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表演体系.
三大表演体系
三大表演体系百科名片三大表演体系包括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苏联)体系、布莱希特(德国)体系以及以梅兰芳(中国)为代表的京剧表演体系。
斯坦尼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Stanislavski,Konstantin 1863~1938)原姓阿列克赛耶夫, 艺名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98年与聂米罗维奇-丹钦科创立莫斯科艺术剧院,他们联合执导的契诃夫名剧《海鸥》获得轰动性成功,标志着一个新的现实主义戏剧流派的诞生。
布莱希特体系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间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 1898-1956) 布莱希特戏剧是20世纪德国戏剧的一个重要学派,他对世界戏剧发生着很大影响。
这个学派在它的形成过程中,一方面继承和革新欧洲及德国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借鉴东方文化,尤其是日本古典戏剧和中国戏曲。
他要求建立一种适合反应20世纪人类生活特点的新型戏剧,即史诗戏剧。
这种戏剧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突破了“三一律”编剧法,采用自由舒展的戏剧结构形式,多侧面地展现生活宽广多彩的内容,让读者通过众多的人物场景,看见生活的真实面貌和它的复杂性、矛盾性,促使人们思考,激发人们变革社会的热情。
布莱希特演剧方法推祟“间离方法”,又称“陌生化方法”,是他提出的一个新的美学概念,又是一种新的演剧理论和方法。
它的基本含义是利用艺术方法把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事物的矛盾性质,使人们认识改变现实的可能性。
但就表演方法而言,“间离方法”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
梅兰芳表演体系斯坦尼和布莱希特30年代在苏联都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不约而同地大为赞叹,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他们各自的理论。
斯坦尼斯卡夫斯基 表演体系
斯坦尼斯卡夫斯基表演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名斯坦尼斯拉夫·康斯坦丁诺维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出生于1863年,是俄国著名戏剧家、导演和演员。
他创立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被誉为20世纪世界戏剧的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核心理念是内在情感与外在表现的统一。
他认为,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应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真实地呈现角色的情感和生活状态。
为实现这一目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主张演员要实现角色与自身的融合,生活与艺术的统一。
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技巧中,情绪记忆、内心独白和节奏氛围是三大关键要素。
情绪记忆要求演员通过回忆个人经历,将真实情感融入到角色中。
内心独白则是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通过内心对话来把握角色的心理变化。
节奏氛围则强调演员要把握表演的节奏和氛围,使观众更好地沉浸在戏剧情境中。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在我国戏剧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著名演员如焦晃、于是之等,都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忠实实践者。
他们在表演过程中,充分运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技巧,为观众呈现了一系列生动、真实的角色。
在当代影视作品中,许多演员也成功地运用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
如奥斯卡获奖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蒂姆·罗宾斯通过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角色的坚韧与希望。
在我国影片《霸王别姬》中,张国荣、张丰毅等演员也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技巧运用得淋漓尽致,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宏大的戏剧画卷。
总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为世界戏剧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强调的内在情感与外在表现的统一、角色与演员的融合、生活与艺术的统一等理念,对当代演员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梅兰芳体系是什么_梅兰芳体系内容
梅兰芳体系是什么_梅兰芳体系内容梅兰芳体系是什么?梅兰芳体系是世界著名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而梅兰芳也是世界戏曲的一代宗师。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梅兰芳体系内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梅兰芳体系内容梅兰芳体系主要是主张间离和共鸣融合而产生的统一,也是将戏曲和舞蹈相结合,而产生的综合性的艺术。
其实把梅兰芳体系归为三大体系之一,主要依据的还是梅兰芳的表演风格,并不是指他的理论和著述内容。
梅兰芳体系主要有三个特点,首先,就是梅兰芳体系中特别的虚拟写意手法,梅兰芳体系主要是突破了时间、空间等各种限制因素,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意境,将那种唯美的感觉体现出来。
梅兰芳体系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他的表演方式是呈现的是程序化的特点,也就是说,将体验之后的人物通过象征性的方法表现出来,这一点梅兰芳体系和话剧是完全不同的。
第三点,梅兰芳体系是以演员这个人物为中心的,戏曲表演中,演员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发挥,从而体现出更高的艺术水平。
梅兰芳体系在中国甚至世界的舞台上都影响很大,主要是这一种新的形式和总结,给戏曲舞台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也让戏曲精神更容易渗透每一个观众的心中,在梅兰芳体系的影响之下,戏曲的形象、意义都有了独特的魅力。
而梅兰芳作为这个体系的代表人,他的一生品格出众,德艺双馨是对他最好的评价,同时梅兰芳的号召力也是非常大的,在他的带领下,戏曲的道路越来越宽广,而梅兰芳体系也越来越重要。
梅兰芳怎么死的关于梅兰芳的死还要从1960年说起,那个时候梅兰芳已经十分的著名,受到了全国各地观众的喜爱和欢迎,每天梅兰芳都忙的抽不开身,可是这样的忙碌和充实的生活让梅兰芳感到非常的幸福,所有人也都不会想到,梅兰芳老师的死竟然会这样的匆忙就来到了。
当时梅兰芳总会觉得身体不舒服,胸口也会时不时的发闷,开始的时候还以为是胃病,只是随便吃了些药酒继续工作,谁都没想到,这竟然和梅兰芳的死有着直接关系。
梅兰芳的死亡是在第二年的夏天,那时他的病情其实已经十分严重了,他的胸口不但发闷还伴随着疼痛时常出现,后来到了北京的医院检查,这才知道是心绞痛。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十七年戏剧:▲戏剧分类:话剧(独幕剧、多幕剧)、歌剧(西方歌剧、民族歌剧)、戏曲(国剧、地方戏)▲戏剧特点:直观性、虚拟性、假定性、逼真性。
▲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到中国,属西方“舶来品”。
▲戏曲: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的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梅兰芳体系:近二百年来优秀地方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京剧构成的重要的戏剧体系,与德国布莱希特体系、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合称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
▲社会主义教育剧:1962年后充分发挥戏剧的教化功能,着眼于思想教化乃至政治教育。
丛深《千万不要忘记》(原名《祝你健康》)、陈耘《年青的一代》、沈西蒙和吕兴臣《霓虹灯下的哨兵》、张仲明《青松岭》等。
▲传统戏:客观上属于古典戏剧范畴;现在而言是经过多年流传,在内容与形式上表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欢迎,在当代又得到重新整理、改编、加工的剧目。
▲现代戏:是中国现代戏曲的通称。
是利用传统戏曲的艺术形式,以现代艺术观念创作、演出,反映现代人生活的戏曲,是对传统戏剧进行全新的艺术改造,在内容上是现代的、全新的。
▲新编历史剧:今人以当代的生活观念,观照古代人生活内容,以当代观念解读古代题材,同时利用传统戏曲的艺术形式,来进行创作演出的剧目。
目的:“古为今用”,重新焕发艺术光辉,为今人所用;“以古鉴今”,对现实生活有所映射但还是要看具体内容来具体分析。
问题:过于美化历史人物。
▲歌剧: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
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歌剧概念。
文革时期:▲“三突出”创作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八个“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地下文学(潜在写作):与当时为政治服务的主流文学相背离,具有民间化、个人化的特点。
【艺术概论重点整理】
★★★★(需记忆的标识)艺术是人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与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与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既是意识形态,也是精神生产形态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基本特征)(需记忆的标识)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它的审美价值,它要满足的是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它要唤醒的是人们超越美学贫困的自创力。
艺术形态(根据物化结构的不同——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根据形象符号体系的不同——造型艺术、非造型艺术、造型与非造型相协的综合艺术。
)(深层的主、客观因素不同-—双向组成、可能双向转化)外在、内在、外内在综合性表现:主体精神和艺术家传达自我思想情致的方式,分为三个交叉性层次特点:强烈的主体性(在艺术创作中情感意向始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最活跃的元素。
)、对象化的存在(独创性是艺术的生命,个性是艺术的灵魂。
)、美的形式构成★★★★1、时间艺术(音乐、文学)音乐、文学(诗词)的艺术内涵、情感情绪的表达,都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序列里动态性地实现的.由于这种物化结构特性使这类艺术和时间结缘,在时间里显示它的生命活力和魅力,所以在美学上把它们称为“时间艺术".2、空间艺术(绘画=形线、明暗、色彩、雕塑=三度空间性)空间艺术的物化结构形式,主要是在一定的空间并列式地展开。
3、时空艺术(舞蹈)在空间里有程序的展开动态形象,又在时间里延续变动着空间样式★★4、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等)一般诉诸视觉感官。
符号体系是静态性的,带有按照自然原型准确塑形或变异塑形的特质,给人以视触感觉,仿佛是可以看见、可以触摸的实体存在。
绘画、雕塑属于造型艺术。
摄影、工艺美术、民间美术、建筑的一部分,也可划归造型艺术,但又具有很大的独特性.5、非造型艺术(音乐、舞蹈、建筑)一般诉诸听觉感官.符号体系是动态性的,带有超越物象原型、自由变化的特质,给人以听触感觉,仿佛是转瞬即逝、扑朔迷离、虚幻性的精神存在。
世界三大表演体系分别是什么
世界三大表演体系分别是什么世界三大表演体系分别是什么世界上三大表演体系。
一是斯坦尼拉夫斯基体系、二是戏曲体系(布莱希特体系) ,三是中国戏曲体系。
下面来跟店铺一起涨姿势吧!斯坦尼拉夫斯基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Stanislavski,Konstantin 1863~1938)原姓阿列克赛耶夫, 艺名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98年与聂米罗维奇-丹钦科创立莫斯科艺术剧院,他们联合执导的契诃夫名剧《海鸥》获得轰动性成功,标志着一个新的现实主义戏剧流派的诞生。
戏曲体系又称布莱希特体系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间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
布莱希特戏剧是20世纪德国戏剧的一个重要学派,他对世界戏剧发生着很大影响。
这个学派在它的形成过程中,一方面继承和革新欧洲及德国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借鉴东方文化,尤其是日本古典戏剧和中国戏曲。
他要求建立一种适合反应20世纪人类生活特点的新型戏剧,即史诗戏剧。
这种戏剧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突破了“三一律”编剧法,采用自由舒展的戏剧结构形式,多侧面地展现生活宽广多彩的内容,让读者通过众多的人物场景,看见生活的真实面貌和它的复杂性、矛盾性,促使人们思考,激发人们变革社会的热情。
布莱希特演剧方法推崇“间离方法”,又称“陌生化方法”,是他提出的一个新的美学概念,又是一种新的演剧理论和方法。
它的基本含义是利用艺术方法把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事物的矛盾性质,使人们认识改变现实的可能性。
但就表演方法而言,“间离方法”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
中国戏曲体系又称梅兰芳体系斯坦尼和布莱希特30年代在苏联都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不约而同地大为赞叹,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他们各自的理论。
后来,就有人称中国戏曲为“梅兰芳表演体系” 梅兰芳(1894-1961)的艺术成就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的代表和标志。
三大表演派别
三大表演派别一、匠艺一种错误的表演方式,所谓匠艺表演,指演员在表演中基本没有内心体验,只从表现剧本故事情节出发,袭用一些惯有的表演套路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外壳,热衷于从表面去表演任务的外部行动,匠艺的几个特点:第一、具有“刻板”“公式”及“模式”。
著名戏剧表演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下简称:斯氏)指出:“匠艺演员只会报告角色的台词,同时用一些一成不变的舞台舞台表演方法配合这种报告,因此,匠艺演员需要固定的方法来宣读一切角色的台词,他们需要现成的刻板法来图解一切人的一切情感,他们需要,他们需要用规定、死板公式来模仿一切人的形象,手法刻板和模式简化了匠艺表演的人物。
”第二、匠艺表现出一般化,在表演事业中,最危险的就是一般化的表演,懒惰的演员,缺乏想象与创造的演员往往依靠“一般”生活在舞台上。
第三、缺乏真实的“体验”。
一个演员一定要在深入生活的前提下去创造,一定贴近群众,与老百姓在一起。
二、体验派戏剧表演艺术流派之一。
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哲学家D.狄德罗在《关于演员的是非谈》一文中,谈到演员表演时,主张刻苦钻研人物性格,创造“理想典范”,在每次公演时,演员应准确地像一面镜子那样把这典范形象真实地重现在舞台上。
他反对演员只凭天赋和敏感,主张冷静和判断力,依靠对四周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现象进行勤勉的观察,并用心模仿自然。
19世纪法国演员哥格兰继承并发展了狄德罗的观点,在《演员的双重人格》一文中提出了“两个自我”论,认为第一自我的演员始终冷静地随心所欲地控制着自己的创造物第二自我,不论角色应如何激动,演员“在竭尽全力、异常逼真地表现情感的同时,应当始终保持冷静,不为所动”,不能让角色“拐跑”。
他认为第一自我是扮演者,是灵魂;第二自我是工具,是声音和肉体。
因此他主张演员要把工具锻炼得像雕塑家手里的一堆柔软的粘土,可以让扮演者随心所欲地捏成各种形状。
他非常强调演员创造人物性格,要求演员钻研剧本,理解角色,不仅外形相似,还要像角色那样“走路、谈话、倾听”,用属于角色的“那种脑筋来思想”。
斯氏表演体系概述与应用
斯氏表演体系概述与应用-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斯氏表演体系概述与应用苏泽伊文学与传媒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号:4 指导老师:张红军讲师摘要:斯氏体系原创于前苏联,与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和中国梅兰芳表演体系并称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斯氏体系的核心内容为“七力四感”,“七力”即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判断力、思考力、表现力、创造力。
“四感”指真实感、形象感、幽默感、节奏感。
尽管表演这种艺术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巫医祭祀,但时至今日,关于表演的理论建树并不多,在话剧和现代的影视拍摄中,应用的最多的还是前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理论和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理论。
由于受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原因的影响,斯氏体系的理论首先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发展和兴盛起来,在斯氏体系的影响下,中国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例如赵丹、于是之等。
时至今日,中国所有开设表演专业的高等院校,所用的理论仍然是斯氏体系的体验派理论,但是在现代的影视拍摄中,导演的一声“cut”会严重干涉演员的创作,演员通常是将斯氏理论和布莱希特理论并用。
关键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验派;影视表演;布莱希特;间离效应斯氏体系诞生的背景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Константин Сергеевич Станиславский,1863年1月5日--1938年8月7日)共和国功勋艺术演员勋章获得者,俄国著名戏剧和表演理论家,杰出的的导演,代表作有《演员的自我修养》(An Actor Prepares)、《我的艺术生活》。
1937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病重,开始出版了《演员自我修养》第一卷。
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斯氏体验派理论的正式形成,并为广大戏剧界熟知。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体验派的集大成者,但是早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之前,俄国就已经有了关于体验表演的探索。
前苏联列宁的扮演者史楚金发表过一篇文章为《论演员的自我感觉》,论述了演员在表演时的心理活动,后来苏俄其他著名的演员都发过类似的论文,这便是早起关于体验派的探索,但是这几位演员在论述演员在表演时的感觉时,都没有说清楚演员在表演时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说的要么模糊不清,要么带有唯心的色彩。
戏剧表演的三大体系
戏剧表演的三大体系
戏剧表演的三大体系是古希腊戏剧体系、中国传统戏剧体系和现代戏剧体系。
这三大体系都对戏剧的发展和演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戏剧体系是西方戏剧的起源,它在公元前5世纪时达到鼎盛时期。
古希腊戏剧分为两个主要类型:悲剧和喜剧。
悲剧以人物的悲惨命运和道德冲突为主题,通过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类的悲苦和矛盾。
喜剧则以幽默和荒诞为特点,以讽刺和夸张的手法揭示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
古希腊戏剧强调舞台表演和演员的技巧,同时也注重剧本的结构和文字的表达。
中国传统戏剧体系是一个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戏剧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经过不断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戏曲,如京剧、豫剧、越剧等。
中国传统戏剧注重形式美和表演技巧,通过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形式来讲述故事。
它以高亢激昂的唱腔、精湛的表演和华丽的戏服为特点,强调人物角色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
现代戏剧体系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新型戏剧形式。
它与古希腊戏剧和中国传统戏剧相比,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个体情感和社会问题。
现代戏剧以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为基础,通过真实的情节和人物刻画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
在现代戏剧中,演员的
表演技巧和戏剧技术得到了更高的要求,舞台设计和音效等元素也得到了更加重视。
总的来说,戏剧表演的三大体系各有其特点和特色。
古希腊戏剧体系注重情节和人物的冲突,中国传统戏剧体系注重形式美和表演技巧,现代戏剧体系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
这些体系的交流和交融,对于丰富戏剧表演形式和推动戏剧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西戏剧文化的历史性碰撞——关于“三大戏剧表演体系”
的戏 曲 。 它 们 生 机 勃 勃 , 够 博 采 众 长 ( 括 吸 收 昆 能 包
向 来 旅 京 东 西 各 国 人 士 以 看 中 国 戏 为
耻 。 ①
西 方 学 者 对 东 方 戏 剧 和 中 国 戏 剧 的 看 法 经 历 过
一
步 ” “ 后 ” 分 。如 : 隶 制 社会 、 建 制社 会 、 与 落 之 奴 封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 民 主 主 义 社 会 、 会 主 义 社 会 的 不 同 新 社 意识 形态 。但 是 , 术 的形态 有它 相对 的稳 定性 和相 艺
19 I 8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艺术百家 20 年 第 6 总第 1l 09 期 I 期
HUNDR CH00L N AR I ED S SI
口
文章编号 :0 3— 14 20 0 0 8 0 10 9 0 ( 09)6— 19— 3
中西戏剧 文 化 的历 史 性碰 撞
各 国 、 民 族 的 本 土 文 化 不 仅 不 应 当被 削 弱 , 而 应 当 保 持 甚 至 弘扬 。 作 为 具 有 深 厚 文 化 艺 各 反
术 积 淀 的 中 国戏 曲— — 古 典 戏 曲 、 统 戏 曲 、 代 戏 曲 , 中 呈 现 的 表 演 艺 术 理 论 是 东 方 文 传 现 其
对 的 独 立 性 , 且 具 有 跨 越 性 — — 时 代 的 跨 越 性 和 民 而 族 的 跨 越 性 。 艺 术 形 态 不 宜 以 “ 化 论 ”的 观 念 来 简 进
单划 定先进 与 落后 。
在 学 术 界 , 术 形 态 的 “ 化 论 ”的 理 论 观 念 一 艺 进
姿态傲 视 中 国 , 括傲 视 中 国 的文 化 和 中国 的戏 剧 。 包
浅论三大表演体系的核心理念在动画创作中的演变
浅论三大表演体系的核心理念在动画创作中的演变作者:路清来源:《艺术评鉴》2022年第05期摘要:表演是指戏剧、舞蹈、杂技等表演性艺术,在演出时,把故事情节和人物情绪用对应表演艺术特有的示范性动作展示出来的一种符合艺术审美的行为。
在真人戏剧中,表演则是演员先通过观察和模仿现实生活中的经典,做出的带有一定共鸣性的行为与举动,然后根据剧情和导演的要求,提炼并展现出一种具有说明性的行为。
真人表演是以演员个人意愿为主导因素进行表演的,是理念指导行为的表现。
而动画的“表演”是通过动画人对现实生活中举动的提炼,加以符合动画制作与艺术审美的特性,绘制出具有说明性的行为。
动画表演是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开展的,是理念与技术配合而成的表演。
关键词:表演体系动画创作演变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5-0161-03表演应该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萨满教信仰仪式。
只因那时人类文明处于原始状态,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每当遭遇严冬或者饥荒的时候,部落的人们就会在身上涂上蓝色,戴上面具,大声并有节奏地喊出心中的愿望,他们不断呼唤着神灵的名字,这种具有表演性质的祈祷行为,犹如神助一般地帮助游牧民族战胜困难,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使其生存下来,有些思想较为前沿的幸存者便发现这种宗教行为有着无穷的精神力量,在参与活动的时候,人们能感受到精神振奋,身心舒畅。
而这种行为可以称呼为“原始表演行为”,其原始的演绎技巧是人类对于生存向上天祈祷的行为,而原始表演的“精神”价值却为人类文明建立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祈祷这种原始生存行为逐渐演变成了人们如何生活的劳动行为,是历经多年才能使人们得到共识的特有行为。
所以,表演从诞生之际,它就已经代表了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共同行为,具有广泛的思想共性,激励着人类努力的生存,开辟着如何更好的生存思潮。
从这点来看,所有具备表演的艺术所追求的价值应该是一样的,本不应分表演的派别及体系等概念,但由于各自在追求共同的艺术高度时,由于文化、生活理念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多种个性鲜明的表演艺术形式并存的现象,这种现象如同人种共存一样,不存在高低贵贱,所以应平等对待。
戏曲知识竞赛试题及详细答案
戏曲知识竞赛试题及详细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戏曲的三大表演体系包括京剧、越剧和以下哪一项?A. 豫剧B. 黄梅戏C. 评剧D. 川剧2. 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分别代表什么角色?A. 男性角色、女性角色、反面角色、老生角色、丑角B. 男性角色、女性角色、老生角色、丑角、儿童角色C. 男性角色、女性角色、反面角色、儿童角色、丑角D. 老生角色、女性角色、男性角色、丑角、儿童角色3. 以下哪个不是京剧的四大名旦?A. 梅兰芳B. 尚小云C. 程硕英D. 荀慧生4. 戏曲中的“脸谱”主要用于哪种角色?A. 生B. 旦C. 净D. 丑5. 戏曲中的“水袖”是以下哪个角色的典型服饰?A. 生B. 旦C. 净D. 丑答案:1. D2. A3. C4. C5. B二、填空题6. 戏曲中的“四功五法”是指唱、做、打、_________和手、眼、身、法、步。
7. 京剧中的“四大名旦”除了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外,还有_________。
8. 戏曲中的“花脸”是指_________角色的脸部化妆。
9. 戏曲中的“压轴戏”通常指的是一场演出中的_________。
10. 戏曲中的“行头”是指演员的_________。
答案:6. 念7. 程硕英8. 净9. 最后一场或最重要的一场10. 服装和道具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戏曲中的“行当”是如何分类的?答:戏曲中的“行当”主要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
生指男性角色,旦指女性角色,净指性格鲜明、形象夸张的反面角色,末指老年男性角色,丑则是滑稽角色,通常负责逗乐。
12. 戏曲中的“唱腔”有哪些特点?答:戏曲中的“唱腔”具有以下特点: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情感丰富、语言韵律性强,且每个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唱腔风格。
结束语:通过本次戏曲知识竞赛试题,我们不仅复习了戏曲的基本知识,还加深了对戏曲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希望每位参赛者都能在戏曲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感悟。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传承和发扬。
艺术的基本种类根据艺术作品使用的物质媒介和表现手段...
艺术的基本种类根据艺术作品使用的物质媒介和表现手段:1、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书法、摄影2、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杂技、[服装]、魔术、戏曲3、语言艺术: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剧本、网络文学4、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广告、晚会,广场艺术一、造型艺术概念:广义的造型艺术又称为"美术",是以自然符号为媒介创造具有空间实体的活的形象的艺术1、艺术符号:造型艺术以自然符号为媒介构成艺术符号体系。
自然符号是指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物质材料,如:颜料、布、纸、木、石、铜等。
2、艺术形象:造型艺术作为人类符号实践的一种形态,其生命律动和精神启示是以具有空间实体的活的形象直接呈现给观众的。
3、艺术意蕴:由造型艺术符号创造的艺术形象,总是指向蕴涵深刻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的艺术意蕴,造型艺术的形象意蕴更突出的表现为象征和寓意。
书法1、概念: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以笔、墨、纸为媒介,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等表现手段,以点画运动书写表现人们精神志趣的汉字书写艺术。
2、种类: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行楷、行草;草书:章草、今草、狂草3、特征: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4、书为心画:人类心灵表现的艺术1、概念:运用笔墨颜料、纸帛画布等物质媒介,通过线条、色彩、构图、明暗等表现手段,在二维空间描绘平面形象的艺术。
2、种类:工具材料: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粉笔画;题材: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历史画、宗教画、静物画、动物表现形式: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组画、插图3、特征:形象确定性:题材广泛性:1、概念:是以耐磨性和可塑性的物质媒介,通过雕、刻、塑三种手法,在三维空间塑造实体性立体形象。
2、种类:材料技法:雕:是对硬材料的雕刻;塑:是对软材料的塑造。
形象背景:圆雕,浮雕,透雕;按照体裁:纪念性,装饰性,民俗性,园林性3、特征:实体性:理想性:单纯性:建筑1、概念:运用实体性物质媒介,通过形体处理,群体组合,空间构图,环境配置等手段,建构具有巨大空间形象形象的艺术。
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
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Konst-antinStanislavsky,苏联戏剧家),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德国戏剧家),和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体系。
二十世纪以来,有三个戏剧艺术家团体产生了世界性影响,这就是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为首的莫斯科艺术剧院,布莱希特领导的柏林剧团,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京剧艺术家群体。
这三个戏剧艺术家团体创造的戏剧艺术,各自自成一格,体现了现代三种不同的戏剧观或戏剧美学思想。
人们根据他们演剧方式、戏剧观念、美学思想的不同,把他们分别概括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梅兰芳体系。
这三个体系,从舞台艺术实践看,代表着三种不同的演剧方法;从戏剧理论上看,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戏剧观和戏剧美学思想;从戏剧艺术风格上看,是三种不同的戏剧艺术流派;从戏剧史的角度看,它们代表了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化形态。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年~1938年)前苏联著名演员、导演、戏剧教育家和理论家、舞台艺术改革家。
生于莫斯科,其父是制造商兼工厂主,与文化活动家交往密切。
他14岁就登台演剧。
1896年与聂米罗维奇—丹钦科创建莫斯科艺术剧院。
斯氏一生导演和担任艺术指导的话剧和歌剧共有120余部,并扮演过许多重要角色。
他创立的演剧体系继承和发展了俄罗斯和欧洲的艺术成果,著有《我的艺术生活》、《演员自我修养》等书。
1936年获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
1948年在他的故居设立斯氏博物馆。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就是系统而科学地阐述了表演一书的规律。
斯氏体系的精华在于体现出人的“天性”:要求演员不是好像存在于舞台上,而是真正存在于舞台上,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
演员应当永远是舞台上活生生的人,要遵守生活的逻辑和有机性的规律,在规定情景中真诚的去感觉,去想,去动作。
斯氏毕生大量的艺术活动中,给予苏联演剧学派以深远的影响。
三大表演体系
实际上,斯坦尼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与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三者并列,在理论上,逻辑上都不严密。如果要讲体系的话,那么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在世界戏剧史上,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 斯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一概是“体验派”。斯氏提出:“要学习、观察、倾听、热爱生活。”每次演出都应该预先深入研究过的人物形象的生活逻辑,重新创造生动的有机过程。 贝·布莱希特出生于1898年。20岁时,布莱希特辍学,到战地传染病医院当救护员,写下了《死兵的传说》等诗歌,并开始写剧本。1922年,《夜半鼓声》获得了克莱斯特奖金,次年,布莱希特被聘任为慕尼黑小剧院的导演,后来又移居柏林,成为德国话剧院的艺术顾问。真正使布莱希特走向辉煌的戏剧是《三分钱歌剧》,它是作家“叙事体戏剧”理论的生动表现,打破了传统的“三一律”形式,依靠中心人物和分散的场景取得了一种“间离效果”,即不再让观众陷入恐惧与怜悯,以便于更好地认清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从1933年起,在长达15载的流亡生涯里,布莱希特的足迹踏遍了欧美每一个角落。后来在丹麦的小岛上,他一住就是6年。悠悠光阴,漫漫行程,在苏黎世的旅馆,布莱希特见到了亨利希·曼、西格斯和本亚明;在莫斯科,他观看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访问演出;在好莱坞,他跟喜剧天才卓别林成了好友。整个40年代,他创作了《伽利略传》等三部经典戏剧,被视为莎士比亚、席勒、易卜生之后最伟大的剧作家。 1948年,布莱希特完成了美学论著《戏剧小工具篇》,成为阐述“叙事体戏剧”的重要文本。直到今天,人们还将它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提并论。 譬喻剧《四川好人》发表于1940年,布莱希特虚构了3个神仙下凡寻找“好人”,结果找到一个贫苦的底层妓女沈黛,并给她一笔银元开了家店铺。沈黛的乐善好施很快导致了经营的困难。她受别人启发戴上了一副面具,化装成“表哥”隋大来剥削工人,又把得到的钱接济穷人。最后真相大白,作恶多端的隋大和“表妹”沈黛原本是同一个人。布莱希特以此写出了两重的人性,在他的笔下,从来就没有完人。例如科学家伽利略既追求真理,又为了活命而向宗教法庭悔过。 《高加索灰阑记》套用了元杂剧《包待制智勘灰阑记》的故事模式,灰阑判案法是让孩子站到石灰画定的圈内,生母和养母各朝反方向拉拽孩子,这有点像拔河比赛,谁赢了孩子就归谁。结果,女仆格鲁雪由于不忍心过于用力而使孩子受到伤害,两次都输给了孩子的生母、那个狠心的总督夫人。出人意料的是,法官最终却将孩子判给了善良的格鲁雪,只因她有着真正的慈母心。布莱希特改变了元杂剧中将孩子判给生母的故事情节,使得作品的社会意义得到了提升。 晚年,布莱希特获得过斯大林和平奖,1956年病逝之前,布莱希特留下遗嘱,不让别人瞻仰遗容,也不必念悼词,就把他埋葬在黑格尔墓的斜对面。仿佛只有这样,他那颗饱经忧患的孤魂才能够得到稍许安息。
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
京剧艺术体系
人物简介
体系简介
梅兰芳先生(20张)梅兰芳(1894年—1961年),原籍江苏泰州,生长在北京,祖父梅巧玲和父亲梅明瑞都是 京剧演员,伯父梅雨田是京剧琴师。他8岁学戏,11岁登台。在辛亥革命前已成为著名旦角之一。辛亥革命后, 他立志京剧改革,博采众长,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一代京剧宗师。
布莱希特体系
人物简介
体系简介
布莱希特(18张)布莱希特(1898年—1956年),德国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导演、诗人。生在巴伐利亚州。 父亲是一家造纸工厂的经理。1917年进慕尼黑大学学习文学,兼攻医学。1918年写出第一部短剧《巴尔》,攻击 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性,1920年完成剧作《夜半鼓声》。1922年写出《城市丛林》。1922年被慕尼黑小剧院聘为 戏剧顾问兼导演。1924年应著名导演莱因哈特邀请赴柏林任德意志剧院戏剧顾问,创作剧本《人就是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ree kinds of performance system
三大表演体系对比
斯 氏
表 演 方 式 表 现 形 式
观 众 联 系
“体验派”,每次演出都应 该预先深入研究人物形象的 生活逻辑,再现生活的写实 表演。
布 氏
梅 派
演员与角色之间应保持一 人我和一,通过唱念 定的距离、演员把自己理 做打的方式表达人物 解的角色‘表现’给观众 ,感情和剧情内容的需 写实与写意,表现生活。 求。再现于表现结合 有一定程式,追求形 式美,戏剧舞台,创 造主观想象的生活幻 觉,情感,理性融为 一体体现剧作。 释放观众想象力, 感性与理性相结合, 欣赏演员的个人表演
• •
•
三大表演体系--布莱希特体系
• 创始人:贝托尔特•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 1898-1956) 。德国戏剧理论家,剧作家,导 演。 定义: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 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 谓演员与角色的“间离效果”),并带有某种 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
三大表演体系
Three kinds of performance system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苏联)体系 •布莱希特(德国)体系 •以梅兰芳(中国)为代表的京剧表演体系
三大表演体系
三大表演体系--斯坦尼拉夫斯基体系
• 创始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Stanislavski,Konstantin 1863~ 1938) 原姓阿列克赛耶夫, 艺名为斯坦尼斯拉夫 斯基 。
幕景化、模拟现实场景、创 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 造逼真生活幻觉注重形象感 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 染,通过情感表达剧作思想。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 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间离 效果”),并注重思考力 度。 让观众进入规定情境中。在 情节中,受到感染,产生情 感 观众和演员之间,保持一 定的距离,对剧情引发思 考,得到理性的总结。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体系简介:布莱希特体系继承了德国以及欧洲 戏剧传统,又吸收了东方古典戏剧戏曲的元素 的基础之上,建立了一种以反应20世纪人类 复杂人类生活的新型戏剧--史诗戏剧。
主张:推崇“间离方法”,又称“陌生化方 法”。它的基本含义是利用艺术方法把平常的 事物变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 事物的矛盾性质,使人们认识改变现实的可能 性。 “间离方法”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 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 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
定义: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 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 简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是20世纪初 俄罗斯戏剧家斯坦尼继承了西欧和俄罗斯 的现实主义戏剧艺术,在剧院创作的实践 基础上创立的现实主义演剧体系。 主张:演员与角色“合二为一”,自然的 产生情感和动作,再现生活,逼真生活的 写实表演,存在“第四堵墙”,演员进入 “无我之境”。
•
三大表演体系--梅兰芳体系
• 创始人:梅兰芳(1894-1961) • 体系简介:梅兰芳先生在传统京剧的 基础上,继承前辈艺人的艺术风格, 在唱、念、做、舞、化妆、服饰等方 面进行创新,使中国古老戏曲在歌、 舞、剧三结合形成了梅派艺术独创风 格。把青衣、花旦、闺门旦、贴旦、 刀马旦等旦角各行的唱腔和表演艺术 全面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花 旦这一新的行当,大大丰富了旦角唱 腔的优美旋律,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 采的艺术流派--梅派。 • 主张:唱念做打的程式化表演,动情 理性和观赏融为一体体现剧作思想, 创作主观想象的生活幻想,再现与表 现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