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生态学简答归纳

合集下载

恢复生态学复习资料

恢复生态学复习资料

恢复生态学复习资料1.生态恢复的定义生态恢复是帮助退化、受损或毁坏的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它是一种旨在启动及加快对生态系统健康、完整性及可持续性进行恢复的主动行为。

2.生态系统恢复后的特征(1)生态系统恢复后的特征应该与参照系统类似,而且有适当的群落结构;(2)生态系统恢复后偶尽可能多的乡土种,在恢复后的文化生态系统中,允许外来驯化种、非入侵性杂草和作物的协同进化种存在;(3)生态系统恢复后,维持系统持续演化货稳定所必需的所有功能群都出现了,如果它们没有出现,在自然条件下也应该有重新定居的可能性;(4)生态系统恢复后的环境应该能够保证那些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或沿正确方向演化起关键作用的物种的繁殖;(5)生态系统恢复后在其所处演化阶段的生态功能正常,没有功能失常的征兆;(6)生态系统恢复后能较好的融入一个大的景观或生态系统组群中,并通过生物和非生物流动与其他系统相互作用;(7)周围景观中对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性构成威胁的潜在因素得到消除或已经减轻到最低程度;(8)恢复的生态系统能对正常的、周期性的环境压力保持良好的弹性,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9)与作为参照的生态系统保持相同程度的自我维持力,在现有条件下,恢复生态系统应该具有能够自我维持无限长时间的潜能。

3.生态恢复、改造、再植、缓解、生态工程、环境修复(名词解释)生态恢复:指修复那些受到干扰、破坏的东西,使其尽可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改造:指将被干扰和破坏的生物恢复到某种状态,从而使原来定居在其上的物种能够重新定居,或者与原来物种相似的物种能够定居。

再植:指尽量恢复一个生态系统的任何部分和功能,或者是恢复到其原来的土地利用类型,如将一开垦的草场从农田恢复到草地。

缓解:是指主动对环境破坏进行补偿的一种行为。

生态工程:是指操纵自然资源、活体生物和外界环境来实现人类特定的目的,解决解释难题的活动。

环境修复:是指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生态学家H.T.Odum提出生态工程概念,受此启发,欧洲一些国家尝试应用研究,并形成所谓生态工程技术,实际属于清洁生产的范畴。

恢复生态学名词解释及恢复生态学复习题

恢复生态学名词解释及恢复生态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恢复生态学:强调受损的生态系统要恢复到理想的状态、强调生态恢复的应用生态学过程、强调退化生态系统的整合性恢复。

重建:去除干扰并使生态系统恢复原有的利用方式改良:改良立地的条件以便使原有的生物生存改进:对原有的受损系统进行改进,以提高某方面的结构与功能修补:修复部分受损结构更新:生态系统的发育及更新再植:恢复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及功能,或恢复当地先前土地利用方式边缘效应: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和作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的较大变化第二章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机制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各种外营力的作用,发生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荒漠化: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石质化退化:在干扰作用下,原本土壤连续覆盖的土地,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严重流失造成大片基岩裸露的一种土地退化过程土壤贫瘠化:土壤肥力减退的退化方式干扰因子:任何一种自然环境因子,只要对生命系统的作用强度超过正常情况下出现的强度,就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动态以及相应的环境发生变化,也就是发生了干扰,这种环境因子便被称为干扰因子第三章生态恢复的基础理论Shelford耐性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种因子的量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极限,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演替:一个先锋植物群落在裸地形成后,一个植物群落接着一个植物群落相继不断地为另一个植物群落所代替,直到顶级群落的过程进展演替:群落的演替是从先锋群落经过一系列阶段,达到中生性顶级群落。

沿着顺序阶段向着顶级群落的演替逆向演替:由顶级群落向着先锋群落退化演变的演替原生演替:指群落演替从原生裸地开始的演替次生演替:发生在次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脆弱性:含有由于人类活动而面临威胁、濒临灭绝的生物种类、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区域被认为是脆弱的生态系统管理:应用生态学、社会学和管理学原理,通过有效地生态系统管理,在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使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具最高收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生态系统直接地或间接地为人类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第四章生态恢复的技术背景3S技术: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总称第五章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草地退化:指草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失调,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功能下降,稳定性减弱。

恢复生态试题库

恢复生态试题库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8个,每个2分,共16分)1 恢复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如何修复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原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动态损害的一门学科,其内涵包括帮助恢复和管理原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的过程。

2 生态恢复:使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受干扰前的过程。

3 生态系统退化: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自然干扰或人为干扰或二者的共同作用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导致生态要素和生态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或人类生存的变化(量变或质变),打破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造成破坏性波动或恶性循环。

5 生态型:种群内分化出来的一些适应特定生境条件的类群成为生态型.6 种群对策(bionomic strategy):是指物种在生存斗争中为求得生存而对环境条件采取的适应方式。

7 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8 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 :优势种中的最优者,即盖度最大(重量最大),多度也大的植物种。

10 偶见种(rare species):偶尔在群落中出现的物种,称为偶见种。

14 人为设计理论:通过工程方法和植物重建可直接恢复退化生态系统,但恢复的类型可能是多样的。

15 自我设计理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随着时间的进程,退化生态系统将根据环境条件合理地组织自己,并会最终改变其组分。

16 护理植物:指那些在其冠幅下辅助或护理其他目标物种(target species)生长发育的物种。

18 关键种:物种的存在会影响整个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19 功能群:具有相似结构或功能的物种的集合。

这些物种对生物群落具有相似的作用,其成员相互取代后对生物群落过程具有较小的影响。

20 恢复潜力度(RP):退化群落更新库组成结构与更高演替阶段组成结构间的相似度定义为退化群落自然恢复潜力度。

21 恢复度(RD):退化群落通过自然恢复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与顶级群落阶段最佳群落的相似程度。

恢复生态学笔记

恢复生态学笔记

第二章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机制问题:1、什么是退化生态系统?简述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退化类型。

退化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的正常状态在干扰的作用下失衡,生态系统的结构发生负向变化,相应的功能也比较远正常生态系统低下。

(受了损伤的正常生态系统,受害生态系统)(1)裸地/光板地:通常环境条件较为极端,或较为潮湿,或较为干旱,或盐渍化程度较深,或有机质缺乏甚至已是无机质,或基质移动性强。

可分为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

原生裸地主要是自然干扰(地震、火山)形成,而次生裸地多是人为干扰植被破坏后形成的荒漠化、石漠化)形成的。

(2)森林采伐迹地:人为干扰形成的,退化状态因采伐的强度和频度而异。

与其同质的包括过度干扰破坏形成的草原迹地和灌丛迹地。

(3)弃耕地:人为干扰形成的一种退化类型,退化状态因弃耕的时(间而异。

(4)荒漠化地:由自然干扰或人为干扰而形成的。

最严重的即为不长植物的荒漠化裸地、石漠化裸地。

(5)矿山废弃地:指被采矿活动破坏的、未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

分为1)废石堆废弃地:由剥离表土、开采的废石及低品位矿石堆积而形成的废弃地。

2)开采坑废弃地:随着矿物开采而形成的大量采空区域而形成的废弃地。

3)尾矿废弃地:利用各种分选方法分选出精矿物后,剩余废弃物形成的废弃地。

4)采石矿废弃地:因开采石料而形成的废弃地。

(6)垃圾堆放场/垃圾填埋场:人为干扰形成的堆积来自家庭、城市、工业等的废弃物的地方。

2、试论述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特征和原因。

原因:引起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基本机理是在干扰的压力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干扰是生态系统退化的驱动力。

(1)植被的破坏与减少自然森林植被的破坏与减少是陆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生态系统的各种退化原因,均直接或间接地与植被的破坏及减少有关。

(2)侵蚀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侵蚀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最严重的问题。

恢复生态思考题

恢复生态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1.1说明恢复生态学的含义。

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学术观点(1)强调受损的生态系统要恢复到理想的状态:(美国自然资源委员会)使一个生态系统回复到接近其受干扰前的状态即为生态恢复。

(2)强调生态恢复的应用生态学过程:(彭少麟等1995)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与类型、生态恢复的过程与机理、生态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的一门科学。

(3)强调退化生态系统的整合性恢复:(国际恢复生态学会SER)生态恢复是修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

1.2简述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答:(1)强调自然恢复与社会、人文的耦合;(2)强调无论是在地域上还是在理论上都要跨越边界;(3)强调以生态系统为基点,在景观尺度表达;(4)强调生态恢复的景观设计;(5)强调生态系统边缘在生态恢复过程中的作用;(6)强调生态恢复在全球变化中的意义。

1.3试从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历程论述恢复生态学的实践性。

答:社会实践性是恢复生态学学科的主要应用特征,它表现在整个学科是以社会现实的退化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解决实际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主要目的。

1.4如何理解恢复生态学的综合性。

答:(1)学科的交叉与综合恢复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很多来源于生物学、地学等等应用性学科,恢复生态设计众多的学科,需要跨学科的交叉和综合。

(2)学科的自然属性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决定其只有自然边界而没有政治边界,为了解决生态恢复的问题,必然需要多个行政区甚至国家建立协作关系并发挥其作用,从而使不同尺度的生态系统实现成功的生态恢复。

第二章生态系统退化及其机制2.1什么是退化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系统有什么特征?答:(1)生态系统的正常状态在干扰的作用下失衡,生态系统的结构发生负向变化,与原正常生态系统比较其功能低下,这样的生态系统则被称之为受害生态系统或退化生态系统。

(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自然景观、结构特征、功能过程(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水分平衡等生态过程)、生物的生理生态学特征等。

恢复生态学知识点总结初一

恢复生态学知识点总结初一

恢复生态学知识点总结初一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其中,生物群落由各种不同种类的生物组成,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而非生物环境则包括土壤、水、气候等。

2.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有三大功能:能源的流动、物质的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维持。

其中,能源的流动指的是太阳能被植物吸收,再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物质的循环则是指水、碳、氮等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运动;生物多样性维持则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从而使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功能得到保持和发展。

二、物种的多样性1. 物种多样性的含义物种多样性指的是在一个给定区域内生活的各种不同种类的生物。

它包括了生物的种类丰富程度、个体数目以及空间分布等方面。

2. 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高物种多样性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抗性,减少其被外界环境的干扰;同时,它也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使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 物种多样性的保护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非法狩猎、加强野生动物的保护等措施来保护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从而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三、环境条件对生物的影响1. 水分对生物的影响水分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

对于水生生物来说,水是它们生存的必需条件,而对于陆生生物来说,水的供应也是非常重要的。

缺水或水质污染会对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造成严重影响。

2. 光照对生物的影响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它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对于动物来说,光线的改变也会对它们的行为和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3. 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温度是生物生存的重要环境条件。

不同的生物对温度的要求各不相同,对于一些耐寒植物来说,它们可以在寒冷的冬季生存,而对于一些喜温植物来说,它们则需要在温暖的气候下生长。

以上就是初一学生需要了解的一些关于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点。

恢复生态学简答

恢复生态学简答

1.群落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种类组成;物种之间相互联系;形成群落自己的内部环境;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和边界特征;具有一定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2.种子库在群落恢复中的重要性:种子库是潜在的植物群落;种子库的物种组成是当地群落恢复的最适物种;种子库不断更新,动态变化,永不枯竭;用种子库恢复植物群落经济、快捷、成功率高。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紧密联系、并存并行、不可分割;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也是维持生物新陈代谢活动的基础;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物质能够循环。

4.一个典型的安全格局包含以下几个景观组分:源:现存乡土物种栖息地——物种扩散和维持的原点。

缓冲区:环绕源周围的地区——物种扩散的低阻力区。

源间联接:相邻两源之间最易联系的低阻力通道——生态流之间的高效通道和联系途径。

辐射道:由源向外围景观辐射的低阻力通道。

战略点:沟通相邻源之间联系、有关键意义的“跳板”。

5.恢复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基础理论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以及内在的生态学过程与相互作用机制;生态系统稳定性、多样性、抗逆性、生产力、恢复力与可持续性;先锋与顶级生态系统发生、发展机理与演替规律;不同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的受损过程及其影响机制;生态系统退化的景观诊断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动态监测、模拟、预警及预测;生态系统健康的维育机理、保护对策及持续管理;(2)应用技术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技术体系;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配置与重构及其调控技术;物种、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的恢复与维持技术;生态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环境规划与景观生态规划技术;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优化模式试验示范与推广;6.恢复生态学的主要目标:领会恢复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恢复生态学的技术与方法;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发挥其在生态恢复中的参考价值;恢复退化生态系统,合理管理现有生态系统,实现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7.生境破坏的表现:残余生境的总面积变小;相对于总面积的边缘比值增大;斑块中的任何指定地点都比过去更接近于边缘;每块斑块比过去更孤立于其他斑块。

恢复生态学

恢复生态学

恢复生态学一.绪论1 生态恢复的定义?(一)美国科学界的解释1、美国自然资源委员会(The US Natural Resource Council)认为,使一个生态系统回复到接近其干扰前的状态,即为生态恢复(cairns, 1995)。

2、Jordan认为,使生态系统回复到先前或历史上(自然的或非自然的)的状态即为生态恢复。

3、Cains认为,生态恢复是使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回复到受干扰前的状态的过程。

4、Egan认为,生态恢复是重建某区域历史上有的植物和动物群落,而且保持生态系统和人类的传统文化功能的持续性的过程。

(二)国际恢复生态学会(Society for Ecology Restoration)的解释1、生态恢复是修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1994)。

2、生态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1995)。

3、生态恢复是帮助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生态整合性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结构、区域及历史情况、可持续的社会实践等广泛的范围(1995)。

第三个定义是该协会最终的含义。

2 恢复生态学的定义?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恢复的生态学原理与过程的科学。

3 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一、组合规则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组织二、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的阈值和非线性特征三、正反馈机制的认识与利用四、空间异质性(Heterogeneity)与恢复生态学的发育五、环境的随机性和长期变化与生态恢复的设计与评价4 为了补偿全球环境退化的速率,生态恢复为什么一定要尽可能地放在景观水平上考虑?(1)大的系统较小而零碎的系统更容易达到自我更新和维持;(2)规模经济体现在生态恢复中,正如在其他活动中;(3)大规模的生态恢复活动中较小的片断恢复将可能产生更多的公众效益,从而有利于未来的保护;(4)斑块动态,包括物种从一个汇斑块到源斑块的转移,在景观水平上表现良好,但在片断水平上可能不好;(5)种子和其他繁殖体如果存在于多种生境中可能更有效,或者在异质性生境中更有潜力得到恢复。

恢复生态学概述

恢复生态学概述

1.恢复生态学概述恢复生态学(Restoration Eeology)在70年代和80年代发展时,是以一门现代应用生态学分支出现的。

它致力于研究那些在自然灾变和人类活动压力条件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景观的恢复和重建问题。

因这种恢复和重建在相当程度上是以人工参与的方式进行的,所以一些生态学家曾根据其方法学和工艺特点赋予它另一个名称,“Synthetic Ecology”,其中的“Synthetic”既具“综合”之意,又含“人工”成份,故可粗糙地译为“合成生态学”。

恢复生态学不同于传统的应用生态学之处在于:它不是从单一的物种层次和种群层次,而是从群落层次,更准确地说从生态系统层次考虑和解决问题的。

鉴于此,恢复生态学可以概括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这里,恢复(Restoration)与重建(Reconstrrction)有若干语义学的区别。

恢复是指原貌或原先功能的再现,重建则可以包括在不可能或不需要再现原貌的情况下营造一个不完全雷同于过去的甚至是全新的自然生态系统。

作为一门新的生态学分支,恢复生态学既集纳了生态学内的众多分支(从生态遗传学、种群和群落生态学,到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等)的知识内容,又与若干生态学相关学科(如地理学、地质学、土壤学、生物气象学、环境化学、工程学,甚至经济学)保持着广泛的学科交叉。

而且,随着恢复生态学领域的广度与深度的不断发展,它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学基础将会进一步扩大。

作为一门新的应用性分支,它已广泛应用于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河口与海岸生态系统、礁岛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已成为人类从事自然景观建设、自然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管理的重要工具,成为人类对由经济社会活动导致的退化生态系统、各类废弃地和废弃水域进行生态治理的科学技术基础。

恢复生态学的上述学科性质和特征,使这门有着高度实践价值的应用性分支,同时也具备了丰富的潜在性理论意义。

现代生态学面临的两个基本而且重要的理论问题是大尺度生态系统理论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

生态恢复复习资料(1-8)

生态恢复复习资料(1-8)
①自然干扰是指来自不可抗拒的自然力的干扰作用,包括大气干扰、地质干扰和生物干 扰等。如火灾、冰雹、洪水冲积、雪压、异常的霜冻、酸雨、地震、泥石流、滑坡、病虫害 侵袭和干旱等。
②人为干扰是区别自然干扰的另一种主要干扰方式,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和其他社 会活动形成的干扰体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施加的各种影响。 (2)按干扰来源划分为内源干扰和外源干扰
7、生物多样性理论与生态恢复 生物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的优势: (1)具有高生产力的种类出现的机会增加 (2)营养的相互关系更加多样化,能量流动可选择的途径多,各营养水平间的能量流动趋 于稳定 (3)被干扰后对来自系统外种类入侵的抵抗能力增强 (4)某一个种所有个体间的距离增加,植物病体的扩散降低 (5)各个种类充分占据已分化的生态位,系统对资源利用的效率提高 生态恢复——应最大限度地采取技术措施,配置好初始种类组成,加快恢复与地带性生态系
大橙和大杨
统(结构和功能)相似的生态系统;保护自然生境里的生物多样性。
8、景观生态学理论与生态恢复 (1)生态系统恢复必须考虑有关的空间异质性与格局,包括:生态系统所处景观的空间格 局(大尺度) ;生态系统内部的空间异质性(小尺度)。 (2)传统的方法将生态恢复看作是对一个单独地点的恢复,现在的观点是将生态恢复放在 景观层次上考虑。 (3)生态恢复时考虑景观格局的配置、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在景观水平利用生态系统整 体性来保存和保护生态系统以及进行生态系统的恢复。 (5)生态恢复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点,而在景观尺度上来进行实践、设计与表达。 (6)许多土地利用和自然保护问题只在在景观尺度下才能有效解决。
大橙和大杨
生态恢复复习资料
第一章 1、生态恢复:恢复被损害生态系统到接近于它受损前的自然状况的管理与操作过程,即重 建该系统干扰前的结构及有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生态恢复是协助一个遭到退化、 损伤或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生态恢复是协助一个遭到退化、损伤或破坏的生态系统 恢复的过程。 2、恢复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 程与机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3、生态重建:通过人工建设或改良措施,恢复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与功能。 4、改良、复垦:即改善环境条件以便使原有的生物生存,一般指原有景观彻底破坏后的恢 复。 5、改进:即对原有的受损系统进行重新的修复,以使系统某些结构与功能得以提高。 6、修补、修复:即修复部分受损的结构。 7、更新:指生态系统发育即向新的水平或层次的演替。 8、再植:即恢复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和功能,或恢复当地先前土地利用方式。 生态恢复概念的发展 9、如何理解生态恢复的争论 (1)恢复目标的不确定性

生态学简答与论述

生态学简答与论述

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2、生物圈:3、尺度:五、简要回答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3、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4、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六、论述题1、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和主要趋势是什么2、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

1-3部分一、名词解释1.环境:2.生态因子:3.生境: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5.限制因子:6.耐受性定律:7.生态幅:8.光周期现象:9.冷害:10.冻害:11.贝格曼规律:12.阿伦规律:13.生物学零度:14.有效积温:15.土壤质地:16.土壤结构:五、问答题1、简述环境、生态环境和生境的区别与联系。

2、环境的类型都有哪些3、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生态因子分为哪几类4、简述李比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5、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

六、论述题6、试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7、试述光的生态作用。

8、论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9、简述高温对植物或动物的影响及对植物或动物对高温的适应。

10、试述水因子的生态作用。

11、试述陆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12、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些13、简述水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14. 植物如何从生理上和形态上适应干旱条件。

15. 简述土壤物理性质对生物的影响。

16、简述土壤化学性质对生物的影响。

17、空气主要组成成分的生态作用有哪些4-7部分一、名词解释1、种群2、生态位3、生命表4、种群分布格局5、异株克生现象6、种群密度7、存活曲线8、出生率9、种群年龄结构10、互利共生11、性比12、生态对策五、简答题1、种群年龄结构可分为哪几种类型2、K—对策和r—对策各有哪些特点3、种群个体空间分布格局有哪几种类型4、逻辑斯蒂克方程中修正项1-N/K 的生物学含义是什么5、一般种群的存活曲线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6、何谓竞争排斥原理六、论述题1、试述种群逻辑斯蒂克增长方程的适用条件与局限性。

2、种群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有哪些了解种群间相互作用在农林业实践中有何指导意义。

恢复生态学复习重点归纳

恢复生态学复习重点归纳

《恢复生态学》复习纲要1、恢复生态学的概念和内涵定义:研究生态系统退化机理、恢复机制和管理过程的科学.恢复生态学是一门关于生态恢复的学科.恢复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分支学科,但它又是环境学、地理学、林学、农学、草地学、湿地学、海洋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2、生态恢复的机理通过排除干扰、加速生物组分变化和启动演替过程使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到某种理想的状态。

3、退化生态系统的成因自然因素:全球气候变化(如暖干化)、自然灾害(火灾、水灾等)、外来种入侵(包括人为引种后泛滥成灾的入侵)。

人为因素: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采挖、长期不合理的灌溉、矿山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工农业污染等。

据Daily(1995)对人为因素造成的退化生态系统排序:过度开发占34%,毁林占30%,农业活动占28%,过度收获薪材占7%,生物工业占1%。

人为干扰:过度开发、毁林、农业活动、过度收获薪材、生物工业、化学污染、深林砍伐、露天采矿、旅游、探险等。

自然因素:物理因素,水灾、火灾、冰雹风暴、洪水、地震、泥石流干旱胁迫、海岸和河岸冲击等;生物因素,生物入侵、病虫害侵袭、伤害和放牧。

4、什么是生态因子,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是什么?定义: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

特点:综合性、主导性、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阶段性、限制性、间接性和直接性。

5、种群的基本参数有哪些?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种群和年龄结构和性比种群的三个基本特征: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6、景观生态恢复目标、原则和步骤恢复目标:实现生态系统的地表基底稳定性,保证生态系统的持续演替与发展;恢复植被和土壤,保证一定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肥力;增加物种种类和组成,保证生物多样性;实现生物群落的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力;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降低生态环境风险;保护和恢复生态景观,增加视觉和美学效果。

恢复生态学复习资料22

恢复生态学复习资料22

第一章生态恢复学:研究生态系统退化机理、恢复机制和管理过程的科学(董世魁,2009)。

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和丧失、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能力下降。

生态恢复的广义概念(选择)1.修复(Rehabilitation)除去干扰,恢复到原来状态,但不一定是健康状态2.重建(reconstruction):人工建设改良,恢复部分结构功能3.再植(Revegetation):通过栽植、播种植被、恢复植被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修补(Remedy):修补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其良性发展。

5. 改良(Reclamation):改善立地条件,以便使生物更好的生存或生长。

6.更新(Renewal):人工维育或改造,促进生态系统更新和发展7.更替(replacement):提供相同立地条件或构建类似生态系统,以代替受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退化类型(填空)根据尺度大小,分局部生态系统退化、区域生态系统退化和全球生态系统退化。

根据生态系统类型,分陆地系统退化、水生系统退化、大气系统退化和人类-自然复合生态系统退化。

依据成因类型,分为6种类型1.裸地2.森林采伐迹地3.弃耕地4.沙漠5.废弃地(a、工业废弃地b、采矿废弃地c 、垃圾堆放场)6.受损水域生态退化的原因与过程(填空、选择)1.自然干扰(大气干扰、地质干扰和生物干扰)物理干扰:火灾、冰雹、风暴、雪灾、霜冻、酸雨、泥石流、滑坡、洪水、潮汐、降水等;生物干扰:捕食、放牧、伤害、取代其它有机体的非捕食性行为、系统中大型捕食动物的消失等2.人为干扰:指的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和其他社会活动引起的干扰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施加的各种影响。

属社会性压力。

如污染、森林砍伐、露天开采、采集、狩猎、捕捞、旅游、探险等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详见课本第九页(简答题、选择题-刀耕火种属于哪一类退化)突变过程:在受到特别强烈的干扰时,生态系统表现出的退化过程。

特点:干扰力>抵抗力,时间短,速度快,恢复慢。

恢复生态学知识点总结

恢复生态学知识点总结

恢复生态学知识点总结1. 生态学基础知识恢复生态学是建立在对生态学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之上的。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它们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理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比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群落相互作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对于进行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管理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生态学的基础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恢复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和技术。

2. 受损生态系统的评估和监测在进行生态系统恢复之前,需要对受损生态系统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

评估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调查、土壤质量分析、水质监测、植被覆盖度等内容。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恢复生态学家了解受损生态系统的状况,确定生态系统的功能性缺陷以及潜在的生态问题。

此外,通过监测和评估,恢复生态学家可以跟踪生态系统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恢复计划,以确保恢复方案的有效性。

3. 恢复策略根据受损生态系统的自然特点和人为破坏的程度,恢复策略可以不同。

通常情况下,恢复生态学家会选择如植被恢复、湿地重建、水源管理等恢复方式。

在这些策略中,植被恢复被认为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一种策略。

通过重新引入本地植物物种,控制入侵物种,以及改善土壤结构和水文条件,可以成功地重建植被,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

在湿地重建方面,技术手段包括人工湿地构建、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等方法。

水源管理则强调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和防止水资源过度使用和损毁。

采用不同的恢复策略可以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4. 社会参与和可持续发展恢复生态学的实践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多样化的利益相关者,才能够成功实施。

社会参与不仅可以增加民众对恢复生态学项目的理解和接受,也可以为恢复项目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加快恢复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和冲突,并通过制定合理的恢复计划来平衡不同的利益。

此外,恢复生态学还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确保恢复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性。

(完整版)恢复生态学复习题

(完整版)恢复生态学复习题

恢复生态学第一章绪论1.生态恢复国际恢复生态学会(Society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先后提出三个定义生态恢复是修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1994);生态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1995);生态恢复是帮助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生态整合性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结构、区域及历史情况、可持续的社会实践等广泛的范围(1995).2.1985年,国际恢复生态学会成立.3.近几届恢复生态学大会所关注的热点和趋势:强调生态恢复的实践性恢复生态学应以解决社会实践为目的,应该通过理论创新推进生态恢复的实践.强调以跨越边界的生态恢复。

跨越行政边界,是跨学科的综合交叉性领域强调以生态系统为基点,在景观尺度上表达。

认为生态恢复具有工程设计的属性,强调景观设计.强调全球变化中的生态恢复第二章恢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和原理1.群落的性质(争论):1)有机体观点(organism viewpoint) :强调组成群落的各个种是高度结合的、相互依存的,一个群落从其先锋阶段(pioneer stage)到稳定的顶极阶段(climax stage)和有机体一样有其出生、生长、成熟、繁殖和死亡.在其特征方面群落这个生活史和植物个体生活史一样。

(建立了群落单元顶极理论monoclimax theory)(接力植物区系演替机制)(群落是间断性的)2)个体性观点(individualistic viewpoint):成群落的种群具有“独立"性,即各个种都是单独地对外界因素起反应,并作为独立的一员进入群落,它们在不同的群落之间往往互相交织,而以不同的比例出现在不同的群落中。

梯度分析理论认为:种是按照环境梯度分布的,每一个种都有各自的分布范围,没有两个种的分布范围是完全一样的,由于生态因素的多样性和种群分布的非均匀性,种并不组成明显的集群,因此,群落不可能是整齐的、均匀的、而是连续存在的。

恢复生态学考试重点

恢复生态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1生态恢复:是协助退化的、受损的、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

2恢复:一个生态系统向接近于干扰前状态的回归。

(目标导向的)修复人类对当地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动态的损害的过程。

(过程导向的)3生态修复要修复什么?首先——恢复它的生态功能,也就是恢复一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其次——恢复它的生态结构,也就是恢复一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再次——恢复生态的可持续性,一方面是指生态的抵抗能力,另外一方面是生态的自我恢复能力;最后——还要考虑恢复它的文化、人文特色。

4恢复生态学的定义: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程,检验相关生态学理论、机理以及的生态假设的学科。

(恢复生态学是研究如何修复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原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动态损害的学科。

)*5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历史:恢复生态学研究起源于100年前的山地、草原、森林和野生生物等自然资源管理研究。

最早开展恢复生态学实验的是Leopold与其助手于1935年在威斯康星大学植物园恢复了一个24公顷的草场。

并发现了火在维持及管理草场中的重要性。

1980年Cairns主编了《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一书。

1985年Aber & Jorban两位英国学者提出了恢复生态学术语,并出版了有关恢复生态学研究的论文集。

1987年国际生态恢复学会(Society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ternational; SER)成立。

1993年Restoration ecology杂志创刊。

1997年Science杂志连续刊载了7篇关于生态恢复的论文。

2001年召开的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主题是“跨越边界的生态恢复”。

2003年11月19~23日第15届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州府奥斯汀召开大会主题是“生态恢复、设计与景观生态学”。

2004年8月24~26日第16届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召开大会主题是“边缘的恢复”2005年9月12~18日第17届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在西班牙萨拉戈萨市召开会议主题是“生态恢复--全球面临的挑战”2007年8月5~10日第18届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在美国加州圣荷塞市举行大会主题是“变化世界中基于生态学的恢复”。

(完整版)恢复生态学主要运用哪些理论

(完整版)恢复生态学主要运用哪些理论

1、恢复生态学主要运用哪些生态学理论?恢复生态学应用了许多学科的理论,但最主要的还是生态学理论。

这些理论主要有;限制性因子原理(寻找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因子)、热力学定律(确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征)、种群密度制约及分布格局原理(确定物种的空间配置)、生态适应性理论(尽量采用乡土种进行生态恢复)、生态位原理(合理安排生态系统中物种及其位置)、演替理论(缩短恢复时间,极端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时.演替理论不适用,但具指导作用)、植物入侵理论、生物多样性原理(引进物种时强调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可能导致恢复的生态系统稳定)、缀块—廊道—基底理论(从景观层次考虑生境破碎化和整体土地利用方式)等等(John—s恤e,1986;Fo抓sn,1995;Mid4le咖,19993余作岳和彭少肋,1996)。

2、恢复生态学的理论有哪些?如前所述,恢复牛态学是一门关于生态恢复的学科,它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就H6V的理解,恢复生态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①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物空间组成结构、不同地理单冗与要素的空间组成结构及营养结构等)、功能(包括生物功能;地理单元与要素的组成结构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与作用;能流、物流与信息流的循环过程与平衡机制等)以及生态系统内在的生态学过程与相互作用机制;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抗逆性、生产力、恢复力与可持续性研究;③先锋与顶级生态系统发生、发展机理与演替规律研究;U不向于扰条件下生态系统的受损过程及其响应机制研究;⑤生态系统退化的景观诊断从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⑧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动态监测、模拟、预替及预测研究;⑦生态系统健康研究。

应用技术研究包括:①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技术体系研究;⑦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配置勺重构及其调控技术研究;③物种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维持技术;④生态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⑤环境规划与景观生态规划技术;⑥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优化模式试验示范与推广研究(马世骏,1990;章家思和徐班,1999)c目前,自我设计与人为设计理论(sclN01gn ve刚s dMign lh印ry)是惟一从恢复生态学中产牛的理论(van Jervalk,1999)。

恢复生态学

恢复生态学

一.绪论1 生态恢复的定义?(一)美国科学界的解释1、美国自然资源委员会(The US Natural Resource Council)认为,使一个生态系统回复到接近其干扰前的状态,即为生态恢复(cairns, 1995)。

2、Jordan认为,使生态系统回复到先前或历史上(自然的或非自然的)的状态即为生态恢复。

3、Cains认为,生态恢复是使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回复到受干扰前的状态的过程。

4、Egan认为,生态恢复是重建某区域历史上有的植物和动物群落,而且保持生态系统和人类的传统文化功能的持续性的过程。

(二)国际恢复生态学会(Society for Ecology Restoration)的解释1、生态恢复是修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1994)。

2、生态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1995)。

3、生态恢复是帮助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生态整合性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结构、区域及历史情况、可持续的社会实践等广泛的范围(1995)。

第三个定义是该协会最终的含义。

2 恢复生态学的定义?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恢复的生态学原理与过程的科学。

3 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一、组合规则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组织二、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的阈值和非线性特征三、正反馈机制的认识与利用四、空间异质性(Heterogeneity)与恢复生态学的发育五、环境的随机性和长期变化与生态恢复的设计与评价4 为了补偿全球环境退化的速率,生态恢复为什么一定要尽可能地放在景观水平上考虑?(1)大的系统较小而零碎的系统更容易达到自我更新和维持;(2)规模经济体现在生态恢复中,正如在其他活动中;(3)大规模的生态恢复活动中较小的片断恢复将可能产生更多的公众效益,从而有利于未来的保护;(4)斑块动态,包括物种从一个汇斑块到源斑块的转移,在景观水平上表现良好,但在片断水平上可能不好;(5)种子和其他繁殖体如果存在于多种生境中可能更有效,或者在异质性生境中更有潜力得到恢复。

恢复生态学简答归纳

恢复生态学简答归纳

恢复生态学简答归纳简答第一章1、生态恢复的特点(4)措施、尺度、管理、考虑当地2、国际生态学会列出的9个标准3、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内容(2+)基础理论、应用技术详细:sys结构;稳定性、多样性、抗逆性、生产力、恢复力、可持续性;演替规律;干扰;退化的景观诊断及评价指标体系;退化过程的动态监测及持续管理;退化sys的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技术与体系;sys结构与功能的优化配置与重构及调控技术;物种、sys与景观多样性的恢复与维持技术;生态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环境规划与景观生态规划及技术;典型退化sys恢复的优化模式试验示范与推广第二章1、土地退化的类型(6)侵蚀化、沙化、石质化、土壤贫瘠化(肥力)、污染化、工矿采掘2、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5)裸地、森林采伐迹地、弃耕地、采矿废弃地、受损水域3、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7)○1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原有优势种消失,物种结构发生变化,物种多样性降低○2层次结构简单变化:○3食物网结构变化○4能量流动出现障碍:系统总固定量、能量流动过程、能流损失量○5物质循环发生不良变化:生物循环减弱、地球化学循环加强、物质循环由闭合向开放转化○6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光能利用率、转化率○7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衰退:固定、保护、改良土壤及其养分能力弱化;调节气候能力减弱;水分维持能力减弱;防风固沙能力减弱;净化空气、降低噪声能力弱化;美化环境等文化环境价值降低或丧失,导致系统生境的退化4、生态系统的退化原因:干扰5、生态系统的退化过程(5)突变过程、跃变过程、渐变过程、间断不连续过程、复合退化过程6、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诊断1)退化程度的表达方式:根据干扰的强度:轻度、中度、重度、极度;根据恢复的难以程度:可自然恢复、人工促进恢复、重建恢复2)诊断途径:生物途径:生物组成与结构;生物数量;生物生产力生境途径:气候;土壤的理化性质(厚度、质地、孔性和结构性、养分、有机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途径:最终表现为服务功能的丧失或减弱景观途径:组成(斑块、廊道、基质和网络);结构(异质性、构型、对比度、破碎化程度等)生态过程途径:如种群动态、种子和生物体的传播、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作用、群落演替、干扰、循环等3)诊断方法:单途径单因子诊断法:选用某个途径的某个指标进行诊断单途径多因子诊断法:选用一个诊断途径的多个指标进行诊断多途径综合诊断法: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诊断途径的指标进行诊断的方法第三章1、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1).基础生态学理论:○1限制因子理论(当生态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生物的耐受性上下限时,都将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2群落演替理论(在一定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为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

生态恢复

生态恢复

1生态恢复(狭义):是帮助退化受损或毁坏的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它是一种旨在启动及加快对生态系统健康,完整性及可持续性进行恢复的主动性为。

2生态系统的特点:(1)生态系统是由生命物体与环境相互联系而成的一个综合系统;(2)生物与环境长期协同进化;(3)生态系统是发展变化的;(4)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平衡体系(反馈调节制度);(5)自然生态系统都是程度不同的开放系统。

3生态系统类型:(1)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农用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2)水域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3)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4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及其生态学过程和机理的学科。

5强调生态重建的原因:(1)时间尺度跨度大自然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尺度,远大于人工重建所需的时间;(2)自然恢复速度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快速度,高建设的生态需求;(3)积极生态重建促进恢复,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6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面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7生态系统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8生态系统结构:9生态系统的组成(四个部分):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非生物环境。

10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11金属等有毒污染物在食物链中浓缩,产生的毒害作用具有生物放大效应生态碳循环的过程,以及水循环过程,氮循环过程,硫循环过程,P循环。

1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1)越流越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渐耗散;(2)单向流动,不可逆。

1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内容:(1)营养信息:食物链为一个营养信息系统;(2)物理信息:化学分泌物;(3)化学信息:声,光,色;(4)行为信息:行为格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恢复生态学简答归纳简答第一章1、生态恢复的特点(4)措施、尺度、管理、考虑当地2、国际生态学会列出的9个标准3、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内容(2+)基础理论、应用技术详细:sys结构;稳定性、多样性、抗逆性、生产力、恢复力、可持续性;演替规律;干扰;退化的景观诊断及评价指标体系;退化过程的动态监测及持续管理;退化sys的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技术与体系;sys结构与功能的优化配置与重构及调控技术;物种、sys与景观多样性的恢复与维持技术;生态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环境规划与景观生态规划及技术;典型退化sys恢复的优化模式试验示范与推广第二章1、土地退化的类型(6)侵蚀化、沙化、石质化、土壤贫瘠化(肥力)、污染化、工矿采掘2、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5)裸地、森林采伐迹地、弃耕地、采矿废弃地、受损水域3、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7)○1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原有优势种消失,物种结构发生变化,物种多样性降低○2层次结构简单变化:○3食物网结构变化○4能量流动出现障碍:系统总固定量、能量流动过程、能流损失量○5物质循环发生不良变化:生物循环减弱、地球化学循环加强、物质循环由闭合向开放转化○6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光能利用率、转化率○7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衰退:固定、保护、改良土壤及其养分能力弱化;调节气候能力减弱;水分维持能力减弱;防风固沙能力减弱;净化空气、降低噪声能力弱化;美化环境等文化环境价值降低或丧失,导致系统生境的退化4、生态系统的退化原因:干扰5、生态系统的退化过程(5)突变过程、跃变过程、渐变过程、间断不连续过程、复合退化过程6、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诊断1)退化程度的表达方式:根据干扰的强度:轻度、中度、重度、极度;根据恢复的难以程度:可自然恢复、人工促进恢复、重建恢复2)诊断途径:生物途径:生物组成与结构;生物数量;生物生产力生境途径:气候;土壤的理化性质(厚度、质地、孔性和结构性、养分、有机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途径:最终表现为服务功能的丧失或减弱景观途径:组成(斑块、廊道、基质和网络);结构(异质性、构型、对比度、破碎化程度等)生态过程途径:如种群动态、种子和生物体的传播、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作用、群落演替、干扰、循环等3)诊断方法:单途径单因子诊断法:选用某个途径的某个指标进行诊断单途径多因子诊断法:选用一个诊断途径的多个指标进行诊断多途径综合诊断法: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诊断途径的指标进行诊断的方法第三章1、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1).基础生态学理论:○1限制因子理论(当生态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生物的耐受性上下限时,都将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2群落演替理论(在一定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为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

实质是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协同发展的过程)○3生态位理论(考虑物种在时间、空间上的生态位分化,尽量使物种在生态位上错开,避免由于重叠导致的竞争排斥作用不利于生物群落发展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如农林复合经营。

)○4物种共生理论(菌根的使用;豆科植物的使用)○5生态适宜性理论(适地适树)○6生态系统结构理论:物种结构;时空结构(生物种群在空间上的配置和在时间上的分布,主要包括空间上的镶嵌性、垂直结构上的层次性和时间上的发展演替特征);营养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食物营养关系所组成的食物链、食物网构成。

实现三大能流的流动)○7生物多样性理论(多样性导致群落的复杂性,复杂的群落意味着更多的垂直分层和更多的水平斑块格局,稳定性更高,生态系统的功能也更加优化。

)○8景观生态学理论2)恢复生态学原理○1人为设计和自我设计原理人为设计理论认为:通过工程方法和植被重建恢复退化生态系统,但恢复的类型可能是多样的。

自我设计理论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随着时间进程,退化生态系统将根据环境条件合理地自组织自己,并会最终改变其组分。

不同点:人为设计理论立足个体或种群层次,恢复的结果可能有多种;自我设计理论立足生态系统,认为恢复完全由环境因素决定。

○2参考生态系统理论○3生态恢复的概念模型○4护理植物理论2、形成护理效应的原因:冠层构建效应(削光系数、PAR、温度缓冲);增加水分的有效性、增加养分和可获得性(凋落物)、减少食草植物的啃食、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等。

形成护理的机制:通过林冠结构遮阴产生;通过林冠结构对降水的截留产生。

3、生态恢复的护理植物方法:利用各类护理植物,在其冠层下种植适当的目标植物,利用护理植物的改善的小生境(提供遮阴、缓和极端温度、提供较高的湿度等)及植物间的正效应实现目标植物的定居并缩短恢复时间。

其他常用的方法有: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林分改造及宫胁造林法等。

4、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基本原则: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够接受的原则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原则一般包括自然原则、社会经济技术原则、美学原则5、生态恢复的评价标准(5)可持续性(可自然更新);不可入侵性(像自然群落一样抵制入侵);生产力(像自然群落一样高);营养保持力;各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第四章1、中国森林恢复中存在的问题○1大量营造种类和结构单一的人工林○2大量使用外来种○3忽视了生态系统健康所要求的异质性○4忽视了物种间的生态交互作用○5忽视了农业区和生活区地植被恢复2、森林恢复路线1).恢复目标的确定2).森林类型的选择3).恢复区域的大小4).森林恢复的原则与方法原则:地域性、生态学与系统学、最小风险与最大收益方法:封山育林、林分改造、透光抚育、扩大现存林地的面积(边界缓冲、条带连接、临近种植)、效应带与效应岛造林方法、火烧促进植被恢复、宫胁造林法第五章1、人类对湖泊的影响(3)湖泊富营养化、水过度利用、水利工程对湖泊的影响2、湖泊恢复的基本原理(4)1)湖泊的反馈机制:在一定范围内,湖泊营养负荷和生态系统环境条件之间存在简单线性关系,湖泊营养负荷达到某临界点时,湖泊会突然跃迁到浑浊状态。

在营养负荷积累初期,湖泊内存在跃迁阻力,这些阻力就是系统内反馈机制作用的结果。

2)优势大型植物缓冲机制:固定营养物能力强;沉水植物的增加会减少沉积物的再悬浮,减少再悬浮过程中所释放的营养物。

沉水植物的遮蔽,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减少浮游植物的数量沉水植物抑制深水鱼类,深水鱼类扰动湖底沉积物大型沉水植物释放的化学物质可以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3)化学作用机制:湖底沉积物在营养负荷高时聚集了大量的P,形成了一个营养库,这些P可通过化学作用不断释放。

其释放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磷元素的临界浓度:TP (Total P)0.05~1mg/L4)生物作用机制:肉食性鱼类取食取食浮游植物的浮游动物,造成水质下降;底栖鱼类扰动湖底沉积物导致湖水的浑浊;食草性水鸟的取食作用,影响大型沉水植物3、湖泊恢复的生态调控(目的:降低湖泊内的营养负荷,控制过量藻类的生长)1)物理化学措施:采用铝盐及铁盐离子对分层湖泊沉积物进行化学处理,削减浅水湖的沉积物2)水位调控措施:水位影响沉水植物的生长和鱼类的数量3)水流调控措施:水流影响湖泊营养供给、水体滞留时间,从而影响湖泊生产力和水质;水体滞留时间短(10天以内),藻类不可能积累;水体滞留时间适当时,既能大量提供植物营养物,又有足够时间供藻类吸收营养物,促进其生长和积累。

措施:控制水体滞留时间,换水,增加水体冲刷等4)生物操纵与鱼类管理5)大型水生植物的保护和移植6)适当控制大型沉水植物的生长7)蚌类与湖泊的恢复:蚌类是湖泊中有效的滤食者。

蚌类可以将水中悬浮的藻类及有机碎屑滤食,提高湖水的透明度;4、温带富营养化湖泊生态调控过程现状测定(N、P负荷,PH),控制污染源(减少外部P 输入的来源;措施:建立沟渠改变漫流状况;减少肥料使用;废水处理;构建湿地等),富营养化治理5、湖泊“生物操纵”管理措施确定湖泊鱼类削减量(至少为湖泊生物量的70-80%;目标是使湖中的生物量达到5kg/hm2)鱼类管理的技术与策略6、盐沼生态恢复措施(7)•恢复潮流影响:拆除阻碍盐沼经历潮汐影响的堤坝,是更直接、更经济的盐沼恢复方法。

•清除淤泥:沉积物和淤泥•控制海岸线侵蚀(种植互花米草)•调节淡水入流量,调整盐度•治理污染物与酸化土壤•控制入侵植物:米草、香蒲•抵消海平面上升:种植米草属植物,促进泥潭沉积7、盐沼生态恢复相关策略(6)•恢复应在适宜区域内进行。

•恢复位点应具有足够复杂的地形。

•土壤需要有充足的土壤有机物以提供营养物质和保持湿度。

•需要保护位点免受额外的侵蚀或淤积。

•需要监控和限制非目标性植被,尤其是入侵性外来种•需要修复受污染的土壤8、河流(溪流)生态系统的功能1).河流的一般功能:正:为人们生活及工农业生产提供所需淡水资源、进行水力发电、发展航运业、水产养殖、提供景观环境资源。

负:洪水泛滥带来洪涝灾害、传播疾病2)河岸带的生态功能:河岸带对水陆生态系统间的物流、能流、信息流和生物流能发挥廊道、过滤器和屏障的作用。

廊道功能:连接分散的生境斑块,是动物迁移的通道。

缓冲带功能:它控制着河水及周围陆地进入河流的物质流动。

河岸带可滞留89%的氮和80%的磷。

护岸功能:保护河岸不被侵蚀河岸带生态系统对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与服务功能,稳定河岸、调节微气候和美化环境,开展旅游活动均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潜在价值。

9、河流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依据1)生态学基础(恢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流域生态学)2)河流的生态机能理论(河流连续统理论、洪水脉冲理论、河流水系统理论)10、河流(溪流)生态恢复的目标与内容1)生态恢复的目标:公共目标:从人类生活质量出发,改善退化河流的环境的美学价值与保护文化遗产和历史价值。

专项目标:多由河流管理机构发起。

流域规划与管理须在河流环境可持续原则的指导下向生态与保育方向发展。

生态目标:改善河流的功能(明确目标动植物群落生存发展所要求的物理生境条件,包括鉴定物种、了解不同发育阶段的生境需求以及掌握与目标物种有依赖或共生关系物种的生境需求。

)2)内容:河道整治恢复;河口地区恢复;河漫滩恢复;湿地恢复河道整治恢复:措施:顺直河道、加大河宽、疏挖河床、修建护岸工程等。

后果:使建设区内珍贵物种消失,深潭及浅滩消失或规模缩小,水深减少,断面形状单一化导致流速单一化,河床材料单一化,河床坡降的改变使泥沙的输送量、输送形态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上下游的栖息地。

为了缓解河流整治的负面影响:在河道整治线上的选择上,应考虑项目区域是否有重要的生物栖息地,是否需要保留具有大型深潭的弯道,并采取措施保护现存河畔林及濒临灭绝物种等;在确定滩地高程时,应考虑洪水脉冲频率及水深;在选择河床坡降时,要考虑其对河流冲淤的影响。

河口地区的恢复:问题:河床疏挖造成盐水上溯;硬质海岸的建设使盐沼受到破坏,原有物种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