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动员军民融合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动员・

28

 2009・5

国防动员军民融合问题研究

□马五星

内容提要:国防动员是连接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纽带。建立军民融合办公室,设立动员联络员,提高军民融合度,才能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应注重政府职能的回归、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贯彻依法动员理念。关键词:国防动员 军民融合 军民融合度中图分类号:E0-054 文献标识码:A

作者:军事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尉军衔。

军民融合是国防动员的关键环节。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主席指出,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胡主席这一重要指示,从战略高度为国防动员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多年来,国防动员军地分离、各自为政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国防动员的全面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战争形态的演变、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国防动员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舞台。依据国情,借鉴国外经验,只有建立各级“军民融合办公室”,设立“动员联络员”,不断提高“军民融合度”,才能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国防动员军民融合模式构想

体制是国防动员之轨道。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应科学区分军地动员职能,明确相互关系,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科学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促进国防动员科学发展。

(一)“军民融合度”概念

军民融合,是胡主席新时期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是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集中体现。关于军民融合,胡主席在不同时机、不同场所,包括十七大报告中,有过多次重要论述。这些论述作为新时期建军的重要战略思想,为我国国

防动员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道路和前进方向。然而因缺乏实践基础,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大多只停留在理论和书本上,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军事斗争准备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新军事变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任务异常艰巨,而国防动员工作却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向纵深推进开展。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动员潜力大大加强,但由于未能落实军民融合原则,难以将巨大的经济、科技等潜力挖掘出来并将之转化为保障实力。为了有效解决上述矛盾,军地各级政府和部门应注重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军民融合的思想,强化军民融合意识,不断提高“军民融合度”。这里引入的“军民融合度”(The Degree of Civil -military Integration ,DCM I )是指国防动员军民融

合的程度、水平,是用来衡量国防动员军民融合状况的一个指标(军民融合示意图见图1)。各级政府和军队作为国防动员平时准备和非常时期实施的主体,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为了有效履行国防动员“三位一体”的职能,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利益,双方必须通力合作,最大程度地进行配合,不断提高“军民融合度”,以取得最佳动员效果。

“军民融合度”用D CM I (0≤D CM I ≤1)表示,D CM I 取值越靠近0说明军民融合状况越差,

・经济动员・

29

 2009・

5

图1 国防动员军民融合示意图

越靠近1说明军民融合状况越好,具体而言主要分三种情况:第一,军民分离、各搞一套,此时军民融合状况最不理想,动员效果最差,D CM I =0,如图a;第二,军民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军民融合,此时动员效果一般,0

b;第三,军民融合,军地一体,完全实现了军民

融合,此时的军民融合状况最为理想,动员效果最佳,D CM I =1,如图c 。

这一概念的提出,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面,“军民融合度”作为一种衡量军民融合程度的量化指标,为国防动员工作人员和决策人员提供了直观的判断和衡量标准;另一方面,“军民融合度”既形象地揭示了国防动员运行的本质内核,即国防动员是军队和地方双方的事情,又指明了国防动员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即只有军地双方密切协作、紧密配合,才能真正实现国防动员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立“军民融合办公室”

目前我国的国防动员已设立各级动员办公室等机构,在国防动员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办事机构大多以兼职为主,人员也多是兼职。信息化条件下,非传统安全威胁爆发突然、预警时间短,局部战争更是呈现出首战即决战的鲜明特征,兼职挂靠的动员机构和工作人员模式显然不能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世界一些主要国家都十分重视国防动员协调机构的建设,美国早在1979年就设立了联邦紧急管理署,具备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职能;1991年,为促进军民用技术的双向转移,美国国防部成立“技术转移办公室”;“9・11”事件之后,又在此基础上,整合多个安全职能部门,成立了国土安全部,统筹协调美国本土安全问题。除美国之外,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民防部门都负有应急、应战双重任务。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国防动员体制,有效应对

非传统安全威胁,维护国家安全,我国应根据军地

一体、平战结合的方针,以现有的动员办公室为基础,在中央及地方政府机关建立“国家及地方各级军民融合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专门负责处理和协调军地之间、政府部门间国防动员事务及各种矛盾关系,全面统筹国防动员工作。具体设想是:军民融合办公室主要设在各级政府机关,平时以地方工作人员为主,省(直辖市、自治区)编制人数以10人~20人为宜,市、县(旗)参照省编制执行,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等军事部门派员联合办公。各地军民融合办公室隶属于本级政府,在业务上接受同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的指导,以便于有效整合、协调、监督、检查政府各部门的动员工作。军民融合办公室的建立,使国防动员的军民融合问题直接纳入政府机制,从幕后走向前台,既有利于改善军地动员工作关系,加强政府国防动员职能,又有利于解决现行体制存在的关系不顺、职责不清、保障不力的矛盾。

(三)设立“动员联络员”制度为了推进国防动员顺利开展,促进各系统、各部门动员计划的落实,有效提高军民融合度,有必要设立“动员联络员制度”。具体设想是:在政府重要部门、社会各系统、科研机构院所、大专学校、重要厂矿企业等单位设立1名~2名动员联络员,视所在部门大小和战略重要性设立,可采取专职或兼职方式,其受各级军民融合办公室的领导,主要任务是负责国防动员工作中的军地联络和部门间的交流、沟通、信息传递,同时负责动员潜力的调查、数据的收集等部分动员工作。设立动员联络员制度,不仅可以改变现有动员机构军地设置不对称的现状,可以消除社会资源高度分散、人员流动大、组织指挥复杂等因素对动员活动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可以强化国民的国防观念,将国防动员工作真正抓好、抓实、抓到位,以大力促进国防动员基层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落实。同时,也可以大大提高国防动员的动员速度和质量,改善动员环境,有效提高军民融合度。总之,“军民融合办公室”的设立,“动员联络员”制度的建设,必将明显提高动员效果。

二、国防动员军民融合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注重政府职能回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