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参照人卫完整)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参照人卫完整)第一章名词解释: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该学科的重点在于阐述该系统识别抗原和危险信号后发生免疫应答和清除抗原的规律,探讨免疫功能缺陷所致疾病及其发生机制,为这些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
免疫防御是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和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和寄生虫等。
若免疫防御功能缺陷或缺失,会引起免疫缺陷病;若应答过强,则在清除病原体的同时,也会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异常,如发生超敏反应疾病等。
免疫监视是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基因突变形成的肿瘤细胞,坏死或衰老细胞。
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能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免疫自稳是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一般情况下,机体不会对自身组织和细胞发生免疫应答,这称为自身免疫耐受。
这赋予了机体识别自身和非己的能力。
如果自身免疫耐受被打破,免疫调节紊乱,则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和过敏性疾病。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的全过程,可分为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问答题:试述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是机体识别和清除外来侵入抗原和体内突变、死亡细胞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它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三个方面。
试比较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应答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能够迅速识别和清除病原体,但不能产生免疫记忆。
适应性免疫应答是一种特异性的免疫应答,需要一定时间来识别和清除病原体,但能够产生免疫记忆,从而在再次暴露于同一病原体时更快、更有效地清除它。
第二章名词解释: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人和其他哺乳类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和骨髓。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它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医学免疫学思维导图

医学免疫学思维导图什么是免疫学?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如何识别和抵御外来病原体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免疫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免疫系统及其各种组成部分、病原体、抗原、免疫反应等。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分为两大类: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1.先天免疫先天免疫是指对外来病原体具有最初性的保护作用,无需经过学习或记忆。
先天免疫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发挥作用:•生理屏障:如皮肤和黏膜等,能够阻止病原体的侵入。
•炎症反应:当病原体侵入机体后,炎症反应会启动,通过炎症介质的释放来吸引和激活免疫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类能够识别和杀伤病原体的淋巴细胞。
•补体系统:补体系统是一组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血浆蛋白。
2.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需要机体经历一次初次接触后,会形成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记忆,并在再次接触时迅速启动免疫应答。
获得性免疫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细胞免疫: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主要通过产生抗体来清除病原体。
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免疫系统是由多个器官和细胞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1.免疫器官•骨髓:产生和成熟B和T淋巴细胞的地方。
•胸腺:产生和成熟T淋巴细胞的地方。
•淋巴结:容纳和激活免疫细胞的地方。
2.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包括T和B淋巴细胞,是免疫应答的主要执行细胞。
•单核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参与病原体的吞噬和抗原的呈递。
•颗粒细胞:包括血小板和自然杀伤细胞等,负责直接杀伤病原体。
3.免疫分子•抗体:由B淋巴细胞产生,能够识别和结合病原体,触发炎症反应或直接清除病原体。
•细胞因子:由各种免疫细胞产生,能够调节免疫应答的过程。
免疫应答的过程免疫应答是机体对外来病原体进行识别和抵御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抗原识别•抗原的结合:抗原是能够与免疫分子或免疫细胞结合的分子,抗原的结合是诱导免疫应答的第一步。
•抗原呈递:抗原需要被免疫细胞内的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并转运到淋巴结等免疫器官中。
医学免疫学(精选五篇)

医学免疫学(精选五篇)第一篇:医学免疫学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性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和基础医学等专业基础必修课基本内容:《医学免疫学》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和基础医学等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医学免疫学概论、抗原、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MHC及其编码分子、固有免疫应答的组成细胞及其功能、抗原提呈细胞及其抗原提呈、T细胞及其T细胞介导免疫、B细胞及其B 细胞介导免疫、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免疫调节、超敏反应、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移植免疫和肿瘤免疫的理论基础、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
医学免疫学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和基础医学等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了解免疫系统在病理状态下组成与功能的改变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更好地将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应用到该专业其他各学科。
基本要求:从理论上掌握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免疫学功能、免疫系统应答机制及其相互调节;了解病理状态下免疫系统异常应答机制。
教学方式:大课讲授基本理论,实验课介绍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课程考核为期末闭卷考试结合实验课实验报告进行综合评价。
教材:一、教学用书:陈慰峰主编:《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二、实验教学用书:刘瑞梓编写:《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三、参考教材:1.龚非力主编:《医学免疫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th2.Roitt, Brostoff, Male: 《Immunology》,人民卫生出版社,6 edition.3.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Abbas, 2004, 5th 4.Immunobiology,Janeway,2004,6th Ed教学内容、要求和课时安排:(第1周)第一篇概论免疫学简介(2学时)教学内容:1.免疫、免疫学及免疫功能2.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意义、特征及其相互关系;3.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4.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医学免疫学——绪论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种功能, 免疫应答:机体对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清除过程.免疫耐受:对抗原特异性的不应:生理(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抗原)外来的异物病理(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ps :又叫抗感染免疫病理(自身免疫病)病理(恶性肿瘤) 别名:先天性免疫、固有性免疫在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
特可以遗传。
点对一切异物(包括抗原性和非抗原性)均有免疫作用。
接触异物首先起作用(有种属差异,无个体差异) 皮肤黏膜屏障:机械屏障(阻挡细菌进入) 分泌多种抑菌杀菌物质(附属腺) 排除细菌(尿液的冲刷、咳嗽) 抑菌作用(正常菌群) 血-脑屏障:婴幼儿不完善血-胎屏障:妊娠早期(0~4个月内)不完善补体系统:体液中参与天然免疫的主要物质防御素:对细菌、真菌、包膜病毒有广谱直接杀伤作用 溶菌酶: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杀伤作用 细胞因子:见后面 NK 主要针对自身被感染(病毒和胞内菌)和变异细胞 细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胞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不需抗原刺激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在机体免疫监视和早期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吞主要针对外来颗粒性抗原(细菌)噬包括:中性粒细胞(小吞噬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细过募集和迁移(在多种趋化因子的作用下)胞程吞噬和杀菌(非特异性识别)降解和消化(吞噬体+溶酶体=吞噬溶酶体[杀菌])结完全吞噬:细菌被降解和消化果不完全吞噬:细菌在细胞内增殖特是机体在生活中接触抗原后形成的仅对相应的抗原有免疫效应 点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不能遗传过感应阶段:抗原提呈细胞程增殖与分化阶段:T/B 淋巴细胞效应阶段:致敏T 细胞/抗 屏障作用 概念 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分子 免疫细胞 构成 特异性免疫T/B 淋巴细胞成熟和分化的场所 胸 T 细胞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免疫调节(对其他免疫器官和细胞有调节作用)腺自身耐受的建立和维持(中枢耐受)既是中枢又是外周免疫器官骨主要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髓 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再次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记忆B 细胞) 免疫细胞定居和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T 45% B 55%) 脾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脏全身血液的重要滤器 合成和分泌免疫活性物质的重要场所 T/B 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T 深75% B 浅25%) 淋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巴参与淋巴再循环(高内皮小静脉HEV 起重要作用) 过滤作用(组织中的病源微生物及毒素) 黏膜组成鼻相关淋巴组织、肠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相关功黏膜局部防御(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淋巴产生SigA (分泌型igA 抗体)组织能口服Ag (抗原)介导免疫耐受干细胞系、淋巴细胞系、抗原提呈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其他膜型分子:TCR 、BCR 、CD 分子、黏附分子、MHC 、其他 分泌型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移植排斥、肿瘤免疫 疾病诊断、预防、治疗 基本组成 免疫器官 中枢 周围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定义: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及组织间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医学免疫学全套PPT课件

1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精选可编辑ppt
2
免疫学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免疫学(Immunology): 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有害生物
及其成分的应答过程及机制的科学;
是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耐受,防止自 身免疫病发生的科学;
是研究免疫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发病机制 及其防治措施的科学。
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抗原表位或抗原决 定簇。
精选可编辑ppt
37
一、表位或抗原决定簇
1.概念
表 位 ( epitope ) 或 抗 原 决 定 簇 ( antigenic determinant)是指存在于抗 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 团。其性质、数量和空间构象决定了抗 原的特异性。
精选可编辑ppt
精选可编辑ppt
16
3. 免疫病理概念的形成
海葵触角的甘油提取液 狗 死亡 存活(少数)
(3~4周后注射1/20量)
立即死亡 (反常现象) 这种反常现象被称为“过敏反应”。
精选可编辑ppt
17
三、 近代免疫学时期
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
免疫细胞在分化成熟过程中,能随机地形 成多样性的细胞克隆(clone,即细胞系)。
精选可编辑ppt
7
(二)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1. 特征 (1)个体出生后,由于接触抗原而获得。 (2)针对性强(特异性强),也称特异
性免疫。
(3)有多样性、记忆性、耐受性和自 限性。
精选可编辑ppt
8
2. 组成 (1) 体液免疫 B细胞介导 (2) 细胞免疫 T细胞介导
精选可编辑ppt
精选可编辑ppt
40
(2)顺序表位(决定簇) ①一段顺序相连的氨基酸序列,又称线性
医学免疫学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扁桃脾脏和黏膜免疫系统。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寄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淋巴细胞再循环:T/B淋巴细胞经血液→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淋巴或血液→外周淋巴器官和组织周而复始的循环的过程。
抗原:指能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效应T细胞的特性。
免疫反应性(抗原性):指抗原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半抗原: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
表位(抗原决定簇):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胸腺依赖性抗原: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h细胞协助的抗原,又称T细胞依赖型抗原,简称TD抗原。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h细胞协助的抗原,又称T细胞非依赖型抗原,简称TI抗原。
异嗜性抗原:是指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超抗原:是指一类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大量的T细胞活化,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的抗原因子。
佐剂:是指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后,能够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
抗体: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具有免疫功能的糖蛋白。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调理作用:IgG类抗体其Fc段与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IgG Fc受体结合,所产生的促进吞噬细胞对上述颗粒性抗原吞噬的作用称为抗体介导的调理作用。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IgG类抗体Fc段与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IgG Fc受体结合,增强或触发上述效应细胞对靶细胞杀伤破坏的作用。
医学免疫学

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功能2、免疫监视功能3、免疫耐受功能免疫学三个重要的理论:1侧链学说。
1897年Paul Erhich提出了抗体产生的侧链学说。
该学说认为抗体分子是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抗原进入机体后于这种受体可发生互补型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刺激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当受体大量产生并脱落到血液中便成为循环抗体。
2克隆选择。
1957年MacFarlance Burnet 提出了克隆选择学说。
该学说认为,全身的免疫细胞是由众多识别不同抗原的细胞克隆所组成的。
同一种克隆细胞表达相同的特异性受体,淋巴细胞识别抗原的多样性是机体接触抗原以前就预先形成的,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获得的。
抗原进入机体只是从免疫细胞库中选择出能识别这种抗原的相应的淋巴细胞克隆,并使其活化、增殖、扩增出许多具有相同特异性的子代细胞,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清楚入侵的抗原。
若在胚胎期间,体内抗原接触到相应细胞系,这些细胞系即被排除或禁忌,处于抑制状态。
成为禁忌克隆。
3免疫网络学说。
1974年Niels Jerne提出了免疫网络学说。
该学说认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体分子上的独特型决定簇在体内又能引起抗独特型抗体的产生,抗独特型抗体又可引起抗抗独特型抗体产生,如此下去,在抗体和淋巴细胞中产生一个复杂的级联网络,在免疫应答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免疫器官分类免疫器官按其发生和功能不同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骨髓的结构:骨髓位于骨髓腔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由造血组织和血窦构成。
造血组织主要又基质细胞和造血细胞组成,基质细胞包括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
由基质细胞及其所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了造血细胞赖以分化发育的环境,成为造血诱导微环境骨髓的功能: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胸腺:胸腺分为左右两叶,表面覆盖有一层结缔组织被膜,被膜深入胸腺实质,将实质分隔成若干胸腺小叶,胸腺小叶的外层为皮质,内层为髓质,皮-髓质交界处含有大量血管。
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简介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与疾病之间关系的学科领域。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能够识别并消灭外来病原体,维护机体内部稳定。
免疫学研究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在疾病预防、治疗和病原体控制方面的应用。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它们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免疫分子则包括抗体、细胞因子等,它们调节和协调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通过两种方式工作: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免疫是人体固有的防御机制,具有广泛的抗原识别能力,可以迅速对抗各种外来病原体。
获得性免疫则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可以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具有三个基本功能:识别、攻击和记忆。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来自外界的抗原,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并将它们与正常细胞区分开来。
这一识别功能由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完成。
一旦抗原被识别,免疫系统将发起攻击,以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免疫细胞将释放细胞毒素、吞噬病原体、制造抗体等方式来清除病原体。
最后,免疫系统具有记忆功能,能够记住曾经接触过的抗原,并在再次暴露时迅速作出反应。
这种记忆性使得获得性免疫可以形成持久的保护,预防疫苗接种和第二次感染起到关键作用。
免疫系统与疾病免疫系统在疾病的发展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免疫系统的过活性或低活性,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免疫系统过活性会导致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
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对无害抗原(如花粉、宠物毛发等)过度敏感而引起的免疫反应,会导致疼痛、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
自身免疫疾病则是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机体自身组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免疫系统低活性会导致免疫缺陷病和免疫抑制。
免疫缺陷病是指免疫系统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使得机体容易受到感染,如艾滋病。
免疫抑制则是由于免疫系统被抑制剂或药物抑制,以达到治疗目的,如免疫抑制剂用于器官移植术后防止排斥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mil von Behring 1854 - 1917, Nobel Prize in 1901 for demonstrating that circulating antitoxins against diphtheria and tetanus toxins conferred immunity.
免疫系统的组成
• 一、免疫器官
• 中枢:胸腺、法氏囊(鸟类)、骨髓 • 周围:脾脏、淋巴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 二、免疫细胞
• 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粒细胞、 肥大细胞、红细胞等
• 三、免疫分子
• 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等
• 四、免疫基因
Edward Jenner 1749-1822 Successful vaccination against smallpox
骨髓、胸腺和禽类的法氏囊 外周免疫器官 (Peripheral lymphoid organ)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 (Central lymphoid organ)
骨髓和法氏囊 (Bone Marrow and bursa of Fabricius)
(1) 是造血干细胞生成、分化发育的场所; (2) 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提供各种免疫细胞的前体细胞
Ⅳ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 近代免疫学时期(20世纪中期)
• 特异性细胞免疫的存在、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抗 体生成克隆选择学说的提出、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 的阐明
• 现代免疫学时期(60年代至今)
• 胸腺的免疫功能、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T细胞亚 类的发现、MHC限制性的发现、免疫网络学说的 提出、抗体多样性的遗传控制、T细胞抗原受体的 证明、细胞因子研究进展、免疫学技术的发展(杂 交瘤技术、T细胞克隆技术的建立、转基因技术、 分子杂交技术)
胸腺 (Thymus)
• 血-胸屏障:皮质毛细血管及其周围具有 屏障作用
• 功能:分泌多种激素,促进胸腺细胞分 化,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 年龄变化:新生儿胸腺相对较大,至青 春期达30-40克,此后胸腺开始萎缩。
法氏囊(Bursa of Fabricius)
Bruce Glick and Charlie Chang
医学免疫学
• 授课老师:
• 联系方式 :中心实验楼413 • Tel:82801417-413 • Email:
•
user: nurse pwd: nurse
• •
概述
1 免疫的概念 2 免疫系统的功能 3 免疫学和医学免疫学 4 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Ⅰ免疫(immune)的概念
• 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自身 抗原形成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反应 的一种生理功能。
CHAPTER 1 免 疫 器 官
Organs of the Immune System
中枢免疫器官 (Central lymphoid organ) Organ or tissue that provides a microenvironment necessary for lymphocytes maturation
皮质
(胸腺非依赖区)
深皮质:T细胞、巨噬细胞、并指状细胞 (胸腺依赖区)
(副皮质区)
髓质:髓窦和髓索: B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淋巴结 淋巴结被膜外侧有数条输入淋巴管,门处有动、静脉神经和输出 淋巴管。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靠近被膜的浅层皮质区有生发中心(左)。 右图显示生发中心的显微结构。
• 基础免疫学
• 临床免疫学: 抗感染免疫;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 肿瘤免疫; 移植免疫;
Ⅳ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 免疫学的开创期(经验期):16-17世纪
• 中国医生发明了用人痘苗预防天花
• 传统(经典)免疫学时期 :18-20世纪初
• 牛痘苗的发明(Jenner)、减毒疫苗的发明(Pasteur)、 抗毒素的发现(Behring)、原始的细胞免疫学说 (Metchnikoff)、原始的体液免疫学说(Ehrlich)、 补体的发现(Bordet)、血清学方法的建立、抗体生 成理论的提出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 organ)
•淋巴结(lymphnodes) •脾脏(spleen) •粘膜相关淋巴系统 associated lymphoid system)
•扁桃体(tonsil)
(mucosa-
一 淋巴结
1 结构和细胞组成
被膜 实质
浅皮质:淋巴滤泡:B细胞、树突状细胞、CD4+T细胞 – 生发中心
• 免疫的两面性 • 有利 • 有害
细胞因子
补体 免疫球蛋白
粒细胞
B细胞
单核细胞
浆细胞
T细胞
巨噬细胞
Ⅱ免疫系统功能的生理和病理表现
功能名称
免疫防御
免疫自稳其它抗原性异物
清除损伤或衰老细胞 清除突变或畸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病理表现
超敏反应(强) 免疫缺陷病(弱)
淋巴结的基本结构
小梁 皮质淋巴窦
髓质淋巴窦
毛细血管
生发中心
被膜 髓质
输入淋巴管
HEV 静脉 输出淋巴管 动脉
髓索
2 淋巴结的主要功能
• 1 过滤淋巴液: 杀伤病原微生物,清除异物,从而
• 起到净化淋巴液, 防止病原体扩散
• 2 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场所
• 3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主要场所:淋巴结的淋巴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肿瘤或病毒持续性 感染
Ⅲ免疫学和医学免疫学
• 免疫学(Immunology):研究机体免 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一门学 科。
• 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 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 及有关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诊断和 防治的一门生物学科
医学免疫学分类
Robert Koch 1843-1910, Nobel Prize in 1905 for his work on tuberculosis, Anthrax, Cholera, Tubercule bacillus
Louis Pasteur 1822-1895, Father of immunology, attenuated bacteria and viruses as vaccine against anthra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