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检测卷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进行测量的;(2)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G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小球在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DE两点间距离为______cm,在DF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小球在_______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来源】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业水平考试)【答案】svt=变速 1.50 0.08 FG【解析】【分析】【详解】(1)[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该实验是根据公式svt=进行测量的。

(2)[2]从照片中可看到,在相同的0.2s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路程是不相同的,那么可知小球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3]D点对应的刻度是2.60cm,E点对应的刻度是4.10cm,那么DE两点间距离是4.10cm-2.60cm 1.50cmDEL==[4]F点对应的刻度是5.80cm,那么DF两点间距离是5.80cm-2.60cm 3.20cm0.0320mDFL===则DF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是0.0320m0.08m/s0.4sDFDFDFLvt===[5]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FG的路程最大,所以FG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2.这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平均速度”的情景:(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_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3)小车从B到C的距离是:________(4)小车从A到C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全程平均速度是:________.(5)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熟练的使用电子计时器,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测得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来源】广西来宾市兴宾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教学质量检测)【答案】v= s/t 小 0.48m 3s 0.29m/s 大【解析】【详解】(1)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是根据公式svt=进行测量的;(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一些;(3)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cm,由B到C小车的路程:6.00dm 1.20dm 4.80dm=0.48mBCs=-=;(4)由图知,小车从A到C的路程:10.00dm 1.20dm8.80dmACs=-=,3sACt=,则全程平均速度是8.80dm2.9dm/s=0.29m/s3sACACACsvt==≈;(5)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故所计时间偏小,由svt=可知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中秋佳节,人们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锣、鼓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而唢呐的声音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人们通过音色来分辨锣、鼓、唢呐的声音C.唢呐做成喇叭形状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D.锣、鼓、唢呐的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2.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B.规划时,工业区与居住区离得很近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3.小明同学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A.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B.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C.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华现象4.“最爱吃的菜是那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也不掺假……”周末,小明妈妈打算做小葱拌豆腐,准备了一块正方形的豆腐和几根小葱,如图所示,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豆腐的边长约为()A.1cm B.10cm C.4cm D.40cm5.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水雾”,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与“水雾”的形成相同的是()A.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B.北方冬天植物上的雾淞C.蒸锅上方生成的“白气”D.寒冬,室外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6.如图所示,由于光的传播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世界。

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海市蜃楼——光的折射B.镜子里的像——光的反射C.耀眼的铁栏杆——光沿直线传播D.树荫下圆形光斑——光沿直线传播7.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

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为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现象8.如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分别是()A.乙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丙D.甲和丁9.小明坐在爸爸驾驶的小汽车上,看到前方一辆同向行驶的大客车向自己“倒退”而来,由此现象可推断小汽车的速度比大客车的速度()A.一定大B.一定小C.一定相等D.无法判断10.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从很远处匀速靠近凸透镜至透镜焦点处,观察像运动的速度,应该是()A.先小于物体运动的速度,后来又大于物体运动的速度B.先大于物体运动的速度,后来又小于物体运动的速度C.始终与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D.始终大于物体运动的速度二、填空题11.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______产生的,是通过______传入人耳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1)实验通过改变___________来改变声音的响度,通过改变_______来改变声音的音调.(2)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3)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是比较法和_________法.(4)刻度尺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________传进耳朵,引起鼓膜______,人便听到声音.(5)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___.【答案】拨动塑料尺的力度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音色控制变量空气振动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解析】【详解】(1)响度与振幅有关,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塑料尺,塑料尺的振幅不同,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物体振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实验要通过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音调.(2)钢尺和塑料尺的材料不同,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速度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的不同.(3)实验中研究响度与振幅关系时,应控制频率不变,而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则要控制振幅相同,故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除比较法外,还有控制变量法.(4)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声波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引起鼓膜的振动,再传给听小骨、耳蜗,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5) 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2.小明和小红想比较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声性能.(1)小明将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内,分别盖上(不同/相同)______厚度的不同隔声材料.接着他一边听秒针走动的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小明在远离声源的过程中,他所听到声音的_______(响度/音调)发生改变.然后分别测量并记录此处到鞋盒的距离(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可能是___________.(2)为了进一步验证,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声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声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声性能越________(好/差)【答案】相同响度泡沫塑料人到声源的距离差【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比较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声性能,要控制不同隔声材料厚度的相同,音调大小由振动的频率决定,发出的声音音调不会改变,听到响度与听者与声源的距离有关,故小明在远离声源的过程中,他所听到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由表可知,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泡沫塑料听不见声音的距离最小,故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可能是泡沫塑料;(2)根据控制变量法,为了进一步验证,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人到声源的距离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声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声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声性能越差.故答案为:(1). 相同 (2). 响度 (3). 泡沫塑料 (4). 人到声源的距离 (5). 差【点睛】本题比较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声性能,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及音调的决定因素及响度大小什么有关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是关键.3.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操作:(1)如图所示用细线栓在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小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发出一个较小的声音.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如图),可以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__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3)以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可听到较响的声音,且让音叉一臂的外侧接触小球,可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说明:声源发出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_有关.除此之外响度还与_________有关.(4)如果在真空中做这个实验,小球________(选“能”或“不能”)弹开.【答案】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较小较大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能【解析】【分析】【详解】(1)因为音叉的振动我们看不到,把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是为了把音叉的振动传给小球,用小球可以放大音叉的振动,所以小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2)当轻轻敲击音叉时因为音叉振动幅度小,所以发出较小的声音,振动的音叉接触小球会把小球弹起较小的角度;(3)当用力敲击音叉发出较响的声音,音叉振动剧烈,接触小球会把小球弹起更大的角度,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如果在真空中做这个实验,音叉能振动,小球也能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4.如图甲所示,小芳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如图乙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__(选填符号a、b、c 或d).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固体能够传声金属丝比棉线的传声效果好手阻止了琴弦振动传声 a d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实验中没有控制材料相同【解析】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控制变量法.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土电话”能实现10m 间的通话,说明固体可以传声;以相同的响度讲话,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说明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手指阻断了声音的传播,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必须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故选 . a d;因为a和b材料、长度都相同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故答案为(1)固体能传播声音;(2)金属丝的传声效果好;(3);手阻止了琴弦振动传声;(4)①ad;②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③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两根导线的材料相同.5.小玉所在物理实验小组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B.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C.发声体的材料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一定相同D.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公路旁植树、安装隔音屏、安装噪声检测仪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似的,这样做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反射C.医生用听诊器能听清病人胸腔内的声音是因为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提高音调D.在教室说话比在操场上说话更响亮,是因为回声可以加强原声3.美丽的树挂、霜都是怎样形成的?小红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下面的实验: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某种物质,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混合物的温度,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如图),下列有关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在易拉罐中加入的“某种物质”是水,混合后的温度等于0℃B.在易拉罐中加入的“某种物质”是盐,混合后的温度低于0℃C.在易拉罐中主要发生了冰的熔化,在易拉罐的外壁上主要发生了凝固D.在易拉罐中主要发生了水的凝固,在易拉罐的外壁上主要发生了凝华4.你认为小红对下列生活中的物理量的估测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正常眨眼一次用时约2sB.自行车行驶的速度约5m/sC.教室门高约为3mD.石家庄夏天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45℃左右5.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水雾”,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与“水雾”的形成相同的是()A.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B.北方冬天植物上的雾淞C.蒸锅上方生成的“白气”D.寒冬,室外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6.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小芳同学在玻璃板前放一只点燃的红色蜡烛A,再另取一只未点燃的红色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与A的像重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纸板在蜡烛B附近可以承接到蜡烛A的像B.小芳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是由于光的反射C.红色蜡烛吸收红光,反射其他色光,所以看起来是红色D.蜡烛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取决于蜡烛A的大小7.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照像时,要想使照片中的树木变大,应该远离树木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D.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8.小兰的视力出现近视。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检测试卷(有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检测试卷(有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检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题2 分,共30 分)1.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A. 秒B. 米/秒C. 米D. 摄氏度2. 下列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A.铁 B.玻璃 C.海波 D.冰3. 如图 1 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组成的 12 个空中梯队,以前所未有的磅礴阵容接受检阅。

图2 所示是某架飞机悬挂党旗匀速通过天安门上空的情景。

悬挂在飞机钢索上特制的党旗颜色鲜艳、状态舒展,又不摆动,有很好的展示效果。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飞机为参照物,党旗是运动的 B.以天安门为参照物,党旗是运动的C.以党旗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 D.以飞机驾驶员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5. 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把湿毛巾晾晒在阳光下 B.用吹风机吹头发C.把衣服铺开晾晒 D.在吐鲁番地区修建坎儿井6. 图 3 是几位同学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几种操作,正确的是7. 如图 4 所示的几个实验操作中,能够探究“固体可以传声”的是8. 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气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D.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9. 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普通中学生鞋长约 40cm B.普通中学课桌的高度约为75 cmC.北京冬季的最低气温约为 0 ℃D.跑完1000 m 后1 min 心跳约 60 次10. 关于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测量仪器很精密,可以消除测量中的误差B.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沸水的温度C.零刻线被磨损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D.使用停表测同学百米跑成绩前,要先确认停表已经归零11. 把冰水混合物拿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可以从0℃的水中吸收热量B.冰可以熔化,因为冰的熔点是0℃C.水可以凝固,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D.冰不能熔化,水也不能结冰12.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甲所示,小芳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如图乙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__(选填符号a、b、c 或d).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固体能够传声金属丝比棉线的传声效果好手阻止了琴弦振动传声 a d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实验中没有控制材料相同【解析】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控制变量法.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土电话”能实现10m 间的通话,说明固体可以传声;以相同的响度讲话,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说明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手指阻断了声音的传播,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必须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故选 . a d;因为a和b材料、长度都相同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故答案为(1)固体能传播声音;(2)金属丝的传声效果好;(3);手阻止了琴弦振动传声;(4)①ad;②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③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两根导线的材料相同.2.(1)由图(a)可知当线轴的甲轮刚接触到棉布时,其速度的大小将(变小/不变/变大),而乙轮的速度不变;(2)从图(a)、(b)两种类似现象可知,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时而发生折射现象的原因可能是.(3)下列几个研究案例中与本题的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用水波来形象地认识声波;B.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C.在探究发声的音叉是否在振动时,将一个乒乓球靠近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D.将闹钟放在钟罩内,通过抽气来探究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答案】(1)变小;(2)光由空气进入水中的速度变慢了;(3)A.【解析】试题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阻力对物体运动的作用.同时要知道若物体不受力,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2)分析(a)和(b),要注意从中找出相同点,总结规律.(a)发生折射是由于速度发生了变化,从(a)联想(b)的原因.(3)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类比法.将物理现象与生活现象类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更容易理解.解:(1)在滚动过程中,由于甲首先到达细布,受到摩擦力而速度变小;乙此时仍在光滑的木板上,由于不受摩擦,所以乙的速度不变.(2)从(a)图看,由于甲端的运动速度发生了变化,甲端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偏折,所以(b)中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可能是由于光的传播速度发生了变化,即可能是光由空气进入水中的速度变慢了.(3)此题这种研究方法为类比法,在前面电学中,将水流类比为电流、水压类比为电压、通过水波认识声波等都属于此种研究方法.选项B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了控制变量法;选项C在探究发声的音叉是否在振动时,将一个乒乓球靠近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运用了转换法;选项D将闹钟放在钟罩内,通过抽气来探究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运用了理想实验法.故只有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变小;(2)光由空气进入水中的速度变慢了;(3)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在此题中关键要找出生活现象和物理现象的相同点,运用类比法将知识进行迁移,这也是我们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平时要注意总结.3.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1)若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发出声音的声源是________(填“空气柱”或“水瓶和水”),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__.(2)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发出声音的声源是________(填“空气柱”或“水瓶和水”),瓶中的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__.(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保温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________.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答案】水瓶和水低空气柱高 A【解析】【分析】【详解】(1)[1]当用相同的力敲击水瓶时,振动发声的物体主要是水瓶和水;[2] 敲击水瓶时,瓶中的水越多,水瓶和水越难振动,音调越低;(2)[3]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时,振动发声的物体主要是空气柱;[4] 吹瓶口时,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3)[5]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保温瓶内的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高调越高;故BCD项错误,A项正确.4.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1)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1. 《吕氏春秋·察今》记载了刻舟求剑的故事,其中有这样的文字“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 . .”。

从物理学角度看,“剑不行”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 舟B. 岸C. 流水D. 舟中人2. 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了一套战国时期的编钟。

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一套编钟。

编钟音乐性能保存完好,声音优美,音域宽广,从最低音到最高音,共有五个八度,能演奏古今中外的乐曲。

这里所说的“音域宽广”描述的是声音的哪个特性?()A. 响度B. 音色C. 音调D. 频率3. 如图所示,是一种未来可用于航空飞行器制造的“微格金属”特殊材料,这是一种合成的3D多孔开放式蜂窝聚合物材料,该材料99. 99%中空结构,意味着99. 99%部分都是空气,可以放置在一朵蒲公英上;如果将一枚鸡蛋包裹在该材料中,从25楼扔下,即使砸坏地面鸡蛋也不会破损;用外力将它压缩50%,外力撤销后能够完全恢复原状。

下列物理属性与它无关的是()A. 密度小B. 导热性好C. 硬度大D. 弹性好4. 为了让学生们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内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温情寒冬,情满冬至”主题活动,其中一项就是包饺子,下列步骤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手推面杖来回运动B. 面团被擀制成面皮C. 揉捏面团D. 面皮包馅捏成饺子5. 构建思维导图有助于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整体思维。

如图是小军复习摩擦力时构建的思维导图,适合放在图中③的实例是()A. 乒乓球拍粘上一层橡胶B. 瓶盖一侧有条纹C. 下雪天给轮胎装防滑链D. 磁浮列车6.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 山峦在水中的“倒影”B. 雨后天空中的“彩虹”C. 放大镜把字“放大”D. 中国传统文化“皮影戏”7. 高原反应是指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后,机体发生的一系列高原性缺氧应激反应。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_____,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决定的.
(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 “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_____(选填“高”或“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
【答案】高(a)
【解析】
【分析】
根据“第一次敲击频率为512赫的音叉,第二次用同样的力敲击频率为256赫的音叉”可知,本题考查音调,根据音调的影响因素进行求解。
【详解】
[1]由于第一次敲击频率为512赫的音叉,第二次用同样的力敲击频率为256赫的音叉,结果听到第一次发出的声音音调较高,所以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1)选用表中D、E两根弦,可以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____________的关系;
(2)为了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她应选用表中______和______两根弦;
(3)实验中,应如何判断音调的高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弦的材料A、B琴弦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0不变B
【解析】
(1)如果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的距离和与乙的距离是相等的,且由于声速相同,所以声音从铜铃到达甲、乙的时间相同.故液晶屏的示数为0;

八年级上册物理综合检测(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综合检测(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30分)1、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2.下面是一些正在振动的物体:甲:手臂以每秒1次的频率上下挥动;乙:蝙蝠的嘴发出频率为105Hz的振动;丙:用小锤敲音叉,音叉发生256Hz的振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只能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所以丙是声源,其他不是声源B.甲、乙、丙都是声源,我们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C.甲、乙、丙都是声源,我们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D.甲和丙是声源,我们能看见振动或听到声音;乙不是声源,因为我们既看不见振动,也听不到声音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俗话说“隔音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俗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声音在真空中不可以传播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规律B.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C.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规律D.漫反射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5.潜望镜观察的像是下列情况中的哪一种()A.正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等大的虚像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40m/sC.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猴子看见水中的“月亮”,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井中水的深度B.利用照相机照相时,人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C.幻灯机投影灯片时,银幕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两倍焦距D.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

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这时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等于10cm。

8.下列关于成像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针孔照相机能得到倒立的像B.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都是物体的虚像C.有时摄影师让我们离他近些,是想让底片中的像更大D.平面镜能使房间看起来更宽敞,是因为像比物体离镜子更远9.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0.对由于衣物没有放平引起的洗衣机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最合理的处理方法是:A.在声源处减弱:放平衣物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关上门窗C.在人耳处减弱:塞上耳塞D.在洗衣机内加更多的水11.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改变12.音乐课上,当老师发音偏高时,到了高音区,多数同学唱不上去,这主要是因为( )A.响度不够B.音量不够C.频率不够D.音色不好13.电视机的开启和关闭,可以通过遥控器来实现,遥控器用来控制电视机的是( )A.次声波B.超声波C.紫外线D.红外线14.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15.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2所示,则正确的是(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16.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上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人,则“猫眼”应该是( )A .凸镜B .凹镜C .凹透镜D .凸透镜17.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C.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D.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二、填写题(每空1分,共41分)1.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加以辨别。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章)检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章)检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章)检测试卷班级: 姓名: 分数: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光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A .钢轨B .真空C .木材D .空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0c 的水和00c 的冰比较,冰更冷些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 .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D .用久的灯泡会变黑是凝华现象3、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 .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 .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C .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D .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4、为了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 、B 、C 、D 四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实验材料是相同的胡萝卜 ),如下图所示,这四组实验中,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A B C D5. 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 处, 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现物体向透镜移动18cm,此时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为 (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以上都不对6.、下列各成语中,能说明光的反射的是:A.镜花水月B.坐井观天C.海市蜃楼D.立竿见影7.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会发生折射现象B.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C.反射和折射不会同时发生D.只要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速就会改变8、用体温计先测得甲的体温为380C ,若此体温计没有甩过就用它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50C 和38.50C ,那么在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该体温计的读数应是:A 、37.50C 和38.50C ;B 、380C 和38.50C ; C 、37.50C 和380C ;D 、38.50C 和38.50C 。

9. 对于烧开水时看到的“白气”,正确的说法是: ( )A.这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B. 这是水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C.这是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珠;D. 这是水蒸气凝固成的小水珠10、某种晶体被加热时,从固体变成液体,图中能正确表示该晶体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关于光学仪器成像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B.照相机成正立.等大的实像C.显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D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2、下列现象中,形成原因是相同的一个物理现象是:A、筷子斜插入水中,水下的部分看起来上翘了B、古诗“池水映明月”C、注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起来变浅了D、观赏水中的金鱼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年”是一种长度单位B.噪声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它的传播方向一定要改变D. 把正在熔化的00C冰拿到00C的房间,冰不会熔化4、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夏天,剥去冰棒的包装纸,看到“白气”B.洒在教室地上的水变干C.夏天早晨看到白茫茫的大雾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1、小红同学多才多艺,不仅钢琴弹得好,小提琴拉得也很棒。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2.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从有效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是属于()A.控制噪声源B.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C.保护受噪声影响者D.控制噪声的音调和音色3.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A.“千里冰封,雪飘”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4.下列估值最不合理的是()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15dmB.一位初二的学生的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12sC.某人对者山崖大喊一声,过了3s听到回声,则人距离山崖约510mD.让人感觉温暖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5.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不准,将它放入一标准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中,显示的温度是-2℃;放入一标准气压下沸水中的示数是98℃;若将此温度计放入室内空气中,示数为26℃,则室内的实际气温是()A.24℃B.26℃C.28℃D.30℃6.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折断”的铅笔B.日偏食现象C.手影的形成D.水中倒影7.俗话说“水火不相容”,但事实上水能灭火,也能生火.某塑料大棚因为雨后没有及时清除棚顶凹处的积水而发生了火灾,这是因为A.棚顶凹处的积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棚顶凹处的积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棚顶凹处的积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棚顶凹处的积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8.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A.缩小的虚像B.缩小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D.放大的实像9.关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论述错误的是()A.以自动扶梯的地板为参照物,图中的人是静止的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静止的C.起伏的连山向船尾跑去,所选参照物是船D.运动员始终处在转播屏幕上是以跑道为参照物10.小聪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观察《阳光学业评价》,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

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公共场合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指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2.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监测装置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B.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C.在市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D.道路两边植树,除了可以绿化,还可以控制噪声传播3.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A.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模糊”,这是液化现象B.夏天刚开始吃冰棒时会感觉“粘”舌头,这是舌头上的水遇冷凝华造成的C.用久的灯泡壁会变黑是因为钨丝先熔化后凝华D.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是利用干冰汽化吸热,使空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4.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60cmB.小明同学的体积为0.05m3C.干松木的密度大约是6g/cm3D.一只一次性水杯的容积约是600mL5.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A.干冰变小B.干手机将手烘干C.树叶上的霜D.冰雪消融6.下列关于光现象,说法错误的是()A.雨后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B.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月食、日食是因为光的折射C.我们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的缘故D.在河岸边看到“鱼在云中游”的奇景,“鱼”和“云”分别是折射和反射形成的7.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则这个玻璃体A.可以看做两块凹透镜B.可以看做一块凸透镜C.对图示光束具有会聚作用D.穿过玻璃杯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8.如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因和近视眼矫正的是()A.乙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甲和丙9.“五•一”假期,小英随爸妈外出旅行,途中她发现很多现象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有关,并写下一些相应的旅行日记,你认为她的日记中描述不妥当的是()A .汽车行驶中,以方向盘为参照物是静止的B .汽车行驶中,路边的树木向后飞驰而去,这是因为我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C .汽车经过桥梁时发现如图甲所示的标示牌是对汽车的限重D .有十分钟时间,汽车速度仪表指示如图乙,因此这段时间汽车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10.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 .当5cm u =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C .当cm 25u =时,成放大的像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 处移动到20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二、填空题11.夜晚,我们经过装有声控开关的楼道时,往往要用力地拍手或跺脚将灯点亮,这是利用了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用力”是为了提高声音的______这一特性来达到控制电路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检测卷
单项选择题
1.关于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书写一个数字所用的时间约1 s B.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2 s C.升旗唱国歌用时约3 min D.普通中学生跑100 m用时约10 s
2.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以下分析准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20~30 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D.在0~40 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第2题图)
3.小军朗读课文时声音太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

这里的“声音再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
4.如图所示,医生通过听诊器来了解患者心肺的工作情况,听诊器使用的物理原理是( )
A.改变发声响度,使响度变大
B.增大振幅,从而增大响度
C.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D.缩短人耳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响度更大
(第4题图) (第5题图)
5.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该物质为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
C.在第5 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D.第10 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6.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雾B.寒冬腊月,田野里出现了霜
C.冰箱里的水凝固成冰块D.阳台上花盆托底里的水蒸发
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实行
B.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光屏上有像出现
C.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时像会变大
D.物体靠近玻璃板时,所成的像将远离玻璃板
8.小强在水中练习潜水,则能准确反映岸上教练看到水下小强的光路图是( )
9.如图所示的现象与光的色散相关的是( )
10.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

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阳光通过凸透镜能够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近视眼可利用凸透镜矫正
C.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内
D.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11.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 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 )
A.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
B.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
C.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
D.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

脚印下的雪因为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利用冰的密度,只要测量下列哪组物理量,就能够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
A.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D.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