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本要求
简述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
简述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如何上好一堂课一堂好的课程应该是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新知识、提高技能、增强思考能力的课程。
如何上好一堂课呢?以下是一些基本要求:1.明确课程目标在上课之前,需要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应该是具体、明确、可衡量的。
通过明确的课程目标,学生可以知道自己需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从而更加投入学习中。
2.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需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
先介绍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再逐步深入到高级内容。
同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以及课程的时间限制,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方法可能适合一部分学生,但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解、演示、讨论、案例分析等。
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案例、练习题等。
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5.鼓励学生思考和互动一堂好的课程应该是互动性强的课程。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同时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6.注重课堂氛围和掌控课堂进度在上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教师也需要掌控课堂进度,确保课堂能够按照预定计划进行。
7.及时反馈学生表现及时反馈学生表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也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做得更好。
一堂好的课程应该是能够让学生获得新知识、提高技能、增强思考能力的课程。
教师需要明确课程目标,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思考和互动,注重课堂氛围和掌控课堂进度,及时反馈学生表现。
音体美课程基本要求
郴州养正小学关于音乐、美术、体育课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促进学校规范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现将音乐、美术、体育课作如下要求:总要求:1.专科专用,不得挪用为语文、数学等其他课程,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灵活运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
2.安全是科任老师直接责任人。
一、音乐课要求:1.学生必须会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学习雷锋好榜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科任老师下载。
2.教会有关符合国学教育特色的古诗歌曲,如《静夜思》等等少儿歌曲科任老师下载,。
3.通过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少先队知识教育、纪律教育、国学教育。
4.为六一活动大合唱比赛规定曲目作准备。
二、美术课要求:1.学生必须学会制作《手抄报》,和板报的设计基础知识。
2.简单的手工制作。
3.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基本素养。
4. 为六一学生“五个一工程”作品展作准备。
三、体育课要求:1.严禁“放羊式”体育课。
2.按照以下体育课基本程序上课:一、带学生到操场(2分钟)根据学校的要求,体育课上课老师要在预备铃声响时,到教室组织并带领学生安静有序的进入活动场地上课。
二、开始部分(1—3分钟)开始部分从学生到操场排好队后开始,包括:整队(立正—向右[向左]看齐—向前看—稍息—立正)、各排报数、体育委员报告人数(也就是检查学生出勤人数)、教师讲述课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安排学生领取体育器材等。
二、准备部分(10—15分钟)准备部分一般是进行队列的练习,比如原地踏步走、三面转向练习。
小学阶段,学生身体还没有长成,用标准的站、走去要求他们,对他们正确身体姿态的形成有好处,也是体育教学五个领域目标中身体健康目标的体现。
此外还可以选择绕操场走或者慢跑1—2圈,进行徒手操和素质练习。
徒手操也可以用广播操代替。
素质练习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比如:俯卧撑、纵跳、柔韧性的拉伸,劈叉之类。
课程标准基本要求
黎明职业大学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定位、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和考核等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为做好编制专业课程标准工作,特制订本要求.一、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要着眼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切合高职教育教学实际,确立素质、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科学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2.发展性原则.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及后续发展奠定基础.3.实用性原则.课程内容要符合企业、行业相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反映本课程对学生素质、知识与能力等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对接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性质、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要求.2.依据职业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确定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3.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重构课程教学内容,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办法.四、编制课程标准的程序1.专题调研.根据本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行业企业,开展职业岗位工种、工序、项目技术等所需的职业素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调研,形成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资料.2.编写初稿.在研读教学文件资料和进行本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基础上,构建课程结构框架,把职业分析和教学任务分析转化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内容,编写课程标准初稿.3.专题研讨.邀请行业企业人员和有关专业教师对课程标准初稿进行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送审稿附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表.4.专家审定.学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邀请有关专家对课程标准送审稿进行审定,确定为试行性专业课程标准.5.组织实施.按照试行性专业课程标准,组织课程实施.在实践中要建立课程标准教学台账,及时收集、整理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意见.6.修订完善.根据实施评价和反馈的意见,对试行专业课程标准进行实时修订,不断提高课程标准的针对性、可行性及成效性.五、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内容与实施等四个部分.一课程定位主要包括该门课程的地位、作用功能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内容.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有哪些支撑或促进作用,与前、后续课程如何衔接.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对学生课程学习预期结果的综合概括,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课程的具体体现.具体目标可从素质、知识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具体说明.课程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明确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留有一定的空间.三课程设计主要阐述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要突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1课程总体设计理念: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一体化教学设计理念,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来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充分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思想.2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是由对工作过程分析与教学过程分析两部组成.其基本模式是: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相应的行动领域→对相应学科体系的知识系统进行解构与重构形成学习领域课程→设计若干个学习情境模块学习单元→典型任务或子项目情境载体.3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等确定课程内容.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职业行动规律,在各个学习情境中选择递进层次性地学习内容,融合“知识+技能+素质”三维度能力要求,使课程内容紧贴岗位需求.体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4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明确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理论与实践比例、课时安排说明等内容.四课程内容与实施1、课程内容选取课程教学内容既要考虑各部分内容的相对独立,又要形成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编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课程标准,要注意选取的项目大小和数量应适中,不宜过大、过多,项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完整性和覆盖面.项目的内容应包括工作任务、教学目标、相关知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考核评价等.课程内容2、课程实施主要阐述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评价方法、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验实训设备配置等建议.教学建议要体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采用以实习实训场所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融“教、学、做”为一体.评价建议应体现多元评价方法,重视教学过程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等,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创新实践.教材编写与选用建议包括教材的编写与选用,明确教材应按本课程标准进行编写,教材选用应符合本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要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提出对实训实验室及功能、设备配置等要求.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包括课件、实训规范、信息技术、实训基地、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学习情境章、节1:××××××衿主要考核点羆知识蒈技能芆态度薃参考资料羂及其他说明1学习目标:主要阐述学生在学习领域、专题或目标要素等方面应实现的具体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应尽可能用清晰的、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如能或会动作要求+操作动词+操作对象进行描述.2学习内容内容选取:要注重针对性和适用性.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内容组织: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内容表现形式:选用先进、适用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3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要体现各学习情境章、节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教学手段:主要指信息技术的应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4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注意关注学生的认知和能力结构;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倡导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5教学条件师资条件、实验实训条件、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网络资源、仿真模拟软件等.6考核评价要求⑴评价理念:强调多个评价主体综合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要体现不同课程在评价上的特殊性;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使对学生过程和学生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⑵评价体制:建议积极探索建立“知识为辅,能力为主,过程为主,结果为辅”绩效考核方案.7参考资料及其它说明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必要的说明,如对课程标准中有关专业术语作解释,课程相关参考资料目录和教学案例等.六、技术规范1、字体要求见附后样本2、课程目标的表述要求以“能力”为了出发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阐述.在知识与技能领域,主要采取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即明确告诉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是可测量的,可评价的.如“能识别不同的电子元器件”等.结果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有:知识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行为动词有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与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行为动词有解释,说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判断,区别,提供,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等.应用水平:包括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与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行为动词如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订,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技能模仿水平: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行为动词如模拟、重复、再现、模仿、例证等;独立操作水平: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等.行为动词有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测绘,测量,尝试,试验等.迁移水平:包括在性的情景下运用已有的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景中的适用性等.行为动词有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主要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有:经历感受水平: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行为动词有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反应认同水平:包括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等.行为动词有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欣赏,尊重,爱护,采用 ,采纳,克服,拥护,帮助等等.领悟内化水平.包括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行为动词有养成,形成,具有,热爱,建立,树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等.3、课程内容的表述建议以项目/任务为载体来表述学习内容,可分项表述.课程内容与要求表述要浅析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建议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示波器”.通常采用的动词有:操作类:操作、采集、配置、标定、使用、挑选等程序类:排序、连接、制造、调整、准备、安装等理会类:理会、阅读、摘录、寻找等知识类:了解、理解、应用等解决问题类:计划、设计、排除、估算、计算、选择、布置等管理组织类: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监控等封面样式:×××××××××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计划学时/学分:适用专业:建议开设学期:编制人:编制时间:内页样式:一、课程定位××××××××××××××××××××××××××××××××××××××××××××××××××××××××××××××××××××××××××××××××××××××××××××××××××××.二、课程目标××××××××××××××××××××××××××××××××××××××××××××××××××××××××××××××××××××××××××××××××××××××××××××××××××××××××××××××××××××××××××××××××××××××.三、课程设计××××××××××××××××××××××××××××××××××××××××××××××××××××××××××××××××××××××××××××××××××××××××××××××××××××××××××××××××××××××××××××××××××××××.四、课程内容与实施一课程内容二学习情境章、节1:××××××。
课程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XX技能,培养学生的XX情感和价值观。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理解XX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XX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2.能够运用XX技能进行实际操作;3.能够独立思考,提出创新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和探索精神;3.培养对XX学科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发展历程和现状、实际应用等方面。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节1.1:XX概念的定义和内涵–节1.2:XX原理的阐述和理解2.第二章: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节2.1:XX学科的历史发展–节2.2:XX学科的现状和趋势3.第三章:XX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节3.1:XX学科在XX领域的应用案例–节3.2:XX学科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XX学科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XX学科参考书籍,拓展知识面;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XX学科的知识和案例;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器材,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课程编号062301总学时:126(其中实训学时:)总学分:8.5一、课程定位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服务的。
从专业课程体系的角度看,该课程是高职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从语言的本质和交际的角度看,该课程是一门工具性课程;从学生职业生涯的角度看,该课程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提升其职业素养,是一门拓展性课程。
二、职业能力要求1、能基本听懂日常生活用语和与职业相关的简单对话;2、能就日常话题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谈;3、能基本读懂一般题材及与未来职业相关的浅易英文资料;4、能读懂常见的简短应用文,如信函、通知、图表及简单的使用说明,能填写和模拟套写常见的简短英语应用文,如表格、简历、通知、信函等;5、能借助词典将一般性题材的文字材料和与职业相关的一般性业务材料译成汉语;6、能应付英语面试。
三、学习目标本课程以职场交际为目标情境,以实际应用为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既使他们能在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交流,又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读写译能力:能够读懂、翻译与专业有关的文字材料或应用文。
本课程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为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1)词汇:掌握3500个英语单词(含在中学阶段已经掌握的词汇)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1800个积极词汇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时加以运用。
新时代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新时代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现时代特征和学科发展前沿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2. 强化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
3. 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注重对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区域发展战略,为学生提供与国家发展相适应的优质教育资源。
4. 推进教育信息化,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资源利用率。
5. 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和课程设计,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实用性和适应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语言学概论 课程的基本要求
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基本要求
1.理论知识掌握:
-学生应系统地学习和理解语言学的基础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分支领域,如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
-理解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以及语言的发展演变过程。
2.研究方法掌握:
-掌握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的结合应用。
-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具体的语言现象和问题,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语言学研究任务。
3.学科关联性认知:
-认识到语言与社会、文化、思维之间的密切联系,理解语言在人类生活和交流中的作用。
-将所学的语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语言现象的解释和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以及其他具体语言的学习中。
4.跨学科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对其他相关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等与语言学交叉领域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能够灵活运用语言学理论解决外语学习、语言教学、翻译实践等领域的问题。
5.自主学习与实践探索:
-通过阅读文献、参与讨论、撰写读书报告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进行实地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6.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对语言现象进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并鼓励他们在已有理论框架下进行创新性思考。
《高等学校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高等学校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前言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数学科学的发展,“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具备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 现代数学内容更加丰富, 方法更加综合, 应用更加广泛. 数学不仅是一种工具, 而且是一种思维模式; 不仅是一种知识, 而且是一种素养; 不仅是一种科学, 而且是一种文化, 能否运用数学观念定量思维是衡量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 数学教育在培养高素质科学技术人才中具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等学校工科类专业本科生的数学基础课程应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它们都是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 应使学生获得一元函数微积分及其应用、多元函数微积分及其应用、无穷级数与常微分方程、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运算技能, 为今后学习各类后继课程和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面奠定必要的连续量、离散量和随机量方面的数学基础.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要努力培养学生进行抽象思想和逻辑推理的理性思维能力,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是工科院校本科生学习本课程都应当达到的合格要求, 其中带*号的条目是为某些相关专业选用的, 也是对选用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各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还可以提出一些较高的或特殊的要求.各门课程的内容按教学要求的不同, 都分为两个层次. 文中用黑体字排印的内容, 应使学生深入领会和掌握, 并能熟练运用. 其中, 概念、理论用“理解”一词表述, 方法、运算用“掌握”一词表述. 非黑体字排印的内容, 也是必不可少的, 只是在教学要求上低于前者. 其中, 概念、理论用“了解”一词表述, 方法、运算用“会”或“了解”表述.基本要求中所列出的各项内容与要求是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的重要依据, 但不涉及课程体系的结构、教学内容的先后安排和编写教材的章节顺序.二、微积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 函数、极限、连续1. 在中学已有函数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和函数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的了解.2. 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的概念.3. 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4. 理解极限的概念,了解极限ε-N,ε-δ定义(不要求学生做给出ε求N或δ)的习题.5. 掌握极限的有理运算法则, 会用变量代换求某些简单复合函数的极限.6. 了解极限的性质(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 和两个存在准则(夹逼准则与单调有界准则) , 会用两个重要极限与求极限.7. 了解无穷小、无穷大、高阶无穷小和等价无穷小的概念, 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8. 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和在一区间上连续的概念.9. 了解函数间断点的概念, 会判别间断点的类型.10. 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介值定理与最大值、最小值定理.(二) 一元函数微分学及其应用1. 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不要求学生做利用导数的定义研究抽象函数可导性的习题) , 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2. 了解导数作为函数变化率的实际意义, 会用导数表达科学技术中一些量的变化率.3. 掌握导数的有理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 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4. 理解解微分的概念, 了解微分概念中所包含的局部线性化思想, 了解微分的有理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5. 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 掌握初等函数一阶、二阶导数的求法(不要求学生求函数的n阶导数的一般表达式).6. 会求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导数以及这两类函数中比较简单的二阶导数, 会解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中的相关变化率问题.7. 理解罗尔(Rolle)定理和拉格朗日(Lagrange)定理, 了解柯西(Cauchy)定理(对三个定理的分析证明不作要求, 并且不要求学生掌握构造辅助函数证明相关问题的技巧), 会用洛必达(L'Hospital)法则求不定式的极限.8. 了解泰勒(Taylor)定理以及用多项式逼近函数的思想(对定理的分析证明以及利用泰勒定理证明相关问题不作要求).9. 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 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极值的方法. 会求解较简单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应用问题.10. 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 会求拐点, 会描绘一些简单函数的图形(包括水平和铅直渐近线).11. 了解曲率和曲率半径的概念, 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12. 了解求方程近似解的二分法和切线法的思想.(三) 一元函数积分法及其应用1. 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和几何意义(对于利用定积分定义求定积分与求极限不作要求) , 了解定积分的性质和积分中值定理.2. 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理解变上限的积分作为其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定理, 掌握牛顿(Newton)-莱布尼兹(Leibniz)公式.3. 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以及求不定积分、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淡化特殊积分技巧的训练, 对于求有理函数积分的一般方法不作要求, 对于一些简单有理函数、三角有理函数和无理函数的积分可作为两类积分法的例题作适当训练).4. 掌握科学技术问题中建立定积分表达式的元素法(微元法), 会建立某些简单几何量和物理量的积分表达式.5. 了解两类反常积分及其收敛性的概念.6. 了解定积分的近似计算法(梯形法和抛物线法) 的思想.(四) 多元函数微分学及其应用1. 理解二元函数的概念, 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2. 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概念, 了解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3. 理解二元函数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 了解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4. 了解一元向量值函数及其导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5. 了解方向导数与梯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6. 掌握复合函数一阶偏导数的求法, 会求复合函数的二阶偏导数(对于求抽象复合函数的二阶导数, 只要求作简单训练).7. 会求隐函数(包括由两个方程构成的方程组确定的隐函数) 的一阶偏导数(对求二阶偏导数不作要求).8. 了解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以及曲面的线平面与法线, 并会求出它们的方程.9. 理解二元函数极值与条件极限的概念, 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 了解求条件极值的拉格朗日乘数法, 会求解一些比较简单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应用问题.(五) 多元函数微积分学的应用1. 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 了解三重积分的概念, 了解重积分的性质.2. 掌握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极坐标) , 会计算简单的三重积分(直角坐标、柱面坐标、*球面坐标).3. 理解两类曲线积分的概念, 了解两类曲线积分的性质及两类曲线积分的关系, 会计算两类曲线积分(对于空间曲线积分的计算只作简单训练).4. 掌握格林(Green) 公式, 会使用平面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了解第二类平面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物理意义.5. 了解两类曲面积分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6. 了解高斯(Gauss) 公式, 斯托克斯(Stokes)公式(斯托克斯公式的证明以及利用该公式计算空间曲线积分不作要求).*7. 了解场的基本概念, 了解散度、旋度的概念和某些特殊场(无源场、无旋场和调和场) , 会计算散度与旋度.8. 了解科学技术问题中建立重积分与曲线、曲面积分表达式的元素法(微元法) , 会建立某些简单的几何量和物理量的积分表达式.(六) 无穷级数1. 理解无穷级数收敛、发散以及和的概念, 了解无穷级数的基本性质及收敛的必要条件.2. 了解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以及几何级数与p-级数的敛散性, 掌握正项级数批值审敛法.3. 了解交错级数的莱布尼兹定理, 会估计交错级数的截断误差. 了解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4. 了解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与和函数的概念, 掌握简单幂级数收敛区间的求法(区间端点的收敛性不作要求). 了解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一些基本性质(对求幂级数的和函数只要求作简单训练).5. 会利用,sin x, cos x, ln(1+x)与的马克劳林(Maclaurin) 展开式将一些简单的函数展开成幂级数.6. 了解利用将函数展开为幂级数进行近似计算的思想.7. 了解用三角函数逼近周期函数的思想, 了解函数展开为傅里叶(Fourier)级数的狄利克雷(Dirich let)条件, 会将定义在(-π,π) 和(-l, l)上的函数展开为傅里叶级数, 会将定义在(0, l)上的函数展开为傅里叶正弦或余弦级数.(七)常微分方程1. 了解微分方程、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2. 掌握变量可分离的方程及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3. 会解齐次方程, 并从中领会用变量代换求解微分方程的思想.4. 会用降阶法求下列三种类型的高阶方程: ,,.5. 理解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6. 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了解高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7. 会求自由项形如,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特解, 其中为实系数n次多项式, α,β,A,B为实数.8. 会会通过建立微分方程模型,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三、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说明:在此次修订中, 考虑到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的内在联系, 我们将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作为一门课程, 但基本要求的具体内容还是相对独立的, 并且不要求所有学校都遵循这一模式. 将空间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分开授课的学校可根据基本要求中的空间解析几何部分的要求(即几何向量和空间曲线与曲面两章) 进行教学.(一) 行列式1. 了解行列式的定义.2. 掌握行列式的性质和行列式按行(列)展开的方法.3. 会计算简单的n阶行列式.(二) 矩阵1. 理解矩阵的概念.2. 了解单位矩阵, 数量矩阵、对角矩阵, 三角矩阵, 对称矩阵以及它们的基本性质.3. 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转置及其运算规则.4. 理解逆矩阵的概念. 掌握矩阵可逆的充要条件, 掌握可逆矩阵的性质.5. 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及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求逆矩阵的方法.6. 了解矩阵等价的概念.7. 理解矩阵秩的概念并掌握其求法.(三) 几何向量1. 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 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2. 掌握向量的运算(线性运算、数量积、向量积), 了解两个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3. 掌握单位向量、方向余弦、向量的坐标表达式以及用坐标表达式进行向量运算的方法.4. 掌握平面的方程和直线的方程及其求法, 会利用平面、直线的相互关系解决有关问题.(四) n维向量与向量空间1. 理解n维向量的概念.2. 理解向量组的线性组合、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概念.3. 掌握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有关性质及判别法.4. 了解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和向量组的秩的概念, 会求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及秩.5. 了解n维向量空间、线性子空间、基底、维数、坐标等概念.*6. 了解基变换公式和坐标变换公式, 会求过渡矩阵.7. 了解内积的概念, 会用施密特(Schmidt)方法将线性无关的向量组标准正交化.8. 了解标准正交基、正交矩阵的概念及它们的性质.9. 了解线性变换的概念及其矩阵表示.(五) 线性方程组1. 了解克莱姆(Cramer)法则.2. 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及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要条件.3. 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及通解等概念.4. 理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及通解等概念.5. 掌握用行初等变换求线性方程组的通解的方法.(六)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1. 理解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 会求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2. 了解相似矩阵的概念和性质.3. 了解矩阵对角化的充要条件和对角化的方法.4. 会求实对称矩阵的相似对角形矩阵(七) 实二次型1. 掌握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了解二次型的秩的概念.2. 了解合同变换和合同矩阵的概念.3. 了解实二次型的标准形式及其求法.4. 了解惯性定理(对定理的证明不作要求) 和实二次型的规范形.5. 了解正定二次型、正定矩阵的概念及它们的判别法.(八) 空间曲线与曲面1. 理解二次曲面方程的概念, 了解空间曲线方程的概念.2. 了解常用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 了解以坐标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曲面及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3. 了解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4. 了解曲面的交线在坐标平面上的投影.*5. 了解二次曲面的分类.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 随机事件与概率1. 了解随机现象, 了解样本空间的概念, 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 掌握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2. 了解事件频率的概念, 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 了解概率的古典定义, 会计算简单的古典概率3. 理解概率的公理化定义和概率的基本性质, 了解概率加法定理.4. 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概率的乘法定理. 了解全概率公式, 会应用贝叶斯(Bayes)公式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5. 理解事件的独立性概念.6. 了解贝努利(Bernoulli)概型和二项概率的计算方法.(二)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 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 了解分布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会计算与随机变量相联系的事件的概率.2. 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律的概念, 掌握0-1分布、二项分布和泊松(Poisson)分布.3. 理解解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密度函数的概念, 掌握正态分布, 了解均匀分布和指数分布.4. 会根据自变量的概率分布求简单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三)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 了解多维随机变量的概念, 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函数.2. 了解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律的概念, 理解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密度函数的概念.3. 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4. 理解随机变量的独立性概念.5. 会求两个独立随机变量简单函数的分布(和、差、商、极大、极小).(四)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1. 理解随机变量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概念, 掌握它们的性质与计算方法.2. 了解0-1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和指数分布的数学期望与方差.3. 了解矩、协方差、相关系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并会计算.(五) 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1. 了解切比雪夫(Чебышёв) 不等式、切比雪夫大数定律和贝努利大数定律, 了解贝努利大数定律与概率的统计定义、参数估计之间的关系.*2. 了解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和棣莫弗(De moiver)-拉普拉斯(Laplace)中心极限定理.*3. 了解棣莫弗(De moiver)-拉普拉斯(Laplace)中心极限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六)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1. 理解总体、个体、样本和统计量的概念.2. 了解直方图的作法.3. 理解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的概念, 掌握根据数据计算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的方法.4. 了解χ2分布,t分布,F分布的定义, 并会查表计算分位数.5. 了解正态总体的某些常用抽样分布, 如正态总体样本产生的标准正态分布χ2分布,t分布,F分布等.(七) 参数估计1. 理解点估计的概念, 了解矩估计法与极大似然估计法.2. 了解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等估计量的评判标准.3. 理解区间估计的概念, 会求单个正态总体均值与方差的置信区间, 会求两个正态总体均值差与方差比的置信区间.(八) 假设检验1. 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了解假设检验可能产生的两类错误.2. 了解单个和两个正态总体均值与方差的假设检验.3. 了解总体分布假设的χ2检验法, 会应用该方法进行分布拟合优度检验.五、建议1.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应当积极开展对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认真总结经验, 并将教学改革的成果逐步吸收到教学中来,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设置与基本要求
课程设置与基本要求
课程设置与基本要求指的是学校或机构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所确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
在课程设置中,学校或机构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学科、能力水平等因素,并根据教育部门制定的课程标准进行制定。
在制定课程设置时,通常需要确定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名称和学分:课程名称应该简明扼要,能够准确地反映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学分则是指学生在完成该门课程后所能获得的学分数。
2. 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是指学生在完成该门课程后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教学内容则是根据课程目标设计的教学内容,需要考虑到教学方法的选择、教材的选用等方面。
3. 课程安排和考核方式:课程安排需要考虑到课程的长度、教学时间和教学环节等方面;考核方式则是确定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式和标准,例如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
除了以上方面,课程设置还需要考虑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资源等方面,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 1 -。
课程标准对本学期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学期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1.学习习惯(1)继续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认真完成作业和查字典、词典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6)继续学习预习和复习,并养成习惯。
(7)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培养读书做记录的习惯。
2.汉语拼音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1)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2)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3)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能复述课文。
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
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6.习作(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
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通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
《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
3、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和“三E”措施
三、思考与练习
⒈安全的定义?⒉事故有哪些特性?海因里希事故法则在安全上有何意义?⒊事故预防的原则有哪些?安全技术措施主要有哪几类?⒋化工生产中事故的特征?5.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三同时”、“五同时”、“四不放过”原则?
第一章绪论学时要求主要内容一核心知识点事故的预防重点内容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1化学工业发展概况伴生的新危险及对安全的新要求2化工生产中事故的特征3了解安全指标化学工业危险因素化学工业安全措施及化工安全技术的新进展掌握1安全的定义掌握我国的安全方针三同时五同时四不放过等原则
《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
学习建议
本课程是专业限选基础技术课,其内容是建立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续课程设计以及将来的工程设计打好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理解记忆,熟练掌握一些基本安全知识。
各章节主要学习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预防(重点内容)
【掌握】1、压力容器的分类2.压力容器的制造缺陷的分类及其原因,重点裂纹的类别和原因。3、压力容器安全装置的基本要求;4、安全阀的类型与适用范围5、安全阀排放能力的计算6、安全阀与爆炸片的优缺点。
【重点掌握】1.掌握《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对压力容器的界定。2、压力容器的破坏形式、特征和主要原因、预防措施。3、压力容器安全泄放量的计算4、爆破片爆破压力的确定5、爆破片排放面积的计算
7、爆炸极限的计算
备注
第五章防火防爆
学时要求
主要内容
一、核心知识点
防止可燃可爆系统形成的基本方法、原理。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1、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的基本措施;2、火灾爆炸事故蔓延扩散的限制措施3、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的概念4、厂房建筑的防火防爆考虑的因素5、.火灾的分类6、了解不同灭火剂的适用范围。7、了解灭火装置的组成,消防设施的设置原则,8、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幼儿园一日课程基本要求
幼儿园一日课程基本要求上午活动(一)来园活动:7:301.来园准备:每天幼儿进园之前教师和保育员要做的事情:教师:(1)检查自身着装、仪表。
(2)检查教室内外活动区域有无安全隐患,并做出即时处理。
(3)做好当日教学所需教具、材料准备,并与保育员沟通当日活动中的内容及需配合的事项。
(4)调整情绪,以良好的心态与幼儿、同事互动。
保育员:(1)检查自身着装、仪表。
(2)做好室内环境卫生。
开窗通风,冬天做好防寒工作。
(3)做好早餐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已消毒的水杯,提供温度适宜的饮用水。
(4)了解老师当天需配合的内容,熟悉一日活动流程。
动、认真地参与劳动和晨间活动。
4. 会把书包、衣物妥善放好。
(二) 盥洗—8:00餐前餐后、便后、劳动后、活动后等教师:1.教育幼儿遵守秩序,学会等待。
2.注重幼儿安全。
提醒幼儿不玩水,不追逐打闹。
3.指导中大班值日生协助做好检查、监督工作。
保育员:1.指导幼儿用准确的步骤和方法漱口、洗手。
2. 提醒幼儿节约用水。
3.保持盥洗室卫生及地面干净、干燥。
幼儿:1.会用肥皂洗手。
2. 拥挤时,有排队等候的意识。
(三)、进早餐—8:05两餐间隔时间很多于3.5小时1.组织幼儿进餐,向幼儿介绍食谱,激发幼儿食欲,鼓励幼儿不挑食。
2.分发饭菜。
组织幼儿有次序取饭或指导值日生协助分发饭菜。
3.教幼儿准确使用餐具,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和礼仪。
4.餐后提醒幼儿收拾餐具,提醒幼儿擦嘴、漱口。
5.组织餐后活动:散步或安静活动。
保育员:1.做好开饭前的餐桌消毒和其它准备工作。
2.照顾幼儿进餐,根据幼儿的食量,即时为幼儿添加饭菜。
注意了解幼儿特殊的用餐需求(如食物过敏、身体不适、宗教饮食禁忌等)并给与特殊照顾。
3.协助教师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和礼仪。
4.幼儿进餐结束后收拾餐具、餐桌,清理地面,实行卫生消毒等。
幼儿:1.会专心吃早餐,学习不将早餐洒落在桌上或地面。
2.用完早餐后,会自己擦嘴、漱口。
餐后活动:教师:1.指导幼儿自选活动,并对个别幼儿实行即时指导。
培训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培训课程设计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解学科核心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学生能够描述并解释本章节的关键理论,对学科知识体系有全面的认识。
3. 学生能通过实例分析,归纳总结出本章节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3.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主探究,提高信息处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自信心,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本课程为培训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学生年级特点: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心。
3. 教学要求: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大纲:(1)课程导入:介绍本章节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基本理论:系统讲解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结合教材章节深入分析。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让学生通过分析,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践操作: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总结与反思:对本章节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第一课时:课程导入,基本概念与原理学习。
(2)第二课时:案例分析,深入理解理论知识。
(3)第三课时: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第四课时:总结与反思,查漏补缺。
3. 教材章节及内容:(1)教材第一章:课程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2)教材第二章:学科核心理论及其应用。
课程基本要求
课程基本要求第一篇静力学基本要求1.熟悉常见的约束和约束反力。
能正确地取分离体并画出物系和构件的受力图。
2.掌握力、力矩和力偶等基本概念,能较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力对点之矩和力对轴之矩。
3.掌握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结果,能熟练计算平面一般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4.能较熟练地应用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求解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
5.理解滑动摩擦的概念并能掌握考虑摩擦时简单物系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
6.能较熟练地应用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求解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掌握重心的概念。
第二篇运动学的基本要求1.熟悉描述点的运动直角坐标和弧坐标法,能求点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以及有关问题;2.熟悉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能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及有关问题;3.掌握点的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较熟练地运用求解速度和加速度;4.熟悉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能运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定理等方法求解与平面图形上各点速度有关的问题,能对常见的机构进行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第三篇动力学的基本要求1.熟悉用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分析质点动力学的两类问题;2.熟悉用刚体绕定轴转动方程解决转动刚体的动力学问题;3.熟悉掌握达朗伯原理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4.正确理解动量、动量矩、动能、冲量和功等概念;5.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能够运用这些定理求解质点系的动力学问题。
教材和参考文献1. 哈工大《理论力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
2. 同济大学《理论力学》第一版.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年。
3. 北京科技大学主编,工程力学(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年。
4. 范钦珊主编,理论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5. 洪嘉振,杨长俊.理论力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6. 浙江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编.理论力学(第3版).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年。
课程教案编写基本要求及教案模板
课程教案编写基本要求及教案模板课程教案编写基本要求为了更好地履⾏教书育⼈的职责,执⾏课程标准的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精⼼设计和组织好每⼀章节及每⼀课时单元的授课内容和进程,切实提⾼教学质量,每⼀位任课教师均须认真编写好所任课程的纸质教案。
⼀、教案编写的原则1.教案是教师以⼆节课为⼀课时单位编写的教学具体⽅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
⼀般包括班级、学科名称、课时的教学⽬的、课程的类型、课程的进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法、时间分配、板书设计(课件制作)、师⽣活动设计、作业)、教学⼩结、教学反思等。
2.编写教案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深⼊钻研教材,了解学⽣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每门课程的内容和特点,结合教师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形成的教学风格,充分发挥教师个性、特点和才华,编写出具有⾃⾝特⾊的教案。
3.教案既不同于课程标准,也不等同于讲稿(或讲课题纲)。
课程标准是对课程的总体要求,⽽教案则是实现课程标准的具体细化并精⼼设计的授课框架。
讲稿(或讲课提纲)是丰富和内化教案中的具体要求并实现这些设想的实质内容和书⾯台词,要充分考虑如何实现教案中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的和效果。
注意:教案和讲稿的不同之处在于:(1)教案所承载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信息,⽽讲义(讲稿)所承载的是知识信息。
(2)教案的思路形成受教学过程的管理逻辑⽀配,⽽讲义(讲稿)的思路形成受教学过程的知识逻辑⽀配。
(3)在内容上,教案涉及的是组织性项⽬,⽽讲义(讲稿)涉及的是知识性项⽬。
(4)讲义(讲稿)包括 Powerpoint演⽰⽂稿、CAI课件和⽹络课件等教学辅助的多媒体课件。
4.教案的编写必须与教学进度表对应,在章节表述、学时安排、授课内容等⽅⾯应与教学进度表⼀致。
5. 教案的编写应充分贯彻教师“主导”和学⽣“主体”作⽤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设计时,要注重案例材料的引⽤和师⽣互动的设计。
6. 教案每学期都要重新编写。
每门课都必须有完整的教案。
课程设计对学生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对学生基本要求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第二章“生物的基本特征”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刺激的反应、生长和繁殖等;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生物的基本特征;能够运用生物分类的原则,对不同生物进行正确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通过观察和分类,增强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二章“生物的基本特征”的内容,具体包括:1.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刺激的反应、生长和繁殖等。
2.细胞: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功能。
3.生物分类:生物分类的原则、生物分类的等级、生物分类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的概念和生物分类的原则。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3.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验证生物的基本特征。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理解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生物学》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4.实验设备:准备显微镜、生物标本等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作业: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如练习题、小论文等,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思考能力。
大学课程建设基本要求
大学课程建设基本要求一、课程建设目标要求(一)有一套完备、适用的教学文件。
教学大纲是课程的主要教学文件,此外教学日历、教案也是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文件。
1.教学大纲所有的课程都应有一套结构完备、合理、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要求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说明本课程的地位、作用,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列明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结构、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本学科发展的新成就;明确实施本课程各教学环节的基本步骤、要求、方法和学时分配;有实验和实习的课程,要明确实验、实习的内容、数量和时间安排;根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列出复习思考题;列出主要参考书目。
2.教学日历教学日历是基于课程教学大纲编制的学期课程教学工作的具体内容安排和进度实施计划。
教学日历的编制要具体到每周或每次课时的分配和教学内容的分配,对每个有章、节教学的要有详细的说明。
3.教案教案的基本设计单位是一次课程教学,因此教案应与教学日历基本对应。
教案内容包括:主要知识点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或分析、见习或实践等)与手段(含多媒体授课)、教具(教学器材或工具)准备、教学环节设计或时间分配、作业、讨论或思考题、参考资料等。
(二)有一套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工具。
教材质量直接影响课程教学质量,为此,课程建设要选用好或自编好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教材,并根据专业特点编写一套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具有特色的高质量辅助教材或配套教材(教学参考书、图书资料及实验、实习、课程设计、习题等指导书)和直观教材(挂图、实物模型以及投影、幻灯、声像等多媒体课件)。
通过课程建设,要使本课程具有一套适用、完备的,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较强的,特色鲜明的配套教材,并根据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及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以克服教材建设的滞后性。
2023年义务教育体育课程基本要求
2023年义务教育体育课程基本要求一、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培养具有健康体魄、拼搏精神的新时代青少年,特制定2023年义务教育体育课程基本要求。
二、课程目标1.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方法和运动技能,养成积极主动的锻炼惯。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公平竞争、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体育道德和行为规范。
3. 塑造学生勇敢、顽强、自信、自律的体育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内容1. 体育与健康知识:让学生了解人体生理、心理、营养、运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2. 体育锻炼方法:教授跑步、跳跃、投掷、游泳、球类、体操等运动项目的锻炼方法,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3. 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让学生体验武术、太极拳、蹴鞠等传统体育项目的魅力。
4. 体育竞赛与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技水平和荣誉感。
5. 体育道德与行为规范:教育学生遵守比赛规则、尊重对手、团结协作、公平竞争,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
四、教学原则1. 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兴趣等因素,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2. 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倡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
3. 动静结合: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合理安排课堂练与休息时间,保持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4. 师生互动:鼓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体育课程研究过程中的态度、行为、技能、知识等方面的进步,进行全面评价。
2. 终结性评价:对学生体育课程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包括体能、技能、知识、道德等方面。
3.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压模具是应用最广泛的模具品种之一,其设计与制造技术是模具专业学生必须学会和掌握的技术。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技术课,也是制造类其它专业的一门重要选修课。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从事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能力为核心,将冲压成形加工原理、冲压设备、冲压工艺、冲模设计与冲模制造有机融合,突出实用性、综合性和先进性,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各类冲压成形的变形规律,认识典型冲压成形工艺方法、模具结构和模具制造方法与手段,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方法、冲压模具制造工艺编制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高等工程应用性人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具备设计中等偏复杂冲压件的成形工艺、模具结构及模具制造工艺的能力。
1.知识
(1)冲压变形理论知识
能从材料学、力学的角度,掌握冲压变形理论和冲压变形规律。
(2)冲压设备知识
掌握冲压设备的基本原理,会选择冲压设备的规格、协调冲压设备与模具的关系。
(3)冲压工艺知识
能从生产批量、材料、形状结构、精度等方面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确定工艺方案。
(4)冲压模具结构设计和计算知识
能正确选择冲压模具结构类型,熟悉国家标准、手册使用,进行模具零件结构设计和计算。
(5)冲压模具制造知识
掌握冲压模具加工方法和特点,能制订冲压模具零件的制造工艺(包含热加工、常规加工、数控加工、特种加工等)和冲压模具装配工艺,掌握检验方法。
(6)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和制造知识
掌握多工位级进模有别于一般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的特点。
(7)试模技术和冲压件质量分析知识
2.能力
(1)具有应用冲压变形理论,分析冲压件变形特点,制定合理冲压工艺规程的能力。
(2)具备协调冲压设备与模具的关系,选择冲压设备的能力。
(3)具备冲压模具结构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4)具有选择冲压模具结构类型,进行冲压模具结构设计的能力。
(5)具备正确选择冲压模具加工方法,制定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的能力。
(6)初步具备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和制造的能力。
(7)初步具备试模和冲压件质量分析的能力。
3.素质结构
(1)热爱本专业技术工作。
(2)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
(3)具备全面掌握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的知识和能力。
(4)有较快适应生产、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能力。
(5)具有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6)具有吸收新技术和知识的能力。
(7)具有创新意识。
Ⅰ、理论教学内容
1.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冲压成形与模具技术概述、冲压设备及选用、冲压变形理论基础、模具材料及选用、模具加工方法与工艺规程编制。
2.冲裁工艺与冲裁模设计
冲裁变形过程分析、冲裁模间隙、凸模与凹模刃口尺寸的确定、冲裁排样设计、冲裁力和压力中心的计算、冲裁工艺设计、冲裁模的典型结构、冲裁模零部件设计、冲裁模设计程序等。
3.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
弯曲变形分析及变形特点、弯曲卸载后的回弹、弯曲件坯料尺寸的计算、弯曲力的计算、弯曲件的工艺性、弯曲件的工序安排、弯曲模典型结构、弯曲模结构设计等。
4.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圆筒形件拉深的变形分析、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确定、圆筒形件的拉深工艺计算、其它形状零件的拉深、拉深件的工艺性、拉深模的典型结构、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拉深工艺的辅助工序等。
5.其它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胀形、翻边、缩口、旋压、校形等。
6.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
多工位级进模的排样设计、多工位级进模的典型结构、多工位级进模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多工位级进模自动送料及安全检测装置等。
7.典型冲压模具零件制造与装配
冲裁模零件制造与装配、成形模零件制造与装配特点、多工位级进模零件制造与装配特点等。
8.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例
Ⅱ、实践教学环节
1.实验
实验 1:模具安装与冲裁间隙实验;
实验 2:典型结构模具拆装;
实验 3:最小弯曲半径测定和弯曲件回弹;
实验 4:拉深变形金属流动实验;
实验 5:最小拉深系数测定及拉深件起皱、拉裂实验;
实验 6:线切割加工模具实验。
实验 7:模具装配及试模;
2.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
中等偏复杂冲压零件的冲压工艺编制、冲模设计、冲模制造、装配及安装调试,时间为 3周,进行单独考核。
根据本课程的教育目标和课程综合化内容,建议理论教学学时数为 80学时左右。
1.课堂讲授:教师精讲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2.自学:学生按教师要求阅读教材和指定参考资料,并作简要笔记,教师可用课堂提问、课堂测验、抽查笔记等方式检查自学情况。
3.实验及现场参观,有些实验及参观可用课件演示和录像代替。
1.成绩考核方法
(1)课堂提问;
(2)平时作业;
(3)实验报告;
(4)阶段测验;
(5)期末考试
采用笔试,分两种方式:
a.闭卷:2H
涉及冲压工艺、模具结构设计和模具制造。
b.开卷:3H
对给定的冲压件进行必要分析和计算,确定冲压成形方案、模具结构方案和制造方案。
2.成绩评定方法
课堂提问及作业占总成绩的 10 %;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 15 %;
阶段测验占总成绩的 15 %;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 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