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序言教案
语文序言课教案
语文序言课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语文之美——语文序言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语文序言的定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教学重点:1. 了解语文序言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素材、课堂活动设计等。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Step 2:概念解释(1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语文序言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语文序言对于文章的重要性。
Step 3: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提供一篇带有语文序言的文章,引导学生分析语文序言的作用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Step 4: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篇文章,分析其中的语文序言,讨论其作用和特点,并将讨论结果展示给全班。
Step 5:阅读活动(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具有优秀语文序言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进行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Step 6: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语文序言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阅读中多加注意和欣赏语文序言的作用。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注意观察和分析语文序言的作用。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读名著,注意观察和分析其中的语文序言。
2. 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序言创作比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语文序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习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对语文序言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20152016学年浙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优质教案全
20152016学年浙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优质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浙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章“古诗文阅读”中,深入学习《出师表》这篇文章。
详细内容将包括对文章整体理解,对关键句子解析,以及对作者情感表达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出师表》历史背景和作者情感态度。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掌握关键文言实词、虚词用法,理解文章句子结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出师表》中复杂句子结构和生僻词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作者情感态度,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诸葛亮一生,引导学生进入三国时期历史背景,激发他们对《出师表》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详细解析文章中关键句子,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和词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文章中其他句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诸葛亮忠诚和智慧,理解他情感态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文章结构,标明关键句子和生僻词汇。
2. 在黑板上列出诸葛亮主要事迹和《出师表》情感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出师表》全文,并分析诸葛亮情感态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将反思教学过程中优点和不足,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关于诸葛亮文章和史料,进一步解这位历史人物,提高自己文言文阅读能力。
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写作,模仿《出师表》写作风格,表达自己对家人、老师或朋友感激之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对《出师表》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理解。
2. 学生对诸葛亮情感态度分析。
3. 课堂实践情景引入和板书设计。
4. 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
在课堂上,我会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师表》中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并通过例句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词汇和句子用法。
2024年20152016学年浙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彩教案全
2024年20152016学年浙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彩教案全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学会通过细节描绘人物形象。
2. 领悟作者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表达出对人性、生活的深刻理解。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从细节中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课文,让学生了解人物描写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引发学生对人物描写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课文学习:a. 学生自读《孔乙己》,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讨论作者如何通过对孔乙己的描写,揭示社会现象。
b. 教师讲解《背影》,分析父亲的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父亲内心世界的刻画。
c. 学生小组讨论《我的叔叔于勒》,探讨于勒的形象,理解作者通过对比手法展现的人性复杂。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一道人物描写题目,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人物描写练习。
六、板书设计1. 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2. 人物形象分析:《孔乙己》、《背影》、《我的叔叔于勒》。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篇以“身边的一个人”为题的作文。
2. 答案: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作,教师课后批改并给予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优秀的人物描写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人物,为写作积累素材。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从细节中感悟人物形象。
浙教版九上《序言》word教案1
教学目的:1.学习“序言”文体知识,理解本篇序言的独创特点。
2.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及形象的典型意义。
3.思考“宽容”在现实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先驱者”与“守旧老人”这两个形象及形象的典型意义。
2.理解本篇寓言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思考“宽容”的深刻内涵及在现实中的意义。
教学方法:由部分学生参演,间以教师的提问、学生的讨论,进而理解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
二、检查预习情况。
(解词,注音)三、简介作者、作品及解题。
1.了解作者及《宽容》。
《宽容》是一部很能体现作者写作风格的书。
本文是房龙先生为自己的作品《宽容》所写的一篇序言。
序言有两种:一种是为别人写的,多为介绍和评论书的内容,叫他序;一种是为自己写的,也称自序,多为说明写书的目的和经过。
2.本文与一般的序言的写法有什么不同?本文采用散文诗的形式,借助寓言故事写成,别具特色,发人深省!有人评论说:“它是一篇空谷传响的散文诗,也是一则深婉不迫的寓言,思想意义的多层性、多重性让后来者常读常新。
”四、整体感知,分析理解1.对照五幅图画,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文字描写,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节。
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那个地方有什么特点?(找到文中体现人们生活环境特点的词语,分析人们的生活状态。
)故事发生的地点很明确是“无知山谷”。
显而易见,作者的意图讲故事发生的环境闭塞、贫穷、落后,因而造就了视野狭窄、知识浅薄、麻木不仁的无知的人们。
3.在这样的环境中,漫游者的命运会如何呢?请大家观看同学们表演的课本剧节选《漫游者之死》。
讨论:文中塑造了哪几类形象?他们各有什么象征意义?提示:文中主要塑造了三类形象:①守旧老人:顽固、残忍。
(守旧专制)②漫游者(先驱者):追求真理、光明,蔑视传统、专制,献身精神。
(开拓创新)③无知山民:愚昧、无知,迷信古人。
4、先驱者为什么是悲剧结局?①生活在沉寂、保守、愚昧、闭塞中②面对的是律法的严惩、守旧老人的镇压③无知山民的愚昧麻木、助纣为虐④先驱者太少、孤军作战5.讨论:这样的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本篇中“宽容”,应该指什么?文中那些语句体现出来的?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否定、镇压异见,会造成什么灾难呢?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发展上的曲折。
浙教版九上《序言》word教案
《宽容》序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学习在写作中运用丰富的想象、联想构造情节,表现主题的写作方法。
2.掌握寓言虚拟情节,富有深意的特点,从而体会本文主题。
3.掌握一般序言的写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理解想象与联想,从中选取并归纳主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灵性,善于围绕主题进行想象和联想。
3.开展读书活动,围绕《宽容》一书召开读书讨论会,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理解“宽容”的深刻含义,同时围绕现实生活,教育学生应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历史、文化及人际关系。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体会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联想构造情节的特点,理解本文的深刻含义。
难点体会宽容的真正含义,教育学生应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历史、文化及人际关系。
解决办法(1)介绍《宽容》这部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宽容有初步的了解。
(2)采用针对性的阅读,分析具体语句,理解本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的真正含义。
(3)通过课堂讨论,更加深入地对宽容予以阐释,加深理解。
(4)通过课堂练习,训练学生的想象、联想的能力。
学生活动设计(1)课前安排学生阅读《宽容》一书,安排读书讨论会,让学生自我介绍《宽容》一书的主要内容。
(2)分小组讨论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联想构造情节的。
(3)写作训练运用想象与联想,表现一定的主题。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在黑板上报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的诗句),问学生这首诗写的含义可以用哪两个字来概括。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引申]在人类的历史上,好与环、恩与怨总是同时存在,时代的不同、文化的差异、阶级的矛盾等都会带来种种不理解。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林则徐的诗句告诉我们,只有宽容才会摆脱隔阂的阴影,真正走向相融一体。
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勇气、魄力、博大的胸怀,今天让我们倾听房龙先生的《宽容》序言,在作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中体验宽容。
(板书课题)二、明确目标学习在写作中运用丰富的想象、联想构造情节,表现主题的写作方法,并进而体会本文主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序言浙教版
序言[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序”的作用、类型。
2.理清“序”的写作思路,理解写作特色。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1.导入如果把书比作是知识的宫殿,那么“序”“出版说明”等就是引导我们进入知识之宫的导游与路标。
看书应当先看“序”和“出版说明”,因为它们能起很好的导读作用。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回忆一下:书的“序”“出版说明”常介绍哪些内容?起什么作用?类似于“序”“出版说明”的还有哪些文体?它们有什么区别?明确:“序”“出版说明”主要用于说明写作意图、创作经过、资料来源、作者情况,或介绍、评论该书的内容、风格、影响等。
这一类的文体还有“前言”“后记”“跋”等。
“序言”“前肓”“出版说明”写在正文的前面,“后记”“跋”写在正文的后面。
这些文章可以由作者自己写,也可以请人家写,或由出版者写。
2.导人新课。
也许我们还不曾读过《自然·生活·哲理》这本书,但我们读了冰心为它写的“序”,一定会对这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一定会叹服冰心这篇“序”的精妙。
(提示本课的教学目标)3.讲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整体把握全文内容,明确该序的类型与写作重点。
明确:根据课前提示可以认定该序属于出版单位请人写的,重点是介绍该书的特点。
(2)讨论:①该书有什么特色?请从文中找出能概括全书特色的一个句子。
②书名《自然·生活·哲理》中的小黑点称为什么标点?用了它们有什么作用?③课文最后一句中的“自然”“生活”“哲理”为什么没有采用与题目相同的标点?明确:课文最后一句“这本小集子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有‘自然’‘生活’:哲理”概括了该书的特色,书名表明了这一集子的内容和特点,中间的小黑点称为间隔号。
最后一句话,作者巧妙地换用了几个标点符号,表明她认为这本集子正是三者的结合与体现,自然、巧妙地将自己的看法与书名联系起来了。
(3)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段的内容与书名中的哪个词相联系?明确:“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段告诉我们,集子中的写景状物都自然渗透了作者自己的眼光、心情。
2023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5篇)
2023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2023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5篇)语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使他们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和逻辑的合理性。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学习。
2023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篇1)一、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在音诗画的魅力下感悟余光中《乡愁》的韵律和情感2.培养学生比较鉴赏能力,理解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乡愁情结3.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陶冶其对诗歌艺术美的感悟力4.强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和情感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有感情的诵读诗歌,体味乡愁难点:用意象分析法赏析诗歌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教学用具,以读诗带动讨论,以优美的乐曲创设意境,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眷恋,对我们华夏民族魂牵梦绕的儒慕之思。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六、具体教学内容及步骤a) 导入放映flash(《乡愁四韵》演唱:罗大佑作词:余光中)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它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乡愁)这首充满了意韵的歌曲的词,原本就是一位诗人的诗--《乡愁四韵》,这位诗人,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到了台湾。
从此以后,在他的作品中都充满了一种思念大陆的乡愁,这诗人的名字叫:余光中。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现代诗:《乡愁》。
b) 作家简介(课件显示余光中照片和文字简介)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c) 余光中部分乡愁诗片段欣赏余光中的许多诗歌中都弥漫着浓厚的乡愁情绪,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些片段,感受一下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情绪,以更好的感受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这篇《乡愁》中的情感。
课件显示:昨夜,月光在沙上铺一条金路,渡我的梦回到大陆。
(《舟子的悲歌》)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当我死时》)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乡愁四韵》)我是神经导电的大陆饮尽黄河水也不能解渴扪着脉搏,证实有一颗心还没死去还吸收,还呼吸雷雨的空气我的血管是黄河的支流中国是我我是中国……(《敲打乐》)d) 听范读,划分朗读节奏和重音放映flash的《乡愁》,请学生各自在书上划分朗读节奏和重音,然后课件显示教师的划分: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伴随马思聪的《思乡曲》请一生甲朗读全诗,全班齐读(正音:啊ya 那nei 这zhei)e) 用意象分析法具体分析 (边分析,边课件显示)i. 四节诗以什么为序?找出标志性词语。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第一课:《青春》教学目标:•了解青春的定义和特点;•掌握《青春》这篇诗的基本内容;•学习运用修辞手法分析诗歌。
教学重点:•掌握《青春》这篇诗的基本内容;•学习运用修辞手法分析诗歌。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分析诗歌。
教学准备:•《青春》这首诗;•教学录像或幻灯片;•板书。
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青春》这篇诗,并简要介绍青春的含义。
–引导学生讨论青春的特点和重要性。
2.梳理诗歌内容:–学生阅读《青春》,老师解读诗歌内容,并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3.修辞手法分析:–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并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针对《青春》这篇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修辞手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作用。
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
–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准备讨论,然后派代表进行介绍和分享。
5.板书总结:–教师在黑板上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并强调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6.小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7.作业布置:–布置课后阅读课本中其他诗歌,并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青春的感悟文章。
第二课:《朝花夕拾》教学目标:•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背景;•掌握《朝花夕拾》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学习鲁迅的写作风格。
教学重点:•掌握《朝花夕拾》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学习鲁迅的写作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并分析鲁迅的写作风格。
教学准备:•《朝花夕拾》这篇文章;•鲁迅的相关资料;•教学录像或幻灯片;•板书。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及其作品背景,并简要介绍《朝花夕拾》的主题。
2.梳理文章内容:–学生阅读《朝花夕拾》,老师解读文章内容,并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3.分析鲁迅的写作风格:–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并理解鲁迅的写作风格,如言简意赅、真实感人等。
–针对《朝花夕拾》这篇文章,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写作风格,并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上)教案主题:古代文人的诗词创作与艺术追求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人的诗词创作背景和特点。
2. 掌握古代文人的诗词创作技巧。
3.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艺术追求。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文人的诗词创作背景和特点。
2. 掌握古代文人的诗词创作技巧。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艺术追求。
教学准备:1. 教材: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第一单元。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
2. 引导学生谈论古代文人诗词的特点和魅力。
二、学习课文(30分钟)1. 学生阅读课文《登鹳雀楼》,理解诗意和意境。
2. 教师解读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诗人杜甫的创作特点和表达思想的方式。
三、学习文言文(30分钟)1. 学生阅读文言文《滕王阁序》,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 教师解读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词语用法。
3. 学生分组翻译文言文,讨论理解和翻译中的问题。
四、写作训练(40分钟)1. 学生以古代文人的身份,自选一个主题进行写作。
2.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古代文人的诗词创作技巧进行写作。
3. 学生互相交流和修改写作作品。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古代文人的诗词创作细节和技法。
2. 学生就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进行反思和分享。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古代文人的诗词创作背景和特点,掌握了古代文人的诗词创作技巧,培养了学生欣赏和鉴赏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了学生的艺术追求。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下)教案主题: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交融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文学作品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2. 掌握现代文学作品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魅力。
初中序言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草原》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老舍以及作品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草原》的基本内容:让学生了解作者老舍以及作品背景,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2. 课文重点、难点的解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词语运用,让学生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3. 情感教育: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教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问题导入,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草原?草原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草原》。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作者老舍以及作品背景,感知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如修辞手法、词语运用等,分享学习心得。
4. 成果展示:各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其他同学给予评价、补充。
5. 情感教育: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热爱草原?怎样热爱我们的祖国?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对情感教育的认同和感悟。
1. 课文《草原》文本。
2. 老舍简介及作品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七、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草原》。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选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热爱祖国的作文。
初三语文《序言和出版说明》、《多种复句的分析和运用》和阅读能力指导知识精讲 浙江版
初三语文《序言和出版说明》、《多种复句的分析和运用》和阅读能力指导知识精讲某某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序言和出版说明》、《多种复句的分析和运用》和阅读能力指导把握应用文的一般知识,能归纳内容要点,并进行记叙文语段的阅读与理解训练。
二. 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序言和出版说明》、《多种复句的分析和运用》和阅读能力指导。
三. 导学内容:1. 有关一般文体知识:“序”——有人说这是进入知识宫殿的“导游”。
“出版说明”——也有人说这是读书的“路标”。
“序言”与“出版说明”都写在正文的前面,对读者起导读作用。
但两者是有所区别的,“序言”可由作者本人写,也可另请他人写;从内容来看,有的“序言”还可以直接对书发表评论,或借此讨论某些观点。
而“出版说明”一般以出版部门的名义撰写,重在交代出版意图、编辑方针、编著体例、资料来源等项内容。
两者的作用在于说明写作意图、创作经过、资料来源、作者情况,或者是介绍、评论该书的内容、风格、影响等。
此类文体还有“前言”“后记”“跋”等,“序言”“前言”“出版说明”写在正文的前面,“后记”“跋”写在正文的后面。
2. 关于多重复句:学习复句知识,首先要掌握好关联词语,尤其要注意辨析容易混淆的几组关联词语。
如“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不是……就是”是选择关系,“尽管……但是”是转折关系,“不管……都”是条件关系,“即使”表示假设关系,“既然”表示因果关系。
其次要把握多重复句,就要重视分句之间的逻辑事理关系。
四. 课内指导:例句1:下列二重复句中,对第二层次的划分和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水壶不洗,不能烧开水,‖因而洗水壶是烧开水的前提。
(因果)B.父亲要到南方谋事‖我也要回念书,我们便同行。
(并列)C.要向沙漠进军,取得彻底胜利,‖必须有充足的水源。
(条件)D.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递进)例句2:选出对复句层次与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①但要我记起它的美丽,②说出它的佳处来,③却又没有影像,④没有言辞了。
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范本5篇
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范本5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范本,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范本1下学期的复习教学,是整合升华学科知识,培养提高应试能力的重要环节。
复习教学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考的成功与否。
为保障毕业班复习教学取得良好成效,以-为指导,以复习课型模式研究,提高课堂效益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优生优培,中程生提高,困难生稳中求进;依纲据本,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强化薄弱环节;加强教情,学情研究,强化中考的研究,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促进初三复习教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认识,全力以赴,进入冲刺状态首先,每位初三教师要充分认识复习教学的重要性,增强责任重于泰山,质量压倒一切的责任感,树立认真就是水平,负责就是能力的观念,发扬关键时刻冲得上豁得出的拼搏精神,全力以赴,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真真正正进入冲刺状态,苦战100天,用成绩说话,坚决夺取今年中考的全面胜利。
其次,全体教师要以毕业班工作的大局为重,服从安排,听从指挥,不管是级部的安排,还是各备课组的布置,都要扎扎实实贯彻执行,将落实进行到底。
纪律严明,政令畅通,是工作胜利的保障。
要彻底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不良作风。
第三,全体教师要增强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实实在在搞好团结。
团结出力量,团结出成绩。
在初三这个集体内坚决反对那种意气用事,挑拨离间的行为。
有意见,有矛盾当面说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有困难,有问题,大家齐帮助,共协商,形成一个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
2,周密计划,科学安排各学科现已完成教学进度,学期开始即转入总复习阶段。
总体时间安排是3月上旬4月中旬45天左右为第一轮复习,以课本知识的疏理,归纳,总结为主;备课组自编讲学稿一套。
4月下旬5月中旬30天左右,以课外拓展为主,以专题复习为主。
2016浙教版初三语文序言教学计划范文
2016浙教版初三语文序言教学计划范文
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着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接下来大家一起来看看浙教版初三语文序言教学计划范文。
2016浙教版初三语文序言教学计划范文
一、导语设计
1600年,意大利着名的科学家、思想家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叛处死刑,烧死在罗马。
布鲁诺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反对天主教的地球中心说,震动了教会的统治,被天主教视为异端,最终将布鲁诺处以极刑。
这种新旧思想、观念的斗争,可以说,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在历史的舞台上不断地上演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序言》,看看这种斗争是怎样的势不两立,如何地激烈,并进而想想我们该怎样对待新思想、新事物。
三、解题
1.解题
《宽容》是一部很能体现作者写作风格的书。
本文是房龙先生为自己的作品《宽容》所写的一篇序言。
序言有两种:一种是为别人写的,多为介绍和评论书的内容,叫他序;一种是为自己写的,也称自序,多为说明写书的目的和经过。
2.本文与一般的序言的写法有什幺不同?
本序言与一般序言写法不同,采用散文诗的形式,借助寓言故事写成,别具特色,发
人深省!有人评论说:“它是一篇空谷传响的散文诗,也是一则深婉不迫的寓言,思想意义的多层性、多重性让后来者常读常新。
”。
九年级上册《宽容》序言公开课教案
九年级上册《宽容》序言公开课教案九年级上册《宽容》序言公开课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上册《宽容》序言公开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本篇序言的特点。
2、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把握文章的主题。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丰富的想像力和联想力,把握作者寓含其中的哲理。
2、能对抽象和含蓄内容加以阐发,理解文中重要的语句。
德育目标1、理解文中所提倡的“宽容”的内涵。
2、学习先驱者的勇于怀疑、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难点】重点:学习本文丰富的想像力和联想力,把握作者寓含在故事中的哲理。
难点:文章主题的把握及抽象、含蓄语句的理解。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且又是一篇序言.在讲读这篇课文时,充分体现自读课文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握文章的内涵;它不同于一般的自序,而是以一种新颖的形式,以诗化的语言通过叙述一个寓言故事来表明《宽容》一书的主旨,它倡导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让同学们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同时,赏析、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领悟其内在含意。
同时,展开思想的翅膀,以具体可感的历史知识来丰富文章的内涵,来阐释课文的主旨。
故以点拨为主,采用CAI(电脑辅助教学)的手段提高课堂容量。
本课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辅助课件采用Powerpoint编写。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林则徐有这么两句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大海有宽容的精神,故能成其深。
“宽容”,就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
宽容是一种胸怀,宽容更是一种境界。
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将如何对待新生事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房龙的作品,在他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中去体验宽容。
二、介绍作者房龙及其作品房龙,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
九年级语文上册《宽容》序言教学设计 浙教版
《宽容》序言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以点拨为主。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理解文中事物和人物象征意义,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2.掌握本文虚拟情节,富有深意的特点。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讨论、鉴赏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宽容”的深刻含义,培养宽容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把握故事蕴含的哲理。
此篇序言很特别,像散文诗,又像是寓言。
以丰富的想像和联想虚构的故事中包蕴着怎样的深刻意味,学生不容易做到透彻理解。
解决办法(1)介绍《宽容》这部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宽容有初步的了解。
(2)分析具体语句,理解本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的真正含义,把握形象。
(3)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读,讨论并评价,理解文中蕴涵的哲理,达到借鉴吸收的目的。
【教具安排】多媒体【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对“宽容”一词是如何理解的?(学生回答),那么大家说我们人与人之间需不需要宽容呢?的确,宽容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宽松和谐,宽容可以使人们彼此之间更加理解信任,宽容是一种胸怀,我认为它更是一种境界,为了让我们彼此的心不足遥远,让我们永远握住宽容的双手吧!刚才我们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宽容,那么在整个人类思想发展过程中,我们将如何对待新生事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房龙,在他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中去体验宽容。
二、介绍作者房龙及其作品房龙--大象风格的历史写家。
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
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各种岗位上历练人生,刻苦学习写作,多才多艺,能说和写10种文字,会拉小提琴、画画,他著作的插图均出自于自己之手。
作品有《宽容》、《房龙地理》、《人类的故事》、《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宽容》一书主要叙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提倡思想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并谴责反动分子镇压新思想的罪恶行径。
介绍这一点有助于学生理解本文的中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根据图片,复述故事。
2、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提示:至于故事发生的地点很明确是“无知山谷”。
初中语文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
初中语文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本套教案共分为以下章节:
第一章走向未来
1.1 节看一幅画
1.2 节小说《草房子》之一:落花生
1.3 节散文《人生自古谁无死》
1.4 节小说《草房子》之二:母猪舍不得孩子
第二章古代诗歌
2.1 节诗歌鉴赏技巧
2.2 节诗《将进酒》
2.3 节诗《静夜思》
2.4 节诗《登高》
2.5 节诗《滕王阁序》
第三章现代诗歌
3.1 节创作技巧
3.2 节现代诗歌的风貌
3.3 节诗歌鉴赏技巧
3.4 节诗《致橡树》
3.5 节诗《蝶恋花》
第四章文言文阅读
4.1 节文言文阅读方法
4.2 节文言文名句剖析
4.3 节文言文阅读《史记》的故事4.4 节我朝古代文学家与他们的名篇
第五章现代散文
5.1 节散文赏析方法
5.2 节《狂人日记》选读
5.3 节《彷徨》选读
5.4 节《梁思成与他的北京大观》
第六章古代散文
6.1 节古代散文名篇选读
6.2 节科举时代与近现代文化
6.3 节景德镇的文化史话
第七章文学常识
7.1 节文学常识竞赛试题
7.2 节书籍作品
7.3 节诗歌作品
7.4 节名人名言
7.5 节文化常识
每节课都设计了详细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延伸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本教案适用于初中九年级语文教学,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灵活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言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序”的作用、类型。
2.理清“序”的写作思路,理解写作特色。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如果把书比作是知识的宫殿,那么“序”“出版说明”等就是引导我们进入知识之宫的导游与路标。
看书应当先看“序”和“出版说明”,因为它们能起很好的导读作用。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回忆一下:书的“序”“出版说明”常介绍哪些内容?起什么作用?类似于“序”“出版说明”的还有哪些文体?它们有什么区别?
明确:“序”“出版说明”主要用于说明写作意图、创作经过、资料来源、作者情况,或介绍、评论该书的内容、风格、影响等。
这一类的文体还有“前言”“后记”“跋”等。
“序言”“前肓”“出版说明”写在正文的前面,“后记”“跋”写在正文的后面。
这些文章可以由作者自己写,也可以请人家写,或由出版者写。
2.导人新课。
也许我们还不曾读过《自然·生活·哲理》这本书,但我们读了冰心为它写的“序”,一定会对这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一定会叹服冰心这篇“序”的精妙。
(提示本课的教学目标)
3.讲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整体把握全文内容,明确该序的类型与写作重点。
明确:根据课前提示可以认定该序属于出版单位请人写的,重点是介绍该书的特点。
(2)讨论:
①该书有什么特色?请从文中找出能概括全书特色的一个句子。
②书名《自然·生活·哲理》中的小黑点称为什么标点?用了它们有什么作用?
③课文最后一句中的“自然”“生活”“哲理”为什么没有采用与题目相同的标点?
明确:课文最后一句“这本小集子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有‘自然’‘生活’:哲理”概括了该书的特色,书名表明了这一集子的内容和特点,中间的小黑点称为间隔号。
最后一句话,作者巧妙地换用了几个标点符号,表明她认为这本集子正是三者的结合与体现,自然、巧妙地将自己的看法与书名联系起来了。
(3)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段的内容与书名中的哪个词相联系?
明确:“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段告诉我们,集子中的写景状物都自然渗透了作
者自己的眼光、心情。
因此,这一段与书名中的“自然”一词相联系,这里的“自然”既指“自然界的”,又指“不做作,理所当然的”。
(4)默读第三自然段的前三句,思考:这一段主要与书名中的哪个词相联系?
明确:这一集子里的散文作者生活在80年代,他们在文章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都有新中国的时代印记,是这一时代生活的反映,因此,这一段与“生活”一词相联系。
(5)指导学生体会冰心所摘录的六段警句的内涵地朗读。
明确:《榕树的风度》句子短促,可以读得深沉从容一些;《落花吟》长句、短句错落有致,应该读得沉静一些;《蝼蚁壮歌》不妨读得高昂激越;《昆库情思》用了一组排比句,要读出气势;《雨的精魂》用了一个反问句,是在启发人深思;《桥》则要读得豪迈雄壮。
(6)冰心为什么把这些自己推崇的句子称为警句?这些句子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这些句子都是从作者接触到的景、物而联想到它们的“特殊的性格和生命”,引导我们认真地思考做人的真谛,表达了一定的哲理性,所以称为警句。
这些警句与书名中的’哲理”一词相联系。
在写法上,这些句子都是由物及人,借物·求“神”。
(7)再读课文,小结全文。
①这篇“序”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序”先说明写作的缘由:一是出版社“让我作序”,二是集子里的文章“文字优美,思想健康”,是一本很好的读物,所以“欣然答应”为之作序。
然后在二、三段分别论述了古今中外写景状物的诗文之所以为人称道的原因与这本集子中文章的作者所生活的时代特征。
在此基础上分段引录六位作者文章中的警句,用以证实作者的思想境界赋予“榕树”“落花”等“特殊的性格和生命”。
最后以“不必再多引了”带住,总结出这本集子的文章都具有“自然、生活、哲理”的特点。
②出示投影片(或小黑板),让学生根据课文及自己的理解在下列横线上填空,并思考:冰心对这本集子中的文章、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明确:文字:情真意切。
情调:健康、引人向上。
思想:坚定、远大、美好。
内容:自然、生活、哲理。
冰心用一系列的褒义词,表明十分赞赏这本集子里的文章及作者,对全书的评价十分恰当。
③这篇“序”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引录集子中的警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是用集子中的文章来现身说法,让警句来作证:这本集子文字优美,思想健康,“自然、生活、哲理”三者有机结合,这比作者的评价更有说服力。
④“序”只用七八百字,从集子中文章的语言、思想与作者生活时代的关系人手,一下子就抓住了该
书的特色与优点,这不能不让人叹服冰心眼光的独到与把握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力,感叹小“序”写得活泼、精妙。
4.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序”的全文。
(2)收集、鼙理自己进入初中以来写得满意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出版说明”的特点、作用。
2.筛选出每一段的中心句,进而理解全篇文章的内容。
3.自行阅读、分析“后记”,领会掌握运用语言的意义与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渔夫的故事》、《阿拉亭神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都是大家十分熟悉的故事,这些故事出自哪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是怎样形成的呢?读了《<一千零一夜>出版说明》我们会增加许多有关的知识。
2.讲读课文。
(1)自读全文。
(2)四人小组讨论:
①找出各自然段的中心句,并概括各段主要内容。
②各自然段的结构或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③全文五个自然段的次序能否调换?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
明确:第1段介绍《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内容,中心句是讲的是古代东方某国国王山鲁亚尔和王后山鲁佐德的故事”。
第2段介绍《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来源,中心句是“《一千零一夜》中故事的来源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3段说明《一千零一夜》的价值和影响,中心句是“它是阿拉伯人民宝贵的文学遗产……对世界各国的文学艺术有深刻、广泛的影响。
”
第4段说明《一千零一夜》所受到的时代和宗教的影响,中心句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既带有那个时代的特点,也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第5段说明出版本书所依据的版本,中心句是“现在出版的这个本子是根据这个三卷本重印的。
”
五个自然段既有侧重,又有联系,前4段重在介绍《一千零一夜》的内容、来源、价值、影响,第5段介绍重印的版本依据。
读者了解了故事的内容才会去探究其来源,而特定的来源又决定了书所受到的影
响——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宗教因素对它的影响,所以五个自然段是按其内在联系来安排顺序的,它们的次序不能任意调换。
(根据上述分析,列表板书)
┌──┬───────┬────┬────┬──────┐
││主要内容│表达特点│结构特点│顺序│
├──┼───────┼────┼────┼──────┤
│ 1 │介绍故事内容│概述梗概│/││
├──┼───────┼────┼────┤│
│2 │介绍故事来源│/│总分结构││
│││││事物内在的逻│
├──┼───────┼────┼────┤│
│3 │介绍价值、影响│说明特色│/││
│││││辑联系│
├──┼───────┼────┼────┤│
│ 4 │介绍所受影响│/│由因及果││
├──┼───────┼────┼────┤│
│5 │介绍原书版本│说明依据│/││
└──┴───────┴────┴────┴──────┘
(3)完成练习二第2小题,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客观性。
4.拓展性阅读与练习。
5.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三。
(2)辨析下列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单句划出主干指出分句间的关系。
①古今中外写景状物的诗文,都是作者从自己主观眼光和心情中,赋予了他所接触的景或物以特殊的性格和生命。
②他们有坚定的信心、远本的理想、美好的希望,因此这些文章的情调是优美的、健康的、引人向上的。
③有的学者考证,这一部分可能源自印度,最初是梵文,后由梵文译成波斯文,再由波斯文译成阿拉伯文,在阿拉伯民间流传。
④这些故事早在写成文字之前,阿拉伯游牧人在帐篷里烤火的时候,或职业说书人在宫廷里说书的时候,就已经辗转讲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