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

合集下载

行动研究文献综述

行动研究文献综述

行动研究文献综述一、行动研究的产生及其涵义(一)行动研究的产生行动研究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1944年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提出“行动研究”这一个名词,两年后他在一篇题为《行动研究与少数民族问题》的论文中提出提出“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为”。

(二)行动研究的涵义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行动研究的确是一个舶来品,是对“action research”的中文翻译。

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主要涵义就是要把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从起产生的来源来说这也是它的主旨意思。

随着行动研究的发展,人们对行动研究的定义也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英国学者艾略特(J.Elliot)认为:行动研究旨在提供社会具体情景中的行动质量,是对该社会情景的研究。

”澳大利亚学者卡尔(Carr,W)和凯米斯(Kemmis,S.)认为:“行动研究是由社会实践工作者在社会情境下开展的自我反思的探究,目的是提高他们自己的实践、他们对这些实践的理解、这些实践得以展开的背景和公正。

”1 ,现在国际比较统一认可的是由《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界定的行动研究的概念,即“行动研究,是指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二、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行动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研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追求逻辑上的真,而更应该关怀道德实践的善与生活取向的美,理性必须返回生活世界才能获得源头活水,研究是为了指导人们立身处世的生活实践。

与亚里士多德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区分一脉相传,康德在其《纯粹理性批判》(1781)中认为,人的理性活动可以区分为“科学理性”和“实践理性”,前者指的是人对物质世界的理解,而后者是人的行为决策过程。

前者不能决定后者,因为人类对世界运作方式的了解不等于知道如何行动。

人们如何行动不仅与现存的事实有关,而且与应该怎样行动有关(Ha而lton,1994)。

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

(3)行动研究不仅要利用观察调查手段去 诊断现状,发现问题,而且要用实验的手 段去改变现状。 (4)行动研究者身临教育情境,对实际问题或 教育对象难免有主观看法,甚至有个人好恶、 偏见,这对研究的结果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可 见,行动研究者应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努力避免主观成见的影响。
(1)发现问题——王老师发现其班上学生两次 月考下来,自然科的成绩不佳,因此想从研究 中了解问题,并加以解决。
(2)确定问题——他开始分析有关影响学 )确定问题——他开始分析有关影响学 习效果的因素,请教同年级其他自然科老师, 并经仔细观察,确定了“ 并经仔细观察,确定了“如何增进学生学习自 然兴趣” 然兴趣”为最重要问题。

4.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
1、对象——对教育行动进行研究。 对象——对教育行动进行研究 对教育行动进行研究。 2、目的——为了更好地行动而研究。 目的——为了更好地行动而研究 为了更好地行动而研究。 3、主体——行动者自己的研究。 主体——行动者自己的研究 行动者自己的研究。 4、环境——在行动中研究。 环境——在行动中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 “ 问题即课题 , 教学即研究 , 教师即专家 , 问题即课题, 教学即研究, 教师即专家, 效果步骤
案例借鉴: 案例借鉴: 某小学五年级自然课王老师,自开学以来, 某小学五年级自然课王老师,自开学以来,经过两次 月考后,发现其班上学习效果不佳, 月考后,发现其班上学习效果不佳,因此他运用行动 研究法来了解问题所在,并改善学生学习情况。 研究法来了解问题所在,并改善学生学习情况。其步 骤如下: 骤如下:
确定研究主题后, (3)文献探讨——确定研究主题后,便 文献探讨 确定研究主题后 开始深入和广泛地搜集与增进学生兴趣 有关的文献。

行动研究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_李志河

行动研究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_李志河

2002年1月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 a n.,2002第29卷第1期 J o urnal o f Shanxi Teachers Univ 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V o l.29 N o.1行动研究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李志河(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系,山西临汾041004)摘 要:行动研究是一个术语,一种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强调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行动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计划、行动、反思以及评价的动态性、实践性的研究,并且将研究成果在较短时间内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以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育领域,行动研究对于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但是由于行动研究在于问题的及时解决,而不在于发展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因而其效度不高。

关键词:行动研究;研究成果;实践性中图分类号:G40-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57(2002)01-0022-05一、行动研究的基本概况“行动”和“研究”,在西方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眼里,是两个用以说明不同的人从事不同性质的活动的概念。

“行动”主要指实践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工作,如教师的教学等;“研究”主要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工作者、学者专家等对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科学的探索。

而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并将其运用到社会活动领域中的则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约翰·考利尔(John.Collier)。

1946年,科特·勒温(Kur t.Lewin)发表了《行动研究与少数民族问题》一文,标志着行动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开端。

后经前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约翰·考利尔(John.Collier)等人的倡导,行动研究于50年代进入了教育科学研究领域,并得到了推广应用。

70年代以来,行动研究的内涵更加明确充实了。

到今天,在教育领域行动研究已经成为一项声势浩大的国际性运动,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非洲一些国家以及亚洲等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

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

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最早并不产生于教育领域,但却对教育情境中的问题解决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由于行动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必须立即、有效地加以解决,而且多数问题的性质和范围是实际工作者能力范围内可以解决的,因此,只要实际工作者具有基本的研究知识和能力,且愿意参与行动研究,便可使问题获得合理解决,进而促进理论与实践间的紧密结合。

因此,行动研究值得在学校教育的情境中广为应用。

做出这一判断,是因为行动研究具有下述基本特征,这些特征说明,它在学校教育情境中有较好的适应性,一旦为教师所把握,不仅会成为教师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手段,也一定会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手段。

通观教育行动研究,它有下述特征。

(一)行动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行动。

这一点和一般的科学研究及传统的教育研究有着较大的区别。

行动研究的主要目的不是定位于“发现规律”或“发现真理”,而是改善行动。

(二)行动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员就是广大教师,而不是脱离教育教学实践的专业科研工作者。

(三)从事研究的人员就是应用研究结果的人员,教师就是自身科研成果的推广者、应用者、实践者、消费者。

(四)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真实的教育工作环境,行动研究以所处的学校教育为研究取材的对象,举凡校园问题、教学情境、课程实验都是活生生的情境。

这一点说明,行动研究不是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研究教育,不是在图书馆、实验室等环境中研究教育,而是在教师工作的现实的教育情境中研究教育。

(五)行动研究多以“共同合作”的方式进行。

行动研究的实施强调伙伴关系,强调采取合作方式进行。

研究过程中,虽然有时需仰赖专家的协助,但专家的职责是给予教师的行动研究以指导或专业帮助,最多只起到合作者的作用,他们不能越俎代庖。

(六)行动研究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研究的问题或对象具有特殊性。

换句话说,行动研究不追求发现普遍真理,而追求解决具体问题。

这反映了行动研究是“以特定的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形式。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的定义:1、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研究,这种研究方法最基本的特征是是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从实践中验证理论从而提高教学,并增强对课程、大纲、教学和学习的认识,其结果是教学的改进、更好的诠释和验证现行的教学理论。

(国外行动研究趋势及其对中国外语研究教学研究的启示——李晓媛,俞理明外语教学2007,28(2):48-52)2、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百度)3、从国外对行动研究的不同定义来看,可以把对行动研究的定义分成三类:一是以科笠为代表的科学的行动研究。

强调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进行研究,认为行动研究是一种小规模的实验研究,它用统计的方法来验证假设。

二是以埃利奥特为代表的实践的行动研究,强调行动研究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行动研究是旨在提高社会具体情景中的行动质量,是对该社会情景的研究。

三是以凯米斯为代表的批判的行动研究,强调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思考。

从对行动研究的定义上,可以发现行动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经历了从强调行动研究的科学性,走向强调其实践性和批判性的过程。

尽管诸种定义表述各异,但所强调的基本精神却是一致的,即强调行动研究以解决现实情况中的具体问题为目标。

我国学者普遍认同行动研究是一种以教育实践工作者为主体进行的研究,它以研究自己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育实践为其本质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行动研究是进行教育研究最为恰切的一种方法。

因为行动研究与其他的教育研究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行动研究没什么苛刻的研究条件与严格的研究规范,它的核心的概念是反思,行动研究重在反思,其直接目的不是理论的产出,而是提高与改进教育的质量,具有强烈的实践倾向。

(以校本研究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蒋菲,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4,4(2):60-62)4、行动研究是一种教师主导的课堂研究方法,强调教师作为研究者关注自己的课堂教学,分析学习者需求和教师遇到的问题,通过行动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增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识,改进教学实践,促进学生专业上的发展。

第八章 行动研究

第八章     行动研究

三个月后,他们又聚集在一起,对各 自的研究发现进行讨论和分析。
针对问题,他们决定尝试采取一 系列不同的行动策略。
与此同时,他们将所发生的事情
详细地记录下来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采取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激 发男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的教师尝试着每天至少对每一位男生至少表扬 一次。
有的教师定期对男生进行家访,与他们的父母交 谈。 有的教师鼓励男生的父亲更经常地到学校来参加 活动。
他们决定收集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个问题
他们阅读有关文献
他们通过访谈和发问卷向家长、教师、男女生 了解情况 他们在课堂上观察男生在不同时间有什么不 同的行为,与女生的行为有什么不同 他们观察男女生对不同学习科目的不同反应
他们观察不同教师在使用不同教学方法时男女 生的不同行为表现
在整个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他们 随时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到日志中,同 时写下自己对有关问题的反思。
收集资料
分析资料
第八章: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 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 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 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 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 究方法。 行动研究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起什么作用呢?
苏霍姆林斯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 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 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 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次。
8.1 行动研究的概述
教育技术行动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要提高教育技术行动研究的层次 水平,应当注意: (1)加强教育技术理论学习与进修,提高理 论思维的水平。 (2)促进中小学教师与校长、与专业研究工 作者的合作,促进参与研究的教师之间的相互交 流,以及教师与学生、学生家庭、社区丰富多样 的互动。 (3)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技术。 (4)强化自我反思与批判意识。

浅谈怎样进行行动研究

浅谈怎样进行行动研究

浅谈怎样进行行动研究近年来,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心的话题。

然而,调查却发现,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人数总的来说数量不够,水平偏低,急需加强指导与培养。

有鉴于此,本文拟从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提供一种最理想的适合广大中小学教师采用的行动研究,使他们自信地迈进教育科研的殿堂。

一、行动研究的特点行动研究是指研究人员与教育实践工作者针对实际的教育活动或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用以指导教育实践或教育活动,同时又依据教改研究方案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充实和修正、完善方案,不断提出新的目标。

它特别适用于中小规模课程研究改革,还可用于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程序、行为管理和控制、教师工作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研究。

旨在提高教师对所从事的教育实践活动的理性认识和反思意识,改进教育行动,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

所以,行动研究有以下特点:1.主体实践性。

行动研究的主体是教师,他们置身于现实的开放的动态的教育情境中,随时体察教学活动、背景以及有关现象的种种变化,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及时解决新问题,依据......(行动研究方法与特征\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不同,它是为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展开的研究,是实践工作者的“行动”与理论工作者的“研究”的结合,是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之一。

这种研究方法较好地克服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它不仅使研究活动从研究科学的“象牙塔”中走向日常教学,也使教学活动从简单的重复式活动变成主动、创造性的劳动。

可以说,行动研究是当今最流行、也是最受欢迎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的研究课题是实际教育、教学中迫切需求解决的问题。

比如,学生不完成作业的问题,小学生的厌学问题等等。

研究群体由不同的人员构成。

行动研究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甚至包括学生)密切合作的过程,他们在合作群体中地位是平等的,一同实践,一同研讨,不存在主试与被试的关系。

行动研究法的详细介绍

行动研究法的详细介绍

行动研究法的详细介绍前言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等口号越来越响亮,但停留在口头上的居多,落到实处的较少。

学校出于创品牌、教师为了评职等功利上的考虑,投身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也越来越大,但实际研究的效果却很差。

在我所看到的研究方案(甚至研究报告)中,对研究方法这一部分写得最弱,通常只列出几个方法的名称,对选择依据和操作细节未作任何说明。

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其中重要的是未能选择适合学校和教师特点的科研方式。

专业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都在关心教育问题,但他们之间却出现了鸿沟。

从关注目标来看,前者关心的是理论,是用客观、精确的手段发现学与教的规律,他们需要的是用数据来分析、解决所关心的理论问题;后者关心的是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什么客观的数据资料,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他们最迫切的需要。

从研究过程来看,前者要控制教学情境,以便于操作各种变量,而实际教学活动则有自己的进度和方式,往往不能随意操纵。

从研究结果来看,教育理论可以自圆其说,但却很难对教学改革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专业人员多半是通过间接的资料进行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出书写论文。

即使联系学校实际也基本上处于旁观者的角色,是“关于教育的研究”,而不是“为了教育的研究”。

总之,专业人员的研究有如下的特征:研究主体是理论工作者,而不是教育的实际工作者;研究的目的是描述和解释教育,而不是改进教育实践;研究过程基本上游离于教育实践之外,是一种旁观者的研究,因而不为广大教师所理解、掌握和应用,收效当然也不大。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科研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而且阻碍了教育理论的发展。

此外,中小学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而从事教育科研无疑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量。

因此,离开实际需要空谈理论的科研是教师们不感兴趣的。

只有那种从实际需要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教育科研,才能为广大教师所接受。

如何才能使研究贴近教学,使教学本身包容研究,从而实现研究与实践之间的沟通?这是一个问题。

广东省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结业测试试题及答案(35)

广东省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结业测试试题及答案(35)

广东省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结业测试试题及答案(35)>一、单选题1、下列描述属于行动研究基本特点的是① 为行动而研究;② 对行动的研究;③ 在行动中研究;④ 由行动者研究。

( )。

(1分)①②③④2、为了展示科学的魅力,您自己设计了一个课件,其中有很多问题,输入问题的答案后便会蹦出一位小熊来告诉大家正确的答案,您准备的这个课件的类型是()。

(1分)操练型课件3、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学前期分析的主要目的,对于教学目标的意义,下面描述中错误的是()。

(1分)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4、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可以分为六个等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

(1分)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5、下面是王老师为本节课制定的教学目标:第一,掌握新单词和新句型;第二,学会看钟表指针说时间;第三,珍惜每一秒,不浪费时间,虚度光阴。

(1分)(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目标6、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涉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

与非智力因素相关的特征有 (1分)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7、在前面的教学环节中,你讲授了某项教学内容,之后请同学进行总结,这里使用到的教学策略是()。

(1分)直接强化策略8、你在互联网上下载了一些关于细胞分化的图片以及一些演示动画,以下列出了您的“下载“文件夹中的几种文件格式,其中不是图片格式的是()。

(1分).exe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以下有关使用教学软件的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1分)可以运用助学型软件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小组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助10、教师在讲课前要认真备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下列对教学设计在教学中的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1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而且是最有利的方法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定量分析方法的是()。

(1分)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12、以下是一位年轻教师对学生评价量表中评价指标的认识,不合理的是()。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_第十六章 行动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_第十六章  行动研究

2、搜集资料
首先要根据研究的目的确定材料收集的内容和角度。即选择 能反映事物的全貌,容易介入,材料具备丰富的角度。
• 资料的搜集一般有如下途径: • (1)观察和考察。即直接参与被总结对象的实际活动,
通过参加活动,亲身体验、感受整体的氛围,获得最直接 的感性材料。如总结者在通过听课就可以了解到教师的教 育观念,教师的教学能力,师生关系,学校的管理水平等 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的积累可以使总结者形成丰富的、 生动的、真实的表象。
四、教育经验事实的积累、筛选和理性提炼 • (一)教育经验事实的积累 • 首先,需要总结的一般是那些在客观上已取得良
好效果的经验。收集事物变化的前后形成鲜明反 差的事实材料
• 其次,应该包括反映工作过程的事实,这样才能 展示事物发展的全貌,使人们了解“经验”形成 中各种条件、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
界定问题 领域焦点 二.规划教育行动研究方 案进度策略步骤方法
五.实施评鉴 回馈修正
再思考 反省 讨论
再规划 理解 学习 第二循环的行动研究(初步行动后的再反思)
六.修正问题领域与焦点 七.修正所规划的教育行动方寀
十.再度评鉴回馈
再思考 反省 讨论 再规划 理解 学习
初步文献探讨 与评估可能限 制.确定有无能 力解决 如何监控行动结果?
二、行动研究的含义:
(1)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景的研究,是以改善社会 情景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 向。(艾略特J.Elliot,1991)
• (2)由社会情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对 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 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 究。(Husen:《国际教育百科全书》,1985)
的人员就是应用研究结果的人员,有时也会透过 专家的协助。 ★三、强调问题解决的立即性,而且是一個循环的 历程,在研究的历程中不断的检讨、修改、创造。 四、行动研究的情境就是实际的工作情境。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

一 , 行 动 研 究 的 发 展 历 史
强调作为行动者的教师应成为研究者来参加 教学研究并改进教学实践.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发展
1,第一代 (20世纪50年代)
领袖:科里(Stephen
Corey,美国)
一 , 行 动 研 究 的 发 展 历 史
主张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 提出课程行动研究过程原则 作为"行动研究者"的教师开展相关的教学研究活动
四 , 行 动 研 究 的 特 点
⒋ 研究的应用者 ——行动研究者
学术研究中,多数研究参与者并非是研究应用者, 其理论取向重于实用取向,造成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分离. 行动研究之实践工作者不仅是研究参与者,同时也是研 究应用者,其目的在于改善实践工作情境,解决实践工 作问题,因而行动研究可有效缩小学术理论与实践应用 间的差距,将实践工作者,研究者,研究应用者结合为 一.
在英国,埃利奥特的"师生互动与学习效能研究"引 起了"行动研究"的故乡——美国的重新关注,新的研究 强调实践是课程的语言,强调"隐性学习"在具有相对明 确目标的教学行动中的作用,强调教学是"反思性实践" 以及"反思性教学"的作用. 在澳大利亚,凯米斯将英国,美国的"实践性行动研 究"进一步引向"批判的行动研究",提出了著名的"计 划-行动-观察-反思"程序.
四 , 行 动 研 究 的 特 点
⒌ 研究的过程 ——重视协同合作
行动研究不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它是在实践 过程中进行研究.因此,行动研究是研究者与实际行动 者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的研究过程. 协同合作研究重视的是成员间伙伴平等关系,而非 是成员间上下等级关系.行动研究强调协同合作研究间 之分工合作,经验分享,脑力激荡,共同作决定与成果 分享等;此外,学者专家亦是实践工作者合作伙伴,专 家学者是作为从旁协助辅导角色,主要担任咨询顾问的 地位,实践工作者才是主要的研究者.

行动研究法概述

行动研究法概述

语文教学原则研究
• • • • Ⅱ、探究性(思维性,感悟性情景性、主体性) 郑桂华:课内探究。 Ⅲ、 互动性(民主性、合作性)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网互动。
• Ⅳ、人本性。生活性
• Ⅴ、激励性(兴趣性、情感性)
语文教学原则研究
• Ⅳ、人文性(人本性,生活性)
• 赵谦翔:高中毕业教高中。清华附中语文教师,东北师大、 首都师大兼职教授。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教学效果:一个人兼两班班主任,每班75人。100%考上 重点大学,20 %考上清华北大。
发现问题的方法:
• 识字问题齐老师识字拼读符号:军队学文 化—儿童学齐老师识字尴尬(议) • 中国人学英语现象—哑巴英语何可抗(议)
三、行动研究法操作
• • • • • • 行动研究法操作操作步骤: 问题—计划—行动—评价—反思— 1、问题 (1)要善于发现问题 (2)问题即课题 要把哪些意义比较大的问题和典型经验转化为课 题。 • (3)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大课题分解为子课题
• 吸收实验法和行动法的长处,避其短处, 对以上环节改造(议).
行动研究法改造设想
• • • • 目标:一老师易操作,二具有科学性和量化性. 思路: 1、增强问题意识 2、保留不断思考,不断修改方案,及时行 动的思想。 • 3、吸收实验法科学检测的方法,减少实验 法干扰因素控制措施(自然状态)。 • 4、去掉实验法繁难计算,增加统计表、图 (条形图或曲线图)分析
普通话标准。
完整 说话句子完整。 说护内容具体、完整。 连贯 语句通顺。 语句之间衔接自然。
说话内容有条理。
生动 说话态度自然大方。 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富有感情 用词生动
三、行动研究法操作(重点)
• • • • • • • (4)检测要求 ①检测以新课标为标准,分成若干项目; ②检测试卷最好请权威人士参加(何克抗议) ; ③每学期至少要检测两次(议); ④检测试卷打分要公正(郾城区实小例子); ⑤最好安排对比班作为参照。 ⑥对检测成绩要及时统计整理制成表、图(条形 图或曲线图)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1.行动研究的含义:行动研究法是为了克服传统的教育研究脱离教育实际、脱离教师实际的弊端,教育实践的参与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合作,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在真实、自然的教育环境中开展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模式。

它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探索教育问题的研究方法,其主要目的不在于构建理论体系、归纳规律,而在于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通过行动来加以解决,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的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现在行动研究被广泛接受的观点之一为学者卡尔与凯米斯(Carr&Kemmis,1986)所界定的定义:“行动研究是在社会情境中(包括教育情境),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形式,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校长等人,其目的在于促发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及正义性、帮助研究者对实践工作的了解、使情境(或组织内)之实践工作能够付之实施而有成效”。

在《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行动研究被定义为“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研究”。

行动研究按照参与研究成员成分的不同,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1)合作模式:专家与教师一同提出问题,一同制订研究计划,共同进行研究;(2)支持模式:研究动力来自教师自己,专家作为咨询者;(3)独立模式:即研究者和实践者于一人,教师自己进行研究,不需专家的指导。

2.行动研究法的特点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特征是:“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

行动研究法的主要特征如下所列。

(1)实践性。

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最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为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行动研究法将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发展成课题,设计出解决方案,并逐个实施,达到解决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2)合作性。

行动研究将从事两种不同性质活动的主体——实践者与研究者结合起来,倡导教育理论人员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或教师群体内部的合作。

1.一、什么是教育行动研究

1.一、什么是教育行动研究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学科 取向的内容知识”和“实践取向 的默会知识” (陈向明) 提出“默会知识”概念的应 该哲学家波兰尼说:“我们知道 的要比能够言说的更多”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在教师的日常行为和直接经 验中,隐藏着许多默会知识。 教育行动研究倡导的就是教 师通过自我反思和默会知识的显 性化,成为自我的发现者、知识 的探索者、潜能的开发者、实践 理性的总结者。
(1)教育研究中的两种基本范式 实证主义范式 自然主义范式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我国: ① 以事实研究为主的实证性的研究 范式,包括:定量研究、实验研究、调 查统计分析和逻辑分析研究。 ② 以价值研究为主导的非实证性研 究范式:描述研究、文献研究、质的研 究、思辨研究、解释学研究等。
Hale Waihona Puke (2)教育行动研究以“质性”研 究为基本范式
2.教育行动研究支撑校本教研的活动
校本教研的活动形式: 课题研究、教研活动 (1)集体备课:教学决策和教学设计的研习 (2)教研活动:潜在课程与替代学习的载体 (3)课堂教学:行为改善与现场探究的平台 (4)阶段总结:实践反思与经验提升的论坛 (5)检查评估:建立规范与促进自律的探索 思考:我们平时开展的教研活动是否能叫做教育 行动研究?
对行动研究不同认识的归纳: (1)行动研究即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 对自己的行动进行的研究。 (2)行动研究即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 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英美最为 普遍的研究模式) (3)行动研究即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 进行批判性思考。(批判性行动研究或 独立性行动研究) 你的看法?
★ 2.教育行动研究的要义 (1)教育行动研究以提高行动质量、 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 (2)教育行动研究以研究过程与行 动过程的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 (3)教育行动研究以教师对自己从 事的实际工作进行持续的反思为基本 手段。

第十讲 行动研究

第十讲 行动研究

策略3:座谈讨论 类似于反思性访谈,但主要用于小组合作 研究。分析性论述要求受访谈者全面思考 访谈的问题。要求:访谈者提出的问题具 有探索性;访谈者不发表个人意见;不做 倾向性评论。
3.研究对象的选择 4. 行动的步骤和时间安排 5. 研究涉及到的人 教育行动研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一些可能与 研究有密切关系的人,如校长、其他教师、家长、 学生群体等,行动研究计划应该考虑到如何处理 与这些人的关系,如何与他们进行交流、获得必 要的信息,如何尽量减少它们可能对本研究造成 的不良影响,以及如何使他们配合本研究的正常 进行。
强调广泛的合作 强调使用质的研究方法
(二)行动研究的三种形式
1.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
单个教师通常关心课堂上的变化,对班级 管理、课堂管理问题、教学策略、方法、 学生的学业、行为感兴趣,然后再寻求解 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学生也可直接帮助教 师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如果家长也一同 参与研究,那么家长通常是信息的提供者。 专家可以提供咨询和指导。
4.从学校发展中确定问题 教师个人的发展与学校整体改革发展是一 体的。教师如果把个人的成长发展乃至个 人的命运与学校发展规划及面临的问题结 合在一起是,就会发现许多问题有待自己 去解决。
问题的其他可能的来源 (1) 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问题
(2) 从与学生、同行、专家、家长等的交流 中发现问题 (3) 借用或移植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来选择 课题 (4) 根据自己知识结构的优势和研究的兴趣 选择课题 (5)在已有研究课题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扩展, 发现新问题
(四)反思
反思是在行动和观察之后作出的,它既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 的结束,也意味着新的行动研究循环的开始。反思的目的就在 于寻求教师行动或实践的合理性。这种反思大体可以从六个方 面进行: 一是问题界定十分明确?行动研究起点是教师在实践情境中遇 到的问题,因此,关于这个问题的种类、范围、性质、形成过 程及可能影响,必须予以明确界定。 二是行动的操作定义是否清楚?尽管行动研究与传统上的教育 研究相比,具有更大的情境性,但是与研究有关的重要概念, 必须清楚地赋予操作性的定义,把概念的含义清楚地用可操作 的行为表示出来,从而尽量减少主观臆断给研究带来的不良影 响。 三是研究计划是否周详?计划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详细制定 实施步骤,按部就班地予以完成。 四是研究者是否按计划执行。 五是资料收集与记录是否详尽无误?六是研究的信度与效度如 何? 六是资mp; KEMMIS)在 1985年对行动研究做了一个比较权威的 界定: 行动研究是在社会情景中(包括教 育情景),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形式,参与 者包括教师、学生、校长等人,其目的 在促发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及正 义性、帮助研究者了解实践工作的相关 情景,使实践工作能够付之实践而有成 效。

教育行动研究法

教育行动研究法

(4)初拟计划。根据实际情况, 初步拟定切 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内容包括研究目的、假 设、对象、范围、方法步骤和研究成果等。
(5)试行修正。随着研究的开展和不断深入, 及时反馈研究信息, 不断改进研究计划, 完善 研究工作, 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6)总结评价。研究工作结束后, 对效果进 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写出研究报告, 并为新一 轮的更深入的研究做好准备。
行动研究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而不是为教学增加额外的负担, 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 内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而不是探求与教学无关的某种理论。
(2)以教师为研究主体, 科研人员和教师密切合作。
(3)研究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边研究边修改方案, 使研究更符合实际。
行动研究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 通过对实践不断反思, 提出研究计划, 实践, 观察, 反思四 个步骤进行。前两步是实践阶段, 与正常工作任务
确切地说,行动研究不是相对于“调查法”、 “实验法”、“观察法”等具体方法,而 是相对于原有的“研究——开发——推广” 的教育研究模式。他的创新之处和价值在 于他对教育实践、教育研究以及研究者与 实践者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特征
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理解行动研 究的基本特征:
(1)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研究目的,提高某项 工作的实效性。
六、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1)发现问题。教育工作者通过对教育教 学工作的观察和思考,发现存在的问题。
(2)分析问题。从发现的问题中选定研究 课题,了解问题实质,确定研究范围,初 步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3)查阅文献。广泛搜集有关研究问题的 资料,从前人的实践中了解课题背景,寻 找研究线索,借鉴研究方法,掌握相关理 论。
教育行动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特征是:“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

行动研究法的主要特征如下所列。

(1)实践性。

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最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为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行动研究法将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发展成课题,设计出解决方案,并逐个实施,达到解决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2)合作性。

行动研究将从事两种不同性质活动的主体——实践者与研究者结合起来,倡导教育理论人员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或教师群体内部的合作。

研究者要深入实践第一线,教育实践者同时成为自己实践情境的研究者。

因此,行动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行动与研究的结合,是研究者与实践者的结合。

(3)及时反馈性。

传统研究中,一个问题从被专家发现到得以解决,中间大约要经过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收集资料、提出解决方案、实践者试验、研究者验证、改进方案或推广等环节,而每一环节间需要在不同人员间进行信息转换,出错概率大增。

而采用行动研究,实践直接进入研究,缩短了信息往返环节,且在不同人员间信息转换出错概率大减,从而使问题解决更为迅速、高效。

一旦出现较为有效的结果,可以立即反馈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影响教育教学实践过程。

(4)开放性。

从研究过程看,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的发展过程,促成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在总目标的指引下,可以面对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方案,修改计划,甚至更改研究课题,真正体现边行动边研究。

(5)兼容性。

行动研究并非一种独立于其他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殊方法。

它是一种多元化的研究方法,需要依据要解决的实践问题的特点,优选出多种教育研究方法集于一体。

这种多元化特点正是行动研究兼容性特点的展现。

另外,有的学者把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三点。

为行动而研究(research for action)。

为行动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目的。

研究的目的不是构建系统的学术理论,而是解决实践工作者所处的情境遇到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
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最早并不产生于教育领域,但却对教育情境中的问题解决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由于行动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必须立即、有效地加以解决,而且多数问题的性质和范围是实际工作者能力范围内可以解决的,因此,只要实际工作者具有基本的研究知识和能力,且愿意参与行动研究,便可使问题获得合理解决,进而促进理论与实践间的紧密结合。

因此,行动研究值得在学校教育的情境中广为应用。

做出这一判断,是因为行动研究具有下述基本特征,这些特征说明,它在学校教育情境中有较好的适应性,一旦为教师所把握,不仅会成为教师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手段,也一定会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手段。

通观教育行动研究,它有下述特征。

(一)行动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行动。

这一点和一般的科学研究及传统的教育研究有着较大的区别。

行动研究的主要目的不是定位于“发现规律”或“发现真理”,而是改善行动。

(二)行动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员就是广大教师,而不是脱离教育教学实践的专业科研工作者。

(三)从事研究的人员就是应用研究结果的人员,教师就是自身科研成果的推广者、应用者、实践者、消费者。

(四)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真实的教育工作环境,行动研究以所处的学校教育为研究取材的对象,举凡校园问题、教学情境、课程实验都是活生生的情境。

这一点说明,行动研究不是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研究教育,不是在图书馆、实验室等环境中研究教育,而是在教师工作的现实的教育情境中研究教育。

(五)行动研究多以“共同合作”的方式进行。

行动研究的实施强调伙伴关系,强调采取合作方式进行。

研究过程中,虽然有时需仰赖专家的协助,但专家的职责是给予教师的行动研究以指导或专业帮助,最多只起到合作者的作用,他们不能越俎代庖。

(六)行动研究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研究的问题或对象具有特殊性。

换句话说,行动研究不追求发现普遍真理,而追求解决具体问题。

这反映了行动研究是“以特定的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形式。

(七)行动研究的结果具有实时性,它所获得的结论,只应用于工作进行的场所,注重立即的运用,而非发展原理或普遍的应用,其目的是为改进学校中的各种措施,同时并使教师专业知能和专业精神获得改进。

(八)研究和行动不断循环检证,行动研究的计划属于发展性的计划。

(九)行动研究的结果,除了改进现状外,亦使实际工作人员获得研究解决问题的经验。

(十)评论行动研究的价值,侧重于对实际状况的改善程度,而不在知识量增加的多少。

因此,行动研究的设计、执行过程与研究结果都需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中发生,行动研究主体需要发展自我评鉴的能力,以强化研究的效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