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能过剩的特征风险及对策研究
“中国式”产能过剩问题研究.doc
“中国式”产能过剩问题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发展一直存在“产能过剩痼疾”。
自“十五”计划开始,我国政府将治理产能过剩列入了宏观经济调控工作的重点,不断出台各种整顿治理措施,但产能过剩不仅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反而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已陷入“越调控越扩张”的怪圈。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过后,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经济增长持续下行并转而进入“新常态”。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也更加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的重要障碍,并正不断加剧宏观经济发展的系统风险。
2013年底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指出:“产能严重过剩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势必会加剧市场恶性竞争,造成行业亏损面扩大、企业职工失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能源资源瓶颈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危及产业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
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我国产能过剩的形成根源、寻找和制定行之有效的产能过剩化解方法显得意义重大。
本文对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进行研究,与现有文献不同的是,本文将立足于西方经济学及供给学派理论的相关原理,从供给端切入。
该选题充分考虑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的基本国情,对实际的产能过剩化解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案例研究法等,力图将研究建立在严谨的理论分析与坚实的经验研究基础上,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内容包括本文选题的背景、意义、“中国式”产能过剩的定义、研究方法、全文的结构安排和研究框架以及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部分是对“中国式”产能过剩的基本判断。
对于产能过剩,学术界存在着一些争议,而对于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更是存在着诸多似是而非的认识和判断,甚至是在政策层面。
企业产能过剩的分析及对策
甘肃 科 技
Ga n s u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1 f . 2 9 Ⅳ0 . 2 3 De c . 2 0 1 3
企 业产 能 过 剩 的分 析 及 对 策
王 海文 , 胡广荣 , 李 志民 , 张广 源
( 1 . 甘 肃银光聚银化工有 限公司 , 甘肃 白银 7 3 0 9 0 0 ; 2 . 甘肃省 白银市 国家税务局 , 甘肃 白银 7 3 0 9 0 0 ;
3 . 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 团有限公司 , 甘肃 白银 7 3 0 9 0 0 )
T D I 产能爆发式的增长 , 工信部早在 2 0 0 9 年l 2 月9 日就已发布《 异氰酸酯( M D I / T D I ) 行业准人条件》 , 从产业 布局 、 规模 工 艺 和装 备 、 原 材 料 和动 力 消 耗 ,
第2 3期
王海文等: 企业产能过剩 的分析及对策
场对过剩产能的调解是有效 的。就是说 当经济不好 的时候 , 企业会 自动地减少产能 , 而不会一直往大里
去走 。但是 对 于 国有 特 征 的 , 国有 企业 或 是 受 政 府
影响的这类 企业来说 , 无论 经济好与不好 , 是 亏是 盈, 它都会继续扩大规模 , 也就是说它的经营目标是 以规模最大化为导向的。目前国内 T D I 产业就是处
业, 目前公司 T D I 生产 能力 为 1 0万 t / a 。T D I 又叫
做甲苯二异氰酸酯, 为无色透明或淡黄色液体 , 是具
有强烈刺激性气体的有机化合物。T D I 是生产聚氨 酯材 料 的重 要基 础化 工 原 料 , 主要 用 于 生 产 软质 聚 氨酯泡 沫及 聚氨 酯 弹性 体、 涂料 、 胶 黏剂 等。从 2 0 0 9年开始, 我国 T D I 的 自给率稳 步提高, 随着拜 耳、 巨力及沧化新增产能计划陆续释放后 , 产能迅速 膨胀。但是在国内金融环境不佳 、 人民币升值、 货币 紧缩 、 国内通胀 、 出 口下降等 因素影 响下 , T D I 下游 需求萎缩的情况下, 国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 I 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 将会更加 明显。以 T D I 产业为例 , 2 0 1 2年全 国 T D I 总产量约为 8 0 万t , 福建湄洲在建 l 4万 t , 生产能力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产业也逐渐壮大。
但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产能过剩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并且政府大力补贴,导致很多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盈利能力减弱,甚至有的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政府加强管理,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数量;2.通过政策引导,激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以提升市场竞争力;3.加强企业间的合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轻市场竞争的压力。
二、企业国际化进程缓慢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步伐虽然在不断加快,但是整体上仍然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企业。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政府为企业提供更多国内外市场信息,为企业制定更合理的国际化发展策略;2.加快国内企业的走出去步伐,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市场资源;3.增加外语教育力度,提高员工的语言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管理人才。
三、产业结构单一我国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受到产业结构单一的制约,在某些领域发展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政府鼓励投资重度、技术密集、环保型等高附加值、高端产业的发展;2.政府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3.加强国内各产业间的合作,抓住发展机遇,拓展产业链条。
四、科技创新能力弱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与国际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激励科研人员做出更多的研究成果;2.鼓励各大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在核心技术领域;3.推进产学研合作,集聚科技创新的人才和资源。
总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政府和企业要共同努力,才能够让中国的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十大困境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十大困境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面临着日益加剧的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探讨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十大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高成本制约产能增长当前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包括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以及能源成本等。
这对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利润率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降低制造业成本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府可以采取减税降费、提供人才培训等措施,降低制造业的经营成本,提升其竞争力。
二、技术水平滞后制约创新能力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相对滞后,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制约了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三、绿色环保压力增大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制造业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和压力。
改善环境污染,加强节能减排,推动绿色制造,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政府可以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制定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法规,引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制造的发展。
四、人工智能挑战传统产业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对传统制造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和挑战。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
制造业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发展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以应对竞争压力。
五、创新能力不足制约品牌建设我国制造业普遍面临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品牌建设水平相对较低。
要提升制造业的品牌竞争力,必须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推动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注重品牌价值的塑造和传播,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六、劳动力短缺影响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制造业面临劳动力供给短缺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培养更多的技能型劳动力。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和激励,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我国建筑业产能过剩测度及对策研究
于 产 能 过 剩 的 原 因 、 理 和 特 点 取 得 了共 识 , 是 建 筑 机 但
业 产 能 过 剩 的 定 量 分 析 还 不 多 见 。那 么 , 筑 业 产 能 建
过 剩 的程 度 究 竟 如 何 ? 为 此 , 文 将 在 界 定 产 能 过 剩 本 的基 础 上 , 过 建 筑 业 边 界 生 产 最 大 能 力 确 定 建 筑 业 通 产 能 利 用 率 , 讨 建 筑 业 产 能 过 剩 的 成 因与 特 点 , 出 探 提 建 筑 业 产 能 过 剩 的 解 决 对 策 , 低 我 国 建 筑 业 产 能 过 降 剩 的效 率 损 失 和 负 面 作 用 , 高 建 筑 业 的生 产 能 力 , 提 促
会效 应 和 环 境 效 应 等 多 方 面 综 合 判 断 。 目前 , 家 产 国 能 过 剩 调 控 的 重 点 集 中在 汽 车 、 材 、 油 、 炭 、 造 钢 石 煤 制
业 等 行 业 , 者对 这些 行 业 的产 能 过 剩 研 究 较 多 ] 对 学 ,
的增 长速 度 , 成 了产 能 过 剩 。 同 时 , 形 因市 场 信 息 不 对
称 和 政策 作 用 , 能 过 剩 的 需 求 萎 缩 和 投 资 过 热 可 以 产 并存 。 产 能过 剩 容 易 出 现 在 多 种 所 有 制 企 业 并 存 、 产 生 效 率 不 高 且 易 于增 加 GDP 的行 业 ] 建 筑 业 就 属 于 这 ,
样 的 行 业 。因 为 国有 建 筑 企 业 相 对 于 非 国有 建 筑 企 业
城 镇 化 建 设 和 高 速 铁 路 建 设 等 潜 在 饱 和 行 业 。 国有 建 筑 企 业 退 出壁 垒 较 高 , 当市 场 形 势 不 好 时 , 益 低 下 的 效 建 筑 企 业 不 能 及 时 退 出 , 产 能 力 因 此 过 剩 。 而 在 对 生 建 筑 业 ( 如 高 铁 工 程 、 市 轨 道 交 通 建 设 ) 发 展 前 比 城 的
正确认识和积极化解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
正确认识和积极化解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显得更加突出,不仅使企业的经营效益出现大幅下降,也困扰着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
如何来认识产能过剩,如何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行业引发的信贷风险,支持经济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开展,已成为中国银行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认识产能过剩经济开展方式的转型必然伴随着产业(行业)构造的调整,产业(行业)构造的调整必然带来银行的信贷构造调整。
在过去的10多年里,中国经济依托根底设施的巨大投资,以及在参加WTO后的进出口快速增长,使中国的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煤炭、水泥建材、工程机械等行业得到了难得的开展机遇,形成了巨大的生产能力,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可观的回报。
但近年来受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而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的出口。
为应对危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来抑制投资过热问题,力求对已经失衡的投资导向型经济构造进展校正。
在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目前这种投资型产能已使得一些行业的运行状况十分严峻,局部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突显。
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以及造船、电解铝、有色金属、光伏、航运、汽车、纺织、造纸、白色家电、工程机械等很多行业的产能都呈现出明显过剩或有过剩迹象。
欧美等国家通常用产能或设备利用率作为产能是否过剩的评价指标,认为79%~83%之间的产能利用率为正常值,超过95%被认为产能缺乏,产能利用率低于79%,那么说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
美国商务部最新公布的年11月美国整体产能利用率为78.4%。
据我国相关行业协会估算,年我国的粗钢产能利用率为80.46%、水泥的产能利用率为78%、电解铝的产能利用率为70%、平板玻璃的产能利用率为75%、焦炭为73.79%、风电设备为59%,光伏制造为50%、多晶硅为43.79%。
年预计产能利用率会普遍低于上年。
所谓产能过剩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某一产品或某类产品的生产能力超过了实际的有效需求量,即供大于求的失衡。
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
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天然橡胶是一种重要的农产品,被广泛用于汽车轮胎、橡胶制品、医疗器械等领域。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但天然橡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
本文将对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困境分析1. 价格波动大天然橡胶价格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原材料价格、天气等,因此价格波动较大,给生产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营风险。
2. 产能过剩近年来,我国天然橡胶产能不断扩大,导致市场上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
特别是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拉动地方经济而盲目引进项目,导致产能过剩更加严重。
3. 企业集中度低我国天然橡胶产业中,中小型企业占比较高,但这些企业技术和资金实力相对较弱,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 环保压力增大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但是由于相关的环保标准日益严格,很多橡胶种植基地受到了限制,进一步影响了天然橡胶的生产。
5. 技术创新不足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在农业种植、橡胶加工等领域的技术创新相对滞后,导致产业整体陷入了发展瓶颈。
二、对策分析1. 完善市场机制政府应该加强市场监管,防范橡胶价格的过度波动,同时也要鼓励企业进行市场化经营,提高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减小价格波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2. 优化产业结构政府应该调整和优化天然橡胶产业的产业布局,避免过度的产能过剩,并引导企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同时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橡胶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3. 加强企业合作与并购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开展合作与并购,提高企业的规模和效益。
也可以通过支持一些强有力的企业进行引进、合作或收购其他企业,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4. 加大环保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橡胶生产企业的环保监管力度,引导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推动橡胶产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我国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全球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产业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领域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重点分析我国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一、我国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1. 产能过剩近年来,光伏产业的技术不断进步,产能也不断扩大,导致了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据统计,2019年我国光伏组件的安装容量已经超过了100GW,而实际需求只有70GW左右,产能过剩严重。
2. 低端产品占比高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较为依赖廉价劳动力和成本还具有优势的地区,导致了我国光伏产品整体水平偏低,以低成本、低技术水平产品短期内占据市场,形成了低端产品占比高,高端产品市场份额偏低的问题。
3.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虽然我国光伏产业在技术研发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整体来说仍然存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高端技术产品仍然依赖进口,我国在光伏核心技术上的自主掌握程度不高。
4. 国际市场反倾销和贸易摩擦由于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量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国际市场反倾销和贸易摩擦的影响,给我国光伏产业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5. 破产潮由于产能过剩、价格战等因素,我国光伏产业整体面临着破产潮的局面,一些光伏企业面临着生存的压力。
二、对策分析1. 调整产业结构,避免产能过剩调整光伏产业的产业结构,通过政府引导或市场调控等手段,引导光伏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力度,控制过剩产能的进一步蔓延,避免产能过剩。
2. 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国内光伏产品整体水平,打造自主品牌和高端产品,降低低端产品比例,提高全行业整体水平。
3.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光伏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自主掌握核心技术的能力,减少对进口技术产品的依赖,带动整个产业技术升级。
我国产能过剩的特征风险及对策研究
我国产能过剩的特征风险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产能不断扩大,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产能过剩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可能导致价格战、市场混乱,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了解产能过剩的特征风险及对策,对于我国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产能过剩的特征风险1. 产能过剩导致成本增加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因为企业需要为生产的产品进行存储和管理,而这些额外成本最终会转嫁到产品价格上,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下降。
2. 产品价格下跌产能过剩会导致产品供大于求,这样会加大产品的销售难度,产品价格也会因为供过于求而下跌,进而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
3. 市场混乱产能过剩会造成市场的混乱,迫使企业进行价格战,从而破坏了行业的稳定发展,也可能引发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
4. 资源浪费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因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这不仅浪费了原材料资源,还损失了产品的附加值。
5. 企业盈利能力下滑由于产品价格下跌和成本增加造成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下滑,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的倒闭和生产停滞。
二、对产能过剩的应对措施1. 加强行业监管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监管力度,建立行业准入门槛,制定严格的产能审查制度和发展规划,以及加强行业导向政策的制定,以引导产业合理布局。
2. 促进企业技术更新鼓励企业加大对生产技术的投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通过技术更新来减少产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政府应当健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进行市场化竞争,优胜劣汰,有序退出市场,推动产能过剩企业实行淘汰出局,以减少产能过剩导致的资源浪费。
4.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政府应当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5. 加强产能过剩监测和警示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产能过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产能过剩的迹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产能过剩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家电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及对策
家电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及对策1. 引言中国家电行业在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增长和巨大成功,但同时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许多家电制造商发现自己生产的产品供过于求,导致库存积压和利润下降。
本文将探讨家电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产能过剩的原因产能过剩的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2.1 市场饱和度提高中国家电市场已经进入饱和状态。
由于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许多家庭已经购买了所需的家电产品,并且对新产品的需求相对较低。
这导致市场需求减少,而供应量仍在增加,产生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2.2 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高随着科技的进步,家电制造商能够生产出更加先进和高效的产品。
这导致制造商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但市场需求并没有相应增长。
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制造商往往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2.3 激烈的市场竞争家电行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制造商试图通过不断扩大产能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这导致了过剩的生产能力,特别是在低端产品领域。
随着竞争的加剧,制造商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来吸引消费者,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3. 对策针对家电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制造商可以采取以下对策:3.1 调整产品组合制造商可以通过调整产品组合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他们可以关注创新和高附加值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可以减少生产低端产品的数量,减少对产能的浪费。
3.2 加强与供应链的合作制造商可以与供应链伙伴密切合作,共同管理库存和预测市场需求。
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可以减少库存过剩的风险。
制造商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生产计划,以减少产能浪费。
3.3 拓展国际市场对于中国家电制造商来说,拓展国际市场是应对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进军国际市场,制造商可以扩大销售渠道,减轻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
同时,利用国际市场需求的相对稳定性,制造商可以更好地规划和控制产能。
3.4 加大研发投入制造商可以增加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产能过剩会带来物价水平下降,形成通货紧缩压力、形成大量产品积压、扭曲投资与消费预期、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不利影响,那么,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产能过剩产生的对策是什么?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吧!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1.买方市场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买方市场逐渐形成。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消费品一直保持着供大于求的格局。
进入新世纪以来,供大于求的行业也在逐渐向更多的领域延伸。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市场机制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市场通过价格竞争实现利润,以利润的增加吸引生产要素转移,生产要素过多集中于某一行业,一旦过于超过市场需求,就产生了产能过剩。
比如水泥和电解铝,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加快推进,需求急剧增加,价格成倍上涨,投资迅速膨胀。
2001~2003年水泥行业投资连续三年增长1倍以上,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最高达425亿元。
2004年国内水泥市场需求不到10亿吨,而生产能力为12.5亿吨。
2004年增幅回落,2005年1~9月,同比下降10.8%,但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仍有276亿元。
电解铝的情况也是如此。
前几年电解铝价格大幅上涨,电解铝项目大量上马,到2005年底产能超过1000万吨。
目前在建电解铝能力112万吨,拟建能力140万吨。
如果这些项目建成投产,预计“十一五”后期可达1300万吨。
而电解铝的国内消费量,2004年刚超过600万吨,2005年也就700多万吨。
2.产业国际转移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深化,世界性产业重组步伐加快。
发达国家利用掌握先进技术和既有发展基础的优势,把能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附加价值低的产品大量转移到国外,而集中各种生产要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附加价值高的产业。
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集中新上了许多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能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附加价值低的产品。
比如铁合金,我国是世界铁合金的生产、消费、出口大国,三者分别占世界的40%、30%、30%。
对策化解产能过剩亟须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对策化解产能过剩亟须解决的问题及建议⽂/张亮?来有为2013年以来,我国出现了⼤⾯积和多⾏业的产能过剩现象,经济增速⼤幅度放缓,导致难以通过新增需求消化过剩产能。
产能过剩引发投资效率持续⾛低,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中央对此⾼度重视,近⼏年的中央经济⼯作会议都将化解产能过剩作为经济⼯作的主要任务之⼀,国务院专门制定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做出了部署要求,各部门和地⽅政府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政策,推动了化解产能过剩⼯作的开展,取得了积极进展。
不过,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本轮产能过剩具有范围⼴、程度深、延续时间长和化解难度⼤的新特点,当前在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仍存在⼀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当前在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政策执⾏中存在⼀⼑切的问题当前产能过剩的总体表现是不少⾏业的产能利⽤率⾮常低,部分⾏业的产能利⽤率不到75%。
但产能过剩⾏业存在结构性问题,同质化程度⾼的重化⼯业产品和低端产品的供给严重⼤于需求,⽽与此同时,⼀些中⾼端产品、差异化程度⾼的产品有效供给不⾜,供不应求。
⽐如,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业⾯临着低端供给过剩和⾼端供给严重不⾜的结构性问题。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15年,我国厚钢板、中板、冷轧薄板、特厚板进⼝仍然持续增长,分别同⽐增长18.5%、6.9%、4.5%和3.2%。
这些进⼝钢材品种主要⽤于⼤型及超⼤型变压器、⾼档汽车、⾼档家电、风电、核电等领域。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落实有保有控的⾦融政策。
对产能严重过剩⾏业实施有针对性的信贷指导政策,加强和改进信贷管理。
⿎励商业银⾏按照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对产能严重过剩⾏业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过剩产能、转型转产、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向境外转移产能、开拓市场的信贷⽀持。
”在政策执⾏中,商业银⾏往往采取“⼀⼑切”的办法,对钢铁、⽔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业企业的信贷⽀持⼀律收紧,致使这些⾏业内⼀些技术先进、市场前景较好的中⾼端产品和项⽬也⾯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业竞争⼒的提升。
工业经济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工业经济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工业经济的发展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工业经济运行面临一些问题。
以下是工业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产能过剩:过多的生产能力导致市场供应过剩,压低了产品价格,降低了企业盈利和竞争力。
对策:加强市场开拓,拓展新的市场渠道和产品线,创新技术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
2. 能源和环境问题:工业经济的高能耗和高污染程度对环境造成极大损害,促进了气候变化。
对策:推广清洁能源、低碳技术和绿色制造,更新老旧设备,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3. 金融风险:高杠杆率和金融市场波动会对工业经济带来重大风险。
对策:加强监管和资产负债管理,优化企业财务结构和现金流管理,增强风险应对能力。
4. 人才短缺: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短缺影响了工业经济的发展。
对策: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加强职业教育和人才培训,优化用人制度,提高员工待遇和福利。
5. 市场竞争不足:市场竞争的不足导致长期靠着国内市场实现的发展限制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
对策:加强国际化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质量优化等方式提高产品竞争力,积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以上就是工业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产能过剩的现状、影响及对策浅析
煤炭 、 化工等行业 的兼并重组 , 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 提 高产业集中度。 ”
三、 化解产能过剩的对策浅析
从 目前情况看 , 我国大致 已有 1 个行业出现或者潜存 1
着产能过剩的问题。我国产能过剩 有着非常复杂 的背景和
机制, 它是多个因素共 同起作 用的结果。但总的来说 , 产能 过剩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供给过度导致 的
问题就会更加严重、 , 关闭破产和职工失业就会 显著增 企业 加。产能过剩最后会使得经济在恶性循环 中越走越低。不 妨想一想, 面对我们 日益增长的存货, 面对市场的不断萎缩 , 面对销售价格的停止上涨或进一步下降 , 企业第一个反应是 停止投资。于是 , 生产能力越过剩 , 价格越下降, 价格越下 降, 利润空间越小 ; 利润空间越小, 大家就越不投资。投资需 求是总需求 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 投资需求越小 , 总需 求越 小; 总需求越小 , 价格越走低 ; 价格越走低, 利润空间越低 ; 利
使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 我们已到了不得不考虑化解 产能过剩这一棘手问题的时候了。
一
底 ,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 的通知》 《 指出 :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不 良后果 已经显现, 品价格下 产 跌, 库存上升 , 企业利润增幅下降, 亏损增加。如果任由其发
展下去, 资源环境约束 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 结构不协调 的
万 吨。 电力 行业 20 04年新增 火 电装 机 70 00万千 瓦 , 规 在 违
价格越走低……产能过剩就是这样使经济在恶性循环中越 走越低。 当然 , 产能过剩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并非一无是处 , 正 像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指出, 部分行业 的产能过剩 , 一方面 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 另一方面也可以成为 推动结构调整的难得机遇。马凯表示 ,要鼓励钢铁 、 “ 水泥、
2022年行业分析分析:中国机械行业部分产品产能过剩风险在积聚
分析:中国机械行业部分产品产能过剩风险在积聚上半年,机械工业经济政策效应渐渐显现,从生产看,今年2月份触底,此后逐月稳步回升;从效益看,降幅明显收窄,传递出乐观信息;从外贸出口看,下行加速已经见缓。
虽然行业经济运行消失乐观变化,但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指出,当前影响行业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仍比较多,全行业持续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
综合分析影响行业运行的因素,蔡惟慈表示,机械工业今年的经济运行估计呈前低后高之势,全年产销增长12%左右的把握较大,但实现利润增长8%有肯定难度。
从上半年的状况来看,出口创汇期望与上年持平的目标将很难达到,估计全年出口会下降10%左右。
行业数据工业总产值增速降至个位企业生产逐步回升产值增速稳步提高上半年,机械工业总产值完成4.79万亿元,同比增长7.28%。
增速在近7年来第一次降至个位数,与上年同期29.61%的增速相比,下降22.33个百分点。
增速下滑幅度之大,历史罕见。
从2022年10月至今年6月的三个季度间,机械工业生产经受了从高速增长到快速下滑,再到逐步回升的历程。
2022年1~6月,机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9.61%,但10月、11月和12月的同比增速却降至18.31%、10.99%和7.1%,今年1~2月更是进一步下降到2.9%。
自今年3月份起,全行业总产值逐月稳步上升:1~3月、1~4月、1~5月和1~6月的增速分别为4.54%、5.33%、6.31%、7.28%,近4个月平均月增速回升约1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也从今年1~2月的同比增长5.4%,逐月稳步提高至1~6月的9.2%。
出口降幅扩大但速度放缓上半年,机械工业外贸出口额为891.46亿美元,同比下降24.11%,此前1~3月、1~4月、1~5月分别下降21.04%、22.22%和23.9%,可见降幅还在扩大,但速度有所减缓。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1~6月,机械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92.44亿元,同比增长43.85%(比同期全国城镇投资增速33.6%高10.2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38.81%的增长速度又提高5.04个百分点。
追究我国产能过剩历史过程以及解决办法
一、事件背景。
最新消息,中国国家统计局12月10日公布,我国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 1.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 )同比下降2.7%。
这是中国11月PPI年率亦连续第33个月下跌,进一步佐证中国经济的增速放缓。
而另一重要的方面,PPI下降也表明了我国产能过剩严重。
二、我国产能过剩的历史。
与理论意义上的产能过剩和发达国家的产能过剩源自私人投资不同,我国的产能过剩主要形成于政府投资。
从解放初到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工业产能(最典型的是钢铁工业)来自于没收官僚资本、外国资本和前苏联的有偿援助,甚至不惜砸锅卖铁,全民“大炼钢铁”。
在这种“大会战”、“大帮哄”而不讲科学的指导思想下,许多炼出来的钢质量极差,根本就不能用,这是典型的产能过剩(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也是导致1960年国内大饥荒的首要原因。
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初,在“备战备荒”战略下,国家通过索取农业剩余、最大限度压缩消费等方式完成了全面、高速发展重工业的资本原始积累,钢铁、煤炭、化工、机械等重工业发展一马当先,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矛盾达到了顶点。
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国家虽然进入了改革开放阶段,但依然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高速发展的经济动力还是来源于政府投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还是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如投入巨资建设的上海宝钢),热得发烫的经济直到1996年才减速放缓。
然而到2002年,伴随亚洲金融风暴的过去和积极财政政策的滞后效应,新一轮经济热再次登场。
由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成了这次经济热的主角,但经济增长模式丝毫未变,依然是传统的靠政府投资大上项目来实现增长。
在粗放的增长模式下,“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三高一低”项目依然是这轮经济热的主力军。
在工业化、城市化浪潮下,许多旧的过剩产能还没有消化掉,大量新增产能又纷纷加入其中。
直到2006年中央对内蒙新丰热电厂事件件做出严肃处理后,这轮投资热才有所降温。
产能过剩加强产能评估和预警机制
产能过剩加强产能评估和预警机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许多行业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产能评估和预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产能过剩的定义与原因、加强产能评估与预警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实施产能评估与预警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产能过剩的定义与原因产能过剩是指市场上供应超过需求的情况,通常表现为产品库存积压、生产能力闲置以及企业争夺有限市场份额等现象。
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市场需求下降:市场需求的下降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
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匹配出现问题,导致产能过剩的发生。
2.行业投资过度:一些行业受到政策扶持、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投资规模过大,导致产能过剩。
特别是在政府大力推动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过度往往会引发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3.市场竞争过度:一些企业由于市场环境激烈竞争,采取了增加生产能力、扩大产能规模的措施,结果导致了产能过剩。
行业间激烈的竞争往往使得企业在无谋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忽视了市场需求与供应之间的平衡问题。
二、加强产能评估与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加强产能评估与预警机制对于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及时发现问题:建立健全的产能评估与预警机制可以帮助政府、行业协会等组织及时发现产能过剩问题。
通过对市场供求状况及行业投资状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能够提前发现潜在的产能过剩风险,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
2.制定有效对策:通过对产能评估与预警机制的实施,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以制定相应的对策。
在发现产能过剩问题后,可以通过限制新增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市场监管等措施,逐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3.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加强产能评估与预警机制,可以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在预测到产能过剩之前,可以通过产能评估的结果发现行业发展的新动向与趋势,从而使得企业能够提前做好准备,避免产能过剩造成的损失。
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特征潜在风险及对策探析
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特征潜在风险及对策探析宏观经济运行是指国家经济整体的发展趋势和状态,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收入分配、国际收支等方面。
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着一些特征性的潜在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化解。
1. 经济增长风险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但是高速增长也可能伴随着一些潜在风险。
首先,高速经济增长可能导致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进而造成经济下行风险;其次,经济增长的质量可能不高,主要依靠资本输入和资源消耗,环保等问题成为突出问题。
针对这些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应加强宏观经济调控,避免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的现象发生。
其次,应注重发展创新型经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环境。
2. 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现象,可能导致物价过高和货币贬值,给经济带来一定的风险。
通货膨胀可能对消费者、生产商和政府产生负面影响,会增加成本和降低消费和产投资的积极性。
为了解决通货膨胀风险,必须采取其应对策略。
其中一个重要措施是采取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如上调基准利率或提高准备金率,可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抑制通货膨胀。
3. 债务风险债务属于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种重要风险,主要包括政府债务、企业债务和个人债务等。
如果债务规模超过一定的限度,会导致债务无法偿还和借贷能力下降的风险。
为了避免债务风险,可以采取一些政策和措施。
首先,应加强监管,防止各种债务积累过多。
其次,应提高财政和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持续关注债务的偿还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总水平,提高国家的借贷能力和信用水平。
4. 国际收支风险国际收支风险是指国家与外部贸易伙伴之间的经济交流中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国际收支风险可能包括对外贸易关系、国际汇率、跨境投资和资金流动等方面的影响。
为了解决国际收支风险,需要采用一些策略。
首先,应关注国际市场的动态和趋势,并加强对国际贸易政策和条约的研究和监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产能过剩的特征风险及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能过剩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产能过剩不仅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还会影响到全国经济的发展。
对产能过剩进行研究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对我国产能过剩的特征风险及对策进行研究分析。
一、我国产能过剩的特征风险
(一)过剩容易导致资金困难
产能过剩会导致企业的销售不畅,产生大量的积压库存,资金周转缓慢。
这将导致企业的资金困难,增加其债务风险,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二)过剩引发企业间激烈竞争
由于产能过剩,市场上相同行业的企业将不得不在有限的市场份额上进行竞争,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
这将导致企业间的激烈竞争,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的问题。
(三)过剩导致资源浪费
过剩的产能引发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企业为了应对市场竞争,不得不加大产量,而大量的产能没有被有效利用,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是缓解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
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引导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鼓励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和发展。
(二)加大市场开放力度
加大市场开放力度,鼓励企业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减少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
也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内企业的提升和发展。
(三)加强监管和政策引导
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监管,严格控制新增产能,避免产能过剩问题的再次发生。
政府也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加大资金支持
政府要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避免产生资金困难。
还可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五)加强企业联合与协作
企业要加强联合与协作,建立产能过剩行业的协作机制,共同解决共性问题,寻求行
业发展的新动力。
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共同克服产能过剩的困境。
三、结语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面临的严重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的对策。
只有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市场开放力度、加强监管和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支持、
加强企业联合与协作等多种措施的综合施策,才能够有效的缓解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促进
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努力,共同应对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实现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