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对比
储层地质学
一、名词解释1. 储层(定义、类型)凡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液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层,称为储集层,依据储层岩性,主要有碳酸盐岩储层和碎屑岩储层,2. 储层描述的主要内容储层描述的任务是从沉积和储层条件出发,结合有关地质因素对研究区域内主要勘探目的层按油气勘探有利与不利程度进行区分,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其主要内容有查明沉积相带及重要沉积界线、储集体类型,储集体规模及形态,储集物性、储集体埋藏深度与成岩阶段、储集体与圈闭的配置关系、储集体盖层条件及油气显示等。
3. 油层物理油层物理是指储油气层岩石物理性质及其与油、气、水相互作用关系。
4. 页岩(储集性能)页岩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长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学物质。
与常规气藏不同,它既是烃源岩又是储层,是生物成因、热成因或者生物—热成因的连续型聚集,运移距离较短,基本属于自生自储型气藏。
因此,页岩气藏有不同于常规气藏的特殊性。
首先,页岩气藏有独特的天然气存储特征。
主要表现为: ①在形式上游离气和吸附气并存。
由于页岩一般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和粘土矿物,同时,其孔隙结构使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在基质孔隙表面吸附大量的天然气,因此,除游离气外,吸附气也成为页岩气藏重要的天然气存在形式。
②在存储空间上基质孔隙和次生裂缝并存。
因此,页岩气藏中天然气由三部分组成:裂缝中的游离气、基质孔隙中的游离气、吸附气。
二、对比分析1. 辫状河和曲流河的对比划分及对储层的贡献曲流河与辫状河河流相在油气勘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河流相是沉积砂体是油气储集的良好场所。
古河道如果接近油源,可成为油气的储集岩。
由于河流砂体岩性变化快,其内部储集物性的非均值物性较为明显。
垂相上以旋回下部河床亚相中的边滩和心滩砂质岩储油物性最好,向上逐渐变差;横向上透镜体中部储油物性较好,相两侧变差。
河流砂体可形成岩性圈闭油藏地层-岩性圈闭油藏以及构造-岩性圈闭油藏。
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引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在西亚地区的石灰岩和白云岩中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因而促进了现代碳酸盐沉积物的研究工作。
由于这些发现,石油工业部门感到对浅水碳酸盐的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石化作用的基本知识的缺乏,于是展开对现代碳酸盐沉积环境的研究工作。
碳酸盐岩是重要的烃源岩和储集岩,在当前国内外的大油田中,碳酸盐岩占很大比例,据统计,在世界上储量在0.14亿吨以上的546个油田中,就数目而论,以碳酸盐岩为储集层者虽然只占总数的37.9%,但就储量而言,则占57.9%。
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平均储量为2亿吨,而砂岩油气田的平均储量仅为0.9亿吨。
碳酸盐岩储集层不仅具有如上所述的高储量,而且往往具有极高的产能。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9口日产量达万吨以上的高产井,其中8口属于碳酸盐储集层。
显然,碳酸岩储集层中的石油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激励我们去了解碳酸盐岩作为储油岩所应具有的性质。
我国的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有着悠久历史,如四川在碳酸盐岩地层中采气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至今仍为我国重要的碳酸盐岩气田分布区。
此外,近年来在华北盆地老第三系和震旦亚阶至奥陶系中也证实了高产能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存在,更进一步开拓了碳酸盐储集层在我国的广阔前景。
随着国内外对碳酸盐岩研究的日益深入,当前已从根本上改变了认为碳酸盐岩是单纯化学沉积的观点,绝大部分的现代海洋碳酸盐都是生物成因的。
与此同时,对碳酸盐岩含油性的研究和认识也获得了新飞跃。
碳酸盐岩孔隙空间特征在碳酸盐岩储集层中常见的和对油气储集作用影响较大的空隙类型,目前已知有以下几种。
①粒间孔隙:是指碎屑碳酸盐岩颗粒之间的孔隙,如内碎屑之间、生物碎屑之间、鲕粒直间的孔隙等。
其特征与碎屑岩的的粒间空隙相似。
碳酸盐岩的粒间孔隙一般是原生的,但也可以是次生的,如大颗粒之间的微晶基质的选择性溶解造成的粒间孔隙。
②粒内孔隙:组成碳酸盐岩的各种颗粒内部的孔隙,如骨屑、团块、内碎屑、鲕粒等颗粒内部的空隙。
西南石油大学油藏工程课后习题答案(李传亮)
1.8 简述油气藏的分类方法与主要类型。
答.油藏分类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储集层岩性。
储集层岩石为砂岩,则为砂岩油气藏,如果为碳酸盐岩,则为碳酸盐岩油气藏。
(2).圈闭类型。
主要类型有断层遮挡油藏,岩性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潜山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
(3).孔隙类型。
主要类型单一孔隙介质油气藏,如孔隙介质油藏;双重介质油气藏,如裂缝-溶洞型介质油藏,三重孔隙介质油气藏;如裂缝-溶洞-孔隙型介质油藏。
(4).流体性质。
油藏按原油密度大小分为轻质油藏、中质油藏和重质油藏等;气藏根据凝析油含量的多少细分为干气藏、湿气藏和凝析气藏。
(5).接触关系。
如底水油藏,边水油藏;层状油藏,层状边水油藏等。
1.9 简述砂岩储集层与碳酸盐岩储集层的主要区别。
答.大多数的碎屑岩都发育有开度较大的原生粒间孔隙,碳酸盐岩中发育了开度较大的次生孔隙(裂缝,溶洞等),则可以成为好的储集层。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储层的区别: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比,由于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遭受剧烈的次生变化,通常经受更为复杂的沉积环境及沉积后的变化。
有以下几点区别:1.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大小、形状变化很大,其原始孔隙度很大而最终孔隙度却较低。
因易产生次生变化所决定。
2.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分布与岩石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变化很大。
以粒间孔等原生孔隙为主的碳酸盐岩储层其空间分布受岩石结构控制,而以次生孔隙为主的碳酸盐岩储层其储集空间分布与岩石结构特征无关系或关系不密切。
3.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多样,且后生作用复杂。
构成孔、洞、缝复合的孔隙空间系统。
4.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度与渗透率无明显关系。
孔隙大小主要影响孔隙容积。
2.1某天然气样品的摩尔组成为C1H4(0.90),C2H6(0.06)和C3H8(0.04)。
若地层压力为30MPa,地层温度为80℃,试确定气体的相对密度和地层条件下的偏差因子;若把天然气视作理想气体,储量计算的偏差为多少?解.(1) 此天然气平均摩尔质量:M =∑M i∗x jM=16×0.9+30×0.06+44×0.04=17.96相对密度:γg=M / M ai r =17.96 /28.97 = 0.62气体拟临界压力:p pc=∑P ci∗x jp pc=4.6408×0.9+4.8835×0.06+4.2568=4.64MP a气体拟临界温度:T pc=∑T ci∗x jT pc=190.67×0.9+305.50×0.06+370×0.04=204.73K对比压力:p pr=pp pc=304.64=6.47对比温度:T pr=TT pc=353204.73=1.72查图2.1.2 可得偏差因子为0.92,理想气体偏差因子为1在此处键入公式。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的储集层的储集物性差异及其在开发中的影响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物性差异及其在开发中的影响石工11-2 11021075 杨森世界油气储集层体,在依物质组成划分的三大岩类: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火成岩中均有发育,但以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中发育为主。
我国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储集层体是以陆源碎屑岩为主,而古生代含油气盆地储集层体则以碳酸盐岩为主中生代含油气盆地北方以陆源碎屑岩为主,而南方则以碳酸盐岩为主。
所以碳酸盐岩储集层体在我国无论是时代上还是地域分布上都与陆源碎屑岩不同.碎屑岩的储集空间主要是与岩石组构有关,特别是原生孔隙与颗粒的大小、形态、分选性、磨圆度、表面特征等有关,就是次生孔隙也与岩石组构有间接关系。
而碳酸盐岩储集层体的储集空间形成较为复杂,颗粒灰岩与岩石组构有关,而其他储集空隙主要是与成岩作用有关.一.储集层的储集物性差异以下列举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主要区别:(1).碳酸盐储集层1)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由8 类岩石构成: (1) 表生期岩溶成因的岩溶角砾泥晶—粉晶白云岩、(2) 早期淡水溶蚀成因的膏盐溶蚀角砾泥晶—粉晶白云岩、(3)含膏盐或膏盐质白云岩、(4) 回流渗透白云岩化成因的粉晶—细晶白云岩、(5) 混合水白云岩化成因的残余结构细晶—粉晶白云岩、(6) 埋藏期酸性地层水再溶蚀成因的各类白云岩、(7) 早期及表生期淡水溶蚀与碎裂成因的去白云石化或去膏化次生灰岩、(8) 构造破裂成因的碎裂泥晶灰岩或白云岩。
2) 盆地内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由洞穴、溶洞、孔隙及裂缝构成,根据盆地内储集层中溶洞、孔隙及裂缝的发育程度,储集层储渗类型划分为晶间孔型及裂缝型单重孔隙介质储集层、微孔—溶孔型和裂缝—溶孔型双重孔隙介质储集层以及孔隙—裂缝—溶孔型三重孔隙介质储集层。
3) 根据储集层流动带指标FZI 的大小,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集层可划分为6 类岩石物理相及24 类岩石物理亚相; 在岩石物理相分类的基础上,马家沟组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划分为5 大类7 亚类储集层,其中一类(好储集层) 及二类(较好储集层) 是盆地内赋存天然气的优质储集层,主要发育在马五1、马五4以及马五6段,二类及三类储集层是马家沟组储集层的主要类型,以孔隙为主的二1、三1类储集层主要分布于马五1—马五6段,以裂缝为主的二2、三2类储集层主要分布于马四段。
碳酸盐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储集层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在世界油气分布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油气储量约占全世界油气总储量的50%,油气产量达全世界油气总产量的60%以上。
碳酸盐岩储集层构成的油气田常常储量大、单井产量高,容易形成大型油气田,世界上共有九口日产量曾达万吨以上的高产井,其中八口属碳酸盐岩储集层。
世界许多重要产油气区的储层是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在我国,碳酸盐岩储层分布也极为广泛。
[1]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通常分为原生孔隙、溶洞和裂缝三类。
与砂岩储集层相比,碳酸盐储集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次生变化大,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砂岩与碳酸盐岩储集空间比较(据Choquette和Pray,1970 修改)(一)原生孔隙1、粒间孔隙多存在于粒屑灰岩,特征与砂岩的相似,不同之处是,易受成岩后生作用的改变,常具有较高的孔隙度。
另外,有的由较大的生物壳体、碎片或其它颗粒遮蔽之下形成的孔隙,称遮蔽孔隙,也属粒间孔隙。
2、粒内孔隙是颗粒内部的孔隙,沉积前颗粒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有两种:生物体腔孔隙:生物死亡之后生物体内的软体腐烂分解,体腔内未被灰泥充填或部分充填而保留下来的空间。
多存在于生物灰岩,孔隙度很高,但必须有粒间或其它孔隙使它相通才有效。
鲕内孔隙:原始鲕的核心为气泡而形成。
3、生物骨架孔隙4、生物钻空孔隙5、鸟眼孔隙(二)次生孔隙1、晶间孔隙2、角砾孔隙3、溶蚀孔隙根据成因和大小,包括以下几种:粒内溶孔或溶模孔:由于选择性溶解作用而部分被溶解掉所形成的孔隙,称粒内溶孔。
整个颗粒被溶掉而保留原颗粒形态的孔隙称溶模孔。
粒间溶孔:胶结物或杂基被溶解而形成。
晶间溶孔:碳酸盐晶体间的物质选择性溶解而形成。
岩溶溶孔洞:上述溶蚀进一步扩大或与不整合面淋滤溶解有关的岩溶带所形成的较大或大规模溶洞。
孔径<5mm或1cm为溶孔;>5mm或1cm为溶洞。
4、裂缝依成因可分为:①构造裂缝:边缘平直,延伸远,成组出现,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穿层。
②非构造裂缝:包括:成岩裂缝:压实、失水收缩、重结晶而形成。
碳酸盐岩和碎屑岩
摘要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后,阐述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层的特性及其差异,得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最主要的区别是在各向异性较大,且孔洞缝较发育。
然后通过对比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的非均质性、建立相关性模型,分析并描述了在多种情形下其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
碎屑岩储集层特性99%以上的储集层为沉积岩,其中又以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主,1%为其它岩类储集层。
所以按岩类可分以下三种类型储集层。
碎屑岩储集层的岩类包括:砾岩,含砾砂岩,中、粗砂岩,细砂岩及粉砂岩,其中物性最好的是中-细砂岩和粗粉砂岩。
一、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传统的观念认为砂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以原生的粒间孔隙为主,只有很小一部分是次生的,并且都把次生孔隙(除了裂缝以外)解释为是地层出露地表时大气水淋滤的结果。
直到1979年,自从施密特麦克唐纳(Schmidt)发表了“砂岩成岩过程中的次生储集孔隙”【1】之后。
人们对次生孔隙的概念、类型、识别标志、形成机制及意义才有了较明确的认识。
Schmidt将碎屑岩孔隙类型分为5种类型:间孔隙:一般为原生孔隙。
其孔隙度随埋深的增加有所降低,但降低的速度比粘土岩慢得多。
特大孔隙:按Schmidt标准,超过相邻颗粒直径1.2倍的孔隙属特大孔隙。
多数为次生孔隙。
铸模孔隙:是指砂岩中具有一定特征几何形状的介壳碎屑、碳酸盐粒屑、结晶矿物(盐、石膏、菱铁矿)被溶蚀后,保持原组构外形的那些孔隙。
属于一种溶蚀的次生孔隙。
组分内孔隙:一切组分,如颗粒、杂基、胶结物内出现的孔隙。
可以是原生的(沉积的和沉积前),也可以是后生的(成岩过程及其后新生的)。
裂缝:砂岩中裂缝较为次要,但如果沿裂缝发生较强烈的溶蚀作用时,它的作用就十分重要。
二、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性的因素1、沉积作用对砂岩储层原生孔隙发育的影响(1)矿物成分对原生孔隙的影响矿物成份主要以石英、长石、云母。
矿物成份对储集物性的影响主要视以下两个方面:矿物的润湿性:润湿性强,亲水的矿物,表面束缚薄膜较厚,缩小孔隙空间,渗透性变差。
碎屑岩、碳酸岩描述内容
荧
光 显 示 纸 上 色 普 产状 均匀 均匀 斑块-放射状 光圈 色 桔黄 金黄 浅黄 灰黄 强度 强 强 中等 弱 系 对 列 比 滴水试验 成珠状不渗 半珠状或缓渗 缓渗 速渗或扩散
强度 强 强/中 中 弱
13 级以上 10~13 级 6~10 级 3~6 级
二 含油/油浸 三 油斑/油迹 四 荧光
系 列 对 比
碳 酸 盐 岩 描 述 内 容
重点描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含有物★物理性质★构造★成岩后生作用★孔隙缝洞统计描述★含油气水情况
颜 色 略,参考碎屑岩描述。 矿 物 成 根据碳酸盐含量分析数据及镜下鉴定结果,以百分比表示;现场分析中,对>10%的酸不溶物,应确定其成分(泥质、砂质、硅质、膏质等) 。 分 内碎屑 颗 结 构 粒 鲕粒 生粒 球粒 藻粒 变形颗粒 描述形态、内部主要成分及结构、圆度、分选、保存情况、包裹物、分布情况(对岩心中的竹叶竹砾屑应描述排列情况及大小) 。 描述形态和结构特征,鲕径(最大最小一般) 、鲕核成分、圆度、分选、保存程度,包裹物、分布情况,对具粒内孔的鲕应加以描述。 描述其生物种类、大小(按形态分别表示其长度或体积) 、保存程度、包裹物、排列分布情况等。 颜色、主要成分、粒度、磨圆度、分选、保存程度、包裹物、分布情况等。 颜色、粒度(最大、最小及一般) 、圆度、分选、保存程度、包裹物、分布情况等;对藻类结核还应描述外部形态及层间结构和成分。 形态(扁豆状、拖拉状、蝌蚪状、锁链状等)及其在原始颗粒中所占的比例。
很浓 浅黄-黄 无
浅黄-无 弱-无
含 沥 青 及 含 蜡 含 情 含 情 气 况 水 况 出 筒 观 察 含 气 试 验 滴 水 试 验 含 水 鉴 别 直 荧 检 光 查 喷 滴 照 照 照
2.储层成因类型
•点坝砂体:凸岸侧向加积而成 基本建造单元:侧积体,一次洪泛事件沉积一个侧积体
平面上,呈新月形;剖面上,呈楔状 空间上,呈叠瓦状;垂向上,具有正韵律
侧积体复合体: 侧积体之间接触方式:冲刷面或间洪期的泥质侧积层 沉积构造:自下而上,从大型交错层理向波状层理变化
•溢岸沉积砂体
与点砂坝相比:粒度细、分选差、含泥多、物性低、正韵律
辫状河沉积相对较少
(一)冲积扇砂砾岩体储层
1、成因:山区河流或间歇性洪流出山口→冲积平原,坡度突然变 缓,河流流速突然降低,水流分散,河流搬运能力突然减弱,大 量的碎屑物质(砾、砂、粉砂、泥)在山口快速堆积,形成向平 原倾斜的冲积扇
2、环境分布:沉积盆地边缘,沿山麓分布,多沿边界大断裂,常 成群分布,横向连片可形成扇裙 向物源方向:与残积、坡积相邻接
曲流河砂体
分布特点:弯曲度大,单一河道。比辫状河坡度小,河深,宽/深比小,推移质 /悬移质比小 形成环境:下冲积平原,在三角洲之上,辫状河之下 砂体类型:以砂、粉砂、泥为主,底部可有底砾岩,高弯河则以粉砂和泥为主
砂体分布:平面上,串珠状,或呈鞋带状;剖面上,顶平底凹,两侧不对称;
垂向上,具明显的二元结构,下部:点坝砂体,具典型正韵律,上部:溢岸沉 积砂体与泛滥平原泥岩互层
【扇中亚相】位置:中等或低坡度地带 砂体类型:辫状河道、泥石流和漫流沉积砂体互层 砂体特点:与扇根相比,粒度稍细,分选较好。河道砂:可发育 大型、多层系的交错层理,砾石多呈叠瓦状排列,扁平面倾向山 口。泥石流砂体:多呈块状构造,砾石杂乱分布。漫流砂体:常 呈块状,也可呈交错层理或细纹层。
第三章 3.2 碎屑岩、碳酸盐储集层
4.浊积砂岩体 重力分异的反常现象,深水中粗粒沉积体。 浊积砂岩体的成因:应具备静水条件,以 保证未固结沉积物的保存;有物质来源,(浅海 地区、大陆斜坡地区)、触发机制(地震、断 裂活动),水下滑坡的存在。 形态:平面上为同心状,剖面上为底平 顶凸的透镜状。
岩性:鲍玛序列 A——下部粒序递变层段,砾,粗砂 B——下部平行纹层段,粗-中砂 C——流水波纹层段,细砂 D——上部水平纹层段,粉砂 E——泥岩层段,水平层理,泥 化石:浅水动,植物化石 物性:B、C段较好,分选差一中。 与油气的关系:B、C为较好的储层 发育段,以上及较深水沉积为有利 的生油层发育区。 特点:近水楼台。
立方体排列,堆积越疏松,K大; 菱面体排列,堆积越紧密,K小;
碎屑颗粒磨圆度越好,碎屑岩储集物性越好。
4.胶结物的性质与多少
(1)泥——钙——铁、硅质。 物性 变差 (2)多者差,少者好。 (3)泥质胶结物的矿物成分:蒙、伊、高、绿。 蒙多,膨胀性强,物性差。
Authigenic Kaolinite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
一、储集空间类型 二、 碳酸盐岩储集物性的影响因素 三、碳酸盐岩储层类型
岩性:灰岩、白云岩、生物碎屑灰岩、 鲕状灰岩、礁灰岩等。 结构:颗粒——主要为内碎屑(碎屑、 生屑、鲕粒、晶粒) 灰泥——碎屑小于0.01mm的颗粒 亮晶——化学沉淀物质 孔隙——孔隙、溶洞、裂隙
碳酸盐岩储集岩特点 1.储集空间的大小、形状变化大。 原因:主要受后生作用和构造运动的影响, 如次生孔隙受地下水溶蚀作用,重结晶、 交代等作用的影响较大,裂缝的发育受构 造运动的影响。 2.储集空间的分布与岩石结构(骨架) 特征之间的关系变化大,可由完全依属关 系(如粒间、晶间、生物骨架孔等)到毫 无关系,如溶解孔洞,构造裂缝等。
石油天然气地质碎屑岩碳酸盐储集层
岩体体
体
第36页/共73页
冲积扇 河流 风成砂
湖泊
砂岩储集体形成环境与基本特征
砂砾岩体平面上呈扇形,纵剖面呈楔状,横剖面呈透镜状;分选磨园差;孔隙 直径变化范围大;扇根和扇中储集性好;主槽、侧缘槽、辫流线和辫流岛渗透 率较高。
分为曲流河、辫状河、顺直河和网状河四种类型。包括河道、心滩、边滩(点 砂坝)、决口扇等砂体,剖面呈透镜状。河床砂体呈狭长不规则状,可分叉, 剖面上平下凹,近河心厚度大;结构、粒度变化大,分选差。非均质性严重, 孔渗性变化大,河道砂岩的原生孔隙发育、孔渗性较好。
以砾质砂~砂岩为主,分选磨圆中等-较好,储性 较好。包括湖滩砂岩体和水下隆起上的浅滩砂岩体。
例:大港部分油田产层:下第三系滨浅湖湖滩砂岩体
三角洲和滨浅湖砂岩体最重要。
第45页/共73页
沙三中低位扇群沉积相模式
第46页/共73页
低位扇 沉积模式
扇三角洲—近岸浊积扇沉积模式
前缘辫状水道 前缘席状砂 前扇三角洲
次生孔隙与原生孔隙在结构上很相似,常错 把次生孔隙当成原生的。
第6页/共73页
东营凹陷次生孔隙纵向分布
孔隙垂向分布
原
压缩 原生
生 孔隙
孔
隙
胶余 原生
孔隙
混合孔隙
次 生 孔 隙
深度
10 20 30 40 5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第7页/共73页
孔隙正常 演化趋势
透镜状等
桩油田沙三段等
包括河道砂、分支河道砂、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三角洲前缘相带砂体发育。 沙特阿拉伯Safaniya油田白垩系、
在不同动力作用下可呈鸟足状、朵状和弧形席状。砂质纯净、分选好,储集物 科威特巴尔干白垩系、西西伯利亚
思考题
一、解释(20分)1、生油岩2、储集层3、圈闭4、油气藏5、隔层6、含水上升率7、地质储量8、油气二次运移9、储层非均质性10、渗透率突进系数二、选择题(10分):1、油气的主要时期是与生油岩主要排烃期相适应。
A、初次运移B、二次运移C、聚集D、变质2、沿储集层受断层遮挡形成的圈闭叫断层圈闭。
A、上方B、上倾方向C、下方D、下倾方向3、在压汞实验中,每一压力值下的进汞量代表该岩样在相同下的进汞量。
A、孔隙半径B、喉道半径C、孔隙个数D、喉道个数4、是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
A、油气藏B、油气田C、含油气区D、含油气盆地5、砂泥岩互层中,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方向。
A、泥岩向砂岩B、砂岩向泥岩C、向砂岩层的低势区D、向泥岩层的高势区6、静水压力的大小决定于。
A、水压面倾角大小B、水源的海拔高度C、水压头海拔标高D、供、泄水区的距离7、石油中的被称为油源对比的指纹化合物。
A、正构烷烃B、环烷烃C、异戊间二烯烷烃D、卜啉类化合物8、油水界面与储集层顶面的交线称。
A、含水边界B、含油内边界C、含油外边界D、含水外边界9、影响油层岩石润湿性的因素有。
A、岩石的矿物成分B、流体的性质C、固液两相接触时间的长短D、粘土矿物的含量与分布10、童宪章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按含水划分开发阶段,高含水阶段指的是:。
A、含水25%~75%B、含水75%~90%C、含水90%~95%D、含水90%以上三、填空(21分)1、生储盖组合划分为、、、四种类型。
2、,称该圈闭的溢出点。
3、,称该圈闭的闭合面积。
3、生油过程通常划分为阶段、阶段、阶段、阶段。
4、童宪章提出,对注水开发油田按含水可划分为四个开发阶段:低含水开发阶段(含水),中含水开发阶段(含水),高含水开发阶段(含水),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含水)。
5、油气采收率测算方法主要有三种法、法、法。
6、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正韵律油层水洗厚度,开发效果,而反韵律油层水洗厚度,开发效果。
储集层
储集层:凡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液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储集层中储集了油气称含油气层。
投入开采后称产层。
一、储集层的孔隙性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P t =V p /V t *100%有效孔隙度:指彼此连通的,且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液化在其中流动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P e =V e /V t *100%二、储集层的渗透性渗透性:指在一定的压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其连通孔隙的性质。
达西定律:K :为岩石的渗透率,其大小与岩石本身的性质有关。
绝对渗透率:单相液体充满岩石孔隙,液体不与岩石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测得的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油气水分别用Ko 、Kg 、Kw 表示。
相对渗透率:对每一相流体局部饱和时的有效渗透率与全部饱和时的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该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
油气水分别表示为Ko/K 、Kg/K 、Kw/K 。
三、储集层的孔隙结构1. 概念孔隙结构: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以及相互关系。
2. 研究方法① 孔隙铸体薄片法:把岩石切片,孔隙注入红颜色的胶体,制成薄片,在镜下观察其孔隙及喉道的类型、形状、大小等特征。
② 扫描电镜:放大倍数增大。
③ 压汞曲线法四、流体饱和度流体饱和度:油、气、水在储集岩孔隙中的含量分别占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油、气、水的饱和度。
碎屑岩储集层碎屑岩储集层的岩类包括:砾岩,含砾砂岩,中、粗砂岩,细砂岩及粉砂岩,其中物性最好的是中—细砂岩和粗粉砂岩。
一、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①粒间孔隙②特大孔隙③铸模孔隙LPA K Q ⋅∆⋅=μ④组分内孔隙⑤裂缝二、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性的因素1.沉积作用是影响砂岩储层原生孔隙发育的因素矿物成分:矿物的润湿性强和抗风化能力弱,其物性差。
砂岩和碳酸盐岩储层对比研究
砂岩和碳酸盐岩储层的比较:从全球视角看孔-深和孔-渗关系摘要:图表展示比较了包括除加拿大以外的所有产油国的30122个碎屑岩储层和10481个碳酸盐岩储层的平均孔隙度和深度的关系。
然而,用单独的图包括了加拿大阿尔伯达盆地的5534个碎屑岩储层和2830个碳酸盐岩储层。
不包括加拿大的储层的平均渗透率与平均孔隙度关系展示了出来。
通过对控制各岩性储层质量的主导因素对砂岩和碳酸盐岩之间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及影响因素作了讨论。
伴随深度增大中值和最大孔隙度逐步减少的趋势反映了埋藏成岩孔隙度的减少,它是响应于随深度增加热暴露的增加的。
这一趋势看起来与砂岩和碳酸盐岩的孔隙度一般都由于深埋藏过程中的溶解作用而增加的说法不一致。
在给定的深度,碳酸盐岩储层具有较低值的中值和最大孔隙度,极有可能是由于碳酸盐岩矿物相对于石英有较强的化学反应,这导致了它对于化学压实和相关的胶结作用具有较低的抵抗性。
与碳酸盐岩储层相比,在所有深度段低孔隙度(0-8%)碎屑岩储层的相对贫乏或许可以反映出在碳酸盐岩中更易于发生的断裂现象,以及那些断裂对于低孔隙度岩石中促进形成经济性的流速的有效性。
总体说来,碳酸盐岩储层与砂岩储层相比在给定的孔隙度不具有较低的渗透率,但确实有较少比例的既高孔隙度又高渗透率值的部分存在。
本文提供的数据可以对在缺乏例如埋藏史和热演化史等详细的地质资料的情况下的任意给定深度的探井的钻探中储层质量的分布作为一个基本的向导。
引言砂岩和碳酸盐岩储集岩的两个最根本的区别是:(1)沉积物产生的地点(砂岩为异地而碳酸盐岩为原地)和(2)碳酸盐矿物之间具有更强的化学反应(Choquette and Pray, 1970; Moore, 2001)。
后一个不同对于成岩作用和储层质量具有深远的影响,例如对大多数碎屑岩储层的早期成岩作用除了碳酸盐结核和土壤发育只有很小的影响,然而碳酸盐岩以广泛的早期石化和孔隙度改变为特征。
通过这种对比,大量的和系统的不同之处或许可以通过两类岩性的石油储集岩的孔-深和孔-渗分布体现出来。
砂岩和碳酸盐岩储层对比研究培训资料
砂岩和碳酸盐岩储层对比研究砂岩和碳酸盐岩储层的比较:从全球视角看孔-深和孔-渗关系摘要:图表展示比较了包括除加拿大以外的所有产油国的30122个碎屑岩储层和10481个碳酸盐岩储层的平均孔隙度和深度的关系。
然而,用单独的图包括了加拿大阿尔伯达盆地的5534个碎屑岩储层和2830个碳酸盐岩储层。
不包括加拿大的储层的平均渗透率与平均孔隙度关系展示了出来。
通过对控制各岩性储层质量的主导因素对砂岩和碳酸盐岩之间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及影响因素作了讨论。
伴随深度增大中值和最大孔隙度逐步减少的趋势反映了埋藏成岩孔隙度的减少,它是响应于随深度增加热暴露的增加的。
这一趋势看起来与砂岩和碳酸盐岩的孔隙度一般都由于深埋藏过程中的溶解作用而增加的说法不一致。
在给定的深度,碳酸盐岩储层具有较低值的中值和最大孔隙度,极有可能是由于碳酸盐岩矿物相对于石英有较强的化学反应,这导致了它对于化学压实和相关的胶结作用具有较低的抵抗性。
与碳酸盐岩储层相比,在所有深度段低孔隙度(0-8%)碎屑岩储层的相对贫乏或许可以反映出在碳酸盐岩中更易于发生的断裂现象,以及那些断裂对于低孔隙度岩石中促进形成经济性的流速的有效性。
总体说来,碳酸盐岩储层与砂岩储层相比在给定的孔隙度不具有较低的渗透率,但确实有较少比例的既高孔隙度又高渗透率值的部分存在。
本文提供的数据可以对在缺乏例如埋藏史和热演化史等详细的地质资料的情况下的任意给定深度的探井的钻探中储层质量的分布作为一个基本的向导。
引言砂岩和碳酸盐岩储集岩的两个最根本的区别是:(1)沉积物产生的地点(砂岩为异地而碳酸盐岩为原地)和(2)碳酸盐矿物之间具有更强的化学反应(Choquette and Pray, 1970; Moore, 2001)。
后一个不同对于成岩作用和储层质量具有深远的影响,例如对大多数碎屑岩储层的早期成岩作用除了碳酸盐结核和土壤发育只有很小的影响,然而碳酸盐岩以广泛的早期石化和孔隙度改变为特征。
【免费下载】 西南石油大学油藏工程课后习题答案(李传亮)
付玉 是贱人
(3)
在压实阶段,随着深度的加大,沉积物受到的上覆压力也越来越大,疏松的
沉积物受压不断趋于致密,骨架颗粒由疏松排列趋于紧凑排列,岩石孔隙度不
断减小,孔隙度呈指数规律变化; 在压缩阶段,岩石的排列方式不发生变化,
岩石的孔隙度保持为常数;在压熔阶段由于太高的地层温度和地层压力,岩石
固体骨架颗粒开始熔化,孔隙度骤减直至为 0,岩石矿物特征也开始消失。
12������������������
(4)带入(2)式得������
另一方面,假设该裂缝岩石的等效渗透率为
以上各式得������������
=
������������������2 12
=
4.1 试计算 3000m 深度处正常压力地层中的上覆压力、骨架应力和流体压力。 假设地层岩石的孔隙度为 20%,地层水密度为 1g/cm3,骨架密度 2.65g/cm3。
������ (2)天然气储量计算公式:
=
������������ℎΦ(1
由此公式可以计算,按理想气体与按非理想气体所计算的储量的偏差为
������ =
11 ‒
������������������ ������
所以若按理想气体计算储量比实际气体会少 8%。
2.2 试导出天然气的体积系数计算公式。
解.
度较大的次生孔隙(裂缝,溶洞等),则可以成为好的储集层。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储层的区别: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比,由于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遭受剧烈的次生
变化,通常经受更为复杂的沉积环境及沉积后的变化。有以下几点区别: 1.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大小、形状变化很大,其原始孔隙度很大而
最终孔隙度却较低。因易产生次生变化所决定。 2.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分布与岩石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变化很大。
油气田开发[试题]
1、简述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假说的观点和证据?答:1)无机成油学说基本观点:认为石油是在地壳深处形成的,后来沿着深大断裂渗透到地壳上部;或者在天体形成时形成,当地壳冷凝时以“烃雨”的形式降落下来,后聚集成油气藏。
即石油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为非生物成因产物。
主要证据:①在实验室,用无机C、H 元素合成了烃类;②在岩浆岩内曾发现过石油、沥青;③在宇宙其它星球大气层中也发现有碳氢化合物存在;④在陨石中发现有碳氢化合物及氨基酸等多达100 多种;⑤认为用有机观点对世界上有些大的沥青矿(如加拿大的阿萨巴斯卡沥青矿,储量达856 亿吨以上)不能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2)有机成油学说基本观点:石油、天然气由地质时期中生物遗体在适宜条件下生成的。
主要证据:①环境:世界已发现的油气田99.9%都在沉积岩中,只有极少数分布在岩浆岩和变质岩中,且这少数石油也被证明是从沉积岩中运移而来的,而与沉积岩无关的地盾和巨大结晶岩突起发育区,至今未找到油气聚集。
②分布:石油在地层时代的分布上与煤、油页岩及有机质的分布状况相吻合的,表明它们在成因上是有联系的。
③组成:虽然世界上的石油没有成份完全相同的,但所有石油的元素组成和化合物组成是相近的或相似的,说明它们的成因可能大致相同。
④条件:大量油田测试结果可知,油层温度很少超过100℃,有些深部油层温度可以高达141℃,而当T 超过250℃时,烃类就会发生急剧而彻底的裂解,生成石墨及H2,说明石油不可能在高温下形成。
⑤时间:从目前发现的油气藏分析看,石油生成、聚集成藏不需很长的时间,大约需不到一百万年。
⑥标志:石油中含的卟啉化合物,异戊间二烯型化合物,甾醇类,石油的旋光性都证明石油是在低温下,由生物有机质生成的。
⑦实验:石油地质工作者对近代沉积的研究成果表明,在近代沉积中确实存在着油气生成过程,且至今还在进行着,生成的数量也很可观。
并且,在实验条件下,用有机质进行地下条件模拟,转化出了烃类,这为有机成因学说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碳酸盐岩地层气层电性特征
碳酸盐岩地层气层电性特征近几年发现的川东北普光天然气田,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大的整装碳酸盐岩地层天然气田。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气层电性特明显不同。
碳酸盐岩地层气层典性特征如下:1、井径:由于碳酸盐岩地层不易跨塌,气层井径一般比较规则。
2、自然伽马、自然电位:由于碳酸盐岩铀、钍、钾的含量比较低,气层的自然伽马一般比较低,但有的气层自然伽马比围岩略高。
自然电位曲线无明显异常。
3、电阻率:碳酸盐岩电阻率非常高,当其储层发育时,由于其中含有地层水,致使碳酸盐岩储层电阻率比围岩低。
当天然气发生运移进入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段时,虽将大部分地层水排出,但仍有部分地层水滞留其中,从而导致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段含气时,电阻率仍比围岩低。
碎屑岩气层一般电阻率比围岩高。
这是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气层的最大区别. 碳酸盐岩气层的深、浅侧向电阻率出现正的幅度差,即深侧向电阻率大于浅侧向电阻率。
这是由于浅侧向探测得是泥浆侵入带电阻率,电阻率相对较低;而深侧向探测得是原状地层电阻率,电阻率相对较高造成的。
4、岩性密度: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性密度比围岩低,如果其中含气会使岩性密度进一步降低。
碳酸盐岩储集层岩性密度的高低,取决于储集层的发育程度及所含流体的性质。
碳酸盐岩储层含气比含水时的岩性密度低。
这是因为相同体积的地层水和气比较,气层的岩性密度低于地层水。
比如普光2井气层围岩的岩性密度为2.65~2.70g/cm3,而气层的岩性密度为2.2~2.6g/cm3。
5、补偿中子:碳酸盐岩储集层不发育时,地层流体含量低,因此补偿中子值比较低,而当储层发育时流体含量比较高,补偿中子值也就比较高。
所以,当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时,由于流体含量比较高,补偿中子值比围岩高。
标准气层比水层的补偿中子值低。
这是因为相同体积的地层水与气层相比,地层水中氢的含量比气层中氢的含量低。
这是区别碳酸盐岩储层水层与气层的一个重要依据。
6、声波:当碳酸盐岩储层不发育时声波时差比较小,而储层发育时声波时差大,气层比水层的声波时差大。
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对比
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对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岩石为生物、化学、机械综合成因,其中化学成因起主导作用。
岩石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比较简单,但结构构造复杂。
岩石性质活泼、脆性大。
●以海相沉积为主,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发育。
●成岩作用和成岩后生作用严格控制储集空间发育和储集类型形成。
●断裂、溶蚀和白云化作用是形成次生储集空间的主要作用。
●次生储集空间大小悬殊、复杂多变。
●储层非均质程度高。
1.沉积相标志(1)岩性标志岩性标志包括颜色、自生矿物、沉积结构、构造、岩石类型等五方面。
①岩石颜色:岩石的颜色反映沉积古环境、古气候。
②自生矿物:a.海绿石:形成于水深10~50m,温度25~27℃。
鲕绿泥石:形成于水深25~125m,温度10~15℃。
二者均为海相矿物。
b.自生磷灰石(或隐晶质胶磷矿):海相矿物。
c.锰结核:分布于深海、开放的大洋底。
d.天青石、重晶石、萤石:咸化泻湖沉积。
e.黄铁矿:还原环境。
f.石膏、硬石膏:潮坪特别是潮上、潮间环境。
③沉积结构。
碳酸盐岩的结构分为粒屑(颗粒),礁岩和晶粒三种。
不同的沉积结构反映不同的沉积环境。
粒屑结构;粒屑结构由粒屑、灰泥、胶结物和孔隙四部分组成。
粒屑结构代表台地边缘浅滩相环境。
根据颗粒类型、分选、磨圆、排列方向性、填充物胶结进一步确定微相。
a.内碎屑、生屑反映强水动力条件。
b.鲕粒、核形石、球团粒、凝块石反映化学加积、凝聚环境,水动力中高能。
鲕粒包壳代表中等能量,持续搅动,碳酸钙过饱和的环境,核形石(藻包壳)、泥晶套反映浅水环境。
c.分选好,反映持续稳定的水动力条件,反之则反映强水动力条件。
d.磨圆度高反映强水动力环境,反之反映弱水动力环境。
e.颗粒、生屑化石平行排列,尖端方向交错,长轴平行海岸,反映振荡水流。
尖端指向一个方向,长轴仍平行海岸线,则为单向水流。
f.用胶结物和灰泥的相对含量反映水动力强弱。
胶结物/(胶结物+灰泥)在0~1之间,越接近0,水动力越弱,反之越强。
碎屑岩储层与碳酸
2008440206 高艳钊
碎屑岩的形成机理
岩石机械风化后形成的岩石碎屑和 矿物碎屑,经搬运、沉积、压实、 胶结而成的岩石,称为碎屑岩。碎 屑岩中碎屑含量达50%以上,除此 之外,还含有基质与胶结物。基质 和胶结物胶结了碎屑,形成碎屑结 构。按碎屑颗粒大小可分为砾岩、 砂岩、粉砂岩等。
碳酸盐储层的形成机理
碳酸盐为生物、化学、机械综 合成因,其中化学成因起主导 作用。岩石化学成分、矿分比 较简单,但结构构造复杂。岩 石性质活泼、脆性大。以海相 沉积为主,沉积微相控制储层 发育。 成岩作用和成岩后生作 用严格控制储集空间发育和储 集类型形成。 断裂、溶蚀和白 云化作用是形成次生储集空间的 主要作用。次生储集空间大小悬 殊、复杂多变。 储层非均质程度高。
碳酸盐的鲕粒结构
• 鲕状灰岩(oolitic limestone)又称鲕粒灰岩, 是一种以鲕粒为主要组分 的石灰岩,它是一种良好 的储油岩.它是兼具化学和 机械成因的石灰岩,形成 于碳酸钙处于过饱和状态 的海、湖波浪活动地带或 潮汐通道水流活动地带。
生物礁—特殊的碳酸盐储层
• 生物礁是具有坚固格架构 造的造礁生物在海底构成 的块状生物岩体,或非造 礁生物大量快速堆积而成 的碳酸盐体, 是一种高
产油气的储集体。生 物礁可分为礁核、礁 前及礁后相。岩性多 属生物和其它成因碳 酸盐岩岩石类型。
Thank you ~~
• Thank you ~~ • Thank you ~~
•
Thank you ~~
• Thank you ~~ •
Thank you ~~
碎屑岩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1·压实作用 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是碎屑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衰减的主要因 素。 2胶结作用 胶结作用是砂岩中碎屑颗粒相互联接的过程。松散的沉积物通过胶 结作用变成固结的岩石。胶结作用是使储层物性变差的重要因素。 3、溶解作用 在地下深处由于孔隙水成分的改变,导致长石、火山岩屑、碳酸盐 岩屑和方解石、硫酸盐等胶结物的大量溶解,形成次生溶蚀孔隙,使 储层孔隙度增大。这种次生溶蚀孔隙对改善储层物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对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岩石为生物、化学、机械综合成因,其中化学成因起主导作用。
岩石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比较简单,但结构构造复杂。
岩石性质活泼、脆性大。
以海相沉积为主,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发育。
成岩作用和成岩后生作用严格控制储集空间发育和储集类型形成。
断裂、溶蚀和白云化作用是形成次生储集空间的主要作用。
次生储集空间大小悬殊、复杂多变。
储层非均质程度高。
碳酸盐岩储层描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沉积相及成岩史、储集空间类型及控制因素、孔隙、裂缝、溶洞、储集空间体系,储层非均质性,储层参数确定及评价等。
基本工作流程列入表5.1。
无论是以原生孔隙为主,还是以次生储集空间为主的碳酸盐岩储层,其沉积相及成岩史是这类储层形成和发育的基础。
它决定储集类型、孔隙、裂缝、溶洞发育程度和分布、储渗能力、储层非均质性。
也是储层层位对比划分的基础和依据。
一、沉积相描述1.沉积相标志(1)岩性标志。
岩性标志包括颜色、自生矿物、沉积结构、构造、岩石类型等五方面。
①岩石颜色: 岩石的颜色反映沉积古环境、古气候。
下面在表5.2中列出碳酸盐岩常见的几种颜色反映由氧化到还原环境的②自生矿物:a.海绿石:形成于水深10~50m,温度25~27℃。
鲕绿泥石:形成于水深25~125m,温度10~15℃。
二者均为海相矿物。
b.自生磷灰石(或隐晶质胶凝矿):海相矿物。
c. 锰结核: 分布于深海、开放的大洋底。
d,天青石、重晶石、萤石:咸化泻湖沉积。
e. 黄铁矿: 还原环境。
f.石膏、硬石膏:潮坪特别是潮上、潮间环境。
③沉积结构。
碳酸盐岩的结构分为粒屑(颗粒),礁岩和晶粒三种。
不同的沉积结构反映不同的沉积环境。
粒屑结构;粒屑结构由粒屑、灰泥、胶结物和孔隙四部分组成。
粒屑结构代表台地边缘浅滩相环境。
根据颗粒类型、分选、磨圆、排列方向性、填充物胶结进一步确定微相。
a.内碎屑、生屑反映强水动力条件。
b.鲕粒、核形石、球团粒、凝块石反映化学加积、凝聚环境,水动力中高能。
鲕粒包壳代表中等能量,持续搅动,碳酸钙过饱和的环境,核形石(藻包壳)、泥晶套反映浅水环境。
c.分选好,反映持续稳定的水动力条件,反之则反映强水动力条件。
d.磨圆度高反映强水动力环境,反之反映弱水动力环境。
e.颗粒、生屑化石平行排列,尖端方向交错,长轴平行海岸,反映振荡水流。
尖端指向一个方向,长轴仍平行晦岸线,则为单向水流。
’f.用胶结物和灰泥的相对含量反映水动力强弱。
胶结物/(胶结物+灰泥)在0~1之间,越接近0,水动力越弱,反之越强。
礁岩结构:a.生长结构:原地生长坚硬生物骨架,代表台地边缘生物礁环境。
b.粘结结构:层纹状、波纹状藻迭层结构代表潮上一潮间中低能环境。
柱状、锥状藻迭层结构代表期间~潮下高能环境。
晶粒结构:泥晶代表盆地低能,广海陆棚低能环境。
④沉积构造。
反映水流成因构造:a.沟膜、槽模、递变层理代表浊流环境。
b.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再作用面、雨痕、干裂、冰雹痕、鸟眼构造等代表潮坪环境。
c.交错层理代表滩、坝、深水底流环境。
d.水平层理代表泻湖、深水、低能环境。
e.块状层理代表台地边缘斜坡相、礁相环境。
反映重力流成因构造:重荷膜、包卷层理、滑塌构造、水成岩墙、递变层理等均代表重力流环境,特别是几种同时出现时。
反映生物成因构造:a.垂直层面或弯曲虫孔代表潮上带。
b.上部有垂直或弯曲虫孔,数量比潮上带多,代表潮间带环境。
c.水平虫孔为主,很发育,代表潮下带环境。
d.复杂的、弯曲的、螺旋状爬痕代表稳定深海环境。
其它构造:a.帐篷构造代表潮坪环境。
b.岩溶角砾、干裂角砾代表潮上环境。
c.迭层构造代表潮间环境。
d. 核形石代表潮间一潮下环境。
反映生物成因构造:a.垂直层面或弯曲虫孔代表潮上带。
b.上部有垂直或弯曲虫孔,数量比潮上带多,代表潮间带环境。
c.水平虫孔为主,很发育,代表潮下带环境。
d.复杂的、弯曲的、螺旋状爬痕代表稳定深海环境。
其它构造:a.帐篷构造代表潮坪环境。
b.岩溶角砾、干裂角砾代表潮上环境。
c.迭层构造代表潮间环境。
d. 核形石代表潮间一潮下环境。
①根据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判断沉积环境。
a.有孔虫,多为海洋环境,底栖生活,少数为浮游生活。
b.筵,离岸不远的正常盐度、清水旋回性海洋环境,水深20~70m。
c.海绵,多生活在海洋,底栖固着生长。
d. 古杯,温暖浅海,水深30—50m,固着生长,需要缓慢沉积,清洁水体及坚硬底质。
e.层孔虫,沉积缓慢浅海,温暖、浊度低,固着生长,食浮游生物。
f. 珊瑚,水体安静、清洁、温暖,盐度2.7%~4.8%,浅海环境,底栖固着生长。
g.苔藓,潮坪环境。
②根据生物组合判断水介质盐度:a.钙质红、绿藻、球面藻,放射虫、钙质有孔虫、钙质海绵、珊瑚、苔藓、腕足、头足等组合中,存在少数未搬运的化石,属于正常海环境。
b.少数苔藓、钙质有孔虫、藻类、移动的棘皮组合,其中任一门类单独出现或几个门类共生出现,或与耐高盐度的门类在一起,表明是一种与广海毗邻并稍受限制的海水环境。
c. 腹足、瓣鳃、介形虫、胶结壳有孔虫硅藻、兰绿藻组合,属于典型的微咸水环境。
d.瓣锶类中鳃足亚纲无甲目、兰绿藻、介形虫组合,为典型的超咸水环境。
③根据古生物组合判断水体深度:a.大量藻类、底栖有孔虫、瓣鳃、腹足造礁珊瑚、灰质海绵、无铰类腕足组合,水深0~50m。
b.海绵、海胆、苔藓、有铰腕足组合,水深100~200m。
c.硅质海绵、海百合、薄壳腕足、细脉状苔藓组合,水深>200m。
根据古生物组合判断水体深度时要注意浊流因素,注意排除在浮动植物上的某些生物和海平面迅速上升的影响。
④根据古生物组合判断沉积环境底质的坚硬程度:a.群体珊瑚、红藻,分布在生物礁环境动荡部位。
b.藤壶、有铰类、蠕虫管分布在滨岸潮汐带的坚硬底质上。
绿藻、海绵、单体珊瑚、有柄棘皮动物以根或其它方式固着在坚硬的底质上。
c.掘足类、掘穴蛤、某些有孔虫、固着在疏松的底质上。
d. 移动生物组合的生物群,分布在沉积迅速、底质不断移动的流沙层中⑤根据生物组合判断海水浊度:a.红绿藻、海绵、珊瑚、苔藓、有柄类代表清水沉积环境:b.具有分泌管的蠕虫、腕足、某些瓣锶类反映中等浊度环境。
c.食沉积物生物,代表较大的浊度环境。
⑥根据藻席和迭层石特征确定沉积环境:a.层状隐藻席,反映潮汐,波浪弱的沉积环境。
b.不连续的柱状体,反映潮汐、波浪强的沉积环境。
柱状体上凸的越强,波浪越强。
c.单一迭层的延长方向平行于波浪、潮汐的冲刷方向,通常垂直海岸线。
迭层常平行海岸线成排或呈条带状生长。
迭层向海方向倾伏进入波浪带。
(3)地化标志:①微量元素:a.硼(B),海相沉积中高含量,可达100mg/1,咸化泻湖可达1000mg /1,湖相较低。
b.硼/镓(B/Ga)比,大陆<3.3,海洋 4.5~5.5,过渡沉积介于二者之间.c.镓/钾(Ga/K)比,正常海页岩中0.006土,微咸水页岩中0.004土,过渡沉积二者之间。
d.锶/钡(Sr/Ba)比,海洋粘土中>1,陆相粘土中<1。
e.黄铁矿中的铁/有机炭,海相0.2~2.0,淡水湖泊0.03~0.06。
f.化石中微量元素。
化石中分析出B2O3,的含量,推算出水介质盐度。
海相贝壳中>0.0035%,淡水贝壳中<0.0025%,半咸水贝壳中处于二者之间。
②稳定同位素:测定沉积物中O、S、C同位素及其比值推测沉积环境。
a.O18/C13,海相沉积物中含量高,淡水中低。
b.C13/C12,海相沉积物中含量高,陆相中低。
· c.烃类中S18/S12,海相稳定,陆相变化大。
d.O18/O16,海水中较一致,淡水中较低。
f.化石中微量元素。
化石中分析出B2O3,的含量,推算出水介质盐度。
海相贝壳中>0.0035%,淡水贝壳中<0.0025%,半咸水贝壳中处于二者之间。
②稳定同位素:测定沉积物中O、S、C同位素及其比值推测沉积环境。
a.O18/C13,海相沉积物中含量高,淡水中低。
b.C13/C12,海相沉积物中含量高,陆相中低。
· c.烃类中S18/S12,海相稳定,陆相变化大。
d.O18/O16,海水中较一致,淡水中较低。
f.化石中微量元素。
化石中分析出B2O3,的含量,推算出水介质盐度。
海相贝壳中>0.0035%,淡水贝壳中<0.0025%,半咸水贝壳中处于二者之间。
②稳定同位素:测定沉积物中O、S、C同位素及其比值推测沉积环境。
a.O18/C13,海相沉积物中含量高,淡水中低。
b.C13/C12,海相沉积物中含量高,陆相中低。
· c.烃类中S18/S12,海相稳定,陆相变化大。
d.O18/O16,海水中较一致,淡水中较低。
③有机组分:植烷代表陆相,姥姣烷代表海相。
沉积岩和石油中海相卟啉的分子量范围宽,陆相的窄。
③有机组分:植烷代表陆相,姥姣烷代表海相。
沉积岩和石油中海相卟啉的分子量范围宽,陆相的窄。
2.沉积相划分方法(1)按海水运动能量划分沉积相带。
自深海向陆地方向分为三个相带,即远岸低能带(X),高能带(Y),近岸低能带(Z)。
各带的基本特点见图5.1。
这种相带划分是陆表海常见的模式。
(2)按海洋潮汐作用划分沉积相带。
根据岩性、古生物特征及结构构造等将碳酸盐相按潮汐作用划分为潮上、潮间和潮下三个相带,潮下带又分为闭塞和开阔潮下两个亚相。
各相带相对位置和特点见图5.2。
(3)按地理分布划分沉积相带。
按碳酸盐岩沉积类型的地理分布规律将其沉积划分为台地、台地边缘和盆地三个沉积区、九个相带(盆地相、广海陆棚相、盆地边缘相、台地斜坡边缘相、台地边缘生物礁相、开阔海台地相、局限海台地相、台地蒸发相)、24个标准微相(略)。
(4)综合划分法:上述三种划分沉积相的方法以及按海水深度划分沉积相的方法各有侧重。
各地区地质条件不同,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沉积相划分。
3.生物礁相生物礁是具有坚固格架构造的造礁生物在海底构成的块状生物岩体,或非造礁生物大量快速堆积而成的碳酸盐体(生物滩、层礁、碳酸盐丘等)o .(1)造礁生物:①从元古代到第四纪不同时代的主要造礁生列入表5.4。
②造礁生物与生长环境的关系:不同造礁生物生长环境不同,不同造礁生物可以判断沉积环境。
主要造礁生物与生长环境的关系如表5.5。
(2)礁相基本模式:生物礁相一般划分为礁核亚相、礁前(前礁)亚相和礁后(后礁)亚相(图5.6)。
礁内各亚相均可根据生物组合类型,发育程度、生态和岩石特征等进一步细分微相。
(2)礁相基本模式:生物礁相一般划分为礁核亚相、礁前(前礁)亚相和礁后(后礁)亚相(图5.6)。
礁内各亚相均可根据生物组合类型,发育程度、生态和岩石特征等进一步细分微相(3)礁亚相划分标志:①礁核亚相:a.生物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