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集序言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书写格式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书写格式
教案的开头部分应该包括课程基本信息,如课题名称、授课时间、教学对象(年级与班级)以及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需要具体明确,既要符合课程标准,也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
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明确重点和难点。
在这一部分,教师应该详细分析文本,
提炼出核心思想、文学特色、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要点,并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来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它应该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对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
可以
采用讨论式、探究式、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独
立思考的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和方法细化为具体的教学步骤,如导入新课、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小组讨论、总结反馈等。
每个步骤都要有明确的时间分配和教
学目标,确保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教案中还应包含教学资源的配置,比如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学习资料等。
这些资源的
运用要恰到好处,既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要避免过度依赖,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评价与反思是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需要在教案中预设评价标准和方法,如学生的课
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等,以及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包括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估
和改进措施。
教案的尾部应留有空白,供教师记录教学中的临时调整和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便不断优化
教学方案。
初中物理序言教案范文
教案:初中物理序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单位和常用单位;3. 理解物理量的大小和单位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 运用比较和推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坚持真理的精神;3.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和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难点:物理量的大小和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简单的实验,如抛硬币、吹气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现象背后的规律;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和疑问;3. 教师总结: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理学。
二、教学内容(20分钟)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力、质量、速度、温度等;2.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比较、推理等;3. 物理学的基本单位和常用单位:米、千克、秒、摄氏度等;4. 物理量的大小和单位之间的关系:速度=路程/时间。
三、实践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一辆汽车以8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100千米需要多长时间?;2. 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3.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4. 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3. 教师总结:物理学是一门有趣的科学,我们要用心去学习,探索其中的奥秘。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单位和常用单位,理解物理量的大小和单位之间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教案《序言》
八年级物理教案《序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解物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3.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
2. 物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物理概念的理解。
2. 物理研究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理概念、原理和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例,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3. 讲解:详细讲解物理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物理实验: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
2.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推荐学生阅读物理科普书籍,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3. 组织学生参加物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物理教材。
2. 教辅:物理学习辅导书籍。
3. 网络资源:物理学科相关网站、视频等。
4. 实验器材:简单的物理实验器材。
九、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兰亭集序》教案5篇
《兰亭集序》教案5篇《兰亭集序》教案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次”、“修”、“与”、“因” 等重要的文言词语;积累一些写景的句子。
2、提高诵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语感;学会比较,质疑与思考。
3、体会认识作者的人生观,提高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学会联想与比较,在“语境”中对其意义确认。
2、理清文章结构,提高诵读能力。
3、领会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认识。
教学设想1、如此美文,诵读至关重要。
准备高雅的古琴、古筝曲《高山流水》配乐诵读。
2、通过联想、比较的方法,来阐释文体、积累词语、拓宽视野。
3、多媒体配合。
背景资料(一)作家作品1.王羲之王羲之 (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字逸少。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
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
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复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
以寿终。
世称王右军。
原有集10卷,已佚。
张溥辑有《王右军集》2卷,见《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
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
后渡江北游名山,见到李斯、曹喜、锺繇、梁鹄等著名书法家的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
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楷书逐渐成熟,草书得到发展。
他在此基础上,又博采众长,一变汉、魏以来质朴淳厚的书风,而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
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
《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初中化学序言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序言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化学的序言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的定义、化学的历史、化学的发展及化学的基本概念等。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定义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了解化学的发展历程,认识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化学的定义及其应用;
2. 化学的历史及其发展;
3. 化学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的方式,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 实验法:通过实验展示化学的一些基本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3.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化学现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化学现象或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学习化学的定义及其应用;
3. 了解化学的历史和发展,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4. 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如原子、分子、化合物等;
5. 总结: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化学序言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辅助手段
1. PPT课件:用于展示化学相关知识点和实验过程;
2. 实验器材:准备一些常见的实验器材,用于进行化学实验;
3. 化学教材:作为学生的参考资料,供他们学习和复习。
兰亭集序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第一篇:兰亭集序教案兰亭集序执教者: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疏通字音;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式。
重难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式。
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展示今年柳州获得中国书法“兰亭”奖的四位书法家的墨宝,同时展示《兰亭集序》的书法,“兰亭”奖的由来就是《兰亭集序》,我们可以看到《兰亭集序》的书法是多么的“飘若浮云,矫若蛟龙”。
《兰亭集序》不但是因书法美而流传,同时也因为文章的内容,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兰亭集序》。
二、通读全文,自行正音。
小组之间互相朗读、正音——老师展示重点字词的读音——请2个学生辨音——全班齐读课文。
三、根据导学案、课本注解和以前的学习经验,小组讨论出重要的10个字、词,3种不同的句式。
四、一个小组上台展示讨论出来的10个字词,3种不同的句式,再请同学解释所展示的字词和句式。
五、展示老师选出的10个字词,3种不同的句式:重点字词1、引以为流觞曲水2、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3、茂林修竹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群贤毕至,少长咸集6、故列叙时人重要句式1、定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介词短语后置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3、省略句引以为流觞曲水六、总结“之”的用法1、动词:往、到?去2、代词:⑴代人、事、物⑵指示代词这(些)、那(些)3、助词:⑴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的标志⑵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⑶结构助词:的学生根据上面“之”的用法,分类找出课文中“之”的用法,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七、小结。
第二篇:兰亭集序教案《兰亭集序》教案一、教学要点1、掌握文中文言知识和相关文化常识2、体会作者的哲学思想二、教学设计(一)、方法设计:诵读、讲解;多媒体辅助;2课时(二)、过程设计1、背景知识1)、王羲之(321-379)世称王右军,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兰亭序》由来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邀请当时社会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他们引酒赋诗,将所写的诗结成诗集,王羲之当场为诗集书写一篇序言,即本文《兰亭集序》。
《圣教序》教案序言
《圣教序》教案序言嘿,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的是一份关于《圣教序》的教案。
作为一线教师,我已经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十多年,对于这份教案,我可是倾注了不少心血哦!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份教案的构思和亮点。
一、教案构思1.导入新课在导入环节,我会以一段生动的开场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位名叫王羲之的大书法家,他创作了一篇极具影响力的书法作品——《圣教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千古传世之作,感受其中的魅力。
”2.课程内容(1)介绍《圣教序》的背景和作者在这一部分,我会简要介绍《圣教序》的成书背景,以及作者王羲之的生平事迹,让同学们对这篇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欣赏《圣教序》书法作品我会展示《圣教序》的书法作品,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其优美的线条和布局。
同时,引导同学们观察作品中的细节,品味其中的韵味。
(3)解析《圣教序》的文化内涵在这一环节,我会深入剖析《圣教序》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篇作品的价值。
(4)实践环节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圣教序》的书法技巧,我会安排一次实践环节。
同学们可以尝试临摹《圣教序》,体验书法创作的乐趣。
二、教案亮点1.情景教学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融入课堂,我会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同学们扮演王羲之和他的弟子,进行角色扮演,感受古代书法创作的氛围。
2.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提问,以互动式教学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会为同学们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3.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这份教案的一大亮点。
通过临摹《圣教序》,同学们可以亲身体验书法创作的乐趣,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4.拓展阅读为了让同学们对《圣教序》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会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供同学们课后阅读。
这份《圣教序》教案旨在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书法,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初中语文序言教案
初中语文序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序言的概念和作用;(2)能够分析序言的写作特点和结构;(3)能够运用序言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实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经典序言,感受序言的魅力;(2)通过分析序言的实例,掌握序言的写作方法;(3)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审美观念;(3)培养学生自信、自律、勤奋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序言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序言的定义,理解序言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如介绍作品背景、表达作者情感、预测故事情节等。
2. 序言的写作特点和结构:分析经典序言的写作特点,如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结构紧凑等,引导学生掌握序言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3. 序言的写作技巧:通过分析经典序言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序言的写作技巧,如运用修辞手法、注重语言表达、善于营造氛围等。
4. 写作实践: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序言写作技巧,编写一篇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序言。
三、教学步骤:1. 导入:以一首诗或一篇美文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序言的概念和作用:通过讲解或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序言的定义和作用。
3. 分析经典序言:选取一些经典的序言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写作特点和结构,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启示。
4. 讲解序言的写作技巧:结合经典序言的实例,讲解序言的写作技巧,如运用修辞手法、注重语言表达等。
5. 课堂讨论和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写作心得和感悟,同时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进行实践。
6. 总结和反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和指导,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序言的概念和作用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经典序言的分析和总结能力;3. 学生对序言写作技巧的掌握和运用能力;4. 学生写作实践中表现出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初中序言课教案怎么写
教案主题:初中序言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序言的概念和作用,理解序言在文章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序言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写序言,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序言的概念和作用2. 序言的类型和特点3. 序言的写作方法和技巧4. 序言的阅读与理解教学重点:1. 序言的概念和作用2. 序言的类型和特点3. 序言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1. 序言的写作方法和技巧2. 序言的阅读与理解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包括序言的定义、类型、特点、写作方法和技巧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序言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分享对序言的了解和认识。
二、讲解序言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1. 教师介绍序言的定义,解释序言在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三、讲解序言的类型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介绍不同类型的序言,如自序、他序、引言、前言等。
2. 教师讲解各类序言的特点和写作要点。
3.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四、讲解序言的写作方法和技巧(10分钟)1. 教师讲解序言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如如何写好开头、如何组织内容、如何结尾等。
2. 教师通过示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方法和技巧。
3.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五、序言的阅读与理解(10分钟)1. 教师选取一篇序言,让学生进行阅读。
2. 学生阅读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序言的内容和意义。
3.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
六、练习写作序言(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主题,要求学生写一篇序言。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辅导和反馈。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序言的概念、类型、特点和写作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10.1《兰亭集序》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兰亭集序》教学目标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到“痛”的思想。
教学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感情及其变化。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书法欣赏,在高雅悠扬的古筝声中PPT显示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这是中国古代书画史上声名显赫的《兰亭集序》。
可惜,唐太宗仰慕斯文,弥留之际,死抓真迹不放,将其带入昭陵殉葬,我们今天所见的只是摹本。
全文324个字,个个笔墨酣畅,特别是20个“之”字,各具情态,绝不雷同,令人叹为观止,所以后人评其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天下行书第一”。
这是书圣王羲之一次聚会后酒酣耳热之际,挥毫泼墨,乘兴笔走龙蛇一挥而就的。
其后他虽多次重写,却难以与这幅字相提并论。
原因在于,这幅《兰亭集序》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同一群特殊的朋友、怀着一种特别的感情所写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这篇文章中找一找1600年前的雅人、趣事、幽情。
二.知人论世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邪人(现山东省临沂县),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
但性情耿直,严守操节。
起家秘书郎,后迁参军,长史。
拜护军将军,调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在会稽任内适逢灾荒,开仓赈济百姓。
因与上司扬州刺史王述失和,遂称病辞职,从此优游林下,寄情山水,专攻书法。
《晋书•王羲之传》称其“幼讷于言,人未之奇”,七岁学书,十二岁时得其父传授学书笔法。
又从卫夫人学书,融汇古今,独创一家。
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袒腹东床《世说新语雅量》:“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王导)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呐喊》自序(教案) 教学设计
《呐喊》自序【背景简介】1.《呐喊》的篇名和写作时间《狂人日记》1918年4月《孔乙己》1919年3月《药》1919年4月《明天》1920年6月《一件小事》1920年7月《头发的故事》1920年10月《风波》1920年10月《故乡》1921年1月《阿Q正传》1921年12月《端午节》1922年6月《白光》1922年6月《兔和猫》1922年10月《鸭的喜剧》1922年10月《社戏》1922年10月2.鲁迅办《新生》1907年,鲁迅27岁。
夏,鲁迅与许寿裳、周作人、袁文薮等人积极筹办文艺杂志《新生》。
据日本增田涉回忆,苏曼殊也是《新生》的筹办人之一。
为了办好《新生》,鲁迅从刊名、封面设计、书内插图等各方面都一丝不苟地做了细致的安排。
第一期的插图已拟定用英国19世纪画家瓦支题为“希望”的一幅油画,画面上是个诗人,包着眼睛,抱了竖琴跪在地球上面。
但是《新生》终未能出版。
此后,鲁迅集中全力搜集资料,阅读书报,进行译著,积极地开拓文艺运动的新天地。
3.钱玄同(金心异)与鲁迅的交往钱玄同(1887-1939),原名复,字中季,号德潜,又号玄同,后废姓,称疑古玄同。
浙江吴兴人。
早年留日,和鲁迅同时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
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及中文系主任,积极从事国语运动和语文改革。
五四运动前夕,参与《新青年》编务,发表大量文章,成为新文学运动的闯将。
1920年后,认为白话文运动已胜利,遂“功成身退”,并逐渐与鲁迅疏远。
据《鲁迅日记》,自1917年8月9日起,钱玄同为《新青年》约稿,曾多次访问鲁迅。
4.在“绍兴县馆”(1912年5月6日-1919年11月20日)1912年5月5日下午7时左右,鲁迅安全抵京。
5月6H上午,移人绍兴县馆。
绍兴县馆原名山会邑馆,供绍兴府属山阴、会稽两县来京候补的官员住宿。
宣统年间,废除旧制,山阴、会稽合并而成绍兴县,山会邑馆因此改名为“绍兴县馆”。
县馆的门额是鲁迅的父亲周凤仪的朋友所写。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
《兰亭集序》教学目的:1、学习并掌握相关文言文知识点。
2、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3、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协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式:诵读、引导启发;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作者简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
善书法,有“书圣”之称,世称“王右军”。
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
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
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
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的作家。
文风清洗,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二、解题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
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
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本书有关的事情。
分自序和他序。
古人宴集时,常常一同赋诗,诗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兰亭集序》。
意思是兰亭会诗集的序,属书序,还有一种叫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
三、兰亭是怎么来的?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jī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
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
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
四、《兰亭集序》又怎么来的?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xì)。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1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
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
辽宁省大连市第七十六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序言)科学之旅教案 新人教版
二、怎样学习物理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2、 勤于物理实验探究环节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并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知识运用
基础训练
无
能力提升
无
学生
小结
学习物理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兴趣
课堂
书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自备补充
集备补充
复习
巩固
无
情境
导入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
课
堂
活
动
一、物理学
定义:物理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 色的物理现象的科学
演示实验
1、漏斗与乒乓球实验
2、大试管套小试管实验
3、玻璃杯与纸片实验
4、三棱镜色散实验
5、放大镜实验
6、讲解书上实验现象
7、音 叉实验
8、土电话实验
检测
无
分层
作业
A
无
B
无
板
书
设
计
科学之旅
一、物理学
二、怎样学习物理
三、物理实验探究环节
课
后
反
思
通过实验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分别演示力、热、声、光、电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
(序言)科学之旅
课题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理知识体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感悟物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演示 实验,培养热爱科学、刻苦钻研的精神
重点
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高中物理序言课教案
高中物理序言课教案教学内容:1. 物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2.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 物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明确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
2. 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3. 意识到物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认识到物理学的应用广泛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1. 物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2. 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 物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结合实例分析2. 学生讨论与展示3. 小组合作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现代科技产品,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在其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学习物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1. 讲解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介绍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主要成就。
2. 分组讨论,探讨物理学的发展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三、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 介绍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如力、能量、运动等。
2. 展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使用物理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
四、了解物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1. 分组展示物理学在现代科技、工程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2. 总结物理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和价值。
五、课堂小结: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讨论学生的思考和观点,加深学生对物理学的理解和认识。
六、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物理学杂志或书籍,了解物理学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2. 撰写一篇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报告,分享自己对物理学的认识和见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物理学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拓展和深化,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引导语:《兰亭集序》文章的第一段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文章的优秀教案吧。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学目标】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2、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教学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3课时一、导入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淡定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世俗烦扰的双眸明亮如初,使原本扭曲浮躁的心回复平静,使尘世的烦恼成为过眼云烟千年往事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书圣”王羲之从这次兰亭盛会中体悟到了什么呢?他想通过这篇序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珠联璧合、堪称绝世之作的《兰亭集序》吧!二、文体简介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本文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这部诗歌集子所写的序言[过渡]请大家默读单元提示,思考如下问题:1、本单元文章的体裁是什么?2、这一类文章一般都采用怎样的写作手法?3、我们怎样来学习这类文章?[明确]1、山水游记类散文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3、①联系作者和写作背景②反复阅读③欣赏文中描述的自然风光④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过渡]现在我们就按照单元提示的方法学习这篇文章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作者和写作背景三、作者及作品简介1、王羲之其人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羲之为人有傲骨,时骠骑将军王述,乃太原王氏家族中人,亦为世家大族,因受王导器重,亦有美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却很看不起他原本王述为会稽内史,羲之替代他之后,他因母丧而暂居郡内羲之上任后,只去吊唁过其母一次,便再不与之往来王述居家,每听到号角之声,都认为羲之要来看他,就洒扫庭院来等待而如此者累年,羲之竟一次未至,王述深以为恨后王述为扬州刺史,遍游会稽郡界,也不去访羲之,只是临离郡时,方匆匆一别而去王述做扬州刺史,恰好是羲之上司,羲之为其下属,于是派一位使者到京师活动,要将会稽郡分为越州管辖而这使者在京游说时言辞失当,此事遂成一时笑谈后来王述又来会稽郡察其政绩,颇为严苛,羲之深以为耻,于是托病离开会稽,到父母墓前发下誓言,不再为官辞官后,羲之镇日与名士僧人做山水之游,又入山采药,不远千里尝言,我终当因采药而死朝廷知其发过重誓,也就不再逼他为官后以病卒,年五十九,朝廷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其子遵父遗嘱,坚辞不受2、《兰亭集序》的由来: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集友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兰亭举行集会,作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与会者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事后将这些诗汇集成册,题名为《兰亭集》,由王羲之作序,写成本文据说《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在集会上半醉状态写的,他对《兰亭集序》这篇作品非常满意的,他后来又写了几遍,但都不及这一遍好他曾感叹说:“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因此,他自己也十分珍惜,把它作为传家之宝,一直传到他的第七代孙智永智永少年出家,酷爱书法,死前他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对书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兰亭集序》的价值,将它视为珍宝,藏在卧室梁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洞内,从不示人后来,辨才认识了一位酷爱书法的书生,因志趣相投,关系密切这位书生藏有许多前朝、当世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不时与辨才欣赏有一天,书生让辨才欣赏几件宝贝,小心翼翼地拿出来一看,是王羲之的书法真迹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迹倒不差”书生忙追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笑而不言,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给书生看书生一看,是《兰亭集序》真迹,随即纳人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关“诏书”辨才此时方知上当原来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尤爱王羲之的字他听说王羲之的书法珍品《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那位书生便是监察御史萧翼辨才失去真迹,非常难过,不久便积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太宗死后,《兰亭集序》随葬,五代十国时,太宗墓被盗,从此《兰亭序》彻底失传今天我们看到的都是太宗时期的临摹本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能从中看到它的风姿和神采四、结合注释疏解字、词、句文言知识积累【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会面【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②次要的地位2、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3、或取诸怀抱古:胸怀抱负今: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5、所以游目骋怀古义:①表凭借,用来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6、俯仰一世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7、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德之人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况修短随化寿命长寿命短死生亦大矣大事2、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3、名词作动词①映带左右 (环绕) ②一觞一咏( 喝酒 )4、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等同,把……看作一样5、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奔驰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6、动词活用为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一词多义】(一)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二)一(1)一起例:若合一契(2)一样例:其致一也(3)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4)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三)次1、列坐其次旁边水边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四)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五)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6、修守战之具整治(六)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注定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4、期(jī )年之后周、满5、、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特殊句式】(一)判断句:死生亦大矣(二)倒装句:⑴介宾短语后置( 于宾语也叫状语后置):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状语后置);②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③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④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⑵定语后置: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五、文本研读1、通读作品,把握情感【过渡】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记游山水是要抒发内心的情感,那么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请学生找出直接抒发感情的语句【明确】“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即:(修禊)之乐──(死生)之痛──(今昔)之悲2、本文记叙了一次兰亭集会盛况,第2段最后一句写到宴饮“信可乐也”,齐读1、2自然段看看作者为何而乐?【明确】“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名士相聚之乐“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环境幽美之乐(美景)“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聚会活动之乐 (乐事)“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气候宜人之乐(良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享受之乐(赏心)【背诵指导】第一段记叙了先交代集会的时间(永和九年,暮春之初)、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事由(修禊事)、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事件(流觞曲水,一觞一咏),第二段由“是日也”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信可乐也“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句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小结】王实甫的《西厢记》里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说明人生有四大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本文段共六句话,四美俱全,五美齐臻,足可乐也我们在仰观俯察的时候,也是游目骋怀的时候,我们是超脱的空灵的美妙的,我们观察,最后落实的是娱乐,表现的是热爱现世生活,是在自然美的感召下抒发自己的情怀,这便是所谓山水诗的兴起了这种娱乐式的交流,正开始于魏晋时的文人,从他们的开始,自然已不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了,而是可娱可乐,可歌可咏的了【过渡】作者在此段中极力营造素淡、雅致的格调,即使喜悦,也不过分显露,可以说是作者从容淡雅的心境所致如此心境之下,王羲之又怎会发出岂不痛哉的感慨呢?3、这种痛是痛苦、痛心还是痛惜?先来看看作者为什么而痛(作者痛的原因)【明确】人要真实地生活在现实里,总要与各种人、事打交道,这就是世俗生活如何面对世俗生活,作者概括了两类不同的人生态度:——“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静:谈玄悟道);——“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躁:归隐山林)面对世俗生活,人们的爱好和取舍千差万别,但人生的忧患是相同的:“当其欣于所遇……感慨系之矣”4、【讨论】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能否有更积极的人生态度,比如,就着自己的才华,到社会上去施展人生的抱负?【明确】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急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因此,他们有的人谈玄悟道,有的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就在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5、【关键句】“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这真是“胜景不常,胜筵难再”,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况且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其结果是殊途同归,最后归结于消灭(死亡)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过渡】人生最大的福莫过于健康而快乐地活着,最大的灾莫过于死亡,所以由此想到死亡、生命,想到美的东西包括生命本身,随着时间的流逝总要归于消亡,于是便产生了浓浓的惆怅和哀痛,是自然的事了6、“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生的长短和最终的死亡都是我们主观意志无法左右的,言下之意,作者是否在暗示我们,什么又是我们主观意志能够左右的呢?【明确】怎样生和怎样死我们可以主宰怎样的活着更精彩,怎样的死更厚重!面对生死,屈原毅然赴死,爱国之心铸就中华之魂,他的死比泰山还重;司马迁忍辱而生,《史记》光耀千秋,这种生,像日月般生辉!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于是就设法增加它的密度【过渡】无论世界怎么变化,生死是绕不过去的,正如史铁生说的:“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这种“痛”是痛什么?【明确】是痛惜之情,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痛惜【过渡】那么作者的情感又如何由“痛”而“悲”了呢?齐读课文第四段7、我们来看作者为何而悲?“悲”是什么意思?悲伤?悲哀?悲叹?明确:一悲古人生死感慨,“我”深有同感:死生亦大矣;二悲今人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崇尚虚无;三悲后人叩问今人:作者推测未来人的感情变化也必和古今人一样,等到现在的一切成为历史的陈迹,未来人也会像我们现在一样临今人之文而感叹,如此无情的变迁再次引起作者的感慨古人、今人、后人同悲,可谓千古一悲!文章由“我”的个体之“痛”和“悲”,推己及人更加深刻感人人类社会从古到今,迈进了多少年,然而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的体验何其相似!真是古今同痛,千古同悲!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痛的是人生短暂,好景不长;悲的是人生代代相痛,永无休止,这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因此,这里的悲是“悲叹”8、【难点讨论】“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明确】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对此,作者作了委婉的批评在作者看来,生和死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起来生有各种各样的生,有的人活得窝窝囊囊,有的人活得志得意足;死也有各种各样的死,有的人死得默默无闻,有的人死得轰轰烈烈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毛泽东说:“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生与死怎么可以等同呢?正如作者所说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作者这样写,表明了他对生死问题的看重,他是想以此来启发那些思想糊涂的所谓名士,不要让生命轻易地从自己的身边悄悄逝去这是对当时在士大夫阶层盛行的庄子虚无主义思想的批判,对老庄“一死生”、“齐彭觞”的否定,表现出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9、作者的情绪为何会由乐转为悲痛?【明确】第一节写行修禊事,是为了祈福消灾人生最大的福莫过于健康而快乐地活着,最大的灾莫过于死亡,所以由此想到死亡、生命,想到美的东西包括生命本身,随着时间的流逝总要归于消亡,于是便产生了浓浓的惆怅和哀痛,是自然的事了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于是就设法增加它的密度10、【讨论】“悲”=消极?【明确】作者在慨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时,没有走向消极无为,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盛行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的哲学观点,于悲伤感慨中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流连珍惜“未知死,焉知生?”正因为生命有尽头,所以我们才要珍惜生命;正因为人生无奈,所以我们才要创造价值所以,我们可以悲叹生命,因为生命的可悲、人生的悲剧性才会让我们懂得珍惜!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这种思想认识,在崇尚玄学、老庄思想的东晋时代,是难能可贵的【补】“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可见作者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想为后世留下点什么“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老庄主张“无为”,一切顺其自然,作者对这种观点是否定的况且王羲之本身的书法成就就是证明他是有所作为的总结:无论放浪形骸,还是自得自足,都源于对“人生苦短”的无奈,魏晋士人在表面看似颓废消极悲观的死亡感慨中,深藏着他们对人生、生命强烈执著的追求和留恋,可以说是一种源自于死亡意识的“悲怆的美丽” 王羲之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悲”,才如此深地打动了我们11、一声悲叹之后,作者把自己的理性感悟传之后人,这就是作序的缘由!【明确】作者读古人文章时“临文嗟悼”,希望后世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时,亦有感于生死这件事后人应明白“死生亦大矣”,不要崇尚虚无空谈的“一死生”、“齐彭殇”,而要有所作为【小结】本文首先,从作者对兰亭盛会的描述中不难看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其次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最后批判了“一生死”“齐彭殇”的虚无主义,这在玄谈盛行的东晋也是难能可贵的五、拓展探究1、结合历史人物来谈谈对人生的理解曹操曾经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他最终成为了乱世枭雄李白曾经感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但他成为了一代诗仙苏轼曾经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但他终成一代文豪所以,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人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在表面看似颓废、消极的死亡感慨中,深藏着他们对人生执著的追求和留恋可谓是“消极其表,执著其里”2、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明确】本文三个特点:①立意高远,蕴藉深长作者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②文笔洗练,自然有致本文仅324字,文中先记兰亭之会的概况,而后就死生问题发表议论;虽是书序,却以抒情笔调出之,淋漓满纸,美不胜收;加以文笔洗练,自然有致,更足以发人深思A写景第1段中作者无论“摹”山范水,还是“描”竹画树,都极其简约想那阳春三月的江南该是鲜花吐芳,姹紫嫣红此段中作者却只选山、水、林、竹、天写山岭,从高耸、横亘状其势;写竹林,从茂密、参天绘其形;写溪水,着眼于水清流急,回环相映之态;写晴天,写煦风,仿佛景物皆着感情色彩短短几句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B叙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记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词汇,极少形容语,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C抒情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这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又如“临文嗟悼”,也写出了许多人读古人文章时的共同体验,即在感情上跟作者发生共鸣作者的文笔如此洗练并非有意而为,而是句句顺乎自然,出自真情,使人觉得有无穷逸趣有这种自然清新的风格,也是本文能够流传千古的一个重要的原因③多用短句,节奏简洁明快3、【延伸阅读】将王羲之《兰亭诗》和《兰亭集序》对比阅读,《兰亭集序》中的自然之景和诗中的自然之景是如何对应的,这些自然之景是纯粹客观的自然之物吗?《兰亭诗》其一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寥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诗中的“仰视碧天际”对应《序》中“仰观宇宙之大”“天朗气清”诗中“俯瞰渌水滨”对应《序》中“俯察品类之盛”“清流激湍”诗中“无涯观”“万殊”“群籁”对应《序》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风暖日”这些景物并非客观存在之景,而是贯注了诗人心性的情致化景物,从诗中最后一句来看,宇宙万物虽有差别,但它们给作者的感受都是崭新的、可爱的【小结】王羲之真是一个奇人,他能在别人皆作态时“袒腹东床”气度实在非凡;他能在别人皆“乐”时想到“乐”后之“痛”之“悲”,思想何等深邃!他的人格和他的书法、散文一起化为宝贵的文化遗产荫蔽着后人有人说《兰亭集序》40岁才能读懂,而我说,我们在20岁前就应该思考快乐、生命与永恒!这种思考可能还比较肤浅,但只要同学们努力去思索探究,就会缩短与伟人的思想距离,甚至还会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思想领空![知识拓展]兰亭集序 / 兰亭序朝代:魏晋作者:王羲之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高中化学序言教案新人教版
高中化学序言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学科的定义、特点和研究对象。
2.掌握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认识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4.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化学学科的定义和特点。
2.化学的发展历程。
3.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4.化学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化学学科的定义和特点。
2.化学的发展历程。
3.化学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化学学科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
2.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和重要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讨化学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
五、教学过程1.引入:介绍化学学科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3.教学内容:讲述化学的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技术,展示化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意义。
4.实验操作: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感受化学实验的魅力。
5.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化学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六、课堂讨论1.你认为化学学科的特点是什么?2.化学的发展史对现代化学有何启示?3.化学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和意义?七、作业布置1.预习本节课的内容。
2.思考并回答课堂讨论问题。
3.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我发现学生对化学学科的了解还比较模糊,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和理解水平。
《兰亭集序》教案(精选12篇)
《兰亭集序》教案《兰亭集序》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目标】1、文言字、词、句教学,读懂文章内容,并能成诵。
2、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3、把握文章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为一炉的写法。
【教材分析】1、本单元所选皆山水游记散文,此类文章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与说理的成分。
具体到本文,作者借由眼前“乐”事,想到生命短暂,故而有了“痛”感,并进一步想到“前人”、“后人”对“生死”的共同感慨,由此生出了“万古同悲”之叹(无论过去,还是将来,人的生命终将归于寂灭,此乃亘古不变之规律,故悲)。
当然,教学本文也不能忽略作者表达的积极情绪。
这是本文教学难点(不是重点),不可不引导学生体会。
2、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部分载有“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的说法,字、词、句教学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3、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载有“古代诗文……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的说法,鼓励学生多读是本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
【教学重点】1、字、词、句教学,如“岁、虽、所以、引、信、相与、兴、或、向”等,帮助学生读懂文章。
2、诵读教学,提示学生抓住文中表示感情变化的关键词语,如“乐、痛、悲”,以此带动对全文的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1、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2、把握本文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音频朗读、集体朗读、教师范读。
2、字、词、句等文言知识教学以学生质疑、师生解疑方式展开。
3、以“讨论法”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在文章中的情绪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一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教案集,承载着我们阳光学校小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体现着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统领作用;渗透着“五个一”和“自学、精讲,以练为主”的课改模式;肩负着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神圣使命……。
这本集结着我校教师智慧与心血的优秀教案集为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教师们进一步深入钻研教材作了资料上的准备,综合起来它具备了以下几方面优势:
一、提高了全校教师的备课质量。
本教案集严格按照课标要求制定目标,根据课改理念设计思路,体现着“三个维度”,注意了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小学低段遵循着“五个一”,小学高段遵循着“自学、精讲,以练为主”的课改模式,规范了全校教师的课堂设计,且融入了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堂经验,使全校教师的教案质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二、规范了全校教师的课堂行为。
本教案集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有具体设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领者等许多课改理念,使新课程改革在课堂上有了一个崭新的载体。
三、增设了“板书设计”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体现了知识的脉络线索,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教学思路。
“课后反思”
旨在促使教师做课堂教学的有心人,只有在反思中不断地进行总结,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
四、为了克服统一教案给教师教学带来的弊端,本教案预留了大量的空间,要求教师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教案设计,借其优点,删除不足,张扬个性,使课堂异彩纷呈。
参与本教案编撰的教师们几经改稿,精心打造,集集体的智慧于一书,为的就是教好书育好人,做一名求真务实的学者型教师。
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各尽所能,守望阳光教育事业,为阳光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