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CT及MRI诊断PPT

合集下载

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讲义ppt课件

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讲义ppt课件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 断
精品课件
一、腹膜后间隙的解剖、划分及CT表现
腹膜后间隙是指壁腹膜与腹横筋膜 之间的间隙及其解剖结构的总称,上达膈下, 下至盆腔入口,两侧向外接连腹膜外脂肪。 除疏松结缔组织、脂肪以及淋巴、神经组织 外,还包含很多重要的器官和结构(肾和肾 上腺以及输尿管,胰和12指肠 等)。
或淋巴结转移以及腹膜后原发性肿瘤明确区分。
但腹膜后纤维化一般均不累及大血管后方,因而
不使大血管向前移位。CT平扫时与肌肉组织密度
相当,可以不均匀;增强扫描,可以明显强化或
不强化。
精品课件
腹膜后纤维化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肾周间隙内器官的病变导致肾筋膜增厚, 并侵犯肾周脂肪囊。
精品课件
(3)肾旁后间隙:位于肾后筋膜与腹横筋膜之 间,内仅含脂肪组织,内侧止于肾后筋膜与腰 大肌、腰方肌筋膜融合处,外侧与腹侧壁的腹 膜外脂肪层相连,下方在髂嵴水平是开放的。 上方、肾旁后脂肪层向上伸延至隔下腹膜外脂 肪层。此间隙因为不含重叠的器官,因此,病 变很少来源于此处。
肾旁前间隙内的任何结构的病变 都可能引起肾前筋膜和侧锥筋膜的增厚, 最常见的病因来源于胰腺、结肠、十二指 肠或阑尾。而肾脏很少是肾旁前间隙病变 的原因。
精品课件
(2)肾周间隙:位于肾前筋膜与肾后筋膜之间,内 含肾上腺、肾脏、肾脏血管、肾盂及周围的脂肪囊。 肾筋膜上方与膈筋膜相融合,外侧与侧锥筋膜相融, 下方肾筋膜前后两层与髂筋膜及输尿管周围的结缔 组织疏松融合或相连,因此,此间隙下部与髂窝相 通,内侧肾前筋膜融会于肠系膜根部围绕大血管的 致密结缔组织中,肾后筋膜则与腰大肌和腰方肌筋 膜融合。
⑦儿童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多为神经源性肿瘤,如神经母细胞 瘤,可发生钙化,其次为畸胎瘤。

腹膜后间隙孤立性纤维性肿瘤ct表现及病理基础PPT课件

腹膜后间隙孤立性纤维性肿瘤ct表现及病理基础PPT课件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腹膜后间隙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是 一种起源于腹膜后间隙的肿瘤, 通常为良性,但也有恶性病例报 道。
分类
根据组织学特征,腹膜后间隙孤 立性纤维性肿瘤可分为良性、交 界性和恶性三种类型。
发病机制与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腹膜后间隙孤立性 纤维性肿瘤的确切发病机制,可能与 遗传、环境因素等有关。
肿瘤轮廓
肿瘤轮廓多光整,少数可呈浅分叶状。
肿瘤的强化特征
均匀强化
多数肿瘤在增强扫描时呈现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与肌肉相近。
不均匀强化
少数肿瘤在增强扫描时呈现不均匀强化,可能与肿瘤内部纤维成分或坏死囊变有 关。
04
腹膜后间隙孤立性纤维性肿 瘤的病理基础
肿瘤的组织学特点
肿瘤组织形态多样,包括实体片 巢状、旋涡状排列,或编织状排 列,部分区域可伴有囊性变或黏
流行病学
该肿瘤在腹膜后间隙肿瘤中较为少见 ,发病率较低,但随着影像学技术的 发展,越来越多的病例被发现。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腹膜后间隙孤立性纤维性肿瘤通常无明显症状,多数在体检或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部不 适、疼痛等症状。
诊断
腹膜后间隙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显示肿瘤的 大小、形态、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病理学诊断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获取肿瘤组织进 行病理学检查。
液样变性。
肿瘤细胞大小、形态、染色深浅 不一,核分裂像多,核沟深,胞
质少。
肿瘤组织中常伴有丰富的胶原纤 维,可形成玻璃样变或透明变。
肿瘤的细胞学特点
肿瘤细胞主要为梭形细胞,核大而深 染,核分裂像多,胞质少。

腹膜后肿瘤影像PPT课件

腹膜后肿瘤影像PPT课件

T1WI
T1WI
T2WI
T1WI+C
T1WI+C
神经母细胞瘤。女性,2001第-73页-/共2172出5页生。扫描日期2001-7-18(4个月)
神经母细胞瘤。女性,2001第-8页3-/共2172出5页生。扫描日期2003-4-30(2岁)
一、神经母细胞瘤
影像表现
CT平扫 形态:大而不规则的肾外肿块,常呈分叶状,肿 瘤没有包膜,边界不锐利 钙化:90%颗粒、细点、环状、不定形
临床资料平扫ct表现年龄临床表现形态界限钙化细胞瘤80肿块少数伴血尿球形与肾分界清楚突破肾边缘时界限不规则15以下神经母细胞瘤905岁以下vma升高不规则分叶状90颗粒细点环状不定形腺癌大多10岁以下性早熟女性化cushing等圆形椭圆形清楚710细的局部沉积广泛分布线条状细胞瘤不限阵发性高血压心动过速排尿晕厥圆形椭圆形清楚15增强ct扫描表现强化形态跨中线扩展淋巴结扩展肾影变化细胞瘤出血坏死区有囊肿形成膨胀性生长推移大血管肿瘤与脊柱间间隙有软组织多见20区域性以肾门为主肾影缺损伴肾轴线增神经母细胞瘤出血坏死致密度不均沿脊柱前缘生长包绕大血管一般无90区域性肿大淋巴结与瘤体不易区分伴远处淋巴结如颈部常有膈脚侵犯肾侵犯致肾局限性缺损肾轴线不变腺癌不均匀强化中央坏死腔呈星形周边薄层包膜强化偶见区域性一般不侵犯明显强化之厚壁囊状改变内腔不规则少见一般无区域性一般不侵犯肾母细胞瘤
概述
腹膜后肿瘤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 狭义的腹膜后肿瘤是指除胰腺、肾脏、肾上腺和十
二指肠等腹膜后脏器之外非脏器起源的肿瘤。 广义的腹膜后肿瘤包括脏器和非脏器起源的肿瘤这
两部分。
除了神经母细胞瘤、淋巴瘤、畸胎瘤、嗜铬细胞瘤、脂肪 瘤和淋巴管瘤之外,其他非脏器起源的腹膜后肿瘤在儿童 中相当少见;若干肿瘤(神经母细胞瘤、嗜铬细胞瘤)既 可为非脏器起源,又可为脏器起源。非脏器起源的恶性腹 膜后肿瘤侵犯脏器后常需与脏器起源的肿瘤相鉴别。

腹膜后肿瘤的CT的诊断

腹膜后肿瘤的CT的诊断
肾旁后间隙的病变常常与其他腹膜后间 隙的病变有关。
精选ppt课件
7
精选ppt课件
8
精选ppt课件
9
(4)腹膜后间隙之间的交通: 尽管腹膜后三个间隙解剖上是完整的,
但它们之间存在潜在的交通,一个间隙的病 变可波及另外的间隙:
1)同侧的三个腹膜后间隙在髂嵴平面下潜 在相通。
2)两侧的肾旁前间隙在中线潜在相通。 3)两侧的肾周间隙在中线是否相通,存在 争议,多数人认为潜在相通。
c,主动脉、腔静脉组,亦称中间腰淋巴结, 位于主动脉与下腔静脉之间。
淋巴结的正常直径小于1cm
精选ppt课件
17
(2)膈脚后淋巴结:位于膈肌脚后间隙内, 直径小于6mm,有时不易与血管结构如奇 静脉、半奇静脉鉴别。增强扫描可加以鉴别。
(3)其他:这些淋巴结包括:胰腺、腹腔 及肠系膜淋巴结,正常情况下不易看到。
精选ppt课件
2
1。腹膜后间隙的划分
• 肾筋膜或称Gerota筋膜,分为前后两层, 分别称为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肾筋膜的 厚度正常约1—2mm。
• 上述两层筋膜在降结肠后融合,形成侧锥 筋膜。这三层筋膜将腹膜后间隙分为三个 间隙。
精选ppt课件
3
精选ppt课件
4
(1)肾旁前间隙:位于肾前筋膜与后壁腹 膜之间,外侧止于侧锥筋膜、两侧的间隙 潜在相通,其内含胰腺、十二指肠的降部、 水平部及升部,升、降结肠以及供应肝、 脾、胰腺和十二指肠的血管。
精选ppt课件
19
CT图像上,腰大肌为腰椎旁成对的对称软 组织密度影,从上到下其形态由三角形渐变 为圆形,体积也变大,在第3—4腰椎水平直 径最大,周围为脂肪组织。
腰小肌位于腰大肌前方,表现为小圆形 软组织密度影,不要误认为淋巴结。

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CT及MRI诊断医学课件

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CT及MRI诊断医学课件

CT动态增强扫描大致可分为两种强化方式 (1)大多数肿瘤动脉期呈不均匀的中度或明显 的强化,静脉
期肿瘤强化程度进一步增加,强化 范围进一步扩大,延迟期 肿瘤强化程度减低。有 明显粘液样变性病变可见片状或圆形 无强化区, 呈不均匀“地图样强化”或“分层状强化”。
(2)少部分肿瘤的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及 延迟期呈渐 进性进一步强化。
细胞具有纤维母或肌成纤维性细胞分化,并不具 备间皮性特 征。2002 年WHO将其归类于纤维母
或肌成纤维性细胞来源的软组织肿瘤,属于部分 可转移的中 间型。
孤立性纤维瘤好发于全身各个部位, 最常见于脏 层胸膜,胸 膜外孤立性纤维瘤发生少见,但几乎 全身各处均可发生,发 生于腹膜后间隙者少见。 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好发年龄为 40~70 岁,男女 发病率相似。其直径为1~20 cm,平均直径11 cm,临床多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多数 病人为偶然体检发现。只有当腹膜后孤立性纤维 瘤体积较大 引起周围结构受累时,才会出现继发 的非特异性症状。
女,39岁。8个月前因“头晕、恶心、呕吐”于外 院诊断“ 后循环缺血”,住院期间B超发现左侧肾 上腺区实质性团块 ,行肾上腺平扫+增强:左侧肾
上腺腺瘤可能性大。患者无明显肥胖痤疮、情绪异 常、多饮多 尿多食,无四肢无力、肢端麻木、心悸、 血压升高、头痛、出 汗发作、恶心、呕吐、视物模 糊等不适。未予诊疗。2个月前复 查B超肿块大小基 本同前。
性纤维瘤的行为不可预知性和从形态学上鉴别良 恶性很困难 ,Ki67和bFGF 染色可以帮助预测该 肿瘤的恶性潜能,Ki67 被 认为是肿瘤增殖扩散标 志。
CT 平扫肿瘤呈为圆形或类圆形,少数可呈椭圆 形、梭形或不 规则形,边缘光滑,有时见分叶, 多见完整包膜、界限清楚 ;部分肿瘤呈侵袭性生 长突破包膜累及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 肿块的密 度常与肿瘤成分的组成比例和分布有关。肿瘤较 小时,密度多较均匀,相似或略高于肌肉密度。 当肿瘤较大时,因黏液样变性、出血、坏死或囊 变致使密度 多不均匀,以等密度为主,其内夹杂 有不规则或小片状的低 密度液化坏死区。钙化少 见。

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介绍PPT课件

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介绍PPT课件
96
Case 10
女 65岁.腹部不适两月余.
97
平扫
98
99
增强
100
101
腹膜后肾前间隙内巨大肿块,明显推压左侧肾及周边组 织,肿瘤血管丰富,但左侧肾上腺隐约可见。
病理--腹膜后平滑肌肉瘤
102
Case 11
女性患者,50岁,发现左腹部包块一个月
103
平 扫
104
105
106
75
Case 8
女性,14岁,腹部逐渐增大一年余,近二个月增大 明显加快,在当地医院多次检查,未能确诊。无发热、 无贫血、血象正常,原食欲及饮食正常,近来食后感饱 胀。月经尚未潮,第二性征不明显
76
平 扫
77
78
79
80
81
82
增 强
以下是增强扫描图像,肿块高密度CT值754.5-964.1Hu;软组 织肿块平扫时平均CT值为43Hu,增强后CT值为68Hu。右侧肿
35
病理--多形性未分化肉瘤
(即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病理特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中老年人常见,四 肢及躯干好发,发生于腹膜后较少见,一般境界较清,可 有假包膜,位于深筋膜或肌层,切面灰白、灰红或灰黄, 可见坏死、出血或囊性变。镜下一般分为四型:车辐状多 形性型(19例,40.4%)、黏液膜型(6例,12.8%)、巨细 胞型(4例,8.5%)和黄色瘤型(炎症型,18例,38.3%)。 按WHO病理组织分级,G 级7例,占14.9% ;G21 1例, 占23.4% ;G,级19例,占40.4% ,G4级10例,占 21.3%。
块内低密度CT值-57Hu,无强化
83
84
85
86
87

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讲义精品课件

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讲义精品课件

腔静脉及输尿管周围,有大量的纤维组织增
生,导致大血管及输尿管因受纤维组织包绕
而发生狭窄或梗阻。
二.临床:
临床表现通常均较轻,仅有背痛或腹
痛。当病变累及输尿管使产生狭窄或梗阻时
可产生一定尿路症状,此病一般常见于中年
男性。
精品 可修改
58
三.CT表现:
一部分病例可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并具
有清楚边缘的鞘,同时并有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
精品 可修改
48
腹膜后畸胎瘤
精品 可修改
49
畸胎瘤
精品 可修改
50
鉴别诊断:
大多数原发性腹膜后肿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 下列征象有助于鉴别定性诊断: ①良性腹膜后肿瘤边缘较光滑,密度均匀,其周围组
织器官无侵犯,而恶性肿瘤边缘不清,邻近组织器 官多有侵犯。 ②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CT表现为均匀液性低密度,边 界清楚,壁薄无强化。 ③神经源性腹膜后肿瘤多靠近中线沿脊柱两侧分布, 脂肪肉瘤多见于肾周围。 ④畸胎瘤为混合密度肿物,如含有脂肪、高密度钙化 等,为其特异表现 。
边缘模糊表现,因而有时难以与淋巴瘤或淋巴结
转移以及腹膜后原发性肿瘤明确区分。但腹膜后
纤维化一般均不累及大血管后方,因而不使大血 管向前移位。CT平扫时与肌肉组织密度相当,可 以不均匀;增强扫描,可以明显强化或不强化。
精品 可修改
59
腹膜后纤维化
精品 可修改
60
精品 可修改
61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9.2 520.9.2 5Friday, September 25, 2020
精品 可修改
29
淋巴管瘤
精品 可修改
30

腹膜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PPT精品课件

腹膜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PPT精品课件

谢谢!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影像表现
• CT平扫:大部分肿瘤因体积较大密度不均匀,可见不同密度的实 质成分及地图状低密度区;部分肿瘤内可见出血灶,钙化少见
• MR平扫: 肿瘤黏液样变区;
略高信号反映肿瘤细胞密集区; 低信号反映致密胶原纤维部分; 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和出血信号
血管外皮瘤样结构
薄壁血管, 呈“鹿角样”分支
细胞密集区和稀疏区相间
影像表现
• 原发于腹膜后的SFT体积较其他部位大 • 表现为边缘清楚、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少数可呈分叶状
(分叶不是该肿瘤的恶性征象) • 病灶以推移周围组织器官为主,侵犯较少 • 大多数肿瘤内可见囊变、坏死区,少数可见出血,钙化少见 • 恶性SFT表现为邻近器官的浸润、远处转移
• 出现以下征象时多提示恶性或孤立性纤维瘤恶变的可能: 肿瘤包膜不完整,边界不清,邻近器官受侵、变形; 邻近或远处淋巴结增大融合; 肿瘤周围脂肪CT 密度增高,提示脂肪恶性浸润; 肿瘤密度或信号明显不均匀,可见不规则大片状坏死、囊变、黏
液样变性或不规则的钙化。
F 48Y 发现右上腹肿物2天 CT0219587
15%有侵袭行为,切除易复发,应注意长时间随访
临床表现
• 主要为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 • 当肿瘤较大时可引起压迫症状(腹胀、便秘、肠梗阻、尿潴留、
排尿困难等) • 少许情况可引起副肿瘤综合征,如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而出现
低血糖 • 实验室检查及肿瘤标记物检查均阴性
病理
大体标本: • 孤立性软组织肿块,多边界清楚或包膜完整 • 肿块切面呈灰白色或淡黄色,质地从细腻到坚韧,可见黏液样变
腹膜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CT早读片-孤立性纤维瘤PPT参考幻灯片

CT早读片-孤立性纤维瘤PPT参考幻灯片

2/15/2020
22
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SFP)
• SFP是一种罕见的间质源性肿瘤,占所有软组织肿瘤的<2% • 1931年,Klember和Rabin第一次对其进行病理描述 • 曾被认为是间皮起源,目前认为是纤维母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起源,曾被命名为
局限性纤维瘤、独立性纤维性间皮瘤等 • 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结缔组织中,胸膜最常见,其他可见于头颈(脑膜、眼眶、
2/15/2020
4
影像学检查
2/15/2020
5
2/15/2020
6
2/15/2020
7
2/15/2020
8
影像学特点
• 左侧胸腔巨大团块影 • 边界欠清,宽基底与邻近胸膜相连 • 肿块密度不均,软组织密度成分、囊性密度成分
不均匀中度强化 • 左肺下叶受压向前上移位伴膨胀不全改变,其内支气
恶性 • 包膜不完整,边界不清;
• 粘连侵犯周围组织,呈浸 润生长;
2/15/2020
25
S. Chong et.al Benign localized fibrous tumour of the pleura: CT features with histopathological correlations. Clinical Radiology (2006) 61, 875-882
24
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SFP)
• CT表现
• 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包膜完整,
良性
大小不一,境界清楚,少数呈分
叶状;
• 肿块较小时密度较均匀,随肿瘤 增大出现不规则坏死区;
• 强化程度不均,轻至中度强化,

腹膜后肿瘤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腹膜后肿瘤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 “腹膜后肿瘤切除”:免疫组化结果提示:平滑 肌肉瘤。
2021
21
3、纤维肉瘤
• 由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形成的肿瘤。
• CT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软组织 密度肿块,较肌肉密度稍低。形态多不规 则,常见大片出血、坏死,少数见钙化, 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增强后,肿瘤实质 部分的软组织密度可有中度到高度强化, 密度多不均匀。
长,倾向于血管源性肿瘤。
2021
62
2021
63
• 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良性者包膜 完整,境界清楚,恶性者有包膜外浸润, 较大时易发生坏死、出血及囊变,增强呈 不均匀强化。
2021
38
左侧腹主动脉旁、肾门上方异位嗜铬细胞瘤
2021
39
其他良性肿瘤
• (1)淋巴管瘤呈均匀囊性肿块,无侵袭生长方式, 增强无强化;
• (2)畸胎瘤见混合性成分,有脂肪、钙化或软组 织成分;
2021
31
• 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CT 扫描显示肿块基 沿神经走行分布,肿块呈卵圆形或梭形、边 缘清晰;神经鞘瘤密度多不均匀,瘤内可含有 脂类成分,密度低于肌肉密度,瘤体大者可见 坏死、囊变区,偶见钙化灶。增强扫描病灶 轻度或明显强化,但强化不均匀,发生囊变时 呈环形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
学习园地
腹膜后肿瘤影像学诊断
2021
1
定义
• 腹膜后肿瘤包括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腹膜 后淋巴瘤和转移瘤。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指来源于腹膜后间隙 间质内的脂肪、肌肉、纤维、淋巴、神经 等组织的肿瘤,不包括腹膜后各器官所产 生的肿瘤。
2021
2
定义
• 腹膜后淋巴瘤:多为全身淋巴瘤的一部分, 但也可单独发生或为首先受累部位。

腹盆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影像表现医学课件

腹盆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影像表现医学课件
-MRI平扫:T1WI多呈等或低信号 - T2WI:高信号反映肿瘤黏液样变区 略高信号反映肿瘤细胞密集区 低信号 区反映致密胶原纤维
- T2等或略高信号中存在片状或结节状低信号 是大多数 SFT典型MR表现。
影像表现
•增强扫描:SFT呈多样化强化方式,大致 有三种表现形态:
① 早期显著强化,并持续性强化或进行性延迟 强化,动脉 期可见瘤内血管(常见)
Case12:左侧腹膜后SFT

M/32Y, 体检发 现 左侧 腹膜 后 占位2

平扫:稍低密度(30HU),增强:入期(36HU)、V期( 42HU)、 延迟期(57HU),病灶呈轻度延迟性强化,瘤 内无强化坏死区
诊断:
神经源 性肿瘤
Case12:左侧腹膜后SFT
T1WI :稍低信号 T2WI :高信号为主,内见 多发点状低信号,囊变坏 死区 DWI:高信号
Case14:右肾SFT
F/33Y,体检发现右肾占位一周术前诊断 右肾癌 征象:T1WI呈等信号为主,T2WI 呈混杂信号,以低信 号(胶原纤维有关) 为主,DWI呈混杂低稍高信号,+C 呈渐 进性强化,范围扩大,包膜强化,坏死
Case14:左肾SFT,男性,39岁,反复左腰部不适半年
动脉期: 病灶内迂 曲的血管 渐进性强 化
四、影像表现
・大小:肿瘤因发生部位不同而大小不同,位于胸 腹部者一般 较大,而其他部位多较小
・数目、形态:多为孤立性肿块,肿瘤较小时,形 态规则,呈 圆形或椭圆形;肿瘤较大时,多呈不 同程度的分叶状
・境界:边界清楚,可见包膜及包膜样结构,多呈 膨胀性生长
影像表现
-CT平扫肿块与肌肉呈等或略高密度,瘤内常见 两种明显不同 密度的软组织成分。瘤内可因黏 液样变性形成低密度区。 肿瘤内一般无钙化。

腹膜后非典型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例讨论PPT课件

腹膜后非典型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例讨论PPT课件
腹膜后非典型性孤 立性纤维性肿瘤病 例讨论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病例概述 • 病理学特征 • 诊断和鉴别诊断 • 治疗方法和效果 • 病例讨论和总结
01
CATALOGUE
病例概述
患者基本信息
01
患者年龄:45岁
02
患者性别:男
03
患者职业:工人
04
患者病史:无特殊既往病史
初步诊断和检查
手术切除的缺点是可能存在较高 的复发风险,需要定期进行复查
和随访。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作为手术切除的 辅助治疗手段,通过药物抑制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药物治疗的优点是可以减少肿 瘤的大小和范围,降低手术难 度和风险。
药物治疗的缺点是效果不持久 ,需要持续用药并定期评估疗 效,同时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 毒性反应。
肿瘤结构
肿瘤组织结构多样,可由致密的 梭形细胞束组成,排列呈编织状 或旋涡状排列,细胞大小、形态 、染色深浅不一。
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肿瘤细胞免疫组化染色
非典型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肿瘤细 胞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可表达CD34 、CD99等标记物。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鉴别非典型性孤 立性纤维性肿瘤与其他腹膜后肿瘤, 如脂肪瘤、平滑肌瘤等。
其他治疗方法的效果和评价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放疗、化疗、免疫 治疗等,但目前对于腹膜后非典型性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和评价 存在争议。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目 前还在临床试验阶段,需要进一步的 研究和评估。
放疗和化疗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缓解症 状和延长生存期,但同时也存在较大 的毒性和副作用。
05
CATALOGUE
病例讨论和总结

腹膜后非典型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例讨论(ppt)

腹膜后非典型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例讨论(ppt)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图像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图像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图像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图像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图像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图像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图像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图像
2011-10-23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 属医院行腹膜手术手术切除术诊断意见
结合病史,腹膜后非典型性孤立行纤维 性肿瘤术后复查: 1.双侧肾盂左侧输尿管轻度扩张积水。 2.左腰部密度不均匀肿块影,请对比旧片。 请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
非典型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该肿瘤居良、恶性之间,临床表现以肿块 压迫所致的症状多见,镜下典型改变为梭形 肿瘤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漩涡状排列,其 间夹杂以多少不等的胶原纤维,细胞丰富 者易被误诊为纤维肉瘤和恶性神经鞘瘤。 CT表现:肿块密度均匀、边界清楚, 可有 分叶,相邻肋骨可受侵,其内可见斑点状坏 死和钙化,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并 可见明显强化的曲线状血管影,CT值升高。
手术经过:麻醉后,取仰卧位,左下腹 部经腹直肌切口,长约25CM,打开腹 膜所见,左腰大肌前12cmx10cmx6cm 椭圆形实性肿块,与L3/4椎间孔内神经 粘连,由内侧向外侧用超声刀游离肿块, 因与神经粘连,故残留少许肿瘤,止血、 清点器械后关腹。手术过程顺利,术中
输血400ML,术后择期放疗。
腹膜后非典型性孤 立性纤维性肿瘤病
例讨论(ppt)
(优选)腹膜后非典型性孤立性 纤维性肿瘤病例讨论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图像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图像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图像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图像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图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稀疏及质子运动较少,等高或略高信号反映富细
胞区所致,高信号区反映肿瘤黏液变性或坏死囊
变,由于肿瘤以细胞密集区为主,大部分肿瘤 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同一种肿瘤存在两种以上 信号形式,部分学者认为T2WI 在稍高信号区内 出现低信号区域为SFT 较具特征的MRI 表现。
WHO 新分类将孤立性纤维瘤归入中间型肿瘤之列,多数 病例临床上呈良性,恶变较少见,。恶性孤立性纤维瘤或
普通病理学大体形态学主要表现为卵圆形或类圆 形肿块,境界清楚,表面光滑,大多数有包膜, 切面呈灰白色或淡黄褐色,质韧而富有弹性,可 伴有黏液样变性、囊性变,有散在坏死灶、偶见 钙化及出血。
免疫组化免疫组化研究表明多数肿瘤显示CD34 和Vimentin 阳性,大部分病例表达 BCL-2,其他 相关SMA、CD31、细胞角蛋白、肌间线蛋白、 S-100P、平滑肌蛋白多为阴性。由于腹膜后孤立 性纤维瘤的行为不可预知性和从形态学上鉴别良
孤立性纤维瘤好发于全身各个部位, 最常见于脏 层胸膜,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发生少见,但几乎 全身各处均可发生,发生于腹膜后间隙者少见。 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好发年龄为40~70 岁,男女 发病率相似。其直径为1~20 cm,平均直径11 cm,临床多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多数
病人为偶然体检发现。只有当腹膜后孤立性纤维 瘤体积较大引起周围结构受累时,才会出现继发 的非特异性症状。
(2%+),BcL-2(++),CD99(-),CD68
(个别细胞阳性),ALKp80(-),CgA(-),
NSE(-),SY(-),Vimentin(+++),CK7
(-),CK18(-)。
女 57 岁 因进行性吞咽困难,外院CT扫描发现胰 尾 部占位。余无特殊
平扫25-47HU
动脉期68-86HU
孤立性纤维瘤恶变除了转移与局部复发等征象之外,没有 十分特异性的征象,影像表现与良性的孤立性纤维瘤存在 一定的重叠,确诊需要病理活检。但是当出现以下征象时 多提示恶性或孤立性纤维瘤恶变的可能:肿瘤包膜不完整 边界不清,邻近器官受侵、变形或移位,邻近或远处淋巴 结增大融合,肿瘤周围脂肪于CT 密度增高,提示脂肪恶性
女,39岁。8个月前因“头晕、恶心、呕吐”于外 院诊断“后循环缺血”,住院期间B超发现左侧肾 上 腺区实质性团块,行肾上腺平扫+增强:左侧肾 上 腺腺瘤可能性大。患者无明显肥胖痤疮、情绪异 常、 多饮多尿多食,无四肢无力、肢端麻木、心悸、 血 压升高、头痛、出汗发作、恶心、呕吐、视物模 糊 等不适。未予诊疗。2个月前复查B超肿块大小基 本 同前。
44Hu 80Hu
61Hu
病理诊断:1.(左侧腹膜后): 肾上腺皮质腺癌,肿瘤细胞呈结节状、 片状排列,细胞异型性明显,核仁突 出,核分裂易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 侵犯包膜及脉管,并见大片出血坏死。
79Hu
神经源性肿瘤;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多位于脊柱旁、 神经干的分布区域,密度、信号多不均匀, CT 密 度较低,而T2WI 呈明显高信号,坏死、囊变明显, 相邻椎间孔扩大,增强扫描肿瘤多为不均匀的轻 中度强化,强化区域与无强化区域分界较清晰。 孤立性纤维瘤分布上无明显的优势区域, 密度、 信号可不均匀,等密度为主或以等T1、稍长T2信 号为主,增强多呈不均匀的中重度延迟强化,两 者的MRI 表现明显不同,强化方式亦有差别。
瘤体大小:直径越大,ACC可能性越大。嗜铬细胞瘤多3-10cm,直 径大于10cm高度提示ACC,5-10cm与嗜铬细胞瘤有较大重叠区 平扫及增强表现:来源于皮质,富含脂质,动脉期或静脉期CT值小 于100Hu,对ACC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 肿瘤内坏死:ACC常见表现。多中央坏死(瘢痕型、中央型、不规则 型)、瘤体间质内宽大的纤维胶原带为坏死提供一定边界,导致中央 粗大瘢痕状坏死,坏死同时残留坏死边缘肿瘤继续生长,表现为坏死 边缘模糊不清的非完全坏死)。 钙化、浸润及转移:ACC钙化率明显高于嗜铬细胞瘤,呈颗粒状、斑 点状、条索状及弧形,位于瘤体内部、间隔或边缘,形态及分布无特 异性。容易突破包膜侵入周围脂肪间隙,易远处转移,出现门静脉癌 栓
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少见,影像上见到孤立性、边 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CT 上呈现两种不同密度的 实性成分,T2WI 在稍高信号内出现斑片状、结节 状低信号,增强后肿块明显持续性强化,应考虑 到孤立性纤维瘤可能。但最终确诊需要依靠病理学 及免疫组化。
女 39 岁 左肾上腺区孤立性纤维瘤
31Hu 55Hu
46Hu 74Hu
MRI 扫描时,T1WI 通常以等低或等信号为主, 而T2WI常表现为混杂信号,为高信号、略高信号
及低信号区。不均匀信号强度与病灶内的出血、
坏死、囊变或黏液变及透明化间质成分有关, T2WI 上低信号区反映致密胶原纤维、细胞结构
浸润,肿瘤密度或信号明显的不均匀,可见不规则大片状 坏死、囊变、黏液样变性或不规则的钙化。
鉴别诊断 A 肾上腺:腺瘤、嗜铬细胞瘤、神经源性肿

B 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以及间叶组织来源 的各种肿瘤
C 肾脏:肾癌、纤维瘤及平滑肌肿瘤
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副神经节
高血钾、高血钙,分泌儿茶酚胺致实验室检查尿儿茶酚胺 及VMA升高 高血压及高代谢症候群
26Hu
35Hu
35Hu
70Hu
腹膜后恶性肿瘤:腹膜后恶性肿瘤如平滑肌肉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肉瘤等呈浸润性生长 且边界不清易出血、坏死,密度、信号多明显不 均匀,T2WI多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的
明显强化,由于肿瘤含胶原成分少,无延迟强化 特点,而后者边缘光滑,界限清晰,密度、信号 多均匀,亦可因出血、坏死、囊变或黏液样变性 而不均匀,增强扫描多呈明显的不均匀的持续强 化。
CT 动态增强肿瘤增强扫描后表现多样,可
轻度至显著强化,大多数表现为中等程度 以上显著强化。孤立性纤维瘤的强化方式 与肿瘤血管、瘤内细胞密集度和致密胶原 纤维的分布密切相关,肿瘤血管丰富区、 细胞密集区强化明显,瘤内或周围可见分 支迂曲血管影,细胞稀疏区、致密胶原纤 维区强化相对较弱,呈进行性强化。
平扫ct值约24Hu
Ct值92Hu
Ct值115Hu
Ct值92Hu
1.(左肾上腺旁):送检组织镜下可见节细胞及神经
纤维组织。
2.(左肾上):送检梭形细胞肿瘤,结合免疫组化,
考虑
。免疫组化:CD34
(+++),CD117(-),DOG1(-),S100
(-),Actin(SM)(-),Desmin(-),Ki67
CT动态增强扫描大致可分为两种强化方式 (1)大多数肿瘤动脉期呈不均匀的中度或明显 的强化,静脉期肿瘤强化程度进一步增加,强化 范围进一步扩大,延迟期肿瘤强化程度减低。有 明显粘液样变性病变可见片状或圆形无强化区, 呈不均匀“地图样强化”或“分层状强化”。
(2)少部分肿瘤的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及 延迟期呈渐进性进一步强化。
免疫组化染色: CD34(+++),BcL-2(+++),Ki67(5%阳性),CD117
(肿瘤-,肥大细胞+),DOG1(-),Actin(SM)(灶性 +),S100(少数细胞阳性),HMB45(-),ALKp80(),CD56(-),CD10(+/-)。
孤立性纤维瘤(SFT),又称局限性间皮瘤、局 限性纤维间皮瘤、纤维性间皮瘤。1931 年由 Klemperer 和Rabin 首次对其病理描述,将其列 为一种独立病变。目前认为, 孤立性纤维瘤起源 于表达CD34 抗原的树突状间叶细胞的梭形细胞 肿瘤,属于间叶源性肿瘤。孤立性纤维瘤中的瘤 细胞具有纤维母或肌成纤维性细胞分化,并不具 备间皮性特征。2002 年WHO将其归类于纤维母 或肌成纤维性细胞来源的软组织肿瘤,属于部分 可转移的中间型。
多单侧,大小不一,圆形或椭圆形,完整包膜,常出血、 囊变、钙化 无功能性的罕见,常常发现时已较大 影像表现:T2高信号,富血管肿瘤强化显著,早期表现 为网格状强化,延时趋均匀,信号或密度仍较高
38Hu
75Hu
95Hu
73Hu
病理诊断:(右肾上腺): 送检肿物其中见嗜铬细胞瘤 跃,建议随访。
门脉期92-125HU
延迟期81-102HU
门脉期冠状位,病灶范围约6x8cm。
病理:.(脾+胰尾肿物)胰腺及脾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部分区域细胞生长较活跃,并细胞非典型,未见明显肿瘤 坏死,偶见核分裂像,肿瘤无完整包膜,并有浸润周围胰 腺组织,考虑该肿瘤具有低度恶性表现。脾被膜见肿瘤细 胞浸润,脾实质未见肿瘤。
巨大淋巴结增殖症(Castleman 病) 腹膜后巨大淋巴结 增殖症与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均表现为腹膜后圆形或类圆 形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滑,界限清晰,MRI 信号相似,呈 等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但是,前者CT 平扫密度较高 且均匀,有时见分支样钙化,增强为均匀的显著强化,周 边或内部可见强化血管。后者CT 平扫多表现等或稍低密 度。增强扫描呈不均匀的地图样或分层样强化,强化方式 多为持续性的延迟强化。当两者体积较小、密度、信号均 匀时,影像上鉴别有一定困难。
恶性很困难,Ki67和bFGF 染色可以帮助预测该 肿瘤的恶性潜能,Ki67 被认为是肿瘤增殖扩散标 志。
CT 平扫肿瘤呈为圆形或类圆形,少数可呈椭圆
形、梭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光滑,有时见分叶, 多见完整包膜、界限清楚;部分肿瘤呈侵袭性生 长突破包膜累及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肿块的密 度常与肿瘤成分的组成比例和分布有关。肿瘤较 小时,密度多较均匀,相似或略高于肌肉密度。 当肿瘤较大时,因黏液样变性、出血、坏死或囊 变致使密度多不均匀,以等密度为主,其内夹杂 有不规则或小片状的低密度液化坏死区。钙化少 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