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步行训练器操作方法
康复器材使用说明书
步行系列名称:活动平板(磁控阻力)规格(cm):126×60×136用途:借用下肢力量带动平板进行步行训练,适合于种类患者的耐力训练、步态训练、下肢关节活动范围练习。
也用于正常人室内健身运动。
名称:辅助步行训练器规格(cm):98×80×100~145用途:增加上肢支撑的面积,提高辅助步行的效果。
是神经、骨关节系统疾病患者室内外辅助代步用具。
名称:训练用阶梯(三向)规格(cm):340×140×134~155用途:用于患者恢复日常上下楼功能。
名称:平行杠(配矫正板)规格(cm):335×116×78~120矫正板坡度15〃名称:肘杖规格(㎝):124~144用途:辅助步行名称:手杖规格(㎝):70~93用途:辅助步行名称:腋杖 1规格(㎝):76~93用途:辅助步行名称:双轮助行器规格(㎝):50×60×80~96用途:辅助代步用具上肢系列名称:肩关节回旋训练器(轮式工、肩关节康复训练)规格(㎝):77×34×98用途:改善肩,肘关节活动范围名称:腕关节屈伸训练器(腕关节康复训练器)规格(㎝):52×26×98用途:改善腕部关节活动范围及肌力训练名称:滑轮吊环训练器规格(㎝):71×16×150用途:用于肩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关节索引,肌力训练下肢系列名称:股四头肌训练椅规格(㎝):113×112×116用途:膝关节运动受限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抗阻力主动运动,也可进行膝关节索引名称:下肢康复训练器(磁控阻尼康复车)规格(㎝):160×58×140 2用途:改善下肢关节活动范围和协调功能名称:下肢功率(骑式)(磁控阻尼康复车)规格(㎝):93×57×120用途:用于下肢关节活动、肌力及协调功能训练全身系列名称:弧形腹肌训练器规格(㎝):131×37×60用途:借助弧形面进行腹肌肌力训练名称:肋木规格(㎝):98×58231用途:借助肋要杠进行上下肢体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训练、坐站立训练、平衡训练及躯干的牵伸训练运动训练器规格(㎝):60×45×106用途:用于室内运动训练、训练患者手眼协调能力儿童康复系列名称:儿童站立架规格(㎝):80×65×132用途:10岁以下站立功能障碍儿童进行站立训练名称:儿童液压踏步器规格(㎝):70×56×97用途:下肢关节活动度及肌力训练 3训练康复器材使用说明书文水社区康复站目录步行系列上肢系列下肢系列全身系列儿童系列1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步行功能训练
偏瘫步态
•指一侧肢体正常,另一侧肢体因疾病造成瘫痪 所形成的步态 •支撑相:显著缩短,双支撑相延长,步宽加大 ,跨距步幅缩短,步频步速降低 •摆动相:足下垂 足内翻,直膝,髋关节外旋的 划圈步态
偏瘫步态矫治方法
• 牵伸股四头、腘绳肌、小腿三头 肌、內收肌等
• 躯干肌肌力训练如半桥运动等 • 强化步行分解训练 • 靠墙蹲马步训练 • 退上退下台阶训练及侧方上下台
常用措施
步行训练 基础训练
步行训练 局部稳定肌训练
• 局部稳定肌
– 紧贴骨骼、负责控制与稳定关节的作用如 肩袖、腹横肌和多裂肌、股内侧肌等
– 对步行而言,躯干的核心稳定尤其重要
核心 稳定 训练
核 心 稳 定 训 练
步行训练 分解训练
• 单腿负重 • 靠墙伸髋→离墙站立 • 患腿上下台阶 • 患腿支撑伸髋站立,健腿跨
• 可穿戴式机器人
室内步行训练
• 平行杠内训练 • 助行器步行训
练 • 腋拐步行训练 • 使用手杖的步
室内步行训练 平行杆内训练
•适用于患者进行站立训练、平衡训练 及负重训练等 •站立训练每次10~20分钟开始
室内步行训练 助行器步行训练
•适用于初期行走训练,为准备使用拐 杖或手杖前的训练 •适用于下肢无力、股骨颈骨折或股骨 头坏死、一侧偏瘫或截肢病人 •行动迟缓的老年人或有平衡问题的患 者
– 正式检查前,让患者试行至自然行走 方式再测试
– 受试者每一次行走至少要包含6个步 行周期
– 如受试者步态不稳,行走中要注意监
步态分析 实验室分析
• 定义
– 三维步态分析是现代实验室所采用 的数字化的、高科技的步态分析系 统,集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于 一体,是现代步态评定的必备手段
步行训练
康复医学科 崔显超
概念
步行训练是针对患者疾病的特点,利用各种 康复手段,最大限度的帮助患者提高步行能力, 矫正异常步态,促进患者独立转移,提高生活质 量,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的训练方法之一。
适应症
1.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脑外伤或脑卒中引 起的偏瘫、截瘫、小脑疾患、脑瘫等)影响行 走功能的患者。 2.骨骼运动系统的病变或损伤(如截肢后安 装假肢、下肢关节置换术后等)影响行走功能 的患者。
此步行方式与正常步态基本接近、步行速度 较快;适用于一侧下肢疼痛需要借助于腋杖减 轻其负重,以减少疼痛的刺激;或是在掌握四 点步行后训练。
②使用手杖的步行训练 手杖三点步行:患者使用手杖时先伸出手杖,再迈患 侧足,最后迈健侧足的步行方式为三点步行。此种步行 方式因迈健侧足时有手杖和患足两点起支撑作用,因此 稳定性较好,除一些下肢运动障碍的患者常采用外,大 部分偏瘫患者习惯采用此种步态。
谢谢!
助行器辅助行走的操作方法: 患者用双手分别握住助行器两侧的扶手,提起助行器使之向 前移动20 — 30cm后,迈出健侧下肢,再移动患侧下肢跟进, 如此反复前进。
头 、 颈 部 姿 势 控 制
(2)使用腋杖步行训练: 交替拖地步行:将左腋杖向前方伸出,再伸右腋杖, 双足同时拖地向前移动至拐尖附近。 同时拖地步行:双拐同时向前方伸出,两脚拖地移动 至拐尖附近。
禁忌症
1.站立平衡功能障碍者。 2.下肢骨折未愈合者。 3.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
仪器设备
起立床、平行杠、助行器、拐杖、轮椅等。
起立床
平衡杠
助行器
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拐
腋拐
操作程序
1.步行前的训练 (1)肌力训练:患者因病长期卧床,致使身体软弱无力,因 此,在下床活动接受行走训练之前,首先要对上肢、躯干、 下肢的肌肉力量及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评定,在此基础上,方 可进行肌力训练。对于需要借助于助行器或拐杖行走的患 者,应重点训练上肢伸展肘、腕关节的肌群和使肩部产生向 下运动的肌群、下肢髋关节伸展肌群、外展肌群和膝关节伸 展肌群。若患者下肢截肢,则可指导其进行残端肌群和腹部 肌肉力量的训练。
助行器使用的操作流程
助行器使用的操作流程一、助行器简介助行器是一种可帮助行走困难人群的辅助工具。
它能够提供额外的支持和稳定性,使用户在行走过程中感到更加安全和舒适。
本文将介绍助行器的使用操作流程,帮助用户正确、有效地使用助行器。
二、准备工作在开始使用助行器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使用的顺利进行。
1. 确认助行器是否适合自己身高和体重,选择适合的助行器型号。
2. 检查助行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助行器没有损坏或失效的部件。
3. 调整助行器的高度,使其适合用户的身高。
通常,助行器的手柄应与用户的手臂自然伸直。
4. 学习基本的助行器姿势和使用技巧,以便正确地使用和操作助行器。
三、助行器的基本使用操作流程以下是助行器的基本使用操作流程,让我们一步一步来学习。
1.确保助行器稳定。
在使用助行器之前,先找到一个平坦、干净、没有障碍物的地方。
将助行器放置在地面上,确保它稳定不会滑动。
2.站立姿势。
面向助行器,双脚分开与肩同宽。
保持身体直立,稍微向前倾斜,双手放在助行器的手柄上。
3.移动助行器。
将一个脚放在前面,轻轻地用脚掌踩下去,然后用助行器向前推进。
注意保持平衡和稳定,尽量不要急躁或过于用力。
4.步行姿势。
在移动助行器的同时,另一只脚向前迈出一步,与助行器保持相同的步幅。
然后,将身体重心移到前脚,并用助行器提供支撑。
5.连续步行。
重复步骤3和步骤4,以保持持续的行走。
注意保持正常的步幅和节奏,避免突然停下或改变方向。
6.放松和休息。
当感到疲劳或需要休息时,可以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停下来。
双手保持握住助行器的手柄,以确保不滑动或摔倒。
7.上下楼梯。
在上下楼梯时,需要格外小心。
使用助行器的手柄作为支撑,一步一步地慢慢上下楼梯。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寻找斜坡或电梯来便利上下楼梯的使用。
四、使用助行器的注意事项为了保证使用助行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下是使用助行器时应注意的事项:1.避免过度依赖。
助行器是为了提供额外的支持和稳定性,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依赖助行器。
第八章助行器
〉 四足手杖 :平衡能力欠佳、臂力较弱或上肢患有 震颤麻痹、用三足手杖不够安全的患者
手杖(stick/cane)
自然战立位(可佩
带支具),地面至尺骨
茎突的垂直距离为手杖
的长度(h);战立有
困难者可仰卧位,测量
h
尺骨茎突至足跟的距离
再加2.5cm即为手杖的 长度(h)。
《作业治疗技术》 第八章 助行器
1
助行器概念
〉
帮助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减轻下肢负荷、
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辅助人体稳
定站立和行走的工具或设备称为助行器,也
可称为步行辅助器。
助行器应用目的
〉 减轻下肢负荷,支持体重 〉 保持平衡 〉 增强肌力 〉 缓解疼痛,改善步态 〉 辅助移动及行走 〉 其它目的:代偿畸形,用作探路器等
座席深度的测量(座长)
坐位时臀部向后最突出处至小腿腓肠肌间的水平距离 再减6.5cm,一般为 41 ~43cm。
扶手高度的测量
取舒适坐位,上臂自然下垂屈肘90°,肘下缘至椅面 的距离加2.5cm。
靠背高度的测量
低靠背:从座椅面到腋窝的实际距离减去10cm。 高靠背的高度是测量从座席面到肩部或后枕部的实际高
度。
脚托高度的确定
与座席高度有关,为了安全,脚托与地面应至少保持 5cm的距离。
5cm
轮椅全高
手推把上缘至地面的高度,一般为93cm。
截瘫者:高靠背轮椅
截瘫有压疮者:俯卧式轮椅
不宜久坐或久站者: 坐立两用轮椅
特别需求者:特殊轮椅
特别需求者:特殊轮椅
特别需求者:特殊轮椅
轮椅的适应证
〉 步行功能减退或丧失者 〉 非运动系统本身疾病但步行对全身状态不利者 〉 中枢神经疾患使独立步行有危险者 〉 慢性病患者和体弱者
轮椅助行器的使用
(三)测量与使用
测量 测量方法有两种: 立位测量 卧位测量
立位测量
患者站直,肩与上肢放松,目视正前 方,体重均匀分布于双足,测量自地 面到尺骨鹰嘴的距离。
卧位测量 足底到尺骨鹰嘴的距离再加2.5cm。
使用
患者将手从托槽 上方穿过,握住 把手,前臂水平 支撑在托槽上, 此时的承重点为 前臂。
单足手杖
适用于握力好、 上肢支撑力强的 患者,如偏瘫患 者、老年人等。
三足手杖
适用于平衡能力稍 欠佳、使用单足手 杖不安全的患者。
四足手杖
适用于平衡能力欠佳、 臂力较弱或上肢患有震 颤麻痹、用三足手杖不 够安全的患者。
(三)测量与使用
单足手杖长度测量 四足手杖长度测量
无直立困难患者 直立困难患者
助行器
种类
杖类助行器
手杖
肘杖
前臂 支撑拐
腋杖
多脚 拐杖
带座 拐杖
助行架
标准型 助行架
轮式 助行架
助行椅
助行台
作用
保持身体平衡 支持体重 增加肌力 辅助行走 其它
选用原则
明确应用助行器的目的。 全面了解患者情况。 应对患者平衡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 符合患者所处环境要求。 患者需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考虑患者个人生活方式及个人爱好。
杖类助行器
1. 手杖 2. 腋杖 3. 肘杖 4. 前臂支撑拐
一、手杖
标准可调杖
长度不可调杖
鹅颈型杖
钩形杖
四足手杖
三足手杖
(二)适应证
偏瘫 下肢肌力减退(脊髓灰质炎或下肢神经损伤) 平衡障碍(颅脑外伤或多发性硬化) 下肢骨与关节病变(骨性关节炎、下肢骨折、
骨质疏松或半月板切除) 老年人 单侧下肢截肢或配戴假肢 偏盲或全盲等
步行器的使用方法
步行器的使用方法1. 调整高度:根据用户的身高调整步行器的高度,确保用户站立时肘关节弯曲处与步行器把手平齐。
2. 确保稳固:在使用步行器前,要确保步行器上的四个腿都着地,同时检查步行器的螺丝是否松动,确保稳固性。
3. 正确站立:用户站在步行器前面,将双手握住把手,确保站立平衡稳固。
4. 正确移动:在使用步行器时,要先抬起前一只步,再将步行器移动到前方;然后抬起后一只步,再将步行器移动到后方。
5. 避免重心不稳:使用步行器时要尽量避免突然转身或急停,以免造成重心不稳而摔倒。
6. 梯级使用:在上下楼梯时,要使用带有梯级垫的步行器,慢慢稳步上下,注意不要让步行器脚踩空。
7. 检查维护:定期检查步行器的螺丝是否松动,把手和脚架是否有磨损,确保步行器的使用安全。
8. 获得指导:如果用户第一次使用步行器,最好在医师或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
9. 安全环境:在使用步行器时要确保走道畅通无阻,避免碰撞障碍物。
10. 定时休息:在长时间使用步行器后,要定时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以保持身体舒适。
11. 避免弯腰:使用步行器时要避免弯腰,保持挺胸直背,以减少背部和关节的压力。
12. 使用助力装置:如果用户需要,可以在步行器上安装助力装置,来帮助行走。
13. 应急准备:在使用步行器时要随身携带电话或呼叫器,以备急需。
14. 防滑设计:确保步行器的脚部有防滑装置,以防止在光滑地面上滑动。
15. 保持头部平稳:要时刻注意保持头部平稳,避免突然低头或向后仰。
16. 使用手动刹车:如果步行器配有手动刹车,要根据需要正确使用,以控制步行器的行进速度。
17. 观察周围:在使用步行器时要时刻留意周围环境,避免碰撞其他人或物体。
18. 配备便携物品:在步行器上可以悬挂一些便携物品,便于随身携带。
19. 遵循医嘱:根据医生或治疗师的指导,按时进行步行器的训练和使用。
20. 学习正确姿势:用户在使用步行器时,要学习正确的站立和行走姿势,避免弯曲或歪斜。
脑中风患者的步态分析和步行辅助设备使用
综合康复治疗
在关注步态分析和步行辅助设备 使用的同时,也要重视其他康复 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如物理治 疗、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以 全面提升脑中风患者的康复效果 和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改善步态参数
步行辅助设备的使用可以调整患者的步态参数, 如增加步幅、提高步速等,使步态更加接近正常 。
减轻行走负担
步行辅助设备可以减轻脑中风患者下肢肌肉的负 担和关节的压力,有助于减轻疼痛和疲劳感。
步态分析与步行辅助设备的结合应用案例
01
定制化矫形器设计
通过步态分析,可以获取脑中风患者详细的步态数据,为矫形器的设计
提供个性化参数。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定制适合患者的矫形器,以改善
其步态和行走能力。
02
助行器选择调整
根据患者的步态分析结果,可以调整助行器的高度、角度等参数,使其
更适合患者的行走需求。通过不断地调整和优化助行器,患者可以更加
轻松地进行行走训练,提高行走效率。
03
康复训练效果评估
结合步态分析和步行辅助设备的使用情况,可以对脑中风患者的康复训
脑中风患者的步态分析和步行辅助
设备使用 汇报人:XXX
2023-11-25
目录
• 引言 • 步态分析 • 步行辅助设备介绍 • 步态分析与步行辅助设备的关系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Chapter
脑中风对步态的影响
01
02
03
肌肉无力
脑中风可能导致患侧肢体 肌肉无力,使得患者步态 不稳,行走困难。
监测康复进展
在康复过程中,定期对患者进行步态分析,可以实时了解 患者的康复进展,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助行器 步行辅助器(专业教育)
正式稿件
10
▪ 臂杖 分类 前臂支持型(臂套位于
肘关节下方) 肱三头肌支持型(臂套位 于肘关节上方) 临床常用的是洛氏拐 (lofstrand crutch) 优点:轻便、美观、用拐的 手可以自由活动 缺点:稳定性比腋杖差
适用于握力差、前臂力量较 弱但又不必用腋杖者
正式稿件
20
正式稿件
21
摆过步:常在摆至步成功后开始应用,速度 快,姿势较美观
方法:双拐同时向前迈出 支撑向前摆动 身体使双足摆过拐落地点稍前方(全身屈 曲,屈膝,注意防止跌倒)
正式稿件
22
摆过步示意图:
正式稿件
23
四点步:提骨盆肌有力时可进行,接近自然 走路,稳定性好,速度慢
方法:迈左拐 迈右腿 迈右拐 迈左腿
交互型步行架 适用范围:上肢无力,平衡能力差的患者
助行台 适用范围:上、下肢衰弱或不协调,上、下肢均 受累而不能通过腕、手负重的患者
正式稿件
33
【使用助行架的步行方式】
轻型步行式助行架 方法:提起架子放在前方 向前迈一步,
落在架子两后退连线的水平附近(如有一 腿较弱,先迈弱腿) 迈上另一腿
正式稿件
缺点:携带不方便,使用不 当易压迫腋窝神经和血管
适用:一般用于类风湿患者 或前臂功能差的患者
正式稿件
13
【测量】
▪ 助行杖的测量主要是长度(高度)的 测量,选择合适长度的杖是保证患者安全, 最大/cane)
自然战立位(可佩
带支具),地面至尺骨
茎突的垂直距离为手杖
34
使用轻型步行架步态示意图:
正式稿件
35
恢复早期的四点步
助行器培训课件
1、持双腋杖的步行方式
摆至步:主要依靠背阔肌,步行稳定,速度 慢 方法:双拐同时向前迈出 支撑向前摆动 身体使双足摆至双拐落地点的邻近
摆过步:常在摆至步成功后开始应用,速度 快,姿势较美观
【种类】 轻型步行式助行架
又称讲坛架或 Zimmer架,该助行架 还有一种用铰链结构的, 可以左或右侧先向前移 动,然后右或左侧再向 前移动,称交互式助行 架
轮式助行架
一种是前方两腿各有一个轮子,后方两腿 有橡皮套头当闸用的架子,叫Rollator,还有一 种只有三条腿,但每条腿都有轮子。
助行台
方法:双拐同时向前迈出 支撑向前摆动 身体使双足摆过拐落地点稍前方(全身屈 曲,屈膝,注意防止跌倒)
摆过步示意图:
四点步:提骨盆肌有力时可进行,接近自然 走路,稳定性好,速度慢
方法:迈左拐 迈右腿 迈右拐 迈左腿
两点步:常在四点步后运用,步行速度较四 点步快,稳定性较四点步差
方法:一侧拐和同侧足同时迈出 迈出另 一侧拐和足
带支具),地面至尺骨
茎突的垂直距离为手杖
的长度(h);战立有
困难者可仰卧位,测量
h
尺骨茎突至足跟的距离
再加2.5cm即为手杖的 长度(h)。
臂杖
前臂支持型:杖柄到臂 托的长度(h2)要短 于前臂的长度,一般 臂托的上缘应位于肘 关节下方2.5cm,手 柄的高度同手杖
肱三头肌支持型:杖柄 到臂托的长度(h1) 要长于前臂的长度, 一般臂托的下缘应位 于肘关节上2.5cm, 手柄的高度(h)同 手杖
携带、上下楼梯 方便等 缺点:稳定性较差
康复辅助器具—个人移动辅助器具
II
肢体功能障碍者使用电子控制器启动轮椅。主材质为铝镁合金等。动力转向,道路型。
铝镁合金电动轮椅车
II
022307
智能电动轮椅
具备人机交互、避障、自平衡、卫星
适用于肢体功能障碍者使用的移动
智能多功能电动轮椅车、智能代步车
II
车
定位等智能功能的电动轮椅车。主材质为金属合金等。动力转向,道路型。
II
固定或支撑、放置物品的器具。主材
适用于限制已整复固定的前臂旋转
前臂托板
II
质为木板、海绵、针织布等。
及下垂,使患肢保持于功能位置。
固定或支撑、放置物品的器具。主材质为弹性复合材料等。
适用于肢体功能障碍者功能部位的固定。
支撑吊带
II
020727
停放助行器的固定器具
用于助行器的固定装置或停放制动装置等。主材质为橡胶等。
适用于提高助行器稳定性。
加防滑材料的支脚、软性支脚、支脚垫
II
020712
握持助行器的器具
辅助人牢固抓握手杖、腋杖、框式助行器或轮式助行器的装置。主材质为塑料等。
适用于防止手部湿滑以及保持平衡。
可调把手、防滑把手、手柄杆、调节装置
II
020715
支撑身体特定部位的助行器配件
加在助行器上,支撑身体一个或多个部位的配件。主材质为弹性复合材料
康复辅助器具一个人移动辅助器具
0203单臂操作助行器
代码
名称
产品描述
预期用途
品名举例
类别
020303
手杖
为行走提供支撑和平衡的手持器具。主材质为铝合金、木质等。
适用于上肢功能正常、下肢功能障碍者,对承重要求不高的行动不便者。
康复器械使用说明
康复器械使用说明滚桶:适用范围:适用于偏瘫、脑瘫等运动失调患者进行平衡协调训练,可降低患肢肌张力,缓解痉挛。
使用方法:1.将滚桶放在OT训练桌上,用于往复滚动滚桶。
2.训练者骑坐在滚桶上,手扶滚桶,双脚着地,作小幅度摆动训练。
注意事项:1.应在康复师或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
2.可直立放置,但不宜在此状态下进行作业训练。
OT桌(可调式):适用范围:为作业训练用平台,桌面高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使用方法:1.用手柄顺时针方向摇动桌面上升,反向摇动则桌面下降。
2.可在桌面上做各种OT训练。
注意事项:1.手柄摇动缓慢,用力均匀。
2.禁止用物体敲打桌面。
肩关节回旋训练器前臂旋转练习器适用范围:适用于改善肩、肘关节活动范围的回旋功能训练。
使用方法:1.根据训练需要,可适当调节平台高度,向上扳动平台升降手柄,用手托起平台使其上升或下降到合适位置时,放下平台升降手柄。
2.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手柄或转动轴距离,放松回旋臂上的可调螺丝,拉长或缩短回旋臂至适宜锁车螺拴。
3.扳动阻尼调节手柄,适当调节阻尼值。
4.手握手柄,做肩、肘关节旋转训练。
注意事项:1.训练前应确认拉力器安装牢固方可进行训练。
2.应在康复师的帮助下进行有序练习,遵守“循序渐进”原则,可根据训练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及时间。
3.摇手柄时,不可用力过猛,或将人体重力压在手柄上,防止器材脱离定体。
体操棒与抛接球用途:适用于改善上肢活动范围的训练,和提高肢体协调控制能力及平衡能力。
使用方法:一.带棒做操训练1.患者两手臂前伸握棒,肘伸直,上举至头上。
2.两手在身后握棒,肘后伸向后上方举。
3.棒贴近背部,双肘尽量弯曲,做护胸运动。
4.棒放在背后,双肘弯曲夹住,挺胸,高抬腿做姿势训练。
5.患者双手分别握两根帮一端,康复师握住另一端,与患者步调一致,前后摆动木棒,使上肢正确摆动,摆动时可双臂采用外展,下垂、弯曲、上举等姿势。
二.抛接球练习,可一人手捧球,上下抛接,也可多人互相抛接。
步行器使用流程
1 助行器置于面前,站立框中,左右两边包围2 双手持扶手向前移动助行器约一步距离,将助行器四个脚放置地上摆稳一、行走 3 双手支撑握住扶手,患腿向前摆动,重心前移4 稳定后移动正常腿向前一步,可适当落在腿前方5 重复这些步骤,向前行走(移动步行器→患腿→正常腿),注意:步行器前移时,要保持背部挺直,不要离助行器太靠后,要站在中间的框内1 移步到待坐椅子前,扶住助行器,背对椅子2移步正常腿,使腿后方碰到椅子3 患腿略滑向前伸4 稳定后移动正常腿向前一步,可适当落在腿前方实二、坐下/起身站立 5 重复这些步骤,向前行走(移动助行器→患腿→正常腿)注意:助行器前移时,要保持背部挺直,不要离助行器太靠后,要站在中间的框内施1 移步到待坐椅子前,扶住助行器,背对椅子2 后移正常腿,是腿后方碰到椅子3 患腿略滑向前伸三、坐下/起身站立 4 双手向后扶住椅子扶手,重心后移↓ 5 慢慢弯曲正常腿,降低身体坐到椅子上6 反过来坐可以起身站立(注意:不要坐在不稳固或者过低的椅子上)1 行走到台阶边,尽可能靠近2 站稳后,双手扶住扶手移动助行器上一格台阶3 先移动患腿上一格台阶(不负重),正常腿在后支撑4 再移动正常腿向上一格台阶四、使用步行器 5 下台阶时,先移动助行器下一格,在移动患腿向下,最后正常腿下上下台阶注意:如果患腿有石膏或者支具固定伸直位,可先上正常腿,可以用助行器上下一两格台阶,但是不要上下楼梯,因为楼梯较窄,容易造成助行器支撑不稳而摔倒1 观察患者掌握程度,发现错误立即纠正,直到熟练运用为止记录 2 挂“防跌”警示牌,嘱患者注意安全,留陪人3 记录2-②2010-6-25修订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康复器材说明
名称:辅助步行训练器【用途】:是患者进行步行训练的辅助用具,能增加上肢支撑的面积,提高辅助步行的效果,适用于神经、骨关节系统疾病患者室内外进行步行训练。
【使用方法】:1、根据训练者身高调节台面高度:松开两端伸缩调节螺栓适当调节台面至训练者适宜高度为止,锁紧螺栓;2、调节手柄间距离至合适位置;3、推下训练器脚轮的制动机构,使训练器处于制动状态;4、将轮椅推入训练器内腔,在护理人员帮助下使训练者站立,上肢搁在台垫上,双手握住手柄;5、抬起脚轮的制动机构,推动训练器前移,进行步行训练;6、训练器可作前移、后退、侧移及打转等运动训练下肢活动度。
【注意事项】:1、训练前,康复师应对器材进行空载操作检查,使其处于完好正常状态方可使用;2、步行训练应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3、步行训练须在坚实平整的地面上进行;4、步行训练以向前移动为主要方式,若进行后退步行训练必须取得康复师同意,并采取保护措施方可进行。
5、所有调节螺栓在调整后都应紧固牢靠;6、步行训练应遵守“循序渐进”原则,逐步增加训练时间。
【名称】:活动平板【用途】:借助下肢力量带动平板进行步行训练,适合于各类患者的耐力训练、步态训练、下肢关节活动范围练习。
也用于正常人室内健身运动。
名称:肩关节回旋训练器(肩关节康复训练器)【用途】:适用于改善肩、肘关节活动范围的回旋功能的训练。
【使用方法】:1、根据训练需要,可适当调节平台高度,向上扳动平台升降手柄,用手托起平台使其上升或下降,到合适位置时,放下平台升降手柄;2、根据需要,适当手柄或转动轴距离,放松回旋旋上的可调螺丝,拉长或缩短回旋臂至适宜,锁车螺栓;3、扳动阻尼调节手柄,适当调节阻尼值;4、手握手柄,作肩、肘关节旋转训练。
【注意事项】:1、训练前,应确认拉力器安装牢固方可进行训练;2、应在康复师或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有序练习,遵守“循序渐进”原则,可根据训练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训练强度或训练时间;3、摇手柄时,不可用力过猛或将人体重力压在手柄上,防止器材脱离定体。
步态训练器的操作方法和调整技巧
步态训练器的操作方法和调整技巧步态训练器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帮助患有步态障碍的人进行恢复训练的设备。
它通过模拟正常步行的动作和提供合适的支持,促使患者进行步态训练,达到恢复步行功能的目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步态训练器的操作方法和调整技巧,帮助您更好地使用该设备。
一、操作方法1. 准备工作在使用步态训练器之前,需要先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确保步态训练器的设备和配件完好无损。
- 调整步态训练器的高度,使得患者的双脚能够平稳地踏在地面上。
- 将患者的腿部固定在步态训练器上,确保其安全和稳定。
2. 步态训练步态训练是使用步态训练器的核心环节,正确的操作方法对于训练效果至关重要。
以下是步态训练的基本步骤:- 首先,帮助患者调整好姿势,保持身体挺直并保持平衡。
- 接着,设置适当的步频和步幅,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 启动步态训练器,让患者开始进行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患者应该保持平稳的步伐,并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
- 定期检查和调整步态训练器的参数,确保训练效果的最大化。
二、调整技巧1. 调整步幅和步频步幅和步频是步态训练中需要调整的两个重要参数。
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目标训练效果,可以采取以下调整技巧:- 增加步幅可以帮助患者增强下肢的协调性和肌肉力量。
但是应注意不要过大,避免造成摔倒风险。
- 调整步频可以对患者的步态稳定性和平衡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一般情况下,步频应逐渐增加,但应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2. 支持力和稳定性调整步态训练器提供的支持力和稳定性对于患者的训练效果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调整技巧:- 增加支持力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步行训练,减少摔倒风险。
可以通过调整步态训练器的辅助设备和固定器具来实现。
- 提高稳定性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保持平衡和稳定。
可以通过调整步态训练器的支撑点和稳定杆的位置来实现。
3. 监测和反馈步态训练器通常配备了监测和反馈系统,可以帮助患者监控训练过程和效果。
助 行 器 具
助行器具发布时间:2010-10-10 来源:本站下载:488 次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行走的工具称为助行器(walking aids)。
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类:无动力式助行器、功能性电刺激助行器和动力式助行器。
无动力式助行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是最常见的助行器,它主要包括各种拐杖和步行器,用于辅助下肢肌力衰弱者和行走能力损伤较轻的截瘫患者的站立和行走。
下面只介绍无动力式助行器具。
一、拐杖(crutch)(一)种类根据拐杖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可将其分为手杖、前臂杖、腋杖和平台杖四大类。
每一大类又包括若干种类。
(二)拐杖的长度选择确定拐杖长度的最简单的方法是:身长减去41cm的长度即为腋杖的长度。
站立时大转子的高度即为把手的位置,也是手杖的长度及把手的位置。
测定时病人应穿常穿的鞋站立。
如图19-25。
若病人的下肢或上肢有短缩畸形时,上述方法就不合适。
正确的方法是:1.腋杖的长度让病人穿上鞋或下肢支具仰卧,将拐杖轻轻贴近腋窝。
在小趾前外侧15cm处与足底平齐处即为拐杖最适当的长度,肘关节屈曲150°,腕关节背伸时的掌面处即为把手部位(图19-26)。
2.手杖的长度让病人穿上鞋或下肢支具站立。
肘关节屈曲150°,腕关节背伸,小趾前外侧15cm处至背伸手掌面的距离即为手杖的长度。
如图19-26。
图19-25 一般情况下腋杖和手杖的长度确定法图19-26 有肢体畸形时腋杖和手杖的长度确定法(三)常用拐杖简介1.手杖(cane)手杖为一只手扶持以助行走的工具。
有以下几种:(1)T形单足手杖:用木材或铝合金制成。
适用于握力好、上肢支撑力强的病人,如偏瘫病人的健侧、老年人等。
(2)问号形单足手杖:基本与上相同。
(3)三足手杖:由于三个足呈品字形,比以上两种均稳定。
用于平衡能力稍欠佳而用单足手杖不安全的病人。
(4)四足手杖:由于有四足,支撑面广而更为稳定。
用于平稳能力欠佳、用三足手杖也不够安全的病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助步行训练器操作方法
辅助步行训练器操作步骤:
1. 根据训练器的指导手册,将训练器正确地安放在合适的位置,确保其稳定。
2. 确保训练器连接上电源,然后按下电源按钮启动设备。
3. 调整训练器的高度和倾斜角度,以适应用户的身高和锻炼需求。
4. 按下训练器上的启动按钮,然后根据显示屏上的指示进行操作。
5. 根据训练计划或个人需求,选择适当的训练模式和强度。
许多训练器都提供多种预设训练模式,如山坡、间歇、模拟真实路线等。
6. 如果训练器配备有心率监测装置,需要通过手柄或胸带等设备测量心率。
根据心率显示,可以调整运动强度。
7. 在训练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姿势和运动技巧。
手握训练器上的把手或依靠辅助扶手。
8. 关注训练器上的显示屏,了解当前训练时间、速度、距离、卡路里消耗等数据。
9. 根据自身感受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开始时可以选择较低的难度,然后逐渐增加。
10. 在训练结束后,按下停止按钮,然后缓慢停下设备,避免突然停止造成的伤害。
11. 如果训练器配备有数据记录功能,可以保存和查看个人训练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训练计划。
12. 定期清洁和保养训练器,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寿命。
重要提示:在使用辅助步行训练器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专业教练的建议,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