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类描述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酸盐岩类描述方法
1、颜色描述
碳酸盐岩以灰色为主。要注意观察、描述颜色的变化与矿物色及含量的关系:与粒屑的大小、晶粒大小及结晶度的关系:与铁质、有机质等混合物含量的关系。还应注意表生风化作用的影响。
2、岩石命名
2.1在现场工作中,用5-10%的稀盐酸和镁试剂对碳酸盐岩进行试验,作初步的成分分类命名(见表)。
在用稀盐酸区分岩石类型时,应注意岩石的新鲜程度、岩石的孔隙性及渗透性、岩石表面粘附的碳酸盐粉末等因素的影响,要经过反复试验对比,再结合其它岩性特征定出岩石名称。
2.2 按碳酸盐岩的主要成分
方解石、白云石及泥质等组分的含量进行分类命名(见表)
石灰岩、白云岩与粘土岩间的过渡类型分类命名
2.3成分命名原则
a.某矿物含量>50%为岩石基本名称。如灰岩、白云岩。
b.某矿物含量为25-50%为岩石辅助名称,在基本名称前以“质”
表示,如泥质灰岩。
c.某矿物含量为10-25%,为次要辅助名称,加在辅助名称前以“含”
表示,符号用岩石基本名称花纹,如含白云质灰岩。
d.某矿物<10%,一般不参加定名,具特殊意义的可参与定名,加在
“含”者之前。如:海绿石4%、泥质10%、白云石30%、方解石65%,定为含海绿石泥质白云质灰岩。
e.当碳酸盐中混入陆源碎屑时,按上述原则参加定名。如:砂质灰
岩。
f.如岩石由方解石、白云石、泥质组成,各矿物含量皆小于50%时,
则主要考虑方解石加白云石总含量与泥质含量的多而定。碳酸盐矿物多则泥质在前,反之则泥质在后。两个碳酸盐矿物联合时,以含量多者放在后面。如:泥质含量<10%时,称云灰岩或灰云岩。白云石含量为10-25%时,称含白云质灰岩(不论泥质含量多少,灰质始终放在联合名称之后),其余类推。岩石花纹不表示“含”,如含白云质泥灰岩,岩石花纹中只表示泥灰岩即可。
泥质、方解石、白云石含量都>25%时,称泥云灰岩或泥灰云岩。g.如岩石由方解石、泥质、砂质组成时,各矿物含量均<50%时,则
把含量25-50%的成分,以少在前,多在后的方式联合定名,含量<25%时原则同上。如:砂质35%,泥质20%,方解石45%。
定名:含泥砂质灰岩。砂质28%、泥质32%、方解石40%。定名砂质泥质灰岩。
h.交代作用(后生变化)形成的矿物在名称中的表示方法。
(1)由于交代作用形成的某种矿物(白云岩化、石膏化、硅化等),其含量已达到定名标准时,则在紧接的该矿物名称后注上
“化”。如:白云石45%、方解石55%、白云石系交代方解
石而来的,称白云岩化灰岩。
(2)去白云化、去膏化作用达到25%以上者,可直接在岩石名称前面分别注上“去白云化”、“去膏化”。如:去白云化灰岩。
2.4碳酸盐岩的结构成因分类和命名
真正化学和生物化学成因的微晶或泥晶石灰岩,属低能沉积环境,具微晶或泥晶结构(一般称正常化学岩)。
经波浪及流水作用(岸流、底流、潮汐流等)或重力作用改造的石灰岩,称为颗粒灰岩或粒屑灰岩,具有典型的颗粒结构特征(一般称异地石灰岩)。
生物作用为主形成的石灰岩(一般称原地礁灰岩)。如原地(生物)灰岩(包括骨架岩、障积岩、粘结岩),具有典型的生物骨架结构或生物障积、粘结结构。
重结晶灰岩为前三类岩石经过强烈重结晶作用形成的,具有各种晶粒结构及原生残余结构。
2.4.1结构-成因分类
主要以粒屑(颗粒)、胶结物(亮晶)、基质(微晶或泥晶)三种组份进行结构分类,按颗粒、亮晶、泥晶(组份)相对百分含量划分出岩石类型,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颗粒类型作进一步的细分。并予以综合命名。
a.内碎屑按粒径大小分为:砾屑>2mm砂屑2-0.06 mm
粉屑0.06-0.03 mm微屑0.03-0.004 mm
b.泥晶已全重结晶,则用晶粒结构区别
巨晶>2mm粗晶2-0.5 mm中晶0.5-0.25 mm
细晶0.25-0.063 mm粉晶0.063-0.031 mm
微晶0.031-0.004 mm泥晶<0.004 mm
c.碳酸盐岩,按内碎屑大小及重结晶晶粒大小分类命名中的过渡岩类不单独规定岩石花纹。
d.粒屑灰岩亮晶胶结物在岩石花纹中加“。”。泥晶灰岩用灰岩花纹符号。
2.4.2结构命名原则
a.粒屑>50%,某种粒屑在粒屑总量中占优势,可直接以此粒屑定名,其它少量粒屑不参加定名。两种含量近似的粒屑在总量中占优势,可以该两者粒屑为主定名,多者在后,少者在前。
b.粒屑总量为25-50%时,粒屑作为次要结构名称,基质作为主要结构,以主要在后,次要结构在前命名,粒屑中没有哪一种含量在25-50%者,而总量达到时,采用联合命名,少者在前,多者在后。
c.粒屑含量为10-25%时,粒屑作为次要结构名称,以基质作为主要名称,次要结构名称之前冠以“含”字表示。粒屑中没有哪一种含量占优势,则次要结构名称统称“粒屑”岩。
如:砂屑<10%,鲕粒8%,生物7%,微晶75%为含粒屑微晶灰岩。
d.粒屑含量<10%时,粒屑不参加定名,以晶粒级别为主要结构名
称。其中一种晶级占优势时,便以此作为总结构名称。如:鲕粒5%,粉晶10%,微晶55%,为微晶灰岩。两种含量近似的晶级联合占优势,则同时参加命名,少者在前,多者在后。三种晶粒级别含量近似,则总结构为“不等晶”。
在描述碳酸盐岩结构时,应描述其颗粒的种类,所占百分比、矿物组分、形状、大小、分选、磨圆情况;基质的成分,数量百分比。无颗
粒结构的碳酸盐岩,只描述晶体的成分大小。
2.4.3残余结构命名
应尽量辨别岩石原始结构,并在名称中用“残余”二字表示,如粉晶残余鲕粒灰岩。
2.4.4藻类粘结结构
以形态进行命名。
2.4.5孔隙命名
凡镜下孔隙度达5%以上时,应在名称中表示出来,即在原名之前,加上主要孔隙类型名称。如粒间溶孔、粒内溶孔等,同时有几种孔隙以“多孔”表示之。如溶孔砂屑灰岩,多孔亮晶鲕粒灰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