载体。
学科知识目标会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课程要求上,具体表现为:要求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有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能够基本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历史经验,比较系统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研究方法,充分认识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动态,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认识。
(三)心理进展目标心理进展目标是课程目标的核心。
具体表现为:在认知进展领域,能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理论方法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在情感领域,能够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形成较高水平的专业态度和专业价值观;在行为领域,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够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的思考课程内容是课程改革的载体,课程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质量。
要把心理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要把心理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感受、行为等方面的科学,是深入探讨人的内心世界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学科。
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推动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政治觉悟、法律意识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的教育活动。
要将心理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既可以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也能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内心世界和行为方式,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内在因素。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经常会关注人们言行背后的思想、态度和情感,而这些都是心理因素的表现。
只有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在因素,才能更准确地引导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比如,在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时,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些学生有不良思想和行为,这时候就需要利用心理学的知识去探究这些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
通过了解这些原因,我们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而实现全面提升。
其次,心理学可以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
而心理学则是对这些教学方法的科学分析和认识。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自我学习和自我感受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技巧,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并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使学生在参与中得到真正的提高和成长。
最后,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要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思想道德水平、政治意识、法律意识等方面。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运用一系列心理学原则和方法,来提高人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改进能力,进而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完善和提高。
比如,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考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问题,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辅导措施,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进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六篇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六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范文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简单性和广泛性要求教育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养,还要有乐观的心理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为教育者自身的理论水平供应了关心,还为加强自身的品质内涵修养供应了正确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量。
二、当代高职生主要的心理问题(一)学习问题高职同学大多是没有考上本科院校不得已才选择高职院校就读,许多同学内心都有挫败感,对人生感到失落,对于自己的专业没有爱好。
同学对于以后的就业压力感到很大,认为自己的学历没有本科生高,技能又没有中专生的强,认为就业的困难很大。
因此在学习上爱好不高,甚至对学习产生了抵触心情,自暴自弃。
(二)同学间的交往问题随着方案生育措施的实施,目前许多高职同学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自己的家庭中都是被细心关怀和照看,一些独生子女中存在不正确的利己做法。
而且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原学校教育环境、社会环境,每个同学的性格特点都不同。
因此同学在人际交往上会消失许多的问题,如常消失寝室冲突、同学间关系紧急等等。
(三)爱情问题高校生都是成年人,有恋爱的权利,并且对爱情有着美妙的向往和憧憬。
但是他们青春期刚刚结束,对于爱情的阅历并不充分,而且心理不成熟,性格存在缺点,不知道如何去爱,在恋爱中遇到的问题不能用正确的方式来解决。
当他们遇到感情的问题时就抑郁、低落,甚至有的同学有轻生的念头。
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一)完善心理询问工作在高校设立心理询问部门,配备专业化的心理询问老师,为有心理逆境的同学解答问题,关心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了解同学的心理状态,并长期从事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如何把握心理辅导更有针对性、时效性、专业性。
选择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从事心理询问工作,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进展。
思想政治教育工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可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还可以向高职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高职生的思想向正确的方向进展,符合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1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须把握三个关系:一是思想和心理的关系:区别: 内涵不同。
思想属于理性认识,而心理既包括感性认识,又包括理性认识,还包括情绪,意志等;表现形式不同。
思想以”观念”形式表现,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而心理的表现形式有感觉,知觉,注意,情绪,情感,兴趣。
性格等,是个体在不生理基础上的心理状态,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联系: 思想和心理都是人脑的机能,是人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应;思想是思想形成的基础,思想又是心理发展的升华。
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和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个性心理特征比个性倾向性要更稳固。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2 心理规律是人们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及其个性心理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及表现出的确定不移的发展趋势。
3 意向与意向矛盾的规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4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心理矛盾即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与受教育者主体的接受心理之间的矛盾。
5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心理规律即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必须符合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之间的规律6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1) 实践主体性是人为人的根本特质,即是类本质(2) 认识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社会特质,即是现实的本质(3)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也具有自然本质7 人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1) 生理发展比心理发展简单(2) 心理发展以生理发展为基础(3) 心理发展反过来也影响生理发展8 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一是心理发展是延续个体一生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1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须把握三个关系:一是思想和心理的关系:区别: 内涵不同。
思想属于理性认识,而心理既包括感性认识,又包括理性认识,还包括情绪,意志等;表现形式不同。
思想以”观念”形式表现,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而心理的表现形式有感觉,知觉,注意,情绪,情感,兴趣。
性格等,是个体在不生理基础上的心理状态,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联系: 思想和心理都是人脑的机能,是人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应;思想是思想形成的基础,思想又是心理发展的升华。
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和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个性心理特征比个性倾向性要更稳固。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2 心理规律是人们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及其个性心理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及表现出的确定不移的发展趋势。
3 意向与意向矛盾的规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4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心理矛盾即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与受教育者主体的接受心理之间的矛盾。
5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心理规律即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必须符合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之间的规律6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1) 实践主体性是人为人的根本特质,即是类本质(2) 认识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社会特质,即是现实的本质(3)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也具有自然本质7 人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1) 生理发展比心理发展简单(2) 心理发展以生理发展为基础(3) 心理发展反过来也影响生理发展8 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一是心理发展是延续个体一生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一、概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既属于教育学这一学科,又不断借鉴和吸收心理学的方法来完善自身。
自诞生以来,教育心理学在学界的研究有所深化和发展,并初步建立了学科体系,但仍存在不成熟之处和争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教育心理学诞生十多年来,学界对其基础理论进行了深入的不懈研究,包括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基本范畴、内容体系、学科特点、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理论基础等。
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研究也取得了成果。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心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教育,而受教育者作为教育的接受者和践行者,其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心理倾向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还从信息传递过程、方法论等方面进行了心理分析和研究,以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进程。
1.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应对市场经济带来的物质利益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滋生等问题。
世界格局多极化与民主法制建设的挑战:随着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民主法制建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如何在世界多极化格局中发展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民主法治意识等问题。
科技发展与社会信息网络化的挑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信息网络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应对网络社会带来的主流意识形态淡化、教育者权威性弱化以及网络沉溺等问题。
对外开放多元文化激荡与社会生活多样化的挑战:对外开放带来的多元文化激荡和社会生活多样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现状、问题与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现状、问题与发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公民道德素质、塑造健康人格、引导社会价值观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因此,将两者相结合,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将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当前国内外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和进展。
在此基础上,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如理论与实践脱节、研究方法单研究内容缺乏深度等。
结合当前社会背景和学科发展趋势,展望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思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该领域的健康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现状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作为交叉学科,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该领域的研究旨在探索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研究范围不断拓宽。
从最初的关注个体心理发展到对群体心理、社会心理和文化心理的全面研究,研究视角更加多元化,研究领域不断扩展。
研究方法不断创新。
除了传统的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以获取更加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持。
研究内容逐渐深化。
学者们不仅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还积极探索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如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危机干预等,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研究方法不够规范,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研究内容尚不够全面,对一些重要问题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心理机制等缺乏深入研究;研究与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理论研究成果未能充分应用到实践中去。
要把心理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要把心理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
实际上,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将心理学的知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人类行为的原因,加深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下面将介绍如何将心理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首先,了解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原因。
心理学研究人类行为的原因,包括了人们为什么这样思考、感觉和做事。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时教育内容可能会与人们思想、情感和行为发生冲突,这时,通过心理学的知识,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并能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其次,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心理学研究和分析人们的个性、行为和动机等方面,人们通过心理学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以及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情感和道德素质,通过将心理学的知识融入其中,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身,更好地发现自身的不足,推动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再次,加强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人们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包括了有效的沟通和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等。
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的不仅是独立思考,还要有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通过心理学的知识,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包容他人,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从而推动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别人,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而且还可以帮助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实际生活,更好地服务社会。
我们需要将心理学的知识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精选】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Psycholog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学分数 3 周学时3教师:张怡课程代码:317.024.1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性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的交叉学科。
基本内容:基于近年来学术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成果,给学生介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原则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过程,个体与群体的心理,思想政治及过程中常见的心理现象等知识。
基本要求:基本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历史经验,并引导学生注重在实际工作中的灵活运用,引发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省与总结,对新时代背景之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教学方式: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尝试多元化教育途径,追求教育效果的尽可能最大化。
,根据专业培养特色,采用:讲解、讨论、学生模拟授课、多媒体电影、团队培训、期末课程论文。
教学大纲:(第1周)第一讲绪论1,学科背景2,思想政治教育新解3,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含义4,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第2、3周)第二讲个体心理行为与思想政治教育1,认知与思想政治教育2,个体心理系统3,个体能力、态度、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第4、5周)第三讲个性与思想政治教育1,个性概述2,基本个性理论3,个性与思想政治教育4,个性测试(第6、7周)第四讲比较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方式的1,观看电影《爱国者》(A patriot)2,组织讨论(第8、9周)第五讲群体与思想政治教育1,群体概念和分类2,群体的动态特性3,群体决策4,群体的发展5,团队及其管理(第10周)第六讲团队心理训练(第11周)第七讲人际关系与思想政治教育(讨论)(第12周)第八讲沟通与思想政治教育1,人际沟通2,组织沟通3,有效沟通(第13周)第九讲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原则11,心理学原则概述2,心理分析原则3,心理相容原则4,心理互换原则(第14、15第十讲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心理现象周)1,挫折和逆反心理2,表扬与批评心理3,嫉妒与攀比心理(第16、17第十一讲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原则(2学生主讲、综合研周)究)(第18周)第十二讲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心理素质1,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2,应具备的心理素质3,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心理素质的改善与提高(第19周)期末论文参考书目:《现代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朱宝荣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大学心理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思想政治心理学》陈大柔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现代心理学》张春兴上海人民出版社94年5月《现代社交心理学》李长萍北京科学出版社98年《文化心理学的探索》杨国枢主编96年《企业雇员心理与行为管理》范春林,袁辛编著经济管理出版社99年相关新闻/资料: 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作者:韩向前《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我们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而心理教育长期以来却一直被忽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须把握三个关系:一是思想和心理的关系:区别: 内涵不同。
思想属于理性认识,而心理既包括感性认识,又包括理性认识,还包括情绪,意志等;表现形式不同。
思想以”观念”形式表现,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而心理的表现形式有感觉,知觉,注意,情绪,情感,兴趣。
性格等,是个体在不生理基础上的心理状态,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联系: 思想和心理都是人脑的机能,是人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应;思想是思想形成的基础,思想又是心理发展的升华。
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和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个性心理特征比个性倾向性要更稳固。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2 心理规律是人们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及其个性心理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及表现出的确定不移的发展趋势。
3 意向与意向矛盾的规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4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心理矛盾即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与受教育者主体的接受心理之间的矛盾。
5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心理规律即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必须符合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之间的规律6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1) 实践主体性是人为人的根本特质,即是类本质(2) 认识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社会特质,即是现实的本质(3)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也具有自然本质7 人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1) 生理发展比心理发展简单(2) 心理发展以生理发展为基础(3) 心理发展反过来也影响生理发展8 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一是心理发展是延续个体一生的过程。
早在生命之始的胎儿期,人的发展就已经开始。
从出生到少年期的发育、青年期的成熟、成年期的稳定和老年期的衰退,心理变化都在发展。
二是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且有发展的关键期。
无论是总的心理发展水平还是各种心理过程或心理机能,都按一定顺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最初的感知觉、表现发展到思维,从原始的情绪和动作发展到复杂的情感和意志。
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有自己的关键期。
三是心理各组成部分的发展速度不尽相同。
在心理发展中,各成分的发展速度不尽相同。
例如,感知觉在童年期就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自我意识在少年期以后才开始形成,抽象逻辑则要在青年期才能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
四是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发展具有一般地规律,但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发展又表现出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发展的速度和发展的水平。
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社会环境、教育、人的内在需要和主观努力9 社会化与人的社会化社会化:就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的社会性。
简而言之就是吧自然人变成对社会有用的社会人。
人的社会化:就是指把个人学习他所生活其中的那个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把这些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内化为个人的品格和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简而言之,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作为一个社会学习者和作为一个社会参与者的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10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水平(惩罚服从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好孩子取向阶段和遵循权威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和普遍原则取向阶段))。
道德判断发展特征:一是前一阶段在本质上不同于下一阶段二是每一阶段代表一个新的更综合的心理组织系统三是它们出现的顺序不变:四是阶段的出现去年龄有关。
11 道德价值观辨析论代表者拉斯西蒙、哈明《《价值观与教学》》12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榜样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认为观察学习的主要影响是强化,强化决定学习者是否把学会的行为表现出来。
13 人的社会化的关键期青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期,只要是因为青年的社会未定性。
人的未定性分为四个层次:生物未定性、心理未定性、精神未定性、社会未定性。
14 认识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类型认识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想象、思维。
感觉分为:内部感觉(肌肉运动感觉。
平衡感觉、内脏感觉)、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一、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
包括几个环节:识记、保持、回忆二、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它伴随心理过程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
注意的功能: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即不由自主的注意某事物。
有意注意是预先有一定的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思维的特点:概括性和间接性15 皮亚杰的认知过程。
同化:就是一个学习者将所感知和学习的新东西纳入头脑中,使其成为自己的东西顺化:就是主体调节自己内部认知结构以适应特定学习情境的过程平衡:指学习主体通过自我调节使认知从一个平衡状态转向另一个较高的平衡状态的演变过程,是一个使认知不断前进的高级思维过程。
16 由于它批判的吸收了传统心理学,尤其是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学派的理论和方法,采用了当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成果。
以信息加工心理学为代表的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代表者:乔治。
米勒、尼塞、西蒙、加惺等信息加工理论的核心思想:一、认为人不是机械的接受刺激信息和做出反应的被动体,而是有选择性地获取和加工环境刺激的有机体。
二、人对刺激的反应不是直接对应的,而是需要一连串心理的转换活动。
三、信息加工理论使用科学手段的目的不是去观察,改变或者塑造人的外部行为,而是去分析认知程序和结构。
17 社会认知图式及其三个层次:社会认知图式是指经过来自社会环境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后在人脑中组织起来的认知系统。
初级层次:社会认知图式更多的依赖于一定的人际情境中个人的社会认知。
在中级层次上,认知图式较少的依赖具体的人际情境中的社会认知,而是个体经历中形成的人际关系模式、倾向、态度、经验。
高级层次是个体整体的人性观,价值观,思维模式。
18 韦纳的归因理论原因的三个维度:一是原因源,有主体的内因和客体的外因;二是稳定性,三是可控性。
原因源与可控性决定归因引起的情绪,稳定性加强这种情绪。
几种归因偏差:第一种是基本归因错误,第二种是行为者与观察者偏差,第三种是常见错误是自我服务偏差19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三个系统协同活动的过程,第一是加工系统,第二是执行控制系统,第三是期望。
根据信息加工的认知过程理论,我们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分为若干环节:第一环节是注意和预期;第二环节是激活原有知识;第三环节是选择性知觉;第四环节是工作记忆,即是理解认识;第五环节是新知识的巩固与转化。
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调动认知心理因素:1注意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维持和调控好受教育者的注意力,是教育者成功进行教育的重要环节。
而要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注意指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在教学中科学运用注意规律。
2思想政治教育中感性认识的积累。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理性认识的升华、提高,都有赖于感性认识的积累。
我们应充分认识感性认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并重视感性认识的积累。
3思想政治教育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思维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去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达到提高思想认识和个人素质的目的。
因此,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受教育者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0 认知结构在人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一是人们先期形成的认知图式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认知信息的解码和编码过程。
二是人们先期形成的认知图式会影响对认知信息的回忆,即是影响对已编码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提取过程。
三是人脑中的认知图式的优劣是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认知图式:一方面,应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受教育者通过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认知图式来通化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形成新知识。
另一方面,功能应通过强有力的手段,引导受教育者运用认知建构中的顺应功能来改变并优化自身的认知图式。
21 布鲁纳、加涅(信息加工)、弗拉维(元认知)认知策略的类型:一是从直观(感性)到抽象(理性)的认知策略;二是从已知(旧知)到未知(新知)的认知策略;三是从假设(问题)到证明(论证)的认知策略;四是从范例(个别)到通类(一般)的认识策略。
22情绪与情感区别:第一、情绪与情感产生的基础不同。
情绪主要是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联系的心理活动,情绪的产生始终与需要、机体的活动、感觉知觉相关联。
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情感的产生主要与社会认知、理性观念及观点等相联系,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
第二、情绪与情感的稳定性不同。
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浅表性,它随情境的变迁或一时需要的出现而发生,也随情境的变迁或需要的满足而较快的减弱或消逝。
而情感对事物态度的反映,是基于对主观和客观关系的概括而深入的认知和一贯的态度,它不仅具有情境性,而且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第三、情绪与情感的表现点不同。
情绪表现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显性,面部表情是情绪的主要表现形式。
而情感则显得比较深,经常以内隐的形式存在或以微妙的方式流露出来。
特点:两极性。
情绪和情感有强度、紧张度、快感度、和复杂度。
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23赫特提出情绪受环境影响、生理唤醒和认知过程3中因素所制约。
了解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霍夫曼为代表的感情动能理论。
情绪情感的这一规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情感与认识相互制约的规律。
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情绪情感与认识是相互促进的。
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情绪情感与认识又是相互干扰的。
二是,情绪情感与意志相互制约的规律。
情感激励意志,意志调控情感。
两极性情绪情感相互依存、冲突、转化的规律及其运用。
意志的概念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4 思想、心理、行为的关系;一、心理是思想形成的基础,思想是心理发展的升华;。
从思想的形成来看,心理是思想形成的基础,思想是心理发展的升华二、心理是思想稳定的基础,思想是心理调节的中枢;从思想的发展来看,心理是思想稳定的基础,思想是心理调节的中枢。
三、思想是行动的指导,心理是思想转化为行为的桥梁。
24 行为矫正法行为疗法(斯金纳):一是系统脱敏法(沃尔帕)(重点);二是漫灌法;三是厌恶法;四是松弛法;五是生物反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