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考试大纲习题精解(内外均衡理论)【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word版可搜索.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效需求不足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因此,凯恩斯主张,为保持充分就业,政府应运用财政政策来刺激有效需求。
三、计算与证明9.已知消费函数为C=100+0.6Y(或储蓄函数),投资函数为I=520-r,货币需求为L=0.2Y-4r,货币的供给为m=120。
(1)写出IS曲线方程。
(2)写出LM曲线方程。
(3)写出IS-LM模型的具体方程并求解均衡的国民收入(Y)和均衡的利息率(r)各为多少?(4)如果自主投资由520增加到550,均衡国民收入会如何变动?你的结果与乘数定理的结论相同吗?请给出解释。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一、名词解释80.财政制度是国家对财政工作规定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是财政收支规律的反映,是一种指令性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81.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降低经济波动幅度的机制。
82.财政政策政府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83.充分就业是指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一种状态。
84.预算盈余是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
85.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经济目标的行为。
86.法定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一定比例的制度。
87.再贴现制度商业银行可以持合格的有价证券到中央银行进行再贴现或进行抵押贷款。
88.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89.货币创造乘数一笔初始货币存款给经济带来的存款总额与初始货币存款的比值。
二、简述题35.商业银行体系为什么能使原始存款扩大若干倍?通过什么方式?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以一定的比例留作准备金,这一比例由中央银行依法规定,称为法定准备率。
中央财经大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题库考试大纲-金融经济学理论与政策
中央财经大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题库考试大纲-金融经济
学理论与政策
中央财经大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题库考试
《金融经济学理论与政策》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核方式
(一)考核形式:笔试,闭卷
(二)答题时间:100分钟
二、题型结构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三)论述题
三、主要参考书目
1.《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货币金融学》(第九版),米什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
3.
3.《金融学》(第三版,精编版修订版),黄达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
4.
四、考核内容
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
第一节货币的供给
一、货币的概念与统计
1.货币的概念
2.货币的统计
二、信用货币的创造过程
1.商业银行的信用货币扩张
2.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供应
3.货币供应的完整模型
三、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第二节货币需求
1 / 10。
2022年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2年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体现共同治理的是______。
A.股东至上主义逻辑B.资本雇佣劳动逻辑C.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D.职工利益最大化逻辑2、边际消费倾向的定义是______。
A.可支配收入对于消费的比重B.可使消费者增加1元,收入必须增加的数量C.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D.增加1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重3、______,货币主义学派提出“单一规则”货币政策。
①永久收入的波动强度远小于现期收入②稳定的通货膨胀率有助于提升社会福利③长期来看货币数量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真实变量④货币流通速度相对稳定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货币流通速度相对稳定三大法宝,一般货币工具指:______。
①存款准备金②再贴现率③公开业务④外汇市场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公共定价法包括两个方面,即______。
A.纯公共定价和管制定价B.政府定价与社会定价C.管制定价和市场定价D.政府定价和企业定价6、我国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是______。
A.现收现付制B.完全基金制C.部分基金制D.预收预付制7、根据国际费舍效应,一国通货膨胀率上升,该国名义利率和货币对外价值的变化为______。
A.名义利率提高/货币对外价值降低B.名义利率降低/货币对外价值提高C.名义利率降低/货币对外价值不变D.名义利率不变/货币对外价值降低8、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的差用升水、贴水和平价表示。
一般情况下,利息率较高的货币远期汇率应______,利息率较低的货币远期汇率应______。
______A.升水/贴水B.贴水/升水C.平价/平价D.平价/贴水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9、流动性偏好陷阱10、帕累托最优状态11、税负转嫁12、国际收支失衡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3、幼稚产业三项标准。
14、金融监管原则。
15、简述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考试大纲习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结构调整)
第8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结构调整一、名词解释1.二元经济结构【考点】二元经济结构【解析】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以城市工业为主的现代部门与以农村农业为主的传统部门并存,传统部门比重过大、现代部门发展不足,以及城乡差距十分明显的经济结构。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体系的共有特征。
二元经济结构体现了一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城乡经济或者农业和非农业两部门经济的差异程度。
2.二元对比系数【考点】二元对比系数【解析】二元对比系数是指二元经济结构中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率。
二元对比系数理论上处于0到1之间。
二元对比系数与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度成反方向变动,换言之,二元对比系数越小,二元性越大;反之,二元对比系数越大,二元性越小。
3.比较劳动生产率【考点】比较劳动生产率【解析】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一个部门的产值比重(或收入比重)与在此部门就业的劳动力比重的比率。
它反映每1%的劳动力在该部门创造的产值比率,大致能客观地反映一个部门当年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一般来说,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小于1,而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1。
比较劳动生产率越高,表明本部门的产值与劳动力比值越大。
4.二元反差指数【考点】二元反差指数【解析】二元反差指数是指工业或非农业产值比重与劳动力比重之差的绝对值。
二元反差指数的取值范围理论上处于0到1之间。
与二元对比系数相反,二元反差指数与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度成正向关系。
5.产业【考点】产业【解析】产业是指生产相似或相同产品的一系列企业。
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产业是指一般分工形成的产业,广义的产业则是指在一般分工基础上由特殊分工形成的产业。
6.产业结构【考点】产业结构【解析】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内部各产业之间在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依据一般分工或特殊分工形式,可将国民经济分为顺次发展的三次产业,即第一产业为农业,第二产业为工业或制造业,第三产业为服务业;按照产业中投入资源的密集程度,可将产业分成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2019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历年真题及详解
2019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历年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
A.社会人B.成本与利益C.经济人D.社会资源配置【答案】A【考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比较;【解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特定生产方式之下的社会生产关系,而不是物的关系。
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不应该是经济人,而应是社会人。
在社会人假设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形成了整体主义分析方法。
2.等产量是在()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同一产量的所有要素的各种不同组合描述出的轨迹。
A.福利B.效用C.技术水平D.价格水平【答案】C【考点】西方经济学——等产量曲线;【解析】等产量曲线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所有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组合描述出的轨迹。
用生产函数表示,产量为y_的等产量曲线可以表示为:y_=Af(L,K)。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货币市场的子市场的是()。
A.商业票据B.同业拆借市场C.股票市场D.大额定期存单市场【答案】C【考点】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体系;货币市场是一年和一年以下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包括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等子市场。
资本市场一般指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满足工商企业的中长期投资需求和政府财政赤字的需要。
C项,股票市场属于资本市场的子市场。
4.商业银行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
A.存款货币银行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B.存款货币银行运用其所吸收的资金的业务C.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且不影响银行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D.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且不影响银行资产负债总额,但却会产生风险的业务【答案】D【考点】货币银行学——存款货币银行的表外业务;【解析】表外业务是指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考试大纲习题精解(通货膨胀理论)【圣才出品】
第14章通货膨胀理论一、名词解释1.消费物价指数【考点】消费物价指数【解析】消费物价指数是消费者物价指数的简称,它反映消费品(包括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状况,一般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
消费物价指数用公式来表示为: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消费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程度的指标之一。
其优点是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资料容易搜集,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影响居民生活的价格趋势。
其缺点是范围较窄,只包括社会最终产品中的居民消费品的这一部分,因而不足以说明全面的情况。
2.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考点】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解析】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是指由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由于总需求表现为货币数量,因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被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增加以及政府政策对上述需求的刺激都会对总需求增加产生影响,并不同程度地拉动通货膨胀率上升。
总需求持续增加引发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3.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考点】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解析】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指由于供给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成本推动因素主要包括工资和利润推动。
无论是工资还是利润,如果超过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速度,则会对商品和劳务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形成压力。
来自于工会对工资和垄断厂商对利润的过分追求以及货币工资价格的刚性,都被认为可以引发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4.价格调整方程【考点】价格调整方程【解析】价格调整方程指用来表示通胀率与产生通胀压力之间关系的方程。
用公式表示为:πt=πt e+h(Y t-Y*)/Y*式中,πt为第t期的通胀率,πt e为人们对第t期通胀率的预期,(Y t-Y*)/Y*为第t期总需求与潜在产出水平的偏离,h为这种偏离对通胀率的影响系数。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考试大纲习题精解(宏观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学)
第8章宏观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考点】国内生产总值【解析】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常用于衡量一国的经济产出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
GDP通常采用支出法和收入法这两种方法来进行核算。
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2.国民生产总值【考点】国民生产总值【解析】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某国国民在一个既定的时期内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这项综合经济指标未扣除生产过程中资本损耗的折旧费用,所以称为“总值”。
3.个人可支配收入【考点】个人可支配收入【解析】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中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
个人收入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4.失业率【考点】失业率【解析】失业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比率,是反映经济社会中失业状况的一个指标,是经济社会重要的宏观指标。
失业率用公式表示为: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100%。
5.名义的和实际的国民收入【考点】名义的国民收入;实际的国民收入【解析】(1)名义的国民收入是按物品和劳务当年的价格计算所得的国民收入,它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价格可能会发生强烈变化,故为方便比较而引入了实际国民收入的概念。
(2)实际的国民收入是以从前某一年为基年,按基年价格计算所得的国民收入,或者说是用价格指数折算之后的国民收入。
名义国民收入和实际国民收入二者之间的关系式为:实际国民收入=名义国民收入÷价格折算指数。
2012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国际经济学复习题、课后题
2012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国际经济学复习题、课后题答案国际经济学(2012)一、名词解释1、国际经济学是指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2、绝对利益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自己的贸易伙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绝对优势。
各国从事自己占据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进而交换,便可以通过贸易获益,世界的总体福利水平也可以得到提高。
3、比较利益由英国经济学家托伦斯提出、李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是指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低生产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差距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它们便能从相互之间的国际分工和彼此贸易中获得利益。
4、国际分工是指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和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是社会分工从一国国内向国外延伸的结果。
5、贸易乘数(2003)是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研究中用来分析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和就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描述经济内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
6、一价定律是指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相同的交易产品或金融资产经过汇率调整后,在世界范围内其交易成本一定是相等的。
7、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2009)贸易创造是指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关税同盟中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
贸易转移是指产品由过去从较低生产成本国进口转向从较高成本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
8、流动借贷是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并进入了实际支付的债权、债务关系,它对国际收支和汇率的走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9、固定借贷是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的债权、债务关系,它对国际收支和汇率的走向没有决定性作用。
同等学力加试经济学原理科目考试大纲资料讲解
同等学力加试《经济学原理》科目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经济学原理》主要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构成,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西方经济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等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均为1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微观经济学60分宏观经济学4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10分)(2)简答题(40分)(3)计算题(30分)(4)论述题(20分)三、考查内容微观经济学1.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1)明确基本概念:需求、供给、需求定理、供给定理、需求相关弹性、供给弹性得基本概念。
(2)掌握均衡价格、均衡数的形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
(3)掌握点弹性、弧弹性的计算。
(4)熟练运用供求理论分析案例。
(5)熟练运用弹性理论分析案例。
2.效用论(1)了解欲望和效用;(2)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的条件,需求曲线的推导。
(3)掌握无差异曲线,消费预算线,消费者均衡的条件,需求曲线的推导。
(4)掌握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生产论(1)了解生产函数的概念,生产函数的分类。
(2)理解经济规模,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递减,规模收益不变。
(3)掌握产量与可变生产要素投入的函数关系,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产量曲线,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区间。
4.成本论(1)了解收益,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收益曲线的概念。
(2)理解成本的概念,短期成本分析,长期成本分析。
(3)掌握长期成本曲线的形成,最大利润最大化的确定原则。
5.完全竞争市场与不完全竞争市场(1)了解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市场的含义。
(2)理解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市场形成的条件。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西方经济学部分)》核心讲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十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本章内容主要有:投资的决定、IS曲线、利率的决定、LM曲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
10.1 大纲要求10.2 大纲详解第一节投资的决定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总投资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筑以及折旧等。
总投资中扣除折旧之后的余额为净投资,其中主要是厂房、设备的增加。
为了简单起见,通常假定折旧部分为0。
一、资本的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一贴现率恰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贴现值之和等于该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以R0表示一项资本品的价格,R1,…,R n为该项资本品在未来使用期内所有的预期收益。
那么,资本品的边际效率r c满足下列条件:在实践中,资本的边际效率也被称为预期利润率。
二、投资函数1.投资的决定投资者是否要对新的实物资本如机器、设备、厂房、仓库等进行投资,取决于这些新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即资本的边际效率是否大于为购买这些资产而必须借进的款项(借款筹资的方式可有多种多样)所要求的利率。
如果前者大于后者时,投资是值得的,小于后者时,投资就不值得。
假定市场利息率为r,一项资本品的边际效率为r c,那么该项资本品被用于投资的条件是r c>r。
2.投资函数在整个经济中,存在着若干的投资项目,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边际效率。
更一般地,每单位投资量对应着相应的资本的边际效率。
这样,对于既定的利息率而言,资本的边际效率超过该利息率的项目将会被投资。
因此,利率越高,投资就越小,利率下降,投资就会增加。
即投资取决于利息率,并且是利率的减函数,用公式表示为:I=I(r)。
需要注意,以上讨论的投资函数是以资本的边际效率不变为条件的。
但是,当利息率下降时,所有的厂商都会增加投资,从而有可能导致资本品的价格上涨,结果使得单个项目的资本的边际效率下降。
这表明,从整个经济来看,对应于特定利息率的投资要低于资本的边际效率曲线。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同等学力人员是指没有本科学历或者本科学历不符合硕士学位招生要求的人员,他们通过国家统一的考试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学术能力,获得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
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备受广大考生的关注。
本文将为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经济学硕士学位提供大纲及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备考。
一、大纲1. 基础理论知识部分(1)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2)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3)数理经济学基础知识2. 方法技能部分(1)文献阅读及文献综述能力(2)数据分析和计算机应用技能(3)基础的经济学分析能力3. 综合应用部分(1)国际经济学、金融学、货币银行学专业知识(2)应用计量经济学、实证经济学方法(3)经济政策分析和决策能力二、指南1.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涉及经济学基本分析工具和解释经济现象的逻辑,并且是后续学习和应用的基础。
通过充分掌握并熟练应用,可以为其它部分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撑。
2.提高方法技能的水平方法技能包括文献阅读,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是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必备的实际操作技能。
文献阅读和文献综述能力可以培养良好的反应速度和思考能力,哪怕时间吃紧的情况下,也能迅速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计算机与数据处理技能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完成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可视化,从而为其它学科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3.全面掌握专业知识专业知识部分的学习,首先要选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
其次,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战、实践、实验,多通过课程设计、论文撰写和模拟实验来深入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且不断扩大视野和丰富知识储备。
4.培养综合应用技能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光有知识和技能还不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要作为一个经济学研究者的意识给自己定位。
要在熟练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实际应用和进行综合分析,通过阅读一些经济学报刊、发表论文,为经济学的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方向。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考试大纲习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
第6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一、名词解释1.按劳分配【考点】按劳分配【解析】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阶段劳动的社会性质。
按劳分配的实质是以劳动为尺度进行收入(或消费资料)的分配,劳动者取得的收入与其提供的劳动量成比例。
2.微观收入分配过程【考点】微观收入分配过程【解析】微观收入分配过程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收入分配过程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确定和分配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取得收入的多少,既取决于其单个产品生产上是否符合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标准,也取决于该部门生产总量是否符合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标准。
3.宏观收入分配过程【考点】宏观收入分配过程【解析】宏观收入分配过程是建立在微观收入分配过程基础上并独立于这一分配过程的再分配过程。
它要考虑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的平衡和社会整体、长远发展需要,对不同部门(包括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生产部门与非生产部门之间)、不同领域、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进行调节,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4.公共服务均等化【考点】公共服务均等化【解析】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是指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等,同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
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弥补市场失灵、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5.社会保障【考点】社会保障【解析】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为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制度。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逐渐成为各国普遍实行的一项制度。
这一制度一般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等组成。
二、简述题1.简述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
【考点】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解析】(1)按劳分配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的理论概括。
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考试真题和答案分析
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考试真题和答案分析
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全套资料
内容简介
•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视频讲解)
•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西方经济学部分)》复习全书【核心讲义+模拟试题详解】
•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部分)》复习全书【核心讲义+模拟试题详解】
•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货币银行学部分)》复习全书【核心讲义+模拟试题详解】
•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国际经济学部分)》复习全书【核心讲义+模拟试题详解】
•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财政学部分)》复习全书【核心讲义+模拟试题详解】
•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4版)考试大纲习题精解
4.题库
•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题库【历年真题(视频讲解)+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常见问题
1.全套电子书能在几种设备上使用?如何使用?
答:支持电脑(WIN10、WIN8、WIN7)、手机、平板等多端同步使用。
电脑端在线版在本网站登录即可使用,电脑端下载版只能绑定一台电脑使用,手机端及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并登录本网站即可使用。
2.我已购买的全套电子书在哪里查看?
答:电脑或手机上登录后点击“查看购买记录”。
请务必确认,你是使用购买了全套电子书的账号登录查看。
3.视频/录屏可以离线观看吗?
答:不可离线观看。
如你在使用中遇到了其他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请联系客服。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货币银行学部分)》核心讲义(内外均衡理论)【圣才出品】
第十章内外均衡理论10.1 大纲要求10.2 大纲详解第一节内外均衡理论的基本思想一、米德内外均衡理论的基本内容内外均衡理论是指英国经济学家米德的“两种目标,两种工具”的理论模式,即一国如果希望同时达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目标,则必须同时运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两种工具。
假设一国经济划分为生产贸易品的贸易部门和生产非贸易品的非贸易部门,则内部均衡被定义为国内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足以保证非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也即非贸易品市场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外部均衡指经常项目收支平衡,也即贸易品的供求处于均衡状态。
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在于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实现。
然而,宏观政策在为这一目标努力时却并非总是合作愉快的,米德冲突常有发生。
米德冲突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追求内、外部均衡,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
为避免米德冲突,需要为不同的目标制定不同的政策,即满足所谓的丁伯根法则:要实现n个经济目标,必须具备n种政策工具。
那么为解决米德冲突,同时实现内外均衡,两种政策工具必须配合。
米德在《国际收支》中列举了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的组合:支出调整政策主要由凯恩斯理论所表明的需求管理政策,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成。
通过实施支出调整政策可达到相对于收入而改变支出水平的目的;支出转换政策指能够影响贸易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改变支出构成而使本国收入相对于支出增加的政策,如汇率调整、关税、出口补贴、进口配额限制等都属于支出转换政策范畴。
狭义的支出转换政策则专指汇率政策。
【例题10.1】名词解释:米德冲突。
【考点】米德冲突【解析】米德冲突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追求内、外部均衡,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
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宏观经济政策不仅要实现内部均衡,即稳定通货,还须实现外部均衡,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以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考点手册(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第七章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考点一:贸易乘数理论(表7-1)表7-1 贸易乘数理论考点二:宏观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一、经济的宏观目标1.宏观经济的四个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2.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经济的对内均衡指国内的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既实现资源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同时可获得有保证的经济增长。
经济的对外均衡指一国与外部经济体之间的经济流入量和流出量相等,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
二、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经济分析1.假设条件(1)国际资本流动为零(从而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等于贸易平衡);(2)总需求达到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之前,价格一直保持不变。
2.斯旺曲线图7-1中,纵轴表示汇率(R),横轴表示真实的国内消费或吸收(D)。
图7-1 斯旺曲线(1)外部均衡EE曲线显示了外部均衡状态下,汇率和真实消费或吸收的各种组合。
EE曲线斜率为正,因为R上升有助于改善国际贸易差额,并且必然伴随真实的国内吸收(D)的增长。
这将促使进口充分增长以保持贸易差额的平衡和外部均衡。
(2)内部均衡YY曲线则显示了内部均衡状态下,汇率(R)与国内吸收(D)的各种组合(如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
YY曲线向下倾斜,因为R下降(由于货币贬值)导致贸易差额恶化,一国要维持内部均衡,必须提高国内消费。
(3)内外部不均衡在图7-1中,只有在F点(R2和D2),政府可以同时实现内外部均衡。
EE曲线以上的点代表对外盈余,以下的点代表对外赤字;同时,YY曲线以下的点代表失业,以上的点代表通货膨胀。
区域Ⅰ:对外盈余与内部失业;区域Ⅱ:对外盈余与内部通货膨胀;区域Ⅲ:对外赤字与内部通货膨胀;区域Ⅳ:对外赤字与内部失业。
(4)内外部均衡的调整当经济处于失衡状态时,可以搭配使用支出-转换政策和支出-改变政策,使经济达到F 点,实现内外平衡。
当经济处于失业和赤字并存的C点时,可采取支出-转换政策使汇率从R1上升到R2,同时,采取使支出增加的支出-改变政策使支出增加到D2,达到F点,实现内外平衡。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对于同等学力人员来说,申请硕士学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过程。
为了提高考生的备考效果,国家教育部发布了《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
本文将对该大纲及指南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
一、考试概述1. 考试目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的目的是评估考生在经济学领域的综合能力,包括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以确定其是否具备攻读硕士学位的资格。
2. 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包括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专业课程、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方面。
考生需要全面掌握这些内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3. 考试形式考试采取笔试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论述题,全面考察考生的理论基础、分析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大纲解读1. 考试要求根据大纲要求,考生需具备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此外,还要熟悉相关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技巧。
2. 考试知识点大纲明确了考试知识点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学基本原理、市场经济理论、国际经济关系、金融学基础等。
考生应根据大纲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做到知识全面掌握。
3. 难度分布大纲对考试难度分布进行了合理的设计,覆盖了基础、中级和高级知识点。
其中,基础知识占考试总分的50%,中级知识占30%,高级知识占20%。
考生应针对不同难度的知识点有重点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三、指南分析1. 学习方法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采取系统学习和综合应用的方法。
除了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还可以参加学术研讨会、经济论坛等活动,提高对经济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解题技巧指南提供了一些解题技巧,如合理利用经济学模型、建立逻辑分析框架、善于归纳总结等。
考生应运用这些技巧,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3. 模拟训练指南建议考生进行模拟训练,完成真实考试环境下的模拟试题。
2022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统一考试经济学试题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经济学试题1999年: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 5分)1.理性预期2.市场失灵3.汇率旳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4.外汇5.预算体制二、简答题(每题9分,共4 5分)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旳有关未来社会旳基本经济特性。
2.帕累托最优状态及条件。
3.若一国经济增长率G从5%上升到7%,资本产出比为4,试用哈罗德—多马模型分析,储蓄率s将怎样变化?4.列昂惕夫反论旳基本内容。
5.试述经济发展水平与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旳制约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2.试述现代融资方式及效能。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 共20分)1.外在性2. 流动偏好陷阱3.税收支出4.政府采购制度5.广义国际收支二、简答题(每题8分, 共40分)1. 简述经济政策旳详细目旳。
2. 已知某垄断厂商面临旳需求函数是Q=60-5P(1)求厂商旳边际收益函数。
(2)求厂商收益最大时旳产量和价格。
(3)若厂商旳边际成本等于2,求厂商旳利润最大化时产量和价格。
3. 使用收入和支出法进行国民收入核算应注意哪些问题?4. 简要论述政府干预市场旳重要手段。
5.简述购置平价论旳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旳体制框架。
2. 论述金融市场在经济运行中旳功能。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 共20分)1. 帕累托最优状态2. 基础货币3. 单一税制和复合税制4. 国家预算5. 偿债率二、简答题(每题8分, 共40分)1. 中国旳过度经济有哪些基本特性?2. 简要阐明西方经济学家有关金融创新旳理论。
3. 怎样看待微观主体预算对货币政策效应旳抵消作用?4. 试分析本币对外贬值对进出口旳影响机制。
5. 简述社会公共需要旳基本特性。
三、论述与计算题(每题20分,共40分)1. 为何对外开放是经济国际化发展旳必然趋势?怎样对旳处理扩大对外开放与坚持自力更生之间旳关系?2. 试述总需求、总需求函数概念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旳原因,并假定一种经济中旳消费函数是C=80+0.9Y, 投资函数为I=720-r, 经济中旳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4000r, 若中央银行旳名义货币供应量为M=500,求该经济旳总需求函数。
同等学力申硕国际经济学考试大纲
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大纲—-国际经济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经济增长的自然过程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脉络3.国际经济的产生二、国际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发展的结果1.经济目标与福利2.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3.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三、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1.经济运行主体的异同2.经济运行目的的异同3.经济运行范围的异同4.经济运行机制的异同5.经济交流方式的异同第二节国际经济学的对象与结构一、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资源的国际配置2.福利的国际最大化分析3.国际经济活动往来的内在联系二、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2.国际贸易政策研究3.国际收支研究4.外汇理论研究5.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研究6.跨国公司研究7.经济发展研究8.经济一体化研究9.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研究10.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秩序研究三、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特点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4.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相结合5.理论与政策相结合6.吸收与评价相结合第二章国际贸易纯理论第一节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一、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1.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概念与内容2.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简单数学说明3.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图形解释4.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其他有关叙述二、对于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评价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2.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第二节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一、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1.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假设前提2.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3.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简单数学说明4.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图形解释5.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其他有关叙述(多国与多种产品模型) 二、对于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评价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2.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3.我国理论界对比较利益学说的认识与评价三、比较利益的分解1.得自贸易的利益2.得自分工的利益3.利益的合成分析与评价第三节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一、相互需求方程式1.相互需求方程式的基本内容和简单数学说明2.相互需求方程的图形解释3.相互需求方程式均衡的条件及对其评价二、提供曲线及其分析1.贸易无差异曲线2.提供曲线的作图及说明3.国际贸易的均衡条件分析4.对提供曲线的评价三、贸易条件与出口的贫困增长1.贸易条件与出口的贫困增长的图形分析2.出口贫困增长的条件与案例3.出口贫困增长的政策含义及对其的评价第三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第一节H—O模型及其分析一、H一0模型的基本命题1.H—O模型的提出与模型要解决的问题2.H-O模型的假设前提3.H一0模型的基本命题分析二、H一0模型的基本内容1.H一0模型的基本内在逻辑关系2.H-O模型的数学公式推导证明3.要素价格均衡及其分析三、对H一0模型的评价1.H一0模型与比较利益学说的异同点2.H一0模型的政策含义与案例分析3.对H一0模型的评价第二节列昂惕夫反论及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一、列昂惕夫反论1.列昂惕夫反论的提出2.列昂惕夫反论的基本内容3.围绕列昂惕夫反论展开的争论二、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1.人力资本说的基本内容与评价2.R&D学说的基本内容与评价3.信息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与评价三、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国际贸易技术差距论的基本内容与评价2.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提出与假定前提3.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基本内容4.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图形说明5.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动态意义6.对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第三节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一、产业内贸易理论1.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与假设前提2.产品的同、异质性3.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4.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5.需求偏好相似论6.规模经济的贸易利益7.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衡量指数8.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评价二、政策贸易理论1.战略政策贸易理论2.贸易扭曲理论第四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关税分析一、小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1.关税的概念2.小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的图形分析3.小国进口关税的几种经济效应与福利分析4.小国进口关税一般均衡的图形说明5.贸易均衡条件分析与评价二、大国关税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1.大国在国际贸易条件下的总供给曲线2.大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的图形分析3.大国关税的几种经济效应与福利分析4.大国关税一般均衡的图形说明5.贸易均衡条件分析与评价第二节国际贸易的非关税壁垒分析一、进口配额分析1.国际贸易中进口配额的概念2.进口配额局部均衡的图形分析3.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二、进口配额与等额关税的比较分析1.进口配额与等额关税的图形分析2.进口配额与等额关税的政策含义比较3.对进口配额的评价三、反倾销与反补贴分析1.倾销的界定2.倾销的危害性3.倾销的图形分析4.反倾销的经济效应分析5.补贴与反补贴的图形分析第三节幼稚产业的保护一、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1.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理论2.新贸易保护理论二、幼稚产业的保护分析1.幼稚产业的定义(M—B-K标准)2.幼稚产业发展的局部均衡分析3.幼稚产业发展的一般均衡分析4.保护幼稚产业的政策含义与评价三、关税的有效保护率1.关税保护与关税的有效保护2.关税有效保护率公式的推导与计算3.关税有效保护的政策含义与评价第五章国际收支分析第一节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表一、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表1.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2.广义与狭义国际收支3.国际收支表的构成(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国际投资头寸) 二、国际收支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1.国际收支表各项目之间的关系2.国际收支的盈余与赤字3.国际收支状况的含义与经济分析第二节国际收支的调节一、国际收支的失衡1.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含义2.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二、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若干理论1.弹性法2.吸收法3.货币法三、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措施1.外汇管制2.调整国际收支失衡的其他政策措施第六章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第一节外汇与汇率一、外汇定义及其作用1.外汇的概念2.外汇的作用3.国际储备与最佳外汇储备规模二、汇率定义与汇率的标价法1.汇率定义2.汇率的标价法3.汇率的多种表现形式第二节汇率决定的若干理论一、汇率决定的传统理论1.铸币平价说2.国际借贷说3.传统购买力平价说4.汇兑心理说二、二战后汇率决定的理论1.流动资产选择说2.目标汇率说3.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第三节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内容一、一价定律与购买力平价理论(PPP法) 1.同一价格律2.不同国家中利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3.非贸易商品不符合购买力平价时的平价公式4.贸易商品也不符合购买力平价时的平价公式5.实际汇率分析与评价二、利息平价与远期汇率的决定1.货币的内在价值2.费舍效应与国际费舍效应3.不考虑通货膨胀条件下的远期汇率决定公式4.升水(贴水)公式的推导三、购买力平价法(PPP法)的实际应用1.购买力平价法在国际经济中的应用2.购买力平价法应用的案例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3.购买力平价法应用的评价第七章要素的国际流动第一节资本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一、资本国际流动1.资本国际流动的动因2.资本国际流动的主要形式3.国际资本的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二、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分析1.资本国际流动的图形分析2.资本国际流动的福利分析3.国际资本流动的政策含义三、国际生产折衷理论1.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提出2.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内容3.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评价第二节劳动力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一、劳动力国际流动1.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原因2.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形式二、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分析1.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图形分析2.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福利分析3.国际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含义第三节技术转移及其经济效应一、技术的国际转移1.国际技术转移的动因2.国际技术转移的形式二、国际技术转移的经济分析1.技术转移的新古典价格刺激模型2.中性技术进步说3.技术转移的周期理论4.国际技术转移的政策含义第四节国际要素转移的其他经济效应一、两缺口模型1.缺口的概念2.两缺口模型3.两缺口模型的政策含义二、外资引进的经济分析1.国际因素的恶性循环2.最佳外资引进分析3.债务指标及其政策含义4.案例分析: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第八章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第一节国际传导机制一、国民收入模型的扩大1.简单开放国民收入模型2.加入商品、资本、劳动力流动的扩大的国民收入模型二、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1.国际商品流动的非均衡传导2.国际资本流动的非均衡传导3.国际劳动力流动的非均衡传导4.国际信息流动的非均衡传导三、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的案例分析1.1973-—1974年的世界经济衰退2.1997--1998年的东亚金融经济危机第二节贸易乘数理论一、宏观经济学中的乘数理论1.乘数理论的提出2.乘数理论的公式推导3.乘数的政策含义二、贸易乘数1.贸易乘数理论的提出2.贸易乘数的公式推导3.贸易乘数的图形分析三、贸易乘数的政策意义1.贸易乘数的政策含义2.回应的贸易乘数及其政策含义3.对贸易乘数理论的评价第三节宏观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一、经济的宏观目标1.宏观经济的四个目标2.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二、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经济分析1.汇率与BOP曲线的关系2.IS—LM-FE分析3.内外均衡的斯旺图分析三、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政策分析1.开放条件下的财政、金融与汇率政策2.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及政策搭配3.蒙代尔一克鲁格曼三元悖论4.固定与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第九章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分析第一节经济一体化分析一、关税同盟与经济一体化分析1.关税同盟的提出与发展2.国际贸易的次优理论: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二、关税同盟的经济分析1.关税同盟的图形分析2.关税同盟的福利分析3.关税同盟的政策含义三、最优货币区分析1.最优货币区的提出2.单一货币的收益分析及其评价3.单一货币区的成本分析及其评价四、经济一体化的经济与案例分析1.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分析2.经济一体化的案例分析第二节国际经济组织及其作用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及其作用二、世界银行(World Bank)及其作用三、世界贸易组织(WTO)及其作用四、地区经济组织及其作用第三节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与南北关系一、国际经济秩序1.国际经济秩序的含义2.旧国际经济秩序分析3.G一8与国际经济秩序二、新国际经济秩序1.南北经济关系分析2.新国际经济秩序的提出3.新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第十章结束语:经济全球化趋势第一节经济全球化的演变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与动因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发展格局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格局。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国际经济学部分)》复习全书【核心讲义+模拟试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核心讲义第一章绪论1.1大纲要求1.2大纲详解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经济增长的自然过程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意味着更多的产出,即一个国家的产品、服务数量的增加,或按人口平均的实际产出的增加,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NI)或它们的人均数值来衡量。
(2)经济发展,是伴随着经济结构、社会和政治体制变革的经济增长。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脉络(1)微观经济学以企业为经济活动中心,针对企业行为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研究。
(2)宏观经济学是对一个国家经济总量(如经济增长、就业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3)国际经济学是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国际经济的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彼此经济关系日益紧密,国家便成为国际经济往来和活动的主体,出现了各种国际经济往来的形式(如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便产生了国际经济。
二、国际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发展的结果1.经济目标与福利(1)宏观经济四大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
(2)微观经济单位追求的经济福利是资源既定条件下获得最大的利润。
(3)个人追求的经济福利是收入既定条件下获得最大的效用。
(4)处于国际经济背景下的国家,其经济运行的目的最终也是围绕福利展开的。
2.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相对,它是指没有和外部发生任何经济往来关系的经济;开放经济意味着一个经济与外部世界存在着经济往来关系,如对外贸易、资金流动等。
3.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一般理论在国际经济范围中的延伸和应用,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整个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1.经济运行主体的异同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经济活动主体都是个人、企业、国家和国家集团。
2.经济运行目的的异同追求个人、企业、国家和国家集团经济福利的增长,以最小资源的耗费,获取最大经济福利,以有限的收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内外均衡理论
一、名词解释
1.支出调整政策
【考点】支出调整政策
【解析】支出调整政策是指通过影响国内收入和国内总支出,或者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收缩或扩张国内投资和消费总需求来调控国内总供给与总需求以达到内部均衡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
支出调整政策主要由凯恩斯理论所表明的需求管理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成。
通过实施支出调整政策可达到相对于收入而改变支出水平的目的。
2.支出转换政策
【考点】支出转换政策
【解析】支出转换政策是指能够影响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改变支出构成而使本国收入相对于支出增加的政策。
主要包括:汇率政策、关税、出口补贴、进口配额限制等直接管制措施。
狭义的支出转换政策指汇率政策。
3.丁伯根法则
【考点】丁伯根法则
【解析】丁伯根法则是指由丁伯根提出的关于国家经济调节政策和经济调节目标之间关系的法则。
其基本内容是,为达到一个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一种有效的政策;要实现n个经济目标,必须具备n种政策工具。
该法则为用不同政策配合同时实现内外均衡提供了
依据。
4.米德冲突
【考点】米德冲突
【解析】米德冲突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或支出转换政策——汇率政策、关税、出口补贴、进口配额限制等直接管制措施来追求内、外部均衡,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
则为解决米德冲突,同时实现内外均衡,两种政策工具必须配合使用。
5.内外均衡
【考点】内外均衡
【解析】内外均衡是指英国经济学家米德的“两种目标,两种工具”的理论模式,即一国如果希望同时达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目标,则必须同时运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两种工具。
内外均衡是指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
实现经济的对内均衡,主要是指国内的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既实现资源的充分配置、物价稳定,同时可以获得有保证的经济增长。
实现经济的对外均衡,主要是指一国与外部经济体之间的经济流入量和流出量相等,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
二、简述题
1.简述内外均衡理论的基本思想。
【考点】内外均衡理论
【解析】内外均衡理论是指米德的“两种目标,两种工具”的理论模式,即一国如果希望同时达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目标,则必须同时运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两种工具。
(1)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含义
假设一国经济分为生产贸易品的贸易部门和生产非贸易品的非贸易部门,则内部均衡被定义为国内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足以保证非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也即非贸易市场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外部均衡指经常项目收支平衡,也即贸易商品的供求处于均衡状态。
(2)米德冲突与丁伯根法则
央行调控的最终目标在于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实现。
然而,宏观政策在为这一目标努力时却并非总是合作愉快的,米德冲突常有发生。
米德冲突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追求内、外部均衡,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
为避免“米德冲突”,需要为不同的目标制定不同的政策,即满足丁伯根法则:要实现n个经济目标,必须具备n种政策工具。
(3)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的组合
米德在《国际收支》中列举了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的组合。
支出调整政策主要由凯恩斯理论所表明的需求管理政策组成,用于调整支出水平。
支出转换政策指能够影响贸易品竞争力、能够通过调整支出构成而增加本国收入的政策,如汇率、关税、出口补贴、进口配额限制等。
狭义的支出转换政策专指汇率政策。
三、论述题
1.试分析蒙代尔政策配合说的主要内容。
【考点】蒙代尔政策配合说
【解析】1962年,在蒙代尔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交的题为《恰当运用财政货币政策以实现内外稳定》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了“政策配合说”。
其特色在于它强调以货币政策促进外部均衡,以财政政策促进内部均衡的政策主张。
(1)政策配合说的主要内容
蒙代尔认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与名义收入有着相对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也存在两种独立的政策工具来实现内外两方面的经济目标。
比如,紧缩性财政政策趋于降低利率,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则会提高利率。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本国利率提高会改善资本账户收支,而本国利率下降则会恶化资本账户收支。
由此可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取向如果都是紧缩的,对国际收支也会分别有不同的作用。
所以,只要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合理搭配使用,就有可能同时实现内外均衡。
(2)政策搭配原理的图形分析
政策搭配原理如图10-1所示,横轴表示利率水平,代表货币政策;纵轴表示政府财政支出水平,代表财政政策。
BB线为外部均衡线,该线上任意一点都代表由一定的利率水平与财政支出的组合而达成的国际收支均衡状态。
YY为内部均衡线,线上任意一点都代表使国内均衡得以实现的利率水平与财政支出的组合。
在图10-1中Ⅰ:国际收支盈余、通货膨胀;Ⅱ:国际收支赤字、通货膨胀;Ⅲ:国际收支赤字、失业;Ⅳ:国际收支盈余、失业。
图10-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政策搭配
现假定一国经济处于A点,即处于失业与国际收支赤字并存的失衡状态——内外部都不均衡。
此时,可以用货币政策来解决国际收支的赤字问题,用财政政策来解决失业的问题,从而将经济调整到内外部均衡状态。
即。
从A点开始,先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使之逼近BB线,使国际收支平衡;接着,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使之逼近YY,缓解国内失业。
如此交替使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就可以一步步地向内外全面均衡状态逼近,并最终达到全面均衡点。
(3)最佳政策配合设计
蒙代尔的政策“分派原则”:在固定汇率制下,只有把内部均衡目标分派给财政政策,外部均衡目标分派给货币政策,方能达到经济的全面均衡。
这即是蒙代尔的“政策搭配理论”(见表10-1)。
依据这样的思路,有一个最佳政策配合的设计:
表10-1 不同失衡状态下的最佳政策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