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高中14篇文言文翻译word版本
高中必考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氏亲子,犹不能以庇其门户,岂可得而仰庇于君乎?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翻译:臣子陈寿陈述:我因为命运多舛,从小就遭遇不幸。
出生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我而去;四岁时,舅舅强行改变了母亲的志愿。
祖母刘氏,怜悯我孤苦伶仃,亲自抚养我。
我小时候多病,九岁还不能行走,孤独凄凉,一直到成年。
既没有伯叔,又没有兄弟,家门衰败,福分浅薄,晚年才有儿子。
在外面没有亲近的亲戚,在家里没有应门的仆人。
孤独一人,形影相吊。
而刘氏的亲生孩子,尚且不能庇护自己的门户,我怎能仰仗君主呢?我的辛酸,不仅仅是蜀地的人民和二州的牧伯所知道,皇天后土,也都能亲眼目睹。
希望陛下能怜悯我的愚诚,听从我的微小愿望,使刘氏能侥幸地保住余生。
我生时愿意献出生命,死后愿意化为草芥。
我怀着犬马般的恐惧之情,恭敬地呈上此表。
陈寿在这篇《陈情表》中,以诚恳真挚的情感,向皇帝表达了自己忠心耿耿、愿意为国家尽忠职守的决心。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陈寿的高尚品质和忠诚精神。
在高中文言文学习中,这篇《陈情表》是必考内容。
通过学习这篇文言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官员对国家忠诚的态度,以及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付出的辛勤努力。
同时,这篇文言文也教会了我们如何运用文言文的知识,准确地翻译和理解古代文献。
在学习这篇文言文时,我们需要掌握以下要点:1. 理解文章大意:陈寿在《陈情表》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皇帝的敬仰,以及自己为国家付出的辛勤努力。
2. 理解重点字词:如“夙”、“闵”、“见背”、“夺”、“慈”、“躬”、“零丁”、“茕茕孑立”、“犬马怖惧”等。
必背高中文言文及翻译

必背高中文言文及翻译必背高中文言文及翻译1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宋代〕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译文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
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所以只简单的给您回信,不再逐—替自己辩护。
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
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注重于名实是否相符。
如果名和实—经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清楚了。
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
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__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
高考必考文言文100篇(含翻译)

高考必考文言文100篇(含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必考高中14篇文言文翻译

高中考纲内必考14篇文言翻译篇《赤壁赋》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
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
(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
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
有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
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
(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
(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
(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
(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轼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
2020高考高中语文文言文短文及翻译100篇

文言文短文及翻译100篇(一)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最新完整版高中古诗文必背72篇【原文+注音+翻译】

最新完整版高中古诗文必背72篇【原文+注音+翻译】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1. 《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朝闻道”“君子喻于义”“见贤思齐焉”“质胜文则野”“士不可不弘毅”“譬如为山”“知者不惑”“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孚”“小子何莫学夫《诗》”“君子食无求饱”“克己复礼为仁”)【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①?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篇》第三则)【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奏乐有什么用?”【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第四则)【译文】孔子说:“如果在一个国家里,一个人早上能达成了一直坚持的理想。
实施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仁政),那么他就算晚上死去那也是值得的。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译文】孔子说:“有道德修养有学问的人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译文】孔子说:“实讲诚信略胜一筹而文辞甘拜下风的人,那么他只能在民间做个普通老百姓;文辞略胜一筹而不能做到朴实讲诚信的人,那么他只能做个官员的助手或属员听命于人。
只有将自己打造成文辞与朴实诚信萃集的人,然后才能成为地位高尚的人。
”【原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章》)【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本文将提供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以便学生和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文言文。
以下是一些经典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
【1】《论语·学而篇》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以致用,不是很令人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开心吗?人们不了解我却不生气,难道这不是君子的品质吗?”【2】《孟子·尽心下》原文: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矣。
其练有故也,得之则喜,不得则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翻译:内心的职责是思考,思考就能自然地得之。
当经过充分练习之后,得到了就会感到喜悦,不得到则会忧虑。
道德的实践,与老师的教导紧密相关。
老师的作用在于传承知识,接受教育,解决困惑。
【3】《红楼梦·第五十五回》原文:此处更觉他不可思议:(甄)夫人自念:“幸而老爷即日起病,倘拖到明日,他老人家病即小好,明日问题就难办了。
”翻译:这一切更让人觉得难以置信:甄夫人心中想道:“幸亏老爷今天生病,如果拖到明天,他老人家就不会那么有精力,问题就无法解决了。
”【4】《鲁迅文集·狂人日记》原文:一种苍凉的东西在我额上一碰,便似乎烫手,使我不得安然,在那短促的热烈中走来走去,似乎碾一声骨碎,还得仰面无辜地笑。
翻译:一种深深的沧桑感触触及我的额头,仿佛火热的触感让我不安,我在短暂而激烈的情感中徘徊,仿佛骨头被碾碎的声音,还必须仰天无辜地笑。
【5】《史记·项羽本纪》原文:项王被困垓下,弟项梁、项籍皆自杀。
王自刭,死者八万馀人,不胜其忧。
翻译:项王困守垓下时,他的弟弟项梁和项籍都自杀了。
王自己割脉自尽,死去的人有八万多,为此他痛不欲生。
以上是几个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示例,希望能对学习者和读者有所帮助。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古文,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经典文言文大全带翻译篇一爱莲说周敦颐〔宋代〕花的水和土地,可爱的人很甜。
金元明独爱菊花。
自从唐力来了以后,牡丹受到了全世界的喜爱。
唯一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清而不邪。
中间直,外面直,不散开,不分叉。
其香远而清,婉约而植。
从远处看也不可笑。
(很爱一部作品: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
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觉得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之人;荷花是花中贵人。
唉!陶渊明很少听说菊花的爱情。
还有谁和我一样爱荷花?当然也有很多人爱牡丹!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2《赤壁赋》宋代: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通:凭)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完整版)高中课内文言文翻译整理版

《鸿门宴》★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友好。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项伯于是连夜骑马来到沛公的军营。
私下会见张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消息详细地告诉了张良。
★4、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见识浅陋的小人劝我说:“据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打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
”★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1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象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着沛公。
★14、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15、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却听信小人的话,要杀掉有功劳的人,这种做法是已经灭亡的秦国(的做法)的继续罢了。
★16、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做大事不必顾及细微的地方,讲大礼不必计较细小的礼节。
《烛之武退秦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它(指郑国)对晋国君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和楚国订立盟约。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跨越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自己的边邑,您知道这一定很困难啊。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晋国)的土地呢?邻国变得强大,就是您的力量变得弱小啊。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如果放弃攻打郑国,把郑国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往时,(郑国)就能供给他们缺乏的物资。
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况且您曾经对晋国君有恩惠,他许诺给您焦、瑕两城,(但是)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筑城防御(秦国)。
★5、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晋国,哪里会满足?在把东边的郑国作为它的边境后,又打算向西面扩张它的领土。
★6、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精选合集】(最新)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篇一】《鸿门宴》两汉:司马迁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高中文言文翻译全集

原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译文:我是高阳帝的后代,我的父亲名叫伯庸。
在孟陬之地的摄提贞月,我生于庚寅年。
我父亲观察我出生时的状况,赐给我一个美好的名字:名叫正则,字叫灵均。
二、《论语》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三、《庄子》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译文:庄子与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鱼儿在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的快乐。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四、《史记》原文:孔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
”译文:孔子说:“不进行教育就杀人,叫做虐;不加警告就期望成功,叫做暴;发布命令迟缓而限期紧迫,叫做贼。
”五、《诗经》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原文: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闻之,曰:“太子丹者,人臣之礼也。
”译文:燕国的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秦王听说后,说:“太子丹,这是人臣的礼节。
”七、《左传》原文:晋侯问于士蒍曰:“吾其济乎?”对曰:“君其知之。
臣闻之,一夫荷戈,足以为天下笑;然而晋国,君之国也,未可量也。
”译文:晋献公问士蒍说:“我们能够成功吗?”士蒍回答说:“您应该知道。
我听说,一个勇士手持戈矛,足以使天下人嘲笑;然而晋国,是您的国家,不可估量。
”八、《后汉书》原文:光武以谦冲自牧,浮沉天下,三十余年,然后乃定。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最新)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篇一】《师说》唐代: 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 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惑矣。
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或师焉, 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 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 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 年十七, 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不拘于时, 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翻译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 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 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 如果不跟老师学习, 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 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 我跟从他, 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 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 我也跟从他, 拜他为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 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 无论高低贵贱, 无论年长年幼, 道理存在的地方, 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卓顶精文必考高中14篇文言文翻译.doc

高中考纲内必考14篇文言翻译篇《赤壁赋》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
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
(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
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
有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
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
(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
(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
(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
(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轼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
高中文言文翻译可打印

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将图南。
且夫水之积也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运斤然矣。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翻译: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的体积,不知道有几千里那么大。
它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那么长。
当它愤怒地飞翔时,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朵。
这只鸟,当海上有大风的时候,将要迁徙到南海。
南海,是天然形成的大池子。
再说,水的积聚不深,那么它承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那么小草就能成为一只船。
把杯子放在上面就会粘住,这是水浅而船大的原因。
风的积聚不厚,那么它承载大翅膀就没有力量。
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风就在它的身下了,然后才开始向南飞。
再说,水的积聚如果很深,那么它承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那么小草就能成为一只船。
把杯子放在上面就会粘住,这是水浅而船大的原因。
风的积聚不厚,那么它承载大翅膀就没有力量。
高考必背篇目72篇(高中部分)逐句翻译对照默写

高考必背篇目72篇(高中部分)逐句翻译对照默写1.劝学(节选)《荀子》①①【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②②【译文】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③③【译文】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2.逍遥游(节选)庄子①①【译文】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
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14篇文言文解词翻译

列 举 六 位 名 人 事 例 (个别) 担当重任必先经过一番磨练 (一般) (客观) (主观) ( 个人 ) ( 国家 ) 身处逆境须 国无忧患 努力奋发 (正面) (反面) 易灭亡
(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六个人 共同的特点
1、出身都卑微 种田、筑墙的、贩卖鱼盐的、犯人、 隐居者、奴隶 2、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 同凡人的才干。 3、后来都被统治者委以重任,干 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3)曹刿论战 《左传》
军队 攻打 做大官的人考虑这件事,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 你有何必参与呢? 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 见识短浅 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 (您)凭借什么作战? 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通‚遍‛,普遍,遍及 听从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虚报 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 让神灵信服 赐福,保佑 (这是对百姓)尽了职分的事情。 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察,也一定按照实情(判断)。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作战。(如果)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 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 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可是)我想要的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 舍弃 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可是)我厌恶的有 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 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 假使 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 那么 采用 假使 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 莫甚于生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 因此我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 采用因此 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 有必死亡更严重的。 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 辟 不仅仅 这种 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 丢掉 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高中必背十四篇文言文

高中必背十四篇文言文一、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二、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三、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四、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五、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六、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七、陈情表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八、滕王阁序(节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九、游褒禅山记(节选)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文言文翻译50篇精选高中

1.【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夜晚疲倦了,往往用冷水洗脸。
他常常是白天苦读,吃不饱稠粥,直到太阳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于是他精通了六部经典著作(《诗》《书》《礼》《易》《乐》《春秋》)的要意,情绪激昂地树立起了治理天下的雄心壮志。
他常常对自己说:“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1、孤: 幼年失去父亲,现指孤儿失去双亲。
2、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
(适,嫁。
再,第二次)3、知其世家:知道了自己的家世。
世家:家世。
4、之:到,往,去。
5、既:已经。
6、去:离开。
7、南都:指应天府,及河南商丘。
这里的南都学社为当时著名学社。
8、尝:曾经。
9、就寝:上床睡觉。
10、给(jǐ):供应11、日昃(zâ):太阳偏西。
12、或:有时,或者。
13、昏怠:昏沉困倦。
14、辄(zhã):往往,每每。
15、沃:浇,这里指“洗”。
16、啖(dàn):吃。
17、谗(chán):说别人坏话。
18、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19、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20、每(以天下为己任):常常。
21、既(仕):考取功名后。
22、或:有时(候)。
23﹑依:依靠。
24、以:以......作为;用25、诵:吟诵。
26、妻子:妻子与孩子。
27、饘:稠粥.陈蕃字仲举,是汝南平舆人。
他祖上是河东太守。
陈蕃十五岁的时候,曾经悠闲地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蕃说:“大丈夫处世,当以扫除天下为己任,怎么能局限于整理一间房呢?”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对他感到非常好奇。
1、尝:曾经。
2、处:居住。
3、庭宇:庭院和屋宇。
4、芜秽:犹荒废,形容田地未整治,杂草丛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考纲内必考14篇文言翻译篇《赤壁赋》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
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
(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
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
有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
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
(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
(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
(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
(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轼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
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
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于是同伴高兴的笑了,清洗杯盏重新斟酒。
菜肴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
(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阿旁宫赋》六国的君主灭亡了,全国(为秦所)统一;蜀地的山(树木被砍尽,)光秃秃的,阿房宫建造出来了。
它(面积广大,)覆压着三百多里地面,(宫殿高耸,)把天日都隔离了。
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一直走向咸阳。
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宫墙里边。
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如绸带般萦回,牙齿般排列的飞檐像鸟嘴向高处啄着。
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低倾斜而建筑,(低处的屋角)钩住(高处的)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
盘结交错,曲折回旋,(远观鸟瞰,)建筑群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
没有起云,为什么有龙?原来是一座长桥躺在水波上。
不是雨过天晴,为什么出虹?原来是天桥在空中行走。
(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离,使人不能分辨东西。
歌台上由于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有如风雨凄凉。
一天里边,一座宫殿中间,气候却不一样。
六国的宫妃和王子王孙。
辞别六国的宫楼,走下六国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
他们早上歌唱,晚上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
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这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青的云朵纷纷扰扰,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渭水涨起一层油腻,这是宫妃们抛弃了的胭脂水;烟霭斜斜上升,云雾横绕空际,这是宫中在焚烧椒、兰制的香料;雷霆突然震响,这是宫车驶过去了;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
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
宫妃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
有的宫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没能见到皇帝。
燕赵收藏的金玉,韩魏营谋的珍宝,齐楚的精华物资,在多少世代多少年中,从他们的人民那里掠夺来,堆叠得像山一样。
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边来。
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接连不断,秦人看起来,也并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
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
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
(秦皇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
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
(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
(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
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
族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
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
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王朝灭亡得太迅速)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蜀道难》啊!多么险峻,多么高!蜀道难走,比上天还难。
蚕丛和鱼凫两个蜀王,开国的事情多么渺茫不清。
从那以后经过四万八千年,才和秦地的人有交通。
西边挡着太白山,只有鸟道,高飞的鸟才可以横渡峨嵋山顶。
直到地崩山塌壮士都被压死,然后才有了天梯与石栈相互连接。
上面有即使是拉车的六龙也要绕弯的最高峰,下面有冲激高溅的波浪逆折的漩涡。
高飞的黄鹤尚且飞不过去,猿猴想过去,发愁没有地方可以攀援。
青泥山迂回曲折,很短的路程内要转很多弯,盘绕着山峰。
屏住呼吸伸手可以摸到星星,用手摸着胸口空叹息。
问你西游什么时侯回来?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岩难以攀登。
只见鸟儿叫声凄厉,在古树上悲鸣,雌的和雄的在林间环绕飞翔。
又听见杜鹃在月夜里啼叫,哀愁充满空山。
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让人听了这话红颜衰谢。
连绵的山峰离天不到一尺,枯松靠着陡直的绝壁倒挂着。
急流瀑布争着喧嚣而下,撞击山崖使石头翻滚发出雷鸣般声响。
就是这么危险,你这远道的人,为什么来到这里?剑阁高峻崎岖而突兀不平,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
守关的如果不可靠,就会变成当道的豺狼。
早晨要躲避猛虎,晚上要提防长蛇,磨着牙齿吸人血,杀的人数不清。
锦城虽然是个安乐的地方,还是不如回家好。
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侧过身向西望着,长长地叹息。
《氓》那个人老实忠厚,拿布来换丝。
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来是商量婚事的。
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
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啊。
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来的人。
没看见那来的人,眼泪簌簌地掉下来。
终于看到了你,就又说又笑。
你用龟板、蓍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
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嫁妆嫁给你。
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
唉,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唉,姑娘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爱情中。
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
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
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了。
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
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
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
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每天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
你的心愿满足后,就凶恶起来。
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啊。
静下来想想,只能自己伤心。
原想同你白头到老,但(现在)白头到老的心愿让我怨恨。
淇水再宽总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意思是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
誓言是真挚诚恳的,没想到你会变心。
你违背誓言,不念旧情,那就算了吧!《离骚》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早晨被辱骂晚上又丢官。
他们攻击我佩带蕙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
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
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
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
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各,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
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
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我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
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来把我旧服重修。
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
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
虽然芳洁污垢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朽。
我忽然回头啊纵目远望,我将游观四面遥远地方。
佩着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出一阵阵浓郁清香。
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
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劝学》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发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