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一步,再走一步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依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从以下六个步骤来完成我今天的说课任务: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分析、教学流程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这是贯穿我整个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发展;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全面多元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语文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因为我们的学生个性张扬、思维灵活、想象力丰富,所以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们会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我会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团结合作,取长补短,让他们学会全面思考问题,使学生真正获得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说教材: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是六年级(上)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编选课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都各自从不同角度,用不同题材回答了“怎样走好人生之路”这个问题。《生命,生命》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价值及其意义的严肃思考。《在山的那边》用象征手法说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虫蚊、丛草等趣事,有一种物外之趣。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明的是面对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该怎么办。阅读文章,不但对同学们正确认识人生,走好人生之路有一定的帮助,而且可以引发学生对有关人生问题的一些思考。本文记叙了“我”童年的一次冒险和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战胜困难脱险的经历,告诉我们:困难和危险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怕它,将它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从眼前脚下做起,就能个个击破、战胜它的道理。文章通过一个故事生发出人生感悟,引出一个富有哲理的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益。一步一步克服困难,最终勇敢爬下悬崖的经历,从而就“如何面对和克服困难”阐述了自己的经验抒发了自己的感想。
二、说学情:六年级是第三学段向第四学段过度的关键时期,刚有小学升入中学的第一个学期,学生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有一个转变。首先是角色的转变,他们离开一个熟悉的集体来到一个陌生的新的集体,还要面对新型的人际关系;还有就是学习重点的转变,小学可能更重视知识的培养,而第四学段学生要接受知识和能力的双重培养;最后就是学习方法的转变,小学时学生可能会更依赖老师,可初中阶段学生就要学会自主学习,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初中生活的开始,意味着另一段人生旅程的开始,他们是带着父母亲友的期望,在他们殷切的目光中走进初中校园的,因而在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设计与规划。他们有理想,有目标,有干劲,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因而一遇到困难,或手脚失措,不知该咋办;或怨天尤人,哀叹命运不公;或干脆打退堂鼓,畏惧退缩。总之,他们大都不敢面对困难,正视困难,积极思考,从而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故对学生进行正视困难并积极克服困难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说教学目标:我从三维方面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学习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在朗读中初步读出语气的能力及其复述课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整体感知、深入理解中,感受“我”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对生活的意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细细品味文章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增强学生正视困难积极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难点:学习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理解“我”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对生活的意义。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包括:⒈阅读课文,准确复述“我”儿时那次难忘的经历。复述课文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线索,整体把握文章的关键内容。⒉领悟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意义。本文的题目非常有象征意义,掌握了题目的内涵就可以很好的把握文章的内涵,所以我将这作为一个重点。⒊通过“我”爬下悬崖时的心理变化推敲文章的主旨。本文心理描写很多,让学生去体验和想象作者的处境,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课文。
难点包括:⒈分析文中两次“啜泣”表现的内容是否相同。因为学生积累的词汇有限,而且对词汇含义的理解单一,还很难通过语境来分析词汇的含义,所以我将这作为我的教学目标也作为教学难点。⒉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景色描写来感受叙述性散文的语言表现力。《课标》上要求这一阶段的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但对于初一的学生还比较困难我不要求所有学生掌握。⒊学会辨析文中的“经历”和“经验”。这两个词将本文记叙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显示的淋淋尽至,如果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它们所包含的内容就证明已经很透彻的理解了课文,我希望每一个同学都可以掌握但这在教学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将这作为一个难点。
四、教学方法分析:
a) 教法
我讲这篇课文主要使用讲读法。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在老师的讲解分析中,在对朗读的指导中增强感悟、加深理解、引发思考。
b) 学法
反复朗读培养语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分析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并有所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
说教学过程:因为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我将分为两个课时从学习和体验两个方面来讲解。第一个课时,我将采用感知性阅读的方法,通过“读”让学生自己和课文建构联系学习课文里的基础知识。第二个课时,我采用讨论法和谈话法,以“回忆·感悟”为主题开一个讨论会,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人生体验,又可以很好的让新集体的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了解,消除彼此的陌生感。
说教学流程:我将引入一句同名现代诗,通过小溪走一步,再走一步到达大海的例子引出课文中小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经历,为了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线索,清楚文章的层次。接下来集体分层朗读,个体复述。我会指导同学在复述过程中把握关键词掌握知识点比如字词的含义句子的作用,并引导学生以心理活动为线索把握情节的发展,总结文章的主旨内涵。第一课时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听示范朗读,学习阅读技巧,尤其是对语速和语调的把握。
第二课时,想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然后思考我提出的几个问题,比如教学难点中的一和三,我会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自由发言,不去否定任何一个同学的答案,只是集思广益总结一个最佳答案。最后就是学生自己主持开展的主题讨论会,我只是尽量鼓励每一个同学都勇敢发言,并借此机会了解我的学生。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我想以阶梯的方式让学生形象的明白:作者是怎样取得成功的,从而引申到学生自己,只要勇敢的向前迈一步,就离成功进了一步。
这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入语是(见下文)
(二)整体感悟,熟悉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复述。
1. 自读以前,提问:复述这个故事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待学生明确因为这篇文章是记叙文,所以我们应该讲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以后,学生再读课文就能有意识地记住一些相关内容。
2. 复述前,提问:复述的重点应放在哪儿呢?让学生明白,本文叙事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3. 学生们在四人小组中相互复述。
4. 指名学生面对全班复述,并进行评价。
5. 设置这一教学环节,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为下一教学环节作好铺垫。同时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三)研读理解,培养能力。
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学习。我打算提出如下一些问题:
1. 在攀爬悬崖的整个过程中,“我”总共哭过几次?哭的作用完全相同吗?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2.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写“我”在攀爬时复杂的心理状态的语句并加以分析。引导学生学习抓住关键的词句进行分析的方法。
3. 在“我”爬下悬崖的过程中,父亲是怎样指导的?“我”的信心有什么变化呢?为下一环节对主旨的领悟打下基础。
4. 这段爬悬崖的经历虽然已过去很多年,但对于“我”来说是难以忘怀的,因为“我”从中获得了“永远忘不了的经验”。这“经验”指的是什么?进一步领会主旨。
因为初一的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强,故老师的“导”显得犹为重要,而以何种方式作为切入点就比较关键了。我之所以设计问题1,就是因为我觉得此问题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引发学生迅速进入课文内容,深入思考。同时在此过程中加强对朗读的指导。告诉学生朗读不但要做到字正腔圆,读音准确,而且要做到停顿恰当,读出语气语调,注意抑扬顿挫。
(四)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
作者的经验仅仅针对爬山而言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从中得到的启示。设置这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