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方法指导
文学作品导读经验分享

文学作品导读经验分享概述本文旨在分享一些文学作品导读的经验和技巧。
导读是一种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和分析的过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的内涵和表现。
以下是一些导读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供读者参考。
步骤1. 阅读理解首先,阅读作品并全面理解其内容是进行导读的基本前提。
读者应该仔细阅读文学作品,确保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都有透彻的理解。
2. 分析结构其次,对作品的结构进行分析是导读的重要一步。
读者应该注意作品的章节划分、时间线安排等内容,分析作品结构对故事发展和主题展现的影响。
3. 寻找主题作品的主题是其核心思想和表达的关键。
读者在导读过程中应该注意作品中所涉及的主题,并分析作者通过什么样的手法和形式来展现和呈现这些主题。
4. 分析人物作品中的人物是故事的重要元素,他们的性格、行为和内心世界会影响故事的发展。
在导读中,读者应该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关系的演变,以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
5. 解读语言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工具,也是读者理解作品的重要途径。
在导读过程中,读者应该关注作品的语言特点,例如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分析语言的运用对作品意义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所起的作用。
6. 参考背景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文化背景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
读者可以参考作者的生平经历、社会背景、时代背景等,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7. 讨论交流最后,导读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可以进行讨论和交流。
读者可以与其他读者或学者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对作品的理解和观点,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总结通过以上步骤和方法,读者可以进行文学作品的导读,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的内涵和表现。
导读是一种开放和创造性的过程,读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深入思考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这些经验和技巧对读者进行文学作品导读有所帮助。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方法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方法
1. 细读原文:阅读前先看题目,了解问题要求。
然后读原文,注重理解并注意细节。
2. 理清逻辑:补充自己整个阅读过程中的逻辑,在脑海中理顺一些细节之间的联系,这对于后面的回答问题很有帮助。
3. 注意文化背景: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当时的特定背景,如果了解背景则更容易理解作品的深层次内涵。
4. 注重言外之意: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一些隐晦的情感,注意在阅读过程中捕捉这些隐晦的情感。
5. 根据上下文推断: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单词、句子,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其意思,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
6. 统筹所学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阅读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作品。
7. 精准答题:根据问题要求精准回答,注意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的答案并回答所提问的问题。
名著精读方法与技巧

名著精读方法与技巧名著,作为文学经典的代表,承载了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但由于篇幅庞大和语言复杂,许多人在阅读名著时会感到困惑。
本文将介绍一些名著精读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名著。
一、选择合适的版本在开始阅读一本名著之前,选择一本合适的版本非常重要。
不同版本的名著可能存在着翻译上的差异,有些版本可能更贴近原著,而有些版本则更易读。
对于初次接触名著的读者来说,建议选择一些经过简化或注释的版本,以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随着阅读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渐转向原汁原味的版本。
二、了解背景和作者在阅读名著之前,了解作者背景和作品的时代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以及作品所处的历史时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作品中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还可以通过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掌握相关历史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三、注重阅读的预备工作在开始阅读一本名著之前,进行一些预备工作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可以先阅读一些关于该作品的介绍性文章,了解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对作品的整体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此外,也可以查阅一些辅助资料,如词典、注释等,以便更好地理解生词和上下文的语境。
四、采用主动阅读的方法在阅读名著时,采取主动的阅读方法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划重点、标注关键句子、做读书笔记等方式,帮助记忆和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不断思考和质疑,与作品进行互动。
尝试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对比,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五、深入挖掘作品内涵名著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哲理,读者可以通过深入挖掘作品内涵,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考能力。
可以从更深层次上思考作品中的主题、人物形象、象征意义等,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读作品。
此外,可以借助相关的批评性文章和学术研究,获取更多的思想和观点。
六、与他人交流与分享阅读名著是一种愉悦的体验,和他人交流与分享也能增添乐趣。
幼儿园文学作品阅读指导方案

幼儿园文学作品阅读指导方案幼儿园文学作品阅读指导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阅读是幼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阅读不仅可以启迪幼儿的智力,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素质。
因此,如何引导幼儿正确地阅读文学作品,成为了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方案目的本方案旨在引导幼儿正确、热爱地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幼儿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方案内容(一)文学作品选择1.选材的原则:故事情节优美、寓意深刻、语言简洁生动,节奏感强,适合幼儿阅读。
2.选材的类型:文学作品的类型应该丰富多样,包括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儿童文学等。
3.选材的数量:每个学期至少选择5篇文学作品,每篇作品的阅读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15分钟以内。
(二)文学作品阅读方式1.集体阅读:每周至少组织一次集体阅读,鼓励家长也参与其中。
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幼儿进行交流,共同感受故事情节、认识人物形象。
2.小组阅读:根据幼儿的年龄和阅读能力,组织小组阅读活动,鼓励幼儿进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个人阅读:教师可以在教室中设置安静的阅读角落,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文学作品进行阅读。
教师可以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阅读难题。
(三)文学作品阅读效果评价1.口头评价:教师可以在集体阅读或小组阅读中,在幼儿讨论或模拟游戏的同时,对幼儿进行口头评价,如对幼儿的阅读效果进行表扬、鼓励或指导。
2.书面评价:每个学期结束后可以将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写下评语或制作评价卡片,加深幼儿对阅读的印象,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四、方案实施1.文学作品选择:由教师根据课程需要、幼儿年龄和阅读能力等因素进行文学作品选择。
2.文学作品阅读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决定阅读方式,每个教学周期至少组织一次集体阅读。
3.阅读效果评价:考虑到幼儿的特殊性,阅读效果评价主要以口头评价为主,书面评价为辅。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指导学生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是我们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
面对新的语文选修课程,这个教学任务再次凸显出来,成为教师备课、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本文拟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与同仁们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文本阅读是根本“文本阅读”这个过程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由于课时紧张,很多教师采取了“直奔主题”的方法,减少甚至完全取消阅读课文的时间。
不能认真阅读,不能享受阅读的快乐,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个致命的缺陷。
当我们面对选修教材中众多的文学作品时,淡化了阅读这个过程,看似厚重的教学内容,了解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把握艺术形象、体味文学形式等,这一切就都成了海市蜃楼,根基不实。
很多学生根本没有读过作品,就直接进入到所谓的欣赏中。
有些学生看似准备得很充分,从网上搜索了很多背景资料,但其实连原文都未细细读过,资料也谈不上真正“消化”,只是经一下手就论堆儿又转给了老师。
舍本逐末、囫囵吞枣,以此方法欲寻艺术美感,不过是缘木求鱼,令学生厌烦之心渐生,对这些精美的作品敬而远之。
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享受阅读的快乐,有些老师动脑筋设计了一些好方法。
有的老师指导学生在课上以批注法来读一些篇幅较长的课文。
要求学生阅读时加以批注,在随后的讨论中,学生有文可依,发言也更言之有理、有序。
批注阅读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内心感受的机会,有成就感,这激励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母对黛玉的影响力。
其依据是两段原文: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
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宝玉)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学生从黛玉对同一个问题的前后的不同回答,看出贾母对黛玉的影响,及黛玉的聪惠、敏感。
因为给了学生阅读的空间和时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潜能,才会有这样真切而独特的体会。
解读经典:读懂文学名著的技巧与方法

解读经典:读懂文学名著的技巧与方法引言在人类的文明历程中,文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思想、情感和文化的传承。
然而,读懂文学名著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一些解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技巧与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些伟大的作品。
1. 在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阅读首先,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是解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关键。
作家的个人经历、思想和价值观会对作品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创作的特定历史时期的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1.1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思想通过研究作者的生平和思想,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他们写作时的动机和目的。
这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中的各种主题和象征。
1.2 研究作品的历史时代背景每个作品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创作的,这意味着作品中可能涉及到特定的历史事件、社会问题和文化背景。
通过了解这些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作品中所呈现的情节、人物和意义。
2. 研究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也是解读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要因素。
作品的结构决定了情节的发展和故事的组织,而语言特点则影响了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1 分析作品的结构作品的结构可以包括故事的时间线、章节划分、人物关系等。
通过分析作品的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解读作品的意义。
2.2 研究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象征意义作品中的语言风格和象征意义是作家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
例如,一些作家可能喜欢使用隐喻、比喻和象征来表达他们的观点。
通过研究作品的语言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隐含的深层意义。
3. 与他人讨论和交流阅读是一项个人活动,但与他人讨论和交流是提高解读经典文学作品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听取他人的观点和解读,我们可以获得新的视角和启发,进一步丰富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3.1 参加读书俱乐部或文学讨论会加入一个读书俱乐部或参加文学讨论会是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读书经验的绝佳方式。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技巧与感悟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技巧与感悟文学作品是艺术品的一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来不断感悟人生、积累阅历、提高自身修养。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都能获得极高的阅读体验。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感悟。
本文将分享一些我个人从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中所获得的技巧和感悟,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示和帮助。
第一、对作品进行预热阅读一本经典文学作品前,我们需要对这本作品进行预热。
可以通过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或者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主题和人物角色等,这些都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
而如果直接读一个完全陌生的作品,会给我们阅读体验造成不小的影响。
第二、词汇积累经典文学作品中充满了优美的语言和句式,其中的生僻字或者词汇也许你平时并不常用。
但是,正是这些生僻的词汇,让我们阅读的过程中充满了挑战和快感。
我们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将生僻词汇进行记忆和积累,在以后的阅读中能够更加自然地阅读这些单词,甚至能够运用到学术论文或者其他方面。
第三、感受作品的内涵一本好的经典文学作品,往往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阅读体验,更是一种思想的启蒙和人生的感悟。
我们需要从作品中找到内在的灵魂,感受作品中表达的人性与情感。
阅读《红与黑》的时候,我们可以向思想家一样思考心中的敬畏和迷茫,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时我们则可以和主人公一样疯狂,阅读《傲慢与偏见》的时候则更可以不断探寻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我们需要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作品中,才能真正饱尝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第四、注重阅读体验经典文学作品中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阅读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达到体验的效果,我们需要将自己沉浸到其中。
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去类比主人公的情境,去体验其中的苦涩和欢喜。
有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抽象化的方法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和体验。
这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体验作品,还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
如何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如何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对于喜欢阅读的人来说,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
经典文学作品中流淌着文化传承的基因,深入人心的情感和发人深省的思想,读起来可以带领我们穿越时空,认识不同的人和事。
但是,阅读经典作品并不容易,它需要我们用心去读,仔细去品味。
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方法。
一、理清阅读的目的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目的有很多,也因人而异。
有人希望能够了解历史和文化,有人想要寻找心灵的满足和启示,也有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在阅读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我们阅读的目的,这样才能在阅读中更加专注和明确自己的需求。
二、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作品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兴趣和知识水平。
如果你对文学不是很了解,可先从一些易往深入的作品开始,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如果你喜欢文学,可尝试阅读更为复杂深入的作品,例如《鲁迅全集》、《莎士比亚全集》等。
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有助于提高阅读的兴趣和阅读效果。
三、找到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阅读需要我们安静的心境和舒适的环境。
有些人习惯在家中找到一处安静的空间静心阅读,有些人则喜欢去咖啡馆、公园等地方。
但不管你选择在哪里阅读,在阅读之前,我们需要先将心情调整好,在心中建立起一道屏障,来抵挡外界的干扰。
四、用心去读用心去读是阅读的核心之一。
有些经典文学作品虽然不长,但每一句话都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在阅读之前,我们可以先浏览全文,了解大概的主题和脉络。
在具体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标注、笔记等方式来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方便以后回顾和总结。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来获取更多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资料,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效果。
五、保持阅读的习惯阅读并不是一时兴趣,而是需要长期坚持和积累的习惯。
为了保持阅读的习惯,我们可以每天规定一定的阅读时间,每个周末规定一本书的计划,或者加入书友会、文学俱乐部等组织,来提高自己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总之,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阅读指导计划: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

阅读指导计划: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一、引言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拓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而阅读文学作品更是能够培养学生审美情操、丰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缺乏正确的阅读指导,许多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往往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
因此,为了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我们制定了以下阅读指导计划。
二、教学主题1.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引导学生成为文学作品的主角,通过鼓励和赞赏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和感受表达,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例如,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阅读一个小说片段,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积极参与,从而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 提升学生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正确的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包括角色分析、情节分析等。
例如,在学生阅读小说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分析故事的发展,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的用意。
此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一系列与文学作品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合理推理,从而增强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安排1. 阅读俱乐部活动我们可以组建一个阅读俱乐部,定期安排学生阅读一个文学作品。
在俱乐部活动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讨论和交流各自的见解。
同时,我们也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学校内外的文艺工作者参与其中,给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启发。
这样的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 阅读报告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定期撰写阅读报告,例如每学期至少提交两篇阅读报告。
在撰写阅读报告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总结和归纳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可以将作品与现实生活或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
通过撰写阅读报告,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并进一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四、教材使用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教材对于学生正确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至关重要。
文学作品阅读方法指导

文学作品阅读方法指导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2007年的广东高考考纲在“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中提出“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所应对的高考考题是半开放试题(根据文本自选角度鉴赏)。
这类试题先是出现在上海高考题中,2005年后,全国各地的高考题中也陆续出现。
(一)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题规律1.读全篇,把握主旨。
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宏观上把握全局,理清文章的层次,领会文章的要义。
其次是注意作者生活、写作的背景(要善于利用命题者所做的相关的注释)等,并利用题目、题干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揣测命题者考查的目的,做到心中有数。
2.紧扣题目,找准区间。
认真阅读题干,明确要求,弄清楚题目的限制与提示,明确答题方向,确定所在的有效的阅读区间,找到答题区,摘录与题目有关的句子或关键词语组合回答。
3.善于整合有关信息。
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中的不同信息,或整合回答,或把一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成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准确作答。
4.根据分值,列点回答。
一般来说,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一般情况下,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
阅读名著与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与技巧

阅读名著与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与技巧阅读名著和分析文学作品是培养个人思考能力与文学鉴赏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文学作品的复杂性和深度,许多读者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
本文将介绍一些阅读名著和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与技巧,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一、准备阅读前的基础工作在开始阅读名著或文学作品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提高阅读的效果和理解的深度。
首先,我们应该对作者和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创作经历和作品风格,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意图和内涵。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阅读作者的自传或评论来获取这些信息。
其次,我们可以事先了解一些与作品相关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这些背景知识能够为我们解读作品中的隐喻、象征和文化内涵提供重要线索,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找到合适的阅读环境来提高阅读效果。
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远离干扰和噪音,可以让我们更加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沉浸在作品中。
二、深入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在进行深入阅读时,我们可以尝试一些方法和技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首先,我们可以注重细节。
细节是作品中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通过仔细观察和解读细节,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注意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对话对白等方面的细节,思考它们所呈现的意义和作用。
其次,我们可以关注作品中的主题和意象。
主题是作品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而意象则是通过具体的形象和符号来呈现主题。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和意象,我们可以揭示出作者的意图和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
再次,我们可以学会运用文学批评的方法和理论。
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述和解读的学科,包括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不同的批评方法。
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批评方法,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作品,拓宽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我们可以与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
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听取他人的观点和见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名著阅读技巧指导大全

名著阅读技巧指导大全名著作为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对于读者来说,如何正确地阅读名著,把握其中的精髓,是一项重要的技巧。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名著阅读的指导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名著。
一、选择适合自己的名著在开始阅读名著之前,首先要根据自己的阅读口味和兴趣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名著。
不同的名著风格和题材对读者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所以选择一本符合自己阅读水平和兴趣的名著非常重要。
二、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在阅读名著之前,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于理解作品的意义和思想有着重要的帮助。
通过了解作者的经历和时代背景,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和情境,对其中的细节和隐含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注重细节和语言的理解名著的创作风格往往较为深奥,语言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在阅读名著时,我们应该注重对细节和语言的理解。
尤其是一些隐喻、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需要读者有一定的修养和理解能力。
四、把握作品的结构名著的结构往往非常精确和巧妙,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组织,帮助读者更好地融入到故事情节中。
在阅读名著时,我们应该关注其结构,理清主线和支线的关系,把握好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五、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作品的灵魂所在,他们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在阅读名著时,我们应该注意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和技巧,理解他们的动机和心理活动,从而更好地领悟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六、读懂名著背后的历史及文化名著往往反映了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这些背景和内涵对于正确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至关重要。
在阅读名著时,应该积极去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时期和相关的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七、对比不同版本的翻译大部分名著都有多个版本的翻译,每个版本都可能有其特色和偏重点。
在阅读名著时,读者可以尝试对比不同版本的翻译,从而对作品有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文学分析指导如何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

文学分析指导如何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文学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艺术形式,通过文字表达情感和思想,引发读者共鸣。
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特别是在面对复杂的文学作品时。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文学分析的指导,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
一、熟悉作者和背景在阅读文学作品之前,了解作者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的经历、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会对作品的风格和主题产生深刻影响。
在排除了一些残余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差异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此外,了解文学作品创作的背景和历史背景也是重要的。
例如,在阅读某一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时,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和相关事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二、分析文学元素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学元素,例如情节、人物、语言和象征等等。
分析这些文学元素是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核心。
情节是文学作品的基本骨架,通过情节的展开和发展,作者传达了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阅读时,我们应该关注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冲突和成长过程。
人物是文学作品中的灵魂,他们的性格、行为和对话都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与情节的关系。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通过独特的叙述手法和文学修辞手法,作者传达出作品的情感和思想。
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关注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隐喻和比喻,以及语言的节奏和韵律。
象征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具象事物的隐喻和象征,作者传达了更深层次的寓意和主题。
识别和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作品的意图和内涵。
三、关注文学思想和主题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主题是其核心和灵魂。
通过关注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和主题,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意义和观点。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情感变化。
作品中的情感体验往往与作品的主题息息相关,通过感同身受的方式获取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中考重点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与技巧

中考重点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与技巧高中中考是每个学生都要面临的考试,阅读理解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阅读理解中,文学作品的阅读往往是考生们的一大难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考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一、积极阅读阅读文学作品时,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阅读。
不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戏剧,每一篇作品都有其独特之处,都有值得挖掘的内容。
以积极的心态读作品,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也能更好地回答相关问题。
二、理解主题阅读文学作品时,要尽量理解作品的主题。
主题是作品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或意义。
在阅读时,可以从作品的标题、开头和结尾以及人物、情节等方面去理解主题。
抓住主题后,就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整体意义,从而回答相关问题。
三、观察人物作品中的人物是阅读的重点之一。
阅读文学作品时,要观察人物的性格、言行举止、内心感受等方面。
通过对人物的观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动机和行为,从而对作品的情节和主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四、分析情节作品的情节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
阅读文学作品时,要关注作品的情节线索,了解故事发展的起伏变化。
可以思考每个情节的作用和目的,理清情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通过分析情节,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结构和意义。
五、细品语言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是其独特之处。
阅读文学作品时,要细品语言的准确性和美感。
可以观察作品中的修辞手法、隐喻和象征等语言特点。
细品语言不仅可以增加对作品的理解,还能培养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和语感。
六、思考背景阅读文学作品时,要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可以通过阅读作品前的简介和注释,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思考背景会帮助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对回答相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七、做题技巧在答题时,要注意遵循一些阅读题目的解题技巧。
首先,认真审题,明确问题要求。
其次,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进行对照和推理,做到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最后,注意时态和词义的理解,避免在选择题和判断题中出错。
文学作品阅读方法

文学作品阅读一、散文阅读:继续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二、小说阅读三、相关考点1、理清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继续抒怀类散文和小说的线索多为人、事、景、物,托物言志类散文的线索多为物,议论明理类散文的线索多为理。
2、弄清顺序。
散文及小说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其次还有补叙,顺叙是以时间为序,也是一世情发展的先后为序;倒叙是把结局或精彩的情节提到开头叙述;插叙是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相关内容,插入叙述完后在街上先前中断的线索往后继续叙述;3、了解手法。
多综合运用如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多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象征、对比、铺垫、照应、衬托、抑扬、悬念、误会、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小见大、以乐写哀、等表现手法。
4、理解语句。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语句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理解语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5、赏析语言。
分析作品在修辞上,在句式上,(排比、对偶、长短句、整散句),在用词上如(动词的连用、叠词、四字词语、方言俗语等)方面的特点,赏析其语言特色。
6、把握主题。
主题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把我记叙抒怀类散文之“怀”,托物言志类散文之“志”,议论明理类散文之“理”;小说的主旨。
方法指引一、基本方法和步骤1、快熟了解内容了解主要内容,解决“卸了什么”的问题,即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物,什么情。
2、认真读懂题意仔细阅读题干,弄清题目要求,勾画关键字词,比较各个选项(如果选择题),明确考点题型,注意分值设置,留心答题位置。
3、将题回归原文将题回归原文,就是带着题干或选项中的语句重读原文,找到这些语句在原文中的位置。
联系前后找答案。
4、细看上下文因为答案多在文中,且多在题干中出现的语句前后,所以看上下文,锁定答案所在的区域。
如果涉及全篇,则要扩大区域再读全文。
5、审视内容结构考查词语、句子的作用,多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展开思路。
内容上的作用,主要有表达情感、渲染气氛、提示言旨等。
幼儿园文学经典名著阅读指导方案 幼儿园阅读

幼儿园是培养孩子们阅读兴趣和习惯的重要时期,而文学经典名著的阅读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为了能够引导幼儿正确阅读文学经典名著,以及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与品味,我们特编制了以下幼儿园文学经典名著阅读指导方案:一、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1. 选择适合芳龄的经典名著选取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简单易懂、符合幼儿接受能力的经典名著进行阅读指导,如《三只小猪》、《小红帽》等。
2. 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在幼儿园中设置丰富多彩的阅读角,包括有趣的绘本、故事书、图画故事等,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二、引导幼儿正确阅读1. 细致解读故事情节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细致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带领幼儿进入故事的世界。
2. 多角度呈现故事信息通过图片、实物道具等多种方式呈现故事信息,增强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与品味1. 配套相关阅读活动结合经典名著内容设计相关手工、绘画、游戏等活动,提高幼儿对故事的深度理解与感悟。
2. 引导幼儿进行跨学科阅读将经典名著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如通过科学实验和数学游戏等拓展幼儿的阅读广度与深度。
通过上述幼儿园文学经典名著阅读指导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培养幼儿们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正确阅读并提高阅读能力与品味,为幼儿的整体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希望广大幼儿园教师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以上指导方案,共同助力幼儿园儿童的阅读成长。
在幼儿园阅读故事书籍已成为幼儿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故事书中,经典名著是最为重要的,近期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发现了孩子们对经典名著的阅读兴趣逐渐增加,这也使得幼儿园教育者更加重视如何引导孩子们正确地阅读经典名著,以及培养他们更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我们在上文所述的基础上,特别编制了以下关于幼儿园文学经典名著阅读指导方案的扩展内容。
一、开展阅读活动1. 通过音乐与朗读结合的形式,进行故事的演绎,让孩子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们更深入地参与到故事中。
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解读方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解读方法文学作品是人们通过语言艺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产物,通过阅读和解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文学作品阅读与解读方法。
一.背景分析法在阅读文学作品之前,了解作品的背景信息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研究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社会环境等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
背景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意图。
二.情节分析法情节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作品的情节,我们可以深入把握故事的发展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情节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捕捉到故事的主要发展线索,揭示作品的内在逻辑。
三.人物分析法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是作品的核心,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言行举止、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我们可以透过人物的形象感知到作者对人性、社会问题等的思考。
人物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中的角色。
四.主题分析法作品的主题是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中心思想,通过分析主题,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主题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理解文学作品,并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五.象征分析法文学作品中常常使用象征手法,通过具象的符号来代表某种抽象的思想。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象征元素,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象征分析法可以增加我们对作品的解读深度。
六.语言风格分析法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对作品的表达和阅读都起到重要影响。
通过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
语言风格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作品的美学价值。
七.批评分析法通过阅读文学批评的观点,我们可以汲取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并将其运用到我们的解读中。
文学批评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从多个角度来审视作品,并拓宽我们的思维。
总结:通过背景分析法、情节分析法、人物分析法、主题分析法、象征分析法、语言风格分析法和批评分析法等多种方法,我们可以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
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与技巧

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与技巧导言: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而阅读文学作品则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介绍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一、了解背景知识阅读文学作品前,了解作品的背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读《红楼梦》时,了解清代封建社会的特点和作者曹雪芹的生平,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人物的行为和情感。
二、注重细节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细节往往蕴含着重要的信息和意义。
学生在阅读时应注重细节的理解和分析。
可以通过标注关键词、画重点句子等方式来帮助记忆和理解。
例如,在阅读《小王子》时,学生可以着重关注小王子与各种动物的对话,从中体会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三、品味语言之美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语言之美。
学生在阅读时应注重品味和欣赏作品中的优美语言。
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模仿写作等方式来提高对语言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阅读《诗经》时,学生可以尝试朗读其中的诗歌,感受古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四、分析人物形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品的核心元素之一。
学生在阅读时应注重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变化。
可以通过绘制人物关系图、写人物心理分析等方式来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例如,在阅读《西游记》时,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孙悟空与其他主要角色的关系图来理清人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五、体会情感共鸣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学生在阅读时应注重体会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并与自身经历进行对比和思考。
可以通过写读后感、进行情感交流等方式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例如,在阅读《小熊维尼》时,学生可以写下自己对友谊、快乐等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结语:阅读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了解背景知识、注重细节理解、品味语言之美、分析人物形象和体会情感共鸣等方法和技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希望本文提供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乐趣。
如何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如何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经典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汲取智慧,感受艺术的魅力。
然而,由于其复杂性和深度,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常常成为许多读者的挑战。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本文将介绍一些建议和技巧。
1. 充分了解背景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之前,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时代背景以及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可以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传记以及文学评论,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 注重文本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其深度和多层次的意义,因此,读者需要注重细节和文本本身。
仔细阅读每句话、每个段落,品味其中的词语、句式以及隐含的寓意。
通过分析文本,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旨,还能欣赏作者的艺术表达。
3. 注意结构和风格经典文学作品通常具有精心构建的结构和独特的文体风格。
读者应该留意作品的章节设置、叙述方式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
这样的注意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整体架构,揭示出作者在结构和风格方面的意图。
4. 主题和象征经典文学作品往往有深刻的主题和象征,通过阅读并理解这些主题和象征,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到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注意挖掘作品中的隐喻、符号和隐含意义,并将其置于作者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中加以解读。
5. 背景音乐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的背景音乐,如古典音乐或者根据作品主题进行选择。
背景音乐可以为阅读创造出一种氛围,让读者更好地融入到作品的世界中去,提升阅读的体验。
6. 与他人讨论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是一项富有启发性的活动,与他人分享你的阅读体验和观点可以进一步拓宽你的视野。
可以参加相关书籍俱乐部、参与读者论坛或与朋友进行讨论,这样可以通过交流获得更多的见解和观点。
7. 多次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通常很难一次完全理解,因此,多次阅读作品是必要的。
每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收获,通过反复阅读,我们能更好地掌握作品的内涵、情节和艺术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作品阅读方法指导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2007年的广东高考考纲在“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中提出“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所应对的高考考题是半开放试题(根据文本自选角度鉴赏)。
这类试题先是出现在上海高考题中,2005年后,全国各地的高考题中也陆续出现。
(一)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题规律1.读全篇,把握主旨。
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宏观上把握全局,理清文章的层次,领会文章的要义。
其次是注意作者生活、写作的背景(要善于利用命题者所做的相关的注释)等,并利用题目、题干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揣测命题者考查的目的,做到心中有数。
2.紧扣题目,找准区间。
认真阅读题干,明确要求,弄清楚题目的限制与提示,明确答题方向,确定所在的有效的阅读区间,找到答题区,摘录与题目有关的句子或关键词语组合回答。
3.善于整合有关信息。
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中的不同信息,或整合回答,或把一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成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准确作答。
4.根据分值,列点回答。
一般来说,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一般情况下,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
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1)(2)之类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即可。
5.遇到半开放题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去做:(1)要针对文本取材特点和语言运用的效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简明扼要用一句话表达清楚)。
(2)一定要引用原材料中的原词原句或概括原文段中心作为论据。
(3)围绕文本取材特点和语言运用的效果,结合引用原材料中的原段或原词原句进行分析论证。
(4)答案句数根据分值在6~12句之间便可,语言要简明,表意要清楚。
(二)简答题组织语言的方法1.摘录法:顾名思义,就是选摘原文原句作为答案。
2.浓缩法: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按照题目规定的字数,将其“浓缩”为合乎规范的句子作为答案。
3.改写法:依据题干的指令,将原文中的某个或某几个句子,做点改动,使其合乎答题要求。
4.拼接法:将分散在文章各处的合乎答案要求的句子,有机地拼接融合在一起,使之满足答案的要求。
5.仿写法:依照文章中的某个句子的形式,再造一个形式上与其相似而内容上又合乎答题要求的句子,使之成为答案。
6.活译法:这是指回答那些含有比喻的句子的含意的简答题,可以采取翻译(活译)的方法来诠释它,说出这个比喻的本体,等于就找到了答案。
7.分析法:对于分析句子层次、分析某个句子的作用、分析文章层次、分析某种写法的意义的试题时,可以根据自己对句、层、段、中心内容的理解,自拟答案。
8.综合法:也就是综合运用以上所述方法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
考点一准确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一)何谓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1.重要词语①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②表现文章主旨的词语;③富含深义的词语;④反映具体语境的词语;⑤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⑥运用修辞手法的特殊词语;⑦指代词(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2.重要句子①语义较为丰富、内容较为含蓄的句子;②能表现文章主旨的关键句子;③能表现文章脉络层次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④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意味的语句;⑤较难理解的各种修辞句;⑥句型庞大结构复杂,容易理解错误的句子。
解题思路:(1)结合语境,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找到对应的信息点,加以概括总结。
(2)弄清句子在语段中的地位。
关键语句往往在文章中或语段中起关键作用,要理解它,必须考虑它在文章中处于什么地位,比如说,如果句子在文章、语段中是起着总起的作用,那么理解它必须从它所领起的那些内容去看、去找,如果句子在文章、语段中是起小结的作用,那么理解它必须从它的上文去看、去找相关信息,无论总起还是小结,关键要看句子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区内寻找答案。
高考例证2(2005年广东卷)(3)理清句子结构,抓住句子的修饰语以及句中的关键词,结合全文,归纳答案。
(4)弄清词语和句子的修辞手法及作用,结合原文,准确阐释。
考点二分析层次明关系准确概括抓要点阅读文学作品,要能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要做到这几点,分析层次明关系、准确概括抓要点是关键。
(一)分清层次结构,明确语义重心语段分析一要明辨层次关系,二要明确语义重心。
一般而言,如果层次间的关系是联合型,如并列、递进等,则语义是各分句要点的“相加”;如果层次间的关系是偏正型,如转折、因果等,则语义重心在“正句”(表“转”或“果”的分句)。
例1:简要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
(不超过26字)宋代涌现出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
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
②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
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
③明代竹画家蜂起。
王绂画竹名驰天下,技艺高超。
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1992年全国卷)本段层次间的关系是并列。
故其意义所指是各构成部分内容的并存或相加。
答案: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风格独特,技法高超。
例2:①科学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晶,不论其正确程度如何,只要是实践过的,就能提供理性知识,提供智慧,提供思想素材。
②因此,诗人掌握科学知识,面愈广愈好,千万不要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
③唐朝诗人张继,有无学过物理知识,我们不得而知,但他写的《枫桥夜泊》,却完全合乎声学原理……(1997年上海卷)试题要求:归纳上段文字的中心。
(不超过14字)此语段共三句话,行文思路是“观点一举例”(①一②一③),而这两句间的语义关系属偏正型(因果),故语义重心在②(表“果”的正旬)。
于是可概括成:掌握科学知识,愈广愈好。
(二)锁定首尾句段。
找出关键词句例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题。
土地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瓜菜,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有来历,每一样都有故事。
什么时候下的种,什么时候发的芽,什么时候开的花……往事历历在目。
虫子差点吃掉了新芽,曾让你着急。
一场大雨及时解除了旱情,曾让你欣喜。
转眼间,几个瓜突然膨胀了好几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绿叶深处,不知天高地厚地大乱家规,大哭大笑又大喊大叫,必定让你惊诧莫名。
有时候,瓜藤长袖飘飞,羽化登仙,一眨眼就缘着一根电线杆攀向高高蓝天,在太阳或月亮那里开花结果,让你搬来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兴叹。
你看见一条弯弯的丝瓜挂在电线上,像电信局悬下来的一个野外的话筒:刚才是谁在这里通话而且是与谁通话?或者说这么多电话筒从瓜藤下来,从土地里抛撒出来,一心想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你想象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嗞嗞嗞地伸长,真正侧耳去听它们就屏住呼吸一声不响了。
你想象枝叶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挤眉弄眼,猛回头看,它们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经若无其事了。
你从不敢手指瓜果,怕它们真像邻居老吴伯说的那样一指就谢,怕它们害羞和胆怯于是气呼呼地不再合作,总之,它们是有表情的,有语言的,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最后来到餐桌上,进入你的口腔,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
这几乎不是吃饭,而是游子归家,是你与你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
你会突然想起以前在都市菜市场里买来的那些瓜菜,干净、整齐而且陌生,就像兑换它们的钞票一样陌生。
它们也是瓜菜,但它们对于享用者来说是一些没有过程的结果,就像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学习的毕业,于是能塞饱你的肚子却不能进入你的大脑,无法填注你感情的空空荡荡。
难怪都市里的不少孩子都不识瓜菜了,鸡蛋似乎是冰箱生出来的·白菜似乎是超级市场里长出来的,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鸭”。
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
这真是让人遗憾。
什么是生命呢?什么是人呢?人不能吃钢铁和水泥,更不能吃钞票,而只能通过植物和动物构成的食品,只能通过土地上的种植与养殖,与大自然进行能量的交流和置换。
这就是最基本的生存,就是农业的意义,是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只能以土地为母的原因。
/英文中culture指文化与文明,也指种植与养殖,显示出农业在往日文化与文明中的至尊身份和核心地位。
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
总有一天,在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大潮激荡之处,人们终究会猛醒过来,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
那才是人类culture又一次伟大的苏醒。
(2005年湖北卷)18.根据原文,概括“土地”两层含义的要点,每点不超过8个字。
该文卒章显志,呼应题目,故锁定尾段即可概括出‘‘土地”含义的要点。
根据结构分析,不难看出尾段可分两层(见斜线,笔者所加)。
其中第一层的关键句是‘‘这就是最基本的生存,就是农业的意义,是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只能以土地为母的原因”;第二层的关键句是culture指文化与文明,显示出农业在往日文化与文明中的至尊身份和核心地位:t。
大地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
有了上述前提,可凝练出《土地》两层含义的要点:(1)生命的根基(基石);(2)文化(精神)的源泉(家园)。
(三)关注“标志性词”“高频率词”和标点很多文章,不论是篇章结构,还是语段结构,都有明显的语言标志,比如有“第一”“第二”“第三’’之类序数。
文章的段内层次,往往有一些衔接上下文的词语,诸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同时”等。
另外还可以看标点。
标点符号的作用之一就是区分层次,特别是分号、句号是区分层次的明显标志。
结尾常常由“因此”“所以”“总之’’‘‘综上所述”“总而言之”“一言以蔽之”等词语“导出”,分析概括时要十分注意。
例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张家界卞毓方鬼斧神工,天机独运。
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唯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