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中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高中生物必修(1-3)计算题专项复习

高中生物必修(1-3)计算题专项复习类型一:与显微镜放大倍数有关的数学计算题例1:求放大倍数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时,使用的目镜是5×,物镜是10×。
则,该同学所观察的细胞被放大了多少倍?解题依据:放大倍数 = 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所以,细胞被放大了5×10 = 50倍例2:求放大倍数、视野中细胞数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时,所使用的显微镜的目镜头有5×、10×、12.5×,物镜头有10×、40×。
则,⑴、采用怎样的镜头组合视野中的细胞数量最多?⑵、采用怎样的镜头组合视野中的细胞最大?解题依据: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量成反比;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边长成正比。
所以:⑴、采用5×的目镜头与10×的物镜头组合时,视野中的细胞数量最多。
⑵、采用12.5×的目镜头与40×的物镜头组合时,视野中的细胞最大。
例3:求视野中细胞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K1时,视野中央有M个细胞排成一列。
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K2时,视野中央的细胞数目。
解题依据: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量成反比。
设: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K2时,视野中央的细胞数目为N,则: K1 / K2 = N / M 。
N= M K1 / K2例4:求视野中细胞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K1时,视野中央被M个细胞充满。
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K2时,视野中的细胞数目。
解题依据: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量成反比;显微镜放大的实质是线性放大;不同放大倍数下视野中细胞数量比等于放大倍数比的平方的倒数。
设: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K2时,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为N,则:( K1 / K2 )2 = N / M 。
N= M( K1 / K2 )2类型二:有关脱水缩合的数学计算例1:求肽键数、脱水数、氨基数、羧基数、蛋白质相对分子量假若20种氨基酸的相对平均分子量为a,某蛋白质分子由M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N条多肽链构成的。
知识清单01+走近细胞(6大考点+7个易错点)-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01 走近细胞内容概览知识导图:感知全局,了解知识要点考点清单:6大考点总结,梳理必背知识、归纳重点易混易错:7个错混点梳理,高效查漏补缺真题赏析:感知真题、知识链接、知己知彼1.细胞学说建立过程:肉眼观察→显微观察→理论归纳→不断修订2.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后人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提出细胞学说,综合为以下几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教材拾遗:源于必修1 P3“思考·讨论”施莱登和施旺在只是观察了部分动植物的组织的基础上,利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且这一结论是可信的。
3.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1)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2)细胞学说使人们认识到植物和动物有着共同的结构基础——细胞,从而在思想观念上打破了在植物学和动物学之间横亘已久的壁垒,也促进了解剖学、生理学、胚胎学等学科的融通和统一,催生了生物学的问世。
(3)细胞学说中关于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的观点,使人们认识到生物的生长、生殖、发育及各种生理现象的奥秘都需要到细胞中寻找,使得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并为后来进入分子水平打下了基础。
(4)细胞学说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不仅解释了个体发育,也为后来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例如草履虫、衣藻、眼虫等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就可以完成摄食生长、应激等生命活动。
(2)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例如:人的生殖和发育,缩手反射。
(3)非细胞生物——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最经典总结-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考点三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5年5考)1.实验原理(1)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2.实验步骤(1)认识显微镜(2)显微的使用①低倍镜: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调焦→观察。
②高倍镜使用的“四字诀”1.若所观察视野中有“污物”,应如何判断“污物”的位置?提示2.针对下图,请思考:(1)甲图中属于目镜的是①②,属于物镜的是③④,判断的依据是有无螺纹。
(2)甲图中放大倍数较大的目镜和物镜分别是②和④。
(3)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是: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4)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与玻片标本最接近的是④。
【典例】如图表示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部分操作过程,其中叙述错误的是()A.图①视野中的图像是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B.利用图①视野中的图像,要看清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C.图②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D.图②中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的过程中,为了方便操作,可以将镜筒升高[慧眼识图获取信息]答案 D【对点小练】(2016·经典高考)下列关于测量蚕豆叶下表皮保卫细胞长度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两眼必须从显微镜侧面注视B.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轻轻地转动物镜使高倍镜到位C.从低倍镜视野中,需将进一步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解析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应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到位。
答案 B有关显微镜使用的6个易错点(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距离约为0.5 cm)停止下降。
(2)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
显微镜

显微镜结构图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与安放(1)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左。
2.对光(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能看到白亮的视野。
3.低倍镜观察(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当看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以免物镜与标本相撞)。
(3)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高倍镜观察(1)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3)调节光圈、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5.使用原则先低倍镜后高倍镜;先粗准焦螺旋后细准焦螺旋(但换高倍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
相关问题:1.目镜与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1)放大倍数与长短的关系①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近,如H1。
②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2)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含义①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物像边长的放大倍数,即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圆形物体的放大倍数是指直径的长度的放大倍数。
②物像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之乘积。
2.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所以当需要把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时,物像朝哪个方向偏,就朝哪个方向移装片(物随像动)如在视野的左下方有一个细胞,想移至视野中央,则继续朝左下方移动装片。
4.装片制作时,材料的选择要薄而均匀。
如果厚薄不均,用显微镜观察时,就会出现一块清晰,一块模糊的情况。
5.污点位置的判断:(1)污点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则污点在载玻片上。
(2)污点不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但换目镜后,污点消失,则污点在目镜上;换物镜消失,则在物镜上。
四川省泸州市丰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泸州市丰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种毒素因妨碍细胞呼吸而影响生物体的生活,这种毒素可能作用于细胞的 ( )A.核糖体 B.细胞核 C.线粒体 D.细胞膜参考答案:C略2. 用同位素标记法跟踪氨基酸,了解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可以看到标记物先后依次出现在下列细胞结构上()A.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B.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C.细胞膜、内质网、细胞核D.内质网、核糖体、细胞膜参考答案:B3.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②酶都有消化功能;③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都是酶;④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具有专一性、高效性;⑤酶促反应与外界条件无关;⑥淀粉酶能促进淀粉水解;⑦酶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起催化作用A. ①②③B. ①②④⑤C. ①②④⑥D. ①④⑥参考答案:D4. 冠状病毒是引起人患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其化学成分中含有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由此判断其遗传物质是( )A. DNAB. RNAC. DNA和RNAD. DNA或RNA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U是RNA所特有的碱基,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所以其遗传物质就是该核酸,所以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RNA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5. 某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的胸腺嘧啶(T)和尿嘧啶(U)培养蚕豆,观察其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己知蚕豆细胞一个有丝分裂周期是20小时。
根据这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情况绘制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对此结果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 大量利用“T”的时期,细胞正在进行DNA分子的复制B.大量利用“U”的时期,细胞正在进行大量蛋白质的合成C.大量利用“T”的时期,细胞正在大量合成转运RNAD. 人量利用“T”和“U”的时期,细胞正处于分裂间期参考答案:C6.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全部在染色体上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 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参考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解答】解:A、基因绝大多数在染色体上,A错误;B、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C错误;D、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错误.故选:B.7. 很多抗生素药物都是通过破坏核糖体发挥作用的,使用此类抗生素药物后不会影响下列哪种物质的合成A.性激素 B.靶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 C.唾液淀粉酶 D.胰岛素参考答案:A8. 将特定的培养基装入锥形瓶,培养酵母菌。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第1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学案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方法步骤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物像,并调节至清晰⇓移动装片,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调焦: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为止;若视野暗,可调节反光镜或光圈增加进光量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1.分类依据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作真核生物,如植物、动物、真菌等。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作原核生物。
2.细菌蓝细菌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细菌的细胞没有染色体,但有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作拟核。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具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判断正误(1)使用高倍镜时,只需调节反光镜。
( ×)提示:使用高倍镜时,可调节反光镜或光圈,改变视野的亮度,可转动细准焦螺旋改变物像清晰度。
(2)由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观察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变少了。
( √)(3)换用高倍镜后,应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再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 ×)提示:换成高倍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4)科学家从热泉中分离得到的硫化细菌无拟核。
( ×)提示:科学家从热泉中分离得到的硫化细菌是原核生物,有拟核,没有细胞核。
(5)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
( √)探究一高倍显微镜的使用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图和丙图分别表示不同组合下观察到的物像,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乙图中的A,应如何操作?提示:先将乙图中的装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动到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
(2)若要使乙图放大到丙图,应选用甲图中的组合为?提示:②③⑤。
(3)若换成高倍镜后,发现视野变暗,A的物像不清晰,应如何调节?提示:换大光圈、凹面镜使视野变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https://img.taocdn.com/s3/m/81cabc06f78a6529647d533a.png)
第一章从生物圈到细胞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4、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其生成和发育也是建立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基础上的;5、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细菌、草履虫、变形虫、眼虫等;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等等。
如动物、植物。
6、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1)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一)取镜和安放;(二)对光;(三)低倍镜观察:(四)高倍镜观察;(五)收镜。
(2)重要步骤:高倍镜观察移动专篇①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②移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③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④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注意:换上高倍物镜后禁止向下转动粗准焦螺旋。
(3)基础知识和利用①放大倍数=目镜╳物镜②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③放大倍数变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小,物象变大,视野变暗细胞放大倍数与细胞个数的关系细胞单行排列——细胞个数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细胞均匀排列——细胞个数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4)倒立的物象:上下、左右相反(将原物象旋转1800即可)(5)玻片的移动与物象的移动由于是倒立的像,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结论:物象偏什么方向,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6)视野中污点的判断转动目镜,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不动则不再目镜上。
移动装片,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玻片上,不动的不在玻片上。
不在目镜、玻片上则在物镜上。
(7)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与放大倍数的关系67、 蓝藻介绍(1) 蓝藻包括: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2) 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背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背的知识点高中学习最重要的是在高一打好基础,生物学习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学生一定要重视必修一的生物学习。
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一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2、光学显微镜的*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
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8、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元素:c、h、o、n、p、s、k、ca、mg②微量元素:fe、mn、b、zn、mo、cu③主要元素:c、h、o、n、p、s④基本元素:c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或被苏丹iv染成红*);淀粉(多糖)遇*变蓝*;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反应(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 液,再加b液)从生物圈到细胞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细胞里的物质结构基础生活,繁殖。
显微镜的使用(低倍镜、高倍镜)

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基础知识和应用
1、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 2、显微镜放大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 3、放大倍数变大 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少
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
项目 物像大 看到的 小 细胞数 目
大 小 少
视野暗 度
暗
物镜与 视野范 玻片距 围 离
1.(山东卷)5.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 是 D 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 裂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 质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 代谢有序进行 D 2.(上海卷)1.下列藻类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伞藻 B.衣藻 C.硅藻 D.颤藻 3.(海南卷)10.关于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2噬菌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 B.蓝藻无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C.通过诱变育种可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D.赤霉菌分泌的赤霉素可促进植物生长
近 远 小 大
高倍镜 低倍镜
多
亮
如图6-4中①、②表示物镜长度,③、 ④表示目镜长度,⑤、⑥表示物镜 与玻片的距离,获得最大物像时正 确的组合为( )D
A、①③⑤ C、①④⑥
B、②④⑥ D、②③⑤
倒立的物像:上下左右相反
如下图经显微镜放大后得到:
放大
旋转
将原物体旋转180°即可。
小强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b”,则装片上 写的是( )B A b Bq Cp Dd
玻片的移动与物像的移动
由于是倒立的像,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 移动方向相反。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笔记整理

第一章从生物圈到细胞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4、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其生成和发育也是建立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基础上的;5、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细菌、草履虫、变形虫、眼虫等;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以细胞代谢味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味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等等。
如动物、植物。
6、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7、显微镜小专题(1)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一)取镜和安放;(二)对光;(三)低倍镜观察:(四)高倍镜观察;(五)收镜。
(2)重要步骤:高倍镜观察①移动专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② 移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③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④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⑤换上高倍物镜后禁止向下转动粗准焦螺旋。
(3)基础知识和利用①放大倍数 =目镜╳物镜②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③放大倍数变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小,物象变大,视野变暗细胞放大倍数与细胞个数的关系细胞单行排列——细胞个数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细胞均匀排列——细胞个数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4)倒立的物象:上下、左右相反(将原物象旋转1800即可(5)玻片的移动与物象的移动由于是倒立的像,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结论:物象偏什么方向,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6)视野中污点的判断转动目镜,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不动则不再目镜上。
移动装片,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玻片上,不动的不在玻片上。
不在目镜、玻片上则在物镜上。
镜头种类有无螺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视野物镜有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放大倍数越大,视大野里观察到的细胞目镜无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数目越少,视野越小暗。
【创新设计】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一章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目标导航 1.通过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实验,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结合细菌、蓝藻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分析,概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3.通过阅读科学史,说出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一、观察细胞(阅读P 7-8) 使用高倍镜的步骤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阅读P 8-10) 1.划分依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常见原核细胞 (1)蓝藻⎩⎪⎨⎪⎧[①]为拟核、[⑤]为核糖体生活方式: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养生物 (2)细菌⎩⎪⎨⎪⎧[③]为鞭毛、[④]是细胞质、[⑤]是细胞壁、[⑥]是细胞膜生活方式:绝大多数营寄生或腐生生活,一般为异养生物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或物质,如细胞膜、细胞质和DNA 。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阅读P10-12)1.建立2.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意义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判断正误:(1) 使用低倍镜若找不到要观察的细胞,换上高倍镜则可快速找到。
()(2)使用高倍镜时,常用粗准焦螺旋调焦。
()(3)原核生物主要有细菌、蓝藻、酵母菌等。
()(4)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核糖体,真核细胞中含有染色体和核糖体。
()(5)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6)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7)细胞学说主要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答案(1)×(2)×(3)×(4)×(5)×(6)√(7)×一、显微镜的使用1.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显微镜成的像为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虚像,即物像与实物是倒置的,将物像旋转180°后与实物的位置相同。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知识点总结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结构:2、显微镜的使用过程:(1)显微镜的取送:①右手握镜臂;②左手托镜座;③置于胸前。
(2)显微镜的旋转:①镜筒朝前,镜臂朝后;②置于观察者座位前的桌子上,偏向身体左侧,便于左眼向目镜内观察;③置于桌子内侧,距桌沿5cm左右。
(3)对光: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用手指转动遮光器(或片状光圈),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同时转动反光镜,使其朝向光源,使视野内亮度均匀合适。
(4)低倍物镜的使用:①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同时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镜头,当物镜镜头与载物台的玻片相距2~3mm时停止。
②用左眼向目镜内注视(注意右眼应该同时睁着),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如果不清楚,可调节细准焦螺旋,至清楚为止。
(5)高倍物镜的使用: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
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
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但是体积变大。
(6)反光镜的使用:反光镜通常与遮光器(或光圈)配合使用,以调节视野内的亮度。
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
对光时,如果视野光线太强,则使用反光镜的平面,如果光线仍旧太强,则同时使用较小的光圈;反之,如果视野内光线较弱,则使用较大的光圈或使用反光镜的凹面。
知识点拨:(1)进行显微镜对光时,应转动反光镜或是光圈,使视野明亮,便于使用高倍镜观察。
(2)制作临时装片时,如果观察的是植物细胞,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如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需要滴加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3)无论选取动物组织细胞还是植物组织细胞,一定要量少,并且要在载玻片上将观察材料展开,以便于观察。
(4)观察时,要遵循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进行观察的顺序。
1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与镜头长短、物像的关系

十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与镜头长短、物像的关系【知识回顾】①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②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宽或直径,而不是面积、体积或表面积的放大倍数。
视野中的细胞若是排成一行,则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若是散乱排列,则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③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离载物台越近;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
【精选练习】1.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内看到一行相连的细胞中的64个细胞,若目镜不变,而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A.2个B.4个C.8个D.16个2.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
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A.2个B.4个C.8个D.16个3.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鱼红细胞临时装片。
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
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和视野最暗()A.a,d B.b,d C.d,a D.d,d4.下列是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不正确的是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视野中物象的焦距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5.下图是高中生物有关实验过程,其中操作和叙述都正确的是()①图甲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某视野中的图像,如要看清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右移动②图乙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2m×2m样方范围内进行的双子叶草本苦荬菜种群密度的调查,圆圈表示个体。
则这块地苦荬莱的种群密度为3.25(单位:株/m2)③图丙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黑藻叶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图中所标记的那一个叶绿体实际流动所处的位置是位于右下角,逆时针方向流动④图丁是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操作过程,其中最佳的植物组织是根尖分生区细胞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高一上学期生物 显微镜及细胞多样性

(1)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 ×, 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 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 ×时,则在视野 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
A 2个 B 4个 C 16个 D 32个
(2)显微镜目镜10×、物镜10×时,视野
中共有彼此相连的细胞64个,如果将物镜转
换为40×,则在视野中能观察到的细胞数目
原核生物—— 蓝藻
颤藻
蓝球藻
发
念
菜
珠
藻
可以以单细胞形式存在,也可 以细胞群体形式存在
细胞群体形式存在
水华:淡水富营养化的 一种特征, 主要就是蓝藻大量繁殖
赤潮:海水淡水富营养化 的一种特征, 主要就是蓝藻大量繁殖
细胞群体形式存在
发菜细胞群体呈蓝黑色,与“发财”谐音 盛产于西北草原和荒漠,为国家保护生物
目
物镜
镜
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观察中细胞数量的变化关系: 1)若是单行细胞数目的变 化:放大倍数与视野成反比
(2)若是圆形视野内细胞数目 的变化: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 平方成反比
显微镜使用的几种题型解析
显微镜头盒中的4个镜头。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丙、 丁皆无螺纹。甲镜头长3厘米,乙镜头长5厘米,丙镜头 长3厘米,丁镜头长6厘米。 请问:使用上述镜头观察某装片,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装 片之间距离最近的是__乙______;在同样的光源条件下, 视野中光线最暗的一组镜头是__乙__和__丙_________。镜头 组合为_乙___和__丙____时,观察到的细胞最大,镜头组合 为_甲_____和_丁______时,视野范围最大
蓝藻特征:
宏观:以群体 出现
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 发菜:状如发丝、呈蓝黑色
高中生物 实验总结

实验总结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真菌,低等植物(水绵等丝状绿藻)细胞,高等植物细胞(叶的保卫细胞,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光镜: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染色体,细胞板.电镜:只要细胞里有的都能看见.显微镜一,镜头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无螺纹)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小,视野越暗。
(有螺纹)10度——低倍镜40度——高倍镜100度——油镜二.调光反光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反之用平面镜光圈:使用光圈越小,边缘的光越不柔和,光圈越大视野内光线越亮so,使视野变亮的方法是:三.调焦粗准焦螺旋(大幅度调节)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4.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和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总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视野中细胞呈一行排布:放大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视野中充满细胞:放大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5.视野中异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目镜,物镜,标本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1)低倍镜:取镜—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调焦—观察(2)高倍镜:在低倍镜下确定目标—移动装片,是目标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使用高倍镜—调焦(转动细准焦螺旋;视野暗,可调反光镜或光圈)注:1高倍镜使用前,装片如何移动?(上下左右都颠倒)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
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倒像。
但动态相同,是逆时针观察到的也是逆时针。
2换高倍物镜后,怎样使物像清晰?视野明暗度会怎样变化?如何调亮?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
3物像清晰后,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和放大倍数的关系?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
4总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放大倍数具体指面积的放大倍数还是长度的放大倍数?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广东)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基 本步骤包括:①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转换高倍镜;③ 把分裂中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④将洋葱根尖永久装 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D
│ 要点探究
例 2 [2010· 潮州模拟]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 片 4 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 4-1 所示。请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 要点探究
(4) 带 “ 菌 ” 字的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都 是真核生物,带 “ 藻 ” 字的也不一定是原核生物,蓝藻以外 的藻类如绿藻、褐藻、红藻都是真核生物。 (5) 真核生物:有衣藻、水绵等绿藻;海带、紫菜等褐 藻;草履虫、变形虫等原生动物;酵母菌、霉菌 (如青霉、 根霉、曲霉等)、“菇”类食用菌等真菌;植物、动物。
再把物镜换成40×,则细胞数目约为 个。 (4)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 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 (5)物镜与装片的距离: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 片的距离越近。
?
│ 要点探究
(6) 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物像移动的方向与 装片移动的方向相反。如观察对象位于左下方,若要移动 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7)视野及亮度:视野是指一次所能观察到的被检标本 的范围。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放大倍数越大 视野越小,看到的标本范围就越小。亮度与放大倍数成反 比,即在光源一定的情况下,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8) 调节视野亮度的方法:①增强或减弱光源亮度; ②增大或缩小光圈;③反光镜使用平面镜或凹面镜。
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科学家探究、开拓、 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科学家胡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德国科学家菲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 前的细胞”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
最小的细胞: 支原体细胞 最大的细胞: 鸵鸟蛋的卵黄 生物体的增大主要是靠细胞体积的增大还是数目的增多? 数目的增多 细胞体积微小(um)的原因:
①受细胞核所能控制范围的制约
②细胞小,则其表面积及与体积的比值(即相对 表面积)大,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较大10μm~100μm
│ 要点探究
(3) 放大倍数与视野里细胞数量的变化:视野直径范围 内一行中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例如,目镜 5×,物 镜10×,视野中央有一排细胞共16个。若把物镜换成40×, 则细胞数目为 ? ;视野中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 比,例如,若目镜 10×,物镜 10×,视野中共有细胞 100 个。
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 物镜组合来观察蛙的上皮细胞装片。当成像 清晰时每一物镜和装片的距离如下图所示。 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 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D
物 镜 载玻片
物 镜 载玻片 物 镜 载玻片 物 镜 载玻片
A
B
C
D
如果装片上写一个字母“b”,那么在视野 中看到的是:D A.b B.d C.p D.q
细胞概论
(1)显微镜的成像: 光源 (天然光或人工光源 )→反光镜→光圈 →物体 →物镜 →在镜筒内形成物体放大的实像→目镜→把经物镜形成的放 大实像进一步放大(虚像)。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 数。该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 或体积的放大倍数。
(07.北京)1.水绵、蓝藻、黑藻全部 C
A.是真核生物 C.是自养生物 B.含有叶绿体 D.能有丝分裂
图 4-1
问题1: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①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②细胞是所有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③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别的细胞产生的 问题2:细胞学说主要阐明生物之间的什么特性?
统一性
1、(09.广东)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 A )
A.细胞学说 C.进化学说 B.分离定律 D.中心法则
大小
较小 1μm~10μm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组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 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拟核 细胞核 区。无核被膜,无核仁 核。有核被膜,有核仁
细胞壁
肽聚糖
植物主要由纤维素组成
细胞质 只有游离的核糖体
有复杂的细胞器
无染色质(染色体) 由蛋白质和DNA分子组 染色体 只是裸露的DNA分子 成的染色质(染色体)
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是否可以进行需氧呼吸和光合作用? 质膜上有需氧呼吸和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和色素.
│ 要点探究
【说明】 真、原核生物的判断: (1)病毒(含噬菌体):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2) 原核生物:有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 体、立克次氏体等。蓝藻包括蓝球藻、颤藻、念珠藻、发 菜等。(蓝藻并非藻类,只因它生活在水中,含叶绿素、藻 蓝素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得名)。 (3)如何判断细菌:带“菌”字的生物中,“菌”字前有“杆 ”“球”“弧”“螺旋”等表示形态的字的都是细菌,如大肠杆菌、 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都是细菌,乳酸菌是 个特例,它本属杆菌,但往往把 “ 杆 ” 字省略,放线菌不是 细菌但同属原核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