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要点课件
中国建筑史现代建筑史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8
大跨度建筑也是在5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在工 业建筑、桥梁建筑取得钢结构、钢筋混凝土桁架设 计经验基础上,60年代在大跨民用建筑上取得突破。
1968年首都体育馆第一次采用平板型双向空间网架, 从此网架技术在国内推广。
完整版ppt课件
12
普通公共建筑
在商业建筑中,不仅原来的普通百货商店,还 出现了使用自动扶梯的大型商场和90年代后的超大 型商场。在众多城市中使用条码和提款机的超级市 场及专营某项产品的专卖店和步行街。
50年代的休憩建筑主要有电影院、剧院、工人 文化宫等。
80年代以后,旅游首先作为获得外汇利于经济 发展的无烟工业拓展。
完整版ppt课件
26
完整版ppt课件
27
完整版ppt课件
28
完整版p件
31
窗口的新风
若干建筑物呈现出另一种自由、轻巧的 新风,它们大都集中在援外工程、外事工程 和外贸工程。 由于有关建筑的服务内容与对象不同, 即价值主体与价值尺度不同,从而有可能更 多的拓展自己的思维领域,也有可能在交流 中有所收获。
80年代以后,体育馆、高速公路收费站等多采用空 间网架而加以变化发展。
90年代后期开始,膜结构在体育、交通和展览建筑 中开始使用,产生了新的视觉冲击。
由于高标号混凝土的出现及钢结构、劲性钢筋混凝 土结构的广泛应用,肥梁胖柱时代的结束。
完整版ppt课件
19
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
完整版ppt课件
20
建筑创作基本是延续1949年前大陆各大城市建筑设 计的思路,无论是古典主义还是现代主义,变化不 算太大。
海岛文化的乐于吸纳的特点,美国与日本的新旧影 响,外国建筑师的直接参与,都使国际风尚成为岛 上时尚。
中国建筑史课件
2 大木作
• 大木作:构件建筑中承重的构件 • 梁檩枋椽柱 • 斗拱昂翘升
中国建筑史课件
• 梁:沿进深方向在柱上架设的水平承重构件。宋代称“栿”。 明栿:显露的或在平棊(天花)以下的梁,称为明栿。 草栿:隐藏在平棊以上的梁,表面不加工的,称为草栿。
• 檩:承载椽子并连接横向梁架的纵向构架; • 枋:联系梁,联系柱头和柱脚的构件; • 椽:飞子,首尾钉在上下檩上 • 柱:直立承受上部重量的构件。
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 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与寝。《礼记》
中国建筑史课件
• 规划或总体布局模式:
• 对称:对称轴具有统率全构图的重要作用,引入到人际关 系,礼纳入其中,建筑单体和群体布局,突出尊卑的差别 与和谐的秩序,中轴线上的主要构图因素,具有尊严的效 果。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一章 绪论
古代世界七个主要的独立建筑体系:中国建筑,欧 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古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 代印度建筑,古代美洲建筑。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 斯兰建筑被认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一节 中国建筑史学的开创
中国建筑史课件
• 1929年,朱桂辛(启钤)曾任北洋政府内务部长创办 中国营造学社,中国建筑史的研究纳入轨道。成果: 二十余册《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罗哲文”等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哲理
成熟的建筑体系――成熟的哲学体系。 中国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形式,建立在中国人的 哲学观念,审美心理、风俗习惯之上。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一 建筑的礼制化 • 中国建筑以体现人间的传统秩序为最重,中国古
代建筑布局,以儒家上下之礼和男女之礼为基本 构思。 • 男女之礼――宫殿“前朝后寝”住宅“前堂后室” • 上下之礼――《周礼》《礼记》《仪礼》对包括 建筑在内的等级形式,做了原则规定。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宫殿、坛庙、陵墓 ppt课件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二、坛庙 3 实例分析:北京天坛 、曲阜孔庙 群体分析注意建筑环境、布局特色等,一般需要总平面图 辅助说明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三、陵墓
1. 墓
墓。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 墓。泛指坟墓。
意义: 1 纵深序列的重视 2 空间和仪式的关系 3 门-堂单位
-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二、宫殿
3、注意:
-三朝五门
宫殿平面秩序的变化:高台中心-纵向“三朝”
-宫阙 -工字形殿 -千步廊 -宫殿和宫苑关系 -宫殿和宫城、都城的关系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三朝五门”的传统
周朝诸侯、王的宫室制度,有关“朝”、“门”的记载散见于先秦和秦汉古籍中,以 《三礼》之中为多。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紫禁城 明朝原定都南京.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后,为了防御蒙古南扰,把首都迁到北京。 永乐四年(1406年),决定营建北京宫殿。曾一度停止,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底,规模宏大的 北京紫禁宫殿就基本上建成了。第二年明朝正式迁都于北京。 紫禁城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周长3420米,墙高10米。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8千多间,多是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 的彩画。 紫禁城分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是皇帝和官员们举行各种典礼和政治活动的地方,内廷是帝、后 居住的地方。 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简称前三殿,是外朝的中心区域。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初称奉天殿,后称皇极殿,清称太和殿,是明清皇帝举行典礼的大殿 后三宫:乾清门是内廷的正门,乾清门内中轴线上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简称后三宫。 乾清宫的“乾”代表天,坤宁宫的“坤”代表地,乾清、坤宁,表达了历代皇帝的愿望陵墓
《中国建筑史》PPT课件
”。
精选ppt
8
作者:项秉仁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年3月出版
精选ppt
9
《赖特》一书中第 40页的两段文字
精选ppt
10
在西方人的古典建筑语汇中,没
有“建筑空间”这一概念。对建筑的这
种认识,延续并指导西方建筑达2000
年之久,成了西方建筑文化的传统和教
义。
精选ppt
11
在谈到过这个观念和中国老子的关系
时说:“正是老子,在耶苏之前五百年,
首先声称房屋的实在不是四片墙和屋顶,
而是在于内部空间,这个思想完全是异教
徒的,是古典的所有关于房屋的观念的颠
倒。只要你接受这样的概念,古典主义建
筑就必然被否定。”(《赖特》40页)赖特
赖特说“原先我曾自诩自己有先见之明,
精选ppt
21
在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皇帝和贵族曾长期统
治着物质世界,僧侣和教会则统治着精神世界。因此, 在19世纪以前的建筑中,宫殿、府邸、庙宇、教堂甚 至陵墓建筑,垄断了当时最好的工匠和最好的材料, 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技术,成为建筑成就的主要 代表。它们相当灵敏地反映着社会的各种变动和生产 力的进步,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因而成了建筑历 史的主要内容。而建筑的创造者劳动人民,他们自己 的住宅建筑功能身份简单,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也十 分有限,因而不能代表一个时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的 最高成就。但这并不能抹杀劳动人民为建筑的发展所 作出的伟大贡献。正是由于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宫 殿、庙宇、教堂、陵墓之类的建筑物上的充分表现, 才使得建筑材料、结构、设备、形制、艺术手法得以 完善发展,为后人留下了丰精选p富pt 的建筑文化遗产。 22
中国建筑史全套课件328p
阙门
太和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 体量最大、等级最 高的建筑物。它面 阔十一间,进深五 间,长64米,宽37 米,建筑面积 2377.00㎡,高 26.92m,连同台基 通高35.05m。殿前 有宽阔的平台,称 为丹陛,俗称月台 。月台上陈设日晷 、嘉量各一,铜龟 、铜鹤各一对,铜 鼎18座。殿下为高 8.13m的三层汉白 玉石雕基座,周围 环以栏杆。栏杆下 安有排水用的石雕 龙头。
齐,临淄城
秦,咸阳城
汉代,营造:抬梁式和穿斗式的出现; 闾里制度的完善:《汉书· 食货志》:圣王 域民,筑城郭以居之,制庐井以均之,开 市肆以通之,设庠序以教之。
三国、两晋、南北朝: 佛教建筑的出现: 佛寺建筑:以塔为主,塔院寺;“舍宅为 寺”,佛殿式;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金 厢 斗 底 槽
中和殿
中和殿平面呈 正方形,面阔 、进深各为3 间,四面出廊 ,金砖铺地, 建筑面积580 ㎡。屋顶为单 檐四角攒尖, 屋面覆黄色琉 璃瓦,中为铜 胎鎏金宝顶。 殿四面开门。
保和殿
保和殿面阔9间,进 深5间,建筑面积 1240.00㎡,高 29.50m。屋顶为重檐 歇山顶,上覆黄色 琉 璃瓦,上下檐角均安 放9个小兽。上檐为 单翘重昂七踩斗栱, 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 。内外檐均为金龙和 玺彩画,天花为沥粉 贴金正面龙。六架天 花梁彩画极其别致。 殿内金砖铺地,坐北 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 。东西两梢间为暖阁 ,建筑上采用了减柱 造做法,将殿内前檐 金柱减去六根,使空 间宽敞舒适。
西周:营造礼制的出现,瓦的出现; 《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 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经涂九轨:“容方九轨,轨谓辙广……凡八 尺……积七十二尺,则此涂十二步也”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左者人道所亲,故立祖 庙于王宫之左;右者地道所尊,故立国社于王宫 之右;朝者义之所在,必面而向之,故立朝于王 宫之南;市者利之所在,必后而背之,故立市于 王宫之北”
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PPT课件
3.建筑的思想与文化
中国很早就把建筑的内容和形式看作是王朝 的一种基本制度,“礼”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就是有关的规定和理论根据的记录。 中国古代都城、宫阙的内容和型制,诸侯、 士大夫乃至于平民百姓的宅第标准,都是作 为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而制定出来的,不可 逾越。
25
古代建筑的“顶峰”太和殿和普通平民 民居都必须纳入“礼”的约束范围内
及至秦始皇时期,具备 了控制整个帝国的绝对 统治,万里长城便是其 动员力量的典型代表, 但此时中国建筑的基本
17
使用巨大奴隶劳动力的古埃 及古代建筑:底比斯残迹
2.中西方建筑比较
一种说法:技术层面上,中国较早的突破了 木构建筑不足以构成重大建筑物的局限,是 一种对先进思维选择的结果。
木构建筑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抗震性能好、 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节约成本,同 时梁-柱体系的框架结构解决了对于较大空间 营造上的难题。
26
3.建筑的思想与文化
墨子:“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也 许是最早将房屋与“礼”建立联系的言论。 中国古代的住宅布局亦是由“别男女之礼” 引申而来的构图。皇宫中的“六宫六寝”、 宅舍中的“前堂后室”将男女活动和生活的 范围做出了严格的区分。
其后,住宅中的“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 座为宾”的位置序列,完全是“礼制”精神 在建筑上的反映。
但事实上,中国也存在石构建筑,西方也存 在木构建筑。
产生这种主要建筑材料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在学术界没有绝对的定论,只存在 观点之争。
12
德国传统木住宅
俄罗斯木教堂
13
泉州石塔: 800年前
40.中西方建筑比较
梁思成的观点:
1.中国人使用石头的技术不行:没有找到石头 缝隙之间良好的粘合材料。(古代墓穴的营 造似为反例?)
中国建筑史中国城市建设史专题中国建筑史课件
3
生态保护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减少对 环境的负面影响。
06 中国建筑史研究方法与展 望
建筑史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资料,了解建筑发展 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和影响要素。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历史学、 地理学、社会学等,对建筑史进行综
礼制思想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强调礼制,认为建筑应符合礼制 规范,体现尊卑有序的社会等级制度。
风水观念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注重风水观念,认为建筑 应符合风水原则,以追求吉祥、平安和富贵 。
建筑艺术观念
装饰与造型
中国建筑艺术观念强调装饰与造型的结合,通过雕刻、 彩绘等手法,使建筑外观更加华丽、精美。
色彩运用
中国建筑艺术观念注重色彩运用,通过不同的色彩搭 配,表现不同的情感和寓意。
庭院布局
中国建筑文化注重庭院布局,以 庭院为中心,建筑沿庭院四周布 置,形成独特的空间形态和居住 环境。
建筑与自然融合
中国建筑文化强调与自然的融合, 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如山水园林的营造等。
建筑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
中国建筑哲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与 自然应该和谐共存,建筑应顺应自然规律, 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唐宋时期
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商业和 手工业繁荣,如唐长安、北宋
东京汴梁等。
元明清时期
城市规划逐渐成熟,如元大都 、明清北京城,形成了严谨的
城市中轴线布局。
近代城市建设史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城市建设受到西方影响,如上海、天津等城市出现 了租界和洋房。
20世纪初到中叶
中国古代建筑-PPT课件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建筑可以从近百年上溯到六七千年以 前的上古时期。其中,经历了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分别是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代和明清时期。这 几个时期在建筑发展史上的共同特点是修建了大批 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包括宫殿、陵墓、都城以及防 御工事、水利工程等,且在建筑形式、选材等方面 的影响泽及后世。 其中,秦朝修建的秦始皇陵及长城、隋朝修建 的赵州桥、明清两朝的帝王宫殿紫禁城等至今还在 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 没有正脊,有若干屋
上为锥形的屋顶
脊交于上端
屋面双坡
没有明显的正脊
形成长方形屋面
顶部是在平顶的屋顶四 周加上一圈外檐。
代表 南禅寺大殿、 太和殿 天安门城楼
一般亭、阁、塔 常用
庑殿顶 歇山顶
攒尖顶
卷棚顶 盝顶
注意:
(1)屋檐根据檐数可分为单檐、双重檐、三 重檐。重檐可增加建筑物的立面形态美感,又 可减小高大建筑檐面排水对基座的冲击力,所 以用“重檐三滴水”表示三重檐。
太和殿:面阔十一开间
(2)木头圆柱
常用松木或楠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置于石 (有时是铜器)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圆柱, 用于支撑屋面檩条,形成梁架。
(3)大梁
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 用以形成屋脊。
(4)斗拱
定义:是我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构件。方形木块叫 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 般置于柱头和额枋、屋面之间。
天坛
社稷坛 太庙
皇权至上 ,以中为尊
建筑群的主体建 筑都建在中轴线上, 次要建筑建于中轴线 两侧。这种明显的反 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 无上,中轴线纵长深 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 的尊严华贵。
中国建筑史 ppt
唐朝宫殿
唐朝斗拱
宋:(960年—1279年)
• 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具更进步, 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领域的影响,宋 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体量较小,绚烂而富 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 殿、台、楼、阁。 •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 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的书籍—— 《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 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著作,也是世界上最 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达到了新高 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原始建筑河姆渡遗址干阑式
黄河流域木骨泥墙建筑
奴隶社会的建筑
• (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 • (一)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 • 夏代的城市遗址在河南王城岗、山西夏县及河南淮阳平粮台有所 发现。有人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代都城之一——斟郇的遗址。 • (二)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 商代是我国奴隶社会大发展的时期,青铜工艺已达到纯熟程度, 已有甲骨文等文字记述的历史。建筑技术明显提高。著名遗址有:① 郑州商城,可能是商王仲丁时的嗷都。②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早商宫 殿建筑,可能是成汤都城——西毫的遗址。其中一号宫殿最大,是我 国迄今发现的规模较大的廊院式木架夯土建筑。二号宫殿是一更为完 整的廊院式建筑(二里头宫殿遗址,近来列入夏代,存疑)。③黄陂盘 龙城商城遗址,夯土台基上平行排列三座殿堂。可能是商代某一诸侯 国的宫殿。④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城址。已发掘出两座庭院式建筑。 ⑤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村。中国考古界 多年来对殷墟做过细致的考古发掘工作,对于它的宫殿、墓葬等已有 较清楚的认识。它的建筑建于长方形土台上,长面朝前,有纵有横, 说明布局已具庭院的雏形。它的墓葬为土圹木椁墓,深达十几米,四 出羡道,有很多殉葬的人与物。安阳殷墟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建筑史 - 课件-第一讲
3.王贵祥:方兴未艾的中国建筑史学研究,《世界建筑》1997.2。 4.张十庆:日本之建筑史研究概观,《建筑师》64期。 5. 陈 之 华 : 关 于 建 筑 史 的 研 究 和 教 学 的 随 想 , 《 建 筑 师 》69 期 ,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建筑史
• 作为建筑研究和发展的需要
知己知彼,温故知新,已有科学技术的建筑 师增加了本国的学识及趣味,他们的创造力量自 然会在不自觉中雄厚起来,这便是研究中国建筑 史的最大意义。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为什么研究中国 建筑史》(代序),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学习目的:掌握人文信息在建筑中的积存、表达 方式以及实现这些意义的古代技术。
弗莱彻 《建筑史》 一书中的 建筑之树
在中 世国 界建 建筑 筑 史 中 的 地 位
西方人眼中的历史传统建筑 与非历史传统建筑
晚清中国大臣对西方高楼的一个有趣观点
参考阅读文献
0.郭湖生:中国古建筑学科的发展概况,《中国古建筑学术讲座文 集》,1986。
1.余 健:从中国建筑史研究引文分析的初步结果看其学科的发展趋 势,《建筑师》37期。
世画作有《雪溪图》、《孟浩然 马上吟诗图》、《雪山图》等。 著有《王右丞集》。
清溪渔隐图 李 唐
全卷描绘钱塘一带山区雨后景色,绿树浓覆,坡泥湿翠,溪水湍流,前端有一村 翁垂钓江苇间。此图用阔笔湿墨画树、坡地、石块,用劲细流畅的线条写水流、 芦苇,用重笔焦刻画人物、板桥、渔舟和木屋。画面粗中有细,纵中有涩,重中 有轻,使人感到力的运行的节奏美。
理念逐渐风行,并出现于许多其它类型的园渠
韩 国 庆 州 鲍 石 亭 流 觞 渠
第一部分 中国建筑史1PPT课件
整个居住区面积近2公 顷,西南临河,其他三面 围以壕沟。中心为广场。 其中1-5号位置是大房子, 以此为中心周围的100多处 房屋形成五个组团,房屋 的门均开向广场。
7
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建筑6
巢居 多现于长江流域以南
地区的河姆渡等原始文明 中。
20
阿房宫 位于陕西 咸阳上林苑内,前 殿名为阿房,即被 称为阿房宫,前殿 建在东西1200米, 宽450米,高7-8米的 夯土台基上。工程 浩大,至秦亡尚未 完工。
21
上图秦皇陵鸟瞰
周、秦明堂平面图, 方形围墙正中为明堂,其 平面呈“亞”字形,九室, 当中一室称太室,四周之 室代表春夏秋冬五行等。
12
中国建筑史——奴隶社会建筑2
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 遗址的复原图。一座相 当严整的四合院,二进 院落,中轴线上有影壁、 大门、前堂、廊、后室。 两侧为通长的厢房,院 落四周有檐廊环绕。房 屋墙基埋置排水陶管和 卵石暗沟,屋顶采用瓦。 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 整的四合院实例。根据 在西厢发现的甲骨文, 推测此处是座宗庙。
16
江苏武进 的淹城可能是 春秋时期的淹 国国都。它有 三重城墙,每 重城墙外有护 城河。只有西 北角有桥可以 出入。护城河 内用独木舟为 交通工具。布 局反映了当时 战乱频繁,国 君以深濠高墙 自卫的状况。
17
曲阜鲁城是西 周至战国时期 鲁国的都城, 由外郭和内城 两重城墙组成, 是目前已知采 用外郭最早的 城市。它与 《考工记》中 描述的城市比 较相似。
西周(-前771年)建都在陕西。建造一系列奴隶主实行政治、军事统 治的城市,制度明确,等级严明。四合院建筑产生,屋顶已采用瓦, 到西周晚期,有的屋顶已全部铺瓦,并出现半瓦当。内墙面用三合土 抹面。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PPT参考
历史上大多数朝代的都城都比附于《周礼考工记》的王 城之制,大多数都是外形方正、街道平直、按一定规划建造 的。
四、山水式园林
中国园林园景构图采用曲折的自由布局,因借自然,模 仿自然,与中国的山水画、山水诗文有共同的意境。与欧洲 古典园林惯用的几何图形,林木修剪,人力造作的气氛,大 异情趣。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明清北京城 4.元大都 5.隋、唐洛阳 6.明南京城 7.汉长安城 中国的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 中国的七大古都:以上五处加安阳、杭州。 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都是与《周礼考工记》之王城之制最接近
的。 中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有: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北京古都的
风貌改变较大,尚未列入) 里坊制:唐长安城为里坊制,为封闭型。宋汴梁、临安转变为开发型,
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寺:1.广州杯圣寺(俗名狮子寺);2.泉州清净寺(俗名麒麟 寺);3.杭州真教寺(俗名凤凰寺);4.扬州仙鹤寺。
舍宅为寺。南北朝盛行的社会风尚。致仕之士舍出住宅作佛寺,以前厅为殿, 后堂为讲堂。
2021/3/10
授课:XXX
10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
1. 佛光寺东大殿——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 现存最大质量最好的木构建筑 。
五、特有的建筑观
视建筑等同于舆服车马,不求永存。从来不把建筑作为 一门学术。崇尚俭朴。
2021/3/10
授课:XXX
5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一、城市 都城的制度:《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
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历代都城规模大小的顺序:1. 隋大兴城(唐长安城) 2. 北魏洛阳城 3.
中国建筑史精品PPT课件
钩心斗角
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
魏晋南北朝时 期是历史上大 动乱的时期, 佛教得以广泛 地传播与发展 。一时间,兴 建佛寺,蔚然 成风。这个时 期还有石窟寺 的出现。很多 成为了我国古 代文化的宝贵 财富。图为山 西大同的云冈 石窟。
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始建年代不详,重 建于唐建中三年)
佛光寺大殿并不高大,貌似平常,但却被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中国第
一国宝”,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 。现为中国现存排名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五台县的佛光新村。因此
太和殿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庞大也是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其建筑规制 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而太和殿之上为建筑形式最高的 重檐庑(wǔ)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在中国古建筑的 岔脊上,都装饰有镇瓦,这些镇瓦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 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共有10个),这在中国宫殿建 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金辽时期建筑
这个时期接近于唐代风格,为了扩大室内的使用面积,在建筑平面 上创造性地使用“减柱法”,使梁架结构发生一些变化。
华严寺位于 大同古城内西南 隅,始建于辽重 熙七年(公元 1038年),依据 佛教经典《华严 经》取“慈悲之 华,必结庄严之 果”的大乘教义 而命名。
奉国寺在辽宁 省义县城内东街路 北。创建于辽开泰 九年(1020)。初名 咸熙寺,后易奉国 。寺内主要建筑为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史讲义郭江泳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基本内容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一、重要实例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干阑式建筑代表,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实例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仰韶时期)--以大房子为中心的布局方式郑州大河村F1-4遗址(仰韶时期)--木骨泥墙的典型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出现白灰抹面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址—”吕”字形平面,前堂后室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最早的神庙遗址二、小结1。
建筑类型:A。
住宅、祭祀建筑(神庙、祭坛)、墓葬、窑址、城市2。
建筑结构:A。
木骨泥墙建筑B。
干阑式建筑3。
建筑材料:A。
土木为主B。
白灰抹面:白色含石灰的面层C。
土坯砖,夯土墙4.平面布局:A。
单体建筑复合平面:龙山文化“吕”字形,前堂后室B。
女神庙的多重空间沿轴线组织C。
建筑已经有了“群”的概念大青山祭坛遗址第二节夏商西周(公元前21世纪—前771)一、重要建筑实例: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庭院商,郑州商城,不同阶级和不同手工业分布于不同地点的聚落格局商,偃师商城,三重城,最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商,河南安阳殷墟小屯村遗址,最重要的晚商遗址周,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周,湖北圻春干栏式建筑,西周时期长江中游一带的居住建筑类型二、小结1. 建筑类型:宫殿、宗庙、住宅、城市2. 建筑结构:土木混合结构体系3. 建筑技术:瓦,陶水管,斗拱,4. 空间观念:等级,中央与四方5. 空间组织方式:庭院、中轴线、夯土台基第三节春秋战国(前770-前221)—秦(前221-前206)—汉(前206-220)一、春秋战国至秦1.城市建设高潮2.高台建筑兴盛:秦咸阳宫3.大型工程多:秦始皇陵与长城4.技术进步:A.筒瓦和板瓦广泛使用,B.砖的出现C.铁制工具的使用D.金属构件的使用5。
《考工记》二、汉1。
木架建筑渐趋成熟2。
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很大发展:四川雅安高颐墓阙第四节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1.新建筑类型:佛寺佛塔石窟A.北魏洛阳永宁寺B.现存最早的佛塔:北魏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密檐式C.最早的石窟:新疆库车克孜尔石窟,其次,敦煌莫高窟由西往东,由北往南:太原天龙山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南京栖霞山千佛岩2.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有重大发展3.高坐具对建筑空间的影响第五节隋唐五代(581~960)以唐代的发展为代表。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隋大兴-唐长安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唐长安大明宫,唐乾陵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大明宫麟德殿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5.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第六节宋辽金(960-1271)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根本变化:北宋东京2.木架建筑采用古典的模数制:《营造法式》3.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正定隆兴寺4.建筑装修和色彩有很大发展5.砖石建筑水平达到新的高度第七节元明清(1271-1911)一.元(1271-1368)1.宗教建筑兴盛2.大木技术突变:山西洪洞广胜下寺正殿二.明(1368-1644)1.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3.木结构形成新的定性的木构架4.建筑群布置更为成熟:明孝陵和明十三陵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三.清(1636-1911)基本因袭明代。
1.园林达到极盛期2.藏传佛教建筑兴盛:承德外八庙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4.简化单体设计5.建筑技艺仍有所创新■相关概念1。
木骨泥墙:墙体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泥。
2。
干阑式建筑: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由巢居发展而来。
特点是底层架空。
3。
《考工记》:齐国官书,记载西周之事。
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我国现知最早述及建筑的专门文献。
第二章城市建设■基本内容第一节概况一、中国古代城市有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
二、各时期的城市形态也随这三者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其间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
2.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
3.里坊制极盛期: 相当于三国至唐。
4.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
三、中国古代城市在选址、防御、规划、绿化、防洪、排水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
对于都城的选址历朝都很重视,往往派遣亲信大臣,勘察地形与水文情况,主持营建。
2.古代都城为了保护统治着的安全,有城与郭的设置。
3。
城市道路系统绝大多数采取以南北向为主的方格网布置。
4。
城市居民的娱乐场所,从南北朝到唐代多依靠佛教寺院以及郊区的风景区5。
我国古代对都城绿化很重视6。
随着城市建筑密度的不断提高,城市防火问题也突出起来7。
城市排水处理历代均有很好的规划与建设。
第二节汉至明清的都城建设一、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模式大致有三种:1、新建城市:早期先秦都城2、依靠旧城建设新城:汉长安、隋大兴、元大都3、在旧城基础上扩建:北宋东京、南宋临安、明南京、明北京都城建设的特点是一切为封建统治服务,一切围绕着皇帝和皇权所在的宫廷而展开。
在建设程序上也是先宫城、皇城,然后才是都城和外郭城;在布局上,宫城居于首要位置,其次是各种政权职能机构和王府、大臣府邸以及相应的市政建设,最后才是一般庶民住处及手工业、商业地段。
自汉至清,历代都城莫不如此。
二、实例1、汉长安的建设A.布局不规则B.东南与北面郊区设置7座城市C.八街九陌2、北魏洛阳的建设3、南朝建康的建设4、隋大兴(唐长安)与洛阳的建设5、宋东京的建设6、元大都与明清北京的建设7、明南京的建设第三节地方城市的建设作为府县治所在的地方中心城市,都有一套相关机构与设施,以保障政权的有效运作。
在明代,这些设施包括:府县衙署(行政首脑机构)、察院(即监察御史院的建成,检察机构)、税课司(局)(税收机构)、巡检司(警察机构)、仓贮(官粮储备处)、儒学(官办学校)、阴阳血与医学(掌管天文气象灾祥报告及医药的机构),惠民药局(掌管医药施舍)、养济院(收养孤儿孤老)、漏泽园(掩埋无主尸孚)、山川坛(祭当地山川及风云雷雨之神)、社稷坛(祭五土五谷之神)、厉坛(祭无祀所鬼神)、城隍庙(祭当地保护神)、八蜡庙(祭八种农业神)及先贤庙(祭孔子等先贤先圣)。
地方城市的其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防御工程2.水利工程3.道路与下水道4.邮驿设施第二章城市建设■重点与难点1、唐长安1、选址2、规划特点A.皇城、宫城和宫殿;B.街道;C.里坊;D.市场;E.园林2、元大都1、选址;2、规划特点:A.最为规整的都城;B.道路(胡同);C.型制(三套城);D.市场(钟鼓楼一带)3、成就:A、水系设计;B、空间设计3、明清北京1、皇城为中心;2、长达7.5公里的中轴线;3、左祖右社■相关概念1.里坊:又称闾里,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单位(春秋至隋唐),每个里坊有高墙围合,四面或两面开门。
2.市坊:城市中作为市场的里坊3.子城、罗城制度:统治机构的衙署,邸宅、仓储、甲仗、监狱等集中分布在城垣环绕的子城(内城),其外环建范围宽阔的罗城(外城)以容纳居民坊市以及庙宇、学校等公共部分第四章住宅与聚落第一节概说一、住宅形制演变春秋时期士大夫住宅由庭院组成。
汉代住宅形制,一种是继承传统的德庭院式;一种是创建新制—坞壁。
隋唐五代,住宅仍常用直棂窗回廊绕成庭院。
宋代里坊制解体,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城市住宅形制亦呈多样化。
二、住宅构筑类型(一)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主要分布地:北京、江浙、皖南、江西、湖北、云南、四川、湖南、贵州等(二)竹木构干阑式主要分布地:广西、海南、贵州、四川等僮侗语族各少数民族。
(三)木构井干式主要分布:东北,云南(滇西北森林密布的高寒山区)特征:用井干壁体作为承重结构墙,利于防寒,面阔进深较小,(四)砖墙承重式主要分布地:山西、河北、河南、陕西(五)碉楼主要分布地:西康、青藏高原、内蒙古(六)客家土楼土楼是指适应大家族聚居,采用夯土墙和木梁柱共同承重的巨型居住建筑主要分布地:福建、广东、赣南(七)窑洞主要分布地:豫西、晋中、陇东、陕北、新疆吐鲁番一带(1)开敞式靠崖窑(2)下沉式窑洞(3)锢窑(八)阿以旺主要分布地:新疆南部(九)毡包主要分布地:内蒙古、新疆第二节实例一、北京四合院二、江苏吴县东山天井式住宅三、福建永定客家土楼四、河南巩县窑洞五、西藏囊色林主楼六、安徽歙县棠樾村村是聚落的一种形态。
村的形成和发展,有两大因素至为关键。
一是地缘,二是血缘。
前者决定生存条件和环境,后者关系村之凝聚力及子孙后代的发展,即古人注重追求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以及社会环境的本身和谐。
棠樾村落的特征:1.水系的建立十分重要2.祭祀建筑繁多,突出宗族礼仪七、山西襄汾丁村■如何读文1.从礼制、城市制度、建筑技术等的发展理解住宅形制的演变;2.了解中国住宅主要构筑类型及其特点,体会不同住宅类型与当地文化、地理、气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3.从聚落概念理解人类群居生活方式,了解地缘、血缘影响下的聚落形成与发展。
■如何读图1.在比较中概括\抽象出传统住宅的功能原型,和今天常用住宅的功能结构关系有何区别?2.学习各地对地方材料的使用方式:包括立面构图、构造原理、色彩搭配等;3.从路网、水系、公共空间的分布等理解聚落结构。
■如何读典例1.住宅典例仅是一些基本案例,由此而延伸的更好案例,能否找出来?2.吸取典例中利用自然条件、体现文化传统的各种经验,思考其对现实设计的影响。
■如何思考1.在日常生活和旅行中关注各地住宅的形式、及其与当地生活习俗的关系,体验建筑之于生活的影响;2.关注民居中灵活多变、因地制宜的各种设计手法,随时随地收集资料。
第三章宫殿■基本内容一。
发展阶段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四个阶段: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2、盛行高台建筑的阶段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结合的阶段4、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纵观汉唐明三代宫室,其发展趋势是:一、规模渐小;二、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二、实例1、唐长安大明宫2、明清北京宫殿3、清沈阳故宫第三章宫殿■重点与难点1.北京故宫1) 平面布局A.中轴线的艺术 B。
外朝内廷2)设计手法第五章坛庙■基本内容一、概述坛庙的出现起源于祭祀,祭祀是对人们向自然、神灵、鬼魂、祖先、繁殖等表示一种臆想的活动仪式的通称,它的出现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后期。
坛庙主要有三类:1。
祭祀自然神。
其建筑包括天地日月风云雷雨社稷先农之坛,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之庙等。
2、祭祀祖先。
帝王祖庙称太庙,臣下称家庙或祠堂。
3、先贤祠庙。
如孔子庙、诸葛武侯祠、关帝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