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材料作文审题中的最佳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材料作文审题中的最佳立意
摘要:有人曾将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提到“成亦审题,
败亦审题”的高度来认识,认为一篇文章的成败取决于审题立意的正误、优劣,可见审题立意在材料作文的写作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然而,我们的学生却往往就是在审题立意上容易出错。究其原因:目光狭窄,看不到更大的范围;认识肤浅,想不到更深的内涵;思维混乱,找不到科学的分析方法。故而,所立之意不是完全曲解材料、远离题意,就是片面理解材料、偏离题意,更侈谈什么立意的深刻新颖呢!
关键词:材料作文;审题;最佳立意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179-01
笔者认为要解决好审题立意的问题,除了要求学生细心阅读、
全面理解材料之外,教会学生分析材料的方法是关键,因为命题者所供给的材料的题旨(内涵)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经过一番分析思考,是很难发掘出来的。这种分析方法,就是对材料的整体作局部的分解,并逐一对其各种因素作深入的审察研究,从感性的具体走向理性的抽象。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比较、筛选,舍弃非本质的内容,抽象出本质的内容,从而在复杂的材料中找出准确、深刻、新颖的题旨来。讲到分析就离不开谈分析的角度,因为角度是分析问题的出发点,也是分析材料的切入点。只有抓住了角度,分析才有条理,思维才能清晰,认识才会提高。因此,从分析的角
度入手,学会对材料进行多层次、多侧面、多向思维的分析方法,在审题立意上就能做到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一、命题者所供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
从形式上看,有单侧、有多侧、有文字、有图画等;从内容上看,有写人、有写事、有写言、有写行等;从类型上看,有议论型、感想型、评论型、寓意型等。不管遇到哪一类材料,我们都就从多层次、多侧面的角度入手作具体细致的分析,或抓住材料内容的异同分析。分析的角度越具体,材料的表象就越清晰,也就越有利于我们展开引串、联想、比较、筛选。请看下例:
[材料一]
一般人认为,“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是指山东省的东岳泰山,其实错了。这个“泰山”,实是鲁班的弟子。他很聪明,干活总是别出心裁,结果惹恼了鲁班,被撵出了“班门”。事过一年,鲁班见集市上摆着精巧的竹制品在出卖,他万没想到,这些竹制品竟是被他撵走的徒弟泰山所制。为此,鲁班自愧地感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这则材料的多义性,决定了分析角度的多侧面。从鲁班失去泰山竟成千古恨的角度看,墨守成规者凭着自己狭窄的眼光,是发现不了真正的有识有才之士的。从泰山被撵出班门的不幸遭遇的角度看,锐意改革的创新者做事别出心裁,独具一格,总是得不到墨守成规者的赏识的,但怀才不遇的泰山矢志改革,力求创新,干出了一番事业,说明立志改革者是大有作为的。再从鲁班对泰山对立关
系的角度看,这里有个“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矛盾问题,也存在着锐意改革者与墨守成规者的对立冲突的关系。以上关系,抓住了两个人物,三个角度,因而也就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立意命题。有几个话题,如何比较筛选出一个最佳立意,这是因人因时而异的。比较、筛选的依据有两条:一是新颖,二是可御。立意的新颖,是指有时代气息而又不落俗套。立意的可御,是指这个话题,便于自己展开论述,写作时有充足的材料证明观点。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材料的内容并不是多义的,那就不能多角度立意,但对材料的分析,还是应该从多层次、多侧面的角度展开。请看下例:
[材料二]
古时,有一个仙翁,有点石成金之术。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沿途乞求,遇见了这位仙翁。书生向仙翁乞求帮助,仙翁欣然应允。他叫书生看着地上的一块石头,接着用左手食指轻轻一点,突然,豪光四射,石块立即变成了黄灿灿的金子。仙翁示意书生,拾起黄金,变卖为生。书生拾起黄金,走上前去,交给仙翁,说:“这块黄金我不要,我要您的手指头。”
这则材料,粗看似与第一则材料相同,同是写两个人物,一对矛盾:仙翁乐于助人,为书生点石成金,帮助书生暂渡难关,书生却不要金子,而要仙翁的手指头,这里似乎构成了乐于助人与贪心不足之间的矛盾。如果我们不加思考,简单地从乐于助人或贪心不足的角度立论,那么必定要犯“片面理解题意”的错误。这告诉我
们,在多层次、多侧面分析的过程中,还要解决好全面地、联系地审视材料,谨慎地、正确地选准角度的问题。
材料结尾处书生所说的那句话,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仔细推敲,书生所要的“手指头”,其实是点石成金的方法,只有学会了这一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永远摆脱贫困。解开这个隐含的信息,也就能从中悟出: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便可迎刃而解的哲理来。由此又可联想到要使贫困地区致富,不能一味拨给救济资金,而要给政策、给技术、给致富的方法,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选择这一个角度分析立意就完全正确了。
从上述两则材料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有些材料虽内容、形式相似,但分析角度不尽相同,只有对材料作全面分析,综合思考,才能透过材料的表象揭示材料的本质,才能选准分析的角度,确定正确的立论。
二、分析材料的过程,是一个复杂思维的过程,也是鉴别、认识材料的过程
由此及彼地理清材料,由表及里地识别本质,另辟蹊径地独创见解,均来自不同的思维角度。因此,从多向思维的角度去分析研究材料,发掘材料中所蕴含的题旨,同样显得十分重要。就思维角度而言:有横向的,有纵向的,有综合的,有单向的。我们只要抓住了这些思维角度去分析研究材料,思路就会更清晰;认识就会更清楚,立意也就更深刻、更新颖。
[材料三]
翁方纲和刘石庵是清代有名的书法家。翁方钢一生研究书法,讲究“笔笔有来历”,最佩服唐代虞世南、欧阳询的书法。他作楷书时,处处以虞欧为典范。刘石庵则善于发展个性,创造了一种丰腴厚重的书体。有人问翁:刘石庵的书法如何,翁说:“他哪一笔是古人传统的笔法?”刘反唇相讥说:“我是发扬自己的书法特色罢了,他哪一笔是自己的?”
要正确把握这则材料的题旨,首先要思考造成翁、刘彼此取笑的依据,其次从辩证的角度去认识翁、刘两个的做法及思维方法的优劣,再从中寻找出正确的答案,即提炼自己的见解。分析材料如下:
(一)从思维的横向角度分析
翁认为学习书法必须继承传统,以恪守古人传统笔法为主;刘认为学习书法必须有所创新,以发展自己个性特色为主。
(二)从思维的纵向角度分析
只讲继承传统,恪守古人笔法,不思创新,就有碍书艺的发展,而只讲有所创新,发展个性特色,丢掉传统,也是不足取的。继承与发展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从思维的综合角度分析
将横向与纵向思维角度的分析结合起来思考,运用辩证的方法来审察,既看到新书体旺盛的生命力和远大前景,又看到旧传统中合理的内核和对新书体产生、发展的重要作用。由此可以推断,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