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流量检测雷达

合集下载

MV3500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雷达检测)

MV3500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雷达检测)
何建明二mv3500系统设计原则及依据三mv3500系统技术设计方案31mv3500系统组成10323车流量统计原理1133系统功能和特点11331系统功能11332系统特点附超速抓拍图片效果1434系统性能参数1935工程设计要点说明20351前端设备设计要点20352传输单元设计要点21353数据中心管理单元设计要点21354系统防雷设计2236中心管理子系统23361中心管理子系统简介23362中心管理子系统的功能24363中心管理子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26364应用图例28四mv3500系统工程实现方式2941工控主机安装方式2942立杆方式2943道路治安监控功能实现方式31五mv3500系统施工工艺要点说明3251路口立杆的安装和避雷3252路口机箱及摄像机防护罩的安装3253地下管道埋设3354沙井施工3355布线施工说明3456摄像机电源34六mv3500系统主要设备功能及技术参数3561测速雷达3562高清摄像机3663补光灯3764工控主机3865设备清单39高清超速抓拍自动记录系统技术应用方案当前因机动车辆超速引发的交通事故不断上升由于车速快司机对路面情况前方车辆行人等各种情况的反应时间短同时由于车速快而导致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制动距离短轻者造成追尾车辆受到损坏
高清超速抓拍自动记录系统技术应用方案
高清超速抓拍 MV3500 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
技 术 设 计 方 案
深圳虎升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755-83435790 传真:0755-83494330 手机:13926545619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泰然工贸园 216 栋 510-511、517-518 联系人:方案


一、概 述 ..................................................................

远程交通微波雷达检测器(RTMS)的深度解析知识讲解

远程交通微波雷达检测器(RTMS)的深度解析知识讲解

远程交通微波雷达检测器(R T M S)的深度解析远程交通微波雷达检测器(RTMS)的深度解析一、概述1.1什么是RTMSRTMS(Remote Traffic Microwave Sensor 远程交通微波雷达检测器)是一种用于监测交通状况的再现式雷达装置。

它可以测量微波投影区域内目标的距离,通过距离来实现对多车道的静止车辆和行驶车辆的检测,并且利用雷达线性调频技术原理,对路面发射微波,通过对回波信号进行高速实时的数字化处理分析,检测车流量、速度、车道占有率和车型信息等交通流基本信息的非接触式交通检测设备。

1.2RTMS的应用领域RTMS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普通公路交通流调查站和桥梁的交通参数采集,提供车流量、速度、车道占有率和车型等实时信息,此信息可用隔离接触器连接到控制器或通过串行接口连接到其他系统,为交通控制管理、信息发布等提供数据支持。

1.3RTMS的发展历程1989年加拿大人Dan Manor第一个将雷达技术应用于智能交通行业,发明了微波车辆检测器。

短短十几年间,微波车辆检测器已经经历了几代的变革:从模拟到数字、从单雷达到多雷达、从喇叭天线到平板天线: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微波车检器发展历程我们从每一次的变革中看到,微波车辆检测器技术的发展和雷达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

从雷达技术的层面上来说,数字阵列雷达技术从上世纪借鉴仿生学开始,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

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数字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数字阵列雷达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多功能性、反应速度、分辨率、电子抗干扰能力、多目标追踪/搜索能力等都远优于传统雷达:数字阵列雷达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监视空域内的扫瞄,目标更新速率极快;数字阵列雷达分辨率极高,能取得目标精确位置;数字阵列雷达能在恶劣的天气气候条件下正常追踪目标;数字阵列雷达代表着雷达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们是近代雷达变革的新技术和新体制的集中体现,是集中了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各学科成就的高科技系统,所以现代化的精锐武器系统都以阵列的“平板雷达”为标准配备。

mpr_u2雷达参数

mpr_u2雷达参数
尺寸:188mm(W)*136mm(H)*155mm(D)
重量:1kg
天线波束宽度:4°x 6°
检测区域:1m x 3m(单车道)
检测距离:>10m
速度分辨率:+0.38km/h
测试量程:10~250 km/h
车辆分型:不少于3种
采样周期:1s~1800s连续可调
探测时间:2ms
安装高度:4~7m
温度范围:-25℃~85℃(工业级)
无级性接触器信号线,包括可反映装置工作状况第8对接触器信号线
内置存储,所有技术参数采用存储方式保存,另最大可存储1个月的车流量采集信息
整机连续工作能力:>90000h(十年)
机械性能:
产品采用专用材料(LEXAN)外壳,符合NEMA4X和IP65标准。
配有固定支架,轴向角度可调。
安装维护时不需要破坏路面,检测性能不受光照、灰尘及风雨雾雪等外界环境影响,维护简便。
正向安装微波超速抓拍触发与交通信息检测雷达
从此不再为光照度以及恶劣天气犯愁、不再需要破坏路面。
车辆超速检测实用化新技术
主要技术参数:
中心频率:24GHz
调频宽度:200MHz
微波发射功率: <10mW
产品介绍:
MPR-U2微普微波超速抓拍触发与交通信息检测雷达,安装于道路上方,用于精确测量车辆实时速度和其他交通信息参数并提供车速超速抓拍触发信号。
产品特点:
双波速双体制微波雷达技术
速度分辨率达0.38km/h
提供车辆超速抓拍触发信号
车流量准确率达95%以上
国家高科技863计划课题研究成果
湿度范围:0-95%RH

车流量检测雷达

车流量检测雷达

佰誉达车流量检测雷达(本产品已通过国家道路交通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公安部交通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认证)用户手册佰誉达科技深圳目录一、微波车流量检测雷达概述 (1)1.1用途 (1)1.2描述 (1)1.3技术指标 (2)1.3.1微波指标 (2)1.3.2检测指标 (2)1.3.3通信指标 (3)1.3.4环境与可靠性指标 (3)1.3.5电源指标 (3)1.3.6物理指标 (3)1.4应用领域 (3)1.4.1路口模式(城市交通) (3)1.4.2高速公路(城市交通、高速公路) (4)1.5典型应用 (4)1.5.1路口模式(城市交通) (4)1.5.2路段模式(城市交通、高速公路) (5)二、微波车流量检测雷达的安装 (7)2.1设备组成 (7)2.2设备安装 (7)2.3工程安装 (8)2.4雷达接口 (8)三、微波车流量检测雷达的调试及使用 (9)3.1软件运行环境 (9)3.2软件安装 (9)3.3软件使用说明 (9)3.3.1主界面 (9)3.3.2 设备参数 (10)3.3.3雷达参数 (10)3.3.4 安装参数 (11)3.3.5 连接雷达 (12)3.3.6按钮功能说明 (12)3.3.7 车道计数 (13)3.3.8 车道流量统计直方图 (13)四、微波车流量检测雷达数据传输 (13)4.1雷达数据传输模式 (13)五、微波车流量检测雷达故障排除 (14)附录1 (14)一、微波车流量检测雷达概述1.1用途车流量检测雷达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微波车辆检测器,利用雷达线性调频技术原理,对路面发射微波,通过对回波信号进行高速实时的数字化处理分析,检测车流量、速度、车道占有率和车型等交通流基本信息的非接触式交通检测器。

检测器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普通公路交通流量调查站和桥梁的交通参数采集,为交通管理提供准确、可靠、实时的交通情报,为实现交通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持。

几种主流的交通流量检测方案的比较

几种主流的交通流量检测方案的比较

几种主流的交通流量检测方案的比较目前市场上主要的交通流量检测手段有:环形线圈、微波检测、视频检测,无线地磁检测等其他检测器,下面我们逐个来分析其优缺点。

1、基于线圈技术原理:以金属环形线圈埋设于路面下,利用车辆经过线圈区域时因车身铁材料所造成的电感量的变化来探测车辆的存在。

该探测技术可测车速,车流量,占有率等基本交通信息参数,但是不能多车道同时探测。

安装:埋设式。

在路面开一条深槽,将探测线圈埋入其中,信息处理部分安装于路边的控制箱。

优点:首次投资较少、准确度高、不受气候和光照等外界条件影响。

缺点:安装与维修因为需要中断交通、破坏路面而变得很复杂,加上车辆重压等因素导致寿命不长,因而维护成本很高。

另外特殊路段如桥梁、隧道等难以安装。

技术:最简单也最成熟应用成本:首次投资相对较少,维护成本极高。

应用范围:可应用于除不能破坏路面情况外的所有地方。

与其他系统的兼容性:与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兼容性很好,但是与基于其它技术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兼容性较差。

目前常规的线圈交通信息检测系统信息传输采用的是轮循,而基于其它技术的系统主要采用的是主动上报的方式。

2、基于视频技术原理:使用计算机视频技术检测交通信息,通过视频摄象头和计算机模仿人眼的功能,在视频范围内划定虚拟线圈,车辆进入检测区域使背景灰度发生变化,从而感知车辆的存在,并以此检测车辆的流量和速度。

该探测技术可测车速,车流量,占有率等基本交通信息参数,但是难以实现很多车道同时探测。

安装:正向安装于龙门架或者L型横梁上。

优点:在气候和光照等外界条件理想的情况下准确度高。

缺点:极易受气候和光照等外界条件等影响,因为需要正向安装于龙门架或者L型横梁上而使得安装与维修变得很复杂。

技术:不成熟,主要问题是要克服外界条件的影响。

应用成本:首次投资相对线圈要高,但是维护成本很低。

应用范围:可应用于能架设龙门架或者L型横梁的所有地方。

与其他系统的兼容性:好。

3、基于微波雷达技术基于微波雷达技术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可分为侧向安装与正向安装2种。

车流量监控毫米波雷达解决方案

车流量监控毫米波雷达解决方案

车流量监控毫米波雷达解决方案
纳雷生产的一种道路车流量检测器,它利用毫米波测距原理实现同时对8个以上车道的车流量、占有率、平均车速、车型等信息的实时检测,并通过通讯接口把信息传到相关交通信息平台。

产品具有采用自由使用频段(24GHz)、可同时检测多车道、安装维护简便、在道路车辆拥堵时和恶劣气候条件下性能同样出色等特点。

SP70是湖南纳雷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24GHz中短距离雷达传感器。

该传感器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采用LFM+FSK体制,能测量目标的距离、速度、角度。

●最高刷新率25Hz。

●同时跟踪多达32个目标。

●高集成度MMIC方案,整机尺寸更利于集成。

●角度覆盖范围达140°。

●有效探测范围0.75m~70m。

●最低识别速度0.1m/s,有效测速范围±70m/s。

毫米波雷达特性参数。

激光雷达在智能交通中的交通流量监测应用

激光雷达在智能交通中的交通流量监测应用

激光雷达在智能交通中的交通流量监测应用激光雷达作为一种高精度的测量工具,近年来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交通流量监测应用逐渐得到了广泛关注。

激光雷达通过采集反射回来的光,能够实时获取路面上车辆的位置、速度等信息,为交通管理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持。

首先,激光雷达技术能够实现对车辆的非接触式测量,无需与车辆进行直接接触或安装其他传感器,从而避免了传统交通监测设备可能带来的安装复杂性和对车流的影响。

通过激光雷达,交通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监测路段上的车流情况,及时调整信号灯、道路限速等措施,有效提升交通流畅度。

此外,激光雷达还可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工作,具备较大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其次,激光雷达技术能够提供高精度的数据,准确描述交通流量情况。

相比于传统的传感器,激光雷达能够实现对车辆的三维位置和速度测量,甚至可以检测到车辆的尺寸、形状等信息。

这些精确的数据能够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交通流量信息,这对于交通拥堵分析和交通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激光雷达的交通流量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统计车流量、车速等指标,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持,有助于科学调度交通资源。

再次,激光雷达技术在交通流量监测中还具备较强的隐蔽性。

由于激光雷达能够实现非接触式测量,不需要对车辆进行干预或改装,因此它对车辆和驾驶员几乎零干扰。

这对于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和保障交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与传统交通监测手段相比,激光雷达能够更为准确地获取车辆信息,提供更好的数据基础,从而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

此外,激光雷达技术在交通流量监测中还具备较强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交通监测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激光雷达技术可以通过灵活的安装位置和角度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交通监测需求;同时,激光雷达还可以与其他交通监测设备相结合,构建更全面、高效的交通系统。

基于激光雷达的交通流量监测系统还可以与城市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相结合,实现数据共享和优化交通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流畅度和安全性。

基于激光雷达的城市道路实时交通流量监测系统

基于激光雷达的城市道路实时交通流量监测系统

基于激光雷达的城市道路实时交通流量监测系统一、引言城市交通流量监测一直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实时监测交通流量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传统的城市交通流量监测方式主要借助于传感器,在一些特定的路段安装传感器,通过搜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就可以推算出城市交通的流量,但是这种方式对于监测路段的数量有限制,监测精度也难以达到预期。

而基于激光雷达的城市道路实时交通流量监测系统可以克服传感器监测困难的问题,实现对城市道路情况的全面监测。

二、基于激光雷达的交通流量监测原理激光雷达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感知技术,他可以通过发射激光束,探测出他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和速度信息。

将激光雷达采集的数据处理后,可以得到一张高精度的城市道路地图。

在这张地图上,我们可以选择需要监测的路段。

对于所选择的路段,我们可以利用激光雷达采集到的数据,实时计算出交通流量的情况。

交通流量是公路或街道上某一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总数,交通流量是交通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的重要依据。

交通流量的监测需要对车辆的速度、车道数、行车方向和行驶状态等多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三、基于激光雷达的交通流量监测系统的组成基于激光雷达的交通流量监测系统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1.激光雷达采集设备:主要负责采集城市道路的数据,这部分设备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

它可以实现对城市道路的高精度扫描,并能提供实时的数据。

通信方式可以使用以太网或无线通信,实现与其他设备之间的联动。

2.数据处理系统: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过滤、计算等操作。

最终,处理后的数据可以转化为城市交通流量分布图和其他相关信息。

数据处理系统可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展示四个部分。

3.交通流量监测终端设备:将监测结果展示给用户,主要包括监测结果分析、警告功能、故障提示等功能。

四、基于激光雷达的交通流量监测系统的优势1.高效能:基于激光雷达的交通流量监测系统具备高效能、精度高、扫描能力强等特点,因为激光雷达是一种高精度的三维感知设备,对于城市道路的监测非常适用。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流量检测技术教程与应用指南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流量检测技术教程与应用指南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流量检测技术教程与应用指南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智能交通系统逐渐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车流量作为评估交通流畅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准确测量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流量检测技术教程以及应用指南,包括车流量检测技术的原理、常见的车流量检测方法以及其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一、车流量检测技术的原理车流量检测技术是通过使用各种传感器或设备来实时测量过往车辆的数量和速度,以评估道路交通状况,并为交通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常见的车流量检测技术包括视频检测、微波雷达检测、电感线圈检测和红外线检测等。

1. 视频检测技术视频检测技术是利用摄像头实时捕捉道路上的图像,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算法来识别和计算车辆数量和速度。

该技术具有成本低、灵活性高、可覆盖范围广等优势,但对光照和天气条件较为敏感,容易受到影响。

2. 微波雷达检测技术微波雷达检测技术利用雷达波束检测车辆,并测量雷达波与车辆之间的反射时间和频率变化,从而判断车辆数量和速度。

该技术具有不受光照和天气影响的优势,但需要比较昂贵的设备和专业技术支持。

3. 电感线圈检测技术电感线圈检测技术是在路面上埋设电感线圈,并通过检测车辆经过时对电感线圈的感应来计算车辆数量和速度。

该技术具有响应速度快、稳定可靠的优点,但需要对道路进行改造和维护,且无法适用于大范围的车流量检测。

4. 红外线检测技术红外线检测技术是通过在道路上设置红外线感应器,当车辆经过时感应器会被触发并记录车辆数量。

该技术具有简单易实现、成本低廉的特点,但对于复杂的交通流量检测场景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常见的车流量检测方法1. 点检测点检测是指在交通流动的某一点上进行车流量检测,通过设置传感器在特定位置上实时测量经过车辆的数量和速度。

该方法适用于一些小范围或临时的车流量检测需求,但无法提供全面的交通流量信息。

车流量检测雷达系统信号处理研究

车流量检测雷达系统信号处理研究
关 键 词 :车 流 量 5 5. 3
文 献标 识码 : A
0 引 言
智 能交通 系 统 (n el e t a s ott nS se ) I tlg n n p rai y tms 是一 种基 于 无线或 者 有线 电子 信息 技术 的新 型 现 i Tr o
性 调频 连续 波 ( MC , rq e c d ltdC n iu u v ) F W F e u n yMo uae o t o sWa e 体制 . 际使 用 时 , 测 器被 安 装 在 马路 n 实 检
边 的竖直 高杆 上 , 向下往 各 车道 发射 调频 连续 波 , 接 收 各 车道 上 车辆 反 射 回来 的微 波 . 量 使得 微 波 俯 并 尽 传 播 方 向与 车辆运 动方 向达到 垂直 , 以最大 程度 的减 小 多普勒 频 移对 车流 量统计 带来 的影 响 . 车道 上 车 各 辆 和雷达 之 间距 离不 同 , 反射 回来 的 电磁波 与 当前雷 达 发射 的 电磁波 频率 之差 也不 同 , 雷达 通过 对 中频信 号进 行频 谱分 析 , 断各 车道 对应 频率 分量 的强 弱 , 而知 道 各 车道 有 没有 车 存 在 , 判 从 进一 步进 行 车 流量 信
范围达 7 B, 于 这 样 宽 的 中 Od 对
频 动态 范 围 , 中频 信 号 处 理 中采 用 AGC( 自动增益 控 制 ) 大器 , 放
以保证模 拟信 号 能够在 信号 处理 机 内 经 A/ D变 换 成 数 字 信 号 后
处 理. 中频处 理 单 元 主 要 负 责 对
车 流 量检 测 雷 达 系统 信 号处 理 研 究
李 秦 君 ,党 宏 社
( 西 科 技 大 学 电气 与 信 息工 程 学 院 , 西 西安 70 2 ) 陕 陕 1 0 1

CSR-LD双雷达微波车辆检测器-川速微波

CSR-LD双雷达微波车辆检测器-川速微波

CSR-LD双雷达微波车辆检测器CSR-LD双雷达微波车辆检测器是由北京川速微波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加强型微波车辆检测器。

该检测器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多波束电扫描微波探测技术,可在侧装条件下精确测量车辆速度、位置等信息。

本产品用于统计车流量、车道占有率、单车车速、平均车速、车头时距、车型分类等车道信息。

本产品为交通管理者提供准确、可靠、实时的车辆速度信息,车流量信息等,保障交通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为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充当“千里眼”与“顺风耳”。

一、工作原理CSR-LD双雷达微波车辆检测器内置两个雷达收发器,其产生两个微波束在检测路面上投映出两个检测区域,当车辆每经过一次检测区域时都会给CSR-LN反射一个微波信号,当一辆车经过两个检测区域后,通过复杂的计算分析能够精确地得到其车速和相关的信息。

二、产品特点1、CSR-LD双雷达微波车辆检测器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多波束电扫描微波探测技术,一体化集成双雷达前端,自主研发,适用于路旁车流量监控,并具有探测每条车道车辆速度的能力。

2、全自动高精度地划分车道,触发定位准确,覆盖多达12车道,能够及时准确反馈对多个车道的车流量统计信息,包括:车流量、道路占有率、平均车速、车型分类等交通信息。

一体化集成双雷达前端,多波束电扫描微波探测技术,侧装应用下,全自动检测划分多达12个车道,探测每个车道的车速信息。

3、支持RS232/RS485通信,支持TCP/IP协议,支持无线传输,支持开放的通信协议,适应性强,可根据用户需要定制。

4、自带存储,意外断电后,雷达的设置参数不丢失。

5、软件操作界面简单明了,支持客户自定义数据查询间隔,灵活性强。

6、安装简单,维护方便,能够适应全天候工作,不受大风、雨、雪、冰雹等恶劣天气的影响,抗干扰能力强。

三、应用范围1、高速公路路段或城市快速路口交通监控系统2、定点路段路况信息预报系统3、大范围的交通监控网络4、十字路口红绿灯智能控制系统5、大型停车场智能泊车引导系统四、安装方式和安装要求1、安装方式将雷达安装于道路旁的立杆上,从车辆侧面进行测量,本测量方式要求将雷达照射方向与道路垂直,此时,雷达照射区能覆盖多条车道,可提供多条车道的路况信息,其安装方式如下图所示:2、安装要求由于雷达照射区与雷达的安装夹角、高度及与第一车道外侧的距离(侧装方式)还有车道宽度、绿化带距离和宽度等因素有关,因此雷达安装时请使用辅助测量设备,将以上安装参数测量并输入系统。

前车雷达怎么使用方法

前车雷达怎么使用方法

前车雷达怎么使用方法
前车雷达是一种车辆安全辅助系统,它可以帮助驾驶员监测前方的车辆和障碍物,以减少可能的碰撞风险。

使用前车雷达的方法如下:
1. 启动系统:在车辆的控制面板或仪表盘上,找到前车雷达的按钮或菜单选项,并将其打开。

一些车辆可能默认启动前车雷达,无需手动操作。

2. 调整雷达灵敏度:前车雷达通常有多个灵敏度设置可供选择。

根据道路和交通状况,选择适当的灵敏度。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上的车流量较大,可以选择较高的灵敏度,而在城市道路上则可以选择较低的灵敏度。

3. 观察雷达警示:当前车雷达检测到前方的车辆或障碍物时,它会发出警示信号,比如声音或视觉提示。

驾驶员应密切观察仪表盘上的警示灯、音频提示或导航屏幕上的警示信息。

4. 反应和采取行动:在接收到前车雷达警示时,驾驶员应立即注意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减速、改变车道或刹车。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前车雷达只是辅助系统,驾驶员仍然需要保持警觉,判断道路状况和采取适当的行驶策略。

5. 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查前车雷达的工作状态,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清洁雷达传感器以去除可能影响其性能的污垢、雨水或冰。

按照车辆制造商的建议,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车辆的前车雷达可能存在细微的操作差异,建议在使用前车雷达之前,仔细阅读车辆的用户手册,以了解特定车型的详细使用方法。

同时,驾驶员还应始终保持对道路和周围情况的全面观察,不过度依赖前车雷达系统。

雷达在交通中的应用

雷达在交通中的应用

雷达在交通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雷达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和测距的技术,通过发送出的电磁波与物体的反射波进行测量,从而获取物体的位置和速度信息。

在交通中,雷达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车辆安全雷达技术在车辆安全方面的应用非常重要。

例如,在自动驾驶技术中,雷达被用来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以便及时做出决策和避免事故。

通过将雷达传感器安装在车辆的前后、左右和顶部等位置,可以实时监测周围的车辆、行人和障碍物,提供准确的距离和速度数据,帮助自动驾驶系统做出安全的驾驶决策。

雷达还可以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辆碰撞预警。

通过在车辆上安装雷达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前方的车辆距离和速度,当与前方车辆的距离过近或速度过快时,系统会发出警报,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二、交通流量监测雷达技术在交通流量监测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交通流量监测主要依靠摄像头进行车辆计数,但是受到天气、光照和遮挡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而雷达技术可以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通过测量车辆的速度和距离,准确地获取交通流量信息。

这种无接触式的监测方式可以大大提高交通流量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将雷达传感器安装在高架桥、隧道、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上,可以实时监测车辆的通过情况,统计车辆数量、速度和流量,并根据这些数据制定合理的交通管理策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道路安全性。

三、交通信号控制雷达技术还可以应用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提高交通信号的智能化和自适应性。

传统的交通信号控制主要根据预设的时间表进行定时控制,无法根据实时交通情况进行调整。

而通过使用雷达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交叉口的车辆流量和行人流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信号灯的时长和配时策略,使交通信号更加智能化和高效。

四、道路监控和安全雷达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道路监控和安全领域。

例如,在高速公路上安装雷达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车辆的速度和距离,发现超速行驶的车辆,并及时向交警部门报警。

远程交通微波雷达检测器(RTMS)深度解析

远程交通微波雷达检测器(RTMS)深度解析

远程交通微波雷达检测器(RTMS)的深度解析一、概述1.1什么是RTMSRTMS(Remote Traffic Microwave Sensor 远程交通微波雷达检测器)是一种用于监测交通状况的再现式雷达装置。

它可以测量微波投影区域内目标的距离,通过距离来实现对多车道的静止车辆和行驶车辆的检测,并且利用雷达线性调频技术原理,对路面发射微波,通过对回波信号进行高速实时的数字化处理分析,检测车流量、速度、车道占有率和车型信息等交通流基本信息的非接触式交通检测设备。

1.2RTMS的应用领域RTMS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普通公路交通流调查站和桥梁的交通参数采集,提供车流量、速度、车道占有率和车型等实时信息,此信息可用隔离接触器连接到控制器或通过串行接口连接到其他系统,为交通控制管理、信息发布等提供数据支持。

1.3RTMS的发展历程1989年加拿大人Dan Manor第一个将雷达技术应用于智能交通行业,发明了微波车辆检测器。

短短十几年间,微波车辆检测器已经经历了几代的变革:从模拟到数字、从单雷达到多雷达、从喇叭天线到平板天线:模拟单雷达车辆检测器(感应式)数字单雷达车辆检测器数字双雷达车辆检测器阵列雷达车辆检测系统阵列雷达视频等技术融合综合车检系统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微波车检器发展历程我们从每一次的变革中看到,微波车辆检测器技术的发展和雷达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

从雷达技术的层面上来说,数字阵列雷达技术从上世纪借鉴仿生学开始,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

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数字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数字阵列雷达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多功能性、反应速度、分辨率、电子抗干扰能力、多目标追踪/搜索能力等都远优于传统雷达:数字阵列雷达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监视空域内的扫瞄,目标更新速率极快;数字阵列雷达分辨率极高,能取得目标精确位置;数字阵列雷达能在恶劣的天气气候条件下正常追踪目标;数字阵列雷达代表着雷达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们是近代雷达变革的新技术和新体制的集中体现,是集中了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各学科成就的高科技系统,所以现代化的精锐武器系统都以阵列的“平板雷达”为标准配备。

交通流量检测系统资料

交通流量检测系统资料

1.交通流量检测系统1.1.系统概述随着我国智能交通系统概念的日益普及和应用的迅速发展,基础交通信息的采集和交通事故检测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中之重来优先发展。

基础交通信息和交通事故主要包括车流量、车速、车间距、车辆类型、道路占有率、车辆违章信息、交通事故检测、道路气象、视频监视图像等。

交通管理数据是进行合理科学的交通规划、设计、营运、管理与控制的前提和基础。

交通流特征数据的采集是交通管理数据采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对交通流特征数据的统计分析,将使交通管理者在准确掌握交通现状及其变化规律的条件下,为未来交通需求提供相应的道路工程设施,做出科学的交通管理决策。

随着南海区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交通量也在迅速增加,道路交通拥挤愈发突出,如何能够及时地识别城市道路交通状况,防止或降低拥挤程度,整合、分析交通数据以此得到交通参数(速度、占有率、延误)在不同交通状态下的变化规律成为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采用的目前城市交通交通流检测系统普遍使用的两种方式—微波车辆检测器和地磁车辆检测器。

1.2.建设内容南海区目前通过(一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已经在桂城、大沥片区建成了20个路段的微波采集系统点位,具体点位如下图所示。

虽然已经初步完成信息采集系统框架的搭建,但点位覆盖的范围远远不能满足南海智能交通系统对信息采集系统的需求。

本期项目将在南海区新建82个微波采集点和53个地磁采集点。

1.3.系统整体设计本系统主要是利用前端采集设备对检测点的交通参数进行采集,并把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回中心,供交通诱导系统使用。

本系统按结构可主要分为前端采集系统、传输系统和中心管理系统。

1.3.1.前端采集本系统的前端采集系统主要包括微波车辆检测器、地磁车辆检测设备、无线传输设备和供电设备等。

前端采集系统是本系统的主要部分,可以通过前端多种采集设备对道路的交通参数进行采集。

1.3.2.传输系统本系统的传输系统主要包括无线传输设备等。

机动车颗粒物的激光雷达监测

机动车颗粒物的激光雷达监测

机动车颗粒物的激光雷达监测张春光;张玉钧;韩道文;刘文清;陈臻懿【摘要】为了用激光雷达遥测机动车排放颗粒物的浓度分布,从理论上分析了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和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利用激光雷达测量的后向散射系数以及黑碳仪测量的黑碳气溶胶质量浓度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与浓度以及后向散射系数与车流量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激光雷达测量的后向散射系数能够很好地反演机动车颗粒物质量浓度,它们之间存在正比关系.激光雷达探测的气溶胶颗粒物浓度和车流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以用来研究机动车排放颗粒物的水平分布和扩散特性;这对于机动车的管理以及大气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激光技术》【年(卷),期】2009(033)002【总页数】4页(P130-133)【关键词】激光技术;激光雷达;最小二乘法;后向散射系数;气溶胶质量浓度;车流量【作者】张春光;张玉钧;韩道文;刘文清;陈臻懿【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1;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1;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1;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1;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31引言大气气溶胶是指液体或固体微粒均匀散布在气体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悬浮体系,其粒径范围一般为0.001μm~100μm。

大气气溶胶是观测城市对流层空气质量的天然载体[1],是衡量大气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悬浮在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还会直接影响到地-气系统的能量收支[2],进而影响气候变化,而且会污染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探测城市大气中污染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3-4],以及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和湍流场的规律,更深入地了解气溶胶的扩散、沉降、稀释等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佰誉达车流量检测雷达(本产品已通过国家道路交通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公安部交通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认证)用户手册佰誉达科技深圳目录一、微波车流量检测雷达概述 (1)1.1用途 (1)1.2描述 (1)1.3技术指标 (2)1.3.1微波指标 (2)1.3.2检测指标 (2)1.3.3通信指标 (3)1.3.4环境与可靠性指标 (3)1.3.5电源指标 (3)1.3.6物理指标 (3)1.4应用领域 (3)1.4.1路口模式(城市交通) (3)1.4.2高速公路(城市交通、高速公路) (4)1.5典型应用 (4)1.5.1路口模式(城市交通) (4)1.5.2路段模式(城市交通、高速公路) (5)二、微波车流量检测雷达的安装 (7)2.1设备组成 (7)2.2设备安装 (7)2.3工程安装 (8)2.4雷达接口 (8)三、微波车流量检测雷达的调试及使用 (9)3.1软件运行环境 (9)3.2软件安装 (9)3.3软件使用说明 (9)3.3.1主界面 (9)3.3.2 设备参数 (10)3.3.3雷达参数 (10)3.3.4 安装参数 (11)3.3.5 连接雷达 (12)3.3.6按钮功能说明 (12)3.3.7 车道计数 (13)3.3.8 车道流量统计直方图 (13)四、微波车流量检测雷达数据传输 (13)4.1雷达数据传输模式 (13)五、微波车流量检测雷达故障排除 (14)附录1 (14)一、微波车流量检测雷达概述1.1用途车流量检测雷达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微波车辆检测器,利用雷达线性调频技术原理,对路面发射微波,通过对回波信号进行高速实时的数字化处理分析,检测车流量、速度、车道占有率和车型等交通流基本信息的非接触式交通检测器。

检测器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普通公路交通流量调查站和桥梁的交通参数采集,为交通管理提供准确、可靠、实时的交通情报,为实现交通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持。

1.2描述车流量检测雷达是一种工作在微波频段的雷达探测器。

雷达向路面连续发射线性调频微波波束,车辆通过微波波束时反射信号,根据反射信号检测目标是否存在并计算其交通参数。

每隔一定时间(1s-1000s)将各种交通流参数信息通过数据通道传输到指挥控制中心。

它能可靠的检测与区分公路上的任何车辆,包括从摩托车到多轴、高车身的车辆以及拖车等,检测路上每一车道所通过的车流量、车辆速度、车道占有率、车型分类等参数。

检测器雷达采用的是中心频率为24GHz的微波信号,因此具有高频微波的所有特性,自主开发的雷达信号分析处理算法检测精度高,检测范围宽,可以跨越道路中央隔离带的防眩板、树丛及金属护栏等障碍物检测到驶过的车辆,大大降低了隔离带对检测精度的影响。

同时,由于微波对环境干扰不敏感,使得其在各种天气气候条件下都保持准确的检测。

检测器采用了创新的软件设计理念,将车道的静态划分和动态划分结合起来,在使用前静态划分车道,并在使用中根据车流的实际情况调整车道的划分,对跨车道行驶的车辆可通过模糊判断,合理的将该车划分到最近的一个车道,而不会检测为两辆车,解决了城市复杂交通情况下的应用问题。

综合来说主要有以下特点:1)自主研发,可根据需求更改数据输出接口和协议,且支持远程软件控制;2)安装方便,维护简单。

3)高适应性,在恶劣气候条下稳定工作,不受风、雨、雾、冰雹等影响。

4)自动车道识别功能,实现0后置距离的安装。

1.3技术指标1.3.1微波指标➢工作频率:24GHz➢调制方式:线性调频连续波➢调制带宽:200MHz➢作用距离:2-70米➢波束宽度:15°x 50°1.3.2检测指标➢工作模式:侧向➢车道数目:双向10车道➢检测信息:流量、占有率、平均车速、车型分类➢车辆分型:4型,可以根据车长任意定义➢流量检测精度:单车道流量>96%;总流量>98%➢占有率检测精度:不小于95%➢平均车速检测精度:不小于95%➢车速检测范围:0-250公里/小时➢车道划分:具备自动车道划分功能1.3.3通信指标➢支持远程调试与远程加载➢数据上传周期:最小1秒,可由用户自行设定➢通信端口:1路RS232/422/485异步全双工串口➢波特率:2400-115200bps可调,默认9600bps1.3.4环境与可靠性指标➢全天候工作:不受日夜、气候以及恶劣天气影响➢温度范围:-40℃—+70℃➢外壳指标:符合IP65国家标准➢可靠性:MTBF>30000小时1.3.5电源指标➢电源:12V直流电源或220V交流50Hz➢功率:<3W1.3.6物理指标➢设备尺寸:115mm(长)×96mm(宽)×67mm(厚)➢设备重量:设备1kg(含支架)1.4应用领域车流量检测雷达,可应用多种用途的服务体系,改善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为智能交通的实现提供支持。

1.4.1路口模式(城市交通)➢固定式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流动式交通信息采集系统➢道路运行与管理系统➢自适应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道路建设与运行决策及支持系统1.4.2高速公路(城市交通、高速公路)➢固定式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流动式交通信息采集系统➢道路运行与管理系统➢道路建设与运行决策及支持系统1.5典型应用1.5.1路口模式(城市交通)车流量检测雷达分别架设在交叉路口的四个方向,通过检测四个方向的车流量等交通信息,实现交通信息实时监控、自适应交通信号灯控制(红绿灯智能转换)及交通诱导等功能。

电源线及通讯线可通过地下管线或架空的方式与交通信号机相连。

由交通信号机提供电源,并通过交通信号机将交通信息上传监控中心。

交通信息采集与交通辅助控制使用方案1.5.2路段模式(城市交通、高速公路)车流量检测雷达分别架设在路侧,通过检测截面的车流量等交通信息,实现交通信息实时监控、道路建设与运行决策等功能。

对于已建成道路,可采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交通信息通过串口转无线(CDMA、GPRS)传输。

对于待建道路,可采用220V交流供电,交通信息通过串口转光缆传输。

路段交通交通信息采集与交通辅助控制使用方案二、车流量检测雷达的安装2.1设备组成车流量检测雷达由雷达检测器、支架和电缆三部分组成。

2.2设备安装根据微波工作的原理,侧向安装检测每个车道的车流量、占有率及平均速度等信息,需要考虑以下方面:1)检测点的附近5 米无微波强反射物,如金属门架、过街天桥、金属广告牌;检测点对面也无微波强反射物,如金属门架、过街天桥、金属广告牌。

2)检测点不要选在车辆变线较多或转弯处、不要选在有微波干扰源处。

为了降低大型车完全遮挡情况的发生,安装高度要求不低于地面6米。

安装立柱需设置在第一探测区外,后置距离(后置距离,就是距离最近一条需要探测的车道的距离)在0.5米左右,系统可以满足0米后置距离,需要适当提高雷达安装高度,要能保证波束的投影可以覆盖所有需要检测的车道,同时保证投影与检测道路正交。

用户可根据需要检测的车道数选择合适安装高度和选择合理的后置距离,可以确保更好的收到车辆侧面的反射信号。

正确的方式应该符合下图的公式。

()()()()111122;702L L H ctg L m L L mL H ctg θαθα+=-≥+≤=+安装公式参考 下表给出了立柱的后置距离和安装的高度的设置标准,当后置距离小于0.5米时,立柱高度可适当增加。

设备安装参数表2.3工程安装➢ 立柱:选用路侧已有的立柱,或重新立柱;立柱高度参考安装公式,一般为5.5-7.0米,外径不小于12厘米。

立柱配有接口转换适配箱以及避雷针,接地电阻<4欧姆➢ 设备供电:选择便于取电的地点,普通照明电源AC 220⨯(1±10%)V ,50⨯(1±3%)Hz ,或12V 直流电源。

➢ 安装工具:安装过程中需要把微波雷达检测器安装在5米以上高度,需要多向旋转的高车支持,或不低于5米高的人字梯;内六角扳手一套;安装工人安全带和反光背心。

➢ 客户端:客户端需要一台稳定可靠的带串口的便携电脑来调试设备。

2.4雷达接口雷达对外的接口为两根电缆,一根两芯线,一根串口线(RS232接口),依据控制柜安装位置不同,可以配置不同长度电缆两芯线缆-棕色线为12V电压,蓝色线缆接地(0V)。

串口外部通过DB9标准接口连接。

三、智能型车流量检测雷达调试及使用智能型车流量检测雷达后台软件能对雷达的参数进行设置以及对工作状态下的雷达进行控制。

界面友好,实现了人机互动,即使对计算机或者雷达探测等相关知识不熟悉的情况下也能得心应手的使用,并可按用户需求进行修改。

3.1软件运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 、Windows 2000、Windows98/ME软件支持:Microsoft Access, Microsoft Excel控件支持:.NET Framework 4.03.2软件安装1)点击setup.exe,安装雷达交通监控系统软件,期间一直下一步即可,一次安装完毕以后不用在经过此步骤。

2)安装完毕后运行桌面快捷方式TrafficMonitor.exe。

3.3软件使用说明3.3.1主界面打开软件后,界面如下图所示3.3.2 设备参数设备参数如下图所示,包括设备类型、串口号、串口速率和雷达ID号。

1)设备类型:本公司拥有多款雷达,包括防撞雷达、侵线雷达等,该产品为流量雷达。

2)串口号:当前雷达串口与计算机的第几个串口连接。

3)串口速率:串口收发数据的速率,默认9600bps。

4)雷达ID号:多款雷达拥有不同的设备ID。

3.3.3雷达参数雷达参数如下图所示,包括数据更新时间、近区车道阈值、近区车道调整因子、远区车道阈值、远区车道调整因子、车速调整因子。

1)数据更新时间:软件与雷达交互数据周期。

2)近区车道阈值:近区车道阈值与近区车道调整因子共同确定近区是否有车3)近区车道调整因子:近区车道阈值与近区车道调整因子共同确定近区是否有车4)远区车道阈值:远区车道阈值与远区车道调整因子共同确定远区是否有车5)远区车道调整因子:远区车道阈值与远区车道调整因子共同确定远区是否有车6)车速调整因子:由于车道的阈值对车速的计算有影响,采用车速调整因子来校准车速。

7)最近探测距离:定义最近车道边缘,可以用来消除近端强回波干扰8)最远探测距离:定义最远车道边缘,可以用来消除远端强回波干扰3.3.4 安装参数安装参数如下图所示,包括车道数目、车道方向、安装高度、安装角度、边缘距离。

1)车道数目:总共需要检测车道数量。

2)车道方向:车道是单向行驶还是双向行驶。

3)安装高度:雷达距离地面距离。

4)安装角度:雷达与水平面角度。

5)边缘距离:雷达与第一车道边线水平距离。

6)车道边缘距离:车道边缘距离设置如下图所示,车道边缘距离是车道X靠近雷达侧车道边线到雷达的水平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