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公益林建设效益研究
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在促进生态建设方面需要不断采取措施。
其中生态公益林建设就是中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提高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次调研主要是对于全国范围内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进行调查,以便进行更好的总结、分析和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研内容本次调研主要针对的是全国范围内的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
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背景、目的、重要性、建设现状、建设成果等。
具体调研内容如下:1. 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背景。
2. 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
3. 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现状。
4. 生态公益林建设取得的成绩。
5. 生态公益林建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调研结果1. 调研对象本次调研对象主要包括了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研究机构以及社会公众。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进行。
3. 调研结果生态公益林建设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内容。
通过多年的建设,生态公益林已经在环保节能、反沙治沙、水土保持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多层次需求。
但是,本次调研也发现一些问题:一些地方的建设规划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成果的评价机制不够健全,环保标准落实不到位,建设中存在一定的工作量问题,一些项目效益不够明显等。
四、建议措施1. 完善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管理和制度。
2. 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监管,提高环保标准和质量。
3. 健全评价机制,建立数据管理中心。
4. 加强生态公益林教育和宣传,增强社会参与。
5. 相信科技创新,提高生态公益林建设效益。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目前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该如何提出改进的建议,以保证生态公益林的建设达到最优最大化。
正如我们所说,只有通过全面的管理机制,打破现有的流程限制,才能够更好地推进和提高环保建设,让社会生态文明事业更加得到落实,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生态公益林建设是**林业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生态功能最全、持续时间最长的生态工程,对保护和改善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是确保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省、市、县人大三级联动听取和审议政府关于生态公益林建设专项工作报告是今年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之一。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的工作部署,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农资环工委,先后到林业局、乡镇、街道对我县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生态公益林建设背景和我县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为了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2001年国家实施了重点生态公益林制度,2004年建立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并在全国实施。
**省政府于1999年率先在21个江河源头县、重点林区县开展了生态公益林建设试点。
2001年,**省出台《**省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纲要》,规划第一阶段(2001-2010年)建设重点生态公益林200万公顷,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30.5%;第二阶段(2011-2020年)建设生态公益林333.3万公顷,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51%。
我县土地总面积148.6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25万亩。
全县共界定重点生态公益林79.9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3.8%,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63.9%。
按事权等级分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44.5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35.4万亩。
按林种主要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其他林。
重点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在石塘、赤石、紧水滩、元和等乡(镇)、街道及云和县林场、营林公司2个国有经营单位的重点生态区域。
2007年,我县成功创建**省公益林建设示范县,成为丽水市首批省公益林建设示范县之一。
全县森林生态状况持续改善,森林生态防护效能持续增强,主要表现为:一是森林资源得到快速增长。
全县公益林区森林覆盖率由10年前的78.1%提高到82.6%,树种结构不断优化,全县公益林优质林分(主要是阔叶林和混交林)面积达53.8万亩,优质林分比例由原来是23.2%提高到44.1%。
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一、引言生态公益林建设是指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系统功能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支持力度,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三、调研结果1.建设面积增加:调研显示,近年来我国生态公益林建设面积逐年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生态公益林面积已达到1000万亩以上,相较于2024年增加了30%以上。
2.种树种类丰富:目前,生态公益林建设中植树采用多种多样的树种,根据地区和功能需求不同,可选择草本、乔木、阔叶树、灌木等不同类型的植物。
最常见的植树种类有松树、杉树以及柏树等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树种。
3.管理措施亟待改进:调研结果显示,生态公益林管理措施存在一定问题。
一方面,由于生态公益林建设面积庞大,监管难度较大,管理措施不够科学合理,导致一些公益林的生态效益未能最大化。
另一方面,部分生态公益林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导致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五、问题分析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问题:1.管理不到位:生态公益林管理措施不够科学合理,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一些公益林的生态效益未能最大化。
2.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部分生态公益林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导致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六、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管理和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生态公益林的管理体系,加强对公益林的监管力度,推行科学的管理措施,确保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最大化。
2.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其管理水平和专业素养,推动生态公益林的持续发展。
3.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方参与,建立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机制,确保生态公益林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营。
七、结论生态公益林建设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基于生态公益林建设效益研究

2 生 态 公 益 林 的经 济效 益 和社 会 效 益
2 . 1 中 国的 生 态 公 益 林 建 设 理 念
造社会效益上 , 而 是 以其 生 态安 全性 促 进 环境 的 良性 循
环, 由此 而 促 使 更 多 领 域 能 够 创 造 出更 高 的 经 济 效 益 , 由此 而 实 现 社 会 经 济 可 持 续 发 展 。此 外 , 生 态 公 益 林 所 提 供 的社 会 服 务 产 品 还 可 以 达 到 经 营 目的 , 诸如, 保 护 良好 的生 态 公 益 林 具 有 良好 的水 土 保 持 力 , 可 以基 于 这 里 多样 化 的 生 物 群 落 开 发 旅 游 事 业 , 创 造 旅 游 经 济 效 益 。一 些 特 种 用 途 林 是 用 于 特 殊 地 区 的 环 境 保 护 , 比 如, 地 质 干 旱 地 区建 设 水 土保 持 林 、 水 源 涵 养林 ; 风沙 大
经 济发 展 , 而 高度 重视 林 业 建 设 成 为 有 效 途 径 。但 是 在 生 态公 益 林 建 设 中 , 由 于其 外 部 性 特 点 , 且 森 林 培 育周期长 , 会 对 建 设 效 益 产 生一 定 的 影 响 。如 果 建 设 资 金 管理 不 善 , 就 会 造 成 生 态 公 益 林 建 设 资金 浪 费 , 妨 碍 了 生 态公 益 林 建 设 的 可 持 续发 展 。 从 森 林 培 育 和 公 益 林 补 偿 机 制 的 角度 为 出发 点 , 针 对 生 态公 益 林 建设效益展开研 究。
服务。 2 . 2 生 态 公 益 林 建 设 的 社 会 效 益 和 经 济 效 益
础, 同 时也 带 来 了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 困惑 。随 着 人 们 物 质
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我国大力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旨在增加森林面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
为了了解我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本次调研旨在梳理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以全面了解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情况。
调研对象主要包括相关政府部门、林业局、农民合作社、林场等。
三、调研结果1.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进展情况根据调研结果,生态公益林建设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建设了大量的生态公益林,涉及的面积超过1000万亩,涉及的地区包括山区、草原、沙漠等。
生态公益林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水土保持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然而,在生态公益林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地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进度较慢,存在资源配置不足、经费不足等问题。
其次,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对于植被的选择和种植技术的研究还存在不足,导致部分地区的生态公益林效果不理想。
另外,一些地区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生态公益林容易受到非法砍伐和盗挖等行为的破坏。
3.建设性建议针对以上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设性建议。
首先,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经费投入,提高资源配置的力度。
其次,要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生态公益林的效果。
同时,要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加大对非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另外,要加强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四、总结通过本次调研,可以看出我国生态公益林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因此,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力度,提高生态公益林的贡献度,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生态公益林建设与效益评价

生态公益林建设与效益评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经济发展的迅猛,我国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严峻。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国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而生态公益林建设就是这一理念最为重要的实施途径之一。
一、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定义与意义生态公益林是指在现有林地上已经退耕还林的土地上(或者未经利用的荒地、沙地、巨石旷野、石山和石堆等)造林的一类林地。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指在生态脆弱区或破坏严重区域内建设的为公益目的的林木,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水源、固沙防沙、稳定生态系统,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等。
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意义及其作用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效益等方面不言自明。
它更是对于土地资源的最高价值利用,也是对于未利用的荒地、空余低效用地的有效利用,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此外还具有众多的社会公益性质,如固碳、减排、涵养水源、保持生态平衡等。
二、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影响因素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影响因素有许多,例如地形地貌、干旱程度、土地利用制约条件等。
除了自然因素之外,还有社会因素,如政策支持、投资和运营的机制、产业链形成等。
其中,经济投资是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有大量资金的注入。
此外,有政府支持、合理的措施、财政金融扶持等,也会对生态公益林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效益评价目前,生态公益林的效益评价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经济效益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就业机会:生态公益林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能够创造多个方面的就业机会,改善地方居民的就业状况;(2)增加财政收入:生态公益林建设所需的资金来自财政出资和社会投资,其建设和运营均可为地方政府带来更多的收入,提高财政收入;(3)农林业产业链的形成: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不仅可以给周边农民提供灵活的就业渠道,还可以与林下经济相结合形成更为丰富的产业链。
关于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关于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篇一:XX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XX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一、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成效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林业发展最快最好的三十年,全县上下以工程和西部大开发为契机,高举生态与产业两面大旗,以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为依托,以发展保护为中心,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重点,以加强林业自身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均取得辉煌成绩。
三十年来,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由78年的176.1万亩上升到现在的262万亩,净增85.9万亩;有林地面积由78年的88.3万亩上升到现在的178.4万亩,净增90.1万亩;活立木蓄积由78年的97.38万立方米上升到现在的418.8万立方米,净增321.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78年的25%上升到现在的49.6%,净增23.7个百分点;林业系统建筑总面积由78年1037平方米上升到现在104229平方米,净增10.3万平方米;国家对林业的投入由78年的不足5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近1个亿;全县林果收入由78年的XX万元增加到现在的近6个亿。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全县林业实现了四大转变,即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由纯发展型向发展与保护并重型转变;由速度型向速度效益型转变;由林业部门单打独斗向全社会齐抓共管转变。
一个山清水秀、民富林强的新屈乡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工程建设成果丰硕。
近二十年,全县先后启动实施了防护林、德援造林、世行贷款造林、生态环境保护、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库区湿地等一批重点工程,各项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防护林从89年开始启动,十年完成重点人工造林30.9万亩,封山育林3.65万亩,低效林改造15.1万亩,幼林抚育5.3万亩;德援项目从95年开始启动,六年完成人工造林13.94万亩,封山育林9.71万亩,灌草种植0.2万亩;世行贷款造林由95年开始启动,三年完成人工造林1.58万亩,封山育林1.41万亩;退耕还林从XX年开始启动,截止XX年全县共完成坡耕地造林22.3万亩,荒山造林12.7万亩;天保工程从XX年开始启动,截止目前,全县落实森林管护面积181万亩,完成公益林人工造林4.17万亩,封山育林17.9万亩,飞播补植管理5万亩,安置森工企业富余人员333人。
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探讨

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探讨公益林是指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出资或组织人力和物力资源进行培育、保护、管理的林地。
公益林的建设是为了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保障生态安全,满足社会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
在公益林的建设过程中,生态效益是其重要的价值之一。
本文将探讨公益林的生态效益价值,并分析公益林建设对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公益林的生态效益1. 气候调节功能公益林可以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调节气候。
公益林还具有遮挡风沙、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湿润等功能,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林的建设可以提供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促进濒危物种的繁衍和生存。
公益林所具有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 水源涵养功能公益林可以有效保护水源地,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质,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公益林对水资源的涵养功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水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4. 空气净化功能公益林具有净化空气的功能,吸收有害气体,减少空气污染。
在当今环境污染严重的背景下,公益林的空气净化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5. 社会教育功能公益林的建设可以开展生态教育和科普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通过公益林的教育功能,可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1. 经济价值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价值。
公益林的气候调节功能、水源涵养功能、空气净化功能等,都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公益林还可以作为生态旅游资源,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
2. 社会价值公益林的建设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保护水源、遏制土壤流失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公益林还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
3. 生态价值公益林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探讨

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探讨公益林是指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保护水源地等目的而建立的林地。
公益林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价值,其对于当地的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探讨公益林的生态效益价值,并分析其对于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首先,公益林是防止水土流失和水源涵养的重要手段。
公益林的种植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使得土地具有更好的保水保肥能力,防止了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公益林的生态效益价值在于其可以减轻洪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为当地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重要的保障。
其次,公益林能够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和气候环境。
公益林可以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气溶胶,净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并释放氧气,提高空气质量,改善气候环境。
公益林的生态效益价值在于,使得当地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提高了居民生活的质量。
第三,公益林可以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公益林容纳着大量的动植物,形成了一个更加完整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各种植物、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等多种生物种类。
公益林的生态效益价值在于它可以为这些生物提供一个生存的栖息地,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最后,公益林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公益林不仅可以为当地提供重要的原材料,如木材和草药等,而且也可以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和农业发展,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
此外,公益林也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促进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总之,公益林的生态效益价值是巨大的,可以保护土地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和气候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同时也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因此,应该加强对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并进一步提高公益林的利用效益,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探讨

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探讨公益林是指经国家法律、法规批准设立,用于公益目的的林地。
公益林是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对于维护水源涵养、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提供生态景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公益林的生态效益价值。
公益林在水源涵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公益林可以减缓地表径流速度,降低洪峰流量,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公益林在山区水源涵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
山地林地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蓄存雨水,维持山地水源的稳定供应。
公益林对于保护水源地的可持续利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益林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公益林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重要的生存和繁殖地。
公益林能够为众多动植物提供安全的栖息地,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公益林的保护和维护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至关重要。
公益林对于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公益林能够有效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质量。
公益林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缓解温室效应,减轻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公益林还能够吸附和净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公益林对于改善生活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公益林能够为人们提供生态景观,满足人们对自然的欣赏和需求。
公益林的美丽风景和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旅行者。
公益林的经营和开发能够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持,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公益林还能够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慰藉和放松,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探讨

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探讨公益林是指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出资建立的、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的林地。
公益林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价值,以下将对其价值进行探讨。
公益林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公益林的建设有利于保护和恢复野生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提供了宽阔的生存空间,促进物种的繁衍和迁移,保护了珍稀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安全。
公益林对水源涵养和净化具有重要作用。
公益林能够有效拦截和保持大气降水,增加土壤含水量,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公益林对水质有净化作用,能够过滤水中的杂质、吸附有害物质,提供清洁的水源,保护水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公益林对空气质量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公益林具有良好的固碳、净化空气的功能,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保持大气中的适当湿度水平,减少空气中的灰尘和有害气体含量,提高空气的质量和环境的舒适度。
第四,公益林在防风固沙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公益林可以降低风速和吹沙能力,减少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公益林可以培育高效根系和健康的林下植被,增加土壤颗粒的黏结力,减少沙尘侵蚀和沙漠化的发生,保护农田和城市的健康发展。
第五,公益林在气候调节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公益林可以调节气温,减少气温的突变和波动,提供凉爽的微气候环境。
公益林具有固碳的功能,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
公益林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价值。
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和净化、改善空气质量、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和减缓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努力,公益林为维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高度重视公益林的建设和管理,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公益林的保护和利用效益,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探讨

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探讨【摘要】公益林是一种重要的生态资源,对于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水源地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益林既能净化空气、保护水源,降低气温,还能提供生物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公益林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能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加强公益林建设,平衡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对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需要不断深化对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的认识,提高公众对公益林建设的重视程度,探索未来公益林生态效益的发展方向,推动公益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探讨、环境影响、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水源地保护、经济价值、平衡、认识、建设、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探讨公益林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划定的区域,其生态效益价值不容忽视。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环境的恶化,公益林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公益林的生态效益价值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公益林的认识,推动公益林建设和保护工作。
公益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显著的。
公益林可以有效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降低大气污染物浓度,改善空气质量。
公益林还能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防止沙漠化和土地退化,维护生态平衡。
公益林的生态功能还能促进物种多样性的维护,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公益林对水源地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净化水质,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
公益林的生态效益价值不可估量。
加强公益林建设和保护,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希望未来能够加大对公益林生态效益的研究和推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正文2.1 公益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公益林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组织建设和管理的一种特殊森林类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公益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显著,下面我们具体来探讨一下。
公益林可以改善区域的空气质量。
通过公益林的种植和管理,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净化大气环境。
生态公益林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生态公益林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研究梁小艳(北海市营盘林场,广西北海536017)摘要: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和资源的过度利用,使得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步表现出来。
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不仅能够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也能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首先对生态公益林进行简要概述,其次分析了生态公益林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生态建设中促进生态公益林发展的策略,旨在满足生态建设需求,将生态公益林推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生态建设;发展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897(2022)14-0169-030引言生态建设最核心的理念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要想更好地推进生态公益林发展,就必须要秉承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从两者融合发展视域来看,要想扎实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就必须正确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立足生态建设相关要求,找出生态公益林发展的切入点和平衡点,处理好人与自然、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问题,为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生态公益林概述生态公益林,顾名思义就是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为主体功能,以提供公益性生态产品和服务为主要利用方向,按照国家规定和有关标准划定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图1为生态公益林。
1.1生态公益林功能分析1.1.1生态功能生态功能作为典型的功能之一,由于可持续发展理念越来越深入,可以大大加快我国生态建设发展的步伐,从而展现出自身的生态功能。
如“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不仅具有隔绝风沙、净化空气等效果,而且在调节气候方面也有着突出的效果。
与此同时,在公益林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生态物种的多样性特点显著,也有利于诸多濒危物种、各种鸟类的栖息。
生态公益林有效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由于林木自身的固土净化能力较强,可以有效预防水土流失,并不断提高各种污染物的降解效率,给予人类居住环境强有力的保障。
关于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生态公益林、湿地建设的调研报告生态森林建设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工程之一。
本文对刚察县伊克乌兰乡生态公益林、宜林地、湿地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总量小、质量低、管护投入少,结合几年来的林业工作实际,提出伊克乌兰乡生态林建设和保护的具体对策是增加公益林总量、限期进行造林绿化、提高湿地质量增加生态防护效益、实施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严格资源管护。
伊克乌兰乡的林业工作始终坚持积极推进公益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湿地改造重点工程,加大造林绿化的工作力度,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公益林、宜林地、湿地建设发展步伐,使全乡的林业工作步入持续、高效、良性发展轨道。
一、林业现状1、造林绿化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
伊乡林业现状,林地总面积7532公顷,湿地保护涉及20个林班、31个小班,灌木林4235.59公顷、宜林地1385.97公顷,林业覆盖率达到3.02%。
通过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和林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全乡林业覆盖率和湿地保护逐年增长。
2、林业体系发展不断增强在稳步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快林业体系建设。
自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伊乡的天然林资源得到全面有效保护。
林政资源管理工作步入了正规化、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轨道,森林公安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了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近年来,全乡林区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事件,林区治安秩序良好。
3、工程管理形成了科学规范、合法有序的模式体系在各项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方面,伊乡积极加大林业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进程,确保了各项工程高标准、高质量顺利实施,确保了全乡林业事业持续、健康、高效、稳步发展。
近年来,我乡各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均顺利地通过了上级各部门的检查验收。
通过检查,各级检查组一致认为我乡在实施各项林业项目方面,领导重视、实施情况良好,人民群众满意。
二、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随着林业建设指导思想加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探讨

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探讨公益林是指由政府或者其他公益性组织建立的、用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等公益目的的林地。
公益林的建设和管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整个社会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公益林生态效益方面,公益林的价值日益凸显,本文将从生态效益的角度探讨公益林的重要性和价值。
一、公益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公益林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平衡、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的功能。
在公益林中,可以有效保护水源、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土壤,并且能够保护和改善生物多样性。
公益林能够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防治自然灾害,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土地的生态效益。
公益林还能够提供各种生态服务功能,如气候调节、涵养水源、维护生态平衡等,对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公益林对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公益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地,对于水源保护、土壤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公益林的建设和管理,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破坏,保护和维护珍贵的生物资源和自然景观。
公益林也是重要的资源保护基地,能够保护和维护珍贵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资源,有利于避免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
在公益林中,可以进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公益林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贡献公益林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善也起着重要作用。
公益林的建设和管理,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收入,并且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环境质量和生活水平。
公益林还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各种生态服务功能,如水源保护、农产品生产、旅游休闲、生态教育等,从而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并且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公益林的建设和管理对于防治水土流失、防治自然灾害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减少自然灾害对当地经济的损失,保障了当地经济的稳定发展。
四、公益林的管理和发展对策为了更好地发挥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价值,需要加强公益林的管理和发展工作。
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探讨

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探讨公益林是指由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投资兴建的、供公众利用的、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宗旨的林地。
公益林的建设旨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生态景观品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公益林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价值。
本文将从生态效益和价值的角度探讨公益林的重要性和意义。
公益林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而公益林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绿色植被覆盖,改善土壤的肥力和固碳能力,防治水土流失,提高空气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效减缓气候变化等,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公益林的建设不仅可以净化大气、净化水质、保护泥土,还可以减少土壤侵蚀、提高水源的质量和数量,能够有效维护水土资源,促进生态恢复和修复,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公益林对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提高具有显著效果。
公益林的建设可以丰富土地生产力,促进土地的绿化和利用,增加土地的生产力,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
公益林的建设能够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形成森林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格局和机制,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公益林的建设可以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创造良好的生态景观,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
公益林建设可以增加树木的种植面积,提高森林的绿色植被面积,减缓气候变化,促进空气质量的改善,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提高和气候变化的缓解。
公益林的建设还可以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减少自然灾害对环境的破坏,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公益林对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
公益林的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和居住环境,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和空间。
公益林的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景观,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探讨

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探讨公益林是指由政府或者社会组织划定并专门用于生态保护、环境修复和公益目的的森林资源。
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不仅能够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全社会的福祉。
本文将探讨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和价值,并就公益林在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中的作用进行讨论。
公益林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森林资源的破坏和消失日益严重。
而建设公益林可以有效地保护水土,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通过公益林的建设,可以逐步修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提高空气品质,使得整个生态系统能够更好地运行,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宜居的环境。
公益林对资源保护和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森林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而传统的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模式,经常会导致森林资源过度开发,甚至破坏森林生态系统。
而建设公益林,可以划定一定的范围用于资源保护,并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利用森林资源,使得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基础。
公益林对于社会的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有助于提升全社会的福祉水平。
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能够有效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可以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还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就业,减少贫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参与。
另一方面,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需要科学的管理和规划,需要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需要不断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探讨

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公益林作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备受关注。
公益林的生态效益价值得以彰显,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就公益林的生态效益价值进行探讨。
一、公益林的生态功能公益林是指为了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保障水源、减少风沙、改善环境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等目的而划定的国有林地。
公益林在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系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公益林能够起到调控气候的作用。
公益林可吸收刺激性气体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调节气温和湿度,有助于降低气温,稳定降雨。
其次,公益林能够影响水循环。
公益林强化水土保持,减少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对保护水源具有重要作用。
再次,公益林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防止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减少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负面影响,确保了人口健康和生态安全方面的需求。
最后,公益林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多样性也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公益林的生态效益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护、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具体来讲,公益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是最为突出的。
公益林内的植被根系、叶面和枝梢等能够吸收雨水,缓冲降水对流量的冲击,并且在林底有着非常丰富的地被植被,具有生物海绵的作用,能够吸收、过滤、储存雨水和慢慢释放雨水,提供了水源的涵养、净化、蓄水和供水功能。
公益林的土壤保护功能也比较显著。
公益林内的植物根系能扎牢土壤,减轻水土流失,防止土地沙漠化,进而维护水源的可持续性。
公益林的气候调节功能也非常重要,公益林内的植被能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释放氧气,调节氧气、水分、温度等环境参数,维持生态平衡。
此外,公益林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价值也非常重要。
公益林的自然环境较为稳定,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和种群的生存。
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的评估方法有多种,涵盖了物质、能量和信息三个方面。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修复成本法、生态生产力法、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等。
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探讨

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探讨公益林是指由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出资资助、建立和维护的林地,具有公益性质和社会意义。
公益林的建设和维护不仅能够保障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稳定,还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态旅游、采摘等生活服务的需求,创造社会福利和经济效益。
本文主要探讨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
公益林的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
公益林能够有效地维护和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保障地区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减轻洪涝灾害和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同时,公益林的建设和维护还能促进水土保持,防止土壤侵蚀和水质污染。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
公益林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之一,具有动植物物种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可以为生态系统提供一个完整的环境和资源保障,帮助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经济的发展。
三、气候调节和空气净化。
公益林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等作用,能够有效地调节地区的气候状况,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地区温度和噪音污染。
四、生态旅游和休闲观光。
公益林具有独特的文化和生态景观资源,能够提供自然、生态、文化、体育等多元化产品和服务,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观赏和旅游,为地区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契机。
五、生态教育和科普普及。
公益林不仅是自然文化的重要载体,还可以为学校、社区等各类群体提供开展生态教育和科普普及的平台和场所,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素质,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和文化交流。
以上种种生态效益价值,既是公益林建设和维护的目标和任务,也是公众对公益林的期待和希望。
因此,在公益林管理和开发中,应该尊重生态原则和主导性,发挥政府、社会和市场的作用,在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方面实现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的有机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生态公益林建设效益研究摘要:生态公益林建设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建设效益也越来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点关注。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阐述了生态公益林建设效益理论,着重探讨了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各个利益主体的成本及利益,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旨在加快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以供借鉴。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建设模式;利益主体;建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森林为人类提供的生态价值也在日益突显。
林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是促进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其不仅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对于木材等产品的需要,而且也是改善人类生产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
但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林业自身特点、林业资金短缺和投资环境不理想等因素的影响,生态公益林建设状况不容乐观,在建设过程中屡屡陷入困境,这不仅影响到生态公益林综合效益的发挥,而且也会阻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文通过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效益的研究工作,采取合理的方法解决生态公益林存在的问题,希望对指导我国的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有所帮助。
1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本效益理论分析生态公益林建设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奥尔森式的集体行动。
在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中,许多具有共同利益的组织或个人组成了利益集团。
在这个利益集团内,一方面,生态公益林建设事关国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具有集团的整体利益,这种集团收益具有公共性,这使得集团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共同且均等地分享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整体利益,而不管其是否付出了成本或付出的成本大小;另一方面,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中的若干集团成员,如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普通公众、经营者等,又具有完全不同于集团收益的纯粹的个人利益,并且存在这样的可能:如果某个人的行动使集团状况得以改善,集团状况改善后个人所分享的收益与改善集团状况所付出的成本相比微不足道,集团其它成员又不同意分担实现集团目标所需要的成本或不能给予其不同于共同的或集团利益的独立的激励,则集团成员就缺乏采取行动的利益冲动。
假设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成本函数为C=C(Q),收益函数为S=S(Q),其中C代表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成本,S代表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收益,Q表示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规模或水平。
就整个社会而言,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净收益R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即:R=S-C=S(Q)-C(Q)。
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社会最优水平或经济规模由其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决定,当且仅当dR/dQ=0,dS/dQ-dC/dQ=0,dS/dQ=dC/dQ。
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生态公益林建设才能达到社会最优水平或最优规模。
从理性人假设角度出发,显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个人进行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行为基础是寻求个人净收益的最大化。
现在,继续假设集团成员i所获得的收益为Si,Si=Ki×S,Ki表示集团成员i所获得的收益与集团总收益的比值,它的大小取决于集团成员力量的相互对比。
一般来说,它受到成员在集团中地位高低及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若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成本不能在集团成员中分担,则个人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净收益Ri=Si-C。
显然,当且仅当Ri>0即Si>C时,单独行动的个人才会采取建设与保护生态公益林的行动,因为采取这一行动个人能够获得收益。
集团成员i 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最优水平或经济规模由个人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所决定。
即:dRi/dQ=0,Ki(dS/dQ)=dC/dQ。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个人所确定的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最优水平或规模低于社会所要求的社会最优水平或规模。
现在,假定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成本可以在集团内部成员之间进行分摊,并且成员i成本分摊的比例为Li,则成员i的净收益Ri变为:Ri=Ki×S-Li×C。
此时集团成员i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最优水平或经济规模仍然由个人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所决定。
Ki(dS/dQ)=Li(dC/dQ),(Ki/Li)(dS/dQ)=dC/dQ。
政府的现有政策使某些成员的Li远远大于Ki,而某些成员的Li则远远小于Ki。
由于生态公益林建设是一种公共物品,集团内的任何成员都会产生“搭便车”的心理,都希望免费的获得这种公共物品,于是成员的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行动就具有了偏离社会最优状态的天然倾向,从而个人所确定的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最优水平或规模必然低于社会所要求的社会最优水平或规模。
因此,要切实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就必须调整个体成员的成本收益函数,调整Ki与Li的大小,从而使其基于个人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所做出的生态公益林建设决策符合社会的最优目标。
2生态公益林建设各利益主体的具体分析如果要调整个体成员的成本和收益函数,必须分析集团中各成员的成本和收益。
生态公益林建设中涉及的成员有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普通公众、经营者,由于各自所处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对生态公益林建设抱有不同的价值观,因而其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收益和成本必然会有所不同。
2.1中央政府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成本和收益中央政府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成本包括进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制定相关保护条例、执行保护政策、实施林业工程等所支付的费用。
中央政府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收益表现为森林旅游收入的增加,大江大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得以治理,主要风沙区的沙漠化得到缓解,生物多样性受到保护,日益恶化的生态状况得以改善,旱涝冰雹等自然灾害性天气减少,农田受到保护,粮食产量增加,国土生态安全得到保障,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得以建立。
尽管生态公益林建设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价,但与中央政府获得的收益相比,这些成本和代价是微不足道的。
另外,中央政府分摊的成本Li也小于其由此可以明显看出,中央政府为了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应加大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投资,以便使其实现良性循环。
2.2地方各级政府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成本和收益地方政府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成本包括地方政府执行国家林业政策,采取生态公益林建设措施的支出及其他财政收入的减少,当然还有不执行林业政策时可能受到的惩罚。
地方政府由此获得的收益包括地方政府分享的生态环境改善的收益和执行国家政策带来的荣誉。
地方政府所获得的收益较其付出的成本低的多,并且其分摊的成本Li也大于其获得的Ki,因而也就缺乏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经济动力。
首先,就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本而言,与政策制订者和推动者的中央政府相比,作为政策执行者的地方政府从事更为具体的工作,工作难度较大。
由于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成本大小随着工作力度、难度的加大呈现边际递增趋势,其成本的提升意味着需要占用更多的地方政府资源,这会使本来就较为紧张的地方财政更紧张。
出于地方财政的考虑,地方政府对生态公益林建设可能难以达到中央政府的要求。
其次,在现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为了扩大本级政府财政收入,必然具有与一些企业合谋而改变生态公益林地用途的倾向。
再次,地方政府不能因为其进行生态公益林建设而产生的正的外部性获得收益。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一种公共物品,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政府能排斥其他地方政府对生态公益林建设收益的分享,并不能获得其行动的全部收益,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了一种“零和博弈”。
2.3普通公众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成本和收益这里的普通公众主要由一般个体成员和非林企业组成,是生态公益林建设的主要受益者。
普通公众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成本几乎为零,而其所获得的收益却很多,包括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较好的生活环境,个人健康状况的改善,经营收入的增加。
开矿、采煤、采油、大型基础工程等开发建设项目使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生态效益丧失,却没有为此负担相应的成本,实质上是增加了收益;一些工业企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2,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了负面影响,也没有承担相应的成本。
由此可以发现,普通公众几乎是免费享受着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收益,其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分摊的成本Li远远小于其获得的Ki,缺乏对生态公益林建设支2.4经营者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成本和收益经营者是生态公益林建设的主体,主要由农户和营造林单位组成。
经营者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成本主要包括进行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执行成本,外出务工的机会损失或投资其它行业的机会损失,改变林业用途营造经济林的机会损失。
经营者由此获得的收益主要有国家的补贴,获得的荣誉。
对农户而言,生态公益林建设具有较高的成本和较低的收益。
也就是说,农户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分摊的成本Li大于其获得的Ki。
3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政策建议中央政府进行制度创新调整个体成员成本和收益函数的基本原则是:提高普通公众和受益地方政府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成本,降低经营者和有关地方政府的成本,提高他们的预期净收益。
因此,要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就必须采取多项措施,积极促进普通公众和受益地方政府对生态公益林建设进行投入,努力提高经营者和有关地方政府进行生态建设与保护的预期净收益。
3.1积极促进生态建设的投入3.1.1仿照城市维护建设税,开征生态税目前,中央政府用于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收入和国债资金,这种来源于全国的资金等于让全国各个体成员平均分摊了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成本,违背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
而开征生态税能够合理解决这一问题,如果对生态税采取差别税率或针对特定人群征税,就能避免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本在各个个体成员间平均分摊,避免因平均分摊而造成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经营者补偿的缩水,同时真正促进了普通公众对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投入。
3.1.2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市场,实现工业企业对生态公益林建设者的直接补偿随着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气中CO2的含量日益上升,全球温度日益上升,出现了全球变暖现象,人们纷纷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森林可以吸收空气中的CO2,起到固碳的作用,这对于遏制“温室效应”,阻止全球变暖具有重要作用。
3.1.3从生态建设方面确立发达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对口补偿关系中东部地区分享了西部地区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成果,却没有负担任何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进行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积极性。
因此应对中东部受益地区的受益程度进行计量,促使其每年从GDP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西部地区的援助,使受益方对实际受益进行支付,从而对西部的利益损失进行补偿。
这种补偿关系应通过有关法律法规固定下来,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从而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生态建设资金来源,促进中东部地方政府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投入,走出目前地方政府之间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形成的“零和博弈”的困境。
3.2提高生态建设的预期净收益3.2.1提高经营者生态公益林建设的预期净收益首先,政府应将其掌握的生态建设资金的一部分用于对经营者的直接成本如种苗费、造林费、配套费等的直接补偿,尽快改变经营者贴钱办生态的状况,保证其经济水平和生活状况不至于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