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对张爱玲的影响

合集下载

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引言...................................................... - 3 -一、张爱玲对其创作的影响 (3)1、张爱玲的生活背景对其创作对象和创作内容的影响 (3)2、张爱玲的生活教育背景对其创作风格的影响 (4)(一)善用讽刺 (5)(二)对偶互补与参差对照 (5)二、张爱玲的家庭遭遇对其创作的影响 (6)(一)张爱玲笔下母亲形象的类型 (6)1、庸俗的母亲 (6)2、冷漠自私的母亲 (7)3、变态的母亲 (8)(二)张爱玲笔下母亲形象的意义 (8)三、张爱玲的爱情对其创作的影响 (9)(一)张爱玲与胡兰成恋爱前的创作 (9)(二)张爱玲与胡兰成恋爱期间的创作 (10)(三)张爱玲与胡兰成分手后的创作 (10)四、上海的沦陷对张爱玲创作的影响 (12)结论 (14)主要参考文献 (16)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坛上杰出的女性作家。

她从自己悲剧的人生出发,写出了一幕幕人生的悲剧,留给世人许多有争论的独特而精彩的艺术世界。

她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能找到生活中的原型,同时她的人生经历也极大地影响了其作品的创作,本文着重分析了她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主要从生活背景对创作对象和创作内容的影响,生活教育背景对其创作生活的影响、家庭遭遇对其创作生活的影响、爱情以及战争爆发上海沦陷对其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人生经历;创作;影响;张爱玲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引言张爱玲的作品内容几乎都是来自她的生活,她作品中的人物也和她周围的人物有极大的相似性,可以说她的人生经历带给了她作品很大的影响,在这里将一一介绍她的生活背景、教育背景、家庭遭遇、爱情、以及上海的沦陷对其创作的影响。

一、张爱玲对其创作的影响1、张爱玲的生活背景对其创作对象和创作内容的影响1920年9月30目,张爱玲出生在上海一个门第显赫的官僚家庭—张公馆,那一天下着阴冷的小雨,这似乎预示着张爱玲的一生将被笼罩着暗淡的色彩。

倾城之恋-张爱玲 论文

倾城之恋-张爱玲 论文

《倾城之恋》中的环境描写摘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其小说创作充满了女性特有的细腻和美感,文本论述语言也极具特色,同时又散发着浓重的悲凉气息,作为张爱玲为数不多的以喜剧结尾的作品《倾城之恋》,张爱玲在其中的环境描写上也颇具特色,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描述手法,本文将从其多样的色彩化语言符号,独具特色的意象化描写手法和通过对人物心理刻画来表现环境三个方面去论述,展现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对通过环境描写来塑造人物,揭示人物的性格、心理、命运。

关键字环境描写色彩语言意象心理张爱玲语本《汉书·外戚传》:“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据此,女有美色,倾城也倾国。

张爱玲以“倾城之恋”作为小说的题目,让人第一眼看到的时候总以为这是一个美满的恋爱传奇,而故事读完,它确实是一个传奇,只是这份传奇染上了无法晕开的苍凉的意韵。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在1943年9月创造的一部小说。

而在去年,除了《香屑:第一炉香》外,她还完成了《茉莉香片》、《封锁》和《心经》等经典名篇;之后的一年内,她又写出了代表性的《金锁记》、《红玫瑰和白玫瑰》等。

所以我个人认为,《倾城之恋》应该是张爱玲自己创作高峰期的一个成熟的作品,并且在张爱玲的小说中“香港”和“上海”这两座城市最常见,而《倾城之恋》中的男女主角更是徘徊在这两座城市之间演绎人生的悲欢离合。

一般来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于典型人物的塑造和时代特征的反应有着重大的作用,张爱玲作为现代著名女作家在小说创作能够准确的把握人物生活时代的环境特征,为人物塑造创造典型的环境氛围。

本文将着重分析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的环境描写,展现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对于环境氛围把握的独特语言。

(一)艳丽的色彩语言符号张爱玲在小说中大量的运用了色彩语言符号。

色彩语言符号是指语言中表示颜色的那些词汇,比如说“红”“绿”“蓝”“黄”等等。

当然这些词汇不是单纯的颜料中的颜色,它们是语言的符号,是作家依据以自己对于色彩的理解,用特定的色彩语言符号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形成一种朦胧、微妙的情感。

毕业论文 论张爱玲小说的意象艺术特色

毕业论文 论张爱玲小说的意象艺术特色

目录摘要 (2)一、代表苍凉人生的镜子 (3)二、象征女性浮沉的月亮 (4)三、意喻愁惨情欲的雨 (6)参考文献 (8)摘要:张爱玲小说在对人物思想、情感、心理、性格、命运、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上具有意象的直观性、隐喻性和意境性特点,正是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张爱玲小说具有意象性特点。

解析张爱玲小说存在的意象,对于了解张爱玲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及作家的悲剧意识,从而深刻地把握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征都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张爱玲,意象,镜子,月亮,雨,女性意象是人的主观之意与外在的客观之象的有机结合。

张爱玲的小说意象繁复,多如繁星,不胜枚举,意象经营独具匠心。

她尤其擅长华美凄艳的意象构造自己笔下的“荒凉之城”,向我们道尽那个世界的爱与死、色与空、真与假。

打造了无数人百转千回的幻想,又在顷刻之间灰飞烟灭。

张爱玲这种独具特色的意象艺术创作风格让小说显得格外个性,其中对于“镜子、月亮、雨”的意象更是频繁出现。

对此,本文将对“镜子、月亮、雨”的意象的研究,深刻了解张爱玲的女性思想。

一、代表苍凉人生的镜子作为人类的日常用品,镜子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供人自照。

单纯的照,自然和文学无关。

但照镜的如果是美人,镜子便作为美人的伴侣进入文学――美人照镜;照镜的如果是仁人志士,镜子便作为仁人志士的伴侣进入文学――对镜抒怀;照镜的如果是智者,镜子便成为智者自省的工具。

有时,照镜者爱上了镜中的自己(镜恋);有时,照镜者不认识镜中的自己(昏镜);有时,照镜者分不清镜中之我和对镜之我(变形镜),甚至在镜中看到心灵的影像。

这时,镜子就不仅仅是一件日用品,而是自我的映射。

张爱玲是一个驾驭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作家,在她笔下,古典镜意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取舍与发挥。

镜子在日常生活中是易碎的,不牢固的,在张爱玲小说中的镜子意象正好说明了小说中人的生存环境是靠不住的,仿佛一捏就碎。

在《沉香屑·第一香炉》中,周吉婕在浴室对镜补妆时,薇龙上楼请吉婕下去弹钢琴,引得吉婕向薇龙发了一串牢骚。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一只白苍鹭》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一只白苍鹭》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一只白苍鹭》1. 引言1.1 介绍《一只白苍鹭》的背景和意义《一只白苍鹭》是中国当代作家张爱玲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自然、人类和女性之间关系的微型故事。

故事中的白苍鹭代表着纯洁、优雅和自由,与周围环境和人类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一种微妙的生态平衡。

小说描绘了人类对自然的侵占、女性在自然中的角色定位以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引发了读者对生态文明和女性角色的思考。

《一只白苍鹭》可以被视为一部生态女性主义作品,通过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态环境和性别平等的关注。

这部小说不仅让人们重新审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引发了对女性在自然中扮演的角色和对环境保护的反思。

通过对《一只白苍鹭》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女性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和启示,进而探讨生态与性别议题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1.2 阐述生态女性主义的基本概念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结合了环境保护和女性权利的理论和实践,旨在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女性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传统的男性主导的视角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而女性则更加注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女性主义强调平等、联合和互相依存的关系,并主张建立一个包容性和和谐的世界观。

在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下,女性被视为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女性在自然中扮演着保护者和守护者的角色,她们对环境的关怀和敏感度使得她们更容易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和破坏。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的参与和发声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女性应当成为环境运动的主要推动者和参与者。

生态女性主义关注个体与环境的关系,强调女性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地位。

通过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我们可以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探讨如何建立一个更加平等、包容和可持续的世界。

【2000字】2. 正文2.1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一只白苍鹭》分析在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一只白苍鹭》这部文学作品。

论租界文化对张爱玲四十年代小说创作的影响

论租界文化对张爱玲四十年代小说创作的影响

论租界文化对张爱玲四十年代小说创作的影响作者:叶旭明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10期租界小资情调泛滥的文化语境酿造成的空虚孤独、颓废放浪的世界末情绪为张爱玲坦露女性情欲诉求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氛围,张爱玲四十年代小说对女性情欲世界呈现的主题、细腻纤巧的女性化叙事风格与租界文化气息营造出的“男女情感肉欲之乡”的语境相契合。

浮华魅影的上海租界这一特殊的文化语境造就了一个特殊的张爱玲,她是租界文化合适的女性代言人之一。

张爱玲的前半生,除了在天津住过两年,在香港住了三年,一直都住在上海。

毋容置疑,租界欲望化的风气对张爱玲小说的欲望化叙事产生了重要影响。

所谓欲望化叙事,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以人的情感欲望作为文本表现的主题,文本内容局限于狭隘的情欲世界,带有宣泄情欲化诉求倾向的叙事模式。

一般而言,在欲望化叙事中,作家最先注意的是叙事动力的寻求与表现,在一些以宏大叙事为主题的作品中,叙事动力往往表现为对重大的社会历史问题或者人性与道德冲突问题的展现与探究。

不同于以宏大的主题作为叙事动力的文本的叙事模式,张爱玲的小说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以女性婚恋纠葛、情感世界为关照对象的狭隘的欲望化叙事策略,她笔下的女性主人公大都是情欲自由的倡导者,同时又为情欲所主宰,成了情欲的奴隶。

从某种意义上讲,租界相对宽松的文化语境与欲望化、颓废糜烂的气息对张爱玲小说欲望化叙事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文化的塑造与主体的接纳租界文化是李永东先生提出的概念,“是指19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上海、天津、武汉等地外国租界的相继开辟,在以上海租界为主的租界区域逐渐形成的殖民性、商业性、现代化、都市化、市民化的中西杂糅的文化形态,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海派文化、都市文化既有一定联系,又有着明显区别的一种新型文化。

”租界文化是中西文化碰撞、交汇、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

租界文化对作家的影响在于中西杂糅的文化特质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冲击,而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流传深远的文化对呈现异质形态的租界文化会形成一定的反驳,二者之间的张力给身处租界的作家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空间与维度。

浅谈张爱玲的乱世创伤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浅谈张爱玲的乱世创伤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浅谈张爱玲的乱世创伤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论文关键词:张爱玲乱世战争体验精神惶恐论文摘要:文章根据“刺激一回应”的理论模式,解析张爱玲的乱世创伤的缘由,以及这一乱世创伤对作家文学创作的具体影响与表现。

认为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弥漫着郁郁苍苍的乱世之感,这种乱世之感主要来自于作家切实的战争体验所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刺激和精神创伤,张爱玲的文学创作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一创伤记忆的展现。

具体表现在:一是两种截然迥异的文学风格即沉重与闲适;二是通过对婚姻和家的渴求的热衷,刻画市民阶层的精神惶恐。

张爱玲研究自1980年代以来,跃变为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张爱玲是一位天才式作家,这样的评价不算是过誉,因为她对人性阴暗面的暴露,女性婚恋的关注,人物悲剧性命运的安排,语言的华丽优美,意象的精心构造,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等等,所有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她卓尔不凡的文学能力,令人赞叹不已。

众所周知,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主要发生在1940年代。

对于生活在日伪占领的上海且不知革命为何物的张爱玲来说,她的文学创作没有纷飞的战火,没有愤怒的呼号,这是显而易见的,倘如为此横加指责,既是多余也没必要。

但我们不能据此判断张爱玲是一个纯粹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家,是一个“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城市隐者,她对1940年代的战乱现实是充耳不闻的。

因为张爱玲毕竟生活在那个年代,她不能摆脱也无法超越,更何况作家切切实实地经历过一次战争的体验,这次战争体验深深烙印在她的心胸里无法忘怀,并通过文学的形式予以展现和描述,故而字里行间仍然能够闻到一股没有战火的硝烟味,而这一硝烟味源自于自己的乱世创伤及其文学呈现。

一、乱世之感与乱世创伤张爱玲对“乱世”这一字眼似乎格外地偏爱,频繁地出现在她的文章中。

比如“乱世佳人”,“乱世里的盛世的人”,“越是乱世,个性越是突出”,“我想着:‘这就是乱世”’,仁’〕“现在的人起的都是下流的念头,只顾一时,这就是乱世”,“乱世里的人,得过且过,没有真的家。

论小说的空间叙事

论小说的空间叙事

论小说的空间叙事一、本文概述《论小说的空间叙事》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和分析小说中的空间叙事技巧及其重要性。

空间,作为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被忽视或低估,然而它在塑造故事氛围、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人物性格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小说的空间叙事概念入手,分析空间叙事在小说中的具体表现,并探讨其对于小说整体艺术效果的影响。

本文首先将对空间叙事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在小说叙事中的独特地位。

接着,通过具体的小说文本分析,揭示空间叙事在小说中的实际运用,如场景设置、地理空间、心理空间等。

同时,本文还将讨论空间叙事如何与小说的时间叙事相互交织,共同构建小说的整体结构。

本文还将关注空间叙事对于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影响。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空间元素如何揭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以及深化主题内涵,进一步论证空间叙事在小说中的重要性。

本文将对空间叙事在未来的小说创作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如何在新的文学背景下更好地运用空间叙事技巧,以提升小说的艺术魅力。

二、小说空间叙事的基本理论空间叙事作为小说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理论主要涉及空间的概念、空间与情节的关系、空间与人物塑造的关系以及空间与主题表达的关系等方面。

空间在小说中并不仅仅是背景或场景的设置,更是一种具有独特意义的叙事元素。

小说中的空间不仅是人物活动的场所,更是情感、心理和文化的载体。

通过空间的描述和塑造,读者可以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变化、心理状态和社会文化背景。

空间与情节的发展紧密相连。

在小说中,空间不仅是情节展开的舞台,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因素。

不同的空间设置可以引发不同的事件和冲突,从而推动故事的发展。

同时,空间的转换和变迁也反映了情节的变化和推进。

空间对于人物塑造也起着重要作用。

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在特定的空间中成长、发展和变化的。

空间环境可以对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命运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对空间的细致描绘,作者可以塑造出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魅力的人物形象。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上, 张爱玲是格外引人注目的。

她以无尽苍凉的笔调对女性进行叛逆的书写, 通过对一群徘徊在“死世界”边缘的女性的描写, 深刻地揭露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以及当时女性生存的困境。

她作品中的女性是可怜的、可恨的、可悲的。

纵观张爱玲所有作品中关于女性形象的描写, 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种典型形象的塑造。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篇11 、丧失母性的母亲形象俗话说母爱大于天, 母爱是众人赞赏的。

惟有张爱玲笔下的母爱是一反常态的, 她把人世间最美丽的母爱作了叛逆的描写, 她们或自私、或冷酷、抑或是无情, 都是身受环境的抑制。

在她的笔下曹七巧、顾太太、白流苏的母亲、川嫦的母亲她们的爱冷的让人不寒而栗!其中, 曹七巧这个形象是张爱玲笔下刻画的“最彻底的人物”。

曹七巧, 是个麻油店主的女儿, 原本也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 她洋溢着青春气息, 是个讨人喜爱的大姑娘。

然而, 在“存天理, 灭人欲”、“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封建宗法制社会中, 她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 代行父权的兄长把她嫁给了残废的姜家二公子。

门第上的悬殊, 使她很不适应姜家人的生活, 她的粗俗遭到了姜家上上下下的鄙视, 虽然生活的衣食无忧, 但是这种幸福并不是她想要的。

她心理的不平衡导致了她人性的扭曲, 导致了人性恶的发展。

姜家人在情感上对她的排挤是她人性扭曲的第一个因素。

作为一个正常的女人, 应该过正常人的生活, 而曹七巧嫁给的是一个骨痨患者, 畸形的婚姻不仅使她情感空洞, 同时也无法满足她正常的情欲, 虽然对小叔子季泽有爱慕之情, 但是那是近不得身的。

情欲上的饥渴和压抑感是导致她人性恶发展的第二个直接因素。

无性无爱的婚姻不仅使曹七巧正常的生理欲求得不到满足, 心理上也渐渐发生扭曲变形。

这时候她意识到只有钱, 只有金钱不会鄙视她, 而她也只能靠金钱来拥有立身之本。

金钱的枷锁是导致她人性蜕变的主要因素。

长期心理生理上的压抑使曹七巧感觉“人生在世, 还不是那么回事”而后, 当她的小叔子把那份家产挥霍地所剩无几的时候, 便到她面前倾诉起爱情来了。

论战争因素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论战争因素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论战争因素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作者:喻心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7年第8期⊙喻心[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 221116]摘要:张爱玲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把她的作品与她个人背景联系起来不难发现,张爱玲一系列的人生经历都和战争环境有关,战争对张爱玲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学艺术风格、创作观念和心理都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可以说乱世造就了张爱玲的成名,如果说张爱玲能从战争中看到的不仅是小我,还有大我,那么张爱玲的文学造诣又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战争张爱玲小说影响■张爱玲,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抹亮丽的色彩,历来受到很多人的欣赏赞扬。

有不少学者已经对其进行了研究并有所建树。

目前对张爱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女性主义文学、中西方文学的比较、其家庭背景与思想创作等等,但阅读其文学作品后不难发现,战争因素对张爱玲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学艺术风格、创作观念、心理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本文认为战争与张爱玲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在其文学作品与战争的联系上可以继续深入的研究。

一、战争感受与战争文学情怀出身书香之家,幼时就心怀沟壑,张爱玲俨然已化身为一个传奇,早已隔着如许烟波岁月,美成书页中的一个剪影。

20世纪40年代是张爱玲文学创作的高峰期,那时的张爱玲生活在被日伪占领的上海,然而在她的创作中,我们却很少发现清晰的表现战争的语言文字。

张爱玲把经历过战争的情感体验无意识地流露到文学创作的文字中,以一种更为值得纪念的方式加以展现和描述,让我们得以窥见她创作思想深处的灵魂,而这一切有时常常会被无意识地忽略掉。

虽然张爱玲在作品中没有明显地提到战争,但是她对其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安排却离不开当时战争环境的大背景。

在《倾城之恋》中,香港战事的爆发恰巧成就了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爱情;《封锁》中的男女主人公就是在战事封锁期间发生了一段美妙的爱情故事;《色·戒》一书中更是以真刀实枪的战争作为小说背景,为此展开了王佳芝与易先生的传奇爱恋;《半生缘》中战争的无常变幻牵动了主人公的人生轨迹……所以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发现,张爱玲应该说是十分钟情于战争的描写,这是很值得探索的,究其根源,就不得不提到她年轻时期亲身经历的那段战争岁月。

论张爱玲作品独特魅力

论张爱玲作品独特魅力

论张爱玲作品的独特魅力一、特殊环境中的文学现象张爱玲的成功出名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上海沦陷,日本侵略者和汪精卫政权把新文学传统一刀切断,只要不反对他们,有点文学艺术粉饰太平,他们是求之不得,这就给张爱玲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

而且在新文学的启蒙传统遭到空前抑制,一些坚持知识分子社会大众立场的精英们只能韬光养晦的时候,她却独独开辟出一条通向都市民间的道路,写出传世之作。

张爱玲是新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在她接受现代化教育学习中英文写作的阶段,正是五四新文化发展到辉煌的三十年代,她不可能回避新文化给以她的巨大影响。

张爱玲是以《沉香屑第一炉香》在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上一炮走红,它探讨了青年女性面对都市文明诱惑的病态心理,我们在“葛薇龙在物质诱惑下纯洁外衣一层层褪去时不能不想到陈白露的遭遇,在她被受到西方文明影响的男子所激起的性的烦躁时也不能不想到莎菲的悲剧。

《沉香屑第二炉香》罗教授的隐私不幸被周围社会舆论所传播,以至逼上绝路的悲剧故事,已经几近于鲁迅小说里对社会舆论的愤怒控诉了。

即使在张爱玲小试锋芒的处女作里,也能在新文学史上有明确的定位。

二、不同凡响的都市民间文化形态张爱玲使现代都市通俗小说的品质得以提升。

在现代都市中,民间文化的价值本来就是虚拟的,其实所有的民间形态都不过是市民们从其家族历史中带过来的文化陈迹,民初的现代都市通俗小说就是从传统文本里抓来这些陈迹,却不断真正代表都市市民在现代化过程中真实的精神状态。

而张爱玲对现代都市文学的贡献是她把虚拟的都市民间场景:衰败的旧家庭,没落的贵族女人,小奸小坏的小市民日常生活,与新文学传统中作家对人性的深切关注和对时代变动中道德精神的准确把握成功地结合起来,再现出都市民间文化精神。

她不是直接描写都市市民的生活细节而是抓住了社会大变动给一部分市民阶层带来的精神恐慌,提升出一个时代的特征:乱世。

那些乱世男女的故事深深打动了都市动荡环境下的市民们。

而且,这种乱世感对张爱玲来说是真实的,因而,及时行乐,个人至上的世纪末情绪和通过古老家族的衰败隐喻着传统道德价值没落,这是她小说的两大主题。

论上海都市文化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

论上海都市文化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

论上海都市文化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摘要:特殊的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条件造就了上海,也造就了上海文化。

上海文化的核心是市民文化,最重要的特色是工商业文化,即都市文化。

这些对张爱玲小说的人物塑造、情节推动以及主题升华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形成了其独特的小说风格。

张爱玲凭借她特有的文学想象力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欣赏当时上海的最佳视角,透过这些窗口,我们似乎更能理解与把握张爱玲的小说,以及她笔下那个年代的上海和上海人。

特殊的条件下,以创造一个社会环境和历史的上海,上海文化的创造。

上海文化的人是最核心的文化,最重要的特点是贸易的文化,那是、城市文化。

这些角色创建的张爱玲的小说,故事情节的地区,诸如促销的升华,和主题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的小说。

张爱玲的由于她给读者们欣赏文学想象的一种独特的研究视角的上海是最好的,透过这些窗户,我们似乎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张爱玲小说,以及她的年龄在上海,上海。

Abstract:Special conditions to create a social environment and history of Shanghai, thecreation of the Shanghai culture. Shanghai Culture people is the core of culture, the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is the trade of culture, that is, urban culture. Thesecharacter creation of Zhang Ailing's novels, the plot areas such as promotion ofsublimation, and theme effects are important, formed their unique style of fiction.Zhang Ai-ling's by virtue of her appreciation of literary imagination gives readers aunique perspective of Shanghai was the best, through these Windows, it seems that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and grasp of Zhang Ai-ling's novels, as well as her age inShanghai and Shanghai.关键词:张爱玲;上海;都市文化Keyword: Zhang Ailing; Shanghai; Metropolis culture张爱玲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最具城市感和城市意识的人。

张爱玲小 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小 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摘 要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是红极一时的才女,她在当时文坛上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著名作家。

她的作品时至今日仍在两岸三地的文艺界受到广泛的关注。

她笔下的女性充满了悲剧色彩,“因怨而心理变态”的曹七巧、“因怨而自私矫情”的白流苏、“因怨而精神扭曲”的顾曼璐、“因怨而自甘屈从”的葛薇龙和“因怨而自甘妥协”的顾曼桢,这些怨妇形象“怨”的表现形态各异,但其悲剧结局却是一致的,她们的悲惨遭遇揭示了中国封建家族制度对女性无情的生理戕害和心灵摧残,同时也是对女性“原罪意识”的展露和鞭挞。

张爱玲对这些女性内心深处的寂寞和悲凉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和理解,她小说中女性的价值意义就在于对女性主体意识的追求和对深度人性价值的探索。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怨妇AbstractIn the1940s, Zhang Ailing was a talented and outspoken .She was a famous writer with a legendary life in the literary world. Her works own widespread concerns .Her works today are still gaining world spread concerns in the world of literature and art both in the Mainland, Taiwan and Hong Kong. The women in her works filled with tragedies, "Tragedy because of hatred and psychopaths "Cao Qiqiao" because of hatred and selfish sentimental" Bai Liusu" because of hatred and spirit distortion "Gu Manlu" because of hatred and since Kennedy selves" Ge Weilong and "because of hatred and Kennedy compromise" Gu Manzhen. These scorned women express the "blame" forms in different ways; otherwise, their tragic outcomes are consistent. All their miseries reveal the ruthless of China's feudal family system on female of that day, both in their physical and spiritual aspects, Also, their miseries shows the reveal and scourging of "original sin consciousness" of women, Zhang Ailing shows her great sympathy and understanding for the deeply loneliness and sadness of those women's inner space, The value of the women in her novels exists in the pursuit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the depth of human values.Key words : Zhang Ailing; female; scores womenThe Analysis on Image of Women in the Novel of Zhang Ailing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题目(中英文)目录摘要 (I)Abstract (I)一、出身于下层社会的女人们 (1)(一)因怨而心理变态的曹七巧 (1)(二)因怨而自甘妥协的顾曼桢 (3)(三)因怨而精神扭曲的顾曼璐 (4)二、跻身于小资产阶级的女人们 (5)(一)因怨而自甘屈从的葛薇龙 (5)(二)因怨而自私矫情的白流苏 (7)三、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价值意义 (8)(一)对女性主体意识的追求 (8)(二)对人性深度的探索 (9)结语 (10)参考文献 (12)谢辞...........................................................................................................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张爱玲研究

张爱玲研究

张爱玲研究佚名一、关于张爱玲的生平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她的小说大多写的是上海没落淑女的传奇故事,她把自己的小说集也命名为《传奇》,而她的身世本身也是一部苍凉哀婉而精彩动人的女性传奇。

张爱玲生于1920年9月30日,(比鲁迅小39岁,比老舍小21岁,比曹禺小10岁),卒于1995年(终年75岁),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原名张英。

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原是清末的著名大臣,而她的祖母李菊耦则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

可到了她父母一代,家道已然完全败落。

父亲属于遗少型的少爷,母亲则是一个时髦的新女性。

3岁时张爱玲随父母生活在天津,有一个短暂的幸福童年。

受父亲风雅能文的影响,张爱玲从小就会背唐诗,给了她一些古典文学的启蒙,鼓励了她的文学嗜好。

同时也受母亲向往西方文化的影响,生活情趣及艺术品味都是西洋化的。

然而好景不长,父亲娶姨太太后,母亲不但勇敢地冲出了家庭的牢笼,而且更勇敢地与姑姑一起出洋留学,而年幼的张爱玲,则在失去了母爱之后,还要承受旧家庭的污浊。

因此,张爱玲后来在文学创作中总是以"衰落中的文化,乱世中的文明"作为文化背景。

张爱玲是一个天才儿童,6岁入私塾,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就开始小说创作。

如果说第一篇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对她的影响,那么第二篇小说写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则充分显示了她的文学创造力。

此外,她还写过一篇名为《快乐村》的类似乌托邦式的小说,寄托了她对未来的幻想。

1927年,7岁的张爱玲随家回到上海,不久,母亲回国,她又跟着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

张爱玲对色彩、音符和文字都极为敏感,她曾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九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择音乐或美术作我终身的事业。

看了一张描写穷困的画家的影片后,我哭了一场,决定做一个钢琴家,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里演奏"。

讨论第一炉香环境描写的作用.doc

讨论第一炉香环境描写的作用.doc

讨论《第一炉香》中有关环境描写在文本中的作用在《第一炉香》中,张爱玲巧妙地通过环境描写让读者能看到主人公所处的社会环境。

主人公为何在那样的环境下最后做出那样的决定,走出那样的路为何是必然的。

环境描写可以更加鲜明地表达情节当时的气氛,因此加以体现出人物眼前的画面和情感,让读者的脑海留了更深刻的印象,而更加确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绪带给环境的起伏和变化。

人物生活在环境中,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环境描写是人物主观心理的投射。

首先,环境描写是意象的表现。

薇龙眼中豪宅的环境描写是‘荒烟,滑稽’,墙上的鸡油黄在当时社会是一种明艳的,高贵的,带有世俗感的颜色。

院子里的‘英国玫瑰’和‘杜鹃花’是中西合拼,却又不伦不类。

梁府外春天的杜鹃花‘轰轰烈烈’是代表着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却和‘皇陵’一种奢华的,埋葬生命的地方恰不吻合。

由此可见,环境描写是象征着某种具体的事物或情感。

环境描写是为了营造一种特殊的气氛,这样作者何读者就可以达成共识。

薇龙把住宅比喻成‘凭空擎出的一只金漆托盘’,可见薇龙对房子的第一印象是带有诡异和古怪。

这个所谓的‘家’,在薇龙看来像是个‘摩登的电影院’,因此创造了一种很陌生的氛围。

从开端的环境描写,读者可以直接投入并推测出薇龙对梁府的不认同,己厌恶感。

这样可以看出梁太太作风夸张,也可以看出梁太太和英国人交往较多,所以环境描写其实也是人物内在精神的反映。

环境描写是人物情感的委托。

当情节发展到和梁太太和司徒协回到梁府以后,薇龙眼前的世界随着自己的情感而变化。

在这里薇龙列出了许多花草树木的品种。

‘漫山醉醺醺的树木。

生长繁殖太快了,都有些杀气腾腾,吹进来的恶风也有些微微的腥味’。

当时的薇龙收了气,眼前的画面明显更为暗淡和沉闷。

种种植物放在一起,感觉是杂乱不振,浑身不自在的。

从此可见,人物的情感起伏决定环境。

当人物感觉沉默凄凉,周围的环境在人物眼里也会看似暗淡无光。

环境描写可以让读者更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下我们就做个详细的解读,‘头上是紫黢黢,天尽头是紫黢黢的冬天的海,但是海湾里有这么一个地方,有的是密密层层的人,密密层层的灯,密密层层的耀眼的货品-蓝磁双耳小花瓶;一卷一卷的葱绿对金丝戒;玻璃纸袋。

从《天才梦》看张爱玲成才的原因

从《天才梦》看张爱玲成才的原因

张西爱内容摘要:张爱玲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得不提到的人物,其天才的创作和富有传奇性想一生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其散文《天才梦》是其公开发表的众多散文之一,该作品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了张爱玲之所以成为天才的原因,即家庭的熏陶为其打下了创作基础,学校的培养为其创作做了基本的技能储备,爱情的浇灌和社会的磨砺使其创作更富有内涵和意义。

关键词:张爱玲天才梦社会现实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年轻的张爱玲在杂志《紫罗兰》上公开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后,便迅速在当时的文坛走红。

在之后的短短数年间,张爱玲陆续在许多著名的杂志刊物上发表了其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作品,这之中既包括小说,也包括散文作品。

较为人熟知的小说有《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等,当然也包括散文《到底是上海人》《洋人看京戏及其他》等等。

《天才梦》是张爱玲的作品之一,带有其自传的性质。

《天才梦》是张爱玲在刚进入香港大学读书时完成的作品。

整个文章有着和张爱玲本人年龄不符的沉着和冷静,作品理智的讲述了在儿童时期自己表现出的种种天才的特质。

本文通过对张爱玲生平的解读,旨在通过家庭、爱情、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来揭示张爱玲“天才”的来源:1.家庭是其天才梦的不休源泉张爱玲在文学上的突出才华很大程度上来自与她的家庭。

张爱玲的祖父,是晚清政府中著名的大臣张佩伦,而张爱玲的祖母更是名门之后,其祖母的父亲便是晚清是赫赫有名的朝廷重臣,洋务运动的领袖之一———李鸿章。

尽管到了其父母这一代早已家道中落,但诗书传家的传统还保留着,家庭中的文化氛围依旧浓厚。

在张爱玲的幼年时期,其父母就对其进行了早期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启蒙式教育。

张爱玲在六岁的时候,就进入了私塾,并开始系统的接触和学习诸如《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古代经典。

在《天才梦》中,张爱玲用白描的方法,细致生动的描绘了自己在幼年时期学习古诗词的情境。

文中记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当自己在一个满清遗老面前诵读《后庭花》时,当读到“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两句时,那个满清遗老的眼泪便顺着脸颊流下。

张爱玲作品特点

张爱玲作品特点

一、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内省、孤傲以及都市人的优越感与孤独感交织起来形成她对时代“荒凉”特色的心理感受。

张爱玲在塑造小说人物形象时无意识地迎合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主人公的美学理论。

这与她的身世密不可分的,张爱玲出生于上海一个封建化和西洋化畸形交织的家庭。

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使张爱玲过早的成熟,并形成了她怪异顽强的性格和自立于世的人生态度。

这对其创作心态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

由于她悲凉的家庭经历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着一个个悲凉的传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风景线。

由于张爱玲社交范围窄,朋友不多,知心者更少。

她沉默寡语,冷眼审视人生,在这样的创作心态支配下,其笔端写出扭曲的人格,变态的灵魂。

把读者逐步引入她营构的苍凉世界,同时,也展示了其小说独特的艺术美。

在那个“肮脏、复杂、不可理喻的现实中”,[2]张爱玲似一颗彗星划下一道美丽的轨道,在浩渺的宇宙瞬间辉煌而过,留下了《传奇》和《流言》,留下了无尽的论说与回味。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营造了一个阴气森然的世界,男男女女如在鬼蜮进进出出。

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变态,在其笔下一览无遗;情爱的虚假、无爱的婚姻、生命的残酷与脆弱,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

她的整个创作渗透着一种悲凉的阴气。

张爱玲的悲剧意识表现在对人性的探索中,她站在悲哀的基石上冷冷地掀掉华美的生命袍子,露出人性深处的阴暗、自私、虚伪、孤独、冷漠。

通过张爱玲的作品,我们触摸到了“人性恶”的一面,人的灵魂阴暗与丑陋的一角。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苍白、渺小,没有高尚的情操,没有善良的心,也没有质朴、憨厚的性格。

他们在习俗的挤压下沉沦,精神苍白,人与人之间缺乏真情、互助,哪怕是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妯娌叔嫂;他们在物欲、情欲、性欲的倾轧下,人性变得恐怖不堪,令人不寒而栗,他们全是现代社会“病”了的人。

张爱玲作品分析

张爱玲作品分析

张爱玲作品分析张爱玲从小接受着中西文化冲突下的教育,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导致她形成了一种中西杂糅的人格品性和怪异自立的人生态度,她的作品也带有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所特有的苍凉感。

张爱玲以其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举成名,她的代表作有《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传奇》《流言》《同学少年都不贱》等。

纵观张爱玲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在题材方面它们大都取材于沦陷前后的香港和上海,描写的多是男女之间的恋爱婚姻关系;在结构方面它们总体结构都十分独特,尤其是开头和结尾引人入胜,张爱玲作品的一大特色就是采用倒叙的手法来叙述故事;在写作目的方面它们的内容往往都是揭示那个没落年代的人物生存状态;在语言风格方面,一是古典借用造成陌生化效果,二是追求中西方文化与旧现代小说之间的调和;在艺术手法方面意象的营造新颖以及比喻和对比的巧妙运用都发展到了顶峰。

张爱玲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她的作品表现了决绝的生活态度和苍凉的视野,带领读者走进苍凉惨淡的小说世界。

其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苍凉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心境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带有苍凉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心境,畸形的时代背景下造就了女性生存的悲剧。

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大多数女性角色的人格和心灵都是被扭曲的,都是一些深受中国封建文化传统营销的平庸小角色。

她用独到的人生领悟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刻画出女人在旧式家庭中的沉浮,既挖掘出来女性在历史中所遭受的文化和精神的扭曲,也指出女性生存的困境和情感心理。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塑造了一批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其笔下的女性人物深陷封建意识的影响,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大多数女性都表现出对生活的困窘和不安,展现出了女性的全部弱点以及生存的困境,其目的在于揭示那个年代背景下的女性的生存状态与情感心理。

以张爱玲刻画女性悲剧命运的经典之作《金锁记》为例,其中的人物形象曹七巧出生于小户人家,为了攀龙附凤,嫁入姜家做了二少奶奶,却得不到爱与尊重,导致了她的婚姻悲剧。

作家的文艺观念和语言表达

作家的文艺观念和语言表达

作家的文艺观念和语言表达文艺观念和语言表达是作家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一个作家的文艺观念决定了他的创作方向和作品风格,而语言表达则是作家将文艺观念具象化的手段。

本文将深入探讨作家的文艺观念和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作家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家的文艺观念1. 文艺观念的定义文艺观念是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对文学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它包括作家对文学的本质、功能、创作方法等方面的看法。

文艺观念是作家创作思想的灵魂,决定了作家的创作方向和作品风格。

2. 文艺观念的形成作家的文艺观念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经历、文化背景、时代氛围等。

一个作家的生活经历和他的思想观念都会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来。

同时,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也会对他的文艺观念产生深远影响。

3. 文艺观念与创作方向一个作家的文艺观念决定了他的创作方向。

例如,现实主义作家关注社会现实,着力反映社会问题和人性;浪漫主义作家则重视个人情感和想象力的发挥,作品充满诗意和幻想。

作家根据自己的文艺观念选择创作题材和表现手法,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4. 文艺观念与作品风格作家的文艺观念还决定了他的作品风格。

例如,鲁迅的文艺观念强调文学的社会批判功能,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深刻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面;而曹雪芹的文艺观念则是对封建王朝的衰落进行反思,他的作品《红楼梦》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封建社会的众生相。

作家的语言表达1. 语言表达的定义语言表达是指作家运用语言手段将文艺观念具象化的过程。

它是作家创作才华的体现,也是作家与读者沟通的桥梁。

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 语言表达的特点语言表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准确性、生动性、简洁性、节奏性、抒情性等。

准确性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作家要力求用准确的语言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生动性则要求作家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表现力;简洁性则是对作家语言功底的考验,要求作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节奏性则是指作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句子的节奏和韵律,使作品具有音乐美;抒情性则要求作家在表达客观现实的同时,传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趣味。

浅谈张爱玲的乱世创伤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浅谈张爱玲的乱世创伤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浅谈张爱玲的乱世创伤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论文关键词:张爱玲乱世战争体验精神惶恐论文摘要:文章根据“刺激一回应”的理论模式,解析张爱玲的乱世创伤的缘由,以及这一乱世创伤对作家文学创作的具体影响与表现。

认为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弥漫着郁郁苍苍的乱世之感,这种乱世之感主要来自于作家切实的战争体验所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刺激和精神创伤,张爱玲的文学创作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一创伤记忆的展现。

具体表现在:一是两种截然迥异的文学风格即沉重与闲适;二是通过对婚姻和家的渴求的热衷,刻画市民阶层的精神惶恐。

张爱玲研究自1980年代以来,跃变为三、市民阶层的精神惶恐我们知道,几千年的不知是巧合还是刻意地安排,张爱玲的一些小说的篇名恰好地呈现出生活在乱世的市民精神惶恐的三个阶段:即“倾城”一“封锁”一“等待”。

首先是“倾城”时期,虚无感迅速地蔓延,“整个世界黑了下来”,“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部不可靠了”,靠得住只有活着的“这口气”和婚姻。

]接下来的就是“封锁”时期,在这段被“切断”的时间与空间里,上海的市民们尽做些“不近情理的梦”¨以消磨时日。

不过,他们的心里仍然怀有期盼,期盼时局平定,女人们等待男人回来,这就是“等待”时期。

然而人们的生命却在等待中“自顾自地走过去了。

”他们只顾及眼前的生活和平安,对过去既不沉湎,对将来也不作太高的希求,不作挣扎反抗的努力,只是希望自己活着就好,真实表现了生活在殖民地里的相当一部分人苟活不抗争的集体意识,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厚实感。

海德格尔说人的本质是生存。

尤其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这一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张爱玲本人1942年后半年返回上海,尽管寄宿在姑妈的公寓里,但如何生存的问题紧要地摆在她的面前,为此最终走上了卖文为生的生涯。

正是基于这样的生活体验,张爱玲特别关注生活在乱世时代里的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的生存问题。

在作家看来,一个年轻女子,总免不了走结婚嫁人的道路,尤其是那些没有职业的女性,结婚成为她们维持生存、寻求安稳的最佳选择。

谈张爱玲作文8篇

谈张爱玲作文8篇

谈张爱玲作文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谈张爱玲作文8篇融入真实感受的作文能够打动读者的情感,引发他们对作品的共鸣和思考,优秀的作文是我们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充分展示,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谈张爱玲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环境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姓名所学专业汉语言文学准考证号 014809302041指导教师戴勇日期 2010年4月20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论文答辩评判意见目录摘要 (3)一生平及其思想 (3)二家庭环境 (4)1、家庭生活环境 (4)2、父爱的缺失 (7)1、母爱的缺失 (7)三社会环境 (9)1、中西文化交融 (9)2、战乱频仍的社会 (10)3、现代都市文明 (12)四结语 (14)参考文献 (15)摘要:文学上对张爱玲的研究不计其数,而张爱玲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大多数研究者是从她人生传奇中去探究张爱玲小说的文学价值,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创作风格,本文将从社会和家庭两方面来分析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张爱玲创作中的思想与感情是深受当时环境影响的,也是其人生观的最好见证。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创作环境影响Abstract: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Her numerous, and Zhang Ailing itself is a legend. Eileen Chang is a miracle of modern literary history. Most of the researchers is to explore the legacy of her life, Eileen Chang says with a laugh of literary value, and gradually formed a unique writing style, this article both from society and family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his novel. In Zhang Ailing's thoughts and feelings are deeply affected when the environment is the best witness of its life.Keywords:Zhang Ailing Novels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一、生平及其思想张爱玲(1920~1995)生于上海,现代著名作家。

四十年代在上海孤岛成名,小说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令人惊异,而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在当时极为罕见。

中学毕业后,张爱玲来到香港读大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她随之开始了文学创作。

1943年发表成名作《沉香屑第一炉香》。

代表作: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后又写成中篇小说《小艾》长篇小说《十八春》《秧歌》《赤地之恋》《怨女》。

张爱玲小说创作具有一种超越性。

这种超越性也许来自她那种用惯常思维难以理解的对人生、生活和文学的看法。

她的创作大多数取材于上海、香港的上层社会,社会内容不够宽广,却开拓了现代文学的领域。

这些作品,既以中国古典小说为根底又突出运用了西方现代派心理描写技巧,并将两者溶于一体,形成颇具特色的个人风格,张爱玲的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展示了乱世中都市人的生活。

在她的小说中始终衬托着一种凄怆悲凉底色,任何作家的人生观、创作观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因素所致。

张爱玲小说创作深受当时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两方面来论述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二、家庭环境张爱玲的小说以弥之不散的无奈与悲哀、苍凉与孤独的感伤情调,深深地打动着读者。

她以特异的女性的感情心理及敏锐地近乎神经的艺术家的禀赋与气质向我们展示了她卓然不群的艺术魅力,而她那种感性心理,那种神经质的艺术气质正是源于她童年生活的印迹、源于她贵族的血统和源于她封建没落家庭的束缚。

1家庭生活环境:张爱玲1921年出生于上海,她的家庭门第曾颇煊赫,祖父张佩纶是同治时期的一位进士,又是“清流派”的一员,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后又被李鸿章招为女婿。

其父是典型的遗少作风,旧习气极深,性情暴戾,乖张恶习。

张爱玲的母亲是清末南京黄军门的女儿,一个受西方影响很深,而又清丽孤傲的女子。

置身于这样的家庭,张爱玲既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接触过西方文学艺术,自小即在中西文化方面打下了较宽厚的底子。

张爱玲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东西文化交融的环境里,这直接影响到她后来的小说创作,在她的小说里,既保留着传统文化的韵味,又被西洋文化所熏陶。

张爱玲生活在这样一个书香与旧僚气并融的环境中,便如鱼得水般发挥了她善悟的天性。

张爱玲的母亲是一个新派女性,她对张爱玲的影响是一种文明的教养和气质的熏陶。

旧习气与西洋文化显然格格不入,最终导致张爱玲父母因不和而协议离婚。

张爱玲又跟着父亲回到了那个滞旧的家庭里,不久其父又娶后母。

她与继母的矛盾异常尖锐,直接导致了她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下降。

一次,在与继母的争吵中,张爱玲被父亲禁闭了半年多。

在四周阴暗潮湿的氛围中张爱玲生活了半年多,至此张爱玲看透了家庭中的冷酷,自私,对父亲极为痛恨。

这段时间给了张爱玲无限的绝望与悲凉,这导致张爱玲后来的作品充满了悲观跟势力的原因。

张爱玲个人生活的缺憾,童年生活的不健全,婚姻生活的残缺和她个人的气质性格决定了她作品中总的气氛是悲观主义的。

她笔下的婚姻爱情以及整个人生都充满悲凉、凄苦和缺憾,在她看来,爱情只不过是年轻人玩的游戏,一碰到现实幻想就会破灭,所以她的小说中遍布着不完美甚至扭曲变质的恋爱和婚姻。

使她产生对婚姻家庭的恐惧,得益于父母的离异和童年给她悲苦的命运所造成的。

童年痛苦的记忆给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阴,这些在她的作品中都很好的表现出来了。

张爱玲的作品基本上是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婚姻爱情,情感命运是她作品的主题。

在她的作品中,读者基本感受不到浪漫,她们始终把婚姻问题放在各种社会和经济关系中去考察,她笔下的爱情与婚姻大多是扭曲,不完整的,婚姻并不是作为纯粹点的爱情结果而存在,而是作为经济需求而存在。

张爱玲凭着情感理解世界,其笔调是无奈的、苍凉的,作品整体风格充满着一种浓浓的苍凉,对人性的弱点,人生的苦难及婚姻恋爱的不完整,大多是描写女性在现实和情感的双重折磨下的一种挣扎甚至是性变态。

爱情、婚姻两性关系是张爱玲关照人生的基本角度,但在她描写的媒妁婚姻、金钱婚姻、高度调情、通奸姘居及其它种种畸形变态的两性纠结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性与社会文明的冲突,正是这一点,张爱玲超越了海派小说家。

著名作家傅雷发表了《论张爱玲的小说》以纯正的审美品味和艺术眼光发现了张爱玲的独特价值。

傅雷认为:文学不仅要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内部情态——情欲,由此他正确评价了张爱玲创作的得失,他充分肯定了《金锁记》认为它是一个圆满肯定的答复。

情欲的作用很少在这件作品中是那么重要,著名女性研究者潭正璧先生的《论苏青与张爱玲》提出:张爱玲是重视人性。

潭先生认为:新旧文学的撮合,新旧意境的交叉在《金锁记》是体现的恰到好处。

譬喻的巧妙,形象的入画,是张爱玲的风格特色。

《金锁记》的曹七巧是爱的牺牲品,也是婚姻的陪葬品,使她感到唯一靠得住的是姜家留给她的遗产。

曹七巧因物欲泯灭了情欲,是她的心里变态和性格扭曲造成的,是没落的封建大家庭对她的残害。

从表面看来,曹七巧不过是遗老家庭里的牺牲者,没落的宗法封建社会里微不足道的渣滓。

但命运偏偏是事与愿违的,不但要让她做儿女的母亲,还要让她做媳妇的婆婆——把旁人的命运交在她手里。

最初她用黄金锁住了爱情,结果却锁住了自己,爱情折磨了她一生和一家,她战败了,她是弱者。

《金锁记》中反映了家庭的没落、家庭式冷酷、自私充满利益的场所。

曹七巧是封建礼教下的牺牲者,而她后来也是造成他人死亡,利用心理变态,性格扭曲的利欲去迫害自己的儿女、自己的家庭,最后以凄凉、孤独的场面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家庭”作为一个封闭的理念,自古以来就笼罩着静穆、庄严与悲悯的阴影,这种阴影毋庸置疑编织着悲凉、痛苦、惶惑、残酷与冷漠的罗网,这种罗网之下必然隐寓着深深的人性沉思,所有的这些莫不在张爱玲的《金锁记》中展露出来。

但这与张爱玲的家庭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张爱玲出身于没落的旧式家庭,早期的荒凉、曲折的生活,使她对旧式家族女性世界这一“世态一角”有超出旁人的了解,对家庭女性的感情与心理描写有超出旁人的反思与觉醒。

挥之不去的悲剧意识促使她以近乎冷漠的态度去塑造作品中的人物,去挖掘封建大家庭中的冷酷,灭绝人性的残酷。

这在她的作品《倾城之恋》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用她的下半生和人格尊严去换取婚姻身份和经济的稳定。

她费尽心机和手段,实质上是使自己在经济上更保障、更安全。

白流苏生活在一个封建没落的大家庭,又加上自己已离异,在这个家庭里白流苏只有费尽心机和手段去博取自己的下半生的自由和人格尊严。

《倾城之恋》讲的是一个“破落的大家庭”的离婚女儿,被穷酸兄嫂的冷嘲热讽,撵出母家,跟一个饱经世故、狡猾精刮的老留学生谈恋爱。

正要陷在泥淖时一个突然震动世界的变故把她救了来,最终得到一个平凡的归宿。

《倾城之恋》的给大家的印象是男人的一片空虚的心,不是真正找着落的心,把恋爱看做高尔夫和威士忌中间的调剂。

女人整日担忧着最后一些资本——三十岁左右的青春在另一次倒账;物质生活的迫切需求,使她无暇顾及到心灵,这样的一幕喜悦,骨子里的盆血,充满了死气,当然不能有好的结果。

《倾城之恋》表面上写的是上海等处的世俗生活,是家庭恋爱,婚姻等枝枝节节,但它却揭示了这些生活表象之下,那些深藏在人性底层的神秘的永恒秘密。

是封建大家庭中的冷酷、自私葬送了白流苏的幸福,白流苏在家庭里感受到了人性的一切自私、残忍,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地葬送自己的幸福。

大哥大嫂的歧视,亲生母亲的残忍冷漠,外人的践踏。

在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她不肯屈服,在大事面前不计前嫌,挺身而出,要做新女性。

一个旧式封建家庭成长的女性,离婚后住在娘家。

白家虽是上海的破落户,却死要面子。

她也是一个情场赌徒,把婚姻作为职业,在男人身上找到最后的庇护。

她聪明大胆,自卑清高,矜持要强而自私她明白自己对男人有莫大的吸引力,脸上总是挂着各种设计好的笑容,就算在最艰难,最尴尬的时候,她仍保持着永不言败的精神。

在封建旧式家庭的束缚下,白流苏只有靠自己去争取自己下半生的幸福,去换取将失去的人格尊严,她算计着自己的爱情,算计着自己的命运。

张爱玲的代表作《金锁记》和《倾城之恋》等,表面上写的是上海等处的世俗生活,是家庭、恋爱、婚姻等林林种种。

但她却揭示了这些生活表象下那些深藏在人性低层的神秘永恒的秘密。

这就是关于人的伦理,关联着历史,但不是历史。

这种欲望是左右人的命运最有活力,最客观,又最难用逻辑言说说明清楚,但它却是可以被文学表现的淋漓尽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