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盟的内部关系

合集下载

论东盟的内部关系——东盟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及主要成员国间的关系

论东盟的内部关系——东盟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及主要成员国间的关系

l e A EA i S N. I h at 0 y as AS N v ra n iiu is e d rd df rn et , a d d v lp d k n te p s e r , 4 EA o ec me ma y dfc he . n ue i ee ttss n e eo e f
l ta r g o a lto si EAN : AS n r —e i n lReai n n AS EAN go a n e r t n a d Reain h p Re i n lI tg a i n lt s i o o
b t e nM ao mb rCo n r s ew e jrMe e u ti e
y n r n r mp ra tr l n r go a n ntr to a far . i g moe a d mo e i o tn o e i e in la d i enai n laf is
关于东盟的内部关 系, 以从两个层面进行探 可 讨。第一个层面,是从多边的角度 ,主要指东盟 1 O 个成员国之间在各个领域的合作 ;第二个层面 ,是 从双边的角度 ,虽然都是在一个东盟组织之内,但 由于历史 、地缘、民族 、 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原 因, 东盟 1 个成员之间的亲疏程度不同,双边关系错综 O 复杂。本文首先从这两个层面分析东盟的内部关系 , 然后解剖东盟目前面临 的新挑战。笔眷曾经在上世 纪 9 年代末撰写过一篇题为 《 0 东盟面临的十大挑 战》 的论文¨ ,现在回过头去看看 ,这些预测基本 J 上是正确的,本文就算是上一篇文章的续篇吧。
Ab t a t 0 l be t e4 a nie s r fAS s r c :2 07 wil h 0 n v r a y o EAN. I sno n e s r c s o n i t r a in l og nia in ti ta a y p o e sf ra n e n to a r a z t o

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关系

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关系

谢辉志一、热点透视第九次东盟领导人会议于2003年10月8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落下帷幕。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第七次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第七次东盟与中国、日本和韩国(10+3)领导人会议和中日韩三国领导人第五次会晤。

此次巴厘岛峰会取得了累累硕果,堪称东盟发展史乃至亚洲地区合作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此次东盟领导人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成果是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和发表了《东盟第二协约宣言》。

该宣言描绘出了到2020年建成“东盟共同体”的蓝图,标志着东盟将由较为松散的以进行经济合作为主体的地区联盟,转变为关系更加密切的、一体化的区域组织。

巴厘岛峰会的另一个亮点是中国政府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与东盟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这标志着中国和东盟的双边关系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前来与与会的日本、韩国、印度领导人也表示将加强同东盟国家和中国的全面合作关系,积极推动亚洲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随着2010年东盟和中国联合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形成,一个拥有将近20亿人口的世界最大市场和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将出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政府积极支持东盟走向一体化的倡议,表示将开拓新领域,继续扩大与东盟在人力资源开发、文化教育与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

中国将成立中国——东盟协会,倡议建立中国与东盟青年部长会议机制,支持双方商会开展各项活动,积极推动研究和召开中国与东盟商业和投资峰会。

为加强协调配合,创造稳定环境,中国方面将以10+3为主渠道,与东盟携手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

1967年8月,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同月,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东盟10国的主要新闻媒体

东盟10国的主要新闻媒体

东盟10国的主要新闻媒体
佚名
【期刊名称】《印刷世界》
【年(卷),期】2003(000)006
【摘要】@@【泰国】rn 主要泰文报纸有《泰叻报》、《民意报》、《每日新闻》、《国家报》、《沙炎叻报》、《经理报》等。

主要华文报纸有《新中原报》、《中华日报》、《星暹日报》、《亚洲日报》、《世界日报》和《京华中原日报》等。

主要英文报纸有:《曼谷邮报》、《民族报》等。

……
【总页数】3页(P27-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9.33
【相关文献】
1.东盟“伊斯兰化”与东盟10国对以关系的互动研究 [J], 钮松
2.2003年1—6月中国对东盟10国进出口统计 [J], 无
3.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成国率省主要新闻媒体负责人一行到省政协机关走访和听取意见 [J], 严兴春
4.论东盟的内部关系——东盟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及主要成员国间的关系 [J], 曹云

5.第8届东盟-中日韩(10+3)青少年科技冬令营与教师科技研讨会--青春有梦
创客我行——第8届东盟-中日韩(10+3)青少年科技冬令营与教师科技研讨会
举办 [J], 杨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海争端中的中国与东盟关系

南海争端中的中国与东盟关系

南海争端中的中国与东盟关系自2009年“无暇号”事件以来,“南海问题”一度升温。

与中国存在争端的国家均是东盟成员国,争端势必会对中国和东盟的关系产生影响。

同时美、日、印等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介入也会对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产生间接影响。

但我们应看到中国与东盟这些年形成的良好合作局面,以及东盟自身的一些因素对“南海争端”给双方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总体来看,“南海争端”不会根本改变中国与东盟继续合作的良好局面。

标签:南海争端;中国;东盟;关系近年来,东南亚一些国家及美、日、印等国在中国南海的一些行动严重损害我国家利益。

自2009年“无暇号”事件以来,2010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东盟地区论坛强调南中国海是美国国家利益所在后,“南海问题”开始升温。

南海周边各国纷纷表示对南海(主要集中在南沙群岛及其周边海域)拥有主权。

继2011年越南和菲律宾接连在南海举行军演之后,2012年菲律宾在黄岩岛又生事端。

至此,南海局势已到白炽化的程度,战争似乎一触即发。

对于这次“南海争端”再度升温,本文将把与中国存在争端的东南亚国家放在东盟的框架下来探讨“南海争端”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影响。

一、南海争端的由来及现状1.南海争端的由来“南海争端”指的是南海周边的国家在南海各岛礁沙滩的归属以及海域划分问题上存在的分歧与争端[1]。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伴随着海底大量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发现,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了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工作重心主要是国内经济建设,以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为着眼点,我国政府提出了“主权归我、和平解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

”[2]至此,“南海问题”一直拖延至今。

2.南海争端的现状目前,我国南沙群岛共约43个岛礁被其他国家侵占。

越南声称对全部南沙和西沙群岛拥有主权,菲律宾、马拉西亚、文莱、印尼通过划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侵占南沙海礁和海域。

“东盟方式”的理论阐释、演进动态与研究展望

“东盟方式”的理论阐释、演进动态与研究展望

“东盟方式”的理论阐释、演进动态与研究展望作者:戴轶赖征世刘晓婧来源:《东南亚纵横》2023年第05期摘要:全面完整、發展动态地理解“东盟方式”,是推进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前提。

“东盟方式”是对东盟组织特征和组织运行的概括性表述,学界对此已有较多研究阐释并已形成一定共识。

但伴随着《东南亚国家联盟宪章》等一系列制度的建构与实施,非正式性和弱制度性显然已不完全符合对“东盟方式”的动态认知;经济领域实施的“东盟-X”决策方式与执行程序规则,对东盟最初实行的全体一致的议事规则进行了修正,东盟参照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争端解决机制,也提高了东盟决策在各成员国经济领域的效力层次;在缅甸危机中东盟提出了处理意见并采取了一定的制裁措施,突破或动摇了严格意义上的不干涉内政原则。

通过对东盟各组织要素、运行机制等演进动态性观察,弱制度性、弱约束力和非强制性等已不能全面诠释“东盟方式”,学界对“东盟方式”的理解与解读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和滞后。

同时,伴随着东南亚区域一体化的深入,“东盟方式”的变化将越来越多,因此对“东盟方式”的理解更不能固化。

必须通过东盟实践,考察其组织运行和制度变化,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东盟方式”的内在逻辑。

“东盟方式”经过长期的演进已经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国际组织制度,该制度低于“欧盟方式”的高度集权化、高强度的组织行为能力和强制性的制度约束力,高于一般性的仅具有外交平台功能的国际组织论坛。

“东盟方式”为区域一体化的道路提供了借鉴和启发,在一个差异化的世界里,甚至可以说“东盟方式”比“欧盟方式”更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方式;“一带一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图分类号] D8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2479(2023)05-001-10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Evolutionary Dynamicsand Research Prospects of THE ASEAN WAYDai Yi, Lai Zhengshi, Liu XiaojingAbstract: A comprehensive and dynamic understanding of the ASEAN Way is one of the necessary prerequisites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oser China-ASE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in the new era. The ASEAN Way is a general express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operation of ASEAN, which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interpreted and formed by the academic community. However, informality and weak institutionality are clearly no longer in line with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ASEAN Way with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series of systems such as the ASEAN Char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ASEAN minus X” formula in the economic field has revised the initially implemented unanimous procedureand the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established by ASEAN in reference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lso improves the effectiveness of ASEAN decision-making in the economic field of each member country; in the Myanmar crisis,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and certain sanctions were taken,breaking or wavering the principle of non-interference in internal affairs in the strict sense. Through dynamic observa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ASEAN's organizational elements and operational mechanisms, it is found that the ASEAN Way cannot be fully interpreted due to its weak institutionality, weak binding forceand non-mandatories, hence there is a certain degree of bias and lag in the academic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ASEAN Way. At the same time, the deepening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Southeast Asia will bring about more and more changes with regard to the ASEAN Way, making it even more difficult to solidify the understanding of i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amine the organizational operation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s of ASEAN through practical experience to fully and accurately grasp the inherent logic of the ASEAN Way The ASEAN Way,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into a new type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institution after long-term evolution, is inferior to the EU Way, which has highly centralized,high-strength organizational capacityand mandatory institutional binding force,whereassuperior to the general forums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hat only function as diplomatic platforms. As The ASEAN Way provides lessons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path of regional integration,it can beeven sai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EU Way, the ASEAN Way has more value for promotionin a differentiated world.Keywords: ASEAN; ASEAN Way;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hina-ASE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东南亚国家联盟(以下简称东盟)是当前东南亚地区最为重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方式”(ASEAN Way,以下简称“东盟方式”)作为一个专有名词,用来指代东盟内部合作形式和东南亚地区的一体化道路。

东南亚国家联盟

东南亚国家联盟

一概况(一)基本情况东盟(全称东南亚国家联盟英文缩写ASEAN )是集合东南亚地区国家的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

于1967年8月成立。

东盟现有的成员国包括文莱(1984年)、柬埔寨(1999年)、印度尼西亚、老挝(1997年)、马来西亚、缅甸(1997年)、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1995年)十国;候选成员国为东帝汶;巴布亚新几内亚为观察员国。

总部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该组织主要目标包括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发展;为成员国之间和平解决分歧提供平台;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

东盟覆盖的面积为448 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3%。

人口6.01亿,占世界人口的8.8%。

2010年其区域内GDP为1.8万亿美元。

若将其作为单一国家统计,名义GDP排名世界第9,亚洲第3.(二)发展历程1.诞生东盟的前身是由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三国于1961年成立的东南亚联盟,但1963年,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因为领土问题断交;1965年8月,新加坡、马来西亚分治,联盟由此陷于瘫痪。

因此在1967年8月6日,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于8月8日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东盟成立初期,成员多数是独裁专制国家,主要任务之一是防止区域内共产势力扩张,合作侧重在军事安全与政治中立,冷战结束后各国政经情势趋稳,开始转向加强区域内经济环保等领域的合作,并积极与区域外国家或组织展开对话与合作。

1976年,在巴厘岛举行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东盟协调一致宣言》,也就是《巴厘第一协约》,确定了东盟的宗旨和原则,成为东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扩张1984年1月8日,文莱独立后加入东盟,至此,东盟有6个成员国。

由于90年代其他4个东南亚国家加入东盟,这6个成员称为原东盟成员,或东盟老成员。

1995年7月28日,越南加入。

东盟(10+1)

东盟(10+1)

1961年7月31日,马来亚(马来西亚的前 身)、泰国和菲律宾在曼谷成立“东南 亚联盟”。 1984年1月8日,文莱独立后加入东盟。 1995年7月28日,越南加入。 1997年7月23日,缅甸加入。 1997年7月23日,老挝加入。
1999年4月30日,柬埔寨加入。
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是指 东盟10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 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老 挝、缅甸、柬埔寨)与中国领导人间举 行的会议。“10+1”指的是东盟10国分别 与中日韩3国(即3个“10+1”)合作机制 的简称。
2013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10 年来, 中国与东盟关系蓬勃发展,合作取得累累硕 果。双方政治互信不断深入,在许多重大国际和地 区事务上相互支持,保持了睦邻友好、和谐共处。 双方务实合作进展迅速,从2002年到2012年,双 边贸易额年均增长23.6%,目前已达到4000亿美 元;相互投资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增长3.4倍。 中国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 易伙伴,中国和东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 家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情况 目前,世界上有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自由贸易区、东 盟自由贸易区以及许多关税同盟,但中国目前还仅仅与东 盟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指在中国与东盟10国之间构建 的自由贸易区,即"10+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一是用十年的时间完成 所有关税和非关税的削减,消除双方之间存在的关税及非 关税壁垒。二是建立一个综合框架,包含市场一体化的一 系列措施,如投资促进、贸易便利化以及和谐的贸易及投 资规则与标准。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性:建立中国-东盟自由 贸易区,是中国和东盟合作历程中历史性的一步。它充分 反映了双方领导人加强睦邻友好关系的良好愿望,也体现 了中国和东盟之间不断加强的经济联系,是中国与东盟关 系发展中新的里程碑。 。

东盟50年:发展中国家一体化的成功典范

东盟50年:发展中国家一体化的成功典范

东盟成立的背景与一体化历程2017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

在半个世纪的历史演进中,东盟的一体化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冷战时期的东盟(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东盟(ASEAN )是东南亚国家联盟(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的简称,成立于1967年8月8日,创始成员有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五国,是一个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联合会(协会)[1]。

二战后东南亚国家的联合过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

当时,东南亚地区形成了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军事集团对峙的格局。

1954年,美、英、法、澳、新、巴(基斯坦)以及菲律宾和泰国在马尼拉签署了《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并于次年在泰国成立了“东南亚条约组织”(SEA TO ),其目的是“联合抵制共产主义在亚洲的扩张”。

然而,这个试图仿效“北约”的反共组织因内部纠纷一直未能有效履行防务行动,拖到1975年被迫解散。

东盟50年:发展中国家一体化的成功典范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东盟一体化进程取得巨大成功,成为发展中国家一体化的成功典范。

在区域治理层面,坚持运用“东盟方式”处理问题,强调互不干涉内政、舒适性、松散性和渐进性;在对外关系层面,坚持运用“平衡外交”原则,维护自身安全。

这些实践经验成为东盟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尽管东盟面临诸多挑战,但其一体化的发展前景依然充满光明。

■ 陆建人/文DOI: 10.19422/ki.ddsj.2017.06.007东盟成立的初衷也是为了共同防御共产主义势力在东南亚的蔓延,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保持密切关系。

但这些从西方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的中小国家,又有着强烈的民族自主意识,有联合起来抵御外部势力威胁的诉求。

1961年,为了寻求地区安全合作,马来亚、泰国和菲律宾三国成立了“东南亚联盟”(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 ASA ),但不久就因马来西亚联邦的建立和菲马领土争端而夭折。

东盟协议书

东盟协议书

东盟协议书东盟协议是东盟成员国之间签署的文件,旨在推动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以下是关于东盟协议的1000字的介绍: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协议是一个重要的国际协议,旨在促进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合作。

东盟成立于1967年,其成员国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和文莱。

这些国家之间通过签署东盟协议,致力于加强区域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和政治对话。

东盟协议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繁荣。

通过协议,东盟成员国承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加强合作,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各国的优势。

这种合作包括促进贸易自由化、促进投资、促进人才交流和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经济领域,东盟协议致力于建立一个开放、透明和规范化的区域市场。

成员国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取消对彼此商品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

此外,成员国还通过就投资、服务和知识产权等领域进行合作,为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机会。

另外,东盟还努力推动区域一体化,通过减少贸易和投资障碍,促进东盟内部的经济联动。

除了经济合作,东盟协议也致力于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合作。

成员国通过协议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对话和合作,推动地区和平稳定。

东盟协议还规定了成员国之间的和平解决争端的机制,以确保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此外,东盟还通过政治对话和合作,加强成员国之间的互信和相互了解,建立和平友好的关系。

社会和文化合作也是东盟协议的重要内容之一。

东盟成员国通过签署协议,致力于加强教育、文化和旅游的合作。

成员国以分享经验和最佳实践的方式,提升各国的发展水平,推动社会进步。

总之,东盟协议是一个重要的国际协议,旨在促进东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合作。

通过签署协议,东盟国家承诺加强区域一体化、推动经济繁荣、实现和平稳定和促进文化交流。

东盟协议的实施对于东盟成员国和整个地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东盟发展与历程

浅谈东盟发展与历程

浅析东盟发展及历程一、导论东南亚国家联盟,中文简称为“东盟”(以下统一使用“东盟”的简称),英文缩写为ASEAN,它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它团结区域内外国家,为维护地区秩序、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促进地区政治、经济、安全及社会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从1967-2015年,东盟已经走过了48年的历程,48年来,东盟完成了量上的扩张(从最初的5个成员国发展到囊括本地区所有成员国)和质的飞跃(即区域合作水平的提升与深化),东盟已经成为亚太地区及至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个国际性组织,东盟还成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一面旗帜,是新区域主义的成功典范。

二、东盟的历程东盟1967年成立至今的历程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即冷战时期和冷战后。

(一)冷战时期的东盟这个时期促进东盟团结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遏制共产主义;二是柬埔寨问题。

冷战时期的东盟的主要贡献,是使原本一盘散沙的东南亚国家出现了初步的团结,培养了地区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地区的政治与安全合作,确立了各种组织架构,为冷战后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此时的东盟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政治与安全合作方面,在经济合作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二)冷战后的东盟冷战后,地区与全球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下降了,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成为影响同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这两大趋势并行不悖,改变了全球与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

这一时期的东南亚地区,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下降了,但它仍然企图主导该地区,但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日本的作用正在日益提升.它在该地区的作用开始跳出经济的范围,向政治与安全等领域扩张;中国正在崛起成为一个新兴的大国,它成为对该地区拥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

而东盟作为该地区的一个组织得最好的国际组织。

在地区事务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该地区的一支主导力量。

20世纪90年代初,东盟率先发起区域合作进程,逐步形成了以东盟为中心的一系列区域合作机制。

【教材解读】区域性经济集团的特点及其内部关系

【教材解读】区域性经济集团的特点及其内部关系

【教材解读】区域性经济集团的特点及其内部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战后出现的新现象,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加强,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组织上通常表现为区域性经济集团。

所谓区域性经济集团,一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通过正式的协定或条约而建立的共同经济机构。

这些目标一般包括:促进地区专业分工,发展规模经济,实现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消除贸易障碍,扩大地区市场容量,增进地区内部经济的依存关系,达到成员国之间的互利互惠和共同发展,并加强它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

区域性经济集团的特点目前世界上的区域性经济集团主要有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这些区域性经济集团虽然发展水平不同、组织形态各异,但是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第一,区域性经济集团是政府间的、官方性质的组织。

这种集团是由国家直接出面,通过缔结国际条约或协定而建立的,与跨国公司或民间组织越出一国范围,进行国际化活动有明显区别。

第二,区域性经济集团是一种有形的、契约性的组织,有自己的组织和机构,通过签订共同遵行的准则、协定,共同管理区域经济。

第三,区域性经济集团可行使部分主权。

为了协调区域内经济发展,集团往往要求成员国各自让渡部分主权。

在此基础上通过共同机构制定共同经济政策,并对每个成员国进行直接的、强制性的约束。

其它经济组织则没有这些特征。

第四,区域性经济集团所涉及的往往包括成员国关税、贸易、金融、货币以及工农业政策等各方面的协调合作。

这一点有别于部门或产品联合组织,后者只涉及一两个经济部门或某一种产品,如石油输出国组织。

第五,区域性经济集团除了经济领域的合作外,往往还包括政治、外交、军事、社会、科技等方面的政策协调与合作。

第六,区域性经济集团与世界性经济集团相比,在规模上有明显区别。

区域性经济集团的参加国往往是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而世界性经济集团则是面向世界各国,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

区域性经济集团的特点及其内部关系

区域性经济集团的特点及其内部关系

区域性经济集团的特点及其内部关系南开大学历史系王瑾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战后出现的新现象,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加强,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组织上通常表现为区域性经济集团。

所谓区域性经济集团,一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通过正式的协定或条约而建立的共同经济机构。

这些目标一般包括:促进地区专业分工,发展规模经济,实现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消除贸易障碍,扩大地区市场容量,增进地区内部经济的依存关系,达到成员国之间的互利互惠和共同发展,并加强它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

区域性经济集团的特点目前世界上的区域性经济集团主要有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这些区域性经济集团虽然发展水平不同、组织形态各异,但是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第一,区域性经济集团是政府间的、官方性质的组织。

这种集团是由国家直接出面,通过缔结国际条约或协定而建立的,与跨国公司或民间组织越出一国范围,进行国际化活动有明显区别。

第二,区域性经济集团是一种有形的、契约性的组织,有自己的组织和机构,通过签订共同遵行的准则、协定,共同管理区域经济。

第三,区域性经济集团可行使部分主权。

为了协调区域内经济发展,集团往往要求成员国各自让渡部分主权。

在此基础上通过共同机构制定共同经济政策,并对每个成员国进行直接的、强制性的约束。

其它经济组织则没有这些特征。

第四,区域性经济集团所涉及的往往包括成员国关税、贸易、金融、货币以及工农业政策等各方面的协调合作。

这一点有别于部门或产品联合组织,后者只涉及一两个经济部门或某一种产品,如石油输出国组织。

第五,区域性经济集团除了经济领域的合作外,往往还包括政治、外交、军事、社会、科技等方面的政策协调与合作。

第六,区域性经济集团与世界性经济集团相比,在规模上有明显区别。

区域性经济集团的参加国往往是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而世界性经济集团则是面向世界各国,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

RCEP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际关系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RCEP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际关系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RCEP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际关系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基于积极的经贸活动,亚太地区在世界范围内经济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全球经济中贸易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在东盟发起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背景下,对许多亚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通过中国与东盟国际关系发展状况以及文献整理的内容,寻找中国与东盟国际关系存在的问题,并探寻解决路径。

关键词:国际关系 RCEP 中国与东盟国家1.RCEP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际关系的发展现状1.RCEP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际关系现状一直以来,对抗性思维成为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方式,国际社会也因为这种国际关系的处理方式陷入具有规律性的动荡之中。

无论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还是凡尔赛体系,建立在对抗性概念上的国际体系都是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

而正是这种零和博弈观念的风波,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东盟国家是世界上少有的最为复杂的政治和经济领域之一——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地方政治动荡、地区冲突和宗教冲突、大国与该地区的权力斗争以及地区、区域一体化等国际事务。

最重要的政治问题在东南亚尤为突出。

东盟国家是中国周边最重要的地区之一,是华人在海外的重要聚居地。

2013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迈出重要一步,东盟国家仍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中国的政治意义和政策意义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无论是东盟国家自身作为国家大事案例分析的研究价值,还是东盟国家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性,都需要对于东盟予以高度重视。

1.中国与东盟国际关系的研究现状新中国成立后,11个东南亚国家曾与中国发展贸易关系,但受国际战争性质和当地政治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国际关系的实际研究始于1970年代后期。

曹云华等人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了中国东盟关系,探讨了中国东盟关系、中国在东南亚的良好合作政策、东盟衡量更大力量的战略和作用。

中国与东盟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中的战略选择、中国东盟合作和东亚一体化。

东盟内部国家民族宗教恩怨

东盟内部国家民族宗教恩怨

东盟内部国家民族宗教恩怨最近一段时间南海问题似乎一直热度不减。

我国在南海的主要对手都是东盟国家,而这些与我国有争议的国家由于自身实力有限,也一直在试图依托东盟来把南海问题国际化。

似乎有些人对此也很担心,毕竟东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试点对象,如果抱成团再拉美国进来,事情就比较讨厌了。

其实这种担心我个人感觉有点杞人忧天,看了如下的东盟内部历史及矛盾汇总以后就知道,东盟虽然很早就成立区域化组织,但始终是一盘散沙,不可能捏合到一起。

老挝和文莱这俩没有存在感的货俺就不8了,下面8一8其他国家:越南总体而言这个国家在东盟内部是个异类。

从意识形态而言(别说这个不重要),作为本区域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军事实力相对强劲,越南是东盟成立时的主要防范对象(没错,东盟成立的时候主旨之一是防止共产主义在东南亚扩散)。

1961年东盟成立,直到1995年越南才加入。

越南与菲律宾都对整个南沙提出主权要求,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武装冲突。

越南与柬埔寨的恩怨大家也都有所了解。

虽然现在已经和解,而且亲越派在柬国内也不是没有市场,但是王室方面和普通民众中对越反感的也不少。

越南的民族情况和我国差不多,有一个占绝对主体地位的民族京族,占人口总数85%以上。

其他还有一些跨界民族比如傣族、高棉族之类,比例都低于2%,因此民族内部矛盾几乎可以忽略。

不过在另外一个方面越南的民族问题和我国类似:越南的少数民族基本都聚居于高山地带(除了华族或者说汉族),地广人稀(相对而言),而京族主要聚居于南北两个冲击平原,人口稠密。

因此和我国类似,西部人口少,民族多;东部人口多,民族少。

老挝老挝官方分为49个民族,下面再具体细分为160个部族。

主体民族为佬族,占全国7百万人口的将近一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而言非常少,最多的也不过40万。

佬族从文化、语言和血统上来说更接近泰国的泰族(或者接近我国的傣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泰国是对于老挝自主独立比越南更有威胁的国家,因为泰国还控制着不少老挝通往外界的水陆交通要道,而且历史上暹罗王国也曾经控制过这里。

中国-东盟关系

中国-东盟关系

二、中国-东盟关系分析
• 1.中国-东盟地理位置分析
2.东盟优势分析
• (1)地理优势 东南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连接三洲(亚洲、非洲、大洋 洲)、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 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长约900公里,最窄处仅37公里, 是东北亚经东南亚通往欧洲、非洲的海上最短航线和必经 通道,历来为兵家和商人必争之地。
建设进程 • 2004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施早期收获计划(Early Harvest Program),下调农产品关税。 • 早期收获计划:自贸区建设之初,我国与东盟还没有就全部货物的降 税安排达成协议,但为了使双方尽早享受到自贸区的好处,树立建立 中国—东盟东盟自贸区的信心,双方决定选择一些共同感兴趣、互补 性强的产品,主要是农产品,如水果、蔬菜、鱼等,用较快的速度和 较大的幅度提前进行降税,先行开放市场。因此,早期收获计划也称 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在货物贸易领域的快速轨道和试验田。从实践看, 中国与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早期收 获产品的降税进程从2004年开始,至2006年完全结束;越南的早期收 获产品从2004年开始降税,至2008年取消关税;老挝和缅甸的早期收 获产品从2006年开始降税,至2009年取消全部关税;柬埔寨的早期收 获产品从2006年开始降税,至2010年取消关税。 ·2004年11月29日,中国和东盟在第八次领导人会议上签署了《货物贸 易协议》,主要包括关税的削减和取消、减让的修改、数量限制和非 关税壁垒、保障措施、加速执行承诺、一般例外、安全例外、机构安 排和审议等内容。2005年7月20日正式实施,7000种产品降低关税。
中国对外贸易
第十章 对外贸易关系
第一节 中国-东盟关系分析 • 一、东盟介绍 • 二、中国-东盟关系分析 • 三、对外贸易主攻方向

东盟发展的推动和制约因素论析

东盟发展的推动和制约因素论析

新西部 NEW WEST 2019年10月中旬刊M 70经济论坛丨J (下转第51页)东盟发展的推动和制约因素论析邛古阿诗韵 林禹诚(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0)【摘 要】 东盟成立至今发展几经波折,仔细研究东盟发展史可知域外大国的政策变化一直是东盟发展的推手,美国政策转变、日本的利益需求,以及中国的崛起,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迫使东盟各国的进一步加深合作程度,推动东盟的发展。

而东盟内部各国存在的问题一直制约着东盟的发展,根深蒂固的家族政治;不彻底的民主化运动;落后的经济现状,注定东盟的发展将会受到波折。

【关键词】 东盟;发展;推动因素;制约因素东盟成立至今已有半个世纪,在区域合作的许多领域中运用其独特的“东盟方式”展现了巨大的优势。

但是,仔细分析东盟的发展历程会发现,东盟的合作路程是被动且缓慢,尤其与欧盟比较,这种缓慢和低层次显得尤为突出。

东盟发展的制约和推动因素究竟是什么?是否能通过分析域内外各因素与东盟发展的相关性来找出制约东盟发展的因素?一、域外大国的政策与东盟发展的相关性分析1、美国的政策支持自奥巴马就任总统后,便推出了“重返亚太”政策,意图通过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投入加大对亚太地区的掌控,以此抵消日本、中国等国家在亚太地区逐渐攀升的影响力。

美国先后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东亚峰会。

在此基础上,美国还宣称对亚太地区的军事投入也将增加。

不仅是规模上的增加,在质量上也会有所提升,改变了美国原有相对比较平衡的投入比例。

无论是美国的“重返亚太”;还是“亚太再平衡战略”;还是如今特朗普推行的“印太战略”这都意味着美国开始改变自己的方式对东南亚以及亚太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介入。

2016年东盟国家领导人和美国领导人在美国举行了一个重大的会议,这一会议的举办显示了美国对东盟各国的重视,美国渴望得到东盟在该地区为其敞开大门,没有东盟的支持与配合美国无法介入、无法真正的实现重返。

东盟的成立与发展:区域合作的理性结构主义解释

东盟的成立与发展:区域合作的理性结构主义解释
尽管我认同自由制度主义与建构主义所主张的贸易和制度依赖有利于合作的持续以及 共同理念与集体认同有利于合作的形成与发展,然而对于东盟的形成与发展来说,这些都只 是有利于合作的促进性因素。这一方面是因为东盟国家都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其共同的出口 市场是北美与日本,而相互间产业与产品的竞争性更强,相互之间的贸易相对来说很小,贸 易形成的共同收益对于合作的贡献不是根本性的;另一方面,东南亚世界三大宗教——伊斯 兰教、佛教与基督教——的交汇区域,同时东南亚民族较多,相比于其他单一宗教与单一民 族区域来说,东南亚更难于形成“集体认同”,用“东盟”的集体认同来解释东盟的形成与 发展似乎更难。本文提出理性结构主义视角,认为东盟的形成及其由小东盟到大东盟的发展 的根本原因应该追溯到权力结构性因素:东南亚国家面临的区域内与区域外双重均势权力结 构最终决定了东盟的成立与发展走向。
-1-

体到东南亚国家来说,通过贸易与对于错综复杂的经济问题的合作使得东盟的功能更加制度 化与不可逆转。进一步,由于通过贸易的合作使得共同获益给予进一步合作一种巨大压力, 反过来强化这种合作从而进一步使合作制度化。因此东盟的合作将会越来越深入广泛。这方 面的代表有Deutsch的交易理论(transaction theory)、新功能主义(neo-functionalism)与体 系理论(regime theory)。
1 引言
1967 年 8 月 8 日,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等五个东南亚国家 正式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自此以 后,东盟作为一个区域合作组织出现在世界舞台。1984 年 1 月 7 日,文莱加入东盟,使东 盟的成员国增加至 6 个。1994 年 5 月,东南亚 10 囯举行非正式会议决定加快东南亚一体化 进程,把东盟扩大到为包括东南亚所有 10 个国家在内的“大东盟”。此后,东盟的发展加快, 1995 年 7 月 28 日,越南加入。1997 年 7 月 23 日,老挝、缅甸同时加入东盟,1999 年 4 月 30 日,柬埔寨加入。至此,东南亚十个国家已经全部加入东盟。东盟也随着自身的扩大逐 渐在东南亚地区、亚洲乃至世界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显然从东盟的组成国可以看出,东盟 既没有像美国之于NAFTA的大国主导型特征,又没有像欧盟那样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相似之 特征,也并不像前苏联社会主义集团以意识形态作为集团内外的分野1。东盟显然是一个多 极的合作的产物,而且是非大国的多极合作。关于如何形成以及推动区域合作,学术界有三 种解释路径:现实主义(Realism)、自由制度主义(Liberal institutionalism)2与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谈东南亚联盟与东盟的本质区别

谈东南亚联盟与东盟的本质区别

谈东南亚联盟与东盟的本质区别东盟和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简称ASEAN)有时会混用,其实这两个不同的组织概念。

东盟是由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文莱、加拿大、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11个国家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巴基斯坦6个对话伙伴国共同组成的区域合作组织,正式成立于1967年10月,总部设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

东盟由东南亚地区的对话伙伴组成。

其成员国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发达国家,又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

东盟目前共有15个成员国,成员国数量比原东南亚国家联盟的12个多出4个,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两倍。

一、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的名称源于“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它是由缅甸、老挝、柬埔寨、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8国于1967年7月创立的,其前身是“东南亚联盟”,于1975年8月改为现名。

总部设在新加坡。

该组织的宗旨是:“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合作,谋求共同安全和经济繁荣。

”它与西欧联盟不同的是,东盟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有着独立的防务政策和国防外交。

总的说来,东盟是一个有主权、领土完整、独立的政治体系的区域性集团。

东盟的成员国之间目前尚未签订双边关系条约,因此各国之间的关系仅限于成员国内部关系,并不涉及成员国与第三国的关系。

二、东盟的目标及合作机制1、东盟的宗旨是维护和促进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并致力于建立一个和平、公正、民主和合理的世界,推动区域合作,鼓励经济一体化,实现共同安全与进步。

2、东盟的目标是通过协商、对话和平解决争端,共同建立一个和平、合理、公正和稳定的世界,以推动经济一体化和社会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协调发展。

3、东盟成员国之间已经建立了对话和磋商的机制,也就是“东盟对话机制”,旨在帮助它们缓和紧张局势,寻找妥协办法,避免一些热点问题和地区冲突的再起,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冲突。

东盟研究

东盟研究

东盟研究东盟是在中国的南部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域组织。

我们这次课主要讲三个内容。

第一个内容,我们介绍一下东盟的概况;第二个内容我们要东盟与东亚一体化进程;第三个内容,东盟与中国的关系。

一、东盟概况(一)东盟的成立东盟的概况。

第一小点,东盟全称叫“东南亚国家联盟”,它是1967年的8月7号到8号,由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的副总理在曼谷发表了一个《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盟成立。

我们看一下东盟的地理方位示意图。

在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之前,1961年的7月31号,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三个国家曾经组建过一个组织叫“东南亚联盟”,这个联盟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东南亚国家联盟是完全意义上不同的两个组织,东南亚联盟是一个反共组织,成立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合作来对付各自境内的共产党势力。

1963年因为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之间关系紧张,使该组织陷于停顿。

东盟成立之前,最初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想法是要恢复这个组织,然后再接纳印度尼西亚加入,他们的提议是得到了泰国的支持,但是印度尼西亚没有接受邀请,而是提议建立一个新的区域组织。

印尼不同意的主要原因,一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因为东南亚联盟是一个以反共为主要目的的组织。

印尼在苏加诺执政时期,共产党曾经是主要的执政党,所以印尼当时没有参加这个组织,而且对这个组织进行过批判。

1963年10月,印尼陆军发动政变,强迫苏加诺总统解散国会,苏哈托趁乱夺取了最高权力,并且从1967年3月正式出任总统。

苏哈托在印尼实行了30多年的独裁统治,直至1998年下台,苏哈托认为加入一个自己曾经批判过的组织是有损于自己的面子。

印尼不同意参加这个组织的第二个原因是要维护印尼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印尼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创始国,所以它就觉得作为一个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和创始国,加入这么一个组织跟自己的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也是不符合的。

第三个原因,印尼军方的影响。

苏哈托是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所以他对军方的意见是比较重视,军方曾经给他建议要成立一个由印尼主导的这样一个地区组织,五国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是通过了印尼的一个起草方案,也是我们后来知道的《曼谷宣言》。

东盟国家有多怕中国

东盟国家有多怕中国

东盟国家有多怕中国
东盟国家有多怕中国,那肯定是有些惧怕的。

但是并不是整个东盟国家都和中国是敌对的,只有个别和中国有领土纷争的国家和中国敌对,其他的关系都还好。

目前整个东盟内部,只有越南基本上控制了疫情,并且完成了部分经济恢复,剩下的国家都急需得到来自国际社会的援助,进行他们的重启经济活动。

他们对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要求抵制中国的政策毫不感冒。

东盟很多国家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再加上传统文化方面的认同,双方有着合作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东盟的内部关系——东盟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及主要成员国间的关系曹云华2013-3-6 21:52:03 来源:《东南亚研究》(广州)2006年5期内容提要:2007年是东盟成立40周年,对于一个人而言,40岁是“不惑之年”,对于一个国际组织来说,走过40年的风风雨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这40年里,东盟克服种种困难,经受了许多考验,发展成为一个包括本区域所有成员的、受到尊重的、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她与世界上所有的有影响力的大国都建立了对话伙伴关系,她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东盟多边合作双边合作内部关系作者简介:曹云华,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广州510630曹云华,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导师。

本文为暨南大学人文社科团队项目“东亚一体化研究”(项目号:04SKZD05)的阶段性成果。

关于东盟的内部关系,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探讨。

第一个层面,是从多边的角度,主要指东盟10个成员国之间在各个领域的合作;第二个层面,是从双边的角度,虽然都是在一个东盟组织之内,但由于历史、地缘、民族、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东盟10个成员之间的亲疏程度不同,双边关系错综复杂。

本文首先从这两个层面分析东盟的内部关系,然后解剖东盟目前面临的新挑战。

笔者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末撰写过一篇题为《东盟面临的十大挑战》的论文[1],现在回过头去看看,这些预测基本上是正确的,本文就算是上一篇文章的续篇吧。

一东盟的多边合作进程冷战后,面对全球化和区域化不断加强的趋势,东盟迅速作出反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加强东南亚的区域一体化。

经过10多年的整合,东南亚的区域一体化正在向深度和广度迈进,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合作的层次与水平也不断提升。

冷战后至今10多年的时间里,东南亚的区域一体化可以分为如下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90年到2002年,开展全面合作的阶段。

冷战期间,促使东盟团结和发挥影响力主要因素是意识形态以及柬埔寨问题,冷战结束之后,东盟往何处走,东盟还能否维护团结和继续发挥地区领导的作用?面对这些新的挑战,东盟迅速作出了回答。

笔者曾经在《东南亚的区域合作》一书中谈到这个问题:“其实,在后冷战时代,促进东盟达成新的团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东盟在今后的发展中面对许多共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它们达成新的团结的新的粘合剂,它们包括区域经济合作,环境保护问题,与大国的关系问题,其中区域经济合作可能是今后东盟加强团结的最重要的粘合剂。

”[2] 东盟10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笔者上述预测是正确的。

1992年,东盟达成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此后三次将时间表推前,经过10年的努力,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1994年,成立东盟地区论坛,启动了东盟多边安全合作的进程;1995年,越南加入东盟,接着又先后吸收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为成员,东盟完成了从量上扩充的目标,囊括了东南亚地区的所有国家。

第二阶段,提升合作水平与深化合作程度的阶段。

2003年10月7日,在印尼巴厘举行的东盟首脑会议达成《第二次东盟共同宣言》(国内也有人译为《第二次巴厘共同宣言》①,该宣言说,“意识到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东盟的成果,把其建设成为一个有活力的,团结的区域组织,为成员国和人民谋福利,同时需要加强联盟的导向作用,为国家的合作铺设一条更加顺畅和干净的道路。

”为此,宣言提出,要在2020年之前建成东盟共同体,东盟共同体包括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东盟共同体的建立应该由三个支柱组成,政治安全合作,经济合作和社会文化合作,它们之间紧密交织,相互促进,以实现本地区持久和平、稳定和共同富裕为目的。

”[3] 为了将宣言确定的目标进一步付诸实施,2005年东盟万象首脑会议又推出《万象行动计划》和《东盟关于一体化优先领域的框架协议》,把宣言确定的目标具体化。

中外学者认为,《第二次东盟共同宣言》是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东盟的区域一体化进程正在加速,东盟的区域一体化正在迈进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在第一阶段完成了量的扩张之后,开始重视合作的质量,深化合作的程度和提升合作的水平。

东南亚的区域一体化表现出如下四大特点:(1)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一体化相比,东南亚地区的一体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推动东南亚区域一体化的主要力量来自外部而不是内部。

推动东盟加速区域一体化的外部力量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欧洲和北美的一体化,使东盟产生了一种危机感,这两个地区的一体化,对地区内部是更加自由开放,市场更大,障碍更少了,但是,对区域外部而言,却是更加封闭,更多的障碍。

东盟国家高度依赖欧美市场,不论是在贸易还是在投资方面均严重依赖欧美国家,因此,欧美两大地区的一体化进程,使东盟面临严峻的挑战,东盟必须采取对策,那就是加速本地区的一体化。

另一方面,是来自中国的挑战。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中国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对东盟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为了更好地应对中国的挑战,东盟惟有加强本地区的合作,整合集体的力量以迎接中国的挑战。

(2)运作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特色。

东盟的区域合作,无论是政治安全合作还是经济合作,都表现出极大的特殊性。

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均比较强调制度的作用,加强制度安排,而东盟则强调各国的差异性,强调在区域合作中必须照顾各国的特殊性,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合作模式,那就是人们常常说的“东盟方式”。

什么是“东盟方式”,其核心就是协商、主权独立与不干预。

日本学者浦野起央这样概括:“东盟外交没有采取西欧型的组织化方式,而是把协商作为原则,采取通过磋商达成协议的形式。

与根据数量多少作出最终决定这一方式相比,东盟外交的特点是始终坚持通过磋商达成共识这一立足于亚洲社会传统的做法。

”[4] 阿米塔•阿查亚认为,东盟这种独特的运作方式是由东南亚地区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决定的,“东盟法律——理性规范的根源主要在于国际体系的动力,‘东盟方式’的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已逐渐深入人心,尤其是构成东盟基础的非正式性、协商、一致等因素,带有东南亚文化传统的鲜明特征。

”[5](3)高度的开放性。

东盟在加强区域合作的同时,也不排斥与区域外国家的合作,甚至更加强调与区域外国家的合作。

例如,东盟先后与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家达成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定,东盟的一些成员国,如新加坡、泰国也与区域外的许多国家达成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东盟领导人认为,东盟的区域一体化是高度开放的,不排它的,这个特点是由东南亚地区特殊的地缘战略位置所决定的,从历史到现实,东南亚对世界大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世界上的大国都在这个地区有重大的战略利益,因此,东盟就是想把自己封闭起来,实际上也是办不到的。

此外,东盟各国经济,尤其是老东盟成员国的经济均呈现出高度的开放性,与世界经济密切相关,在全球化的时代,这种联系进一步密切,东南亚是世界的东南亚,东南亚离不开世界,世界也需要东南亚。

(4)多边与双边并重,多边不行则双边先行。

东盟由10个国家组成,这10 个国家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宗教信仰和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东盟10个成员在开展多边合作时,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东盟10国在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时,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关税减免的商品种类、减免的时间和步伐等问题上必然会出现不同的意见,此外,在建设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各成员国由于受益的程度不同,对自由贸易区的态度也迥然相异。

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可能会从中得到更多的好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如柬埔寨、老挝等国,得到的好处可能要少一些,甚至难以承受过快的自由化带来的影响。

此外,东盟各成员国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围绕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问题也有利益之争,一般而言,中小企业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大型企业,尤其是那些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跨国企业,会对自由贸易持欢迎态度。

此外,由于东盟是一个比较松散的地区性组织,内部实行“共同一致”的决策机制,每一个成员均有否决权,缺少核心和强有力的领导,不像欧盟有法国和德国作为核心,也不像北美自由贸易区,有美国的强有力的领导。

因此,开展多边合作会遇到许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以双边来带动多边,以双边来促进多边,让双边为多边奠定基础。

新加坡与泰国建立更加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先是新加坡,接着是泰国,印尼也不甘落后,先后与区域内外国家达成双边的经济合作协定。

针对这种趋势,东盟一些成员国提出批评,认为这种把多边合作放到一边,热衷于双边合作的方式是破坏东盟的团结,但是,从实践的情况看,双边合作更容易进行,也为多边合作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双边合作并不是一件坏事。

二东盟主要成员国之间的关系东南亚地区10国都是东盟成员国,他们在对外事务中经常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在各种会议上也经常表现出高度的团结,但是,他们的内部关系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他们内部之间的关系时好时坏。

领土和领海纠纷、宗教与文化冲突、环境污染、资源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均有可能造成成员国之间关系的紧张乃至冲突。

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十分脆弱的,常常受一些突发事件的影响,导致关系紧张,甚至出现危机。

例如,前几年,菲律宾与新加坡两国之间的关系因菲律宾女佣问题曾一度非常紧张,甚至闹到召回大使,中断关系的地步。

在前几年,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关系因新加坡领导人的言论问题而出现重大裂痕。

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也会给成员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带来麻烦,例如,马来西亚政府在1997年9月宣布,马政府决定所有在马来西亚国内生产的货物都必须通过马来西亚自己的港口和机场出口,以减少外汇流失,从而改善马来西亚的收支平衡。

据马财政部官员说,马来西亚仍然有30%的厂商没有利用马来西亚自己的港口和机场来处理出口的货物,他们放弃本国的先进的港口和机场,而宁愿使用邻国的相关设施。

很明显,马来西亚政府这一举动主要是针对新加坡的。

新加坡虽然没有对马来西亚这一举动作出正式的反应,但其心里肯定很不舒服,而且也势必会对新加坡的港口和机场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非法移民问题也正在对东盟各成员国之间的双边关系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例如,在1997年初,为了防止泰国人向马来西亚非法移民,马来西亚不顾泰国的强烈反对,硬是在泰马边境(从柏当勿刹的华尔街直到安达曼海)修建了一道长达21公里的水泥墙(成本高达5400万马元,墙体高8英尺)。

马来西亚方面说,修建这道墙是为了防止泰国人非法移民,据玻璃市州务大臣的统计,在该州每年都有约3000名非法移民在越境时被抓。

泰国对马来西亚这一举动感到非常愤怒,修建水泥墙时,曼谷派出几十架直升飞机到一个双方有争议的地段巡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