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理论国有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所有权
公司治理理论
公司治理理论概述公司治理理论是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治理理论认为,“公司治理 以现代公司为主要对象,以监督与幽为核心内容”:“公司治理不仅仅研究公 司治理结构中对经营者的监督与制衡作用,也强调如何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 来保证公司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从而维护公司多方面利害相关者的利益”。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 ),又译为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 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
狭义上,公司治理主要是指公司的股东,董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广义上,公司治理还包括公司与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客户、供应商、债权 人、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及有关法律、法规等。
公司治理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也是一个很新的概念。
90年代以来,公司治 理在发达国家成为一个引起人们持续关注的政策问题。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公司 治理改革成为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热门话题和首要任务。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投资者要求各国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了一 个公司治理运动的浪潮。
公司治理理论发展的背景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是随着西方国家企业的发展而发展的。
19世纪70年代 以前西方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合一的,几乎不存在治理问题;19世纪70年 代至20世纪20年代,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张,企业所有者逐渐将经营权移交给公 司的职业经理人。
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科技革命推动现代公司发展的同 时促进了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发展并达到了高潮,资本的价值形态同实物 形态相分离,企业经营者的控制权不断扩大,公司治理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20 世纪80年代至今,经理人员权力过度扩张、膨胀,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 开始加剧,特别是以安然事件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财务报告丑闻频频暴露,使我们 不得不反思即便是在美国这样一个法律制度十分完善的国家公司治理还需要进 公司治理理论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ory)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四自1932年美国学者贝利和米恩斯提出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以来,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公司治理理论进行了研究,其中具代表性的是超产权理论、两权分离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它们构成了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理论基础。
股东利益最大化
1、股东利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等财务管理理念;几种主要财务管理目标观的评述关于企业的财务目标的综合表达,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1、利润最大化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利润是衡量剩余产品多少的价值尺度。
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目的为创造更多剩余产品,追逐利润最大化。
在自由竞争的资本市场中,资本使用权最终属于获利最多的企业。
每个企业想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然要追逐利润最大化。
当每个企业都最大限度的获得利润,必将极大增加社会财富,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优点:促使企业关心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心经济效益高低。
促使企业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着眼,努力增收节支,以增加利润。
促使企业重视产品销售,关注市场需求,可抑制企业盲目追求产值,忽视产品销售行为的发生。
促使企业自觉适应市场需求,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促使企业关心技术改革与创新。
技术改革与创新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以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理念可以促使企业生产处更多产品或降低生产成本。
这种观点认为:(1)、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则说明企业的财富增加得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2)、利润是企业积累的源泉,利润最大化使企业经营资本有了可靠的资金来源;(3)、利润指标简单明了,易于理解,便于被人们接受,因而这一目标在实务中被广泛采用。
然而,这种观点存在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1)、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没有考虑利润实现的时间;(2)、利润最大化没能有效地考虑风险问题,可能会导致企业管理当局不顾风险大小而去追求更多的利润;不同时期取得相同利润额在价值上也是不相等的。
以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理念,难以断定在不同时期取得的利润哪个价值更大。
同时收益总是与风险并存,对过高利润的片面追求,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3)、利润最大化是一个绝对数指标,没有考虑所获利润与投入资本额的关系:在单位产品利润一定时,投入资本越多,利润总额越多,这会误导企业选择投入资本较高的项目,不利于高效率项目投产,也不利于资金的有效使用。
企业的名词解释政治经济学
企业的名词解释政治经济学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在我们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不仅仅是创造价值和盈利的实体,还与政治经济学紧密相关。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企业这一概念进行名词解释,并探讨其在政治经济学中的角色与影响。
首先,让我们对企业进行定义和解释。
一般而言,企业是指一个组织或机构,以盈利为目标从事商品或服务的生产、分销和交换活动。
企业可能是私人所有的,也可能是国有或合作社所有的。
无论所有形式,企业的目标都是通过经济活动创造更多财富和价值。
在政治经济学中,企业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因为它们在经济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首先,企业是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推动者。
它们通过投资、生产和销售商品和服务来刺激经济发展,并提供就业机会以支持社会的稳定。
其次,企业对资源分配起到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通过生产和销售商品和服务来满足人们的需求,然后通过货币交换来获取利润。
通过市场机制,企业可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如何分配生产要素,从而影响着资源的配置。
此外,企业还承担着责任和义务。
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生态平衡,并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社会公益事业。
这种责任感是企业长期发展和可持续经营的基础。
在政治经济学中,企业还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
首先,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对其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私营企业通常由个人或股东所有,他们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所有者福利。
而国有企业则是由政府拥有并管理,其目标可能更加多元化,包括促进社会公益、发展国民经济等。
此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关注点之一。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可以推动资源高效配置,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改进。
政府在维护市场竞争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反垄断政策和监管措施来保护公平竞争环境。
最后,企业还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密切相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越来越需要面对全球市场的竞争和挑战。
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给企业带来了更多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
我国国有企业代理问题的解决思路
我国国有企业代理问题的解决思路摘要: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运行机制的实质是委托——代理制。
因此研究国企的委托——代理关系及代理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文章分析了国企代理问题的成因,给出了如何解决国企代理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委托——代理;代理问题;激励约束机制委托——代理制是伴随企业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而出现的一种资产经营方式,其本意是促成经营人才的人力资本与股东的实物资本的最佳结合,以求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发展和获取利润最大化。
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往往存在责、权、利等方面的矛盾和信息的不对称,因此代理人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可能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从而产生了“代理问题”。
一、我国国有企业代理问题的成因代理问题是“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制企业共有的特征,对于转制中的我国国有企业来说,代理问题同样客观存在。
而且国企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诸多导致代理问题的体制性诱因,因此代理问题尤为严重和复杂。
国企效益欠佳、亏损面大,在很大程度上是代理问题的存在所致。
因此,分析和研究国企的代理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委托——代理关系链过长。
国企的委托——代理是沿着全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企业经营者这样一个层层委托、层层代理的关系链进行的。
过长的委托——代理关系链必然导致信息传递的迟缓和失真,尤其是在各层代理人具有虚报和隐藏信息的动机时,初始委托人要获得真实的信息就更加困难。
2.委托——代理关系不规范。
产权界定不明晰。
委托——代理关系的建立应以明确界定产权为前提,但国企的所有者是全体人民,不是一个人格化的利益主体,国企所有权是虚置于委托——代理关系链的各个层次之中的,因此国有资产经常被经营者当作无主资产任意支配,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非市场化。
传统的国企的委托——代理关系完全是依靠行政管理机制形成的,企业经理人员都具有政府官员的身份,对其奖罚和评价都与行政绩效挂钩而非经营绩效,因此他们追求的都是行政目标而非资产收益最大化。
财务学的十大理论
财务学的十大理论一、概述在我国,财务最初是指人们经营财产业务的简称。
经营财产业务的主体主要有个人、家庭、企业,也有国家政府部门。
在这些主体里边,企业是经营财产业务效率最高的经济组织,因而,企业财务是财务学的核心和主体。
而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先进形式是公司制企业,因此,企业财务又常以公司财务称谓来替代。
接下来要描述的财务学十大理论其实就是公司财务的十大理论。
财务学研究的是人们因资本运行而引起的资金筹集、投放、使用、收回以及分配等一系列财务活动,以及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面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
西方对公司财务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领域,分别是资产定价理论、公司筹资理论以及行为理论,下面我将结合西方对财务学的研究与我国对财务学的研究进行十大财务学理论的描述。
二、财务学理论(一)资本结构理论(Capital Structure)资本结构理论是研究公司筹资方式及结构与公司市场价值关系的理论。
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的研究结论是:在完善和有效率的金融市场上,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无关——MM理论。
米勒因MM理论获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莫迪利尼亚198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资本结构的研究方法其实是馅饼模型。
所谓的馅饼为公司的筹资权之和,即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定义公司的价值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
下图表示了在股票和债券之间划分的两种可能方式:60%:40%;40%:60%。
如果公司管理层的目标是尽可能的使公司增值,那么公司应选择使馅饼——公司总价值尽可能大的负债-权益比。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资本结构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问题,企业应综合考虑有关影响因素,运用适当的方法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并在以后追加筹资中继续保持。
资本结构理论包括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MM理论、代理理论和等级筹资理论等。
净收益理论该理论认为,利用债务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
由于债务成本一般较低,所以,负债程度越高,综合资金成本越低,企业价值越大。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精选3篇)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精选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研究摘要:国企的特殊性质决定着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它的地位是特殊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成为社会持久以来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文章将对国有企业分配的现状和产生的问题以及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将尝试提出一些对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措施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企对国家而言越来越重要,它不仅为国家利益的实现做出保障,而且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中也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俨然扮演了经济调控中的执行者的角色。
同时,国企利润的分配问题也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1.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现状1.1 国有企业的扣税后留存利润增加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有企业在国家的重点扶植下飞速发展并逐步成长为社会经济的支撑力量。
2012年,国家再次加大了对国有企业的特殊照顾,国家不仅把原来国企上交的利润比例又做了新的下调,而且颁布了相关文件规定央企每年按比例上缴利润总额。
但是人们渐渐发现,国企上交的利润与其获得的巨大收益明显是不成正比的,这使得广大群众不满的意见日渐高涨,对国企利润分配的关注也越来越关注。
1.2 国有企业在国家的重点扶植下飞速发展国企虽然获利颇丰但是真正上交国家的利润却不多,导致企业自身可供分配的留存的收益过多,国企的相关股东年利分红数额巨大。
同时国企行业竞争对手少,员工缺少忧患意识。
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来人们对高管高薪这样的词汇越来越熟悉,这也恰恰证明了国企对人们的吸引力。
1.3 国企员工待遇优厚大多数国有企业兼具垄断性质,这使得国有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在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下,国有企业的员工往往承受着较小的工作压力拿到很高的薪酬,除此之外他们工作时间也是标准的朝九晚五,同时享受标准的节假日休息。
所以进入国企工作俨然成为时下的一种成功的标志,受到众人的追捧。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规定(三篇)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作用,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是指国有资产所有人依法履行对企业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保护和管理职责,对企业进行财务监督、审计监督以及国有资产评估、处置、监督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过程。
第三条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目的是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增值和流转,提高国有资产的配置效率,实现国有资本的最大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总体安排、部门具体负责的管理体制,依法与经营者分工合作,建立科学、高效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第五条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应当遵守公平公正、诚实守信、勤政为民、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相结合、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分类管理、综合施策的原则,根据企业的类型、性质和经营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
第二章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第七条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是指依法履行职责,负责企业国有资产的保护、增值和流转管理工作的机构。
第八条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应当建立科学的组织体系,明确机构设置职责及人员配备,确保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九条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组织设置应当符合以下原则:(一)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总体安排、经营者负责、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具体管理的体制;(二)建立健全与企业发展和业务特点相适应的管理岗位和岗位职责;(三)依法履行国有资产评估、监督、监测、处置等职责,并建立专门的评估、监督、监测、处置部门;(四)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提高管理效能。
第十条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二)具备法律、经济等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三)熟悉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严守国家机密和商业秘密。
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作业答案
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作业答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作业1、什么是企业管理答:企业管理就是企业经理人员或经理机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盈利这一目的活动的总称.2、企业管理的性质与任务是什么答:企业管理的性质是:1企业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2企业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手段.3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管理的任务是,不仅要合理地组织企业内部的全部生产活动,而且还必须把企业作为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要素,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科学地组织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1合理组织生产力.这是是企业管理最基本的任务,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使企业现有的生产要素得到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二是不断开发新的生产力.不断改进劳动资料,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并不断地采用新的技术来改造生产工艺、流程;不断发现新的原材料或原有材料的新的用途;不断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并不断引进优秀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2维护并不断改善生产关系.一方面,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管理的社会属性,从全局上制约着企业管理的基本过程;另一方面,为了保证生产力的发展,完全有必要在保持现有生产关系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进企业管理手段、方法和途径对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某些方面进行调整、改善,以适应生产力不断发展的需要.3、如何科学确定组织的目标答:确定组织的目标要经过科学的程序.整个过程具体分为如下步骤:1发现问题.就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所有决策步骤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2确定目标.所谓目标,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要求达到的结果.任何决策都应有确定的目标.3价值准则.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把目标分割成若干确定的指标;二是规定这些指标的主次、缓急以及相互矛盾时的取舍原则;三是指明实现这些指标的约束条件.4拟定方案.这是为达到目标而寻找途径,包括在收集历史统计资料和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5分析评估.就是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研讨,权衡论证.6方案选优.就是在权衡各个方案利弊得失的基础上进行择优,找出最有利于达成目标的行动方案,或将几个方案综合为一个方案.7试验实证.当方案选定后,应该进行局部试验,以检验选定的方案运行的可靠性.8普遍实施.就是制定具体实施措施,把任务落实到每一个执行单位,明确责任,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9控制修正.就是建立反馈系统,及时掌握决策的实施情况.4、现代企业制度包括哪些内容答: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方向.现代企业制度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产权关系明晰.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法人、自然人在内的所有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2资本来源多元化.克服业主制、合伙制和工厂制企业融资机制“闭塞”的缺陷,实现了资本来源社会化.3企业自负盈亏.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4出资者有限责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管理者等权利.企业破产时,出资人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5企业依法经营.企业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政府不现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应依法破产.6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5、谈谈我国企业在产权制度方面的问题.答产权制度就是制度化的产权关系或对产权的制度化,是划分、确定、界定、保护和行使产权的一系列规则.“制度化”的含义就是使既有的产权关系明确化,依靠规则使人们承认和尊重,并合理行使产权,如果违背或侵犯它,就要受到相应的制约或制裁.而现代产权制度是权责利高度统一的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产权主体归属明确和产权收益归属明确是现代产权制度的基础;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是现代产权制度基本要求;流转顺畅、财产权利和利益对称是现代产权制度健全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产权关系不明晰.传统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缺陷在于企业的产权主体缺位,虽然从法律和理论上讲,国有资产属于全民所有制,属于全体人民,但人民没有也不可能实际行使所有者的职能,即人民连自己有多少财产都说不清,造成“所有者虚位”现象.实际上是由国家授权的具体相关部门来具体管理,最终产生国有资产管理上的“条条”和“块块”的问题.国家对企业实际上仍负有无限责任,企业还不是真正独立的法人.2权责边界模糊.表现为:一是政企不分,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和政府的出资人职能不分.政府经常利用手中的权力,直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干预,企业难以作为市场主体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运作.二是多头管理,权责边界模糊.我国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至少分散在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国务院监事办公室等多个部门中,形成了政府机构对国有企业的多头管理,各方面权责边界模糊,往往会出现政出多门的现象.3法人治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的国有企业是按行政级别自上而下多层级委托代理的,中央委托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再委托给企业,在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中股东大会委托董事会、监事会,董事会委托总经理,总经理又委托下属部门负责人,等等.这些委托代理关系形成了一个长长的委托代理链,从而使代表资产所有者的政府监控环节多,难度大,效率低.6、制度创新的意义是什么答:制度创新的意义是:1制度创新对于化解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将长期存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制度创新的目的就在于解决矛盾和问题,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证.2制度创新是破解制度、体制、机制之间矛盾的关键.制度创新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考验,要求我们党在理论上,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和总结经验,化解制度、体制和机制之间矛盾的难题,深入解决体制不顺、机制不灵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变革不仅仅是制度形式及其表现的变化,还是制度内容、制度文明和文化建设的过程.以制度创新推进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对于提高政府公信度,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3制度创新对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具有重要意义.到目前为止,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共229件,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法律部门;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近600件,地方性法规7000多件.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在内的,由七个法律部门、三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今后的任务是由建立数量型的法律体系转为以提高立法质量为重点的立法工作,因此,制度创新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法制保障就具有深远的意义.4制度创新对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具有重要意义.制度创新要求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公平正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历程中,任何一项制度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论是医疗卫生制度还是社会保障制度,或者是教育、就业制度等,无不与群众利益有关.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如何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各项权利和利益,这就是制度创新的意义所在.7、企业家的作用是什么答:企业家在我国经济改革及经济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企业家是国家经济的主体.中国经济要强大,国企改革要成功,企业要发展,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2企业家是市场运行的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本质上是现代企业家制度的建立;没有完善的企业家制度,就决不可能有完善的企业制度.3企业家是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企业家是生产力的主体,机器、设备、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只有经过企业家的整合才能变成现实生产力.4企业家是企业管理的主体.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实际上是企业家在指挥以人为群体的一种合作.8、如何对经营者进行有效激励答:在现代企业中,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方式多种多样,这里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角度展开分析.1年薪、福利和津贴激励.实行年薪制,可以将企业家收入与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资产保值增值和经营风险联系在一起,对激励经营者的积极性会起到有效作用.物质激励.包括年薪激励、福利和津贴激励、股权激励.年薪一般包括基本年薪和风险年薪两部分.基本年薪指经营者年度的基本收入,是经营者劳动要素投入应得的报酬.风险年薪是按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确定的经营者年度收入,是经营者人力资本要素投入应得的报酬.风险年薪与企业的经营效益即利润有关,与企业当年经营业绩好坏直接挂钩.福利和津贴是现代企业物质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利是企业所支付的一种非货币化的报酬,如医疗保健、优惠住房、休假和各种保险待遇等.津贴是指因特殊岗位或工种,给予工资以外的补助费.企业经营者的福利和津贴一般包括普通职工所享有的福利和津贴,及经营者所特有的福利和津贴两大类.2股权激励.经营者股权激励,包括持股、期权、期股,是将经营者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提升企业价值来增加自己财富,以此来调动经营者积极性、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一种长期激励方式.3精神激励.包括事业激励、荣誉和地位激励、权力激励、晋升激励.事业激励,是经营者促进企业发展、实现更高目标所带来的喜悦、兴奋以及追求卓越的动力和自觉行动,包括工作目标激励、工作过程激励和工作完成激励.荣誉和地位激励,对于优秀的用企业经营者,给予必要的职业声誉激励、社会政治地位激励和荣誉激励.权力激励,给予企业经营者充分的自主经营权.晋升激励,一种是让优秀的经营者成为主管经济的政府官员,以制定良好的经济政策;另一种是将优秀的经营者提拔到更大规模的企业任职,或者在资产重组过程中,把优质资产授予优秀经营者经营.9、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和理念是什么答: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价值取向和方法选择.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利润最大化.以利润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仅符合企业作为营利组织的基本目标,而且容易计量.但这一目标在实际运用中容易导致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最致命的因素,即短期行为.2股东财富最大化.这种观点认为,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创造财富,他们是企业的所有者,因此财务管理应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其不足之处在于只强调股东的利益,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只有通过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3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4EVA最大化.EVA经济增加值也称“剩余收益”或“经济利润”,它首先是一种管理理念,然后这一理念可用于企业目标的设定、综合财务管理系统的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并购估价以及员工激励等许多方面,即形成企业的EVA管理体系、业绩评价指标和激励制度.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树立的基本理念包括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是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贯穿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过程的始终.1资金时间价值又称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资金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从量的规定性来看,资金时间价值是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它有助于我们树立资本成本观念,重视投资效益,提高资金利用效率.2风险价值又称风险报酬,是指投资承担风险所要求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那部分额外报酬.对风险的厌恶态度,决定了投资者只有得到额外的风险报酬,他才愿意进行有风险的投资,并且承担的风险越大,要求的风险报酬越高.10、为什么要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答:企业内部控制度是企业财务控制的制度基础.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企业单位的内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企业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在于:一是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二是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三是提高经济核算包括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四是推动与考核企业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五是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11、什么是市场营销答:市场营销是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寻找、发现顾客需求,通过市场交换过程向顾客提供商品或服务以满足顾客需求与利益,从而间接达成企业目标的一种综合活动.12、简述市场营销策略.答:主要的市场营销策略是:1产品策略.在市场营销活动中,企业满足顾客需要通过一定的产品来实现,企业和市场的关系通过产品来.因而,正确制定企业的产品结构和经营范围,决定生产和销售什么产品来为顾客服务,是企业一项重大决策,它是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核心,也是制定其他营销策略的基础.2价格策略.价格是反映市场供求变化最灵敏的因素,也是市场营销组合中最活泼的因素.商品价格是否订得适当,会影响市场需求,影响消费者购买;影响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和市场占有率;会直接影响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另一方面,恰当的定价又是企业营销结合的函数,能补充或影响营销组合的其他策略.3渠道策略.分销渠道是指产品从生产向消费者或用户转移中经过的通道,这个通道由一系列的市场中介机构或个人组成.企业的渠道策略涉及两个方面的决策内容:是否需要中间商以及选择什么样的中间商.4沟通策略.企业的沟通策略的主要任务是将有关企业和产品的信息传递给目标市场上的顾客,以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企业可供选择的沟通方式有四大类: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13、比较推销与营销的区别.答:两者的区别在于:1重心不同.推销的重心在于产品,企业考虑的中心工作是推销现有的产品,而较少考虑消费者是否需要这些产品.营销的重心在于消费者,企业考虑的中心工作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2出发点不同.推销的出发点是企业,营销的出发点是市场.3方法不同.推销的方法主要是加强推销活动,如搞倾力推销、强行推销等;营销采用的是最佳的营销组合活动,即产品、定价、分销、促销、公关和权力等要素的有机结合.4目标不同.推销的目标是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和尽可能快的速度将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交换出去.营销的目标是通过满足消费者需要来取得盈利,考虑的是企业的长期行为.推销的起点是产品的终端销售,营销的起点是市场.营销源于销售活动,但绝对不等同于销售,它的内涵比单纯的销售活动要广得多.包括市场调查与分析,消费者需求分析,市场细分与定位,产品设计,生产,定价,渠道,铺货,人员推销,广告促销,反馈,公关,客户管理,再分析设计,循环的一个管理过程.14、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是什么答:人力资源是指人类本身的体力、智力能够构成生产要素、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资财源泉.狭义的人力资源是指全部人口中以合法劳动创造财富,推动社会发展的那部分人口.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力资源投资而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体力智力和技能,它是另一种形态的资本,与物质资本共同构成了国民财富,而这种资本的有形形态就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之间的区别首先在于将“人力”视作“资源”还是“资本”.有以下四点区别:1概念的范围不同.人力资源包括自然性人力资源和资本性人力资源.自然性人力资源是指未经任何开发的遗传素质与个体;资本性人力资源是指经过教育、培训、健康与迁移等投资而形成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是指所投入的物质资本在人身上所凝结的人力资源,是可以投入经济活动并带来新价值的资本性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存在于人力资源之中.2关注的焦点不同.人力资源关注的是价值问题,而人力资本关注的是收益问题.3性质不同.人力资源所反映的是存量问题,而人力资本反映的是流量和存量问题.4研究角度不同.人力资源是将人力作为财富的源泉,是从人的潜能与财富的关系来研究人的问题.而人力资本则是将人力作为投资对象,作为财富的一部分,是从投入与收益的关系来研究人的问题.15、联系实际谈一谈人力资源的特点.答:人力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的特点:1人力资源具有双重性.人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充分调动了人的积极性,人力资源具有生产性;但如果忽视了人的积极性,没有合理地加以利用,则具有破坏性,会阻碍团体目标的实现.尤其是人力资源中的人才资源更是如此.2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人力资源的形成、开发、配置和使用都受到时间的限制.首先,人力资源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的教育和培训形成的,因此,要形成人力资源就必须投入物力和时间.其次,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有形磨损,如生病、衰老等.最后,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无形磨损,如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老化等等.据测算,现在一个大学生所学的知识,只有2%可以直接在社会应用,毕业三年后如果不继续学习就会被社会淘汰.3人力资源具有高增值性、持续性.目前在国民经济中,人力资源收益的份额正在迅速超过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人力资源投资收益率的不断上升使投资者不仅看到了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而且注意到了人力资源开发还具有积累性、继承性和持续性特点,因而不惜重金用于人力资源开发.4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人力资源最大特点是能动性和情感性,是“活的”资源.正是由于这一特点,管理者把人作为一种资源,就得小心保护它、引导它、开发它.5人力资源具有流动性.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在单位间流动本是一件好事,但对具体一个单位或部门来说,人才的流失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因此,如何吸引、留住人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所在.16、简述企业的战略管理过程.答:战略管理是企业根据内部和外部环境制定、实施和评价组织目标,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动态过程.战略管理的过程一般由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三部分构成,通常称之为战略管理三部曲.1战略制定.战略制定是指企业在确定自身使命的基础上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可供选择的战略方案,然后在综合考虑各种方案优劣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方法选择出相对满意的战略方案.一般着重考虑战略实施的成本和战略影响的持久性问题.2战略实施.战略实施是在战略制定之后,将选择的战略方案付诸于企业经营者的实践.这是战略管理过程中难度最大的阶段.3战略评价.战略评价可以促使战略实施不偏离战略制定的轨道,使企业最终能够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战略评价一般着重考虑评价和标准以及评价系统的有效性问题.17、企业战略包括哪三个层次的问题答:企业战略包括三个层次战略问题:一是公司层战略,二是业务层战略,三是职能层战略.1公司层战略.这是企业总体的、最高层次的战略.它主要关注两个问题:第一,公司应该选择哪类经营业务,进入哪一行业或领域;第二,公司总部应该如何管理多个业务单位来创造企业价值.2业务层战略.也称竞争战略,它主要关注企业在所选定的行业或领域内如何获取竞争优势,即选择竞争手段的问题.业务战略有三种通用的模式可供选择: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重点集中战略.3职能层战略.在职能部门中,如生产、市场营销、财务、研究与开发、人力资源等,由职能管理人员制定的本职能的战略.其目的是实现企业和各业务单位的战略计划.如果说公司层战略和业务层战略强调做正确的事效果,职能层战略则更重视正确地做事效率18、如何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于利润最大化假设:理论、经验、及评论
关于利润最大化假设:理论、经验、及评论1[①]谢作诗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邮编:110034《经济评论》2001(4)假设(hypothesis)是一种理论展开分析的逻辑起点,是任何理论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
经济分析尤其离不开假设。
在现代经济学研究中,虽然不存在刻板一致的分析方法,但设置假设却是经济学家们构造理论和建立模型必然的出发点。
一项研究主题确定之后,研究者会发现有许多变量影响着对该主题的分析,如果不作任何选择,整个分析过程将呈现为一个庞杂的混沌体,从而难以把握问题的主旨。
为了使研究易于处理,必须有赖于科学的抽象,即进行假设。
假设与理论构造的相关性已为大多数学者所承认和强调。
经济理论对假设的依赖性似乎更为突出。
例如,威廉姆森(Williamson, O. E.)就曾以行为假设的差别,来说明有关经济组织的若干理论之间的差别(高明华,1999,P.43)。
仅仅由于假设的改变,理论体系便可能面目全非。
而一些具有深远影响的理论发展又正是通过假设的改变来实现的。
一般地,对假设的要求是:1)易于处理;2)有足够的现实性;3)不限制太严以至于损害研究的范围和价值(汤普森,1990,P.6)。
1. 新古典主义对于亚当·斯密而言,市场竞争、价格机制在配置资源时能将社会福利最大化和劳动分工具有提高生产率的进步作用,是经济学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
后者与经济组织紧密相关。
然而新古典主义仅成功地形式化了斯密的第一个思想(分权市场的作用)。
原因很可能在于:一是与起源于18世纪的重商主义和自由贸易主义的学术之争有关(德姆塞茨,1999b,P.1 78)。
二是要用数学模型同时描述斯密关于分权市场和劳动分工这两个主要思想需要非常复杂的数学工具,而当时还不具有这样的条件(杨小凯、黄有光,1999,P.7-9)。
2[②]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资源配置问题,并不重视许多古典经济学家也曾十分注重的经济组织问题。
这个体系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两分为前提,并假定消费者喜好多样化消费(效用函数为拟凹的,quasi-concave)和生产中没有无止境的规模经济,从生产函数和利润最大化假设导出供给函数,从效用最大化导出需求函数,从供求相等条件导出协调个人利益的市场均衡。
《财务管理》复习题及答案二
《财务管理》复习题及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1.企业同其所有者之间的财务关系反映的是()A.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关系B.纳税关系C.投资与受资关系D.债权债务关系2.企业的管理目标的最优表达是()A.利润最大化B.每股利润最大化C.企业价值最大化D.资本利润率最大化3.出资者财务的管理目标可以表述为()A.资金安全B.资本保值与增殖C.法人资产的有效配置与高效运营D.安全性与收益性并重、现金收益的提高4.扣除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贴水后的平均报酬率是()A.货币时间价值率B.债券利率C.股票利率D.贷款利率5.两种股票完全负相关时,把这两种股票合理地组合在一起时,()A.能适当分散风险B.不能分散风险C.能分散一部分风险D.能分散全部风险6.普通年金终值系数的倒数称为()。
A、复利终值系数B、偿债基金系数C、普通年金现值系数D、投资回收系数7.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股票不得()A 溢价发行B 折价发行C 市价发行D 平价发行8. 某公司发行面值为1,000元,利率为12%,期限为2年的债券,当市场利率为10%,其发行价格为()元。
A 1150B 1000C 1030D 9859.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大小与()A 折扣百分比的大小呈反向变化B 信用期的长短呈同向变化C 折扣百分比的大小、信用期的长短均呈同方向变化D 折扣期的长短呈同方向变化10.在下列支付银行存款的各种方法中,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相同的是(A )。
A 收款法B 贴现法C 加息法D 余额补偿法二、多项选择题1.财务管理目标一般具有如下特征()A.综合性B.相对稳定性C.多元性D.层次性E.复杂性2.下列各项中,属于长期借款合同例行性保护条款的有()。
A 限制现金股利的支付水平B 限制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担保C 限制租赁固定资产的规模D 限制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奖金支出E. 贷款的专款专用3.企业的筹资渠道包括()A 银行信贷资金B 国家资金C 居民个人资金D 企业自留资金E 其他企业资金4.企业筹资的目的在于()A 满足生产经营需要B 处理财务关系的需要C 满足资本结构调整的需要D 降低资本成本E 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5.影响债券发行价格的因素有()A 债券面额B 市场利率C 票面利率D 债券期限E 通货膨胀率6..长期资金主要通过何种筹集方式()A 预收账款B 吸收直接投资C 发行股票D 发行长期债券E 应付票据7.总杠杆系数的作用在于()。
企业伦理学知识点整理
*正义的相对性和现实性(阿玛蒂·亚森)面对正义问题,首先应当关注并回应存在的明显不公正需要关注如何减少明显的不公正,而不是局限于寻找绝对的公正。
*功利主义正义观有什么局限性?1个体权利许多人认为,功利主义最明显的缺陷在于,它没有尊重个体权利。由于仅仅考虑满意度的综合,它可能恣意践踏个体公民。2通用货币价值功利主义假设存在一种能够衡量、合并和计算幸福的通用货币。它不加评判地衡量各种偏好,每个人的偏好都同等重要。然而,我们根本不能将所有的价值都用同一种通用的价值货币来衡量。
四、*商业一种有组织地提供顾客所需的商品与服务的交换行为
*伦理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伦,人与人、人与自然间关系。理,事物的规律
*商业伦理究竟是什么?1反映什么是正确且公平的行为2引导人们正确判断行为的对错 引导人们正确判断行为的对错,并决定接受与否并决定接受与否3商业伦理指商业活动中人与人的伦理关系及其规律,个体及企业在回顾、调查并解决复杂伦理困境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判别标准
*经济学所代表的是世界实际的运作方式,但道德所代表的是我们希望世界运作的方式——迈克尔·桑德尔
三、*功利主义正义观英国道德哲学家边沁认为:道德的最高原则就是幸福的最大化,就是追求快乐扣除痛苦的最大总和。凡是能把功利最大化的,就是正确之举
*1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 )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2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3边沁认为:所有人类都受两种最主要的力量支配着:痛苦和快乐。对于个人或集体来说的正确做法是最大化,以最大限度提升整体的幸福水平的方式来做。4边沁的功利主义有时用一句口号来总结“为最多的人谋求最大的利益。”
国企考试试题
国企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项不属于国企的特点?
A. 国家所有
B. 国有资本
C. 政府管理
D. 股东所有
2. 国企的经营目标主要是什么?
A. 利润最大化
B. 社会效益最大化
C. 市场份额最大化
D. 品牌知名度最大化
3. 以下哪项不属于国企管理的基本原则?
A. 公平
B. 透明
C. 效率
D. 私营化
4. 中国最大的国企是?
A. 中国石油
B. 中国建筑
C. 中国铁路
D. 中国移动
5. 国企改革的目的是?
A. 削减人员
B. 提高效率
C. 节约成本
D. 实现市场化运作
二、填空题
1. 国企的所有者是_____________。
2. 国企的经营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
3. 国企改革的导向是________________。
4. 国企改革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
5. 国企的管理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1. 请简要介绍国企的定义及其特点。
2. 请说明国企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 你认为国企和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会有何不同?
四、综合题
请结合实际例子,分析国企改革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你对国企改革的建议。
以上就是本次国企考试试题,希望大家认真作答。
祝各位考生取得优异成绩!。
学校利益相关方分析
满足利益诉求创建和谐校园——浅析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社会责任及其利益相关方利益相关方理论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之一,随着人们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认可,现代企业在追求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已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自己的社会责任及对利益相关方诉求的满足。
教育行业虽然不是完全的经济体,但是,作为整体社会的重要构成要素,追求教育生态的平衡,妥善协调与之相关的各方面利益关系,使社会共同体处于融洽状态,则成为学校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谋求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
因此,利益相关方理论对学校的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运用利益相关方理论对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利益相关方进行界定,分析学院社会责任活动给学院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结合该理论与学院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学院社会责任实施要点和方案。
一、利益相关方理论弗里曼在其著作《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即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传统经济学对企业的定义是: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体。
这种观点认为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利润最大化,认为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好好经营企业,为股东(公司的实际所有者)获取最大的利益。
而利益相关方理论则认为企业社会责任除了传统的对企业股东负责外,还要对企业的利益相关方负责。
利益相关方是指企业产品的消费者、员工、供应商、社区、民间社团和政府等。
企业得以可持续经营,仅仅考虑经济环境对股东负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时考虑到环境和社会因素,并同时承担起相应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
国内学者在综合了多位大师的观点之后提出,所谓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进行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并承担了一定风险的个体和群体,其活动能够影响或者改变企业的目标,或者受到企业实现其目标过程的影响。
弗里曼认为利益相关者由于所拥有的资源不同,会对企业产生不同影响。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方法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法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法多锥细分法“企业的⽣存和繁荣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持,但利益相关者可以从多个⾓度进⾏细分,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以及被企业活动影响的程度是不⼀样的”。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外很多专家和学者采⽤多锥细分法对利益相关者从不同⾓度对利益相关者进⾏了划分。
Freeman(1984)认为,利益相关者由于所拥有的资源不同,对企业产⽣不同影响。
他从三个⽅⾯对利益相关者进⾏了细分:(1)持有公司股票的⼀类⼈,如董事会成员、经理⼈员等,称为所有权利益相关者;(2)与公司有经济往来的相关群体,如员⼯、债权⼈、内部服务机构、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地⽅社区、管理结构等称为经济依赖性利益相关者;(3)与公司在社会利益上有关系的利益相关者,如政府机关、媒体以及特殊群体,称为社会利益相关者。
Frederick (1988)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产⽣影响的⽅式来划分,将其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利益相关者。
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就是直接与企业发⽣市场交易关系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股东、企业员⼯、债权⼈、供应商、零售商、消费商、竞争者等;间接的利益相关者是与企业发⽣⾮市场关系的利益相关者,如中央政府、地⽅政府、外国政府、社会活动团体、媒体、⼀般公众等。
Charkham (1992)按照相关群体是否与企业存在合同关系,将利益相关者分为:契约型和公众型利益相关者两种。
Wheeler(1998)从相关群体是否具备社会性以及与企业的关系是否直接由真实的⼈来建⽴两个⾓度,⽐较全⾯的将利益相关者分为四类:(1)主要的社会性利益相关者,他们具备社会性和直接参与性两个特征;(2)次要的社会利益相关者,他们通过社会性的活动与企业形成间接关系,如政府、社会团体、竞争对⼿等;(3)主要的⾮社会利益相关者,他们对企业有直接的影响,但却不作⽤于具体的⼈,如⾃然环境等;(4)次要的⾮社会利益相关者,他们不与企业有直接的联系,也不作⽤于具体的⼈,如环境压⼒集团、动物利益集团,等等。
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其平衡机理分析【范本模板】
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其平衡机理分析摘要本文根据国内有关学者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对其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以大股东为中心的与内部利益相关者(小股东、企业经营管理者、员工等)之间的利益冲突。
通过对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的对比分析,研究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及相互之间存在利益冲突,进而提出平衡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冲突的具体建议,以供企业内部各利益相关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企业利益相关者是以契约为基础,与企业形成特定的经济关系,从中获取回报,并承担一定的企业经营风险的个人或团体.[1]主要包括:股东(外部股东、内部股东)、企业管理者、员工、银行、债权人、供??商、顾客、同行竞争者、当地政府、社区、社会团体和公共媒体等。
[2]恩格斯说“第一既定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3]按照利益相关者的内外部联系,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大股东为中心的与内部利益相关者(小股东、企业经营管理者、员工等)之间的利益冲突;另一类是以企业为中心的与外部利益相关者(政府、社区、供应商、顾客、同行竞争单位、债权人等)之间的冲突.本文主要讨论研究分析以大股东为中心的与内部利益相关者(小股东、企业经营管理者、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一、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在企业中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最为常见,同时,也是比较容易引社会关注的事件。
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4]:(一)控股权争夺的利益冲突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大股东在股东大会中拥有的投票权通常是最多的,在董事会和监事会中也占有大部分席位。
一般情况下大股东掌握了企业的控股权,就意味着掌控了公司的人事任免权、财务支配权、资产配置权等一系列重要权力。
2015年,宝能系入股万科地产后,发生了一系列事件,社会各方对此事进行了热议,但从事件的本质上看这是一个控股权争夺的案例.加拿大学者柴芬斯指出:“一家公司的股东之间也会存在着潜在的不和。
国有企业财务目标的定位与选择
济的有效调控 、 社会和谐发展 、 经济快速 增长的重要 方面。文章认 为, 在
实现 这 一 财 务 目标 时 , 处 理 好 与 之 相 关 的 问题 , 要 同时 对 我 国的 众 多 国
有 企 业要 有 区 别 的 对 待 , 能 一 概 而论 , 该 寻找 适 合 各 自特 设 的 财 务 不 应 目标 , 最 大 限度 地 发 挥 国有 企业 的 作 用 。 以 关 键 词 : 有企 业 财 务 目标 相 关 者 利 益 最 大化 国 中 图分 类 号 :2 5 F7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4 4 1 (0 00 一 8一 2 l0 — 9 42 1 )5 l l 0 财 务 管 理 的 目标 是 在 特 定 的理 财 环 境 中产 生 的 , 理 财 人 员 通 过 组 是 织财 务活动处理财 务关 系所希望实现 的结果 , 是评 价理财活动是 否合 理 的基 本 标 准 。对 企 业 财 务 活 动 实 施 目标 管理 的 目的 主 要 有 三 个 : 是 在 一 企业 巾建立一个 目标激励机制 , 以此来激励 组成企 业的各经济利益 主体 自觉 完成企业的财务管理 目标而共 l 奋斗 ;二 是建立一 个 日标约束 机 石 l = 制, 以此来 完善企业的经济 责任 制 , 之符合 国家的要求 和企 业的整 体 使 利益 ; 一是在企业的 内部实行 民主理 财, 以完善企 业的监督机制 、 高 用 提 企 业 的综 合 管 理 水 平 。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历程 回顾 1 .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下国有企业 的财 务管理 月标 。在计划 经济 体制下 , 国有 企 业 的 投 入 由 国家 通 过 统 筹 分 配 , 出 由 国 家 统 购 包 销 , 产 企 业 主 要 任 务是 执 行 国家 下 达 的总 产 值 指 标 。 企业 完 全 沦 为 政 府 附 属 物 , 在 这 种 计 划 经 济 大 环 境 下 , 企 业 的 会 计 核 算 仅 仅 是 起 到 成 本 核 算 的作 用。 企业 的一切都是 为了追求 产值 最大化。随着 国有企 生产效率 的提 J k 高, 以产值最大化为 目标的财 务管理方式 的缺 陷逐渐暴露 出来 。 2改革 开放初 期国有企业 的财 务管理 日标 。在改革开放 期 。 . 阁有 企业 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 目标 。 产值最大化 的财务管理 目标 相 比, 利润最大化不仅促使企业加强 ,产 、 务和经 营的管理 , 卜 财 改进技术 提 高劳动生产率 , 且降低产 品成本 , 而 提高 资金利用率 , 束企业经济效 益 带 明显 的提高 。 大地促进 国有 企业的发展。 极 但是 , 过分强调利润额绝对 数 的增长。 以利润最大化为 目标的企业管理 , 一方 西会导 致企业决策者 忽 f 视风险 因素, 从而错误决策 ; 另…方面 会忽视资金 时间价值 和投资风 险 等问题 , 没有有效使用资奉 。 而且以利润最大化为 目标 , 就会忽视资本 的 利 用 率 , 企 业 良好 持 续 的 发 展 带 来 严 重 的影 响 。 给 3社 会 主 义市 场 经 济 体 制 下 国有 企 业 的财 务管 理 日标 。在 市 场 经 济 . 体制下 国有企业 财务管理的 目标是股尔财 富最大化 或者企业 价值最 大 化 。 为一种高效率的资本管理方式 , 作 它使企、 真正成 为自主经营 、 l 自负 盈亏 、 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 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管理 日标 , 国有企 业在 国有 资产保 值的前提 卜, 不仅避免 困有资产流失 , 充分考 虑资金 的 时间价值 , 高资本的盈利能 力 , 提 而H使得 经营者 从 长远考虑 企业的 发 展, 避免追求短期利益的经营行为 , 实现企业资产价值 的长远增长 , 高 提 企业的经营和预防风险能力 。 这样的财务管理 目标充分考虑各股东 的相 关利益 , 使企业总价值更大 , 这有利于企业 n持续发展或 长期 稳定发展 , T 因而更具合理性 。 国有 企 业 财 务 管 理 目标 经 历 了 “ 值 最 大 化 ” “ 润 最 大 化 ” “ 产 、利 和 股 东财富最大化” ■种提法。目标的变革都是基于一定的客观社会环境 , 同 绕一定的社会 目标进行的 。但是考虑刮我网的实际情 况, 这些 目标都 卜 j
2020年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知识点精讲讲义第一章 总 论
【考情分析】本章为非重点章,主要介绍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
本章题型为客观题,预计2020年本章分值在3分左右。
本章近三年题型、分值分布【主要考点】1.企业的组织形式2.财务管理内容3.财务管理目标理论4.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协调5.财务管理环节6.财务管理体制(集权VS分权)7.财务管理环境(技术、经济、金融、法律)第一节企业与企业财务管理知识点:企业的组织形式【例题·单项选择题】(2017年)与普通合伙制企业相比,下列各项中,属于公司制企业特点的是()。
A.组建成本低B.设立时股东人数不受限制C.有限存续期D.有限债务责任『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公司制企业的优点:容易转让所有权、有限债务责任、无限存续、容易筹集所需资金。
公司制企业的缺点:组建公司的成本高、存在代理问题、双重课税。
【例题·判断题】(2016年)不论是公司制企业还是合伙制企业,股东或合伙人都面临双重课税问题,即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后,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公司制企业存在双重课税问题,合伙制企业不存在双重课税问题。
知识点: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筹资管理基础,制约投资规模投资管理实现筹资目的,并不断增值与发展,决定筹资的规模和时间营运资金管理实现投资与筹资成果的手段成本管理贯穿于投资、筹资和营运活动的全过程,渗透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收入与分配管理影响筹资、投资、营运资金和成本管理的各个方面第二节财务管理目标知识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企业的目标是创造财富(或价值)。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为实现企业创造财富或价值这一目标服务。
(一)利润最大化与每股收益最大化1.利润最大化优点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缺陷①忽视利润实现时间和资金时间价值;②忽视风险;③利润是绝对数指标,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的关系;④利润按年计算,可能导致短期行为倾向,影响企业长远发展2.每股收益最大化(1)除了反映所创造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外,与利润最大化的缺陷基本相同。
第2章 企业理论
第二章产业主体产业的主体——企业,是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研究对象。
企业理论是经济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主题,也是产业经济学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研究的起点。
企业是生产活动的产物和载体。
经济发展水平、阶段、特征决定了企业的形式、内容和演变方向。
在人类历史上,企业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1、集体部落经济阶段;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3、商品经济阶段。
集体部落经济阶段,原始社会,集体生产,群体生活,自然分工。
虚拟企业:运输效率提高、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金融市场发达、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经济全球化、市场和技术变化。
大规模优势下降;快速灵活反映的要求提高。
企业保持核心能力必须更多的利用市场,出现扁平组织和规模缩减,并开始出现战略联盟。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占主要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有3种,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
合伙制企业:也属于自然人企业,两人或两人以上联合出资,共同经营,盈亏共担,无限连带责任,如个人信誉占重要地位的各种事务所。
英、美视合伙制企业为自然人企业;而在法、德、日,合伙制企业往往以无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出现,是法人企业。
公司制企业:公司是由发起人出资设立的法人企业,形成法人财产,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有限责任。
⏹在美国,个人业主制企业占企业总数的近80%,公司制企业占近20%,合伙制企业只有2%左右。
但是,公司收益占G D P的95%以上。
⏹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实行公有化,虽然也称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合作制企业等,但它们事实上失去了法人地位,不是独立经济利益主体,因而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企业。
(1)企业或者叫厂商(F i r m)被认为是“经济人”,具有完全的理性,它们具有完备的信息、精于计算、孜孜不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2)企业或厂商被看作是在市场经济中业已存在的、完全有效运转的、为赚取利润而从事商品生产活动的一个完整的经济单位,它可以是一个个体生产者,也可以是一家规模巨大的公司。
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
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一、本文概述1、国有企业的定义和重要性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定义和重要性也备受关注。
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投资或控制的企业,其所有权和经营权归国家所有。
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国有企业在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表现形式。
首先,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引擎。
它是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稳定。
其次,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社会责任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们承担着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使命,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
这些改革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总之,国有企业的定义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们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关注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为其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国有企业历史和现状的概述在中国的经济体系中,国有企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国有企业,简称国企,是指国家的经营性财产而非私有财产,是国家的经营性法人。
在我国,国有企业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和社会公共事业的承载体。
2、国有企业历史和现状的概述国有企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大量企业被收归国有。
在那个时期,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统一的,全部归国家所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逐渐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当前,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著。
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如能源、交通、通信、金融等领域,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此外,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也有显著提升。
财务管理(第一轮复习:含答案)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
财务管理(第⼀轮复习:含答案)第⼀章财务管理总论第⼀章财务管理总论⼀、复习要求1、理解财务、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等财务管理的相关概念;2、理解财务管理的⽬标;3、理解财务活动的内容及财务关系;4、了解财务管理的环境。
⼆、课前⾃主复习㈠⽅法指导1、财务活动的概念,结合财务活动的内容来理解记忆。
2、财务关系,重点把握七个⽅⾯的关系。
3、财务的概念主,从企业财务是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统⼀来理解。
4、财务管理的⽬标,从⼏种观点的利弊对⽐来理解和掌握。
5、财务管理的环境,重点把握住⾦融环境。
⾦融环境是企业最为主要的环境因素。
㈡知识准备1、财务是(企业在再⽣产过程中的资⾦运动及其有关⽅⾯发⽣的财务关系)2、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财务进⾏的管理,是基于企业再⽣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运动)和(财务关系)⽽产⽣的,利⽤(价值)形式对再⽣产过程进⾏管理,是(组织资⾦运动)、(处理财务关系)的⼀项综合性经济管理⼯作。
3、企业财务活动⼀般包括以下经济内容:(资⾦筹集)、(资⾦运⽤)、(资⾦分配)。
4、财务管理的⽬标主要有四种观点(利润最⼤化)、(股东财富最⼤化)、(企业价值最⼤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化)。
5、财务管理职能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
其中(财务决策)是企业最重要的环境因素。
6、财务管理环境⼜称(理财环境),包括(法律环境)、(⾦融环境)、(经济环境)。
其中(⾦融环境)是企业最重要的环境因素。
7、⾦融市场中与企业财务活动关系密切的是(资⾦市场),它按融资期限的长短不同,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8、经济环境是指对企业进⾏财务活动有重要影响的各种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状况)、(通货膨胀程度)、(竞争状况)等。
9、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机构常见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是(财务与会计⼀体化的组织形式),⼆是(与会计机构分⽴的平⾏组织形式)。
⽬前⼤中型企业在设置财务管理机构时多数采⽤(平⾏组织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理论国有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所有权引言:问题的提出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国有企业作为企业为什么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难道国有企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看看一些优秀的国有企业如红塔山、长虹、海尔等你不又能说他们不是真正的企业?但研究这些企业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海尔这些国有企业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有企业了。
他们虽是公有,但并不是国家原来重点投资兴建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了,而国家初始意义上所谓的重点骨干企业,据统计大多已名不副实了,相反倒成了国家的包袱。
现在人们能随口叫得出名字的好企业大多是自己从市场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如前面提到的企业。
他们一般都是由小企业变成大企业的(有例外的只是一些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行业企业如中石化、中国电信等)。
本文所要讨论的对象并不是这些少数的精英企业家领导下能较好符合“厂商理论”标准的国有企业,而是其中大部分的“非正常企业”——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国有企业的这种非正常性本文称之为国有企业悖论,即国有企业作为企业应该追求自身的利润最大化,而现实中国有企业的行为动机往往很复杂,偏离利润为中心的企业宗旨。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简述企业理论的发展与现状;第二部分分析国有企业悖论的形成和原因;第三部分论述企业所有权的重要性和归属;第四部分为小结。
一、企业理论简史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是一部企业发展的历史。
手工作坊式的家族企业代表着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股份公司和有限公司代表则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托拉斯等形式的垄断企业则代表着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现代跨国公司的兴起和企业形式的多样化则代表了现今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
理论孕育于实践,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企业的变迁同样也带来了人们对企业的研究——企业理论的发展。
从宽泛的意义上来讲,企业理论的历史与企业的历史、资本主义的历史一样悠久。
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来看,亚当·斯密1776年的《国富论》中关于劳动分工的经典论述是企业理论的雏形,而最早对企业进行专门研究的是德国人古诺,时间是1838年(古诺当时提出了后来被称之为古诺模型的思想),因此企业理论从经济学一开始就为经济学家们所关注。
无论是古典的、新古典的,还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各个流派,企业理论从来是论述的重点,习惯上称之为厂商理论,与消费者理论相对应。
本文称新古典和古典的企业理论为传统的企业理论。
传统企业理论仅仅是把企业作为一个“黑箱”来讨论,对于企业的经济性质基本不提。
其主要特点一是假定企业符合“理性人”假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二是在此基础上把企业作为一个生产函数来讨论;三是分析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形成的市场结构。
所以有的经济学家又称之为“‘黑箱’企业理论”[1]。
现代企业理论[2]的发端源于罗纳德·科斯在1937发表的论文《企业的性质》,在该文中科斯第一次用边际替代的分析工具,研究了企业产生的原因,认为企业之多以能代替市场是因为“发现”市场价格需要成本,而取代市场的企业正式节约了这种成本。
在这之前,经济学家很少关心企业本身的问题,而往往是研究企业作为市场的供给者在竞争中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问题。
因此科斯的《企业的性质》可以说是企业理论研究的一道分水岭,从此以后经济学家们不再把企业仅仅作为一个追求理论最大化的“黑箱”来处理了,开始分析研究企业如何产生、何以产生以及企业治理结构等企业基本问题[3]了。
简单来说,现代企业理论不再理所当然的认为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中心的一个整体,而是探讨作为一系列合约联结的企业为什么要追求利润最大化,何以能够追求利润最大化,怎样才能使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等一系列问题。
其内容或视角主要分为[4],一是交易成本经济学:“间接定价”理论和资产专用性理论,不完全合约与纵向一体化;二是团队生产理论:机会主义、道德风险和代理成本;三是委托-代理理论;四是企业金融结构理论;五是企业的企业家理论;六是企业的管理者理论。
当然,以上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各种理论往往相互交叉。
同时,这些理论又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假定企业存在于签约自由的市场环境,也就是说西方的现代企业理论是建立在西方的私有产权基础之上,并且这些理论也都重视产权[5]作用,可以说现代企业理论或多或少受到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6]。
因此,在中国还没有彻底完成产权改革以前,研究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往往存在理论瓶颈,于是国内很多学者就试图通过对企业机制的设计来规避这一“瓶颈”,但效果往往不佳。
本文也想作这方面的尝试。
二、国有企业悖论的解释在简要回顾了企业理论的历史现状后,让我们再回到我国的国有企业问题上来。
不妨再问一次,国有企业到底要不要该不该追求利润最大化?还是,国有企业就应该是少数关系国计民生、产品“公共特征”明显的、私人企业不愿投资的行业企业?退一步讲,就算是承认国有企业有其极大的公共性、社会性,是些微利甚至不盈利的行业企业,问题是现在全国大部分的国有企业显然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无法以利润最大化为中心。
对此,国内许多学者纷纷提出了对策,最终大家意见比较一致并影响了中央决策的是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论。
但是尽管在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或大调整这一大方向上取得了较一致的观点,但是大家对于怎样实施国有企业大调整,调整到什么程度等具体问题上分歧很大。
比如有的学者[7]从产权特性和产业定位的角度出发,认为共有产权对应的产业定位是非(弱)竞争性、非(弱)盈利性的行业,而私有产权者相反。
但问题是很难划分何为非(弱)竞争性、非(弱)盈利性的行业,何为竞争性、盈利性的行业。
正如有的学者所(张维迎,1997)指出的那样,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原来由政府直接经营或私人公司特许经营的公用事业,如电力、电信、煤气天然气、航空运输等,正由垄断行业变为竞争性行业。
世界在变,我们很难为国有企业规定应该经营什么。
那么关键在哪呢?我认为是出在国有企业悖论上,解决了这个悖论答案也就水落石出了。
众所周知,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自觉不自觉)地朝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中国以前的经济不是市场经济(三大改造完成至改革开放1956-1978年),而是一种中央命令型的经济。
“政府热心办企业,认真管企业,本身就象一个大企业”(陈清泰,1998)[8]。
在这样的经济体制下,不存在产权独立、边界合理,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于是整个中国就用一个“企业”替代了整个市场,“整个经济成了一个大工厂”[9],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由政府部门把握,资源靠行政指令配置,一切行为在统一计划和指令下完成,人们没有任何选择权,除了婚姻自由(甚至连婚姻自由在实际上也受到了限制)。
显然,这种替代决不同于科斯在论述企业产生时的那种“企业代替市场”。
因为这种替代不存在边界。
在1937年的论文中,科斯曾提出过两个假设:一个假设(为了某些目的做出的)是,资源的配置由价格机制决定;另一个假设是(为了其他一些目的做出的)是,资源配置依赖于作为协调者的企业家。
”[10]企业之所以能代替市场,原因就在于在企业中企业家的协调或权威能够节约交易成本,企业也不可能无限的替代是市场,因为企业存在自身特点所决定的边界。
企业的边界就是,在边际上由企业组织带来的交易费用等于由市场配置资源带来的交易成本相等这一点。
共产主义国家作为一个“超级企业”[11],并不是因为在边界上他能够完全代替市场,而是政治的需要,是一种理性设计的结果[12]。
而“超级企业”一旦建立,原先存在的各种市场交易活动就一律内化成了企业的组织活动,“价高者得”的市场价格机制完全消失,各级等级机构(通过官员)的“看得见的手”的监督指挥成了取代混乱的唯一选择[13]。
国有企业则正是这一大工厂中一个个车间或工作组,国有企业顶多只是有了企业的形而没有企业的神,即以利润最大化为中心,以及形成这一机制所必需的权能结构和外部市场环境。
国有企业的悖论正是源于此。
如果没有改革,没有引入市场机制,那么国有企业原有的一套机制则是可选择中方案中的最优方案。
问题恰恰是改革了,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国有企业可选择的行为方式增多了,从而原有的“超级企业”机制无法再在可以承受的交易成本范围内对企业进行约束,而这种被动的“放权”又进一步导致了国有企业行为的多样化:道德败坏和机会主义盛行。
问题的关键在于国有企业没有对市场机制的变革作出相应调整和改革。
可以说在企业的治理结构上,改革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国有企业与原来作为“超级企业”中的一个单位的国有企业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当然全国各个地方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做的好一些,比如广东、浙江等,而有些地方则做的差一些,比如中西部、东北等)。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据调查广东省的大型国有企业的经理任命权大部分仍旧掌握在各级地方政府手中,因此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在激励机制这一点上,行政组织成了对经理实行强激励的主体,而企业作为另一个组织却成了弱激励主体,[14]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这么可能追求利润最大化呢?现在我们假定交易成本为零,并且“超级企业”已经成功的替代了整个中国市场,同时我们也不去讨论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怎么会产生超级企业替代市场的动力机制[15]。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超级企业能够在政治家(另一种意义上的企业家)的组织协调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
当然这种假定不符合现实,需要修正,交易成本一般为正。
事实上“在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行政成本也许很高,尤其是当许多不同活动集中在单个组织的控制下时更是如此。
”[16]而且这种成本并不总是成比例的随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增加,通常是无规则的跳跃上升,所以很难控制。
中国由于特殊的时代形成了特殊的政治家(企业家),相对来说,那时的组织协调成本较低,一定程度上这与D·诺斯所说的“意识形态”的凝聚力[17]有关,因此超级企业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工业化的基本实现(尽管代价很大,但却是当时情况下的最优选择)。
随着意识形态的乱用,超级企业的运转也随着“政治家”的“衰弱”而陷入“瘫痪状态”,效率很低,资源浪费惊人。
所以改革最初面对的就是瘫痪了的超级企业,目的是把市场的权力还给市场,让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企业。
探究超级企业失败的原因,一是超级企业作为企业已失去了不断壮大发展的环境——主要是市场制度——即促使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机制;二是超级企业中的成员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必定出现理性回归。
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政治狂热运动带来的效用可以替代经济生活带来的效用,但是时间不会太久。
(当然可能还有其他原因,比如国际局势的变化、国际竞争的压力等等,但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三、企业所有权和国有企业改革整个人类是在不断的试错过程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也唯有存在可以不断试错的机制人类才能永远向前发展。
超级企业在中国行不通,就需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