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 7.3 功率教案 新人教版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人教版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人教版1. 了解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掌握计算功率的方法;3. 掌握功率与能量转化的关系;4. 能够应用功率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功率的概念;2. 功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了解功率与能量转化的关系;2. 应用功率概念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备好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用具;2. 学生带好笔记本和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能量的概念,引出功率与能量的关系,说明高功率设备的特点和应用。
二、讲解1. 功率的概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的大小,通常用P表示,计算公式为 P = ΔW / Δt;2. 功率的计算方法:根据功率的定义,通过能量和时间的比值计算功率;3. 功率与能量转化:能量转化的过程中,功率越大,能量转化速度越快;4.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实验教师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测量不同设备的功率,观察不同设备功率大小的变化和应用场景。
四、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功率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1. 总结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引导学生思考功率与能量转化的关系;3. 鼓励学生积极应用功率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六、作业布置功率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能够应用功率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通过实验和练习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生动有趣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物理:7.3《功率》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

换算关系:11w=1J/s(板书)(1)根据P=Fv知,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因遇上坡路段,汽车所需的牵引力增大了,若要保持行驶速度不变,这是不可能的;加大油门,只会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超过额定功率),发动机将因超负荷而过热损坏。
(2)这是一种正确的操作方式,当司机将发动机的速度档位调低后,速度减小了,牵引力加大了,只要牵引力足够,汽车便可顺利上坡。
教师根据课堂需要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如:(1)汽车上坡的时候,司机常用换挡的方法来减小速度,为什么?(2)汽车上坡时,要保持速度不变,应如何做?(3)起重机在竖直方向匀速吊起某一重物时,为什么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越大,起吊速度就越大?思考:汽车等交通工具,如何才能获得更大的行驶速度?教师:由P = W / t求出的是瞬时功率还是平均功率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由公式P = W / t求出的功率,反映了该力在t时间内做功的平均快慢,故由公式P = W / t求出的功率是平均功率。
教师:人力直接做功能否像汽车做功那样快呢?汽车做功能否像飞机做功那样快呢?人如果做功过快,会产生什么后果呢?汽车超负荷运转会产生什么后果呢?(人做功过快,会引起疲劳、甚至受伤、生病等,汽车超负荷工作会造成发动机熄火或烧毁。
)教师:奥运长跑运动员能否用100m短跑的速度来完成5000m的赛跑路程呢?为什么?(奥运比赛是一种挑战运动局限的比赛,人与机器一样,不能长时间超负荷运动,短跑运动员在100m赛跑中,时间不过是十几秒,能以最大的速度跑完全程,此时运动员的输出功率是正常时的数十倍。
在5000m的长跑运动中,运动员不可能长时间超负荷运动,因此长跑运动员不可能一直保持百米赛跑那样的速度。
)说明: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身边所熟悉的问题,认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以及概念的意义。
教师:你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以及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是怎样理解的?①额定功率:指动力机械在长时间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高中物理 7.3 功率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物理 7.3 功率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一、学习目标1、理解功率的概念,能运用功率的定义式P=进行有关的计算、2、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含义、3、根据功率的定义导出P=Fv,能用于分析、计算和解释现象,如分析汽车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速度的关系、二、知识要点1、功率(1)功率:如果从开始计时至时刻t这段时间间隔内,力做的功为W,则功W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叫做功率、公式为P=、(2)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的物理量,它由物体所做的功和做这些功所需的时间共同决定,并不单纯由决定,也不单纯由做功决定、(3)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①额定功率是指电动机、内燃机等动力机械在额定转速下可以较长时间工作时输出的功率、②实际输出功率往往额定功率,但在特殊情况下,如汽车越过障碍时,可以使实际输出功率在短时间内大于额定功率、2、功率与速度(1)一个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等于这个力与受力物体运动速度的乘积,即P=Fv、(2)P=Fv中三个量的制约关系①P一定时,F与v成,如汽车上坡时减小速度以增大牵引力、②v一定时,F与P成,如汽车速度不变时,加大油门可以增大牵引力、③F一定时,P与v成,如汽车匀加速行驶时,速度增大,功率也增大、(3)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①平均功率:时间t内功率的平均值,计算公式有:=和=F、②瞬时功率:某一时刻功率的瞬时值,能精确地描述做功的快慢,计算公式有:P=,其中v为瞬时速度,当F与v夹角为α时,P=Fvcos α、3、机车的功率问题(1)机车以恒定功率起动的情况、P 一定,v变大,F变小a变小,当a=0时,v不变,机车匀速前进,这时F=Ff,而速度vmax=为机车运行的最大速度,以后保持vmax匀速运动、(2)机车以恒定加速度起动的情况、a一定,F 一定,v增大,P增大,当P增大到P额时,变为以恒定功率起动,F减小,a减小,v还要增大,直到a=0,v最大,F=Ff,vmax=,此后匀速、三、典型例题例1、一台起重机将质量m=1103 kg的货物从静止匀加速地竖直吊起,在2 s末货物的速度v=4 m/s、求起重机在2 s内对货物做的功和在2 s内的平均输出功率、(g取10 m/s2)例2、质量m=3 kg的物体,在水平力F=6 N的作用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时间t=3 s,求:(1)力F在t=3 s内对物体所做的功;(2)力F在t=3 s内对物体所做功的平均功率;(3)在3 s末力F对物体做功的瞬时功率、例3、质量为3 kg的物体,从高30 m处自由落下,问:(g取10 m/s2)(1)第2 s内重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2)第2 s末重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例4、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为60 kW,若其总质量为5 t,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所受阻力恒为5103 N,试求:(1)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2)若汽车以0、5 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这一过程能维持多长时间?四、选做例题例5、重为2104 N的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若保持40 kW 的输出功率不变,阻力为车重的0、02倍、求:(1)行驶150 m 后,速度从10 m/s增加到20 m/s,此时汽车的加速度;(2)汽车以恒定的功率启动后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后记:备注栏。
高中物理 第七章 3功率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功率一、教学目标二、重点、难点分析1.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转化的快慢,自然能感悟出功率实际上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功率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这是难点。
学生往往认为,在某瞬时物体没有位移就没有做功问题,更谈不上功率了。
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这个难点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讲清楚功率的物理意义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时功率概念和物理意义的基础。
三、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首先以提问方式复习上一节所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功的概念和功的物理意义。
然后提出力对物体做功的实际问题中,有做功快慢之分,物理学中又是如何来描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1.功率初中同学们学习过功率的有关知识,都知道功率是用来描述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我们一起讨论一些问题。
力F1对甲物体做功为W1,所用时间为t1,力F2对乙物体做功为W2,所用时间为t2,在下列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A.W1=W2,t1>t2B.W1=W2,t1<t2C.W1>W2,t1=t2D.W1<W2,t1=t2上述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的问题学生都能作出判断,其实都是根据W/t这一比值进行分析判断的。
让学生把这个意思说出来,然后总结并板书如下: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和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如果用W表示功,t明确告诉学生上式即为功率的定义式,然后说明P的单位,W用J、t用s作单位,P 的单位为J/s,称为瓦特,符号为W。
最后分析并说明功率是标量。
接下来着重说明,功率的大小与单位时间内力所做的功为等值。
至此,再将功的定义式与速度v的定义式作类比,使学生理解,虽然研究的是不同性质的问题,但是研究方法是相同的(同时也为后面讲瞬时功率做了些准备)。
然后提出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功率的物理意义。
上一节我们讲了功的概念、功的公式之后,经过分析和讨论,对功的物理意义已有所了解。
高中物理7.3功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7.3功率一、教学目标1、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单位。
2、理解功率的导出式P=F ·v 的物理意义,会利用功率的两个公式来解释现象和进行计算。
3、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平均功率、瞬时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灵活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难点:正确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并能够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三、巩固练习1、某汽车额定功率为p ,在很长水平直路上从静止开始行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在很长时间内都可以维持足够大的加速度而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B .汽车可以保持一段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任何一段时间内汽车都不可能做匀加速运动。
D .若汽车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则汽车刚达到额定功率P 时,速度亦达到最大值。
2、关于功率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根据p=w/t 可知,机械做功越多,其功率越大。
B .根据p=Fv 可知,汽车的牵引力一定与速率成反比。
C .根据p=w/t 可知,只要知道ts 内机械所做功,就可以求得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功率。
D .由p=Fv 可知,当发动机功率一定时,交通工具的牵引力与运动速率成反比。
3、一辆汽车以速率v 1沿一略倾斜的坡路向上匀速行驶,若保持发动机功率不变,沿此坡路向下行驶的速率为v 2,若汽车以同样的功率在水平路面匀速行驶时,假设汽车所受的摩擦阻力不变,其车速是( )。
A . 21v vB . (v l +v 2)/2C .2v 1v 2(v l +v 2)D .v 1v 2/(v l +v 2)4、一架自动扶梯以恒定的速率V l 运送乘客上同一层楼,某乘客第一次站在扶梯不动,第二次相对于扶梯的速率v 2匀速上走,两次扶梯运客所做的功分别是W 1和W 2;牵引力功率分别是P 1和P 2,则( )A .W 1<W 2,P 1<P 2B .W 1<W 2,P 1=P 2C .W 1=W 2,P 1<P 2D .W 1>W 2,P 1=P 25、在同一高度处,将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A 和B ,分别以相同的动能沿竖直向上和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在它们落到同一高度的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分别为P A 和P B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 ( )A .P A =PB B .P A <P BC .P A >P B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6、在同一高度,把三个质量相同的球A ,B ,C 分别以相等的速率竖直上抛,竖直下抛和平抛,它们都落到同一水平地面上,则三个球在运动过程中,重力对它们做的功分别为W A ,W B ,W C ,重力的平均功率分别为P A ,P B ,P C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 )A.W A>W B=W C,P A>P B=P C B.W A=W B=W C,P A=P B=P CC.W A=W B=W C,P A>P B>P C D.W A>W B>W C,P A>P B>P C7、物体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由静止起沿水平面由A点运动了Sm到达B点,则当()A.水平面光滑时,力F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较大。
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二教案:7.3 功率

功率【教学目标】1.理解功率的概念:(1)知道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知道功率的定义和定义式P =W/t ;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
(3)知道公式P =Fv 的物理意义。
2.掌握功率的计算:(1)能够用公式P =W/t 解答有关的问题。
(2)能够用公式P =Fv 解答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1.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转化的快慢,自然能感悟出功率实际上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功率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这是难点。
学生往往认为,在某瞬时物体没有位移就没有做功问题,更谈不上功率了。
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这个难点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讲清楚功率的物理意义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时功率概念和物理意义的基础。
【教学内容】1.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表达式P =tW,单位是瓦特,符号是W . 2.额定功率指的是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实际功率是指实际输出的功率.3.对于公式P =tW,适用于求平均功率;对于公式P =Fv ,适用于求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若公式中的速度为平均速度,则该功率为平均功率;若公式中的速度为瞬时速度,则该功率为瞬时功率.注意:该公式中F 与v 的方向应该在同一直线上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1.上楼时,无论你是慢步走上。
还是快步跑上,只要你上升的高度一样大,你克服重力做的功就一样多。
你消耗的体能和增加的重力势能也一样多,但为什么快步上楼时人会气喘吁吁,而慢步上楼却不会?老年人上楼为什么比年轻人上楼要慢些? 简答:快步上楼功率大;老年人上楼一般功率较小。
2.做“引体向上”时,要使你的整个身体升高一个手臂的高度。
粗测这个过程中你所消耗的能量和做功的平均功率。
简答:运动时估测重心上升的高度h 、重力G 和做引体向上的时间t 。
消耗能量为克服重力做的功W =Gh ,平均功率P =tGht W 。
人教版高一物理功率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物理功率教案5篇人教版高一物理功率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生能说出分解力的方法2、学生会用作图法求分力,并能根据作图法说出力的分解在理论上是无限的3、学生能结合实际需要对指定力进行分解,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的大小,能用作图法分析分力的变化4、学生能结合问题体会力的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力的分解是有用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按照实际情况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指定的力成为本课的重点,而判定分力的方向则成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1)课题引入实验演示,引入新课教师演示:两个绳提起矿泉水瓶,一根绳也可以实现。
复习合力分力概念,明确合成的规律。
问题引入:一个力提起重物,能否用两个力来代替。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为后续学习活动提供时间保障。
(2)引导学生发现,在活动中发现规律力的分解多样性的活动设计问题引导:请同学们画两个力,用来替代事先画在投影片上的力。
学生活动:用彩笔把作图分解。
完成作图后,将作图利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
教师引导:作图是否正确判断依据是什么(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师叠加不同分组展示并追问:都正确吗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力的分解满足平行四边形、力的分解的不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设计意图:实验器材常见,贴近生活。
矿泉水瓶即便落地,破坏作用很小。
通过活动,自然驱动学生对问题的探究。
同时用定性分析替代定量计算,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矢量的合成和分解定则问题情境:某人向东行走了30m,又向北行走了40m,这个人的运动位移是多少学生活动:求解总位移,总结发现位移的合成也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师生总结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的物理量叫做矢量。
学生总结: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物理量均为矢量,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运算法则。
而标量只需按照算术法则进行相加。
教师引导: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以简化成三角形定则。
通过在黑板上图解的方法让学生看出矢量求差的方法。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第七章:7.3 功率 教案设计

功率【教学目标】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计算有关功率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教学难点】功率的计算【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1.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1)功率的定义式:t WP =,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t 内的平均功率。
(2)功率的计算式:P=Fvcos θ,其中θ是力与速度间的夹角。
该公式有两种用法:①求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
这时F 是该时刻的作用力大小,v 取瞬时值,对应的P 为F 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②当v 为某段位移(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则要求这段位移(时间)内F 必须为恒力,对应的P 为F 在该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
(3)重力的功率可表示为PG=mgvy ,即重力的瞬时功率等于重力和物体在该时刻的竖直分速度之积。
(4)汽车的两种加速问题。
当汽车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加速运动时,有两种不同的加速过程,但分析时采用的基本公式都是P=Fv和F-f = ma①恒定功率的加速。
由公式P=Fv 和F-f=ma 知,由于P 恒定,随着v 的增大,F 必将减小,a 也必将减小,汽车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F=f ,a=0,这时v 达到最大值f P F P v m m m ==。
可见恒定功率的加速一定不是匀加速。
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Pt 计算,不能用W=Fs 计算(因为F 为变力)。
②恒定牵引力的加速。
由公式P=Fv 和F-f=ma 知,由于F 恒定,所以a 恒定,汽车做匀加速运动,而随着v 的增大,P 也将不断增大,直到P 达到额定功率Pm ,功率不能再增大了。
这时匀加速运动结束,其最大速度为m m m m v fP F P v =<=',此后汽车要想继续加速就只能做恒定功率的变加速运动了。
可见恒定牵引力的加速时功率一定不恒定。
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只v a能用W=F ∙s 计算,不能用W=P ∙t 计算(因为P 为变功率)。
高一物理新人教版必修二学案7.3功率

1.物理学中把功 W 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 t 的比值叫做 ________,它是用来描述力对 物体做功 ________的物理量,定义式为 ________,单位是 ______,符号为 ______.
2.额定功率: 指电动机、 内燃机等动力机械在 ________条件下可以长时间工作的 ________ 功率.
6.体重为 750 N 的短跑运动员,如果要在 2 s 内匀加速运动得到 10 m/s 的速度,则这 2 s 内的平均功率为 ________, 2 s 末的瞬时功率为 ________. (g 取 10 m/s2)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拉力 F 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先后通过 A 、B 两点,在这个 过程中 ( ) 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力 F 做功越多 B.不论物体的运动速度多大,力 F 做功不变 C.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力 F 做功的功率越大 D.不论物体的运动速度多大,力 F 做功的功率不变 2.质量为 2 kg 的物体,受到 24 N 竖直向上的拉力,由静止开始运动了 5 s,求 5 s 内拉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是多少? 5 s 内拉力的平均功率及 5 s 末拉力的瞬时功率各是多少? (g 取 10 m/s2)
F2 mt
1
D
.
F2 2mt1
,
F2t m
1
4.如图 1 所示,
F 的水 )
图1 细线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小球,把细线拉至水平位置使小球从静止开始释放,在小 球从最高点 A 摆至最低点 B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小球在 A 点重力的功率为零,小球在 B 点重力的功率不为零 B.小球在 A 点重力的功率不为零,小球在 B 点重力的功率为零 C.小球在 A 点和 B 点重力的功率都为零 D.小球在 A 点和 B 点重力的功率都不为零 【方法技巧练】 一、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问题的处理方法 5.静止的列车在平直轨道上以恒定的功率启动,在开始的一小段时间内,列车的运动状 态是 ( ) A.列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列车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不断增加 C.列车的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 D .列车做匀速运动 6.某型号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 60 kW,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 1 800 N, 求在发动机在额定功率下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在同样的阻力下,如果汽车匀速行驶的 速度只有 54 km/h,发动机输出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7.3功率

功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功率是反映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的概念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科技之中。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功率的概念,引入这一概念并不困难。
课本在本节中首先通过两台起重机做工相同,时间不同,引出功率的概念和定义式,并通过对动力机械的分析,讨论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最后,根据对物体做功的公式和运动学公式导出功率与速度的关系。
关于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与汽车的最大速率之间的关系,应该采用课后专题的形式进行,以便通过分析汽车由开动到匀速行驶的物理过程,使学生养成分析物理过程的习惯,避免简单地套用公式。
【教学目标】㈠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率的概念,能运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
3,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含义。
4,根据功率的定义式推导P=Fv,并能用于分析、计算和解释现象。
5,能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㈡过程与方法1、P=W/t通常指平均功率,Δt→0为瞬时功率2、P=Fv,分析汽车的启动,注意知识的迁移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及其比值定义的方法,理解公式p=w/t和p=Fv的物理意义,并能用公式进行有关功率问题的分析计算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并能够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㈠、新课导入例如:在建筑工地上分别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把1t的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方式一:搬运工分批搬运,需时间3h方式二:用一台起重机提升,需时1min方式三:用另一台起重机提升,需时30s上述三种情况下,把货物由地面运到三楼时,请思考以下问题:1、用不同的方式,对货物所做的功是否相同?2、所用时间不同,三种方式中做功的快慢是否相同?结论:对重物所做的功相同,但所用时间不同,说明做功快慢不同。
人教版物理《功率》教案、教学设计

功率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的概念.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能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熟练解答有关功、功率、速度的综合性题目.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结合已学的物理规律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和概念.2.学会如何比较功率的大小,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和P=Fv.3.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领会解答功、功率和速度的相关综合题的方法与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功率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自主预习】1.功率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2.在物理学中,把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它在数值上等于内所做的功。
3.功率的公式是P=,其中各字母表示的物W 理量分别是:W 表示,P 表示,tt 表示。
4.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时间的单位是,功率的单位就是,它有个专门的名称叫做,简称,符号为.在工程技术上,常用千瓦(kW)作为功率的单位.1kW= W.5.回顾运动学里如何比较你跟你同桌谁跑得快。
【课内探究】探究一做功快慢的比较1.想想议议:老人和小孩做的功相同吗?做功的快慢相同吗?结合课本插图引入本节课要探究的第一个问题,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
2.分析多媒体课件上两幅图片,得出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
①;②前面已经引导学生回顾了第一章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思考第三幅图片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
③.当做功与时间都不同时需要用做功与时间之比来衡量做功的快慢,由此引入功率。
探究二功率请同学们找到功率的定义,并把它写成汉字的公式的形式:用符号来表示上面公式中的物理量,得出功率公式:分析各个字母的单位。
定义→汉字公式→公式→单位(养成学习物理的习惯,将来逐渐自己总结,自己学习。
)1W=1J/s,那么功率1 W 表示什么物理意义?结合1.2m/s,进行解释。
探究三功率的计算1例:在抗旱工作中,某单位帮助一个扶贫村打了一口地下水井,并在地面上修建了一个深2m,能储存30t 水的水池.已知水井中的水面距离水池进水口的竖直距离是30m.(g 取10N/kg)求:(1)将30t 水从井里刚好抽到水池里,抽水机对水做的功.(2)水池装满水后,水对池底的压强.(3)将30t 的水从井中抽到水池中需要1h,则这台抽水机的功率不得低于多少瓦?探究三功率的计算2当物体在力F 的作用下,以速度v 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功率P= 。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功率的定义- 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 掌握功率与能量的关系2. 能力目标- 能够计算功率的大小和单位- 能够应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分析不同物体的功率大小和比较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功率的概念和定义- 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功率与能量的关系2. 教学难点- 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功率概念应用三、教学内容1. 功率的定义和公式2. 功率的计算方法3. 功率与能量的关系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 讲解功率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功率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较大的功率,为什么2. 学习新知识- 讲解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和练习- 带领学生理解功率大小的影响因素,如力的大小和速度的快慢3. 拓展延伸- 讨论功率与能量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功率与能量转化的过程- 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何提高物体的功率或减小物体的功率4. 总结归纳- 总结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强化学生对功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功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和意义五、教学反馈1.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掌握2.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六、教学资源1. 课件2. 教科书3. 实验器材七、板书设计功率的定义:P = W / t功率的单位:瓦特(W)功率的计算方法:P = F · v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但学生在计算功率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强练习和巩固。
下节课将针对学生的难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同时,更多引导学生思考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功率”,具体内容包括: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功率的计算,功率的单位,以及功率与做功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2. 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率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的理解和功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运动员在比赛中短跑、自行车比赛等,引导学生思考做功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 讲解:讲解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功率的单位。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功率,并记录数据。
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功率,并讨论功率与做功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功率的单位:瓦特(W)功率的计算示例:一个物体在2秒内做了10焦耳的功,求这个物体的功率。
解答:P = W/t = 10 J / 2 s = 5 W功率与做功的关系功率越大,表示做功的速度越快。
功率与做功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有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一个物体在3秒内做了15焦耳的功,求这个物体的功率。
2. 答案:P = W/t = 15 J / 3 s = 5 W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否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的动力性能,电梯的运行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功率”,具体内容包括: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功率的计算,功率的单位,以及功率与做功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功率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理解功率的概念
2.理解平均功率,瞬时功率。
会用P=FV 处理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平均功率、瞬时功率的计算
2.汽车以恒定的功率启动及恒定的加速度启动
巩固基础
1.关于功率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功率大说明物体做功多 B.功率小说明物体做功少
C.机器做功越多,其功率就越大 D.机器做功越快,其功率就越大
2.汽车上坡,在保持功率一定时必须换挡,其目的是( )
A.减小速度,得到较小的牵引力
B.增大速度,得到较小的牵引力
C.减小速度,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D.增大速度,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3.自由下落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重力的平均功率之比为( )
A. 1∶2∶3
B. 1∶3∶5
C. 1∶4∶9 D .1∶1∶1
4.质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运动时间为t的过程中,合外力对它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
A. t ma 221 B.t ma 2 C.t ma 22 D.t ma 22
2 5. 质量为2t 的汽车,以恒定功率30kw 在水平公路上行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15m/s ,则当汽车的速度为10m/s 时的加速度为( )
A.1m/s 2 B.1.5 m/s 2 C.0.5 m/s 2 D.2 m/s 2
6. 如图是一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启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从t 1时刻起汽车的功率保持不
变,整个运动过程中汽车受到得阻力不变。
由图象可知( )
A.0~t 1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不变,加速度不变,功率增大
B.0~t 1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增大,加速度增大,功率不变
C.t 1~t 2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减小,加速度减小
D.t 1~t 2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不变,加速度不变
7.以初速度v 0做平抛运动的物体,重力在第1 s 末和第2 s 末的功率之比为α,重力在第1 s 内和第2 s 内的平均功率之比为β,则 ( )
A .α/β=2/3
B .α/β=1/2
C .α/β=3/2
D .α/β=2
8.如图所示,倾角为30°、长度为10 m 的光滑斜面,一质量为1.2 kg 的物体从斜面
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g 取10 m/s 2,求:
(1)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是多少?
(2)整个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是多少?
提升能力
9. 质量为m 的汽车,沿倾角为θ的盘山公路(实为斜面)向山顶行驶,已知发动机的额定功率是P ,受到的摩擦阻力为车重的k 倍。
则该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v m 应是( )
A. θ
sin mg P B. )(sin sin k mg P +θθ C. )cos (sin θθk mg P + D. )
(sin k mg P +θ 10.一汽车的额定功率P 0=6×104 W ,质量m =5×103 kg ,在平直路面上行驶时阻力是
车重的0.1 倍。
若汽车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 =0.5 m/s 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g 取10 m/s 2)
求:(1)汽车保持加速度不变的时间;
(2)此后汽车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感悟经典
汽车两种启动方式的比较
一、恒定功率启动
1、 阶段一
↓-=↓⇒=↑⇒m
F F a v P F v 阻额 2、 阶段二
m v F P a F F ⋅=⇒=⇒=阻额阻0
二、恒定的加速度启动
1、阶段一
m Fv P P Fv P v F m
F F a /==↑⇒=↑⇒⇒⇒-=
2、阶段二
↓-==↓⇒=↑⇒m F F a v P F v 阻
额
3、阶段三
阻
额
阻F P v a F F m =⇒=⇒=0 请注意,在汽车的两种启动方式中最大速度均满足阻
额
F P v m =
第三节 功率
1.D
2.C
3.B
4.A
5.C
6. AC
7.C
8. 解析: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θsin g a =
由运动学规律得:as v 22=
at v =
重力的瞬时功率为:060cos mgv P G = 重力的平均功率为:t Gh
P G =
联立代入数值得:w P G 60= w P G 30=
9. D
10. 解析:(1)设汽车匀加速的时间为t
则t 秒末的速度为:at v =
Fv P =0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a mg v P =-1.00
联立代入数值得:t=16s
(2) v F P f =0
V=1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