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文学作品的整体性阅读方法(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文学作品的整体性阅读方法
现阶段整个教育的现状是:网络发达了,错别字多了,书写差了,阅读与表达下降了。
从现阶段语文考试(无论是高考、中考,还是期末考)的阅卷来看:现代人读不懂现代文,现代文阅读被称为失分的“伤心岭”,得分率基本不足50%。照目前发展形势,如果高、中考语文还要提分的话,阅读是肯定要加分的。因此现代文阅读是相对很重要的一块,也是我们学生提分最难的一块。
那么考试时现代文阅读得分低的原因是什么呢?
1、知识储备不够
2、阅读习惯不好
3、阅读方法没有或不当
4、答题思路和技巧缺乏
今天我们就着重解决阅读的一种最基本且对同学们答题很有帮助的一种方法——文学作品的整体阅读方法。
一、什么是整体性阅读?
整体性阅读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二、为什么要整体阅读?
1、从出题的角度看,任何一篇文章,只要是用来考试,其后考题的设计大都是针
对整篇文章而言的,即使是考词语或句子,也是围着整篇文章的主题的(这个不用举例,你们随时都可以印证的)。因此考题设计的整体性,要求阅读的整体性,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掌握整体阅读的方法,这是阅读最基本的方法。
2、从写作的角度看,作家精心选材、着力构思、巧用技法,其用意都在于表现主旨,突出主旨,因此宏观把握、理解主旨就成了解题的重要前提。
3、从答题的角度看,为了确保试题的信度,命题人着重考查考生理解文章的主旨与作者要表现的主旨是否一致,考查考生揣摩到的作者在选材、构思、技法运用等方面的匠心和作者写作时的用心是否一致,因而试题题目虽以主观题形式出现,但答案是基本客观的,观点在作者,答案在文中。解题就应着力于确认和整合文本整体信息,以免片面理解有误或答题疏漏要点。
三、整体阅读的步骤
1、略读全文,寻找形象。作品的本质就是通过形象来表现思想,形象即作者描写的对象,或人或事,或景或物。
2、根据作者描写的对象划定文体,因为不同的文体就有不同的行文思路。对象是景的便归借景抒情的写景散文;对象是物的便归移情就物或托物言志的写物散文;对象是事的便归叙事抒情或写事说理的叙事散文;对象是人的便归因人抒情的写人散文或小小说。
3、依据文体特点精读,结合标题,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即了解作者写了什么(文章内容),理解标题并逐段概括段落大意,把中心句、关键句或议论句、抒情句结合起来,确认作者的观点、态度,从而弄清主旨。这是理解文章的关键一环,因而是最重要的一步。
4、结合文章主旨,弄懂作者的表达技巧,即作者是怎样写的,从而明白作者为什
么这样写,即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
这样才算真正把文章读懂了,然后再结合储备的文章知识,了解解题思路、把握答题技巧,那么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就不是问题。
四、整体阅读示例
1、例文
钓鱼与鱼钓谢云
①钓鱼是古老的事业,其悠久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渭水边的姜太公。虽然他老
先生是直钩垂钓,且钩上无饵,很有些并非为鱼而只欲“独钓寒江雪”的高标独卓的
澹泊意味。自此以降,千百年来,难以数计的烟波钓徒,总结出了不少口耳相传的实
战经验,诸如“春钓滩,夏钓沱”“钓鱼不喂窝,不如下河摸”,等等。倘有人愿意辑
录出来,定是一部厚厚煌煌,不亚于《诗经》的《钓鱼经》。
②一度时期,我也曾痴迷于此。或到河边,或去鱼塘。或为消遣散心,或为休闲
厮混。和风煦煦之日,或微雨飘飘之时,最宜此项营生。去的次数多了,除上钩的或
大或小的鱼儿外,竟也钓得了许多“非钓之乐”的感慨。表面上看,钓鱼的过程中,
是饵料诱惑了鱼儿。钓者常说,愿者上钩。换言之,鱼总是要上钩的,不是在此时,
就是在彼时——鱼怎么能抗拒那香喷喷饵料的诱惑呢——自然,你很快就如愿以偿
了。浮漂微动,鱼儿咬钩时,你一定会异常兴奋。兴奋中的你,肯定不会想到,那上
钩的鱼,其实就是一种诱饵:在你钓到它之前,它就已成功地将你钓到了河塘边!
③想到此,再看那被钓在钩上的鱼儿,纵是苦苦挣扎,翻转弹动,也再难脱身。
说实话,那孤立无助,万般痛楚的情形,总让人不由得心悸。一种被圣人叫做“恻隐”
的感情,不禁慨然而生。而那些烟波钓徒,那万般得意的笑容,更让我不由得想到“阴
险、毒辣、狡猾”之类语词——我们,不是也有过被“利欲之钩”钓着,百计营谋而
不得挣脱的时候吗?本该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的人和鱼啊,何苦要这样“同室操戈,
相煎太急”呢?——如此这般地思来想去,只感到心中如噎,口不能指,脊背禁不住
一阵阵发凉。手中的鱼竿也无比沉重。最后,自然钓意全无,抛竿而去。
④当然,也有些曾经上当而又死里逃生的鱼儿,在诱饵面前,便会显得格外的谨
小慎微。先是察言观色,然后摇头摆尾地试探撩拨一番,再用嘴唇轻轻碰咬,进行火
力侦察,小心翼翼,诚惶诚恐——但最终,还是挡不住那诱惑,将香饵一口吞去了。
白居易《放鱼》诗中曾云,“香饵见来须闭口,大江归去好藏身”。想来,居易先生是
太天真了。要让鱼在香饵面前闭目不视,缄口不食,谈何容易。就像我们在“利欲”
面前,往往情难自禁,浑然不顾一样。俗语云,鱼儿见食不见钩。盲目的鱼,自然看
不到那“食”后面裹藏着的“钩”。
⑤鱼的悲剧在于贪嘴。钓鱼者便是针对这弱点,投其所好,诱其上钩的。安下钓
饵,垂下钓丝,不用恐吓,不用威逼,鱼自会前来“送菜”的。其实,人也大抵如此——鱼,不正是一种欲望的诱饵,在人生之水中从容悠游么。而我们,往往也只是因
着鱼的存在,才被钓着,被诱惑着,来到人生的河岸,挤挤拥拥地喜怒哀乐着。虽然
那河中,还不一定有鱼。
⑥从鱼的悲剧,联想到万象纷纭的大千世界,感触良多。人世间的诱饵,比起钓
者的香料来,更是多姿多彩,扑朔迷离。金钱的,权力的,物质的,名誉的,地位的……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当一个人为“私欲”迷惑,失去理智,只剩下没有灵魂的躯壳
时,便与那盲目而贪嘴的鱼儿,没啥两样了。在诱饵面前易于上当、上钩,也便是自
然而然的事了。
2、例文解析:
描写对象:钓鱼和鱼钓
文章体裁:叙事散文
标题内容:人钓鱼和鱼钓人
行文思路:钓鱼历史及“钓鱼经”。(引出话题“钓鱼”)
钓鱼的收获:鱼(实指),人钓鱼。
非鱼(钓鱼的感慨),鱼钓人。(引出话题“鱼钓”)人鱼相煎:鱼被香饵钓着脱身不得;
人被利欲钓着挣脱不得
却人鱼相煎。(人笑鱼傻,鱼该笑人痴)
人鱼上钩:鱼:贪嘴(挡不住香饵的诱惑)
人:贪欲(挡不住欲望的诱惑)
(挡不住的诱惑)
人鱼同命:鱼贪嘴成为人的菜
人贪欲成为欲的“菜”
悲剧的人生(牺牲品)
(贪酒的:7954(吃酒误事;贪色的:身败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