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
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对比
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对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岩石为生物、化学、机械综合成因,其中化学成因起主导作用。
岩石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比较简单,但结构构造复杂。
岩石性质活泼、脆性大。
以海相沉积为主,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发育。
成岩作用和成岩后生作用严格控制储集空间发育和储集类型形成。
断裂、溶蚀和白云化作用是形成次生储集空间的主要作用。
次生储集空间大小悬殊、复杂多变。
储层非均质程度高。
碳酸盐岩储层描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沉积相及成岩史、储集空间类型及控制因素、孔隙、裂缝、溶洞、储集空间体系,储层非均质性,储层参数确定及评价等。
基本工作流程列入表5.1。
无论是以原生孔隙为主,还是以次生储集空间为主的碳酸盐岩储层,其沉积相及成岩史是这类储层形成和发育的基础。
它决定储集类型、孔隙、裂缝、溶洞发育程度和分布、储渗能力、储层非均质性。
也是储层层位对比划分的基础和依据。
、沉积相描述1.沉积相标志(1)岩性标志。
岩性标志包括颜色、自生矿物、沉积结构、构造、岩石类型等五方面。
①岩石颜色: 岩石的颜色反映沉积古环境、古气候。
下面在表5.2 中列出碳酸盐岩常见的几种颜色反映由氧化到还原环境的②自生矿物:a.海绿石:形成于水深10〜50m温度25〜27C。
鲕绿泥石:形成于水深25〜125m温度10〜15C。
二者均为海相矿物。
b.自生磷灰石(或隐晶质胶凝矿):海相矿物。
c.锰结核: 分布于深海、开放的大洋底。
d.天青石、重晶石、萤石:咸化泻湖沉积。
e.黄铁矿: 还原环境。
f .石膏、硬石膏:潮坪特别是潮上、潮间环境。
③沉积结构。
碳酸盐岩的结构分为粒屑(颗粒),礁岩和晶粒三种。
不同的沉积结构反映不同的沉积环境。
粒屑结构;粒屑结构由粒屑、灰泥、胶结物和孔隙四部分组成。
粒屑结构代表台地边缘浅滩相环境。
根据颗粒类型、分选、磨圆、排列方向性、填充物胶结进一步确定微相。
a.内碎屑、生屑反映强水动力条件。
b.鲕粒、核形石、球团粒、凝块石反映化学加积、凝聚环境,水动力中高能。
砂岩与碳酸盐岩储集性质比较
碳酸盐岩储集层与砂岩储集层相比,前者储集空间类型多,影响因素多,次生变化大,致使碳酸盐岩储集层比砂岩储集层具有更大的差异性、复杂性和非均质性等特点。现将这两类储集层的主要特征对比如下表:
岩石类型特征
砂岩
碳酸盐岩
沉积物中的原始孔隙度
一般为25-40%
一般为40%-70%
成岩后的孔隙度
一般为原始孔隙度的一半或一半以上,储层普遍为15-30%
一般只有原始孔隙度很小一部分或接近于零,储层中通常为5-15%
原始孔隙类型
几乎全为粒间孔隙
粒间孔隙较多,但其他孔隙类型也很重要
最终孔隙类型
虽受成岩后生变化影响,但几乎仍为粒间孔隙
由于经受沉积后的各种改造,溶洞、裂缝发育,变化极大
孔隙大小
与颗粒直径、分选好坏等有密切关系
与颗粒直径和分选好坏关系较少,受次生作用影响大
孔隙形状
主要取决于颗粒形态、胶结情况和溶蚀程度的大小
变化极大
孔隙大小、形状和分布的一致性
在均匀的砂岩体内,一般有好的一致性
即使在单一类型的岩体内,变化也很大
成岩作用的影响
由于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孔隙有所减小,但溶蚀作用也会扩大孔隙
影响很大,能够形成、消失甚至完全改变原有孔隙
从表中不难看出,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以下特点:
1.孔隙大小、形状变化极大,从主要取决于岩石的组构要素直至完全无关。组构要素是指岩石中原生和次生的实体组分(如原生沉积颗粒和次生矿物晶体),也包括结构和较小的构造。
2.孔隙成因复杂,次生孔隙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沉积物的收缩和膨胀作用,岩石的破裂作用,沉积颗粒的选择性溶解和非选择性溶解、生物钻孔或有机质的分解等作用,皆可在碳酸盐岩中形成各种孔隙。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的储集层的储集物性差异及其在开发中的影响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物性差异及其在开发中的影响石工11-2 11021075 杨森世界油气储集层体,在依物质组成划分的三大岩类: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火成岩中均有发育,但以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中发育为主。
我国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储集层体是以陆源碎屑岩为主,而古生代含油气盆地储集层体则以碳酸盐岩为主中生代含油气盆地北方以陆源碎屑岩为主,而南方则以碳酸盐岩为主。
所以碳酸盐岩储集层体在我国无论是时代上还是地域分布上都与陆源碎屑岩不同.碎屑岩的储集空间主要是与岩石组构有关,特别是原生孔隙与颗粒的大小、形态、分选性、磨圆度、表面特征等有关,就是次生孔隙也与岩石组构有间接关系。
而碳酸盐岩储集层体的储集空间形成较为复杂,颗粒灰岩与岩石组构有关,而其他储集空隙主要是与成岩作用有关.一.储集层的储集物性差异以下列举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主要区别:(1).碳酸盐储集层1)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由8 类岩石构成: (1) 表生期岩溶成因的岩溶角砾泥晶—粉晶白云岩、(2) 早期淡水溶蚀成因的膏盐溶蚀角砾泥晶—粉晶白云岩、(3)含膏盐或膏盐质白云岩、(4) 回流渗透白云岩化成因的粉晶—细晶白云岩、(5) 混合水白云岩化成因的残余结构细晶—粉晶白云岩、(6) 埋藏期酸性地层水再溶蚀成因的各类白云岩、(7) 早期及表生期淡水溶蚀与碎裂成因的去白云石化或去膏化次生灰岩、(8) 构造破裂成因的碎裂泥晶灰岩或白云岩。
2) 盆地内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由洞穴、溶洞、孔隙及裂缝构成,根据盆地内储集层中溶洞、孔隙及裂缝的发育程度,储集层储渗类型划分为晶间孔型及裂缝型单重孔隙介质储集层、微孔—溶孔型和裂缝—溶孔型双重孔隙介质储集层以及孔隙—裂缝—溶孔型三重孔隙介质储集层。
3) 根据储集层流动带指标FZI 的大小,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集层可划分为6 类岩石物理相及24 类岩石物理亚相; 在岩石物理相分类的基础上,马家沟组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划分为5 大类7 亚类储集层,其中一类(好储集层) 及二类(较好储集层) 是盆地内赋存天然气的优质储集层,主要发育在马五1、马五4以及马五6段,二类及三类储集层是马家沟组储集层的主要类型,以孔隙为主的二1、三1类储集层主要分布于马五1—马五6段,以裂缝为主的二2、三2类储集层主要分布于马四段。
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的判断
井计算孔隙度来看都能达到工业产能, 但是结合试油资料来看, 层有效性却差别很大。研究认 储
为, 孔洞型储层有效性与孔隙度及孔洞类型有关, 且大孔孔洞型储层较小孔孔洞型储层有效。根据
测井资料, 结合试油资料 , 可以判断孔洞型储层有效性。
关键词 储层有效性 孔洞类型 测井资料 试油资料 塔里木盆地
子、 密度曲线变化较大 , 由于纵波时差只能反映基质 孔隙的大小 , 因此声波曲线相对变化较小 , 声波孔隙 度小于中子孑 隙度和密度孔隙度。由于溶孔 、 L 溶洞
孔洞型储层测井曲线变化较小孔孔洞型储层变化剧 烈。通过 F 测井 资料可 以清晰地看到黑色如鸡 MI
蛋或拳头大小的孤立 的洞 , 而小孔孔洞型储层主要 表现为麻点状或豹斑状黑点。
不同孔洞型测井响应特征
孔洞 型碳 酸盐 岩储集 空间 由于后期 的改造作 用, 使得其在大小 、 形状 、 分布变化上差异很大, 并且 不同储集类型其孔隙空间结构与孔隙发育类型都不 尽相同, 这些差异势必会对储层 测井 响应特征产生
影响。
结
论
地层中发育的溶蚀孑 洞往往充填有少量 泥质 , L 当地层发育大量溶蚀孔洞 时, 测井 曲线在 自然伽玛 上应 比致密灰岩层稍高 , 表现为 自然伽玛值低一 中 等。电阻率曲线在孔洞发育的地方由于孔喉的沟通
图 1 T7 1 小 孔 孔 洞 型 储 层 测 井 啊 应 特 征 曲线 2井
孔洞型储层有效性研究
结合试油资料与岩心资料和全井眼微电阻率扫 描成像测井资料发现 , 塔里木盆地有的地区小孔径 孔洞型储层发育 , 而有的地区大孔径孑 洞发育 , L 并且 储层有效性与孔洞的大小和孑洞发育程度有很大的 L 关系。根据孔洞 大小 的不同, 可将孔洞型储层进一
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碳酸盐岩储层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储集岩层之一,其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深度和范围的不断扩大,碳酸盐岩储层的地质特征、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研究也日益深入。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全面评估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我们将从碳酸盐岩储层的地质特征和储层损害机理入手,深入探讨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碳酸盐岩储层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受成岩作用和构造变形影响,具有孔隙度高、渗透性好等特点。
然而,由于地层压力、温度、化学作用等因素的影响,碳酸盐岩储层也容易发生溶蚀、孔隙结垢、胶结物侵袭等损害,降低储层的物性参数,限制了油气的产出。
我们将从碳酸盐岩储层保护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入手,广泛盘点当前国内外碳酸盐岩储层保护技术的应用情况及研究成果。
在现有技术上,人们采用化学防护剂、物理治理技术、微生物修复等多种手段来保护碳酸盐岩储层。
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还研究出了纳米技术、智能监测技术等新型保护技术,并尝试在实际油田开发中应用。
接下来,我们将对上述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深入分析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碳酸盐岩储层的保护技术必将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由粗放向精细的转变。
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深入探索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并积极推进新型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提高油气田开发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
我将共享我对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在我看来,碳酸盐岩储层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应加大研究力度,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提高油气资源的综合开采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深入介绍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我相信读者对此话题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能够加强碳酸盐岩储层保护技术的研究,为推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做出更大的贡献。
复杂碳酸盐岩储层测井有效性评价
摘
要: 裂缝 的有 效性 主要 取决 于裂缝 的张开程度和径 向延伸情 况, 电阻率成像测 井能有效识别裂缝 , 它不能对 微 但
裂缝 的径 向延 伸 情 况做 出判 断 , 用 微 电阻 率 成像 测 井 与 方位 电 阻率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可 确 定 裂缝 的 有 效性 。对 于没 有 测 采 新 技 术的 井 , 用双 侧 向的 差 异 特 征 也 能 确 定 裂缝 的有 效 性 。对 于碳 酸 盐 岩 中 复 杂孔 隙结 构 储 层 、 状地 层 、  ̄ q , 利 层 孤 LN
裂 缝 的径 向延伸远 , 裂缝为有 效 裂缝 , 当微 电阻率 图 上 显示 有 裂缝 在 A 图上 没 有显 示 时 , 表 明该 裂 RI 则 缝 的径 向延伸 较浅 , 裂缝 为无效 裂缝 。 图 1 L l 1 F 测 井 与 AR 测井 对 比图 , 是 d - 井 MI I
西南石 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2 1 年 4月 第 3 01 3卷 第 2期
J un l f o twe t erlu Unv ri S in e& T c n lg dt n o r a o uh s toe m iest ce c S P y( eh oo yE io ) i
电阻 率 图上显 示 的裂 缝 在 A I R 图上 也有 时 , 明该 表
采用 微 电阻率 成像测 井 与方位 电 阻率相结 合 的方法
可确 定裂缝 的有 效性 。对 于没有 运用 测 新技 术 的 井 , 用双侧 向的差异 特征 也能 确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裂缝 的有效性 。 利
对 于 复 杂孑 隙结 构 储 层 、 状 地 层 、 L 层 孤立 孑 洞 性 地 L 层 , 规测井 } 线显示 为好 储层 , 常 } 打 但该 类地 层试 油往
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特征与评价
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特征与评价地下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碳酸盐岩地下水层作为一种重要的地下水储层,在水资源利用和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着重探讨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的特征以及评价方法。
一、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特征碳酸盐岩是一种由碳酸钙和/或碳酸镁主要组成的岩石,形成于古生代海洋环境中。
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是指沉积在碳酸盐岩中的地下水层,其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孔隙结构特征: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的孔隙结构多样,既包括溶蚀孔、裂缝和微孔,也包括溶洞、缝洞和碎屑孔。
这些孔隙在地下水运移和储存中起到重要作用。
2. 渗透性特征: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的渗透性通常较低,受控于岩石的孔隙度、孔径和孔隙连通性等因素。
大部分碳酸盐岩地下水层的渗透性相对较弱,但也存在一些具有较高渗透性的地下水层。
3. 含水特征: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的含水性质各异,通常由岩石本身的孔隙水和裂隙水组成。
其中,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微观孔隙中,而裂隙水则主要分布于岩石的裂隙中。
二、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评价方法对于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其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1. 地质调查方法: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钻探数据,了解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的地质分布、岩性特征、孔隙结构和渗透性等信息,为进一步评价提供基础。
2. 地球物理方法:包括地电、地磁、地震等方法,通过测量地下介质的电阻率、磁性和地震反射等特征,了解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的储集条件和分布情况。
3. 水文地质方法:通过地下水位、井水水质、水化学特征以及水质模拟等方法,评估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的储量、补给量、含水层厚度和水化学特征等参数。
4. 数值模拟方法: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基于已有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数据,模拟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的地下水流动和储量预测,为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综上所述,碳酸盐岩地下水储层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其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地球物理和水文地质等多方面因素。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评价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评价碳酸盐岩储层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重要储备基质之一。
对碳酸盐岩储层的特征和评价有着深入的研究,可以帮助油气开发人员更好地了解储层的性质和潜力,并提供指导性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碳酸盐岩储层的特征和评价方法。
一、碳酸盐岩储层的特征碳酸盐岩储层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其主要特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储层构造和成岩作用。
以下将对这些特征逐一进行介绍。
1. 孔隙度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是指储层中存在的孔隙和裂缝的总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值。
碳酸盐岩的孔隙类型多样,包括生物孔隙、溶蚀孔隙、溶解缝、晶间隙和溶洞等。
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通常较低,但是由于溶蚀作用的影响,部分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可达到较高水平。
2. 渗透率碳酸盐岩储层的渗透率是指岩石中流体流动的能力,是储层导流能力的重要指标。
影响渗透率的因素包括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孔喉半径和孔隙结构等。
通常情况下,碳酸盐岩储层的渗透率相对较低,但是由于孔隙结构的复杂性,有些储层的渗透率仍然较高。
3. 储层构造碳酸盐岩储层的构造特征包括裂缝、节理和构造缝洞等。
这些构造特征对储层的渗透性和储集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对储层构造的研究和评价,可以了解储层的导流性和导存能力。
4. 成岩作用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作用是地质历史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化学改变。
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溶解作用、胶结作用和脱水作用等。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物性和储集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分析成岩作用的类型和程度,可以评价储层的成熟度和储集能力。
二、碳酸盐岩储层的评价方法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评价主要从储集条件、储集模式和储集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以下将介绍常用的评价方法。
1. 储集条件评价储集条件评价主要研究储层物性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和岩性特征等。
可以通过岩心分析、测井解释和物性实验等方法获取储集条件的参数,从而评价储层的物性和储集潜力。
2. 储集模式评价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模式包括溶蚀缝洞型、晶间孔隙型和胶结型等。
碳酸盐岩洞穴储层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0 —9 5 (0 0 4— 0 2 0 文 0 0 7 2 2 1 )0 0 9 — 5
塔 中因在 区域 地质上 是早 奥陶世 末
期 塔里 木盆地 从伸展 构造状 态进 入挤压 构造 环境 ,下奥 陶统整 体 隆升 ,后 又遭受 过 晚加里 东 、海 西和燕
常规测井 资料 ,结合 取心 和电成像 资料 ,建立 了洞 穴充填 物 的识 别模式 ;通 过钻 录井 、常规 测井 、新技
术 测井 以及交会 图技 术 ,对 洞穴储 层有 效性评 价进 行 了研 究 。
1 洞 穴 充填 物 识 别
评价洞 穴储 层有效 性主要 是评 价其 充填程 度 ,而识别 岩溶 洞 穴 的充填 物 是 评价 其 充 填程 度 的前 提 。 在塔 中地 区 ,所 钻遇 的岩溶洞 穴充 填物按 岩性 分 ,主要有 砂泥岩 、角砾 岩 、结 晶碳酸盐 岩等 类型 ,其成 因分属 于洞穴 流水 机 械沉积 、重力 坍塌 堆积 、化学沉 淀等u 。 j
石油天然气学报 ( 汉石油学院学报) 21年 8 江 00 月 第3 卷 第 4 2 期
J u n l f l n a T c n l y ( . P ) A g2 1 V 1 2 N . o ra o dG s eh o g JJ I Oi a o u .o 0 o 3 o4 .
度 、 自然 伽 马 以及 电成像 、 阵 列声 波 等 测 井 资 料 综 合 分 析 。 该 方 法通 过 在 塔 中地 区 的 应 用 , 取 得 了 显 著
的 经 济效 果 。
[ 关键 词] 碳 酸 盐岩 ;洞 穴 ;储 层 评价 ; 电 成像 ; 阵 列声 波
[ 图分 类 号 ] P 3 .4 中 6 1 8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性主要由碳酸盐类矿物组成,如石灰石、白垩、大理岩等。
这些岩石通常具有高含量的钙、镁、铁等元素,因此具有较高的韧性和耐磨性。
此外,碳酸盐岩储层还包括一些非碳酸盐岩,如黏土、砂岩等,这些非碳酸盐岩的存在会对储层特征产生影响。
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碳酸盐岩通常具有多种多样的孔隙类型,包括晶间孔隙、颗粒孔隙、裂隙等。
晶间孔隙是由于岩石内部的碳酸盐类矿物互相之间的溶解形成的,其大小较小、分布较均匀。
颗粒孔隙是由岩石的颗粒之间的空隙形成的,通常大小较大、数量较少。
裂隙则是由于岩石变形和压力变化等因素造成的,其大小和形态各异,对储层的渗透性和储集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碳酸盐岩储层的渗透性是另一个重要的特征。
渗透性是指储层岩石中的孔隙和裂隙对流体流动的能力。
碳酸盐岩储层通常具有较低的渗透性,其主要原因是孔隙结构复杂、尺度小等。
然而,由于碳酸盐岩中晶间孔隙和裂隙的存在,它们仍然可以形成连通的渗流通道,使得储层具有一定的渗透性。
综上所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特殊的岩性、孔隙结构、渗透性、韧性和脆性等特征。
深入了解和研究碳酸盐岩储层的特征,对于有效开发和利用该储层具有重要意义。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勘探技术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勘探技术碳酸盐岩是一种重要的储层类型,其具有特殊的地质特征和储层形成机制。
本文将介绍碳酸盐岩储层的四大特征,并探讨相关的勘探技术。
一、碳酸盐岩储层特征1. 孔隙度高:碳酸盐岩中普遍存在着丰富的溶蚀孔洞和裂缝系统,使得其孔隙度相对较高。
这些孔洞和裂缝是物理储集空间的重要来源,对储层的储集和流动起着重要作用。
2. 渗透性差:虽然碳酸盐岩具有较高的孔隙度,但其渗透性却相对较差。
这是由于碳酸盐岩的溶蚀孔洞具有不连通性、细小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使得流体在储层中的渗流受到一定的限制。
3. 孔隙类型多样:碳酸盐岩中的孔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海绵孔、缝状孔、溶蚀孔、溶洞和裂缝等。
这些孔隙种类的存在使得碳酸盐岩具备了多元的物理性质和流体储集方式,对勘探和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储层非均质性强:碳酸盐岩是一种典型的非均质储层,储集空间的分布和连通性较复杂。
因此,在勘探过程中需要进行准确的储层描述和预测,以避免勘探风险和开发难度。
二、碳酸盐岩储层勘探技术1. 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是碳酸盐岩储层勘探的主要技术手段。
通过地震波在不同层位的传播速度和反射强度,可以识别碳酸盐岩储层的存在与分布,并获得地质构造、岩性特征等信息。
2. 地质勘探技术:地质勘探是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详细的地质描述和解释的技术手段。
包括野外地质观察、岩心描述、层序地层分析等方法,可以帮助更全面地了解储层特征和分布规律。
3. 流体检测技术:流体检测技术是评价碳酸盐岩储层储集能力和勘探潜力的重要手段。
包括测井、石油地质化学和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方法,可以确定储层的孔隙度、渗透性、流体类型、含气饱和度等参数。
4. 工程地质技术:碳酸盐岩储层开发过程中,由于其非均质性强,需要进行开发过程的综合研究和监测。
包括岩石力学测试、封隔技术和水驱技术等方法,可有效解决碳酸盐岩储层的工程问题。
综上所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孔隙度高、渗透性差、孔隙类型多样和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征。
斯通利波在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评价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受到 岩性 变化 、井 内流 体特性 、井 眼条件 和 泥饼等 因素 的影 响_ 。朱云生 等[ 基 于饱 含流体 的孔 隙地层 5 ] 2 ]
的声 波测 井理 论模 型在 不考虑 井壁 泥饼情 况下 建立 了确定 斯通 利波 的 内衰减 系数 和渗透 率 的图版 。
笔者 利用 斯通 利波 的衰减 和反 射特性 ,结 合 阿特拉 斯 公 司 的交叉 偶极 阵列声 波测 井 仪 ( MAcⅡ) X 和斯 伦 贝谢 的偶极 子横 波成像 测井 仪 ( I DS )在塔 里木 盆地 新 垦一 哈拉 哈塘 地 区实 测 了 2 O多 口井 的声成
进步 ,能 够较 好地从 声波 全波列 中提取 出地层 的速 度 、衰 减等 声学参 数 。利用 偶极 子声 波 中的纵横 波衰 减特 性可 以识别 含气 碳酸 盐岩层 ¨ ;应 用斯 通利 波 的能量 衰减 和斯通 利波反 射 系数可 以判 断 出裂缝 在储 1 层 中的位 置及 评价 地层 的渗透 性 j ,进而 可 以识别 出碳酸 盐岩 裂缝 、孔洞 型储 层 。 通利 波 的衰 减要 斯
第3 在 碳 酸盐 岩储 层有 效 性 评 价 中 的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2 斯 通 利 波 评 价 碳 酸 盐 岩储 层 的 方法 原 理
斯 通利 波是 一种 界面波 ,在 井 内沿 井 壁传播 ,其 能量 随着 与井 壁距离 的增 加呈 指数 衰减 ;斯 通利 波 具 有 频散性 ,其 速度 和能量 的 空间分 布 随频率 而变化 。在 低频 时 ,斯通利 波转 化 为管波 ,其 在井 内的传 播很像 井 内的一 个活 塞运 动 ,使 井壁 在半 径方 向上产 生膨 胀 和收缩 。当地 层 中存在 与井 眼相 交 的裂缝 或
像 资料 ,用 实例说 明 了斯通 利波 在碳酸 盐岩储 层有 效性 评价 中的应 用情 况 ,并重 点探讨 了钻 遇储 层时 间 与测 量偶 极 子时 间间 隔对斯 通利 波储层 有效 性评价 的影 响 。
碳酸盐岩储层的评价和开发
碳酸盐岩储层的评价和开发碳酸盐岩储层是地球上一种非常重要的储层类型,具有较高的油气富集潜力和生产价值,而其评价与开发也成为了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下面将对碳酸盐岩储层的评价与开发展开探讨。
一、碳酸盐岩储层的分类和形成机制碳酸盐岩通常分为生物碳酸盐岩、化学碳酸盐岩和变质碳酸盐岩三种类型。
其中生物碳酸盐岩是指由海洋生物的遗骸和废物沉积成岩的岩石,如白垩系中的广泛分布的中生代巨型珊瑚。
化学碳酸盐岩则是由溶液中溶解的成分沉淀成岩,如洞穴石、方解石等。
最后一种变质碳酸盐岩则是由古碳酸盐岩发生变质而形成的,比如云南的大理岩。
碳酸盐岩的形成机制是极其复杂的,在形成过程中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
一般来说,碳酸盐岩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沉积、压实和溶解-重结晶。
在沉积阶段,海洋中的生物体和沉积颗粒沉积到海底,经过堆积和压实之后,形成了珊瑚礁、珊瑚峰、浅滩或是平原;在压实阶段,岩石中的孔隙逐渐减少,颗粒之间的接触逐渐增多,使得岩石的密度也随之增大;在溶解-重结晶阶段,溶液渗入岩石中,发生了重结晶和溶蚀作用,其结果就是岩石中孔隙和裂隙的增多。
二、碳酸盐岩储层的评价从油气勘探的角度来说,对储层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有效的评价,可以为寻找油气藏的最佳开发方式提供指导。
储层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储层岩性、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孔隙结构、圈闭类型、裂缝特征、油气分布特征和储层受力演化过程等。
首先,储层岩性是储层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岩性作为储层物质性质的表征,其主要影响储层的孔隙结构、渗透率和饱和度等参数。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储层岩性对油气的影响,进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综合分析。
其次,孔隙度和渗透率是评价储层有效性的两个核心参数。
孔隙度是指岩石中的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而渗透率是指岩石中的孔隙连通性及孔隙间连通程度。
这两个指标直接影响着油气在储层中的移动和扩散能力,因此在储层评价中必须重视其影响。
最后,针对以上评价指标,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和勘探。
碳酸盐岩地质演化与储层特征
碳酸盐岩地质演化与储层特征碳酸盐岩是一种由碳酸钙及其它成分组成的岩石,广泛分布于地球的陆地和海洋中。
它们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经过了多种地质过程的作用,形成了丰富的储层特征。
一、碳酸盐岩地质演化过程碳酸盐岩的形成过程经历了沉积、压实、溶解、重结晶和再沉积等多个阶段。
首先是沉积阶段,碳酸盐岩在浅海环境中大量沉积形成。
这些浅海环境包括温暖的海湾、礁湖和浅海隆起。
随后是压实阶段,随着沉积物的堆积和压力的增大,碳酸盐岩中的孔隙被逐渐压缩,岩石变得更加致密。
然后是溶解阶段,碳酸盐岩中的钙质成分容易溶解与腐蚀,形成洞穴和溶洞等地貌。
接着是重结晶阶段,由于地壳运动和地热作用,碳酸盐岩经历了再结晶和重晶粒的形成,使岩石发生变质,产生新的储层特征。
最后是再沉积阶段,碳酸盐岩在构造运动或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再次沉积,形成新的碳酸盐岩层。
二、碳酸盐岩的储层特征碳酸盐岩具有多种独特的储层特征,包括孔隙类型、孔隙度、渗透性和储层构建等方面。
首先是孔隙类型,碳酸盐岩中主要存在溶洞孔隙、间隙孔隙和晶间孔隙。
其中,溶洞孔隙是最主要的孔隙类型,由于钙质成分溶解而形成。
其次是孔隙度,碳酸盐岩中的孔隙度一般较低,常常在1%-10%之间。
碳酸盐岩的孔隙度与成岩作用、沉积环境以及现今地壳运动有关。
再次是渗透性,碳酸盐岩的渗透性较低,常常需要利用溶洞型孔隙进行油气的富集。
溶洞型孔隙的连通性和渗透性强,能够储存较大量的油气。
最后是储层构建,碳酸盐岩具有层理性和层序性的特点。
层理性意味着碳酸盐岩层具有一定的水平层面,方便油气的运移。
而层序性则暗示了碳酸盐岩在地层演化过程中存在着逐渐改变的特点。
总之,碳酸盐岩经历了多个地质过程的作用,形成了多样化的储层特征。
这些特征是否适合油气的富集和储存,与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现今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通过对碳酸盐岩地质演化和储层特征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龙岗地区雷口坡组复杂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评价
发 育 , 缝对 储 层 的储 集 、 裂 渗流 影 响较 大 。储 层基 质 具有 低孔一 特 低 孔 、 渗特 征 , 隙度 主要 分 布 低 孔 在 1 ~ % , 均孔 隙度 为 25 % ; % 5 平 .5 渗透 率 主要 分 布 在 0 0 1 0 ~ .0 .0 ×1 ~ 0 10×1 m 。 0~
物性 、 裂缝 , 一步评 价 了储层有效性。 进
关键词 : 岗地 区; 口 组 ; 盐岩 ; 龙 雷 坡 碳酸 角砾岩 ; 有效性评 价
中图分类号 :E 2 . T l2 2 文献标识码 : A
引 言
龙 岗地 区 雷 口坡 组 复 杂碳 酸 盐 岩储 层 主要 发
孑 、 内溶 孔 为 主 , 问 孔 、 问 溶 孔 次 之 。构 造 L粒 晶 晶
雷 4 亚 段储 层 岩性 复杂 , 白云 岩 、 质 白云 以 灰 岩 为 主 , 要发 育颗 粒 云岩与 粉 晶 白云岩 。储层 岩 主 石 结构 类 型多样 , 砾岩 发育 , 砾成 分 复杂 。 角 角
1 2 物 性特 征 .
2 储层有效性评价
2 1 岩性 评价 . 2 1 1 储层 岩石 类 型与有 效性 的关 系 ..
储 层 孔 隙 空 问包 括 多 种类 型 孔 隙 和 多种 成 因
裂缝 。其 中, 储层孔 隙类型 以残余粒 间孔 、 粒问溶
储 层岩 石类 型 以颗粒 云岩 、 晶云岩 为主 。颗 粉
收稿 日期 :0 1 14 改回日期 :0 1 34 2 10 2 ; 2 10 2 基金项 目: 国家科 技重 大专项“ 大型油气 田及煤层气开发” 子课题 “ 酸盐 岩缝洞 型储层 测井识别与评价技术应用 ” 2 8 X 5 — 2— 0 ) 碳 (0 Z 0  ̄9 0 0 1 作者简介 : 王亮 ( 96一) 男 , 0 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 18 , 2 8 0 现为西南石油大学地球探 测与信息技术 在读硕士研究 生 , 主要 从事地球 物理测井解释及地 质应用 方面的研究工作
图版法判别碳酸盐岩洞穴储层有效性
文 章 编 号 :0 6 7 8 (0 0 1 一 o 3 ~ O 1 O — 9 1 2 1 ) 7 07 2 及 半 充 填 的 溶 洞 才 是 有 效 储 层 , 那 些 完 全 被 矿 物 而 或 岩 石 充 填 的 溶 洞 则 为 非 储 层 。 此 , 价 洞 穴 的 充 因 评 填 程度是 研 究洞 穴型 储层 的关 键 。 首 先 , 据 洞 穴 储 层 测 试 结 果 , 洞 穴 型 储 层 进 根 对 行 分 类 :I类 未 充 填 洞 穴 , 接 测 试 获 得 产 能 ;Ⅱ类 直
填 充而 成为 无效 洞 穴 , 致测 试 低产或 干 层 。因此 , 导
评 价 岩 溶 洞 穴 储 层 的 充 填 程 度 就 成 为 储 层 有 效 性 评
价 的关 键所 在 , 而 为寻 找 油气 藏打 下 基础 。 进
1 洞 穴 充 填 物 识 别 评 价 洞 穴 储 层有 效 性 主 要 是评 价其 充填 程 度 , 而 识 别 岩 溶 洞 穴 的 充 填 物 是 评 价 其 充 填 程 度 的 前
2 1 年第 1 期 00 7
内 蒙古 石 油化 工
பைடு நூலகம்3 7
图版 法 判 别 碳 酸 盐 岩 洞 穴 储 层 有 效 性
罗 智, 贵斌 , 张 雷 蕾 , 禹 坤 , 德 成 , 大 勇 张 牛 贾
( 海 油 田服 务 股 份有 限 公 司 油 技 事 业 部 , 京 中 北 114 ) O 1 9
一
塔 中 地 区下 奥 陶 统 碳 酸 盐 岩 地 层 主 要 以 岩 溶 风 化 壳 为地 质 背 景 , 成 因 在 区域 地 质 上 是早 奥 陶世 其
末 期 塔 里 木 盆 地 从 伸 展 构 造 状 态 进 入 挤 压 构 造 环 境 , 奥 陶 统 整 体隆 升 , 又遭 受 过 晚 加 里东 、 西 下 后 海 和 燕 。 运 动 等 区 域 构 造 作 用 的 叠 加 改 造 , 成 了 丰 山 形 富 的岩 溶 洞 穴 , 被 断 裂 和 裂 缝 所 贯 穿 。 些 洞 穴 作 并 这 为碳 酸 盐 岩地 层 中 最 优 质 的储 集 空 间 , 试 结 果有 测 好 有 差 。 其 原 因 是 , 些 洞 穴 往 往 经 过 后 期 构 造 作 究 有 用 再 改 造 而 被 充 填 , 其 有 效 性 变 差 , 重 者 完 全 被 使 严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与技术研究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与技术研究碳酸盐岩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地壳中的岩石类型,其具有高孔隙度和渗透性,被广泛用作油气储层。
然而,由于碳酸盐岩的复杂性和非均质性,其储层评价和开发技术的研究一直是油气行业的焦点。
一、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方法在评价碳酸盐岩储层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孔隙度、渗透率、有效面积、孔隙结构、有机质、水含量以及地质构造。
针对这些因素,现代研究中出现了多种评价方法。
1. 物理评价方法物理评价方法通过使用测井数据,如密度测井、声波测井和自然伽玛测井,来解释碳酸盐岩储层中的不同岩性和孔隙结构。
通过分析测井曲线特征,我们可以获得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重要参数。
2. 地震评价方法地震评价方法通过使用地震勘探技术,如地震反射和地震折射,来获得储层的地质信息和构造特征。
利用地震数据反演模型,可以获得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储量等参数。
3. 岩心评价方法岩心评价方法通过岩心分析实验,来得到储层的物理性质和岩石组分。
通过岩心描述、薄片分析、物性实验等手段,可以准确地评估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孔隙结构。
二、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研究为了更准确地评价碳酸盐岩储层,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研究,以提高储层评价的准确性和精度。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1. 数值模拟技术数值模拟技术是通过建立储层数学模型,模拟储层内流体的运动和传输过程。
通过模拟不同参数变化对储层性质的影响,可以定量地评估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关键参数。
2. 统计分析技术统计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对大量的储层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规律性。
通过建立统计模型,可以预测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并为进一步开发提供指导。
3. 地质模型技术地质模型技术通过对储层的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进行建模,以获得三维的储层地质模型。
通过地质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示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特征,并为开发提供可视化的指导。
三、碳酸盐岩储层技术研究的意义碳酸盐岩储层技术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支持。
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
缝, 裂缝改善了岩石的渗透性、 空隙空间的连通性 , 并有 利 于孔 隙水 和 地下 水 的活 动及 溶 蚀 缝 洞 的发 育 , 成统 一 的孔 、 、 系统 。碳 酸 盐 岩裂 缝发 育 形 缝 洞 带往 往 也是 储 层 最发 育 的地 带 , 至是 油 气 聚集 最 甚 有利 的地 区 。裂缝 的有效 性是 指裂缝 的张开度 和相 互间的连通状况及径 向长度 , 从理论上讲 , 张开度大 于 0. 的裂 缝 均有 效 , 是 根 据格 里 费 思破 裂 1 m U 但 理论 , 裂缝 的张开 度 越 大 , 伸就 越短 。 因此 , 延 不能 说裂 缝张 开度 越大 , 有效 性就 一定 越好 , 必须 同时兼
电阻率 值 。有效 的张开裂 缝在声 电成 像 图上总会 有 比较 明显 的显 示 , 但要 注意裂 缝是 否被 充填 。
作者简 介 : 王裕民(94 )男, 1 8 一 , 长江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先主要从 事测井解释与测井方法研究方面的工作。
2 1 年第 6 0 1 期
王裕 民, : 等 裂缝型碳 酸盐 岩储层 的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
4 6
2 1 年第 6 01 期 总第 16 8期
国 外 测 井 技 术
W 0RL W EL L D L 0GGI T HN0L NG EC 0GY
De . c201 1
T tl1 6 oa 8
・
开发应 用 ・
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 的有效性评价方法研 究 Fra bibliotek王裕 民 叶志红
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碳酸盐岩储层是一种常见的油气储层类型,但由于地质条件、油气开采过程及环境因素等影响,碳酸盐岩储层容易出现各种损害,限制了油气开采的效率和产量。
对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的深入研究以及相应的保护技术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综述了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1. 孔隙结构变化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孔隙结构是影响油气储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而地层的压实、溶蚀、侵蚀等过程都会导致孔隙结构的变化,影响岩石储层的孔隙连通性和孔隙度,从而影响油气的渗流性能。
2. 酸侵蚀酸侵蚀是碳酸盐岩储层常见的损害机理之一。
在油气开采过程中,注入的酸性液体会与碳酸盐岩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岩石溶解,矿物质溶解产生孔隙连接,使岩石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岩石的储集性能。
3. 粒子脱落碳酸盐岩储层中的粒子脱落是导致储层损害的重要机理之一。
随着压力变化或渗透流体的侵蚀,碳酸盐岩岩石表面的颗粒会逐渐脱落,导致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减小,影响油气的储集和渗流。
二、碳酸盐岩储层保护技术1. 化学保护技术化学保护技术是通过注入各种化学剂物质,形成化学反应形成保护膜或填塞剂,改变油气与岩石的作用关系,以减缓或阻止储层的损害过程,提高储层的渗透性和持久性。
2. 物理保护技术物理保护技术主要采用注入微米级润湿剂、表面活性剂等物质,降低岩石孔隙表面张力,改善岩石的润湿性和渗透性,从而减缓或阻止储层的损害过程。
3. 工程保护技术工程保护技术主要包括井筒完井工程、注酸压裂技术、注气填充技术等,通过改善井筒结构和注入相应材料来保护储层,减少储层损害并提高油气的开采效率。
三、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 研究现状目前,对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包括对孔隙结构变化、酸侵蚀、粒子脱落等损害机理的深入理解,以及化学、物理、工程保护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研究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影响因素1.渗透率1.1存在成层渗流的渗透率对于渗流成层性的存在, 地下水往往具有承压性质。
即使渗流的成层性不甚明显, 但岩体的渗透性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规律总是存在的。
将岩体的渗透系数表达为1.2裂缝型介质等效渗透率张量计算方法(详见李亚军《缝洞型介质等效连续模型油水两相流动模拟理论研究》)先通过建立裂缝型介质几何模型,利用几何模型对裂缝型介质做关于等效渗透率张量的分析,建立了求解裂缝型多孔介质等效渗透率张量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连续边界条件和周期边界条件下的边界积分方程,得到裂缝型多孔介质网格块的等效渗透率张量。
所求得的等效渗透率张量能够反映裂缝的空间分布和属性参数对油藏渗透特性的影响假设裂缝型介质为水平介质,裂缝为垂直于水平面且具有一定厚度的矩形面,裂缝的纵向切深等于所研究区域的厚度,此时可视为二维空间中的介质体,裂缝等价于二维空间中的线型裂缝。
图一裂缝的中心位置,开度,长度,倾角,方位角,密度,组系等参数称为裂缝的特征参数,所有裂缝以这些特征参数进行定义。
如图二在二维空间,裂缝通过中点O方位角H长度L 及开度h 确定。
根据裂缝属性参数的地质学统计分析研究,假设裂缝中心位置服从均匀分布,裂缝长度服从指数分布,方位角服从正态分。
图二裂缝的开度是指裂缝壁之间的距离,主要取决于所处深度。
孔隙压力和岩石类型。
根据所发表的一些关于天然裂缝的宽度数据可知,裂缝开度通常在10~200Lm之间变化,统计资料表明最常见的范围在10~40Lm之间(如图三),且服从对数正态分。
假设采用裂缝开度的对数正态分布,裂缝系统各属性参数的统计分布函数见表一。
表一图三裂缝密度是表征裂缝型介质几何模型的重要参数,某区域的裂缝密度高意味着在该区域裂缝发育良好,这些区域是油田开发重点考虑的地区。
裂缝系统的面密度是指单位岩石面积内的裂缝长度,定义为:公式(1)其中A表示研究区域的总面积,m2;l i为区域内第i条裂缝的延伸长度,m; n为总的裂缝条数。
裂缝型介质体的整体渗透率也为张量,称为等效渗透率张量,用K表示。
裂缝型介质的等效渗透率张量综合考虑基岩和每条裂缝的空间分布和属性参数对渗透性的影响,是表征岩石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的重要参数,它可表示为此时裂缝型介质的等效渗透率张量可由均质各向异性连续介质渗透率张量表示。
对所研究的非均质介质区域进行网格划分,计算求得每个网格块的等效渗透率张量,将所有利用等效渗透率张量表征的均质各向异性连续介质体代替原非均质介质,组合成新的等效研究区域,然后运用全张量渗透率连续介质渗流理论进行分析。
单裂缝介质等效渗透率推导表二裂缝型介质等效渗透率张量求解数学模型:将整个裂缝型介质研究区域Ω分解为多孔介质区域Ωd和裂缝区域Ωf.基岩块为长度为l的正方形区域. n b为相应外边界的单位外法向量。
基岩和裂缝的交界面称为内边界。
记为,。
根据裂缝长度l f与离散网格单元尺寸l g的相对比值,对裂缝进行分类处理,将裂缝划分为三类:短裂缝( l f /l g << 1),中裂缝( l f /l g ~1)和长裂缝( l f /l g >> 1),将长裂缝在网格边界处进行断开处理,断开后各部分视为相应网格的中裂缝进行处理,进而考虑流体在基岩和裂缝中的渗流。
图四假设:(1)基岩块中含有多条裂缝,裂缝为具有一定开度的两平行板构成;(2)基岩为均质各向同性多孔介质;(3)裂缝和基岩中的渗流满足达西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4)渗流属于单相稳定渗流;(5)不考虑流体压缩性和多孔介质变形对渗流的影响。
可根据等效渗透率张量计算原理利用数学模型求得裂缝型介质的等效渗透率张量。
1.3 缝洞型介质等效渗透率张量计算理论与方法针对缝洞型介质的特点,对溶洞进行合理简化,建立缝洞型介质几何模型,将其分解为基质岩块系统,裂缝系统和溶洞系统。
为简化研究问题,可以裂缝预处理方法,即针对所有裂缝,计算每条裂缝及其周围部分多孔介质区域的等效渗透率张量,利用等效渗透率张量表征的连续介质体代替原裂缝介质进行计算;同时可利用缝洞型介质网格块的镜像反映处理方法。
根据缝洞型介质等效原则和等效渗透率张量计算原理,利用有限元方法与混合有限元方法耦合求解缝洞型介质的等效渗透率张量。
图五溶洞简化图根据流量等效的原则,在相同的压力梯度和外边界条件下,若同种流体分别通过相同尺寸的缝洞型非均质离散介质体和均质各向异性连续介质体的流量相等,则缝洞型介质体可由连续介质体等效替代,缝洞型介质体的整体渗透率(即等效渗透率张量)可由连续介质体的渗透率张量表示。
利用缝洞型介质等效渗透率张量原理求解数学模型。
针对缝洞型介质的特点,将整个缝洞型介质研究区Ω分解为基质岩块系统Ωd裂缝系统Ωf和溶洞系统Ωv,即=Ωd UΩ f UΩ v 。
图六根据缝洞型介质的特点和流体在不同尺度空间内的流动特征,将其分解为多孔介质区域和自由流动区域,自由流动区域包含裂缝系统和溶洞系统,建立描述两区域流体流动的Darcy-Stokes数学模型及耦合条件,提出了裂缝预处理方法和缝洞型介质网格块的镜像反映处理方法.可根据等效渗透率张量计算原理利用数学模型求得缝洞型介质的等效渗透率张量。
2.孔隙度2.1浅水碳酸盐岩区域性孔隙度降低趋势。
以南佛罗里达盆地为例,由经验得来的孔隙度与深度的关系曲线,孔隙中是假设被水所饱和的。
图七据各种参数的统计(对比系数、变度和估计的标准误差),孔隙度与深度之间关系在线性和指数回归线拟合之间没有什么差异。
然而,靠近地表的高孔隙度和4900米以下的残余孔隙度地区,其不太能由线性回归线来表示。
由于这一原因,用了指数来定量表示碳酸盐岩孔隙度随深度的减小:中小为孔隙度(%),Z为地表以下深度,常数41.73代表地表的原始孔隙度,并且也是现代碳酸盐沉积物孔隙度范围的下限, 说明靠近地表的过程对于原始孔隙空间并没有大的影响。
常数2498(米)代表孔隙缩减系数为1/e的深度段。
2.2孔隙度计算碳酸盐岩储层可以分为裂缝性储层和缝洞型储层。
其孔隙度计算详见李亚军《缝洞型介质等效连续模型油水两相流动模拟理论研究》章节2.6,章节3.5。
二.裂缝连通性大小比较图八岩心裂缝连通率计算岩心上裂缝的连通性可由裂缝的交点与端点的比值来表示, 该比值( 裂缝连通率) 越大, 则裂缝的连通性越高。
在图八中观察岩心, 虽然两块岩心裂缝数相同, 但裂缝的组合方式不一样, 造成裂缝之间的交点数不同。
图八中由左到右裂缝交点数分别5、2, 裂缝连通率分别为0.625、0.25, 前者的裂缝连通率大, 以此可定量判别岩心裂缝的连通性能。
虽然计算得到的岩心裂缝连通率不能完全反映地下裂缝在三维空间尺度上的连通性, 且实际情况也可能不同于岩心表面的统计结果,但裂缝连通率基本可以代表岩心裂缝连通性的相对大小; 通过岩心裂缝的对比分析表明, 裂缝连通率的相对大小可以直观反映裂缝连通性的差异。
三.通过井间连通性分析判断储层连通性如果井间连通,则说明井下储层裂缝连通性好。
井间不连通则所在地区储层连通性相对较差。
3.1油藏压力趋势分析法通过油气藏压力系统理论,同一油气藏范围内任一点处的压力扰动在理论上能波及到油气藏的任一处。
对同一连通油藏单元的井,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油藏单元内越来越多的原油被采出,以及压降漏斗的逐渐扩大,该单元的地层压力值应该越来越低,故后钻井的地层压力应低于早期的井,并呈下降趋势。
图九表示随开采时间增长,压力变小。
图九压力变化特征分析法原理示意图图十按开采时间排序的井与压力示意图如图十所示,井组压力随时间的递减相关性较好,认为可能是同一缝洞单元。
如果一井组地层压力与另一井组变化不一致,结合构造位置,认为是单独的缝洞单元,与其他井不通。
两井压力很近,但压力与时间没有递减关系,可认为连通可能性不大。
3.2类干扰试井分析法充分利用开发过程中的井间干扰现象,分析井间连通性。
所谓的“生产异常”如:新井投产、关井、工作制度的改变等等,在邻井能否观察到井间干信息,如果存在井间干扰现象说明井间是连通的,井间没有非渗透边界存在,井组处于同一压力系统。
反之,无井间干扰现象,两井之间的油层就有可能不连通,其思路类似于干扰试井。
3.3井间干扰试井法井间干扰试井是通过激动井改变制度,在另一口或数口观察井中通过高精度压力计接受干扰压力反应,进而研究激动井和观察井之间的地层参数。
例如可以随时间变化改变激动井油嘴大小记录观察井压降斜率,如果二者有很好的对应性和一致性,并且观察井压降斜率相对于激动井油嘴变化存在相应干扰时间滞后,则两井存在井间干扰,连通性较好。
3.4油水界面分析法同一油水压力系统,在开发过程中,油水界面的上升规律趋于相近。
总体随着开采时间增加,油水界面不断上升。
如果各井的油水界面上升基本保持随时界面持续上升并且各井间相差不大,则两井连通性好。
3.5流体性质差异分析法油藏内流体性质变化复杂。
油气性质无论在垂向还是横向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非均质性。
国内外许多实例研究表明,油藏内流体非均质性特征可作为判断油藏连通性的主要依据。
从理论上讲,如果油藏是相互连通的,混合作用可以部分或完全消除原油在运移成藏过程中造成的组分差异。
反之,如果油藏是分隔的,那么由各种原因(油源差异、原油在油藏内的生物降解作用等)造成的流体非均质特性将长期保存下来。
3.6示踪计法示踪剂井间监测技术就是在注水井中注入硫氰酸铵、氚水、碘化钾、硝酸铵、溴化钠等水溶性示踪剂,在周围监测井中取流体样,分析样品中示踪剂浓度,并绘制出邻井示踪剂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通过对示踪剂产出曲线进行分析,进行井间连通性的判断。
见示踪剂时间越早的井与投示踪剂的井连通性越好。
四.利用测井方法判断裂缝有效性裂缝张开度越大,径向延伸越远,相互连通性越好,有效性越好。
4.1利用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与方位电阻率相结合的方法可确定裂缝的有效性一般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的径向探测深度比方位电阻率(ARI)小得多,仅在水平裂缝或低角度裂缝时两者才比较接近。
因此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FMI)图像上可看到井壁上的全部裂缝,包括有效裂缝和无效缝,而ARI则只能看到径向延伸在2m以上的裂缝。
所以比较两者的图像或处理成果,就可估计裂缝的径向延伸情况。
具体方法是从FMI图像上确定是否为天然裂缝,再从ARI图像上看这些裂缝还是否存在,不存在的为无效缝,存在的为有效缝。
4.2利用双侧向的差异特征也能确定裂缝的有效性一般高角度裂缝导致双侧向电阻率呈“正差异”,而低角度裂缝导致双侧向电阻率呈“负差异”。
在高角度裂缝发育层段,双侧向测井在高阻背景下电阻率有所下降,深、浅侧向电阻率曲线出现正差异。
差异幅度越大,说明裂缝张开度越大,裂缝有效性相对越好;在低角度裂缝发育层段,只要深、浅侧向电阻率测井值出现负差异,就说明低角度裂缝发育带横向延伸较远。